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精编版

武家政治—— 幕府时代
室町幕府— 战国时代
德川幕府 —
幕藩体制、等级制度
闭关锁国
课堂检测
• 1.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 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重大。这里的“作用 重大”包括( )
• ①主张实施变革 ② 提出效仿宋朝制度 ③推动大化改新 ④促进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历史九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富士山
学习目标
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的史实; 2.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其影响; 3.了解日本幕府时代及其特征 。 4.对比大化改新和德川幕府“锁国”对日本的
影响,培养学生开放、宽容的心态。
5.大化改新的意义: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使日本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目目标标导导学学三三::幕幕府府时时代代(武家政治)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 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 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Hale Waihona Puke 幕府时代: 时 间:12世纪晚期——19世纪 幕府::镰仓幕府
独立完成知识框架(5分钟后展示)
大和 日本
???? 公家政治
背景 时间: 人物: 特点: 内容: 影响:
镰仓幕府——
主要特征?
—— 武家政治—— ??时代
——
目标导学一:大和
1)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 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28页PPT)

(三)、战国时代(公元1467~1573年)
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指应仁之乱后到江户幕府 崛起之间时代
日本战 国时代 群雄割 据略图
战国时代,各大封建武士集团互争雄长,纷壤 不息,给日本社会造成极大的
織田信長 豐臣秀吉 德川家康
(四)、江戶时代(1603~1867年)
1、建立: 1603年德川 家康在江户 (今东京) 建立幕府
•
6.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 适应当 时的社 会现实 ,出现 敢于直 面现实 ,揭露 社会黑 暗和丑 恶现象 的文学 家。资 本主义 社会中 的道德 观念和 文化价 值观念 发生了 深刻的 变化。
•
7.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 公共事 务和国 家治理 ,承担 公共责 任,维 护公共 利益, 践行公 共精神 的意愿 与能力 。
• 优雅 美丽 的和 服是 根据 唐王 朝的 妇女 服饰 改良 而来
(一)、镰仓幕府
的建立
1185年,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 赖朝打败了平氏,在关东的镰 仓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 幕府。1192年源赖朝从天皇处 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正式 成立幕府,即镰仓幕府,从此 开始了日本幕府统治时期:镰 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
江户东京博物馆
位于日本东京墨田区横网的一所博物馆, 于国技馆相邻位置。由东京都历史文化财 团管理及营运。为收集、保存及展示遗失 的江户、东京之歴史及文化相关资料,于 平成5年(1993年)3月28日开馆。
•
1.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 一步发 展。
•
2.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 府的“ 授田” 外,还 将荒地 和部分 官田授 给无地 或少地 的农民 。百姓 每年向 国家缴 纳一定 数量的 租税, 还要服 徭役和 兵役, 隋唐时 ,规定 可以纳 绢代役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课件(共64张PPT)

汉本甚 字身至 书就有 法是些 家出日 色本 的天 皇
•
这本日本小 说史上里程 碑式的作品 引用白居易 的诗句达90 余处。
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和同开珎
(始铸708年)
榻榻米
和服
汉服
具足
两档甲
武士刀
茶道
唐刀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 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正视自身的不足,锐意改革,与时俱进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要注意保持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C
B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 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 D4 .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A.大和统一 C.大化改新
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大和兴起的地方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发 展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 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倭王印
6世纪前的日本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贵族 私有民 私有领地
生活其中
奴隶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阅读下列文字史料,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呢?
材料 解读
学习与 探究
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 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 五国。 ——《宋书》
⊙顺帝异明二年(478),倭王遣使 向宋(刘宋)帝上表,材料所述便 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这说明了大 和政权统一日本的情况。
最新部编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补充
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图 天皇
神祇官
太政官
弹正台
中务省 式部省 治部省 民部省 兵部省 刑部省 大藏省 宫内省 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图
国
▍
郡
▍
里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 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 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汉倭奴国王金印 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 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 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 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 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9月18日
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时光流逝 虽然已经过去了87年 但我们注定无法淡忘 每年的这一天 凄厉的防空警报都会 划破宁静的长空 提醒着我们…… 中华民族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 中国人民曾经过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1.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 间、人物、性质、内容及意义。 2. 了解幕府时代。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 人物、性质、内容及意义。 难点:幕府时代。
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58—61 页,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 要点。 1.大化改新的背景、学习对象、时 间、人物、内容、性质及作用各 是什么? 2.幕府的基本内容。
大化改新
1.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混 乱。2.学习对象:隋唐时期的中国。 3.时间:646年 4.改新的主要内容:(抄写在课本上) (1)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废除 职官世袭制,以才选官。 (2)施行班田收授法:土地属国家,国家每6年按人 口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田地归 还国家。 (3)实行公地公民制。 5.人物:孝德天皇 8.巩固:《大宝律令》和《养老 律令》的编纂和颁布,以法令的形式将新政成果巩固下来。 6.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7.作用(影响或意义):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 会,为日本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共19张PPT)

