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测定苏丹红
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

苏丹红的分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迄今为止,国际上食品中苏丹染料的常用检测方 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而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和 前面所述的电喷雾解析电离质谱法等用于检测结 果的确证。 欧洲委员会推荐的液相色谱法是由样品经匀桨化 或粉碎后,加入乙腈(Sudan Ⅲ、Sudan Ⅳ加入 氯仿)提取,过滤,滤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 进行色谱分析。以波长可变的紫外-可见检测器定 性和定量。
国标法的提取液由乙腈改为正己烷将液体浆状样品混合均匀固体样品磨细后用正己烷提取过滤必要时加入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温溶解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然后慢慢加入氧化铝层析柱中萃取净化后用丙酮转移定容待测
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
厦门大学化学系 孔祥乐 郑萌
苏丹红的结构,合成与危害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偶氮类、油溶性 的化工染色剂,1896 年科学家达迪将其命 名为苏丹红并沿用至今。苏丹红被大量地 用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用于机油、汽车 蜡和鞋油等工业产品。随着人们对苏丹红 结构及致毒性的逐步了解,国际癌症研究 机构(IARC)将苏丹红归为第3 类可致癌 物质,这类物质虽缺乏足够的直接使人类 致癌的证据,但是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
苏丹红的分析技术
电喷雾解吸电离质谱法(DESI-MS)
该法能够对表面上吸附的物质直接进行解吸电离, 对辣椒面、番茄酱和煎鸡蛋等典型的复杂样品无 须样品预处理即可采用二级质谱快速检测其中的 微量SudanⅠ等染料。 使用的喷雾液选定酸性甲醇-水-醋酸混合溶液, 因其对Sudan染料的信号有较大增强作用。对待 测物具有较好的质子化效果。
苏丹红的分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检测波长:Sudan Ⅰ、Sudan Ⅱ在478nm 波长有 最大吸收,Sudan Ⅲ、Sudan Ⅳ在520nm波长有 最大吸收。 Sudan Ⅰ的检测限是13微克/升,定量的最低浓 度为106微克/升,在辣椒粉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 高于90%。
食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方法课件

苏丹红检测的意义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通过苏丹红检测,能够减少含有苏丹 红的食品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提高整 体健康水平。
苏丹红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 能力和水平。
规范食品行业秩序
加强苏丹红检测能够促使食品企业自 律,遵守食品安全法规,规范行业秩 序。
趋势分析
对多次实验结果进行趋势分析, 了解苏丹红含量的变化趋势。
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 为改进实验方法提供依据。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读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解读,理解苏丹红在食品中 的存在状态和潜在风险。
报告撰写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数 据记录、结果分析和建议措施等。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适量的苏丹 红标准品、提取剂、缓冲液等试 剂,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实验操作步骤
提取
将处理好的样品加入适 量的提取剂中,进行充 分搅拌、纯 化,去除杂质,提高检
测准确性。
显色反应
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和苏 丹红标准品,进行显色
反应。
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在 5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 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
算苏丹红含量。
05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 平均值、标准差等。
结果判定
根据实验数据判定食品中是否含有 苏丹红,以及苏丹红的含量是否超 标。
可信度评估
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进行对比, 分析差异原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总结词
苏丹红等油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纸层析测定法

