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特点

合集下载

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芥川龙之介是怎么死的在1927年的时候,正是风华正茂之年。

在同年的7月24日这一天,将艺术看作是一切的芥川龙之介去世了,也就是这样,日本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了,那么芥川龙之介又是怎么死的呢?通过对于人物的解读,我们知道,著名人物芥川龙之介是应为服用安眠药而自杀身亡。

关于他的死,可以说是文学的一场悲剧,也是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世界观的必然归结。

曾在他亲笔写的遗书中这样提到:对于自己的将来,总觉得很是不安。

那么到底是那些原因使他这样不安呢?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呢?通过相关资料的考察,部分学者给予了这样的答案。

第一点就是他的性格所导致的,他原本就出生于一个牛奶工人的家庭,亲生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精神失常,直到他十岁的那年,母亲去世,父亲又跟母亲的亲妹妹结婚,还废除了他的长子继承权力,销了他的户籍。

就这样,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过母爱,在加上复杂的家庭关系,无疑给他带来了心灵是哪个的阴影。

这样一来,对他日后的形成孤僻,敏感抑郁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点就是他的厌世的人生观。

因为,他从小就为自己的身世感到苦恼,童年生活也是比较压抑,并且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产生厌世的人生观。

综上两点就足以说明使他自杀的原因了。

芥川龙之介评价作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之一的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他简直就是一位天才人物,他在短暂的生涯中,创作了将近有150篇短篇小说,不仅题材新颖,内容多样,还为他创作的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那么关于芥川龙之介的评价又有那些呢?记得日本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曾经就评论过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当时是这样说的:从他的文学中,可以看作是大正时期小市民知识阶级层的良心、感觉、神经等经过提纯而获得的结晶。

可一会所他的创作是他的学识与才华的一个化身。

后来评论家中村真一郎还曾指出,他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是“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开拓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领域”。

论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创作——以《罗生门》、《莽丛中》为例

论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创作——以《罗生门》、《莽丛中》为例
— —
以《 罗生 门》 《 、莽丛 中》 为例
杨 笛
( 六盘水 师 范学 院 中文 系 ; 州 六 盘水 5 3 0 ) 贵 5 0 1
摘 要 : 川龙 之 介 的 历 史小说 是 日本近 代 文 学 中一道 独特 的风 景 线 。 的历 史 小说 并 没有 拘 泥 于真 实的 历 史 故 事 , 芥 他 比起 重视 历 史 的真 实来 。 更 重 视 通 过 历 史 题 材 表 达 自己的 主观 思 想 , 自 己的 方 式 给 这 些故 事 注入 新 的 生命 , 到 借 古 他 以 达
才 ” 与 夏 目漱 石 、 鸥 外 被 认 为 是 “ 成 ( t ) , 森 形 E本 现代 文学 教养 的基 础” 。在 他短 暂 而坎 坷 的人生 【 ”
中 , 了 18篇 小说 , 写 4 以及 大 量 的评 论 、 记 、 游 札
会 , 《 绢》 《 如 手 、舞会 》 ; 五取 材 于 中 国古 代传 等 其 说 , 《 子春 》 《 山图》 。芥 川龙 之介 创作 的 如 杜 、秋 等
喻 今 . 砭 时弊 的 目的 。 针
关键 词 : 川 龙之 介 ; 史 小说 ; 性 芥 历 人 中 图 分类 号 :1 64 I 0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1 5 X( 0 1 O 一0 1 —0 1 7 —0 5 2 1 ) l 0 9 4
D I 03 6 0i n17 - 5 X. 1 .1 0 O : . 9 .s.6 1 0 5 2 0 . 5 1 9 s 01 0
芥 川龙 之介 是 日本 近代 著 名 的短 篇 小 说 家 ,
是 “ 思 潮 派 ” 扛 鼎 人 物 。 1本 文坛 誉 为 “ 新 的 被 3 鬼

