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协件入库检验规范

外协件入库检验规范
外协件入库检验规范

外协件入库检验规范

1.目的:

规范来料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IQC物料检验。

3.抽样标准:

依据GB2828.1 II级一次抽样,致命缺陷(CR)AQL0.4;重缺陷(MA)AQL1.0;轻缺陷(MI)AQL2.5。

4.试验项目:

外观、试装项目。

5.本检验规程未尽项目,需检验可参国标要求。(另附检验抽样计划表)

6.来料规格型号与订货标准或封样不符时,缺陷类别为重缺陷(MA)。7.“★”表示选定项目。

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表(主抽样表)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135691562.html,好好学习社区

:表示箭头下方第一组抽样方案(若样本数大于批数时,即进行全数检验。)Ac: 表示判定允收件数:表示箭头上方第一组抽样方案(若样本数大于批数时,即进行全数检验。)Re: 表示判定拒收件数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135691562.html,好好学习社区

物料入库验收及请验管理规程

关于物料取样的管理规程 物料取样管理规程 1、对各种需要检测的样品均应建立各自的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2、取样类型:常规取样、复检取样、无菌取样等。 3、取样方式:均匀物料可以在总体的任意部位取样;非均匀物料采取随机取样。 4、取样量:指一次抽取的样品总量,一般为一次全检量的3-5倍;贵细药材取一次全检量的2-3倍。需要留样物料的取样量、特殊留样物料的取样量可执行相应的取样操作规程。 5、取样人员:应熟练掌握取样操作标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应熟悉取样器具、辅助工具、盛放样品容器的名称、材质及取样时容器应达到的洁净、无菌、干燥程度; 6、取样地点 6.1、物料可在仓储区内取样。原料、辅料、内包材等直接入药或直接接触药品物料的取样必须在洁净取样车内或与生产环境相一致的洁净区域内取样。 6.2半成品、成品的取样地点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环境一致。 7、取样操作 7.1、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常规取样及无菌取样: 7.1.1、QA人员接到仓库开具的物料请验单时,应尽快到取样现场取样;具体时间以不影响生产、入库并和检验时间密切配合为原则; 7.1.2、QA人员到现场后应首先核对实物请验单上各项内容是否相符、包装是否相符, 原药材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 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它物质污染等情况,详细记录,准确一致后,按规定方法计算取样量,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取样检验。 7.1.3、对已取样的物品容器贴好取样证,及时填写物料取样及退库记录。 7.2、半成品(中间体)取样 7.2.1、半成品(中间体)系指生产过程中流转的产品,QA人员在接到生产部门(车间)的请验单后按批次在生产结束时或在生产过程的前、中、后期取样(具体取样按工序质量监控点执行),并及时填写半成品取样记录,对已取样的物品容器贴好取样证。 7.2.2、在特殊情况下,半成品(中间体)工序需要进行增加检验的,由QA主管及QA人员决定抽检次数。若生产人员取样送检,QC人员有权拒绝检验。 7.3、成品取样 7.3.1、QA在产品外包装工序抽样,并及时填写成品取样记录。 7.3.2、QA在抽取退货产品及入库后发现异常的成品时,根据具体情况,由部门主管领导决定取样数量及抽样次数。 8. 取样件数 8.1、原料 8.1.1、中药材按批随机取样,设总包件数为n。 8.1.1.1、当n≤5时逐件取样; 8.1.1.2、当5<n≤100时,取样5件; 8.1.1.3、当100<n≤1000时,按5%取样; 8.1.1.4、当n>1000时,超过部分按1%取样。 8.1.2、贵细药材,逐件取样。 8.2、辅料、包装材料:按进货件数随机取样,设总件数为n。不同批号分别取样。 8.2.1、当n≤3时,逐件取样;

外购外协件检验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外购外协件的清单及其验收规则和检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计划采购的种类及作为外购外协产品入库检验的依据。 2.外购外协产品的分类 2.1外购外协产品分为A、B、C三类 2.1.1 A类产品包括:插头电源线(内部导线)、塑料、驱动、灯珠、板金件。 2.1.2 B类产品包括:外包装袋、纸板箱. 2.1.3 C类产品:除A、B类外的其它产品. 3插头电源线(内部导线) 3.1标识 3.1.1产地标志和电缆识别 电线上应有认证标志、产品型号规格、制造厂名等连续标志,标志可以是标志识别线或是制造厂名或商标的重复标志。 对于客户要求施加的标志应符合生产施工单要求。 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字或采用压印凸字在绝缘或护套上。 3.1.2标志耐擦性和清晰度以及芯线颜色的耐擦性 芯线颜色和油墨印刷标志要进行耐擦性试验,试验时,用浸过水的一团脱脂棉或一块棉布;轻轻擦拭10次后,字迹仍应清晰可辨;芯线颜色不可掉色。 3.1.3 检查方法:目测法、水棉布 3.2外观质量 外观应光洁、无油污、疙瘩、绞距形。 3.2.1 检查方法:目测法。 3.3结构和尺寸检查 3.3.1导体结构: 单根铜丝直径和导体根数:单根直径偏差范围、导体根数应符合本标准中表A-1和A-2中相应规定。

