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原理及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双向电泳详细操作过程

双向电泳详细操作过程

蛋白质的双向电泳一、实验原理:2-DE的第一向电泳等电聚焦是基于等电点不同而将蛋白粗步分离,第二向SDS-PAGE 是基于蛋白质分子量不同,而将一向分离后的蛋白进一步分离。

这样就可以得到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的信息。

二、实验步骤:1. 芽孢杆菌蛋白质的提取2. 蛋白质样品的纯化将经过硫酸铵沉淀的蛋白质冷冻干燥,放在-80度冰箱里备用,取出蛋白质干粉300mg 加水化液(尿素水化储备溶液)400ul,加丙酮酸(加DTT)1.6ml,放置-20度冰箱2h,离心,吸除丙酮酸,用超纯水中(加DTT),清洗两次,离心,加水化液溶解。

水化液配置:用dd H20定容水化液浓度100ml 20ml尿素(60.06)7M/L 42.0g 8.4g硫脲(76.12)2M/L 15.2g 3.04gCHAPS 4% 4g 0.8gDTT(154.2) 1% 1g 0.2g(注:DTT现用现加)3. Bradford法测蛋白含量取0.001g BSA(牛血清白蛋白)用1ml超纯水溶解,测定BSA标准曲线及样品蛋白含量。

取7个10ml的离心管,首先在5个离心管中按次序加入0ul, 20ul, 40ul, 60ul, 80ul , 100ul的BSA溶解液,在分别加入100ul,80ul,60ul ,40ul,20ul,0ul, 分别加入4ml的Bradfor。

另取2管中分别加入2 ul的待测样品溶液,各管中分别加入4ml的Bradfor,摇匀,2min在595nm下,按由低到高的浓度顺序测定各浓度BSA的OD值,再测样品OD值。

(测量过程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例如:标准曲线方程式:Y= aX+b.其中Y为OD值,X为蛋白含量。

a、b通过作图输入数据可知G250的配置:称取G250 固体0.1g加水定容至1L。

使用前滤纸过滤。

比色皿用70%的乙醇保存,待用时用双蒸水冲洗,再用无水乙醇冲洗,双蒸水冲洗,再加入待测样品溶液润洗,然后,加入样品,测定OD值。

Westernblot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原理方法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最终版

Westernblot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原理方法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最终版
Enter your subtitle here
31
技术流程
提出 生物学问题
实验组和对照组样品制备
双向电泳(2DE/DIGE)
凝胶图像分析
差异蛋白点选取 蛋白酶解及质谱分析 差异蛋白点的成功鉴定
Western blot 、蛋白质双向电泳的 原理、方法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湘雅医学院精神医学 1301班
CONTENTS
1
Western blot 原理及方法
2
蛋白质双向电 泳的原理
4
应用
3
蛋白质 双向电 泳的方

2
Western blot 原理及方法
蛋白质印迹法
3
Western blotting
? 做免疫印迹时选择抗体主要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所选抗体是否能识别 凝胶电泳后转印至膜上的变性蛋白,另一个是所选抗体是否会引起交叉 反应条带 。
玩转大学PPT素材 更多好素材请访问
化学显色法
方便、便宜、灵敏 度较低、费抗体、 反应慢、线性窄、 不易保存、不能重 新剥离检测
Western blotting !!
4
什么是蛋白质印迹法 ?
Westernblot法 是凝胶电泳技术、固定化技术及分 子亲和技术三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其核心在 于把凝胶已分离的区带并印迹于固化纸上,可分为 电泳、转印、酶免疫测定3个阶段。Westernblot法 结合了电泳的高分辨率和酶免疫测定的高敏感性和 特异性,是一种能用于分析样本组分的免疫学测定 的方法。
Western Blotting 间接法操作流程
Western Blotting 设计标准
分子量 标准
膜的选择
抗体
显色结果

双向电泳的原理应用

双向电泳的原理应用

双向电泳的原理应用1. 原理介绍双向电泳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的技术。

它利用电场的力作用将蛋白质分子根据其大小和电荷分离成不同的带状条带,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