浅议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与日本古典文学

浅议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与日本古典文学
2009年第 12期 总第 153期
林 区 教 学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No.12 20o9 General No.153
浅 议 芥 川 龙 之 介历 史小 说 与 日本 古典 文 学
汤 健 鹏
(哈 尔滨理 工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哈尔滨 150080)
1898年芥川龙之介进入小学 ,开始接触 曲马亭 、式亭 三马 、近松 门左 卫 门等 江 户 时 代 文 人 的作 品 。1905年 至 1910年 的 中学 时代 ,龙 之介 不仅 阅读 日本 古典 小 说 ,还 对 中 国汉 诗有所 涉猎 。之后 的高校 在 学期 间 ,他 经常 和 同学 一 起探讨 古 典 文 学 ,而 且 时 常 到 展 览 会 参 观 学 习 。直 到 1913年 9月升 人东京 帝 国大学 英 国文学 系 ,芥川 龙之介 花 费了大量时间阅读了不计其数的 日本古典名著 。
如此广泛阅读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经历 ,对芥川文学 的形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 响。在这些数 目不小 的古典 著作当中,《今昔物语》和《宇 治拾遗物语》这两部著作集 对 芥川来 说 ,具有 非 常 不 同 寻常 的意 义 。例 如 ,芥川 的 出 世 作《罗生 门》和成 名 作 《鼻》均 取 材 于 《今 昔 物 语 》,曾被 翻拍成 电影而 为 人 津 津乐 道 的 《竹 丛 中》,也 可 以在 这 部 文 集 中找到原 型 。同时 由于 内容 与人 物惊 世 骇 俗 而 闻名 的《地狱 变 》这 一 短 篇 ,经 过 多 年 的研 讨 ,被 证 实 取 材 自 {- T-治拾遗物语》当中的一话。除此之外 ,以江户人物事 件为典处 的“江 户 时 代 物 ”一 系 列 小 说 ,记 述 武 家 是 非 的 《某 日的大石 内藏助》等等,都 揭示 出芥川 与 日本古典文 学之间不能割断的联系。芥川在继承了古典与传统 的同 时,融入 自己的写作技巧与理念 ,进行了芥川式的再创作 , 使 那一 篇篇古 代故 事焕 发 出现 代感 十足 的魅 力 。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除此之外,他与森欧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据说在他短短的生涯中,就写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文章。

那么芥川龙之介作品风格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芥川龙之介通过人物解读,我们了解到芥川龙之介作品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题风格,首先芥川龙之介的作平品大多数是以短篇小说为主,并且他的小说也是从历史题材这一方面开始着手的,然后才转向于明治文明开化题材。

在他后期的时候则转向于写现实题材。

第二:怀疑主义,因为芥川龙之介本身就是一位带有怀疑主义色彩的作家,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就渗透着他的怀疑主义态度。

并且还在小说中,呈现了他对宗教、死亡、人性的矛盾和分裂的态度,从而体现了他的怀疑主义的倾向。

第三,宗教题材,在芥川龙之介众多的作品之中,关于基督教题材可以说是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可以看得出来,作者是有一定的基督教文化情结的。

第四,利己主义,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他都在作品中展露了他对利己主义的披露,以及揭露利己主义是现实丑感的发源,也是人性丑恶的体现。

第五,死亡意识。

我们知道,死亡与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小就目睹母亲去世的经历,激发了他对人对己的悲剧处境的一个认识,并且还将这一认识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芥川龙之介是怎么死的在1927年的时候,正是风华正茂之年。

在同年的7月24日这一天,将艺术看作是一切的芥川龙之介去世了,也就是这样,日本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了,那么芥川龙之介又是怎么死的呢?芥川龙之介通过对于人物的解读,我们知道,著名人物芥川龙之介是应为服用安眠药而自杀身亡。

关于他的死,可以说是文学的一场悲剧,也是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世界观的必然归结。