表A-2 UL软线的数据表 3.3.2多股导体必须绞合,其节距不作考核。 3.3.3线长:总长度必须控制在标准要求及客户要求长度的±1% 3.3.4检查方法:目测法、千分尺、圈尺 3.4电气强度 应能承受2000V/2mA/1min电压不击穿 3.4.1检查方法:耐压仪。 3.5验收规则: 检验项目、检验水平、接受质量限AQL见表1并按转移规则要求评分和转移。当发现不合格时,应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来料进行检验测试,确保来料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防止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来料投入使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臭氧事业部所需的生产物料和辅料的质量验收。 三、职责 1.仓库:负责外协、外购件的来料送检,不合格品的隔离及数量点收,合格品的入库及数量点收; 2.采购部:购买物料,负责不合格外购物料处置、与供方进行质量沟通并跟踪其快速处理,适当协助质检部检查; 3质检部:按照本规范或进货检验指导书的要求对外协\外购件的品 质和材质进行检验,并按照具体的要求输出相应的检验记录;对不合格品做出判定,对合格品下发合格证并安排来料入库。 4.研发中心:负责参与外购、外协件的不合格评审及尺寸质量等不合格的最终判定; 四、检验步骤及流程 1.供应商送货与仓库对接,仓库必须依据单据资料和供应商的送货清单对物料进行外包装、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做初步的验证,不符合退回供应商。 2.符合供货清单的物料暂存在待检验区,仓库开具报验单给质检部门。 3.质检部门收到报验单后核对并确认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并按

照对应的检验规范或检验指导书(技术协议,图纸,检验资料)进行检验作业。 4.检验完成后,出具相应的来料检验报告存档,合格物料做合格标签,物料不合格标示不合格标签。 5.检验员应及时输出检验记录或不合格反馈信息,并将检验的最终结果及时传递给采购人员。 来料检验流程图 五、各类物资检验要求

1.原材料类 来料检验员依据相关的采购协议的具体要求对于原材料的随货质量证明文件、外观、尺寸、材质及机械性能等进行测试;其中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检测要求根据材料的具体分类及实际使用要求进行确定;尺寸抽检按照AQL4.0进行。 2.标准件的检验要求 3.电极玻璃管的检验要求

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检验制度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AJ 227-2004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检验制度 发布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AJ 227-2004 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检验制度 1、总则 产品制造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作(以下简称物资)的质量检验,均由质管部负责。 检验的标准依据是国标、企标、检验规范、技术条件或图样,以及订有明确技术要求的协议书(或合同)。 检验所需要的协议(或合同)由经营部提供,标准、规范、图样、技术条件由技术部提供。 质管部应做好检验记录,并负责归档。 未经检验合格或未按规定办理回(代)用手续的物资不得入库和使用。 2、送检验时必须提交的凭证 a. 收料单 b. 供方提供原始合格凭证,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或物资供应部门提供的质量证明或其复印件等。 c. 对国家已实施许可证或认证管理的物资,其原始合格凭证或产品铭牌上应有许可证编号或认证标志。 3、检验程序(附A 外购外协件检验流程图) 有限公司 2004-05-01发布 2004-05-15实施

首先由送检部门(或当事人)填写“收料单”一式二份,一份留底,另一份连同物资及第2章所规定的凭证交质管部。 质管部接到“收料单”后,应在一天内(需要委托外单位试验的物资允许延长三天)作出结论。 检验记录单的处理 3.3.1 全部合格者可只填写一份检验记录单,由检验员在收料单上盖“合格章”和责任签章后,交送验者办理入库手续。 3.3.2 若全部或部分不合格,检验员除了应在收料单盖上“不合格”章和责任签章外,还应填写检验记录单及一式二份“拒收单”,一份留底,一份作为不合格报告交送验者,作为向银行办理拒付或向供方办理退货凭证。 4、物资进公司入库检验 物资到公司后,经营部负责组织人员开箱,并按物资的型号规格分别摆放在待检区,以免与入库产品混淆,然后再按第3章规定的程序办理送检。 对无合格凭证而又等待急用的物资,按下款规定办理: 4.2.1 属器件的,由经营部书面保证立即向有关制造厂索补质量证明后,质管部可先行检验,如果检验合格者可先行办理寄存手续,另行堆放,但其收料单的返回须待合格凭证到公司后方可签发。 4.2.2 属于可识别出其制造厂家以及出厂年、月、日、出厂编号或批号的物资,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按第3章规定办理。 5、复检、代用、回用和报废 凡检验不合格的物资允许由经营部通知生产厂派员来筛选、返修,然后送质管部复检,但应重新填写收料单。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产品检验规范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产品 质量检验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1、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验收的依据和方法,以保证产 品质量符合标准、合同和技术协议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对采购的物资及外协产品的检验。 3、职责 机电物资部对所采购物资的特性(技术要求)的完整性、符合性及质量证明书的完整、可靠性负责。 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采购物资、外协产品的检验和记录的保存。 工程(技术)管理部负责编制采购物资的采购规范。 经营合同部负责编制外协件的技术协议。 机电物资部仓库负责外购产品的储存管理。 4、原材料的检验 检查验收依据 1)有关的国家标准; 2)产品专用标准、图纸; 3)订货合同或技术、工艺部门提供的有关采购规范或技术协议; 材料进厂验收 质量证明书的审查、确认 材料检验员在接受检验任务后应在二日内完成材料质量证明书的核实 工作。核实内容如下: 1)核实供货方应在公司合格供方名单内,材料质量证明书印章与其单 位名称一致,且印章应清晰。原材料质量证明书所列项目和数据必须符合相 应标准、技术协议及合同的要求; 2)核实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原则上应是原件,当供方只能提供复印件时,