8、作用: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 辟了道路。 9、影响: 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公元 646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
三、幕府时代
1、幕府统治的形成的标志:
1192年源赖迫使 天皇册封其为“征 夷大将军”,在镰 仓设立将军幕府, 建立家族式军事集 权统治,开创了幕 府时代。
源赖朝(1147---1199)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日本 646年 4、在位天皇: 孝德天皇 5、特点: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6、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7、内容: 废除职官世袭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 有,成为公地公民。 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由 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六年一班。 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
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
容及影响;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 发展、幕府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 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C
公元 646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
三、幕府时代
1、幕府统治的形成的标志:
1192年源赖迫使 天皇册封其为“征 夷大将军”,在镰 仓设立将军幕府, 建立家族式军事集 权统治,开创了幕 府时代。
源赖朝(1147---1199)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日本 646年 4、在位天皇: 孝德天皇 5、特点: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6、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7、内容: 废除职官世袭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 有,成为公地公民。 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由 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六年一班。 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
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
容及影响;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 发展、幕府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 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C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 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 (约相当于35亩),பைடு நூலகம்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 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田令》
材料二 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
12. “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
久。”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 )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建立部民制度 C. 建立庄园制度 D. 建立武士集团
13. (2021·安徽八校期中联考)日本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成书于11世
纪初,此时的日本( D ) A. 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B. 武士集团尚未形成 C. 幕府统治已经确立 D. 仍然以天皇为中心
D. 部民是国有民
知识点2 大化改新
3. 从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中可以看出,中国哪一时期的文化对其影响最大
( C) A. 秦汉时期
B. 三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4.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
治方面的改革目标是建立( D )
A. 贵族世袭制度
B. 城市自治机构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探究“启”史】 (4)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却能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 列。通过学习古代日本的这段改革史,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 (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3 幕府统治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018)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32张PPT)