曾在他亲笔写的遗书中这样提到:对于自己的将来,总觉得很是不安。

浅析芥川龙之介作品特征

浅析芥川龙之介作品特征

浅析芥川龙之介作品特征作者:商文淑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9期芥川龙之介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家,他一生写出将近150篇小说,更有大量的诗词和评论,其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独树一帜,开拓了日本文学史坛不曾有的领域,对日本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早期的文学作品大都以取材丰富的历史小说为主,中期的作品是以反映社会现实位核心,晚期的作品整体弥漫着抑郁的气息,内容是反映他对贫富悬殊差异而导致的社会现实的幻灭感。

纵观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共存不确定性、戏剧性、富有怀疑主义和反传统性等极具代表性的特征。

文学作品的特征(1)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独树一帜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写作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设定都极具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他通过对人物深层次内心的刻画,突出人物实际内心与表面形象的颠覆性,来激发读者对人性的深度思考。

此外,他的文学作品大都采用复杂的叙事技巧,使得故事情节吸人眼球,采用开放的、流动的“召唤结构”,使得读者对故事结尾的不确定性引来多种可能性。

在《袈裟与盛远》此篇文学作品中,芥川龙之介通过描写女主的真实的内心独白呈现的失德与其在公众前的贞洁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及盛远表面因爱生恨杀死袈裟丈夫与其内心想凌辱和作贱袈裟才出此下策,进而突出其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的不确定性,更是引发读者对人性的反复思考。

袈裟当初因感情笃定嫁给丈夫,但其内心即使知道盛远仅因欲望而示爱,她依旧选择谋杀丈夫与盛远在一起做一位失德的妇女,最后为了自尊而让盛远了结自己。

但在公眾眼中她是因失去丈夫而因爱与夫共赴黄泉的日本传统的贞洁妇女。

这样的颠覆对比无疑是给因循守旧的资本主义道德带来冲击。

(2)文学作品富有戏剧性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主要采用直观的表达方式,但是故事情景富有场景化、情景化又含有冲突,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文学作品容易因生动形象而吸人眼球,又因其情境设定让读者心生悬念极具戏剧性。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怀疑与探究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本文将从芥川龙之介的创作中探究他怀疑主义的倾向,并从以下九个提纲标题展开论述。

一、芥川龙之介的背景及创作风格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早年受到英国文学的熏陶,主要作品有《蜘蛛红线》、《入殓师》等。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清新、流畅,以探索人性、揭示社会现象为主要创作主题。

二、对传统秩序的怀疑芥川龙之介对传统秩序深持怀疑态度。

他的作品中时常描绘了传统道德与现实人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鼻》中的主人公野坂以及《羅生門》中的复杂关系,均是对传统秩序的怀疑。

三、对个人内心的怀疑除了对传统秩序的怀疑外,芥川龙之介也较为关注个人内心的怀疑。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角色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如《再生》中的牧和《罪人》中的主人公均是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究与反思。

四、对社会现象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关注到了社会现象的怀疑。

他关注了社会底层的人无法改变其命运的境遇,如《杜子春》中的主人公就是逼迫下从小失去了自我决定的能力。

而《半面人》则关注了社会现象中的另一面,即在社交场合中个人行为所面临的压力。

五、对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怀疑芥川龙之介也关注到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怀疑。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人类在通过知识活动时所面临的无意义和困难,如《金闲史》和《和菓子》中等。

六、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芥川龙之介对宗教信仰也有所怀疑。

他反复探讨了人类对宗教的信仰是否会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如《竹取物语》中主人公对宗教信仰的蔑视和嘲笑。

七、对现代文明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关注到了现代文明的怀疑。

在《羅生門》中,他描绘出一个混乱的幕府时代文化,而在《罪人》中描绘了一个扭曲的社会。

八、对普遍价值观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包含了对普遍价值观的怀疑。

在《人的一生》中,他对“欲望是罪恶”的观点产生了怀疑,而在《在风中》中,他开展了对个人行为层面的怀疑与挑战。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被称为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涉及广泛,其主题思想却始终贯穿着他写作的全过程。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着重研究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并且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分析,给出具体的论点和建议。