必须加盖供方红色印章,供方经办人姓名、日期,且复印件上原钢厂的质量专用章应清晰可辩、不得有涂改,否则为质证书不合格; 3)根据的规定,确定复验项目和取样数量,并及时开出《取样通知单》,以便取样。 编写材料检验号 材料检验员对材料质量证明书审查合格后,按材料炉批号编制材料检验号填写在质量证明书上。 实物验收 材料检查员应在材料到货后两日内完成以下工作: 1)查验实物的钢号、规格和数量要与材料质量证明书、合同一致; 2)检验实物外观质量及几何尺寸。当发现与质量证明书及有关标准要求不符时,按《不合格品处理单》处理; 3)对钢板应逐件书写检号、材质、规格。其它材料按批(或捆)在码垛材料出头处标注检号、材质及规格; 4)经判定合格的材料,检查员应及时在材料验收单上填写检验号标记,做为合格确认。若判为不合格的材料按《不合格品处理单》处置; 5)检验员应监督入库材料的码垛、堆放情况,核对标记、数量、填写验收记录。 5、焊材的检验 焊接材料进厂后材料检验员应核对材料进厂有关资料进行验收,应将质证、使用说明书、采购合同、技术要求及有关标准进行核对,同时认真核对实物标识、检验包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检验合格后在入库单签字认可,库管员方可将焊材入库码放并挂牌标识材质、规格。 对质证有怀疑,应对怀疑项目进行复验,检验员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验。复验不合格的焊材应按《不合格品处理单》执行。并由采购部门向供方退货。 库存焊材的帐物卡应一致,并在卡片上注明焊材名称、规格、批号、货位号、数量和入库日期。

劳动防护用品入库检验标准.doc

劳动防护用品入库检验标准 1、目的和范围 为防范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的进货检验,避免不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而造成工伤事故,特制定本标准。 适用于公司内所采购的劳动保护用品入库体检。 2、劳动防护用品安全资质要求 2.1劳动防护用品供货商,须提供物资样品和相关的安全资质资料如下: 2.1.1劳动防护用品供货单位的“营业执照、备案证书”。 2.1.2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生产许可证”。 2.1.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安全标志证、安全性能检测检验报告”。实物上须有“安全标识”。 2.1.4进口的产品须提供国家有关部门的准用手续复印件及同批次的产品检验报告。 2.2以上资料均需提供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3、检验项目要求 劳动防护用品检验分:外观检验和性能检验。本公司内部只做外观检验;性能检验以出厂检验报告和国家检验机构报告结果为准。 4、检验原则及标准 4.1检验时,原则参考安监部出具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资质审查意见》和物资招标样品,进行比对检验。具体检验项目内容和要求,按照“第4.6条”进行检验。 4.2检验数量:“特种防护用品”按每批次数量不小于2%的比例(且不少于2件)进行抽样检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按每批次数量不小于5%的比例(且不少于2件)进行抽样检验。 4.3与原样品有变更的,须重新按照要求办理审查手续。 4.4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物上须有“安全标识”。 4.5有使用期限要求的,该产品的生产日期应在近3个月内。产品质量无缺陷、损坏,外观合格,不得过期等。 4.6劳动防护用品外观检验项目内容,详见下表: 物资名称 外观检验项目及内容 安全帽 1、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识”;产品合格证; 2、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包括保质期(生产日期应在近3个月内); 3、帽衬、帽箍、吸汗带、缓冲垫、衬带、下颏带、锁紧卡等部件齐全,无破损,连接牢固;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安全鞋:包括防砸鞋、绝缘鞋

