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的原理和应用

法的原理和应用法的基本原理1.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法的出现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人们在协调利益冲突、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遇到了各种问题,需要有一套规范和制度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2.自由与责任的平衡:法律的基本原理是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任何人的自由都不应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的出现就是为了维护这种平衡,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受侵犯。
3.平等和公正:法律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平等和公正。
法律应该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等方面的差异。
法律要求公正的程序和决策,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公正地得到裁决和对待。
法律的应用领域1.刑法:刑法是法律中的一大领域,主要涉及到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对犯罪分子的惩罚。
刑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护人民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2.民法:民法涉及到人民之间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合同法、家庭法、婚姻法等方面的规定。
民法对于保护人民的个人权利、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3.行政法:行政法是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管和限制的法律领域。
行政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政府的权力行使,确保政府行为合法、公正、透明。
4.商法:商法主要关注商业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包括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
商法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一套行为准则和规则,保护商家的权益和市场的正常运行。
5.劳动法:劳动法主要涉及到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合同关系和劳动权益保护。
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法的应用原则1.法的优先性:法律具有最高的约束力,任何其他规则、行为或协议都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法律的优先性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一。
2.效力公正性:法律的效力必须建立在公正的程序和原则上。
法律应该公正地适用于每个人,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等方面的差异。
3.文明和人道主义:法律应该遵循人类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原则,保护人的生命、尊严和自由。
法律法规的基础原理是什么

法律法规的基础原理是什么法律法规的基础原理是指指导法律制定和适用的原则和理念。
这些原理旨在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正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在解释和适用法律时,法律原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法律法规的基础原理。
1.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
它强调任何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
法治原则要求国家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它确保公民的权力受到法律保护,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律法规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法律必须平等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种族、性别、宗教、国籍、社会地位或其他特征。
平等原则确保公平和正义,防止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法律法规在处理纠纷和冲突时必须公正无私。
它强调法律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
公正原则确保法律体系对每个人都公平,没有特权和偏见。
4.合理原则:合理原则要求法律制定和适用必须合理和公正。
法律应基于事实和证据,不得武断或任意。
此原则还要求法律不能违背公共利益或违反社会的价值观。
5.责任原则:责任原则要求法律必须能够恢复和维护社会秩序,并约束违法行为。
它建立了法律治理的基础,确保违反法律的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6.有限原则:有限原则是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要求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必须有明确的限制和规定。
有限原则保证了法律不会过度干预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7.保护原则:保护原则要求法律法规必须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法律应该确保个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尊严受到保护,且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8.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原则要求法律必须平衡个人权利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
它倡导个人享有权力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9.立法明确原则:立法明确原则要求法律的内容和适用必须明确、准确。
法律应该明确规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方便公民理解和遵守。
10.适用实际原则:适用实际原则要求法律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法律】法律常识解读,知晓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律】法律常识解读,知晓法律的基本原理引言法律是人类社会规范行为的重要工具,它以其普遍性、公正性和明确性对社会进行治理。
作为一个公民,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法律定义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规则和制度。
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和解决争议。
法律来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法律的分类一般来说,法律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
•公法:公法是调整国家与个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公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刑法和国际法等。
它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私法:私法则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
私法包括民法和商法等。
它的目的是维护个人权益和财产利益。
法律的平等原则法律平等原则是法治社会的基石,它要求法律在适用于人们时应该做到公正公平,不分种族、性别、地位、财富等因素对待每个人。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司法的公正和平等。
法律的人性化原则法律的人性化原则指的是法律应该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和价值观进行适度调整。
换句话说,法律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和尊重人们的权益和人性。
通过人性化的法律,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人们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法律的公正原则法律的公正原则是指法律应该对所有人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司法体系应该是中立和客观的,并且判决应该基于已有的证据和法律条文。
这个原则确保人们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对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法律的确定性原则法律的确定性原则意味着法律应该明确、具体和清晰。
法律的规定应该尽量详细,让人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确定性原则的好处是能够减少争议和误解,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法律的效力原则是指法律应该具有可执行性和约束力。
