DM-P-052辣椒红色素中苏丹红Ⅰ-Ⅳ检测
食品中苏丹红Ⅰ~Ⅳ检测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苏丹红Ⅰ~Ⅳ检测方法的研究刘向前;李明;季华国【摘要】目的在现用专项检测标准的基础上,优化一种合理、快速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测定苏丹红Ⅰ ~Ⅳ的方法.方法探讨了提取溶剂、吸附剂、洗脱溶剂等对苏丹红分离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流动相和测定波长下,改进后的方法标准曲线线性非常好,r大于0.999 99,RSD为1.3%~1.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5%~109.4%.结论可用于苏丹红Ⅰ~Ⅳ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6(000)024【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食品;苏丹红Ⅰ~Ⅳ;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者】刘向前;李明;季华国【作者单位】丽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丽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丽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正文语种】中文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和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1],苏丹红是亲脂性偶氮苯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4种类型(见图1),由于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中国和欧盟都禁止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2],但因苏丹红成本低、着色性好,仍被很多商家非法使用,食品中检测出苏丹红的报道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建立简单、快速、高效的苏丹红分析检测方法,目前测定苏丹红的主要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质联用法、荧光光谱法等[3-7]。
现行检测标准是GB/T 19681-2005,对样品处理过程较比较复杂,分离效果不好,在实际操作中经反复实验,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比较满意。
Agilent 1260液相色谱仪(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美国),LabTech EV311旋转蒸发仪(北京莱伯科技有限公司),赛多利斯BT224S电子天平(德国)。
甲醇、乙腈、丙酮、正己烷(HPLC级,Fisher scientific)、甲酸(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层析柱管和层析用中性氧化铝(100~200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辣椒及其产品中苏丹I、苏丹Ⅱ、苏丹Ⅲ、苏丹Ⅳ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辣椒及其产品中苏丹I、苏丹Ⅱ、苏丹
Ⅲ、苏丹Ⅳ
余孔捷;杨方
【期刊名称】《福建轻纺》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红辣椒及其产品中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苏丹Ⅳ等苏丹染料的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氧化铝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4000ng,线性相关系数除苏丹Ⅳ为0.9998外,其余均为0.9999, 平均回收率87.1%~106.7%,相对标准偏差8.64%~10.5%.对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苏丹Ⅳ的检出限分别为2、4、9、15ng.
【总页数】3页(P5-7)
【作者】余孔捷;杨方
【作者单位】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州,350001;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禽蛋产品中苏丹红类染料 [J], 罗远宏;邱巍;李卫岗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辣椒制品中的苏丹红 [J], 张裕平;张毅军;袁倬斌;吴奇
3.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儿童产品中苏丹红玉、四溴双酚A和两种磷酸酯
[J], 赖莺;陈小玲;叶淑爱;林睿;林伟靖;葛秀秀;董清木;李彬;丁华军;林海霞;涂星朋4.极谱催化波法测定红辣椒粉中的苏丹红Ⅰ [J], 刘伟;陈建波;赵伟军;赵道远;杨明敏
5.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辣椒及其产品中苏丹Ⅰ [J], 余孔捷;杨方;卢声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万方数据
2 ’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王丽霞, 庞杰 王丽霞(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州,350002), 庞杰(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技 学院,福州,350002) 辣椒杂志 JOURNAL OF CHINA CAPSICUM 2003,1(1) 3次
的检测 $食品科学 * = 4 4 3 * ,= . N 2 ’ G3 # 3 杨 本 宏 $无 辣 味 辣 红 素 的 制 备 及 检 验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 = 4 4 4 * 4 = G4 H 张松岩 * 唐 丹 舟 等 $辣 椒 及 其 制 品 中 红 色 素 测 定 I 宋金凤 * G 分光光度计法 $食品研究 与开发 * H # # = * , % . N 3 ’ G3 4
