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精选练习君子之道
【同步专练】《我欲仁,斯仁至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预习

我欲仁,斯仁至矣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1)尚:超过。
(2)矣:同“也”,表示停顿。
(3)盖:大概。
【译文】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谁能花一天的工夫在仁德上用力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
大概有这样的人,我不曾见到罢了。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1)处:安处。
(2)去:背离。
(3)恶乎:于何处。
(7)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8)违:离开。
(9)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造次,匆忙,仓促。
(10)颠沛:颠仆困顿。
【译文】孔子说:“财富与权贵,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能安处。
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能背离。
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连吃完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离开过仁德。
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第六》【注释】(1)博施:广泛地给与。
施,给与。
(2)济:救助。
(3)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
意指何止是仁。
(4)病:有所不足。
(5)达:通达,有所实现。
(6)能近取譬:能就近取譬相喻,了解自己与他人。
譬:比喻,比方。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3 君子之道 Word版含解析

君子之道【画面描述】左侧画面是一位戴着眼镜的领导推出了一个工厂,工厂有个“污染化工企业”标牌,一个管道正在排泄污染物,把“富”下的“田”字给冲走了。
右侧,一对男女戴着口罩慌忙逃离。
【寓意点评】讽刺某些地方不顾污染引进企业致富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社会现象。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乡党称弟焉(“弟”同“悌”,尊敬兄长)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君子不器.(名词作动词,做器具)(2)友.直,友.谅,友.多闻(名词作动词,与……交友)(3)主.忠信(意动用法,以……为主、亲近)(4)乐.节礼乐(意动用法,以……为乐)(5)君子病.无能焉(意动用法,以……为病,惭愧、担心)(6)乐.多贤友(意动用法,以……为乐)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敢问其次..古义:再次一等的。
今义:第二。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译文:它如何能走呢?(2)不辱君命(被动句)译文:不使君主的使命受到侮辱。
(3)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宾语前置)译文: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4)何足算也(宾语前置)译文:算得什么呢?(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译文:君子懂得的是义(或“君子对义懂得”),小人懂得是利(或“小人对利懂得”)。
孔子眼中的君子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孔子说的“君子”、“小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身份,贵族和有地位的人是君子,奴隶和没有地位的人是小人;一种是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是小人。
“君子”,在孔子看来,过去的贵族,不但血统高贵,有身份地位,也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
但当时的贵族不一样,往往只有身份地位,没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
因此,他为“君子”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有道德学问,却不一定有身份地位。
本板块各节主要内容是:18.君子应当博学多识。
19.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
20.阐述了“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21.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精选练习仁义礼智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提能E 精学精练------------------- -------------------------------------------[基础巩固层]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孙以出之B •其为仁矣C •仁者安仁D •君子义以为上[解析]A 项,“孙”同“逊” ;B 项,“矣”同“也” ;D 项,“上”同尚”,尊尚A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B.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C. 节文斯二者是也D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解析]B 项,暴:残害。
()约:窘困暴:暴躁节文:调节与修饰几希:无几,极少,相差甚微[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B.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C. 旷安宅而弗居D. 毕礼而归之[解析]B 项,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捣乱的事情; C 项,旷: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使……空旷;D 项,毕、归:使动用法,使……完毕、使……回去[答案]A4. 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察之不以其道B.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C •察于人伦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解析]D项为省略句,A、B、C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A.②仁之实,事亲是也①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R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①孙以出之C ■C.②君子义以为质①旷安宅而弗居D '.②知文而不知武[解析]A项,①助词,补助音节;②助词,“的”。
B项,①代词,“…… 的人”;②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C项,①目的连词,“来”;②介词,“把”。
D项,均为转折连词,“却”。
[答案]D6•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者安仁,。
⑵知者乐水,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者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者乐,(3) 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5学问之道古之学者为己精炼(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古之学者为己[根底稳固层]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就有道而正.焉 正:正直 B .吾何执.执:专执,擅长 C .斯害也已.已:止 D .其蔽也贼.贼:残害 [解析] 正:匡正。
[答案] A2.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吾不试,故艺.B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 .吾师.道也 D .范增数目.项王 [解析] B 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 、C 、D 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3.下面句子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吾何执B .不吾知也C .奚有于是D .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 A 、B 、C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 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D4.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当仁,不让于.师 B.⎩⎪⎨⎪⎧ ①攻乎.异端②执射乎.C.⎩⎪⎨⎪⎧ ①其蔽也.荡②对曰:“未也.。
