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拿120分全攻略
高中数学如何考120以上怎么提高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如何考120以上怎么提高数学成绩
在高中学习生涯中,最容易拉分的一门课程就是数学,想要考入心仪的大学,就要学好高中数学。
那幺,高中数学怎幺考120分以上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高中数学成绩怎幺突破120分1.首先,你要把所有课本上大纲要求的公式定理熟记在心里,并且清楚地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不能死记,要理解。
然后把书上的例题,课后的习题弄懂,不断刷题,巩固知识。
最后做高考真题,理解高考的出题方式,知识点覆盖,高考难度等等。
这些要求很高,做到的话,140分都没问题。
2.做清楚课本后面所有的题。
这是数学老师的要求,一开始觉得即便我基
础差,课后练习未免也太low,不愿意做,但还是在高三开始前的假期完成了。
教材毕竟是教材,看似和考试要求相差甚远,实则是打基础的最佳材料。
3.量化突出。
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
试中一项主要的内容。
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定量型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很大。
而且,许多从形式上看为计算定量型选择题,其实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计算问题,其中往往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把这种考查与定量计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化突出的试题特点。
4.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辅导书。
我知道自己时间很紧张基础很差,在选择
资料书时我只用了一本,是一本比较基础的复习资料,当然也有错漏,不过老师有详细讲解。
配套平时发的练习试卷和考试试卷。
我觉得以我的能力啃完这一本书已经很够了。
高考数学轻松突破120分的技巧

2019年高考数学轻松突破120分的技巧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语数英三科,总有一科让不少高三生很头疼。
从高三开学以来,在数学科目上花费了许多时间,但效果不明显的同学看好了,今日来教大家一些高考数学复习好用技巧,假如仔细去执行了,突破120分不是问题哦!1.仔细探讨《高考考试说明》《高考考纲》《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考纲》是每位考生必需熟识的最权威最精确的高考信息,通过探讨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命题通常留意试题背景,强调数学思想,留意数学应用;试题强调问题性、启发性,突出基础性;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凸显数学的问题思索;强化主干学问;关注学问点的连接,考察创新意识。
《高考考纲》明确指出“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
因此试题都比较新奇,活泼。
所以复习中你就要加强对新题型的练习,揭示问题的本质,创建性地解决问题。
2.多从思维的高度谛视学问结构高考数学试题始终留意对思维方法的考查,数学思维和方法是数学学问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学问是思维实力的载体,因此通过对学问的考察达到考察数学思维的目的。
你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学问网络;全面、精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学问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
3.换个方式看例题拓展思维空间那些看课本和课本例题一看就懂,一做题就懵的高三学生肯定要看这条!不少高三学生看书和看例题,往往看一下就过去了,因为看时往往觉得什么都懂,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
所以,高分高考小编提示各位高三学生,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与解答不同,哪里没想到,该留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
经过上面的训练,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
假如把题目的来源搞清了,在题后加上几个批注,说明此题的“题眼”及奇妙之处,收益将更大。
高考数学复习:突破120分技巧

高考数学复习:打破120 分技巧1.仔细研究《高考考试说明》《高考考纲》《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考纲》是每位考生一定熟习的最威望最正确的高考信息,经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灾”、“如何考”这三个问题。
命题往常注意试题背景,重申数学思想,侧重数学应用 ;试题重申问题性、启迪性,突出基础性 ;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别技巧,突显数学的问题思虑 ;增强骨干知识 ;关注知识点的连接,观察创新意识。
《高考考纲》明确指出“创新意识是理性思想的高层次表现”。
所以试题都比较新奇,开朗。
所以复习中你就要增强对新题型的练习,揭露问题的本质,创建性地解决问题。
2.多从思想的高度审察知识构造高考数学试题向来侧重对思想方法的观察,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归纳。
知识是思想能力的载体,所以经过对知识的观察达到观察数学思想的目的。
你要成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正确地掌握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增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向地去理解问题的本质;领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
宋此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呼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当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盛行,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帮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此后,关于在“校”或“学”中教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3.换个方式看例题拓展思想空间“师”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高考数学轻松突破120分的方法

