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与动因分析

合集下载

形容词句法功能研究述评

形容词句法功能研究述评

形容词句法功能研究述评形容词具有多种句法功能,这些句法功能具有不平衡性,在使用频度上存在差别。

确定每个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需要对形容词充当各种成分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标签:形容词句法功能频度形容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以来,句法学界对形容词的研究不断深入,如形容词的分类研究、形容词重叠式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对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在不少问题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容词的主要功能形容词的主要功能究竟是什么,是作定语,还是作谓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一)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定语早期的汉语语法著作大多数认为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如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新版自序》(1957)中认为“凡经常被用为名词的加语者,叫作形容词”;张志公主编的《汉语知识》(1979)则更明确地指出“形容词最主要的用途是作定语”;房玉清在《实用汉语语法》中也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名词(作定语)”。

(二)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1979)中认为“广义的动词也可以称为谓词,包括狭义的动词和形容词,因为汉语的形容词也能作谓语或谓语的中心成分。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1984)中认为“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两类”“谓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

”显然,在他们看来,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谓语,而不是定语。

(三)认为作定语和作谓语都是形容词的主要功能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1982)中认为“动词是用作词结里的谓语的时候多,形容词是用作词组里的加语或词结里的谓语的时候多。

”后来他在《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1984)一文中再一次指出“修饰名词和作谓语是形容词的两项主要功能。

”胡明扬在《语体和语法》(1993)一文中指出“由于口语句子简短,很少使用修饰语,因而在口语中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相反,由于书面语大量使用修饰语,形容词被广泛用作定语,因而在书面语中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

英语语法:形容词的主要句法的功能

英语语法:形容词的主要句法的功能

【导语】欢迎阅读为⼤家精⼼整理的英语语法:形容词的主要句法的功能!欢迎阅读学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 1. ⽤作表语 Everyone was happy. 每个⼈都很⾼兴。

He is interested in watching TV. 他对看电视感兴趣。

2. ⽤作定语 He is an honest student. 他是个诚实的学⽣。

The young man is her boy friend. 这个⼩伙⼦是她的男朋友。

3. ⽤作宾语补⾜语 He pushed the door open. 他把门推开了。

We found the problem very difficult. 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很难。

【注】这类句型若变为被动语态,形容词则为主语补⾜语: The problem was found very difficult. 4. ⽤作状语 He arrived home, hungry and tired. 他回到家⾥,⼜饿⼜累。

I went there full of joy. 我兴⾼采烈地去了那⼉。

He sat in the corner, silent. 他坐在⾓落⾥,⼀⾔不发。

形容词⽤作状语主要表⽰原因、结果或伴随等,其逻辑主语必须与句⼦主语保持⼀致。

这类结构通常可⽤从句或并列句来改写: He came over, eager to help. / He came over and (he) was eager to help. 他⾛过来,急于想帮忙。

【注】以上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形,有⼈也称之为主语补⾜语,因为它们是补充说明主语的。

另外,还有⼀类特殊的形容词⽤作状语: The stove was red hot. ⽕炉是炽热的。

It’s boiling hot. 它是滚烫的。

His face was bright red. 他的脸是鲜红的。

中国学习者形容词强化语really和very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学习者形容词强化语really和very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学习者形容词强化语really和very使用情况分析摘要:本文采用语料库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使用两个形容词强化语very和really的观察,发现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强化语very,用very 来修饰形容词的类符和形符都多于本族语者,而本族语者则较多使用强化语really。

此外此次研究对强化语really和very的常用搭配,学习者过度使用very 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语言学习有所启示。

关键词:强化语形容词really very1 引言强化语(intensifier)是加强力度的程度副词,如really,very,so等(Biber et al. 1999:554)。

强化语相对语言中其他成分更加富于变化,表达力强,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Bolinger (1972:18)认为程度副词“展现了语言的其他方面没有的创新和竞争,他们的本性是不安分的。

”当原有的强调方式变得陈旧时,说话者就会用新的强调方式来取代旧的。

Labov(1985:43)认为“社会和情感表达的中心是语言中对于强度的表达”。

Partington(1993)认为强化语在人际交流中有重要作用,是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

强化语也是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内容,Lorenz(1999)认为强化语的学习是在外语学习基础水平之上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部分,对二语习得者强化语使用的研究可以提供关于二语习得行为的重要见解。

由此可见强化语研究对于语言研究以及语言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研究Lorenz(1999)在对德国学习者书面语的研究发现他们相对于本族语者不仅增强语使用较多,减弱语使用也较多,给人一种想要打动读者的印象,学习者做出太多的沟通努力。

