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赏析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伊敏江•图尔荪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摘要:《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作为唐代三大爱情故事被历代文人所称赞。
白行简的唐代传奇著作《李娃传》,因其不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一直被历代学者重视和青睐。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主要对《李娃传》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文本研究。
尤其对李娃形象从文化、性别、社会层面等领域进行的多角度研究成果较多。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从李娃和荥阳生的坎坷爱情经历中,对李娃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李娃;人物分析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尤其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繁荣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小说空前繁荣,创作出了光彩夺目的文学作品,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唐时期是文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尤其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成功塑造了像霍小玉、莺莺和李娃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唐代小说中的女性因为时代的特色和生活的丰富,产生出了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唐代小说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她们爱情故事的结局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以《霍小玉传》为代表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另一种是以《李娃传》为代表的,两人历经磨难后最终有了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
一、《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在学术界,对李娃形象的评价存在着分歧。
评价大致有三种:1.有一部分学者对李娃持肯定态度,认为她感情真挚,救助落难的荥阳公子,品格高尚,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了爱情幸福的主题。
2.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作品在塑造李娃形象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在他们的看来,作品开头并没有离开“诱引宾客”的妓女身份去描写她。
她和荥阳生之间有男女的“相慕”,即爱情,但情的“相慕”又终于屈从于利的追求,李娃不得不参与计逐。
李娃的精神境界是在重遇荥阳生后,得到升华的。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作者:伊敏江·图尔荪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李娃傳》、《霍小玉传》、《莺莺传》作为唐代三大爱情故事被历代文人所称赞。
白行简的唐代传奇著作《李娃传》,因其不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一直被历代学者重视和青睐。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主要对《李娃传》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文本研究。
尤其对李娃形象从文化、性别、社会层面等领域进行的多角度研究成果较多。