苏丹红等油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纸层析测定法方法编号:CDC-2041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苏丹红(1、2、3、4号)等油溶性非食用色素的现场快速检测。
2 方法原理:依据苏丹红等油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化学极性不同,通过绽开剂在试纸上的绽开距离不同来确定确定组分的存在。
3 检测试材(试剂盒组成):快速层析纸,Ⅰ、Ⅱ、Ⅲ、Ⅳ号系列苏丹红对比液,绽开剂,毛细管。
4 样品处理:取约1g样品于容器中,加入2~4 mL乙酸乙酯,充分混匀,提取1min,静置3min以上。
5 点样:取一张层析纸,在端底向上约1cm处、平行相隔约1cm、用铅笔画出将要点样的+字线或五个小点。
取1支毛细管沾取样品溶液的上层液,将其分别点在五个+字线上(样品溶液颜色较浅时,可在每次点样斑点挥干后重复点样),斑点直径掌握在5毫米以内。
另取四支毛细管分别沾取苏丹红1、2、3、4号对比液少许分别点在样品的原点上。
6 绽开:取一个250mL以上的烧杯,加入约5mL绽开剂,将层析纸(样品端朝下)插入绽开剂中靠在杯壁上,待绽开剂延层析纸向上平行绽开至层析纸顶端约1厘米处时取出层析纸,观看结果。
7 结果推断7.1在本试验条件下,假如样品在绽开轨迹中消失斑点,其斑点绽开(向上跑)的距离与某一对比液绽开后的斑点距离相等、颜色相同或颜色虽浅却相近时,即可推断样品中含有这一色素。
7.2我国允许使用的色素除自然色素外没有油溶性色素,自然色素的化学极性往往很小,样品中即使含有自然色素,绽开后的色斑会在前沿之处消失淡色斑点或淡色条带。
7.3假如对比物已经绽开,而样品色斑在原处未动或绽开的距离很小,表明这一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可用水溶性色素检测试剂来推断其是食用的还是非食用的。
8 留意事项:8.1本方法检出限为点样量10 L,0.08g 目视可见;最低检出浓度8g/mL。
精确定量需要采纳高效液相色谱仪。
8.2 检测的样品数量较多时,不必每张层析纸上都点对比液,可一次点几个样品,当绽开过程中消失斑点后,再做加入对比液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的含量

(VOL.45,No.04April.2020~l--------------------------------------------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粮食科技与经济丨10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的含量许秦,唐一秋,郑世妍(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昆明650000)[摘要]本文对国家标准《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9681—2005)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含量的方法进行优化,使方法更加简便快捷,且满足实验要求。
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液经ProElut SDH固相萃取柱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外标法定量。
优化后的方法中,苏丹红I〜N在0.16~2.56g 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苏丹红I〜N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7p g/kg、0.0111p g/kg、0.0119p g/kg、0.0110p g/kg,加标回收率为89.21%〜95.69%。
优化后的实验方法易于操作,能够缩短实验时间,有良好的回收率,更适合检测辣椒油中苏丹红的含量。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辣椒油;苏丹红中图分类号:0657.72;TS26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431252ts.20200431苏丹红是亲脂性偶氮化合物,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此物质具有偶氮结构,这种化学结构决定了它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在我国禁止应用于食品加工。
食品中苏丹红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该方法有机试剂用量大、操作过程烦琐、耗时长。
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优化,使操作过程简单直观,减少了有机试剂用量,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更适合用于辣椒油中苏丹红含量的检测[1-4]。
苏丹红的检测

苏丹红的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最低检测限: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均为10ug/kg. 2 术语和定义2.1 苏丹红属偶氮系列化工合成染料。
3 方法要点样品经溶剂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进行色谱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
4 试剂与标准品4.1 乙腈色谱纯4.2 丙酮色谱纯、分析纯4.3 甲酸分析纯4.4 乙醚分析纯4.5 正己烷分析纯4.6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4.7 层析柱管:1cm(内径)×5cm(高)的注射器管。
4.8 层析用氧化铝(中性100目~200目):105?干燥2h,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每100g中加入2mL水降活,混匀后密封,放置12h后使用。
注:不同厂家和不同批号氧化铝的活度有差异,须根据具体购置的氧化铝产品略做调整,活度的调整采用标准溶液过柱,将1ug/mL的苏丹红的混合标准溶液1mL加到柱中,用5%丙酮正己烷溶液60mL完全洗脱为准,4种苏丹红在层析柱上的流出顺序为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可根据每种苏丹红的回收率作出判断。
苏丹红?、苏丹红?的回收率较低表明氧化铝活性偏低,苏丹红?的回收率偏低时表明活性偏高。
4.9 氧化铝层析柱:在层析柱管底部塞入一薄层脱脂棉,干法装入处理过的氧化铝至3cm高,轻敲实后加一薄层脱脂棉,用10mL正己烷预淋洗,洗净柱中杂质后,备用。
4.10 5%丙酮的正己烷液:吸取50mL丙酮用正己烷定容至1L。
4.11 标准物质: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纯度?95%/4.12 标准储备液:分别称取苏丹红、苏丹红、苏丹红及苏丹红各10mg(按实际含量折算),用乙醚溶解后用正己烷定容至250mL。
4 仪器与设备5.1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5.2 分析天平:感量0.1mg5.3 旋转蒸发仪5.4均质机5.5 离心机5.6 0.45um有机滤膜6 样品制备将液体、浆状样品混合均匀,固体样品需磨细。
食品加工技术