法律的规定应该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履行,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原理是指构成法律条文的基础原则和价值观念,是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法律基本原理包括法治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人权原则等。
首先,法治原则是指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原则。
它要求国家行使权力、管理社会,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不得超越法律的限制。
其次,平等原则是指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的原则。
法律应当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并且对违法行为要一视同仁,不因个人身份、地位、性别、种族等差异而歧视。
公正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公正裁决的原则。
司法是独立的,法官应当客观、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影响所左右。
人权原则是指法律保护和尊重人权的原则。
人权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法律应当保障人权的实现,禁止侵犯他人的人权行为。
此外,法律基本原理还包括合法性原则、私有财产权保护原则、契约自由原则等。
合法性原则要求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法律授权,不得滥用权力。
私有财产权保护原则要求法律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益,不得非法侵犯。
契约自由原则要求法律保护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合同,促进经济交易和合作的自由。
这些法律基本原则是法律体系的基石和根基,它们的遵守和实施,有助于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的学科,它涵盖了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治的核心价值观。
法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在构建和应用法律制度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法学的价值观是指法律领域中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理念。
本文将探讨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法学的基本原理1. 法治原则: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法律和法律制度约束和引导社会行为的原则。
法治原则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和公平的价值观,也是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
2.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合乎法律规定的程序,符合公共利益,并通过正当程序进行审核和执行。
合法性原则是保障公众参与决策和制度稳定的重要基石。
3. 平等原则:法学的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必须平等对待所有人,不论其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特征。
平等原则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核心价值。
4. 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法学中的重要原理,它要求个人在法律框架内享有自由和权利。
自由原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个人尊严和人权的基础。
5.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学中的核心原理,要求法律和司法系统在公正、中立和无偏见的基础上行使职权。
公正原则是确保法律公信力和司法公正性的基础。
二、法学的价值观1. 正义:正义是法学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求法律和司法制度在处理冲突和纠纷时遵循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
2. 人权:人权是法学中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人权,包括生命、自由和尊严等。
法学通过保护和维护人权,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
3. 自由:自由是法学中的重要价值观,它认为个人在法律框架内应享有自由和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行动自由等。
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个人发展的保障。
4. 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法学的基本价值观,它强调法律和法律制度应该服务于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有效治理。
法律的原理

法律的原理法律的原理是指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它是法律制度的基础,是法律规范的理论根据,也是法律适用和解释的依据。
法律的原理包括了法律的客观规律性原理和法律的主观价值原理。
首先,法律的客观规律性原理是指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它包括了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律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法律的实践运行规律。
在社会的发展规律方面,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
法律的历史发展规律则是指法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轨迹和规律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征。
而法律的实践运行规律则是指法律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包括了法律的适用和实施。
其次,法律的主观价值原理是指法律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它包括了法律的公正性原则、法律的效益性原则和法律的秩序性原则。
法律的公正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体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效益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效果,能够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法律的秩序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
在法律的实际运行中,法律的原理对于法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法律的客观规律性原理,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时代特色和适用性的法律规范。
其次,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法律的主观价值原理,确保法律的适用能够体现公正、效益和秩序。
总之,法律的原理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它对于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法律的原理,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法治建设,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深化对法律原理的认识,加强法治理念,促进法治精神的深入人心,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法学是研究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学科,它包括了广泛的内容,从法律哲学和法律原理到具体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实践。
本文将探讨法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以及它们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一、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学的基本原理是指法律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基本依据,它们指导着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法学基本原理:1.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指法律应该是公正、公平和合法的。
法治原则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人,并且法律可以对国家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监督。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法律应该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身份、地位或财富。
平等原则保证了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3.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法律应该根据公平和正义的原则进行制定和执行。
它要求法律能够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并处理纠纷时能够进行公正的裁决。