De klerk (2005)的研究表明科萨人对强化语的使用,无论是强化语还是减弱语,整体上少于本族语者且相对集中。

De klerk 认为对增强语的少用会给人一种不够热情不善表达自己的印象。

大学语文关: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形容词

大学语文关: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形容词

大学语文关: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写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而形容词作为句子中的重要成分,对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描绘事物的特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形容词:一、形容词的作用形容词在句子中主要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事物的特征、状态、大小、数量等。

恰当的形容词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错误的:他是一个人。

•正确的:他是一个高个子的人。

在这个例子中,“高个子”的形容词短语使得句子更加具体,让读者能够想象出这个人的形象。

二、形容词的分类大学语文学习中,形容词可以根据其性质、用途、程度等不同进行分类。

了解形容词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它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分类:1. 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如:美丽、善良、聪明、勇敢等。

2. 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如:伟大、渺小、庞大、瘦弱等。

3. 程度形容词表示事物的程度、范围等,如:极其、非常、稍微、有点等。

4. 方向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方向、位置等,如:上面、下面、左边、右边等。

5. 关系形容词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相同、不同、类似、相反等。

三、形容词的运用原则在写作中,恰当运用形容词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度原则形容词的使用要适度,过多使用形容词会使句子显得冗长、累赘,读者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要根据句子的需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形容词。

2. 精准原则形容词要精准地表达事物的特点,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形容词。

要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选择最贴切的形容词。

3. 生动原则恰当的形容词可以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要善于运用形象、感性的形容词,增强句子的表现力。

4. 变化原则在写作中,要善于运用不同性质、程度的形容词,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类形容词。

这样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变。

四、形容词的搭配形容词在句子中的搭配非常重要,正确的搭配可以使句子更加通顺、自然。

形容词带真宾语的动因分析

形容词带真宾语的动因分析

形容词带真宾语的动因分析现代汉语语法著作一般都认为“凡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形容词。

”“确定形容词的两项标准(受“很”修饰和不能带宾语)必须兼备。

”(朱德熙1982)然而,在我们汉语的语言事实中,却又存在着诸如“端正态度”“方便群众”这类形容词带真宾语的现象,因此语法学者们就不得不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讨论研究。

一、形容词带真宾语后的性质其实,形容词带真宾语问题自《马氏文通》以来就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

然而,在解放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是举例性的和附带性说明。

解放后,随着汉语语法探究的不断深入,语法学界对形容词带真宾语问题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出现了20多篇专门讨论该问题的文章,但主要还是讨论形容词带真宾语后的性质问题。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兼类”说“兼类”说认为形容词不能带真宾语,尽管经常性的用法还是形容词,但只要一带上真宾语,形容词应看作动词,即形容词带上真宾语后,该形容词兼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类词的功能,是动、形兼类。

朱德熙(1982)认为,“委曲你了”中的“委曲”受“很”修饰的时候,后头不能带宾语(真宾语,作者注,下同);带宾语的时候,不能受“很”修饰。

这类词带宾语的时候是动词,不带宾语的时候是形容词。

“‘端正、宽大’本来是形容词,现在常常在后边加上宾语,使它变成了动词。

例如:端正学习态度∣宽大了一个特务分子”(朱德熙2000:56)。

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吕叔湘(1966),许德楠、董浩(1980),刘月华(1982),叶长荫(1990),王启龙(1995),李泉(1996),郭锐(2002),陆俭明(2005)等。

(二)“临时转化”说“临时转化”说认为带真宾语是动词的根本性特征,形容词带真宾语后,就完成了对动词的临时性转化,也就是说形容词带真宾语是形容词的临时用法,是形容词临时活用为动词,因此也可以称为是“词类活用”说。

王力先生(1989)的《汉语语法史》在列举一些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后,说形容词、名词后带了宾语,临时具有了及物动词的性质;邢福义先生(2003)在《词类辩难》中指出,如果一个形容词已经具备动词最根本的特征——带宾语,那么它就完成了对动词的转化,应该承认它已临时转化成了动词。

语言运用正确使用形容词

语言运用正确使用形容词

语言运用正确使用形容词语言运用:正确使用形容词在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形容词是非常重要的。

形容词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和品质,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具体。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形容词可能会造成误解或者影响文章的品质。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形容词,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准而富有表现力。

一、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形容词是一种修饰性词语,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事物的外貌、颜色、大小、形状、数量、品质等。

通过使用形容词,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句子更加精确,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使用形容词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形容词:在选择形容词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表达的含义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例如,当我们要描述一个人时,可以用"聪明"、"友善"、"勇敢"等形容词,但如果我们错误地用了"愚蠢"、"冷漠"、"懦弱"等形容词,就可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2. 注意形容词的位置:在句子中,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之前,用来修饰名词。