高考数学轻松突破120分的方法
120分,一个并不太高的目标,却成了许多学生高不可攀的门坎。
试想,如果你平时只能考七八十分,那幺只数学一科,你与那些高手的差距就能达到70分,你还能有什幺机会!而如果你能提到120分以上,至少就不会扯后腿了,但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下面介绍一下高考数学轻松突破120分的方法,供参考。
1高考数学轻松突破120分要有好习惯好习惯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必要条件,可以事半功倍。
什幺是好习惯呢?1.勤奋手勤:多记(课堂笔记、好题、好解法、错题本)、多做(练习)、多总结(知识总结、方法总结).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耳勤:听讲仔细.嘴勤:多问,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脑勤:多想,对知识、题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幺、怎样做,还要多想几个为什幺?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手和动脑。
2.深入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记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幺来的?解题中怎幺使用?对一些好的题目不要满足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怎幺想出来的?哪种方法更好?“会”有不同的层次:
知识:知道→理解→记住→会用→推广解题:会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灵
活运用和创新3.严谨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
知识要严谨,解题要严谨。
不严谨,遇到题目不是不会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其他(1)戒掉恶习:网络、电视、手机等,要把它们变成学习工具。
(2)不找借口:成绩不好时,要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怨天尤人。
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同学、一样的课本和参考书、一样的试卷,成绩却差别很大,因此主要原因在个人。
用借口掩盖真实原因,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忠告: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
2024年高考数学拿120分的全攻略总结

2024年高考数学拿120分的全攻略总结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拿满分的全攻略总结1. 努力学习数学基础知识:高考数学考试的题目主要来自于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所以要先打牢基础。
逐章逐节复习教材内容,掌握概念、定理和公式,做好笔记整理,加深记忆。
2. 高效利用教材和辅导资料:使用好教材和辅导资料对提高数学成绩非常重要。
建议选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参考人教版、北师大版等。
同时,还可以从市面上购买一些名师的辅导资料,进行巩固和拓展。
3.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考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可以选择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专门用来做真题和模拟题,同时要认真分析自己的错题,找出解题方法和思路上的问题,及时改正。
4. 注重解题技巧和方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在考试中更快更准确地解题。
例如,可以学习利用等式性质、函数性质进行变形和化简,学会运用图形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还可以参考一些解题技巧的书籍或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和实践。
5. 积极参加课外辅导和训练班:可以报名参加一些数学的课外辅导和训练班,通过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动力和解题能力。
辅导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和强化,同时还能接触到更多考试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6. 做好时间管理和复习规划:在备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复习和练习。
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精神状态。
7. 自信和冷静应对考试:在考试中要保持自信和冷静,不因一些小错误而放弃信心,注意审题,认真答题。
若遇到难题,先尝试解决,若时间不足,也不要纠结于这道题上,及时转到下一题。
总结起来,想要在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中取得满分,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多做真题,掌握解题技巧,参加课外辅导,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自信和冷静应对考试。
这些方法和策略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希望你能够坚持,并且相信自己的能力。
祝你取得好成绩!。
高三学生数学轻松突破120分的八大技巧

高三学生数学轻松突破120分的八大技巧下面就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学生数学轻松突破120分的八大技巧供大家参考,不断进步,学习更上一层楼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语数英三科,总有一科让不少高三生很头疼。
从高三开学以来,在数学科目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效果不明显的同学看好了。
要想在高考数学科目中取得好成绩,须明确考什么、怎样考。
根据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就高考数学三种题型的应考,现为考生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研究《高考考试说明》《高考考纲》《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考纲》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命题通常注意试题背景,强调数学思想,注重数学应用;试题强调问题性、启发性,突出基础性;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凸显数学的问题思考;强化主干知识;关注知识点的衔接,考察创新意识。
《高考考纲》明确指出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
因此试题都比较新颖,活泼。
所以复习中你就要加强对新题型的练习,揭示问题的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多从思维的高度审视知识结构高考数学试题一直注重对思维方法的考查,数学思维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知识是思维能力的载体,因此通过对知识的考察达到考察数学思维的目的。
你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
3.换个方式看例题拓展思维空间那些看课本和课本例题一看就懂,一做题就懵的高三学生一定要看这条!不少高三学生看书和看例题,往往看一下就过去了,因为看时往往觉得什么都懂,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
所以,高分高考本店铺提醒各位高三学生,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与解答不同,哪里没想到,该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
高考数学拿120分的全攻略总结