二、法学的基本理论法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对法律的本质和内涵进行研究和解释的理论框架。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法学基本理论:1. 法律哲学:法律哲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和价值的学科。
它探讨了法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法律与道德、伦理等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 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推理和论证的学科。
它研究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和规范的推理过程,以及如何运用逻辑原则解决法律争议。
3. 法律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揭示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法学的应用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在法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指导着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执行,并为法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法律制定: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指导着立法机关制定法律。
例如,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应适用于所有人,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和权益。
2. 法律解释: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对于法律解释至关重要。
法律解释需要基于法律的目的和原则,以及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和背景。
法学入门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学入门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学入门: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
作为法学的入门部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来源以及法律的适用原则,从而帮助读者初步了解法学领域。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指为了规范人们行为而由国家政权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性规则。
它是由一系列法律文件、法规和法律制度组成,旨在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法律的基本任务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并为人们提供一个公正、平等的环境。
二、法律的来源法律有多个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案例和习惯法等。
1. 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也被称为“法之根本”。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宪法的制定需要通过国家的正式程序,并经过广大公民的讨论和表决。
2. 法律: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用于规范社会生活的具体规则,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法律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公平正义。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于对行政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保障行政公正和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权力。
4. 司法案例:司法案例是指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和判决。
司法案例作为一种法律来源,有助于解释和适用法律,填补法律的空白和不足。
5. 习惯法:习惯法是指社会实践中形成并被广泛遵循的经久不衰的行为准则。
虽然习惯法没有明确的立法形式,但它依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法律效力,特别是在民事纠纷等方面。
三、法律的适用原则法律的适用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公平、公正和合法。
1. 法律平等原则:法律对所有人都应平等适用,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因素。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和等同的法律地位。
2. 法律效力原则:法律具有普遍适用和强制性执行的特点,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 法律关系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
神判
原告控诉被告盗窃,裁判者无法辨别谁是谁非,把 被告扔到水里,如果被告沉入水底 ●古巴比仑人就认定被告有罪,他的财产归原告所有 ●古代日耳曼人则认定被告无罪,因为人在水里沉底 合乎常理,这说明神明接纳了他。
两大派系
法系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来源:以罗马法的原则和形
式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和德 国民法典为样本。
代表:德、法、日、意、荷
、比、奥、西、葡、拉美等。
来源:英国中世纪的普通法为基
础
代表:英(除苏格兰)、美(除
路易斯安那)、加(除魁北克)、 澳、新等。
区别:
两大法系之间的区别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主要标志 遵循逻辑
皋陶(gāo yáo)是传说中舜时的大理(执法官),他被舜 任命为大理后,执法清正公廉,上天为帮他,降独角神羊,神 羊能知人善恶,有人犯罪不承认,独角龙就会用角顶他。能在 万千人中认出罪犯。皋陶创造了牢狱,制定了刑法,他认为制 定刑律,设置牢狱,是为了让人类社会有更好的生产、生活秩 序。惩罚犯罪不是刑律的根本目的,最重要的是为了让人们懂 得遵守国家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全,生活平安的最大需要。
如:德、法日益重视判例的作用,美国也逐步修订成文法
很多国家属混合型的法律制度(判例法、成文法) 如:菲、南非、苏格兰、路易斯安娜、魁北克等
发展趋势:
相互影响并不意味着两者统一,历史传统和发展背 景使得原则和风格有别,故差异长存。
How about 中国 ?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除了春秋断狱以外,我国从古至今,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至亲,儿子看 见别人与父亲打架十分担心,(在情急 之下)拿着棍子去帮忙,他并非有意要 伤到父亲。
二则:杜佑《通典》卷六十九载:甲生了 儿子乙,却将其送给丙求丙收养,乙由丙扶养 长大成人。有一天,甲因贪酒色喝醉了,对乙 说:“你是我的儿子。”乙很生气,用棍子打 了甲二十下。甲因为乙是他亲生,咽不下这口 气,就去县官那里告乙殴父。
4、规章 (1)部门规章:国务院部委及其直属机构 (2)地方政府规章:省级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5、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6、国际条约和协定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
下列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B )(2004年)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 会计师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办法》
第二节 法律关系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
“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第二节 法律关系
小明今年3岁,智力正常,但先天腿部残疾。下列 关于小明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
是( C )。(2013年)
A.小明有权利能力,但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B.小明无权利能力,且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C.小明有权利能力,但无行为能力 D.小明既无权利能力,也无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法人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法人成立时 同时产生,至法人终止时消失
第二节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自然人 ⑴ 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 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权利一律平等。
第二节 法律关系
⑵ 民事行为能力
①无民事行为的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 辨 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0周岁以上(≥10周岁)的未成 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③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18周岁)的成年人
“论心定罪” “重视人性”
讨论:海因茨的 这种行为,法官应 该判刑吗?