258 —Chinese Science Abstract—s(Chinese Edition)2008 Vo1.14,No.10
关键词:服装;品牌形象;维度;权重 550食品科学技术 08101853 550・10食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辣椒制品中苏丹红色素的快速检测方法=Rapid detection method of Sudan pigments in chili products[刊,中]/吴超(中国 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陈敏∥中 国农业大学学报.一2o07,12(5).—48~51 提出快速定性、定量测定辣椒制品中苏丹红色素的薄层色谱一 扫描法.试验确定展开剂成分比例,在 石油醚): 丙 酮): 乙酸乙酯)=100:3:4的条件下,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使 辣椒制品中的天然色素与苏丹红色素在高效硅胶板上完全分 离,比较检测样品与苏丹红色素标准品的风值和斑点颜色即可 定性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苏丹红色素.用扫描仪扫描展开后 的样品获得色素斑点图像,应用BandScan软件测定苏丹红I、 II、III、Ⅳ标准样品的总灰度,以苏丹红点样量( g)为横坐标 , 总灰度值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定量测定辣椒制品中的 苏丹红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苏丹红I、II、III、Ⅳ扫描值的 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01%、1.91%、0.68% ̄I 2.59%,说明该方 法精密度很好.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且经济、操作 简便,适用于辣椒及其制品中苏丹红色素的定性定量测定.图 2表2参11 关键词:薄层色谱;苏丹红;辣椒色素;扫描 08101854 550・10 牛乳中乳果糖含量测定的快速酶法=Rapid enzyme determina- tion of lactulose in milk[刊,中]/黄萌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王 加启,卜登攀,魏宏阳,李树聪,许晓敏,于建国∥中国农业 大学学报.—2o07,12(5).一57~60 提出的牛乳乳果糖含量测定的快速酶法,在ISO标准酶法基础 上改变了乳果糖水解步骤,即培养时间1 h,培养温度50 ̄C, 口.半乳糖苷酶添加量300 U.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牛乳乳果糖 平均回收率98.6%,相对标准偏差<5%,且将乳果糖含量测定 周期缩短至6 h(ISO标准酶法为15 h).对35种市场随机采购 的UHT灭菌乳进行的快速酶法与ISO标准酶法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牛乳乳果糖含量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33);带菌条 件下(未使用无菌工作台,实验室及试验器皿未进行紫外消毒), 快速酶法测定的乳果糖质量浓度比ISO标准酶法高4%~20% (P<0.01),说明ISO标准酶法测定过程中样品受微生物影响, 而快速酶法没有受到微生物影响.对生鲜牛乳、奶粉、巴氏杀 菌乳及UHT灭菌乳中乳果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快速酶法 适于不同加工工艺牛乳乳果糖含量的测定.快速酶法测定周 期短、结果准确,适于批量样品测定.该法降低了微生物污染 的几率,在操作环境不能达到无菌要求时应采用快速酶法.图 1表1参13 关键词:乳果糖;牛乳:酶法: .半乳糖苷酶 08101855 550・10 氯霉素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chloramphenicol ELISA test kit [刊,中]/郭逸蓉(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 310029),桂文君,王姝婷,朱国念∥中国食品学报,一2o07, 7(6),一1 18~123 采用包被多克隆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建立了氯霉素残留的 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并构建了氯霉素残留ELISA检测试剂盒. 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抗体对氯霉素亲合力强、特异性高, 试剂盒对氯霉素残留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24 ̄250 ng/mL,检 测限(IC1o)O.47 ng/m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70% 130%之间. 试剂盒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准确性和重现性较好,保存期至 少6个月,可用于虾肉、鸡肉、蜂蜜、鲜奶样品中氯霉素残留 的批量快速、廉价检测.图7表4参9 关键词:氯霉素;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试剂盒 08101856 550・20食品加工技术 超声波强化逆流提取机及提取试验=Study on ultrasonic wave
薄层色谱法(TLC)