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从李娃和荥阳生的坎坷爱情经历中,对李娃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李娃;人物分析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尤其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繁荣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小说空前繁荣,创作出了光彩夺目的文学作品,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唐时期是文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尤其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成功塑造了像霍小玉、莺莺和李娃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唐代小说中的女性因为时代的特色和生活的丰富,产生出了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唐代小说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她们爱情故事的结局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以《霍小玉传》为代表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另一种是以《李娃传》为代表的,两人历经磨难后最终有了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
一、《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在学术界,对李娃形象的评价存在着分歧。
评价大致有三种:1.有一部分学者对李娃持肯定态度,认为她感情真挚,救助落难的荥阳公子,品格高尚,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了爱情幸福的主题。
2.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作品在塑造李娃形象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在他们的看来,作品开头并没有离开“诱引宾客”的妓女身份去描写她。
她和荥阳生之间有男女的“相慕”,即爱情,但情的“相慕”又终于屈从于利的追求,李娃不得不参与计逐。
李娃的精神境界是在重遇荥阳生后,得到升华的。
论文:浅谈《李娃传》完满结局的寓意

浅谈《李娃传》的完满结局中央财经大学易叁武《李娃传》是唐传奇中比较特别的一篇,因它的完满结局,不同于《莺莺传》《霍小玉传》等那样有着凄凄惨惨的下场。
但我以为这样的结局是有着它的成因的。
所以我在结合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以抒我之浅见。
大唐以开明、包容的社会氛围著称。
但它依然未打破世族门阀制度,也依然未破除贱民贱籍的传统。
唐初五大姓,王崔李郭卢,代表了世族门阀的权威和鼎盛。
高宗朝,又中兴了荥阳郑等三姓而为七大家姓,他们是既得利益者,组成世族阶层。
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处在下层的庶族开始兴盛了,他们急需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隋唐统治者注意到这样社会势力,便开科举士,让庶族寒士得以有进阶上流社会的机会,但庶族阶层终因先天积累不足而挤得头破血流,如此者与世家大族通婚就是他们争相选择的绿色通道。
在《唐摭言》中有这样的记载:“薛元超在飞黄腾达后,对其亲戚说:‘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足见当时人们崇媚世家门阀婚姻的心理状态。
在《柳毅传》中,龙女也是假托卢姓女,而非其他不知名之姓。
而世族门阀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高贵,对此限制苛刻,因而造就了一个个爱情悲剧和婚姻不幸。
而霍小玉之所以被抛弃,因为男主角则是李益。
由此也可见一斑。
而《李娃传》中的郑生,则是高宗朝时中兴的荥阳郑氏一员,他因留恋花柳乡,被“无情无义”的李娃骗得财尽囊空,流落街头,而以唱挽歌谋生,如此不肖子,有辱门庭,自然会被父亲鞭打,进而被驱逐出家,沿街行乞。
李娃看到“枯瘠疥厉,殆非人状”的郑生,心生愧疚,便赎身从良,置室伴读,百般呵护郑生并激励他兴仕业,登及第。
四年后,郑生登甲及第,官拜成都府参军。
当此之时阅历丰富的李娃,知道自己即便已经从良,她和郑生之间仍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便清醒地对郑生说:“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勉思自爱。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崔莺莺,霍小玉,李娃性格分析对比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已经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
《莺莺传》《霍小玉传》和《李娃传》一直被誉为唐代三大传奇,作者以爱情辐射生活,表现人物精神,由此塑造了三个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
《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
书中莺莺的形象因其美丽、聪慧、叛逆被人们所称道的同时,也因其被抛弃后没有进行所谓的反抗而被人们认为是弱者。
可在仔细揣摩其性格特征及其爱情追求后我认为她是强者,一个孤独而清醒的强者。
首先,莺莺是清醒的。
当张生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时,莺莺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这一句表明她对女人的社会地位是有清醒认识的。