海因茨的妻子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 认为只有本镇一个药剂师最新研制的镭锭可以救她。这种药 的成本很低,但售价昂贵。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能凑 够药费的一半。海因茨恳求药剂师将药便宜卖给他,或者允 许他赊账,但遭到药剂师拒绝,并说:“我发明这种药就是 为了赚钱。”于是,海因茨铤而走险,夜间撬门将药偷走。 结果,他被药剂师告到了法院。
由于皋陶对社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在法律和牢狱制度 上有始开之功,人们把皋陶奉为狱神习惯上,人们称皋陶为我
国的法律鼻祖。
故事两则
一则:《太平御览》六百四十引中讲: 张三与李四争吵打架,李四用佩刀刺张 三,张三的儿子王五(见此情况)用棍 子打李四,却误伤其父。对王五应如何 处理?有人说王五应该因殴父论罪。 汉律规定: 殴父当处枭首之刑。
桌的丙打伤。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有( BC )。
A.甲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甲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乙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国宪法
宪法,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 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正式通过 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八二宪法(当前现行宪法)
成文法 《法典》
一般到个别
判例法 遵循“维持先例”原则
个别到一般
法律观念
理性主义 强调成文法
分类
公法:调法官制定法律
普通法:法官创造的一般 法律 衡平法:公平、合理、正 义
联系:
1、都源自罗马法系,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法律。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
董仲舒认为:甲对乙生而不养,父子之 义已经断绝。甲告儿子殴父的罪名不应被认 定论刑。
世界的两大法系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
存在,它的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 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以及国际条约, 但不包括司法判例。 ●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而且,判例所构成的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
神判
日耳曼人让被告吞下一大块奶酪 ●如果被告顺利咽下,即说明他无罪 ●如果卡住了咽喉,便说明他有罪
神判
非洲苏丹的阿德赞人,巫师问讯原告或者被告时, 为了弄清当事人是否诚实,便拿一块叫做“拜哥”的 毒药让鸡吞下
● 如果鸡没有死,那么就意味着神就宽恕了相关当事 人,反之他将受到惩罚。
法的传说
下列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C )。
A.17岁的小李,在外打工,其收入是主要生活来源 B.19岁的小张是大二学生,家里每月给他打生活费 C.小王的外婆中风瘫痪在床,经常神志不清 D.32岁的小刘失业在家,整天游手好闲
第二节 法律关系
(多选)甲、乙均为1995年6月30日出生。甲于2012 年初参加工作,并已独立生活;乙在高中读书,靠父 母生活。2012年5月2日,甲、乙在某饭店滋事,将邻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理解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掌握法律的渊源 掌握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
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会关系主体相应权利 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都是一个 成文法 国家,而英美法系国家
对法典的编纂,从来就是不重视的,这与 我国传统有勃,不适应我国实情。
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大陆法系。
平衡情与法的审判技术——“春秋决狱”
所谓 “春秋决狱”, 是 指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 中开始的、以 儒家经典《春秋》 中的原则与精神 解读汉律, 作为判案根据的司法活动。 又称“经义决狱”。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属于( C )。(2012年)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司法解释
第二节 法律关系
概念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
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的社会关系
特征:
法律规范 (前提)
权利义务 (内容)
返回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国家强制力 (保障)
社
会 关
法律关系
系
分析:父子关系? 恋人关系? 友谊关系?
第二节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三个要素)
主体(参加者)、内容(权利与义务)、客体
(所指向的对象:物、行为、人格利益、智力成果)
法律关系的主体
1、公民(自然人) 2、法人和其他组织(如分公司) 3、国家
第二节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
法律渊源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仅次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法规 (1)行政法规(仅次于宪法、法律):国务院 (2)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
法律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