外协件检验标准范文

一、外协件检验标准 本公司的外协检包括:外箱、彩盒、皮套、塑件、钢件、及印刷品、商标等 (一)外箱 外箱检验标准(PZ/1.1)修改号03 1.1整体要求 1.1.1外箱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误差不能超过其尺寸的2%; 1.1.2包装箱装箱后四角的棱角的角度应为90±1°,棱角圆角半径R≤5mm;1.1.3外箱应干燥、无起皱及脱胶脱层现象; 1.2材料 1.2.1外箱材料应符合图纸或订单样品要求; 1.2.2材料厚度符合订单要求,误差为厚度的≤3%判定合格; 1.3内外表面: 1.3.1外箱内外表面无明显的污渍、斑点及色差等; 1.3.2外箱的内外表面无明细的划伤、毛边、破损以及其他影响外观的凸起、凹陷和永久性的折压痕迹,波纹均匀; 1.4唛头 1.4.1外箱唛头文字、图案等应符合图纸、样品要求; 1.4.2外箱唛头文字、图案等在外箱上的位置应符合图纸、样品要求; 1.4.3外箱唛头文字、图案等界面清晰、字迹清楚,无明显露底等不良现象; 1.5接缝 1.5.1外箱接缝平整。接缝应与棱角线平行,平行度误差≤3mm; 1.5.2外箱接缝无明显的间隙。接缝牢固,无脱胶、开裂、起层等不良现象; 1.5.3有特殊要求的须按客户要求执行; 1.6包装试验 1.6.1将外箱用相应彩盒进行试装箱,各结合面间隙均匀,合起时无重叠或合不拢的现象; 1.6.2合不拢时接面间隙应≤8mm,间隙差≤2mm为合格; 1.7抽样标准 1.7.1抽样按AQL 2.5执行; 1.7.2唛头检验从抽样数里抽取5只;试验再从中抽取2只。

(一)彩盒 彩盒检验标准(PZ/1.2)修改号03 1.1整体要求 1.1.1彩盒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误差不能超过其尺寸的2%; 1.1.2彩盒四角的棱角的角度应为90±1°,除上平面四个角外其他棱角圆角半径R≤1mm; 1.1.3彩盒应干燥、无起皱及脱胶脱层现象; 1.2材料 1.2.1彩盒材料应符合图纸或订单样品要求; 1.2.2材料厚度符合订单要求,误差为厚度的≤3%判定合格; 1.3内外表面: 1.3.1彩盒内外表面无明显的污渍、斑点及色差等; 1.3.2彩盒内外表面无明细的划伤、毛边、破损以及其他影响外观的凸起、凹陷和永久性的折压痕迹,波纹均匀; 1.4唛头 1.4.1彩盒唛头文字、图案等应符合图纸、样品要求; 1.4.2彩盒唛头文字、图案等位置应符合图纸、样品要求; 1.4.3彩盒唛头文字、图案等界面清晰、字迹清楚,无明显露底、重影等不良现象; 1.5接缝 1.5.1彩盒接缝平整、无错开现象。接缝应与纵向棱角线平行,其与棱角线距离差≤1mm; 1.5.2彩盒接缝无明显的间隙。接缝牢固,无吐胶、脱胶、开裂、起层等不良现象; 1.6包装试验 1.6.1试验应按出厂状态条件下进行; 1.6.2将彩盒相对的两角对折后接缝不可裂开或折断现象; 1.6.3将成品杯(容器)体装入彩盒,松紧合适,高度合适。 1.7抽样标准 1.7.1抽样按AQL 2.5执行; 1.7.2唛头正确性检验从抽样数里抽取5只。

外协加工件检验标准

外协加工件检验标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规范外协加工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 二.引用标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06-2008《热轧型钢》。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804-200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行为公差》。 4、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国家标准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三.原材料检验标准 3.1金属材料 3.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3.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3.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3.1.4 成份:钣材金属成份与图纸要求一直,出示材质单。 3.2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2.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3.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 3.2.2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四.加工件检验标准 4.1 外观:加工件表面平整,加工处无毛刺,凸起,裂痕等。不允许有翘曲、变形、裂纹、划伤、碰伤、凹凸不平及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4.2 尺寸:尺寸按图纸要求检验,图中公差未标注部分按国标执行。 4.3螺纹、孔的检验:采用牙规、塞规检验或用螺钉检验,螺纹的底孔不大于标准底孔的0.1mm。 4.4方向:加工件成品方向必须符合图纸要求,若出现看图错误,按残次品处理。 五. 喷涂件检验标准 5.1 外观检验(检测方法:目测、手感) 5.1.1 颜色与样板相符合(正常视力在自然光或日光灯60w下观测无明显 色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 5.1.2 涂层表面光滑、平整、均匀,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 a)不干返粘:表面干,实际未干透,表面有(或易产生)纹印,粘有织物 绒毛现象; b)流挂:表面有液体流淌状的突起,顶端呈圆珠状; c)颗粒:表面呈砂粒状,用手摸有阻滞感; d)桔皮:外观呈现如桔皮般凹凸不平,不规则波纹; e)漏底:表面透青,露出底材颜色; f)麻点:表面因收缩而呈现小孔(麻点),亦称针孔; g)发花:表面颜色深浅不一,呈花纹状; h)起皱:局部堆积凸起,呈皱纹状(皱纹粉除外); i)夹杂:涂层中夹有杂物; j)机械损伤:外力所致的划伤、刮花、磨损、碰伤。 评价方法:正常视力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产品1M处观测。 判定:可见的缺陷为不可接收缺陷,该零部件或产品为不合格零部件或不合格产品。 八.装配通用检验标准