在双向电泳中,电泳液在两个方向(水平和垂直)上施加电场。

水平的电场用于推动蛋白质分子在凝胶中移动,而垂直的电场用于将蛋白质分子根据其电荷进行分离。

2. 双向电泳的步骤双向电泳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凝胶制备首先制备凝胶,常用的凝胶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聚酰胺凝胶。

凝胶的选择取决于所要分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范围。

2.2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处理,通常包括蛋白质提取、蛋白质纯化和蛋白质标记等步骤。

2.3 水平电泳将样品加载到凝胶上,并将凝胶放入水平电泳槽中。

施加水平电场后,蛋白质会根据其分子量在凝胶中移动,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分离。

2.4 凝胶固定水平电泳后,将凝胶固定,通常使用乙醇或甲醛进行固定,以防止蛋白质在后续步骤中的移动。

2.5 垂直电泳固定后的凝胶被垂直放置,然后施加垂直电场。

此时,蛋白质会根据其电荷进行进一步的分离。

2.6 染色和可视化分离完成后,凝胶通常会被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分离的蛋白质条带。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银染和荧光染色。

3. 双向电泳的应用双向电泳在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3.1 蛋白质组学研究双向电泳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组学,包括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

通过双向电泳可以分离出不同的蛋白质条带,从而有助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变化。

3.2 蛋白质质量测定双向电泳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质量。

通过与已知质量的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待测蛋白质的质量范围。

3.3 蛋白质互作研究双向电泳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在凝胶中一同加载多个蛋白质样品,可以观察到不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4 蛋白质标记双向电泳常常与蛋白质标记技术结合使用。

通过将蛋白质样品与荧光染料或同位素标记剂结合,可以在凝胶上可视化和定量分析蛋白质。

双向电泳操作步骤

双向电泳操作步骤

双向电泳操作步骤双向电泳操作步骤及相关溶液配置A(实验过程一实验原理:2-DE的第一向电泳等电聚焦是基于等电点不同而将蛋白粗步分离,第二向SDS-PAGE是基于蛋白质分子量不同,而将一向分离后的蛋白进一步分离。

这样就可以得到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的信息。

二实验步骤:1. 样品的溶解取纯化后的晶体蛋白3.0mg,加入300ul裂解液(1mg蛋白:100ul裂解液)振荡器上振荡10min左右,共处理一个小时。

其中每隔10,15分钟振荡一次,然后13200rpm离心15min除杂质,取上清分装,每管70ul,—80oC保存。

2. Bradford法测蛋白含量取0.001g BSA(牛血清白蛋白)用1ml超纯水溶解,测定BSA标准曲线及样品蛋白含量。

取7个10ml的离心管,首先在5个离心管中按次序加入0ul, 5ul,10ul, 15ul, 20ul 的BSA溶解液,另2管中分别加入2 ul的待测样品溶液,再在每管中加入相应体积的双蒸水(总体积为80ul),然后,各管中分别加入4ml的Bradford液(原来配好的Bradford液使用前需再取需要的剂量过滤一遍方能使用),摇匀,2min在595nm下,按由低到高的浓度顺序测定各浓度BSA的OD值,再测样品OD值。

(测量过程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3. 双向电泳第一向---IEF(双向电泳中一律使用超纯水)3.1 水化液的制备称取2.0mg 的DTT,用700ul水化液储液溶解后,加入8ul 0.05, 的溴酚兰,3.5ul(0.5,v/v)IPG buffer (pH 3-10)振荡混匀,13200rpm离心15min 除杂质,取上清。