高考数学拿120分的全攻略总结高考是应试的选拔考试,我们要清楚它的作用有两点:1.选拔人才 2.高中毕业。
所以有的标题是相对来说比拟复杂的,只需把这些复杂的标题都做对,分数自然也不会太低啦~高一数学54,对是150的总分值。
事先形状是上课不怎样听,当然也听不懂,下课不温习不预习,当然也不做题。
高二时遇到特别好的数学教员,决计要学好数学。
恰恰又遇到特别好的同桌,诲人不倦给我讲题讲知识点。
这时的形状是上课会听,往常会做作业,不会的会问。
高二上学期的期末考,第一次及格次数,97。
有了决计,高二下学期末尾早起做数学。
由于是寄宿学校,配了教室钥匙,每天五点半到教室翻开全校第一盏灯。
他人看语文我做数学,他人背英语我做数学,这时可以勉强上100分了。
〔意思就是要勤劳~〕由于高二学年只考新知识,所以即使基础差,依然能幸运及格。
当高三末尾片面温习的时分红绩很迅速地暴露了。
这时我采取的了大约是最笨的方法。
· 做清楚课本前面一切的题·这是数学教员的要求,一末尾觉得即使我基础差,课后练习难免也太low,不情愿做,但还是在高三末尾前的假期完成了。
教材毕竟是教材,看似和考试要求相差甚远,实那么是打基础的最正确资料。
〔这一点高考菌深以为然,切忌眼高手低~有时分做一遍心里会更踏实~〕· 研讨透真题·我对比了十套高考数学卷,发现简直都是一个套路,于是我末尾集中练习。
我是这样做的,比如大题第一道总是三角函数,我就把一切三角函数一同做,不会就看答案,再做,循环往复,十套卷子的三角函数都会了,这时再做新的卷子上的三角函数题时,就觉得完全没难度了。
· 选择适宜自己的辅导书·我知道自己时间很紧张基础很差,在选择资料书时我只用了一本,是一本比拟基础的温习资料,当然也有错漏,不过教员有详细解说。
配套往常发的练习试卷和考试试卷。
我觉得以我的才干啃完这一本书曾经很够了。
· 了解试卷,有所取舍·在有数次练习之后我对自己各局部的做题速度有了看法,我做题慢,往往客观题就要一个小时,大题只要一个小时就很匆促。
高考数学怎样能及格高考数学考及格的方法