〞D.⎩⎪⎨⎪⎧ ①子归而求之.②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解析] A 项,①②均为介词,“对〞。
B 项,①助词,无意义;②助词,表反问,可译“吗〞。
C 项,①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②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
D 项,①代词,代指“道〞;②助词,“的〞。
[答案] A5.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
(3)古之学者为己,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敏于事而慎于言(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今之学者为人[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6~9题。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覸①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假设是。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精选练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亦可以弗畔矣夫B.一言以蔽之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解析]A项,“畔”同“叛”。
C项,“销”同“消”。
D项,“说”同“脱”。
[答案] B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约:约束B.一言以蔽.之蔽:概括C.与其易.也易:改变D.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面:面对着[解析]易:同“益”,太过,过分。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谨而.信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①君子博学于.文②受制于.人C.①钟鼓云乎.哉②礼后乎.D.①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②约之以.礼[解析]A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假设。
B项,①介词,对;②介词,被。
C项,①②均为句末语气词,吗。
D项,①动词,认为;②介词,用。
[答案] C4.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谨而信B.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C.则以学文D.泛爱众,而亲仁[解析]A项,信:名词活用作动词,讲信用;B项,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D项,仁:形容词作名词,仁善的人。
[答案] C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一言以蔽之B.何谓也C.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D.小子何莫学夫诗[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一般疑问句。
[答案] D6.名句填空。
(1)礼,____________,宁俭;丧,__________,宁戚。
(2)子在齐闻《韶》,____________。
(3)质胜文则野,________。
________,然后君子。
(4)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__,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答案](1)与其奢也与其易也(2)三月不知肉味(3)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4)出则悌谨而信[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论语》中的选段,完成7~9题。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1从孔子到孟子夫子自道精炼(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夫子自道[根底稳固层]1.以下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②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B.⎩⎪⎨⎪⎧ ①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②故患有所不辟也C.⎩⎪⎨⎪⎧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乡为身死而不受D.⎩⎪⎨⎪⎧ ①愿无伐善,无施劳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解析] A 项,①“有〞同“又〞;②“嘑〞同“呼〞。
B 项,①“尔〞同“耳〞;②“辟〞同“避〞。
C 项,①“得〞同“德〞;②“乡〞同“向〞。
D 项,无通假字。
[答案] D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出 B .二者不可得兼..得兼:同时得到 C. 老者安.之 安:使……安逸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困厄,不得志 [解析] D 项,穷乏:贫困。
[答案] D3.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①三十而.立②敝之而.无憾 B.⎩⎪⎨⎪⎧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C.⎩⎪⎨⎪⎧ ①愿闻子之.志②十室之.邑D.⎩⎪⎨⎪⎧ ①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②不复出焉.[解析] A 项,①连词,于是,就;②连词,表转折。
B 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
C项,①②都是构造助词“的〞。
D项,①语气词,可不译;②兼词,“于此〞。
[答案] C4.以下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C.饭疏食,饮水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解析] A项,“敝〞,使动用法,使……敝,弄坏;C项,“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D项,“安〞、“信〞、“怀〞为使动用法。
[答案] B5.以下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必有忠信如丘者焉B.叶公问孔子于子路C.所欲有甚于生者D.夫子自道也[解析] 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6.名句、文学常识填空。
苏教版高中语文《论语》《孟子》选读(选修)第9课题 01 士志于道

1.荷蓧丈人是一个什么人很可能是 道家学派的一员,因为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隐 居避世,顺乎自然,主张小国寡民。他们认为 社会的混乱是无法整治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 不如袖手旁观,落个清闲,所以在他们看来, 孔子到处奔波,试图政治天下,是“知其不可 为而为之”。 虽然荷蓧丈人一句话也没说,但他热情款待子 路的意思是要展示出田园生活的宁静、悠然自 得来给子路看。
荷蓧丈人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 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 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 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 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 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 行,已知之矣。”
子路从而后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礼 貌、尊敬老人 子路拱而立 ——礼貌 子路行以告 ——忠厚诚实、不欺不瞒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孔子
隐者也 译:他是一个隐者啊。 形象分析:体现孔子超人的识辨 能力,也体现了孔子对自己学说 不能被当时社会 接受的情况已 经有了认识。
2.孔子为什么命令弟子回去再见丈人?