单看这一句容易屈解为她是逆来顺受的弱者,但紧接的一句“则没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憾于此行!”充满了对男人始乱终弃而又惺惺作态的痛切讥讽,因此可以肯定她对这种不公平社会地位是有清醒认识并且是强烈不满的。
其次,莺莺是叛逆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一个名门闺秀向男子写出如此一封约会信这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
再次,莺莺是勇敢的。
在那样一个把女人的贞洁看得远比女人性命重要的年代里而且她自小生活在诗礼之家,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面对所爱的人她毅然决然地背叛了整个封建制度。
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她的勇敢更表现在,她在清醒意识到女人的不公平社会地位,可能会被男人、以至整个封建道德所抛弃的情况下,仍然勇敢地去追求。
最后,莺莺是坚强的,这一点可能也是争议最多的。
人们认为莺莺在被抛弃后没有像杜十娘、尤三姐一样选择以死抗议便是软弱,然而,对一个负心的男人付出“忠贞“的生命,这值得吗?《霍小玉传》主要是写名门望族出身的陇西新第进士李益与地位低下的女子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李益和霍小玉相爱,一起生活了两年。
“引谕山河,指诚日月”的誓言那样动人,但后来李益还是遗弃了霍小玉。
由唐传奇《李娃传》管窥中国古代女子的智慧

由唐传奇《李娃传》管窥中国古代女子的智慧[提要]唐代文人白行简所著传奇《李娃传》塑造了一位女中智者的形象。
李娃,从地位卑微的青楼女子到受皇上嘉奖以德著称的汧国夫人,若非有非常智慧,又怎能如此?本文将从《李娃传》女主人公李娃的传奇经历入手,管窥中国古代女子的智慧。
[关键词]李娃智慧引言“人生最苦是女子,女子最苦是妾身”,道尽了多少青楼女子的辛酸;“为婢为妾俱有主,为妓死生无凭定”,饱含了多少青楼女子的心事。
“虽然日逐笙歌乐,长羡荆钗与布裙”——嫁得个如意郎君,博得个清白名分,这毋庸置疑是大部分青楼女子所追求的最大幸福。
然而,在家庭观念异常浓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青楼女子想要进入正常的家庭关系,又谈何容易。
古书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在五伦关系中,关系夫妇最被看重。
有着不良名声、不贞肉体的青楼女子,自然首先被排除在外。
所以,一般情况下,青楼女子的从良往往是以悲剧告终,例如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想要从良的青楼女子的悲哀。
而《李娃传》中的李娃,不但成功从良而且德扬天下,堪称青楼女子的传奇。
这就不得不深思,同为青楼女子,李娃却有如此好的结局,是为什么。
个人认为,李娃的一切源于她的智慧,源于她身为中国古代女子的智慧。
巧妙赎身,善良聪明从良必须要走的一步就是赎身,而这一步,李娃走得异常巧妙。
当心地善良的李娃想要救助已经沦为乞丐的荥阳生而遭其姥拒绝时,她没有退却,而是对其姥说了这样的一番话:“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
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行。
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
父子之道,天性也。
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
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
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
况欺天负人,鬼神不祐,无自贻其殃也。
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
计其赀,不啻直千金。
今姥年六十余,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
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凊,某愿足矣。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_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_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论文导读::受教育权与参政权:。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
论文关键词:《李娃传》个人生存权(生命权),个人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参政权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它主要的含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