高考数学怎样能及格高考数学考及格的方法1、不乱买辅导书。
关于数学,我一本辅导书都没买高三,从高三发的第一张卷子起到最后一张我高考结束后全部留着,厚厚的三打。
这些卷子留好后你从第一张看的时候和辅导书是一样一样的因为高三复习的时候都是按章节来的,所以条目很清晰。
2、每一张卷子不留题。
不留错题和不明白的题,把每一个题目都弄明白,不会的就去问别人问老师。
我一开始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因为我基础太差了,可能我不会的题其实只是一个公式题,所以我都是问周围的同学,所幸我周围一圈学霸,每一个都被我问烦了要在这里要感谢一下他们~3、整理错题。
这个其实真的挺重要,但我前面也说过,我是一个超懒的人,所以我没有做但是我在后期快三模的时候意识到了这个的重要性,所以把所有卷子集中起来把错题回顾了一遍,不一定动笔太懒去做,在脑子里想一遍,一般只用不到一分钟一道,这个时间什么时候都抽得出来的。
4、整理笔记。
关于数学的笔记我有两本,一个是我们老师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一些公式的记忆以及法则概念之类的这个要好好记!做题的时候经常用到!没有公式做题简直是… 另一本是关于一些好题难题错题典型题,把这些题从纸上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再做一遍,到高考前我把这个错题本又全部重新做了一遍当然,这个由于太懒,有的题有点三天打渔两天晒网5、关于卷子。
由于笔记要剪下来这年头谁还自己抄题快去给我站墙角!贴到笔记上,所以我都是要两张卷子老师都是直接问谁要两张自己留下就行,两张卷子一张自己做,另一张用来剪题有的时候正反面都有就很讨厌啦所以我有的时候拿三张ps:自己做的那张卷子呢做完听题的时候要做好标记,答主有一套晨光的彩色笔,还蛮好用,把不会的题在题号标一种颜色,会但是典型的一种颜色。
一定要把做题过程在卷子上写清楚!一定要把做题过程在卷子上写清楚!一定要把做题过程在卷子上写清楚!重要的事说三遍!否则你看卷子时说忘就忘哭都没地方哭。
6、关于老师。
答主老师长的帅啊,大于一切优点啊!要努力寻找老师的闪光点,毕竟老师对于学习兴趣还是影响很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数学拿120分全攻略高考是应试的选拔考试,我们要清楚它的作用有两点:1.选拔人才2.高中毕业。
所以有的题目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只要把这些简单的题目都做对,分数自然也不会太低啦~
高一数学54,对是150的满分。
当时状态是上课不怎么听,当然也听不懂,下课不复习不预习,当然也不做题。
高二时遇到特别好的数学老师,决心要学好数学。
恰好又遇到特别好的同桌,不厌其烦给我讲题讲知识点。
这时的状态是上课会听,平时会做作业,不会的会问。
高二上学期的期末考,第一次及格次数,97。
有了信心,高二下学期开始早起做数学。
因为是寄宿学校,配了教室钥匙,每天五点半到教室打开全校第一盏灯。
别人看语文我做数学,别人背英语我做数学,这时能够勉强上100分了。
(意思就是要勤奋~)
因为高二学年只考新知识,所以即便基础差,仍然能侥幸及格。
当高三开始全面复习的时候问题很迅速地暴露了。
这时我采取的了大概是最笨的方法。
·做清楚课本后面所有的题·
这是数学老师的要求,一开始觉得即便我基础差,课后练习未免也太low,不愿意做,但还是在高三开始前的假期完成了。
教材毕竟是教材,看似和考试要求相差甚远,实则是打
基础的最佳材料。
(这一点高考菌深以为然,切忌眼高手低~有时候做一遍心里会更踏实~)
·研究透真题·
我对比了十套高考数学卷,发现几乎都是一个套路,于是我开始集中练习。
我是这样做的,比如大题第一道总是三角函数,我就把所有三角函数一起做,不会就看答案,再做,循环往复,十套卷子的三角函数都会了,这时再做新的卷子上的三角函数题时,就觉得完全没难度了。
·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书·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我知道自己时间很紧张基础很差,在选择资料书时我只用了一本,是一本比较基础的复习资料,当然也有错漏,不过老
师有详细讲解。
配套平时发的练习试卷和考试试卷。
我觉得以我的能力啃完这一本书已经很够了。
·了解试卷,有所取舍·
在无数次练习之后我对自己各部分的做题速度有了认识,我做题慢,往往客观题就要一个小时,大题只有一个小时就很仓促。
于是客观题方面我主要练速度,正确率控制在选择题和填空题都只允许错最后一道,因为客观题的难度有时也会超过大题。
大题通常分好几问,前面几题都较简单,要求全部完成,最后两道大题的最后一问可以暂时放弃,留出时间慢慢想,能做多少是多少。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
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