在含300ug 蛋白(经验值)的样品溶解液中加入水化液,至终体积为340ul,振荡器上振荡混合,13200rpm离心15min除杂质,取上清。

3.2 点样,上胶分两次吸取样品,每次170ul, 按从正极到负极的顺序加入点样槽两侧,再用镊子拨开 Immobiline DryStrip gels (18cm,pH 3—10)胶条,从正极到负极将胶条压入槽中,胶面接触加入的样品。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操作经验及解析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操作经验及解析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操作经验及解析操作步骤:1.样品准备:将待测蛋白质混合物进行样品处理,如蛋白质提取、浓缩和去污等步骤,以获得高纯度、高浓度的样品。

2.第一维电泳:将样品加载到等电点聚焦凝胶中。

等电点聚焦是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进行分离的方法,即根据蛋白质电荷差异使其定位到等电点位置。

通常使用毛细管等电点聚焦,具体操作步骤是:将样品注入到毛细管中,两端分别连接正负电极,施加电压使得蛋白质开始迁移,直到在等电点位置停止。

这个阶段的电流较低。

3. 第一维凝胶电泳结束后,可使用pH梯度(pH gradient)的凝胶电泳或两种缓冲液浸泡在两边以建立静电场将蛋白质进一步扩散。

4.第二维电泳:将第一维电泳分离得到的凝胶嵌入到另一种凝胶中进行第二次电泳。

通常使用SDS-凝胶。

该凝胶使用离子溶液降解电荷,所有的蛋白质都将带有同样的电荷。

这个阶段的电流较高。

5. 染色和图像分析: 电泳结束后,可以用染色剂进行染色,如Coomassie蓝染色或银染色。

然后使用透射扫描或数字图像分析仪,获取电泳凝胶的图像,并进行质谱分析。

解析与解释:1.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分离效果,因为它结合了等电点聚焦和SDS-的优势。

2.在等电点聚焦过程中,蛋白质根据其等电点的差异而聚集在凝胶中的不同位置。

这一步骤可以将样品分离成多个窄条带,每个窄条带包含具有相似等电点的蛋白质。

3.在第二维电泳中,蛋白质将根据其分子质量而进一步分离。

较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可以迁移到更远的位置,而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则停留在较近的位置。

4.通过染色和图像分析,可以将电泳凝胶的图像数字化并用于质谱分析。

这将帮助确定每个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和相对丰度。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尤其适用于分析复杂的混合物。

通过合理的操作步骤和解析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

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
• 去除方法
– 蛋白沉淀法 – DNase/RNase处理 – 超声(机械破坏)、超高速离心 – DNA/RNA抽提(苯酚/氯仿)
其他杂质的去除
• 脂质
– 使蛋白质不易溶解且会影响其分子量及pI – 丙酮沉淀
• 多糖
– 阻塞胶体,影响蛋白质沉淀、聚焦 – TCA、硫酸铵或醋酸铵/甲苯/苯酚沉淀;超速离心和高pH
平台(包括自动化凝胶染色仪、图像分析工作站、机器人剪切仪 器、蛋白质酶解工作站和质谱仪等)相结合
凝胶的图像处理分析
典型流程
• 凝胶图像的扫描 • 图像加工 • 斑点检测和定量 • 凝胶配比 • 数据分析 • 数据呈递和解释 • 2-DE数据库的建立
2-DE 分离的可溶性 E. coli 蛋白
目前双向电泳需解决的问题
• 胺基黑染色
– 转印至聚偏二氟乙烯(PVDF)上的蛋白质的染色 – 转印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蛋白质的染色
• 银染
– 可减少胶内蛋白质产量 – 对某些种类的蛋白质染色效果差 – 对其后的蛋白质测序和质谱分析造成影响
银染色
50% 甲醇 25% 乙酸 4h
ddH2O 洗3次 30min/次
0.004% DTT 溶液 30min
两亲性电 解液浓度
(w/v) 40% 40% 40% 40% 40% 40% 40% 20%
样品溶液 样品溶液
体积
体积
(/5ml) (/5ml)
25l 250 l
12.5 l 125 l
12.5 l 125 l
25 l 250 l
12.5 l 125 l
25 l 250 l
12.5 l 125 l
– 通过超离心去除所有颗粒状物质,防止其堵塞凝胶孔路。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原理及应用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原理及应用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原理及应用一、双向凝胶电泳(2-DE)的原理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的原理是第一向基于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用等电聚焦分离,蛋白质沿pH梯度分离至各自的等电点;第二向则按分子量的差异用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分离,把复杂蛋白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在二维平面上分开。