外协、外购件管理制度

外协件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确保本厂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外协件符合技术要求而 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产品的外协件的检验和管理工作。 3.职责: A.技术部门负责编制外协件的技术要求。 B.供销部负责外协件的采购和协调。 C.生产部门负责外协件的联系加工制造。 D.质管部负责外协件的检验。 4.程序 A.技术部门根据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提供外协件图纸、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B.供销部根据本厂生产计划和外协件技术要求提出外协件申请计划,选择合适的协作加工单位。 C.外协件加工前必须签定完善的协作协议,责权分清,价格合理。协议文件按技术档案保管程序规定保存。 D.外协件加工周期较长,生产部门应安排人员进行督查。 E.外协件到达厂里后,供销部应填写外协件交验单,物品在仓库单独存放,加以标识,等待验收。 F.质管部及时安排质检员对外协件进行检验。 G.抽样方法: a.对于一般零部件可采用5%(数量<200)、2%(200≤数量≤500)、1%(数量>500)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进行检验。 b.对于涉及防爆性能的零部件采用100%全检的方法。 H 检验人员必须认真按外协件技术要求和产品检验标准或图纸进行检验。

I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检验记录,记录由质管部保管存档。J 外协件处理: c.对于检验合格的外协件,交库房加注标识入库保管。 d.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外协件,加以标识,由供销部负责更换、退货或报废处理。

外购件管理制度 1.目的:为确保本厂的外购件符合产品工艺技术要求而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本厂所有外购件的检验和管理工作。 3.职责: A.技术部门负责编制外购件的技术要求。 B.供销部负责确定合格供应方单位和外购件的采购。 C.质管部负责外购件的采购。 4.程序 A.技术部门根据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及图纸编制外购件技术要求,经营部根据供应方的各种资料提供合格供应方单位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编制合格供应方名单。 B.生产部门按照生产计划和《外购件技术要求》,提出外购件申请计划报供销部,供销部根据各单位申报的计划汇总的采购计划报总经理审批,批准后的计划,组织实施。 C.外购件在采购时必须要求供应方提供合格的质资证明,如材质、防爆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安全标志证书和生产许可证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D.外购件到达厂里后,供销部应填写《外购件交验单》,物品在库房单独存放,加以标识,等待验收。 E.质管部及时安排检验员对上述外购件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 a.对于一般零部件可采用5%(数量≤200),2%(200<数量≤500),1%(数量≥500)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进行检验。 b.对于涉及防爆性能的重要零部件采取100%全检的方法。 F.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外协件的技术要求和材料、产品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G.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外购件检验记录,记录应由质管部保管,并按技

服装入库外观检验实用标准

1 目的和范围 确保服装质检准确,防止发生不合格品入库。 本办法适用于服装大货入库过程。 2 实施步骤 一:检验顺序 1、外观质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从前往后,从外到里。 2、纱向检验:与被测物纱向一致,目测成衣的丝绺是否在允许范围。 3、色差检验:与被测物成45度角,目测成衣的袖缝与摆缝是否有色差。 4、缝制检验:检验缝份是否平服,是否有抛线、跳针、短线、漏针,接明线是否顺直,宽窄是否一致。 5、规格测量:测量成衣的各个部位是否在允许的公差的范围内(参照尾页大货测量误差)(工艺单为准)。 6、修剪检验:检查成衣的毛头、线头是否修干净,扣眼是否干净,特别是面布或里布透光的,看清里面的线头或杂物是否干净,里边的缝份宽窄一定要一致。 7、整烫检验:检查成衣整烫是否平服,无极光,无水渍,无烫黄,无烫溶,无污渍。 8、锁订检验:检验扣眼的规格,缝针是否与工艺相符,检验纽扣的规格是否相符,钉扣是否与工艺相符。 9、包装美观、配比正确、纸箱大小适合、适于长途运输 二:成衣各部位质检标准 衣领: 1,领角和装领二边对称,大小一致。特殊造型看领样板、确认样衣和工艺单图纸指示。 2,领驳口二边对称,驳口角度一致。领里外匀要符合翻开量,下片不外露。3,衣领上片或下片要平整,领内贴边要固定,左右领角、领座高低一致。 4,下领线不外露、不扭曲、不起皱,领子外口车缝顺直。 前片: 1,前门襟顺直、平整,挂面不起吊,门襟不能有波浪,不扭曲。 2,门襟长度要一致,左右门襟不能有高低,有腰节的前中腰节要对齐(特殊工艺除外)。 3,驳头自然窝服,驳口顺直,领嘴豁口大小一致,驳头左右对称,串口顺直。4,胸部丰满,左右对称,内衬服贴,不起皱。 肩部: 1,肩缝要顺直、车牢,拼缝无起扭拉开现象。 2,左右肩缝倒向要一致。 大身省、叉: 1,省道长短要一致,省尖要平整,倒向一致。 2,叉要平服,左右叉长短要一致。 3,叉的顶部要固定好,叉的面布、里布定型要好。