一、芥川龙之介生平及其文学背景的探讨。

二、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种类和特点的分析。

三、芥川龙之介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文学表现的对应关系。

四、芥川龙之介对人性和人生哲学的思考与探讨。

五、芥川龙之介对爱与欲望的态度和文学表现。

六、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启迪意义。

七、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宗教与道德思考。

八、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九、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后现代思想与文学表现。

通过以上提纲,我们可以对于如何论述芥川龙之介的主题思想、如何解读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阐释,来展开对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的深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于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分析不能仅限于表面的故事情节解读,而是要从其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和文学表现出发进行分析和探讨。

这样才能真正揭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背景和创作理念。

其次,芥川龙之介的主题思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应该将其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背景相结合,通过对比、对照的方式来更加准确地解读他的主题思想和文学表现。

最后,对于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应该避免单一的解读视角和方法,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解读作品,增强对其主题思想和文学表现的理解和把握。

综上所述,芥川龙之介是一位具有重要文学影响力的作家,通过对其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丰富我们对其文学创作和人生观的认识。

对于文学学者和喜爱文学的读者,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将是一份不可忽视的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讨的宝藏。

1. 芥川龙之介生平及其文学背景的探讨。

历史趣闻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历史趣闻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导语: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除此之外,他与森欧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据说在他短短的生涯中,就写了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除此之外,他与森欧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据说在他短短的生涯中,就写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文章。

那么芥川龙之介作品风格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通过人物解读,我们了解到芥川龙之介作品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题风格,首先芥川龙之介的作平品大多数是以短篇小说为主,并且他的小说也是从历史题材这一方面开始着手的,然后才转向于明治文明开化题材。

在他后期的时候则转向于写现实题材。

第二:怀疑主义,因为芥川龙之介本身就是一位带有怀疑主义色彩的作家,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就渗透着他的怀疑主义态度。

并且还在小说中,呈现了他对宗教、死亡、人性的矛盾和分裂的态度,从而体现了他的怀疑主义的倾向。

第三,宗教题材,在芥川龙之介众多的作品之中,关于基督教题材可以说是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可以看得出来,作者是有一定的基督教文化情结的。

第四,利己主义,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他都在作品中展露了他对利己主义的披露,以及揭露利己主义是现实丑感的发源,也是人性丑恶的体现。

第五,死亡意识。

我们知道,死亡与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小就目睹母亲去世的经历,激发了他对人对己的悲剧处境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特点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是日本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其十多年的短暂创作生涯中,创作了《罗生门》、《鼻子》、《地狱图》等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

本文通过分析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代表作,阐述其历史小说特点。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特点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和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之一,生于1892年,卒于1927年,在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共发表了148篇小说。

受益于深厚的汉学修养和对古典小说的热爱,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作品具有精巧、别致、深刻、隽永等特点,在日本文学家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大正时代的文坛的“鬼才”。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历史小说,代表作有《鼻子》、《罗生门》等;第二阶段主要为现代小说,代表作有《河童》、《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等。

本文重点分析其历史小说的特点。

1.脱离传统正史
取材广泛是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特点之一,他的小说不仅涉及日本的古代、近代史,还涉及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历史。

创作历史小说是如何处理历史与虚构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小说的核心之一。

对此,日本近代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井上靖、森鸥外各有风格。

森鸥外的历史小说更注重尊重正史,力求展现历史正史。

井上靖在注重正史的基础上也加以大量虚构。

不同于井上靖、森鸥外,芥川龙之介认为历史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历史小说创作应深入历史事件和
任务中探寻其精神实质,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的描述,而是进行艺术加工,并通过这些加工后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作者的思想。