近年来经过多方面改进已成为研究蛋白质组的最有使用价值的核心方法。

二、关键参数分辨率和可重复性。

目前,双向凝胶电泳的一块胶板(16cm×20cm)可分出3~4千个,甚至1万个可检测的蛋白斑点。

采用固定化pH梯度胶,克服了载体两性电解质阴极漂移等许多缺点而得以建立非常稳定的、可以随意精确设定的pH梯度。

建立很窄的pH范围(如0.05U/cm),对意向区域在pH范围内做第二轮分析,从而大大提高分辨率,威斯腾生物实验中心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成熟。

灵敏度。

双向凝胶电泳灵敏度较高的银染色法可检测到4ng蛋白,最灵敏的是用同位素标记,20ppm的标记蛋白可通过其荧光或磷光的强度而测定。

双向凝胶电泳用图像扫描仪、莱赛密度仪、电荷组合装置可把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蛋白图谱数字化,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给出所有蛋白斑点的准确位置和强度,得到布满蛋白斑点的图像,即“参考胶图谱”。

三、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困难对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来的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双向凝胶电泳最常用的方法是先把胶上的蛋白印迹到PVDF膜上后再进行分析,确定是已知还是未知蛋白。

现在的分级分析法是先做快速的氨基酸组成分析,也可先做4~5个循环的N末端微量测序,再做氨基酸组成分析;结合在电泳胶板上估计的等点电和分子量,查对数据库中已知蛋白的数据,即可作出判断。

四、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和加工指在肽链合成完成后进行的化学反应,如磷酸化、羟基化、糖基化、二硫键形成等,可能有一百种以上。

双向凝胶电泳翻译后修饰和加工对蛋白质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必需的,它们的变化往往和疾病的发生有关。

双向电泳操作步骤蛋白质技术

双向电泳操作步骤蛋白质技术

双向电泳操作步骤-蛋白质技术水化上样(被动上样)1 .从冰箱中取出IPG胶条,室温放置IOmin o2 .沿水化盘槽的边缘从左向右线性加入样品,槽两端各Icm左右不加样,中间的样品液一定要连贯。

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否则会影响胶条中蛋白质的分布。

3 .用银子轻轻撕去IPG胶条上的保护层。

注意:碱性端较脆弱,应小心操作。

4 .将IPG胶条胶面朝下轻轻置于水化盘中样品溶液上。

注意:不要将样品溶液弄到胶条背面,因为这些溶液不会被胶条吸收;还使胶条下面的溶液产生气泡。

如产生了气泡,用镜子轻轻地提起胶条的一端,上下移动胶条,直到气泡被赶走。

5 .放置30~45min大部分样品被胶条吸收,沿着胶条缓慢加入矿物油,每根胶条约3m1(17cmIPG),防止胶条水化过程中液体蒸发。

6 .置等电聚焦仪于-20。

C水化11〜15h。

第一向等电聚焦1 .将纸电极置于聚焦盘的正负极上,加ddH205~8μ1润湿。

2 .取出水化好的胶条,提起一端将矿物油沥干,胶面朝下,将其置于刚好润湿的滤纸片上杂交以去除表面上的不溶物。

3 .将IPG胶条胶面朝下置于聚焦盘中,胶条的正极(标有+)对应于聚焦盘的正极,确保胶条与电极紧密接触。

4 .在每根胶条上覆盖2-3m1矿物油。

5 .对好正、负极,盖上盖子。

设置等电聚焦程序。

6 .聚焦结束的胶条,立即进行平衡、第二向SDS-PAGE电泳。

或将胶条置于样品水化盘中,-20。

水箱保存,电泳前取出胶条,室温放置10分钟,使其溶解。

第二向SDS-PAGE电泳1 .配制12%的丙烯酰胺凝胶。

2 .待凝胶凝固后,倒去分离胶表面的MiI1iQ水、乙醇或水饱和正丁醇,用MiIIiQ水冲洗。

3 .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I4 .在桌上先放置干的厚滤纸,聚焦好的胶条胶面朝上放在干的厚滤纸上。