例如,我们可以说"美丽的花朵",但不可以说"花朵的美丽"。

然而,有时我们也可以将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以突出形容词的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勇敢地冲过终点线","她漂亮地唱完了这首歌"。

3. 注意形容词的层次与顺序:在描述事物时,我们通常会使用多个形容词来修饰名词。

这时,我们需要注意形容词的层次与顺序。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按照数量、尺寸、年龄、形状、颜色、国籍、材质等顺序排列形容词。

例如,我们可以说"一只小、红色的皮球",而不可以说"一只红色、小的皮球"。

三、举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正确使用形容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错误使用形容词:他是一个坏、愚蠢的人。

“真是(的)”的语篇语用功能

“真是(的)”的语篇语用功能
语文 学刊
2 0 1 4年 第 2期
‘ ‘ 真是 ( 的) " 的语 篇 语 用功 能
。韦秀斌
( 广西 民族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6 ) [ 摘 要] “ 真是( 的) ” 是日 常 话语交际中 使用频率很高的习 惯用 语, 富 有浓 厚的口 语色 彩和极强的情感
满脸怒气嚷道, “ 没有生过娃娃 5然会说生娃娃很舒服 - " ! 今
天怎么把 你 个好 好 先生遇 到 了啊 : 冬瓜 做 不做 得 甑子 ?做 得 。蒸垮 了呢?那是要垮 呀——你 个老哥子真是 !
合’ 八 个字还不够吗? ” 觉慧反 问道 。


话语标记功能
话语 标记 又被称 为话语标记语 , 冉永 平指 出 : “ 话语标记 语是一种十分 常见 的话语现象 , 它们是一些在话 语 中起语 用
作用 的词语或结构 ” ; “ 它们 是话语信 息组织 的一部分 , 从 局
部或整 体上对话语 的产生或理解产生语用 制约 , 具有动态 的
说话人 在叙述一 个话题时话语 内容或信息还未结 束 , 为 了补充 修正前述 观点 或进一 步阐述话 题 、 表 明态 度 , 以便完
整地表 达 自己的语 意 , 说话 人往 往使 用“ 真是 ( 的) ” 这一话 语 标记语来 延续 话题 。如 :
( 3 ) “ 这 是 个 什 么 年 头 啊 !真 是 的 。 这 一 年 对 罗克 拉 姆
语用 特征” 。
“ 真是( 的) ” 在语 篇话语 中具 有话语 标记 功能 , 这种 功 能又体现在 : 话轮转换 、 话题延续和标示话题结束。
( 一) 话轮转换 话 轮转换 也叫话轮 更迭 , 是会话 活动 的一个特 点 , 即 在 整个 会话 过程 中参与 会话 的人轮流 说话 。话 轮与话 轮之 间 可以是不 同说话人 的谈话 的前后次序 相连 , 也 可以是后一 说

“真是(的)”的语篇语用功能

“真是(的)”的语篇语用功能

“真是(的)”的语篇语用功能[摘要]“真是(的)”是日常话语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习惯用语,富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极强的情感表达力,它在语篇中所体现的语用功能有:话语标记功能、转换话题功能、情感表达功能、省略功能和评价指称功能。

[关键词]真是(的);语篇;语用功能一、话语标记功能话语标记又被称为话语标记语,冉永平指出:“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它们是一些在话语中起语用作用的词语或结构”;“它们是话语信息组织的一部分,从局部或整体上对话语的产生或理解产生语用制约,具有动态的语用特征”。

“真是(的)”在语篇话语中具有话语标记功能,这种功能又体现在:话轮转换、话题延续和标示话题结束。

(一)话轮转换话轮转换也叫话轮更迭,是会话活动的一个特点,即在整个会话过程中参与会话的人轮流说话。

话轮与话轮之间可以是不同说话人的谈话的前后次序相连,也可以是后一说话人接应上一话轮结束的标志,或打断上一话轮。

在语篇中,“真是(的)”起话轮转换的作用时,主要是把不同说话人的谈话顺次前后相连起来,使话题信息前后关联。

它在交谈中那些可能发生说话人变换的地方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说话人享有“发言权”,并操纵话轮、争夺话题,从而保住话轮,实现话轮转换的顺利进行。

