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案例(仅供参考)
管理经济学案例 2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
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
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1. 什么是供求规律?2. 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案例点评: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
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我们这些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案例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打印机市场上,彩色喷墨打印机和墨盒的定价很反常,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售价仅为300人民币,低价很诱人,使得很多有计算机的用户购买了一台这样的打印机,买到打印机后再考虑买墨盒,发现一个墨盒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
墨盒是消费量很大,消费者如果使用打印机,购买墨盒就是经常的。
事实也就是这样买下后才发现更换一种色彩的油墨用完,不换墨盒就不能保证画面质量,而换四个墨盒的价格比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还贵。
因此消费者才感到买得起打印机买不起墨盒。
还比如你看人家经营一种商品十分赚钱,你也做起同样的生意来,这就是经营别人产品的替代品,这样势必加剧了市场竞争。
恐怕竞争中被淘汰的就是你。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
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
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
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
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1.国内需求情况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1.油作粮食的价格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
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
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1.农业政策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
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
管理经济学案例(规模经济与供求关系)

-----从规模经济与供求 关系角度看
背 景 知 识
• 内蒙古伊利集团自1997年进入液态奶行业 以来,短短5年间发展成为中国液态奶行 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 为什么在液体奶这种传统的区域性较强的 产品市场上,伊利能够后来者居上,几年 内获得快速发展?
机 遇
• 1996年下半年开始,伊利集团开始对进入 液体奶市场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市 场调查发现,国内缺少高档液态奶产品,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问 题
• 伊利液体奶首战告捷后,很快面临供货不 足的压力。 • 伊利很快意识到,在一条或给定数量生产 线上提高产量和挖掘效率终究是有限的, 超过经济合理性的限度,会造成设备维修 费用增加,故障停机发生率提高,产品耗 损及不合格率上升,最终导致成本增加。
• 因而,有效的办法就是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在投产一年后的1998年,伊利增添了三条利 乐包装线,在原先第一车间旁边扩建第二车 间,1999年又兴建了第三车间,新进了9条 利乐包装线。
举 措Βιβλιοθήκη 影 响 与 分 析• 规模扩大带来规模经济 • 1.大量购买使设备采购成本大幅度下降, 生产原辅材料价格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 2.由于市场广告的规模采购及投放,提高 了广告促销作用 • 3.由于多点生产就近配送,使产品运输成 本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 4.规模生产使工人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举 措
• 伊利为产品作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定位,即 “高质、高价格、高利润、高铺货率”。 • 250毫升奶零售价为2.5-2.8元,这在当时是 国内牛奶的很高定价。然而,凭借优良的产 品品质,液体奶产品迅速进入全国许多城市 市场,不出半年就取得了初步成功
分 析
• 用管理经济学角度分析伊利第一步成功的 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了市场的供求关系, 看准了国内消费者对于高档液态奶产品需 求量的剧增而按需生产供应
管理经济学案例 2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
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1. 什么是供求规律?2. 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案例点评: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
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我们这些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案例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打印机市场上,彩色喷墨打印机和墨盒的定价很反常,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售价仅为300人民币,低价很诱人,使得很多有计算机的用户购买了一台这样的打印机,买到打印机后再考虑买墨盒,发现一个墨盒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墨盒是消费量很大,消费者如果使用打印机,购买墨盒就是经常的。
事实也就是这样买下后才发现更换一种色彩的油墨用完,不换墨盒就不能保证画面质量,而换四个墨盒的价格比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还贵. 因此消费者才感到买得起打印机买不起墨盒.还比如你看人家经营一种商品十分赚钱,你也做起同样的生意来,这就是经营别人产品的替代品,这样势必加剧了市场竞争。
恐怕竞争中被淘汰的就是你。
管理经济学案例