在人权概念上,我国学术界的观点主要为四种:一是人性固有权利说。
认为人权是泛指人性中固有的那些权利。
如果没有这些权利,人就不能生活得像个人。
它是使人能够充分发展和利用其作为人的品质、智力、才能、良知及满足精神需要等的基础。
二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说。
认为人权是人的社会权利和私人权利的抽象和概括,主要表现为人民在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权和经济、文化以及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正当权利,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排除了民族、宗教、国家、性别等等差别,特别是阶级差别。
它包括了一切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人的权利。
三是需求权和自由权统一说。
认为人权是指一切人满足自身需求、享有人身自由、并对自身以外的任何事务发生不同的联系的资格和能力的总和,是社会的人的权利与人的社会权力相互关系不断发展的统一体。
它是由人类生产劳动以满足物质需求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是历史地产生的社会的人类的人权;是全人类的人人都可享受的权利。
四是资产阶级特权说,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提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的特权。
在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没有任何的典籍或野史记载了“人权”一词的概念,但并不代表在古代的中国就不存在人权思想,因为人权是超越时空、文化的人类共有的思想,它绝不会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进程中留下空白点。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已留下了许多闪耀着人权思想光芒的佳作,本文拟从中唐的三大爱情传奇之一的《李娃传》中发掘有关唐代的人权意识,看一看在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人权意识是如何逐渐深入人心的。
一、个人的生存权(生命权)和尊严权:1、个人生存权(生命权):“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
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

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论文摘要:《李娃传》细致刻画了妓女生活,生动描写了士妓交往,展示了一个群体、阶层的深层心理状态,表现了平民情感世界的自我满足和士大夫对社会的讽刺不满。
文学评论家们对《李娃传》进行了深人而细致的研究,关于李娃传》的思想价值意义,研究者们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其一:《李娃传》“是一支描写青春与爱情的赞歌(‘〕。
叙述了郑生和李娃曲折的爱情经历,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
游国恩主编的文学史、袁行需主编的文学史、吴志达的《唐人传奇》等皆持此观点。
其二:小说是一部反封建、反门阀制度的作品。
通过描写李娃的反抗和构建大团圆结局表现下层人民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其三:小说展现的是人性中矛盾而多面的主题。
“人性主题才是小说的真正主题。
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品格和行为。
针对《李娃传》思想意义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对于一部作品思想价值意义评析的根本基点应该是创作者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其创作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从作品中分析得出其“无意识”流动的思想,才能分析出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文学艺术家意识世界中精神的符号化过程,这个过程是现实世界和人类思想的交融。
“人类的文学活动都可以被看做一种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认为,文学创作实际上是一种作家个人经验、记忆、个体潜意识和时代社会集体潜意识的反映。
“所谓文学艺术,并不是对外物的机械模仿,更不是模仿其中精工与技巧,而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状态和过程,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功能和意义。
v[3J探究文学作品的内在思想应“知人论世”,从根本上入手。
这里的“根本”应该是存在于作家创作心理中的动机。
正如维果茨基所说:“水流决定于外部条件的这一铁的必然性不管多么明显,它的本质毕竟取决于流体动力学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我们从水流的外部条件是认识不了的,只有从了解水本身去认识。