如:(1)“那小子曾有一次——就这么一次,说了话不算数。

隔壁的人家有事来托他代为照料他们家里养的夜莺一天。

要他定时给夜莺喂食,不料这小子却跑去参加飞行球的练习比赛,把夜莺给饿死了。

”“是吗?那么结果怎么样?”“身为监护人的我只好义正词严地罚他不准吃晚饭了。

”“真是的,阁下也蛮可怜的嘛。

”卡介伦一脸同情之色。

“为什么我也可怜?”“喝令尤里安不准吃晚饭,你一定也不会让自己吃饱了撑着,总之,一定也和他一样少吃了一顿饭。

”“咳,……第二天早上,食欲大增倒是真的。

”(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2)“那时候恐怕也说不上爱,他们两个不过年纪相当,性情投合罢了。

所以分别以后大哥并不怎么难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本文立足功能语言学理论,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聚焦研究“真+形容词”结构的句法功能与动因角度。

研究发现:第一,前人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明确;第二,“真+形容词”可直接充当谓语和补语,不直接充当主语或宾语,借助“的”形成的“真+形容词+的”可充当定语;第三,“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是由其传信功能决定的,其作用是评估事实或现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观评估语言投射的结果是相应谓语和补语的句法功能。

关键词:真+形容词” 句法功能 动因 传信功能 一、引言 相关研究(李大忠,1996;李琳,2005)认为“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并举证如下: (1)*a.一般大公司都录用真才能的人。

*b.真有意义的聚会使我们永远忘不了。

*c.昨天晚上我们参加了真热闹的联欢会。

*d.西湖是真美丽的湖。

此结论与有关语言事实不太吻合,汉语实际存在“真+形容词+的”作定语的情况。

如: (2)a.然后把腿架到桌上,一种当总经理真好的窃喜烟瘾一般地溢满全身。

(《掘金时代》) b.冯自觉不好意思,故仰天笑道:“真好的月亮啊!”(《感受名人幽默》) c.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

(《归来》) 为系统探究语言事实,本文将立足功能语言学理论,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下文简称ccl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聚焦研究“真+形容词”结构的句法功能与动因角度。

二、相关研究 纵观文献,目前关于“真+形容词”的研究重点为:句法环境、句法功能及其缘由分析。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真+形容词”只能作谓语和补语,但是不能作定语和状语。

如:来思平(1999)从语用角度分析“真”不能用于疑问句与是非句,一般用于说话人表达自身情感的感叹句中,且一个句子的感叹语气不是由定语表达的。

因此,“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和状语,只能作具有表述性的谓语和补语。

单韵鸣(2004)主张,定语和状语是词组层面上的成分,虽然有修饰中心语的功能,却不具有表述功能,所以“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和状语。

陈颖、蔡峥(2008)则从“真”的传信功能层面进行研究,分析了“真+形容词”是说话人对所说话的真实性的肯定,表现了说话人的话语具有可靠性。

因此,“真+形容词”不能作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只能作表述性的定语和谓语。

李琳(2005)根据功能分布认为“真”为语气副词,是对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所做的判断而不是形容其状态;语用上,“真+形容词”是口语中强烈的感叹表达方式,是说话者对现实的主观评价。

因此,一般不作定语。

三、来自语料库的反证 必须指明的是,以往研究在阐述“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时,实际讨论的是“真+形容词+的”的结构。

然而,ccl语料库显示,“真+形容词+的”确实可以作定语,如ccl语料库中共搜到“真好”作定语的例句7个: (3)a.然后把腿架到桌上,一种当总经理真好的窃喜烟瘾一般地溢满全身 b.那卫兵莫逆于心,也扑嗤一笑。

冯自觉不好意思,故仰天笑道:“真好的月亮啊!” c.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

d.大贵把两个黑眼珠一瞪,粗声闷气地说:“嘿!我娘,真好的鸟!” e.朱老忠洗着脸,笑了说:“真好的叫驴!” f.他伸手划了个圆圈,又说:“一城山色半城湖……真好的景致呀!” g.约翰等会儿你们就要说,幸亏发觉得早,真好的运气! 其他类似结构,如“真大的”“真聪明的”亦可作定语。

如: (4)a.葛魏垂头丧气地说:“算了吧,老兄!你真大的气性,什么时候了,还开玩笑。

” b.“对,我已经注意到了。

”小家伙说,“但是不用为此伤心,真聪明的人不多。

” c.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地偷懒。

d.这是表扬真聪明的他装糊涂。

的确,我们未在ccl语料库中发现“真+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例句。

因此,精确的说法是:“真+形容词”不能直接作定语,而“真+形容词+的”可以作定语。

四、“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ccl语料显示,“真+形容词”具有如下句法功能特征: (一)“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主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主语的情况。

(二)“真+形容词”多充当谓语:根据其句法分布,可分为主句谓语和从句谓语,具体如下: 1.“真+形容词”作主句的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