外协件检验流程

外协外购件检验流程 一、目的:为了对入厂外协外购件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防止未经检验、未经验证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和装配生产,以确保入厂外协外购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司产品的质量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凡本公司外协外购件的一切成品及半成品。 三、职责分工: 1)采购部要求外协外购单位提供产品检验报告,并通知品质部对外协外购单位所送电镀零部件或材料进行检验。 2)品质部根据电镀零部件或材料检验标准进行入厂检验,并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 3)对生产急需,稍有瑕疵争议的电镀零部件或材料,必须由公司总经理签字批准让步接收或者退货。 四、检验标准:由技术部和品质部共同商讨制定外协外购件图纸要求及检验指导书。 五、程序说明: 1)外协外购件到货后,采购部核对《采购订单》数量和《送货单》数量是否一致,并通知品质部进行质量检验; 2)品质部接到采购部通知后,根据图纸要求及检验指导书的内容对报检产品进行全检或抽检。 3)对检验后内容与结果如实填写《外协外购件检验记录表》,对需要装配的电镀零部件或材料须进行装配实验,并做记录。 4)对检验后产品合格的,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并通知仓库办理数量核对及入库手续。 5)对生产急需,部分有瑕疵争议需做质量让步的,填写《质检处理单》,由生产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特许放行办理入库,但需在《入库单》上注明。 6)对超过规定比例不合格的或达到整批不合格的,直接由生产经理签字退货,并申报对外协外购件单位进行罚款;对于长期送货有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应建议采购部重新选择货源,并汇报上级领导审批。 7)未经品质部签字确认的外协外购件,仓库一律不得记帐入库,否则出现质量问题,仓库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8)电镀外协件入库后,由全检员对电镀产品进行全检,对检验不合格的记录数量,由采购部联系外协外购件单位要求退回。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公司人力成本剧增的,外协外购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9)装配车间员工对所使用的电镀零部件或材料进行自检,合格的直接使用,不能确定的汇报车间主管,由车间主管判定,不合格的计数并联系品质部共同商讨让步使用还是退货,并由品质部做好详细记录向上级领导反馈。 10)对于明显的电镀零部件或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装配车间仍继续装配生产,出现的批量生产报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2011.10.23

目的: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不合格采购件、外协件、过程产品不投入使用,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得出厂,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购件、外协加工部件、过程产品的检验,最终产品的检验。 职责:总工、副总工负责产品检验的控制,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的控制; 质量管理部门是负责外协件检验、过程产品检验、成品的检验和记录的主要职能部门; 相关部门负责保存相关采购记录及采购产品检验记录。 1. 检验依据 检验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技术文件、检验规程、合同、协议。 质管部门根据《检验标准》明确检测点、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2. 进货验证 2.1仓库管理员职责 对生产购进物资包括仓库保管员核对,确认原材料品名,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并通知检验员检验。 2.2检验员根据《检验标准》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并填写《原料验收报告》: a)检验合格。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做好标识。 b)检验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2.3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 验证方式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 3. 生产过程检验 本公司对生产过程中所有工序形成的产品都应按规定进行检验。 3.1生产过程检验的依据为: a) 产品设计图样; b) 产品技术标准或技术条件; c) 工艺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 3.2生产过程检验分为自检、互检和专检。 工件加工或组装完工后,生产操作人员应按工艺规程要求进行自检。若自检发现不合格

品,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专职检验人员确认,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下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对进入本工序的上道工序的产品应进行认真核对和检查(互检),验证合格后方可接收。若互检发现不合格品,互检人员应立即报告专职检验人员确认,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生产过程的专职检验实行巡回检验和完工检验制度。 凡未经检验或未全部完成本工序规定检验项目的产品不得转入下道工序。若有特殊情况需要例外放行时,应由主管生产人员负责办理例外放行书面申请,报总工、副总工批准。 对批准例外放行的产品,生产操作人员负责进行标识,检验人员负责做好记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能立即追回和更换,并且要边放行边检验。 4. 成品(整机)检验、试验 4.1成品检验、试验的依据: a) 产品技术标准或技术条件; b) 产品设计图样; c) 产品试验大纲; d) 产品验收规范; 编制的产品验收大纲、产品验收规范应符合相关产品执行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规定。 4.2成品验收程序 成品检验和试验前,检验人员应确认所有规定的检验(包括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均已完成且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 检验和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照产品试验大纲、产品验收规范中规定的检验和试验项目及检验程序进行成品的检验和试验,并按规定填写检验和试验记录。 成品检验和试验中若发现不合格品,检验和试验人员应进行标识和记录,生产部门负责隔离(可行时),并按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置。 成品检验和试验结束后,由授权的检验人员确认规定的各项检验和试验均已完成,且有关数据和质量记录齐备,结果符合要求,方可签发产品合格证,准许产品出厂。 若有特殊情况,成品检验和试验未完成而需出厂时,须经总经理批准,并应得到顾客的同意,方可先放行产品出厂,然后再继续完成相关的检验和试验。 5. 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产品验收规范》

