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

合集下载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论语》中,主要讲了七个方面的内容:论仁德(为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论道(对真理的追求),论修养(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论处世(待人接物)、论孝悌(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安定)、论为政(社会稳定)、论教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很多内容意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一、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意在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将认识与巩固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意在告诉我们: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读书与思考缺一不可。

读书是思考基础,思考要在读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意在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和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德无才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意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既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又要辩证的看待他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意在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跟孔子学做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跟孔子学做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 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受到巨大撞击 和在极寒中被冰冻了20多分钟的机长西 蒙,居然在医院里被救活了过来,而且 在3个月后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 后来的调查表明,这场事故是由于 机械维修师在更换飞机挡风玻璃时,粗 心上错了螺母而引发的。更让人后怕的 是,多亏当时没有丢下机长,因为一旦 机长被丢下,他百分百会被卷入机翼上 转动的引擎里,结果只能是机毁人亡, 谁也救不了!
学会做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孔子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智慧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 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 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 其一,做人要重视“仁德”。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重师长,为人谦 虚谨慎、讲究诚信,胸怀博爱之心,对 仁者特别亲近。以上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孔子要求弟子们多读一点 书。当然,这里的学文,不仅仅是指学 习书本知识,也包括学习各种技艺(古 时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 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 和拾荒者是肮脏丑陋的,也是低智商的。 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 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同样有 这样的权利。其实他们的素质一点都不 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生活 所迫没有时间坐下静静阅读罢了。他们 每次看书前都会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 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 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 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 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 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
• 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 性。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论语》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

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虽不是孔子的言论,却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作为一种反省自己的指标,它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导我们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错。

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应当注意的三个细节:办事、交友与学习。

只有做到了这些细节,生活才变得完整。

作为捣蛋大王,我做的调皮事实在太多了,也的确应该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让我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把这章看完了再去。

可妈妈一走,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只顾着看书,好不容易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却回来了。

这时我才想到妈妈交代我的事我没做,不由的低下了头,免不了有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而在学习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

那天我们班学习《虎口藏宝》,下课后,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纳塔莉,那为什么提到其他人物的细节会更多些呢?那这种叙事特点又要归纳进那种写作特点中呢?我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放学,我还是没有丝毫头绪。

本想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可一起床,这个问题却又被我遗忘了。

唉!对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怜。

若是朋友伤害了我,就算创伤不大,我也会好几天不理他,弄得我俩很是尴尬,关系也越闹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

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复犯错的最好措施。

多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后怎么办,才可以避免自己重复的犯错。

人都会犯错,这是肯定的。

但一个错决不能犯两次。

多反省自己,就能少走些弯路。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2)窗外的风正呼啸着打在窗户上,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猛烈的北风把奄奄一息的枯叶拉扯到了远方。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论语学做人做事》一书,选取《论语》中与做人、做事有关的语言及其注解,加上贴近生活的古今中外的小故事,读来使人感受到先哲们积极的精神和挥洒自如的处事方法,领略到一种聪慧而理智的做人处世之道。

从书中我感悟到,人来到这个世界,笼统的讲,就是要做好两件事:做人,做事。

做人侧重于品德,就是常说的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做事侧重于能力、方法与技巧。

可是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不能把做人和做事很好的统一起来,做人缺少做事的本领,做事又缺少做人的品质,使人生之路上留下一些大大小小的缺憾。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人更是为眼前利益,抛弃了做人做事的准则。

而今,再读《论语》,会从中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和为人处事的价值依据,摆正人生的航向。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告诉我们正直是立身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巧言令色。

鲜矣仁。

点明为人处世要表里如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赞扬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阅读中,先哲们睿智生动的语言仿佛回荡在耳边,时时提醒着我。

《论语》对于我们教育教学的价值也同样巨大。

有人说教育是人之为人的事业。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成为吸收知识的机器,而无做人做事的准则,那将是多么可怕与可悲的事情!据媒体报道,当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升高,作为老师,作为长辈,我们都应高度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善良的种子!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成果硕大而丰富。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摘取精华为我所用,与孩子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那闪烁着智慧光辉的做人处世的规范与方法,共同创造幸福的人生!李嘉诚是全球华人圈里最耀眼的商界领袖。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杨家套中学刘志海《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它的核心思想是讲做人。

自从我校确定以‚红色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打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就一直把《论语》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校本教材。

《论语》中很多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做人道理、精神品质值得中学生认真理解、揣摩、领悟。