说明主语的词。

以“真漂亮”为例,笔者在ccl 语料库中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139条是由“真漂亮”作谓语的,比重很大。

这说明“真+形容词”比较常见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其中有134条作主句谓语。

如: (5)a.小五感叹着,“现在我还时常会想起与她在火车上的那次激情。

她可真漂亮。

” b.他把我抱在怀里一边吻着一边说:“你真漂亮。

” c.奥林匹克体育场中间由2800吨水造出的“爱琴海”而倍感自豪:“真漂亮,也很壮观。

” 上述三句中的“真漂亮”都作谓语成分,是对主语的评价。

(5)c 中省略主语“爱琴海”。

“真+形容词”作谓语时,多为对客观事实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说话人就某一事物或性状表达感叹,或者其他主观判断,具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性”。

2.“真+形容词”作从句谓语,即“嵌入式结构” 以“真漂亮”为例,笔者在ccl语料库中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5条是作从句的谓语,比例很小。

如: (6)a.来到巴黎以后,我觉得法国的女人真漂亮。

b.在姑奶奶家,有辆大套车很讲究,祖父夸这套车真漂亮。

c.这个时候同伴的影响就开始慢慢超过父母,妈妈说这件衣服真漂亮。

e.想对他说句“圣诞快乐”,并想羡慕地大声说那儿童车真漂亮。

这5个例句显示出一个规律:“真漂亮”作从句谓语时,前面主句的谓语动词都是“觉得、夸、说”这一类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这说明“真+形容词”多为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

(三)“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宾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宾语的情况。

(四)“真+形容词”不直接充当定语,但“真+形容词的”可作定语 ccl语料显示,“真+形容词”一般不能直接作定语,必须借助“的”形成“真+形容词+的”结构方能作定语,如:以“真好”为例,共搜到7条例证可作定语,且均为“真好的”结构,而无“真+形容词”作为定语的例证。

这说明“真+形容词”一般不直接作定语,但“真+形容词+的”可作定语。

(五)“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状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

(六)“真+形容词”可充当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在ccl语料库中,以“真漂亮”为例,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34条是作补语的。

相对其作谓语的比例来看,作补语的情况算是占少数了。

如: (7)a.巍贺兰争雄伟,敢与长虹比壮观的大桥,激情满怀地说:“你们干得真漂亮!” b.中简单提了一下。

戴听后,把大拇指一翘,连声称赞:“格件事干得真漂亮!” “真漂亮”作补语时,多数都是感叹句,表示赞美。

“真+形容词”作补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事物或形状发出赞美或者是主观评价。

五、结语 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前人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明确;第二,“真+形容词”结构可直接充当谓语和补语,借助“的”形成的“真+形容词+的”句式可充当定语,不直接充当主语或宾语。

“真+形容词”的上述句法特征是由其语义和功能决定的。

“真+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强调与肯定的作用,且具有传信功能。

认知语言学(langacker,1987)认为,所说的话的内容实际上都是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人们在作出判断、陈述事实或报道事件的时候,由于对自己叙述的是否准确并不总是很有把握,所以,所传递的信息如果是亲身经历或证据确凿,其说话的口气就坚决、肯定;如果是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断,其说话的口气就犹豫、笼统。

所以,人们在传递信息、尤其是新信息时,常常加上一些修饰语,以表明可信度如何、自己是否有把握等。

人们在陈述事实和交待信息时,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自行评估,这种评估就会投射到他所使用的语言上,也就是一定的语法表现。

而副词“真”就具有这种传信功能。

因而,“真+形容词”是一种主观判断,并且“真”与动态的句子相关,而很少与静态的词组发生关系。

所以,“真+形容词”只能用于表述性的谓语和补语,不能用于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

综上所述,“真”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表明说话人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并且对这种评价持肯定态度。

“真+形容词”是带有说话人主观情感的,而不是客观事实。

因而,“真+形容词”可以用作表述性成分(谓语和补语),但却不能充当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

以“真好”为例,假如去掉“真”,则“好”可以当定语,如“他是个好人”;而加上“真”,则不行,如“*他是个真好人”(与表示是非判断句的“他是个真好人,不是假好人”不同)。

以“真爽快”为例,假如去掉“真”,则“爽快”可以作状语,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但若加上“真”,则不行,如“*他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究其原因,在于“真”是个传信副词,多出现在动态句子中,而极少与静态词组搭配。

所以,形容词性的“真+形容词”只能作谓语和补语,不能作定语和状语,而“真+形容词+的”则为名词性结构,可以自由充当定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