原材料、零部件入库检验办法

原材料、零部件入库检验办法 1.目的: 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及零部件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3.定义: 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4.职责: 4.1 质检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4.2 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4.3 采购部、技术部负责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 5. 来料检验注意事项: 5.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 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5.2 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5.3 来料检验时的考虑因素; 5.3.1 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5.3.2 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5.3.3 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5.3.4 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3.5 客户的要求。 6.来料检验方法: 6.1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6.2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6.3 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6.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 验证。 7.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7.1 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7.2 抽检: 对于原材料、外协件的入库验收不进行抽样检验,均进行全数验收;外购件、零部件的抽样数量为入库量的30%,另外,入库量在10以内(包括10)则进行全数验收,当入库量超过10,但是按30%算出的抽样量不达到10的,则按10的抽样量进行抽样验收。 7.3检查方法及检查条件 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零部件入库验收的检查条件(即前提)是供货商所出具的供货清单上所列物品与我公司的订货清单所列物品一致;具体的检查方法是:按照订货清单所列物品名称、规格型号检查物品是否相符,再检查物品的出厂合格证所列规格型号与实物是否一致,最后按照物品的出厂合格证或说明书上所列的技术数据进行相关检验 8. 来料检验的程序: 8.1采购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由采购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检验和 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8.2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质量管理部准备来验收 和检验工作。 8.3来料后,由库房人员检查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并及时通知质 量管理部检验专员到现场检验。 8.4 来料专员接到检验通知后,到库房按《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进行检验,并 填写《产品进厂检验单》。相应的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8.5 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8.6 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控制制度》中规定 的程序执行。 8.7 检测中不合格的来料应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处置,不合格的来料不

外协加工件检验标准

外协加工件检验标准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规范外协加工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 二.引用标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06-2008《热轧型钢》。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804-200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行为公差》。 4、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国家标准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三 .原材料检验标准

3.1金属材料 3.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3.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3.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3.1.4 成份:钣材金属成份与图纸要求一直,出示材质单。 3.2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2.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3.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 3.2.2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四.加工件检验标准 4.1 外观:加工件表面平整,加工处无毛刺,凸起,裂痕等。不允许有翘曲、变形、裂纹、划伤、碰伤、凹凸不平及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4.2 尺寸:尺寸按图纸要求检验,图中公差未标注部分按国标执行。 4.3螺纹、孔的检验:采用牙规、塞规检验或用螺钉检验,螺纹的底孔不大于标准底孔的0.1mm。 4.4方向:加工件成品方向必须符合图纸要求,若出现看图错误,按残次品处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操作规程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操作规程 1.接收凭证接受送货单位送货凭证,随货同行联或发票。 2.接收药品清点送货件数,检查药品外包装是否破损,如有破损应拒绝接受,拆零(拼箱)药品应检查包装是否严密。将包装合格药品移至待验区。 3.验收药品根据药品采购单和送货单位随货同行联验收药品。 3.1. 检查到货药品是否与原始凭证的供货单位、品名、数量及重量是否相符,不符合的查明原因。 3.2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数量、产地、生产日期,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在包装上应注明批准文号。 3.3. 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及气味是否合乎规定。发现有问题,不得入库,做拒收处理。 3.4怀疑有不合格药品要及时送检,对不合格药品要及时退货。 3.4对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并验收到最小包装。剧毒药不 能与其他药材混放,必须有专人保管,进销要二人复核,做到日清月结账物相符。 3.5进口药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分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每次进货要核对检验报告书。 3.7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的复印件,加盖红章以示负责。 4.摆放上架将合格药品按贮藏条件分别储存于常温库(<30℃),阴凉库(<20℃)或冷藏库(2~10℃)保管,危险品应存放在危险品专柜,毒性药品放于毒性药品专柜。 5.验收记录

5.1验收时应将验收情况如实填写"药品入库质量验收登记表" 5.2记录应按规定及时、完整、逐项填写清楚,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 5.3药品质量验收记录保存5年。 6.保管员将随货同行联或发票交会计做入库凭证。 7.验收时限 7.1一般药品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 7.2特殊管理药品应在当日完成验收。

外购外协件检验规范标准

序言 此检验规范为本公司所有外购、外协零部件检验规范的汇编,依据有关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而成。此规范删除了老版本不适用的内容,纠正了老版本有误的内容,增加了老版本所不足的内容;完善了抽样标准;统一了格式,改变了装订方法,统一了缺陷分类的名称。 1、缺点分类说明: 1.1严重缺陷(致命CR):单位产品的极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导致出现火灾、电击、人身伤害、尖锐噪音、污染环境、死机等危险或不良产生,此类缺陷归类为严重缺陷. 1.2一般缺陷(MA):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导致产品某项使用性能受损或者丧失,或者招致产品使用不便,此类缺陷归类为一般缺陷。 1.3 轻微缺陷( MI):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导致产品规格同原定规格稍有差异,但对于产品使用性能并无影响,此类缺陷归类为轻微缺陷。 2、因受本公司检验手段和检验设备的限制,特规定以下产品为免检产品:塑胶原粒、保险丝、绝缘漆、磷化药水、二甲苯、三氯甲烷、酒精等化学药品,乙炔、氧气等气体类,以及低值易耗品。以上的免检产品通过实际使用验证其质量的好