254nm和256呈现荧光背景
二薄层色谱操作过程
1.薄层制备(铺板) 1份吸附剂(硅胶/氧化铝)+3份粘合剂+水→硫 钵中搅拌均匀条糊状(无气泡和板结)→均匀涂 布薄层板 硅胶G:自含粘和剂(含5%-10%的煅石膏),仅 加水 硅胶H:不含粘和剂,需另加CMC(0.4%-1%)的水 溶液,需放置沉降纤维)
3.点样——成功分离和精确定量的关键
点样要求: 点样原点应小而圆,距板边缘2cm, 需要可多次点样(每次挥干后),防止边缘效应 点样量勿超载,防止拖尾 点样勿伤及薄层表面
点样装置:容量毛细血管
自动薄层色谱点样仪
4.展开
展开原理:差速迁移 展开方式:上行展开,75°夹角 展开过程: 展开室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平衡系统→点样薄板一端 浸展开剂展开(距边缘0.5~1cm)→挥尽溶剂
3.载板
具一定机械强度,化学惰性,耐一定温度,表
面平整,厚度均匀,价格便宜
玻板:5cm×10cm ,10cm×20cm ,20cm×20cm
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干燥
4.粘结剂
作用:加强固定相颗粒的附着力,增加薄层板润湿性改善 色谱分离 1)无机粘结剂:煅石膏 含粘结剂固定相:硅胶G——含13~ 15%煅石膏G——
2溶解、样品溶 液稀释和浓缩、均相溶液制备、化学衍生化。
HPLC:预处理复杂而严格
TLC:样品预处理较简单
3.进样
HPLC:对溶样溶剂和样品浓度要求严格 可自动进样,每次一个样品 TLC:溶样溶剂可以任意选择,点样体积是唯一需准 确控制的参数. 可自动进样,每次多个样品
4.色谱分离
HPLC: 每次进样一个,分析和平衡时间长 恒组分洗脱适于极性范围窄的样品 梯度洗脱适于极性范围宽的样品并需要更多的时间 若组分吸附则无法检测且污染柱子 反相色谱常用 使用相同固定相和流动相的R较高 TLC: 同时分析多样品,方便灵活 适于各类物质分离 正相色谱占主导 对复杂样品分离能力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色谱法测定苏丹红
1.试剂和仪器
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标准溶液,乙醚,正己烷,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硅胶G,7.5cm*2.5cm玻璃板、毛细管、250mL广口试剂瓶、尺子和铅笔等。
2.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标准溶液的配制(提前配制)
分别称取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各0.5mg,用乙醚溶解后用正己烷定容至50mL,相当于100μg/mL的苏丹红。
3.展开剂的配制
正己烷+乙醚+氯仿(体积比为7:1:0.5)
4.薄层板的制备(至少提前一天准备)
取7.5cm*2.5cm左右的载玻片5片,洗净晾干。
在50mL烧杯中,放置3g硅胶G,逐渐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8mL,调成均匀的糊状,用滴管吸取此糊状物,涂于上述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手将带浆的玻片在玻璃板或水平的桌面上做上下轻微的颤动,并不时转动方向,制成薄厚均匀、表面光洁平整的薄层板,涂好硅胶G的薄层板置于水平的玻璃板上,在室温放置0.5h后,放入烘箱中,缓慢升温至110℃,恒温0.5h,取出,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5.点样
取1块用上述方法制好的薄层板。
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
取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插入样品溶液中,在一块板的起始线上点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标准溶液和混合液4个样点。
样点间距0.5-0.8cm。
如果样点的颜色较浅,可重复点样,重复点样前必须待前次样点干燥后进行。
样点直径不应超过2mm。
6.展开
用正己烷+乙醚+氯仿(体积比为7:1:0.5)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250mL广口瓶中进行展开。
点样一端应浸入展开剂0.5cm。
盖好瓶塞,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晾干后观察分离的,比较样点的R f值的大小。
7.数据处理
计算公式:
比移值:R f = R1/ R2
R1:原点至样品斑点中心之间的距离,cm
R2:原点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cm
相对比移值:R is=R f(i)/R f(s)
R f(i)是试样至原点的距离,cm
R f(s)是标样至原点的距离,cm
数据结果记录表
8.思考题
(1)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为什么可利用R f值来鉴定化合物?(2)在混合物薄层谱中,如何判定各组分在薄层上的位置?(3)展开剂的高度若超过了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