《罗生门》和《鼻子》就体现了这一点。

《罗生门》以《今昔物语》中的两篇古典物语为原型进行加工,故事情节简单,描写了日本平安时代饥荒时,一个京都的仆人,被主人解雇后在罗生门城楼避雨的故事,仆人在城楼上看到一老妪在拔一个女尸的头发,了解到老妪以此做假发为生和女尸生前卖蛇肉后,仆人不再拔刀问责,反而将老妪的衣服抢走的故事。

仆人、老妪和女尸在《今昔物语》中是分属于不同古典物语的人物,但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罗生门》中却将其者合而为一,用合并后的故事表现出人性丑恶的一面。

同样取材于《今昔物语》的《鼻子》,讲述一个老和尚处理其丑陋长鼻子的故事,刚开始老和尚由于长鼻子受人们嘲笑,在其将鼻子恢复正常仍然被嘲笑时,又将自己的鼻子恢复成最初怪异的模样,最后老和尚摸着原来的长鼻子,豁然开朗。

芥川龙之介通过《鼻子》告诉读者,只要人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有利己主义的想法,就不会快乐。

2.以人性的探索为主题
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大多以人性的探索为主题,揭露人性的自私。

芥川龙之介用哲理方法进行人性思考,站在世界人类精神的高度审视生命本身。

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不像井上靖那样有英雄的主题,他是通过一个个的小人物故事,揭露和鞭挞人性中的“恶”。

《罗生门》的故事虽和古典物语有相同因素,但通过对人物和情节
的艺术加工,表达了探索人性“恶”的主题。

《罗生门》中仆人在开始是“善”的,在经历了被人解雇,看到躲雨的楼上成堆尸体和以拔尸体头发做假发卖钱为生的老妪后,仆人的“善”一点一点消失。

为了生存,他放弃了“善”,抢走了可怜的老妪的衣服。

通过作品告诉大家在生存面前,人性中的“善”是多么脆弱。

《鼻子》通过描写老和尚为了自己所谓的自尊,而围绕鼻子所发生的一场场闹剧。

通过作品,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过于关注周围的老和尚的同情和对闹剧的无奈,通过描写周围人对老和尚的嘲讽,作者表示了对“人本善”的怀疑及对“人自私”的无奈。

3.构建独具匠心情节和妙用意象的艺术表现
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习惯用构建独具匠心情节和妙用意象性语言的艺术表现。

短篇历史小说要求作者用较少的文字表现人物和事件,这就需要构建情节。

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在构建独具匠心情节上注重抓住情境转换,通过瞬间情节的矛盾,为读者展现作品的美感。

《罗生门》重点描述了仆人“是否要沦为盗匪”的思想矛盾,当其看到老妪时产生了“对邪恶反感”的善良,为此他抓住并质问老妪。

此时作者着重描写了瞬间情节的矛盾,老妪解释说她不认为为了生存自己干了什么坏事。

老妪的所作所为击碎了仆人最后的善良,在矛盾中,他选择了盗。

芥川龙之介也注重在情节和人物描写中运用“火”和“月”等一些意象。

火在人类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在文学中有一席之地。

芥川龙之介善用火光的变化渲染故事情节的发展。

火能给予光明,更能凸显明暗的对比,显露人
物的心理活动。

《罗生门》中,从吸引仆人的“昏黄的火光”,到“朦胧的火光”中看到尸骸遍地,再到最后老妪在“微弱的火光”中看到罗生门的黑夜。

芥川龙之介通过火的“昏黄、朦胧”展示了黑暗的强大,也通过“微弱的火光”展现了人们思想的斗争。

4.结语
芥川龙之介通过对正史的虚构,运用构建独具匠心情节和妙用意象的艺术表现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历史小说。

芥川龙之介不注重历史的事实,更注重通过合理虚构情节,体现作者对人性探索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李春红.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现代意识[j].日本研究,2004,(1).
[2]李先瑞.谈近代日本历史小说创作的三种方法——以森鸥外、芥川龙之介、井上靖的历史小说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3]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9.
[4]肖书文.试论芥川龙之介〈鼻子〉的深层意蕴[j].外国文学研究,2004,(5).
[5]杨希.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