6世纪,日本出现统治危机
在我国唐代,中国的经济繁荣,科 技文化发达,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 其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少 人远涉重洋,来到唐朝留学,学习中 华文化;有的还参加科举考试,金榜 题名后长期在唐朝做官。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 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 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 .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
2.概况:646年 孝德天皇
3.内容:P50 4.意义: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 5.启示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
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 ——《三世一身法》
展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日本和服
中国唐装
郭沫若:“唐风洋溢奈良城”
朱 雀 大 街
日本平城京(今奈良)
唐长安城
中国饮茶
日本茶道
中国书法风靡日本
日本书法 (空海《风信帖》)
中国书法 (欧阳询《张翰帖》)
大化改新的性质:
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 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学习大化改新这段历史,同学们能否说说看日 本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的长处?你受到了什么启 发?
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拿来, 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启示:我们要正视自己,善于学习他人长 处,不断创新。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 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 汉诗为荣。 材料二:大化改新大量吸收了唐代的文化制度, 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 材料三: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 的字母假名。
在我国唐代,中国的经济繁荣,科 技文化发达,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 其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少 人远涉重洋,来到唐朝留学,学习中 华文化;有的还参加科举考试,金榜 题名后长期在唐朝做官。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 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 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 .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
2.概况:646年 孝德天皇
3.内容:P50 4.意义: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 5.启示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
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 ——《三世一身法》
展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日本和服
中国唐装
郭沫若:“唐风洋溢奈良城”
朱 雀 大 街
日本平城京(今奈良)
唐长安城
中国饮茶
日本茶道
中国书法风靡日本
日本书法 (空海《风信帖》)
中国书法 (欧阳询《张翰帖》)
大化改新的性质:
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 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学习大化改新这段历史,同学们能否说说看日 本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的长处?你受到了什么启 发?
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拿来, 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启示:我们要正视自己,善于学习他人长 处,不断创新。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 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 汉诗为荣。 材料二:大化改新大量吸收了唐代的文化制度, 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 材料三: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 的字母假名。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
中古日本
2020/8/21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 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 容及影响;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 发展、幕府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1、日本的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 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 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大王”,大王依靠中央和 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兴起的地方
二、日本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原因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根本原因 )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3、幕府统治: 全国居民分为四个等级: 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4、幕府统治局限性: 德川幕府1633年,颁布《锁国令》,禁止 与外国贸易,各国商人和教士等都被驱逐 。使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严重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
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
最高统治者称为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催化因素 )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日本 646年
4、在位天皇
孝德天皇
:5、特点 :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
6、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
7、内容 :废除职官世袭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 有,成为公地公民。
中古日本
2020/8/21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 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 容及影响;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 发展、幕府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1、日本的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 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 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大王”,大王依靠中央和 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兴起的地方
二、日本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原因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根本原因 )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3、幕府统治: 全国居民分为四个等级: 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4、幕府统治局限性: 德川幕府1633年,颁布《锁国令》,禁止 与外国贸易,各国商人和教士等都被驱逐 。使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严重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
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
最高统治者称为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催化因素 )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日本 646年
4、在位天皇
孝德天皇
:5、特点 :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
6、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
7、内容 :废除职官世袭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 有,成为公地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性质上看,这时期的日 本属于哪种社会?
h
6
大化改新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 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 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 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
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还认 得他们吗?
鉴真
唐招提寺
h
1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 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 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 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唐朝的制度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
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
们漂洋过海,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h
2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归纳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作用
古代日本
北海道
四国
九洲
h
4
大和政权的统一
1)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 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 位近似于奴隶。
效仿隋唐典章制度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h
9
5.内容: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C 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A 4、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h
19
5、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C 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课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C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B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h
18
3、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
h
7
1.背景(原因):
大化改新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 兴起 (催化因素) 2.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3.领导者:孝德天皇 4.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6.大化改新的意义: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7.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h
12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h
20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h
16
幕府时代
1.开创:1192年, 源赖朝 迫使天皇册封其为 “征夷大将军”,在镰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创了 幕府时代。
2.室町幕府:1336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建立将 军幕府,史称“室町幕府”。 3.江户幕府:1603年, 德川家康 建立江户幕府, 通过 幕藩体制实施统治。在幕府统治下, 全国居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即武士、农民、手 工业者和商人。
h
6
大化改新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 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 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 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
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还认 得他们吗?
鉴真
唐招提寺
h
1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 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 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 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唐朝的制度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
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
们漂洋过海,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h
2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归纳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作用
古代日本
北海道
四国
九洲
h
4
大和政权的统一
1)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 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 位近似于奴隶。
效仿隋唐典章制度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h
9
5.内容: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C 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A 4、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h
19
5、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C 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课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C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B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h
18
3、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
h
7
1.背景(原因):
大化改新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 兴起 (催化因素) 2.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3.领导者:孝德天皇 4.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6.大化改新的意义: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7.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h
12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h
20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h
16
幕府时代
1.开创:1192年, 源赖朝 迫使天皇册封其为 “征夷大将军”,在镰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创了 幕府时代。
2.室町幕府:1336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建立将 军幕府,史称“室町幕府”。 3.江户幕府:1603年, 德川家康 建立江户幕府, 通过 幕藩体制实施统治。在幕府统治下, 全国居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即武士、农民、手 工业者和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