将另一份厚滤纸用Mi1IiQ水浸湿,挤去多余水分,然后直接置于胶条上,轻轻吸干胶条上的矿物油及多余样品,这样可以减少凝胶染色时出现的纵条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s
快速
任意时间
l l l
选择所放置的胶条数。 设置每根胶条的极限电流。(30-50A/根) 设置等电聚焦时的温度。(17℃)
配制SDS-PAGE凝胶
配制 12% 的丙烯酰胺凝胶,直接用双向电 泳专用梳子;或在上部留 0.5cm 的空间, 用MilliQ水、乙醇或水饱和正丁醇封胶。 聚合30分钟。 待凝胶凝固后,拔去梳子,用MilliQ水冲 洗;或倒去分离胶表面的乙醇或水饱和正 丁醇,用MilliQ水冲洗,备用。
10
Fig1 上下图分别为正常大鼠和失神经大鼠腓肠肌蛋白双向电泳 图谱,右图为左图方框内的局部放大图。
应用 Application

双向电泳技术在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挥着重要作用,可 用于研究样品总蛋白、不同样品蛋白质表达差异、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蛋白质修饰等。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了解其毒性因子、 致病机理以及药物抗性等方面,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目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学和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正在兴起,而 双向电泳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组学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生物 医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如通过寻找差异蛋白质,发现疾病相关的蛋白 质,寻找用于诊断的疾病相关标记分子,寻找疾病相关的蛋白质药靶, 以用于药物设计,研究疾病的致病机理等。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 的发展,如液相2-DE,蛋白质芯片结合SELDI-MS技术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疾病的发病机制、诊 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为人类疾病, 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已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必将 造福于人类。
两维间的平衡
• 等电聚焦电泳结束后可马上进行第二向电 泳,也可于-80°保存数月。
• 但在第二向电泳前一定要进行胶条的平衡, 以便于被分离的蛋白质与SDS完整结合, 从而使SDS-PAGE电泳能顺利进行。
二维SDS-PAGE
• 同普通SDS-PAGE类似。
• 但一般在垂直电泳系统中无需浓缩胶,因 为在IPG胶条中蛋白质区域已得到浓缩, 可以认为非限制性IEF胶(低浓度丙烯酰胺 胶)充当了浓缩胶。
• 考马斯亮兰染色
凝胶染色
• Bio-Safe染色
• 水洗3次,5min/
次。 • Bio-Safe染色1小
Bio-Safe染色 法
时。
• 水洗30min.
图像扫描及 软件分析
Isoelectric point
201
Molecular mass (kD) 120 100 56 38 30 20 7
pH 3-10
pH 3 - 6
pH 5 - 8
pH 7 - 10
pH 3- 6
pH 5- Narrow Range IEF
聚焦时间的优化
• 要获得高质量的图谱以及很好的试验重复性,所需的最佳 时间即为等电聚焦达到稳定态所需的时间。 • 聚焦最佳时间由不同蛋白样品、上样量、pH范围和胶条长 度通过经验来确定。 • 聚焦时间太短,会导致水平和垂直条纹的出现。 • 过度聚焦虽然不会导致蛋白质向阴极漂移,但会因为活性 水转运而导致过多水在IPG胶表面渗出(电渗)而造成蛋 白图谱变性,在胶条碱性端产生水平条纹以及蛋白丢失。
+
pH 3 pH 7.5 pH 10