文学创作过程不是作家对于现实的被动反映,是作家基于一定动机前提下发生的心理思维,是推动作家真正进人艺术创作过程的内在需要或心理驱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擬隨之,其姨與侍兒偶語,以手揮之, 令生止于戶外,曰﹕「姥且歿矣,當與 某議喪事,以濟其急,奈何遽相隨而 去﹖」 乃止,共計其凶儀齋祭之用。 日晚,乘不至。 姨言曰﹕「無復命,何也﹖郎驟往覘(音 ㄓㄢ,察看 )之,某當繼至。」 生遂往,至舊宅,門扃鑰甚密,以泥緘 之。
生大駭,詰其鄰人。 鄰人曰﹕「李本稅此而居,約已周矣。 第主自收,姥徙居且再宿矣。」 徵徙何處,曰﹕「不詳其所。」 生將馳赴宣陽,以詰其姨,日已晚矣, 計程不能達。 乃弛其裝服,質饌而食,賃榻而寢,生 恚怒方甚,自昏達旦,目不交睫。 質明,乃策蹇(騎驢 )而去。 既至,連扣其扉,食頃無人應。生大呼 數四,有宦者徐出。
二肆許諾,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證,然 後閱(展覽)之。 士女大和會,聚至數萬。 於是里胥(里長 )告于賊曹(掌補盜之官 ), 賊曹聞于京尹。 四方之士,盡赴趨焉,巷無居人。 自旦閱之,及亭午,歷舉輦輿威儀之具, 西肆皆不勝,師有慚色。 乃置層榻于南隅,有長髯者,擁鐸而進, 翊衛(保衛之人 )數人,於是奮髯揚眉, 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
度曲未終,聞者歔欷掩泣。 西肆長為眾所誚,益慚恥,密置所輸之 直于前,乃潛遁焉。 四座愕眙(ㄔˋ,驚視貌 ),莫之測也。 先是天子方下詔,俾(ㄅㄧˋ,仙)外方之牧 (州之長官 ),歲一至闕下,謂之入計(入 都報告會計情形也 )。 時也,適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 服章,竊往觀焉。 有老豎,即生乳母婿也,見生之舉措辭 氣,將認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
被布裘,裘有百結,襤褸如懸鶉(喻衣之弊 惡 )。 持一破甌巡于閭裡,以乞食為事。 自秋徂冬,夜入于糞壤窟室,晝則週遊 廛肆(市中之店舖 )。 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 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聞見者莫不 淒惻。 時雪方甚,人家外戶多不發。
至安邑東門,循理垣,北轉第七八,有 一門獨啟左扉,即娃之第也。 生不知之,遂連聲疾呼﹕「飢凍之甚。」 音響淒切,所不忍聽。 娃自閣中聞之,謂侍兒曰﹕「此必生也, 我辨其音矣。」 連步而出。見生枯瘠疥癘,殆非人狀。 娃意感焉,乃謂曰﹕「豈非某郎也﹖」
生遽訪之﹕「姨氏在乎﹖」 曰﹕「無之。」 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 訪其誰氏之第,曰﹕「此崔尚書宅。昨 者有一人稅此院,云遲(ㄓˋ,等候)中表之 遠至者,未暮去矣。」 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因返訪布政舊 邸。 邸主哀而進膳。 生怨懣,絕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 甚。
原文賞析
汧國夫人李娃,長安之倡女也。
汧國夫人:汧,音ㄑ一ㄢ。 《舊唐書〃職官志一》司封郎條曰:「一品及 國公母妻為國夫人,三品以上母妻為郡夫人, 四品母妻為郡君。」 以此言之,汧國夫人之封號,似稍浮誇。
節行瑰奇,有足稱者。 故監察御史白行簡為傳述。 天寶中,有常州刺史滎陽公者,略其名 氏,不書,時望甚崇,家徒甚殷。 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雋朗有 詞藻,迥然不群,深為時輩推伏。 其父愛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駒 也。」
豎遂持其袂曰﹕「豈非某乎﹖」 相持而泣,遂載以歸。至其室,父責 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門,何施面目, 復相見也﹖」 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 以馬鞭鞭之數百。生不勝其苦而斃,父 棄之而去。 其師命相狎者,陰隨之,歸告同黨,共 加傷嘆。
令二人齎(ㄐㄧ,送也 )葦席瘞(ㄧˋ,埋葬)焉。 至則心下微溫,舉之良久,氣稍通。因 共荷而歸,以葦筒灌勺飲,經宿乃活。 月餘,手足不能自舉,其楚撻之處皆潰 爛,穢甚。 同輩患之,一夕棄于道周。 行路咸傷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腸。 十旬,方杖策而起。
恃其夙勝,顧眄左右,旁若無人。 齊聲讚揚之,自以為獨步一時,不可得而 屈也。 有頃,東肆長于北隅上設連榻,有烏巾少 年,左右五六人,秉翣(音ㄕㄚˋ,障扇,出殯時 之儀仗 )而至,即生也。 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發調,容若不勝。 乃歌《薤露》之章,舉聲清越,響振林木。
薤(ㄒㄧㄝˋ)露,輓歌名;薤為開紫花之百合科植物, 葉如韭;薤露喻人生如薤上之露之短暫易滅也。