第一种精神,是强烈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在《论语》中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之处非常之多,本文试就几处做一例证:其一:‚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第三十五)其二:‚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为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第十二) 其三:‚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第十三)其四: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第十九)其五:‚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第二十)其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第二十二)当然,这句话不仅体现的是孔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还有他海纳百川的向别人学习的胸襟。

其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一)其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九)其九: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第三十)………………上面只是择《论语》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要证明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怎样培养进取精神?我的策略是进行意志训练。

学生人生精神的培养,不是能用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就能培养起来的。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读《论语》,学做人”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读《论语》,学做人”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读《论语》,学做人”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者:钱逊来源:《中国德育》2010年第11期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提出一个倡议:开展“读《论语》,学做人”活动。

为什么要提倡读《论语》?我想从以下几点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提倡读《论语》是当前国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自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来,“国学热”兴起,民间学习国学的热情高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其中尤以近年各地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最为广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但《弟子规》只是入门之初步。

在《弟子规》学习广泛开展的情况下,亟需对各种学习活动予以引导,以便学习活动的持久、深入和提高,否则停留在现阶段,将会失去前进方向,挫伤群众的热情。

我国教育,自古就有小学、大学之分。

朱熹曾指出: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序》)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

所学各有不同。

在回答弟子关于小学大学区别的问题时,又说: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

忠信孝悌之类,须于小学中出。

然正心、诚意之类,小学如何知得。

须其有识后,以此实之。

(《朱子语类》卷19)由此可见古人为学次第。

小学所学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忠信孝悌之类”;大学所学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正心、诚意之类”。

《弟子规》一书,本于《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全书以《论语》此章为纲,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诸项落实在具体行为规范上,主要教弟子依此力行,书名原为《训蒙文》,属于蒙学或小学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学做人第1-2讲:先圣孔子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本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

2,知道儒家的基本知识。

3,孔子及儒家对当今社会的价值教学内容:一,孔子的标准像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成就:1,文化方面: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2,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也叫“德治”或“礼治”。

3,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学而优则仕”,“因材施教”,重视道德的教育。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三,家世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父亲为(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四,孔子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五,相关研究孔子的著作于丹《论语心得》《儒童讲论语》傅佩荣讲论语李零《丧家狗》六,评价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第三讲:走在成长的路上教学目标: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贫困的幼年1,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2,三岁死父----孤儿寡母自食其力----17死母: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二,初步学习1,五经与六艺经代表经典知识,艺代表专门技能。

五经指诗(文学)书(历史)礼(社会规范)易(哲学)乐(音乐艺术)。

六艺是礼乐射御书(造字和用字的方法)数。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三,拜师学艺1,向师襄习乐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2,向老子问礼第四讲:生活中的修养教学目标: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情感要真挚子曰:“巧言令色,鲜以仁。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二,以唱歌自娱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三,正当的休闲1,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2,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四,喝酒有节制1,唯酒无量,不及乱。

2,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五,对自己要约1,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因为自我约束而在做人处世上有什么失误,那是很少的。

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五讲:师生相得之乐教学目标: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豪爽的性格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hé)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二,有勇有谋1,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2,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从:跟随、随从。

三,忠诚的朋友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同行)。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四,诚心最重要1,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五,百善孝为先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2,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第六讲:亲情出于天性教学目标: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不要摆脸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二,孝与敬配合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三,要爱惜身体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四,心中的牵挂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五,对祖先孝顺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间然矣。

”第七讲:友谊值得珍惜教学目标: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志趣要相似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2,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二,有益的朋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三,有害的朋友子曰:“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便辟是指谄媚逢迎之人善柔是指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之人便佞是指善于花言巧语之人四,理想的朋友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译文】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

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狷:音juàn,拘谨,有所不为。

第八讲:积极参与社会教学目标: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先充实自己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注译】患:忧虑;莫己知:不了解自己,即“莫知己”。

孔子说:“不要担忧没有职位,应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胜任职位的才能。

不要愁没有人了解自己,应谋求能使别人了解自己的学问。

”二,君子的条件“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解】质,质朴。

文,文采,文饰。

野,鄙野。

史:虚浮,虚伪。

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三,君子的风度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合群;比(音bì):勾结。

“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2,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四,孔子的志向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第九讲:人生需要信仰教学目标: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理想的天子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则:效法、为准。

荡荡:广大的样子。

名:形容、称说、称赞。

焕:光辉。

【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

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

(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