孔子深知道家学派的主张,要子 路回去是想让他告之以君臣之义。
第二段阐明了孔子怎样的政治态度呢?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的关系,君对臣有恩 (赐其俸禄),臣对君就有义(守其大义,忠于君)。 所以,荷蓧丈人这样于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 官,帮助国君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 说“不仕无义”。他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 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而荷蓧丈人 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 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 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 采纳,也应该出来做自己为人臣子应做的事,并为之 进行不懈的努力。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著作,后收入儒家“五经”之列。
D.在《君子之风》中孔子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3,选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 )例:甚矣,汝之不惠A.不患莫己知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B.修己以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何以报德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D.小人哉,樊须也巧言令色,鲜矣仁4,知者乐水,。
5,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
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答:8,文犹质也,。
9,士不可以不弘毅,。
10,不义而富且贵,。
11, ,,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3,仁者不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比喻
B.过.则勿惮改过:有过失,犯错误
C.君子和.而不同和:指不同的人或事物
达成和谐的关系
D.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解析]喻:明白,懂得。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和而.不同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①君子之.过也②如日月之.食焉
C.①何足算也.②过也.,人皆见之
D.①何.如斯可谓之士矣②今之从政者何.如
[解析]A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假设,如果。
B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①助词,表疑问,相当于“呢”;②助词,表停顿。
D项,都是疑问代词,怎样。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不器.B.主.忠信
C.乐.节礼乐D.君子病.无能焉
[解析]A项,器:名词用作动词,做器具。
B、C、D三项都是意动用法。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其何以行之哉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我未之见也D.毋友不如己者
[解析]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一般句式。
[答案] D
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人不可以
..无耻
B.无耻
..之耻,无耻矣
C.今之从政
..者何如
D.先帝不以臣卑鄙
..
[解析]A、B、C三项古今意义相同。
D项,卑鄙:古义,“卑”指出身的低微,“鄙”指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
[答案] D
6.名句填空。
(1)人而无信,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3)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____________;更也,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知其可也(2)君子喻于义(3)君子和而不同(4)人皆见之人皆仰之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7~10题。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
——《孟子·离娄下》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曰:“敢问其次
..
为次矣。
”
——《论语·子路》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问其次
..其次:次一等
B.抑.亦可以为次矣抑:但
C.使.于四方使:出使
D.乡党称弟.焉弟:兄弟
[解析]弟:同“悌”,尊敬兄长。
[答案] D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把义放在最高标准,孔子在与子贡的谈话中把品德修养和国家利益放在最高标准。
B.孔子和孟子都一致谈到了作为“士”的行为准则:言是不需要信,行也是不需要果。
C.信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实孔子也认为“信”是“士”的重要标准。
D.孟子还说过:“君子不亮(同‘谅’,即信),恶乎执?”即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所以孟子并不认为君子不需要讲信用。
[解析]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不要固执于言和行。
[答案] B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1)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都讲信用,做事不一定都果断,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2)自己的行为中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不使君主的使命受到侮辱,可以叫作“士”了。
10.不少书籍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的格言,结合以上文段,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则来进行变通。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脱出来,不做“硁硁然小人哉”的读书人,而做一个通达权变的人。
(意思对即可)
[语言表达层]
11.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
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能力的考查题,既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又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即短句变长句。
首先确立“创造是……”的答题格式。
其次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再次筛选相关信息:第二句介绍“创造”的特点,第三、四句介绍创造的两种类型;最后一句
介绍其必要条件。
最后是整合,把二至五句的内容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为了满足字数要求还要把重复的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
[答案]
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12.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
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
(从:跟随)(比:并列)
二人排齐向右站
亲密并列肩比肩
(北:相背)(化:变化)
左人正立右倒画
人形颠倒表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这四个会意字,弄懂字的形义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形式,针对“从”“北”两个字分别写出两个七字句,所写的语句要能展示字的形义关系;此外,还要注意所写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逻辑。
[答案](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随前人走
北:二人站立背靠背字义相背可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