质量指标分析辣椒素含量1残留溶剂砷e铬重金属测定分别按fghiejfghefgi方法测定k灰分及干燥失重分别按l342gm3el34gm3测定0展望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应达到了先进的水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温饱型而要求营养e卫生e色形香味俱全现代研究表明合成色素大都有不同程度取色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而天然色素则是人们必须的维生素来源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可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但为了控制产品质量许多国家对其进行限量因此辣椒红色素色价及其他指标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文中所述为目前常用的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溶解性试验和显色反应反映该色素是否油溶性类胡卜色素可见光谱则测定最大光吸收范围薄层层析法测分析其基本组分可见光谱法鉴别辣椒红色素需要和溶解性试验e显色反应e薄层层析法结合使用才能保证准确性但是该种方法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半定量测定的结果比较准确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的辣椒红色素实际是胡萝卜色素的混合物测定的色值称之为总色值或粗色值1针对这些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还需研究者的努力工作在此基础上探索更简便e更快速e更准确的检测方法参考文献日本e墨西哥对辣椒中红色素合同规定h凌关庭王亦芸唐述潮食品添加剂手册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4m4李嘉瑞食品化学轻工业出版社4mn42高蓝李浩明褚雪松等冰淇淋和汽水中辣椒红色素的检测食品科学443
辣椒制品中苏丹红检测方法分析

辣椒制品中苏丹红检测方法分析作者:李萍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2期摘要:本文对辣椒制品中苏丹红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实现良好的检测效果,提高辣椒制品的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辣椒制品;苏丹红;检测方法为了增强食品的安全性,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检测,避免出现苏丹红,结合以往的国内外技术,使用较多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分别是:HPLC法、极谱法、GC-MS/SIM分析方法、固相萃取一气质联用法、薄层色谱法、分子印记固相萃取法等。
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优劣,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时间长、回收率差、费用高、适应性差,在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中,并不适用,需要研究出一项新的检测方法。
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将薄层色谱分析法和扫描法相互结合,对展开剂的存在条件进行改进,使辣椒色素和苏丹红色素的分离度能够得到相应提高,对苏丹红中的四种色素半点的分离度进行分析,借助普通扫描仪,定量定期测定并扫描薄层,这一方法比较方便快捷,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成为新的检测苏丹红色素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1)材料:辣椒粉、辣椒酱、辣制泡菜,自制辣椒油。
(2)仪器:微量进样器、高效硅胶板、旋转蒸发仪、扫描仪。
(3)试剂:苏丹红1,苏丹红2,苏丹红3,苏丹红4,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石油醚等,这些需要使用国产分析纯。
(二)试验方法1.辣椒制品中苏丹红色素的提取方法(1)高油制品:吸取辣椒油样品,使用的仪器为内径为0.5mm的定量毛细管和微量进样器。
(2)干状粉制品:研钵中放置1g的辣椒粉样品,采取研磨的方式,在石油醚与丙酮混合提取液中进行提取,一般进行2-3次即可。
提取液的总含量为30mL,石油醚与丙酮的比例為1:2,经过10min的提取,得出相应的成分液体。
之后进行离心步骤,将旋转蒸发仪的温度控制在40C,上清液移入到其中,溶解过程中使用石油醚和丙酮混合剂,此时两者的比例为3:1,对容量进行定量,到达10mL后停止,留作后期备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辣椒制品中的4种苏丹红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辣椒制品中的4种苏丹红郝家勇,陈霞,李红敏,方婷婷(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新疆石河子 832000)摘要:本文采用与苏丹红染料作用更强的碱性氧化铝柱为固相萃取小柱,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辣椒制品中4种苏丹红的测定方法。
分别对提取溶剂、固相萃取小柱淋洗液、洗脱液及液相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
10 mL乙腈-二氯甲烷(3:2,V/V)混合溶液作为提取液,依次用10 mL正己烷、4 mL乙酸乙酯-正己烷(1:1,V/V)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12 mL的5%酸化甲醇-乙酸乙酯(1:1,V/V)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
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100 mm,1.7 µm),以0.3%甲酸乙腈溶液,0.3%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
4种苏丹红基质添加标准曲线在10~ 5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
苏丹Ⅰ~Ⅳ的检出限分别为5.0、5.0、4.0、4.0 μg/kg。
在10~150μg/kg浓度范围做空白样品添加实验,平均回收率在71.4~104.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 n=6)在4.6~8.9%之间。
应用本方法测试380份样品,其中阳性样品36份,阳性样品检出组分主要为苏丹Ⅳ。