生遂下階,拜而謝之曰﹕「願以己為廝 養(僕役 )。」 姥遂目之為郎,飲酣而散。 及旦,盡徙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 自是生屏跡戢身(收斂藏匿) ,不復與親知 相聞,日會倡優儕類,狎戲游宴。 囊中盡空,乃鬻駿乘及其家僮。 歲餘,資財僕馬蕩然。 邇來姥意漸怠,娃情彌篤。
他日,娃謂生曰﹕「與郎相知一年,尚 無孕嗣。常聞竹林神者,報應如響,將 致薦酹(以酒食祭鬼神)求之,可乎﹖」 生不知其計,大喜。 乃質衣于肆,以備牢醴,與娃同謁祠宇 而禱祝焉,信宿而返。 策驢而後,至裡北門,娃謂生曰﹕「此 東轉小曲中,某之姨宅也,將憩而覲之, 可乎﹖」 生如其言,前行不逾百步,果見一車門。
應鄉試秀才舉,將行,乃盛其服玩車馬 之飾,計其京師薪儲(薪儲之費,柴米等之生 活費 )之費。
鄉試,即鄉貢,地方官推薦人才給天子;應鄉試秀才 舉,謂由鄉貢應進士舉也。
謂之曰﹕「吾觀爾之才,當一戰而霸。 今備二載之用,且豐爾之給,將為其志 也。」 生亦自負視上第如指掌。 自毗陵發,月餘抵長安,居于布政里(四 方珍奇所集之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自爾意若有失,乃密征其友游長安之 熟者以訊之。 友曰﹕「此狹邪女李氏宅也。」 曰﹕「娃可求乎﹖」 對曰﹕「李氏頗贍,前與通之者,多貴 戚豪族,所得甚廣,非累百萬,不能動 其志也。」 生曰﹕「苟患其不諧,雖百萬,何惜﹗」
他日,乃潔其衣服,盛賓從而往。扣其 門,俄有侍兒啟扃(音ㄐㄩㄥ,門閂也 )。 生曰﹕「此誰之第耶﹖」 侍兒不答,馳走大呼曰﹕「前時遺策郎 也。」 娃大悅曰﹕「爾姑止之,吾當整妝易服 而出。」 生聞之,私喜。 乃引至蕭牆(大門內之屏障 )間,見一姥垂 白上僂,即娃母也。
生父驚而詰之,因告曰﹕「歌者之貌, 酷似郎之亡子。」 父曰﹕「吾子以多財為盜所害,奚至是 耶﹖」言訖,亦泣。 及歸,豎間馳往,訪于同黨曰﹕「向歌 者誰,若斯之妙歟﹖」 皆曰﹕「某氏之子。」 徵其名,且易之矣,豎凜然大驚。 徐往,迫而察之。 生見豎色動,回翔(徘迴躲藏貌 )將匿于眾 中。
〈李娃傳〉賞析
前言
按唐代習俗和律令,進士以六禮娶娼女 為正室,是當時社會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事。 因此〈李娃傳〉的作者必然有意於挑戰 唐代士族婚姻的觀念,表達對現實社會 的批判。
白行簡撰寫〈李娃傳〉的動機
白行簡是白居易的弟弟。 白氏與牛黨要人楊虞卿是姻家,和牛僧 儒是知交。因而遭到李黨的嫌嫉。 元和十年,白居易作了一篇〈新井詩〉, 而白氏的母親剛好是落井而死,於是李 黨乘機批評他不孝,觸犯名教、破壞禮 法,他因而被貶為江州司馬。
且互設詭計,舍而逐之,殆非人也。 令其失志,不得齒于人倫。 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絕,殺而棄 之,又困躓(ㄓˋ,仆跌也)若此。天下之人, 盡知為某 也。生親戚滿朝,一旦當權者熟察其本 末,禍將及矣。 況欺天負人,鬼神不祐,無自貽(ㄧˊ,降) 其殃也。 某為姥子,迨今有二十歲矣。
初,二肆之傭凶器者,互爭勝負。 其東肆車輿皆奇麗,殆不敵,唯哀挽劣焉。 其東肆長知生妙絕,乃醵錢(湊錢)二萬 索顧焉。 其黨耆舊,共較其所能者,陰教生新聲, 而相贊和。 累旬,人莫知之。 其二肆長相謂曰﹕「我欲各閱所傭之器 于天門街,以較優劣。不勝者,罰直五 萬,以備酒饌之用,可乎﹖」
計其貲,不啻直千金。 今姥年六十餘,願計二十年衣食之用以 贖身,當與此子別卜所詣(另尋居處也 )。 所詣非遙,晨昏得以溫凊(ㄐㄧㄥˋ,寒冷 也 ),某願足矣。」 姥度其志不可奪,因許之。 給姥之餘,有百金。 北隅四五家,稅一隙院。
生憤懣絕倒,口不能言,頷頤而已。 娃前抱其頸,以繡襦擁而歸于西廂。失 聲長慟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 也。」絕而復甦。 姥大駭奔至,曰﹕「何也﹖」 娃曰﹕「某郎。」 姥遽曰﹕「當逐之,奈何令至此?」 娃斂容卻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 當昔驅高車,持金裝,至某之室,不踰 期而蕩盡。
久之日暮,鼓聲四動。 姥訪其居遠近。 生紿(欺騙 )之曰﹕「在延平門外數里。」 冀其遠而見留也。 姥曰﹕「鼓已發矣,當速歸,無犯禁。」 生曰﹕「幸接歡笑,不知日之云夕。道 里遼闊,城內又無親戚,將若之何﹖」 娃曰﹕「不見責僻陋,方將(姑且 )居之, 宿何害焉。」 生數目姥,姥曰﹕「唯唯。」
窺其際,甚弘敞。 其青衣自車後止之曰﹕「至矣。」 生下,適有一人出訪曰﹕「誰﹖」 曰﹕「李娃也。」 乃入告。 俄有一嫗至,年可四十餘,與生相迎 曰﹕「吾甥來否﹖」 娃下車,嫗逆訪之曰﹕「何久疏絕﹖」 相視而笑。
娃引生拜之,既見,遂偕入西戟門偏院。 中有山亭,竹樹蔥倩,池榭幽絕。 生謂娃曰﹕「此姨之私第耶﹖」 笑而不答,以他語對。 俄獻茶果,甚珍奇。 食頃,有一人控大宛(漢時西域國名,以產良馬 聞名,此為馬之付稱 ),汗流馳至曰﹕ 「姥遇 暴疾頗甚,殆不識人,宜速歸。」 娃謂姨曰﹕「方寸亂矣,某騎而前去,當 令返乘,便與郎偕來。」
這次事件對白居易及其家族的聲譽有極 大的損害。 白行簡在憤懣之餘,藉寫小說抒憤。表 面上寄與男女主角無限的同情,實際上 則暗暗影射某一貴族,誣衊他們是倡女 的兒子,以事報復。 另一方面,則有意揭發門閥制度的虛偽, 透過滎陽公為了維護門第的尊嚴,不惜 將獨子打得半死;一旦兒子中舉當官, 又馬上認子接婦,極盡諷刺之能事。
生乃召其家僮,持雙縑,請以備一宵之 饌。 娃笑而止之曰﹕「賓主之儀,且不然也。 今夕之費,願以貧窶之家,隨其粗以進 之。其餘以俟他辰。」 固辭,終不許。 俄徙坐西堂,帷幕帘榻,煥然奪目﹔妝 奩衾枕。亦皆侈麗。 乃張燭進饌,品味甚盛。 徹饌,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