坏,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按不合格的外购外协件处理。 说明 检验程序: 1.1 根据来货数量,按GB/T 2828.1-2003单次抽样计划,一般检验水平Ⅱ, 严重缺陷(CR):0/1;一般缺陷(MA):0.65;轻微缺陷(MI):2.5的标准 进行检验(有特别指出除外),并根据包装的箱数或包数开平方抽取样本 数,依据检验规范和产品规格书来检查样本数,最后将结果记录于报表, 合格品入库,不合格品或经品保经理批准后作让步接受(特裁)处理,或 作退供应商处理。 2、外观检查环境: 2.1 视觉检定距离为12英寸,约30.5cm。 2.2 环境以自然光或一般荧光灯光度。 3、尺寸测量抽样标准: 3.1 按GB/T 2828.1-2003单次抽样计划,采用水平S-3,严重缺陷(CR): 0/1;一般缺陷(MA):0.65 轻微缺陷(MI):2.5 的标准进行检验样本 数(有特别指出除外)。所有的弧形尺寸,可以不检查尺寸,但是要以 试装为准,接受以装机合格的形式判断是否可以接受。 4、特别测试项目抽样标准; 4.1 某些特别测试项目或者破坏性测试项目如:电压降测试、附着力测试、硬度测试、材 料阻燃测试、盐雾测试、跌落测试、干烧测试、电子板安全测试、实配试装及其它 破坏性实验,每批抽样2-5pcs进行测试; 4.2 拉力测试、插拔力测试、扭力测试、防锈测试、弹力测试每批抽样13pcs进行测试(有 特别指出除外)。

外协机加工验收检验标准

外协机加工验收检验标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1、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外协加工件加工技术要求、检验标准,使检验验收有章可寻,特制定本标准。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外协加工件的加工要求和验收。 3、定义 无 4、职责 4.1设备部负责外协加工件的图纸设计、修改及工件验收。 4.2供应链负责外协加工件供应商的选定,工件加工的跟踪及完成。 5、流程 入库配件仓 申购单生产车间 供应链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反馈 到货验收申购单设备部 审批总经理 6、内容 6.1外协机加工零件检验验收内容

6.1.1尺寸精度:零件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零件加工表面与基准面间尺寸误差不得超过图纸规 定范围。 6.1.2形位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机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公差,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 直线度等是否在图纸要求控制的范围内。 6.1.3位置精度:机加工零件表面与基准面间的相互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 圆跳动等是否在图纸要求控制的范围内。 6.1.4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包括零件的材料,表面光洁度,热裂变形,表面层力学物理特性,表面波度, 去毛刺,钻孔后倒角,棱角倒钝及表面晶粒不均不良等。 6.1.5硬度检测:对零件表面硬度的检测。如轴承位,刀刃等。 6.2公司常用机加工零件检验项目,测量工具及检验方法 6.2.1刀具类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1)外观用显微镜目测 a)刀具表面是否有划痕,磕碰等现象。 b)刀具表面是否清洁无污渍,锈斑,焊斑等。 c)刀具光洁度是否达到图纸要求,各倒角部位是否倒角,去毛刺。 2)尺寸精度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标准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 一、目的通过对来料进行检验测试,确保来料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防止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来料投入使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臭氧事业部所需的生产物料和辅料的质量验收。 三、职责 1. 仓库:负责外协、外购件的来料送检,不合格品的隔离及数量点收,合格品的入库及数量点收; 2. 采购部:购买物料,负责不合格外购物料处置、与供方进行质量沟通并跟踪其快速处理,适当协助质检部检查; 3 质检部:按照本规范或进货检验指导书的要求对外协外购件的品质和材质进行检验,并按照具体的要求输出相应的检验记录;对不合格品做出判定,对合格品下发合格证并安排来料入库。 4. 研发中心:负责参与外购、外协件的不合格评审及尺寸质量等不合格的最终判定; 四、检验步骤及流程 1. 供应商送货与仓库对接,仓库必须依据单据资料和供应商的送货清单对物料进行外包装、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做初步的验证,不符合退回供应商。 2.符合供货清单的物料暂存在待检验区,仓库开具报验单给质检部门。 3. 质检部门收到报验单后核对并确认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并按 照对应的检验规范或检验指导书(技术协议,图纸,检验资料)进行检验作业。 4. 检验完成后,出具相应的来料检验报告存档,合格物料做合格标签,物料不

合格标示不合格标签。 5. 检验员应及时输出检验记录或不合格反馈信息,并将检验的最终结果及时传递给采购人员。 来料检验流程图 五、各类物资检验要求

1.原材料类 来料检验员依据相关的采购协议的具体要求对于原材料的随货质量证明文件、外观、尺寸、材质及机械性能等进行测试;其中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检测要求根据材料的具体分类及实际使用要求进行确定;尺寸抽检按照AQL4.0 进行。 2.标准件的检验要求 3.电极玻璃管的检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