关键词:辣椒制品;苏丹红;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碱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文章篇号:1673-9078(2014)11-235-2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4.11.041 Determination of Four Sudan Dyes in Chili Products Using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MassSpectrometryHAO Jia-yong, CHEN Xia, LI Hong-min, FANG Ting-ting(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Science, Food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Ministry ofAgriculture, Shihezi 832000, China)Abstract: Using a basic alumina column, which has stronger reaction with sudan dye, as a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column, an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our sudan dyes in chili products. The extraction solvent, washing liquid for the SPE column, eluent solvent,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separately. The sudans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10 mL mixed acetonitrile and dichloromethane solution (3:2, V/V)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Ten milliliters of n-hexane and4 mL mixed ethyl acetate and n-hexane (1:1, V/V) were used as washing liquids. Twelve milliliters of a mixed 5% acidified methanol and ethyl acetate solution (1:1, V/V) was used for elution. An ACQUITY BEH C18 chromatography column (2.1 × 100 mm,1.7 µm) was used with mobile phases composed of 0.3% formic acid acetonitrile solution and 0.3 % formic acid water solution. The substrate spiked standard curves of the four sudan dyes had good linear correlations in the range 10~500 µg/L, with al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bove 0.995.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LOD) of the four sudan dyes were 5.0, 5.0, 4.0, and 4.0 µg/kg. The recovery ex periment, performed by adding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with blank samples a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10-150 µg/kg.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io was 71.4%~104.2%,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 D, n = 6) was 4.6%~8.9%.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this method, and 36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sudans, and the component was primarily sudan IV.Key w ords:chili products; s udan dyes;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basic alumina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lumn常见的苏丹红染料包括苏丹红Ⅰ、Ⅱ、Ⅲ、Ⅳ,收稿日期:2014-04-11作者简介:郝家勇(1977-),男,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研究工作是一类人工合成偶氮类化工染料,具有亲脂性,广泛应用于溶剂、纺织、皮革等化工领域,具有色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但一些不法商家将其作为食品着色剂添加到辣椒粉、辣椒油、香肠、腊肉、咸鸭蛋等食235236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Ⅰ~Ⅳ归为致癌物[1],我国也禁止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内使用。
HPLC法测定辣椒粉中苏丹红Ⅰ、Ⅱ、Ⅲ、Ⅳ号的不确定度分析

浓 度计 算 错 误 , 差 可 能会 更 大 。因此 . 误 当校 准 曲线 的斜
率 未 经 校 核 , 独 以加 标 回 收率 的结 果 确 定 测 定 的准 确 单
度 是 不 可取 的 , 能 引入 较 大 的 系统 误 差 。标 准 加 入 校 可 正 曲线 法也 同样 存 在此 类 问 题 。 实 验 室 的样 品 分 析 和仪 器 校 准 等 一 切 测 量 应 追 溯 到 已有 的 国家 计 量 标 准 。 样 所 获 得 的测 定 结 果 能 达 到 这
精 密性 、 确性 、 比性 的高 度统 一 。 准 可
值 的8 %, 0 实际上相对误差高达2%; 5 如果是标准贮备 液
相 为 酸 性 水 溶 液 (6 mL 酸 溶 于 10 mL 中 )B 为 乙 15 乙 00 水 ,相
标准 溶 液 色 谱 图 见 图 1 , 含苏 丹 红 I号 、 a不 苏丹 红 Ⅱ 号 、 丹 红 Ⅲ号 和 苏丹 红 Ⅳ号 样 品 色谱 图见 1 , 标样 品 苏 b加
色谱 图 见 1 。 c 表 1 梯 度洗 脱时 间程序
在 4 8 m波 长 有 最 大 吸 收 ,苏 丹 红 Ⅲ 号 、 苏 丹 红 Ⅳ 号 在 7n
表 2 标 准 品 溶 解 及 定 容
溶解 和转 定 容溶 剂 移溶剂
乙 腈 乙 腈 乙 腈 乙 腈
5 0 m波 长 有 最 大 吸收 ; 样 量 1 线 性 梯 度 洗 脱 时 间 2r i 进 0 L; 程 序见表 1 。
时 间 流 动 相 ( a ) r n A i % B % 0 2 . 00 3 . O0 4 . 20 3 0 5 0 0 7 0 9 5 l0 0 l0 0 曲线 苏丹红 I 线 性 线 性 线 性 线 性 苏丹红 Ⅱ
解痉镇痛酊中苏丹红Ⅰ、Ⅱ、Ⅲ和Ⅳ的检测

解痉镇痛酊中苏丹红Ⅰ、Ⅱ、Ⅲ和Ⅳ的检测摘要:解痉镇痛酊的性状为橙红色或橙黄色的澄清液体,颜色的来源考虑处方中较大量辣椒的浸出液。