+
pH 3 pH 7.5 pH10
SDSPAGE
电 泳
charge
– size
第 二 向:
双向电泳实验流程
样品制备(Sample preparation) 固相预制胶条的水化(IPG strip rehydration) 第一向等电聚焦(IEF) 胶条的平衡(IPG strip equilibration) 第二向SDS-PAGE电泳(SDS-PAGE electrophresis) 凝胶的染色及检测(Detection/Staining)
胶条的平衡
冰箱中取出的胶条,于室温放置10分钟。 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 I 。 吸去胶条上的矿物油及多余的样品。 第一次平衡。振荡15分钟。 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 II 。 第二次平衡 ,振荡15分钟。


吸去玻璃板中液体。将玻璃板倒扣在桌面上。
琼脂糖封胶液进行加热溶解。配制1×电泳缓冲液。
操作
Method
双向电泳实验流程
样品制备(Sample preparation) 固相预制胶条的水化(IPG strip rehydration) 第一向等电聚焦(IEF) 胶条的平衡(IPG strip equilibration) 第二向SDS-PAGE电泳(SDS-PAGE electrophresis) 凝胶的染色及检测(Detection/Staining)
PDQuest软件分析(Software analysis)
质谱鉴定(Protein identification)
样品制备基本原则:
• 使所有待分析的蛋白样品全部处于溶解状态,制 备方法应具有可重现性。 • 防止样品在聚焦时发生蛋白的聚集和沉淀。 • 防止样品制备过程中发生样品抽提后的化学修饰。 • 完全去除样品中的核酸和某些干扰蛋白。 • 尽量去除起干扰作用的高丰度或无关蛋白,从而 保证待研究蛋白的可检测性。
胶条的转移
SDS-PAGE电泳
在低熔点琼脂糖封胶液完全凝固后。将凝胶转移至电 泳槽中。
在电泳槽加入电泳缓冲液后,接通电源,起始时用的
低电流( 5mA/gel/7cm ),待样品在完全走出 IPG 胶条, 浓缩成一条线后,再加大电流(15-20mA/gel/7cm), 待溴酚蓝指示剂达到底部边缘时即可停止电泳。 电泳结束后,轻轻撬开两层玻璃,取出凝胶,并切角 以作记号(戴手套,防止污染胶面)。
不同样品的基本处理方法
可溶性样品 固体组织样品 细胞
样品的分级处理 通过采用亚细胞分级、液相电泳和选择性沉淀 等方法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级处理,可降低样 品的复杂性并富集低丰度蛋白质。当前最简单 有效的处理是采用分级抽提,按样品溶解度不 同进行分离。
双向电泳样品的溶解
• 是成功进行双向电泳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 溶解的目标:
PDQuest软件分析(Software analysis)
质谱鉴定(Protein identification)
• 最高电压10,000 V • 10–25C 温度控制
• 7, 11, 17, 18, 和 24 cm的聚 焦盘,可以各放12根胶条
• 可以储存10个程序,每个程序有 10步 • 程序可进行时时编辑 • 可供选配的打印机
等电聚焦的 操作
等 电 聚 焦 程 序 的 设 置
7cm胶条
水化
S1 S2 S3 S4 250V 1000V 4000V 4000V 慢速 快速 线性 快速
12小时(17℃) 被动水化
30分钟 60分钟 3小时 24,000伏小时 ~28,000伏小时 除盐 除盐 升压 聚焦
S5
500V 保持
– 样品中非共价结合的蛋白质复合物和聚积体完全 破坏,从而形成各个多肽的溶解液; – 必须允许可能干扰2-DE分离的盐、脂类、多糖和 核酸等物质的去除; – 保证样品在电泳过程中保持溶解状态。
• 溶解的手段:
离液剂、去垢剂、还原剂、两性载体电解质
Broad Range Separations
pH 3 - 10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精神卫生1201班 谓
吴所 方
• 蛋白质组(Proteome):
在一种细胞内存在的全部蛋白质。
• 蛋白质组研究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
双向电泳(2-DE)、 新型质谱(MS)技术、 数据库设置与检索系统等。
原理
Theory
实验操 作
应用
Method
Application
第 一 向 : 等 电 聚 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