在红色、黄色的辣椒、甜椒中,存在一种成分是辣椒红素 (capsanthin)。
而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也是目前热门的抗氧化剂。
苏丹红(Sudan)是一种人工合成偶氮染料,1896年科学家达迪将其命名为“Sudan”。
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1],被广泛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以及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
是一种亲脂性偶氮化合物,因其结构式不同,Sudan可分为 I、Ⅱ、Ⅲ和Ⅳ四种类型。
其中Sudan I和Ⅱ属于单偶氮化合物,Sudan Ⅲ和Ⅳ属于重偶氮化合物。
Sudan Ⅱ、Ⅲ和Ⅳ均为Sudan I的化学衍生物。
关键词:解痉镇痛酊;苏丹红;检测随着人们对苏丹红日常使用中毒性的不断认识,越来越多的检测方法被用来检测食品、药品中非法添加的苏丹红,主要有:荧光光谱法、化学发光检测法、比色法、非水毛细管电泳法、色氨酸荧光猝灭法、凝胶渗透色谱等。
本文采用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解痉镇痛酊可能掺入苏丹红进行检测。
1仪器与试药Agilent1260液相色谱仪, DAD检测器(安捷伦公司), BP211D电子天平(赛多利斯公司), 苏丹红Ⅰ(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F20060419),苏丹红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F20050609),苏丹红Ⅲ(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F20061120),苏丹红Ⅳ(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F20060818),除乙腈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外,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实验方法色谱条件 Kromasil C-18柱(4.6mm×150mm,5m),流动相:溶剂A:0.1%甲酸溶液,溶剂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40℃;进样量:5l,检测波长:苏丹红Ⅰ(480nm)、苏丹红Ⅱ、Ⅲ和Ⅳ(500nm)。
见表1、图1。
表1梯度洗脱时间(min)溶剂A%溶剂B%0257552575120100200100212575252575苏丹红Ⅰ、Ⅱ、Ⅲ和Ⅳ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80nm、496 nm、 502 nm、514 nm,综合考虑选定苏丹红Ⅰ测定波长为480nm,苏丹红Ⅱ、Ⅲ和Ⅳ的测定波长为500nm[2]。
红辣椒粉中苏丹红Ⅰ的检测

A
4
u j A u A 4 r A A
r
eff
A
u c W
u A
A
4
W
4
u As
A s
As
4
V W Cs M AS
A=2349、As=2955、Cs=1.52ug/mL、 V=5mL、M=5.0000g代入上式得
W=1.208mg/kg
A
误差分析:
V W Cs M AS A
0.001 u j (M ) 0.00058( g ) 3
2 2 (M) (M) u u j u f (M) 0.00058( g )
有效自由度
eff
4 u C 4 4 4 u A s s uV 4 u M u A As Cs V A M A A M s Cs V
u c W 4 W
公式简化为
其中
A
j
u A 4
样品峰面积 序 号 1
样品
2
3
4
5
6
7381 2290 2229 2345 2465 2437 2316 2349 积
标准工作液峰面积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平 均
峰面 2931 2989 3005 2985 2907 2954 2981 2888 2955 积
样品中的苏丹红Ⅰ的含量:
已知:
苏丹红Ⅰ纯度95%±1%;液相色谱面积不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椒红色素中苏丹红的测定
序列号:DM-P-052
1 序言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染料,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种类型。
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较高,达上千毫克,则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机会就会上百倍增加,特别是由于苏丹红有些代谢产物是人类可能的致癌物。
早在2003年5月,法国发现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产品中含有苏丹红Ⅰ号。
随后,在欧盟成员国加强检测后,又在包括咖喱粉在内的一系列进口辣椒产品中发现了苏丹红Ⅱ、Ⅲ和Ⅳ号。
2005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第一食品公司”制造的伍斯特郡辣酱油使用的辣椒粉中查处了苏丹红Ⅰ号。
并于2月下旬,向全球发出十五安全警告。
随后,我国也加强了苏丹红Ⅰ~Ⅳ号的检测工作,发布了“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
2 样品准备/提取
(1) 称取0.1 g~0.2 g样品于离心管中,加入10 mL乙腈;
(2) 涡旋混合5 min,超声提取5 min,6000 rpm下离心3 min,收集上清液;
(3) 残渣再用10 mL乙腈提取,每次涡旋混合5 min,超声提取5 min ,6000 rpm
下离心3 min;合并两次提取液;
(4) 在40 ℃下用减压蒸馏将提取液蒸干,然后用5 mL正己烷溶解,待净化。
3 SPE柱净化——ProElut Silica 1 g/6 mL(Cat.#:63006)
(1)活化:10 mL正己烷,流出液弃去;
(2)上样:将待净化液加入小柱,流出液弃去;
(3)洗脱:15 mL乙醚:乙腈=1:9洗脱,收集流出液;
(4)重新溶解:在40 ℃下用减压蒸馏将收集的流出液蒸干,然后用乙腈定容至
2 mL后供HPLC分析。
4 分析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8(2) 150×4.6 mm,5 μm(Cat.#:99650)
流速: 1.0 mL/min
检测器:* UV:478 nm
柱 温: 30 ℃ 进样量: 20 μL 流动相: A :乙腈,B :水
5添加回收结果
辣椒油中苏丹红的添加回收结果
Tim e (m in)
V o l t s
苏丹红5.0 mg/L 的标准液相色谱图
Tim e (m in)
V o l t s
辣椒红色素中苏丹红(添加浓度50 mg/kg )的液相色谱图
246
8101214
Tim e (m in)
0.000.020.040.060.08
V o l t s
辣椒红色素中苏丹红(未添加)的液相色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