案例2:项目建设决策
90年代末期,D石化总厂承担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根 据要求,必须于2000年10月建成竣工,达到试车条件,这个目标 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半年. 项目中有一主体装置除个别关键设备由国外引进,其余装 置都是国内制造的,根据工程实际进展伯况,在工程建设中所需 韵设备,除了一台从国外引进的大型高压压缩机组外,其余没备 都能工程进度到到位,高压压络机组是以500万美元向意大利一家 公司订购的,原订合同交货期是2000年4月,经过2个月海运和国 内陆上运输,可望6月上旬到达施工现场.海运由外方负责,天津 新港船上交货:显然,合同交货时间能满足工程目标要求。但由 于意大利公司的原因,交货日期一拖再推,最后意方通知D石化总 厂其出厂日期要到7月下旬.比合同日期推迟了近3个半月,但意 方表示愿意按合同规定提供赔偿。 由于该引进设备交货期的延迟,使设备到达或场的时间要拖 到9月底,这意味着没有设备安装调试时间子,因为整台机组的安 装调试时间最短也要两个月,整个工程进度彻底打乱了,原定的 竣工日期有可能要延迟2个月,工程由于推迟两个月投产可能将造 成1.5亿元的销售收入损失.面对这种新情况,有两种方案可可供 选择 :一个方棠是执行原合同,接受意方赔偿,项目将推迟至少2
可能盈利.
2、生产组织上也有很大难,虽然矿石量降为2万吨,但这是
必须保证生产供应的;而在3个月内完成12.5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工 程量,平均每月完成4.2万立方米,是每月矿石产量的两倍,这样, 就无法完成2万吨的矿石生产了.
3、对于2万吨矿石的生产,由于产量较少,可以采用人工采
矿替代机械采矿,雇请民工进入采矿区采矿,虽然人工采矿效率 低.生产组织、质量保证难度大,但通过强化生产组织管理措脆, 也不是办不到的.但雇工采矿会使成本上升到8.5元/吨,比机械 化采矿多支出1元/吨. 从标书中列示的数据看来,土石方工程是不可行的方案,但
管理经济学经典案例:收入对需求的影响

案例一:精炼胶新海绵床垫的价格【编者按】价格高于老产品3 —4倍,这种情况下,显然收入水平会对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笔者未曾指出,欢迎该产品的"南方”具体是哪些地区?但是可以断言广东,福建江浙一带相对收入较高的地区,对此产品必有较大的需求,由此可见,按照需求理论,根据收入水平细分市场、开拓需求,对企业有重要意义。
前不久我公司新研制生产了一种产品一一精炼胶,开始定价为4700元/T,投入市场后,销售很不理想,每年平均约10T。
经调查发现,此产品与4—5天然胶性能相当,虽然价格略低于它们,但操作工艺上相对复杂,由于习惯的影响,人们对此新产品兴趣不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在价格上与天然胶拉开距离,降低价格至4200元/T,果然销售看好,现在每月销售量在20—30T之间,预计仍有增长趋势。
虽然降价后每吨利润率减少,但销售增加,使每月的利润比原来增长 1.5倍,由此可见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我公司生产的另一种产品海绵床垫,原来全部出口,全年国际市场变化,出口量减少,生产能力闲置,是将富余的生产能力改产,还是按原来产品继续生产?经过分析,认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意向已向舒适型转变,市场上现有的聚胺脂泡沫海绵容易老化,不太舒服,不受用户的青睐,我们的产品虽然价格高出3—4倍,但寿命长不易老化,更舒服柔软,基本上能适应我国的消费水平,于是我们决定在国推出这一产品,结果推销到南方很受欢迎。
案例二:卫生纸短缺【编者按】本例说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偏离了供需均衡价格将产生的后果以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复杂性。
美国在1973年夏秋之间,由于价格控制,在包括纸浆市场在内的许多市场上造成了一个时期的短缺。
印刷的短缺使一些报刊出版商采用了小字印刷节约纸张。
卫生纸制造商由于无法买到足够的原料,决定舍弃一些顾客。
他们决定少生产一些低档卫生纸以保证香水纸和装饰纸的生产,因为后者价格和利润都高一些,这样就导致了低档卫生纸的短缺。
管理经济学案例(仅供参考)

案例3—1 大众公司进入北美市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on)推出的无装饰甲壳虫轿车在欧洲市场上面对冷遇,却在美国市场获得很大成功。
当时在港口甚至通道上堆放了大量库存甲壳虫轿车,期待着进入新的市场。
于是大众公司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研究如何刺激市场需求。
当时通用和福特公司也正在开发微型轿车,大众公司决定以极低的促销价800美元进入美国市场。
然而,两年以后,大众公司将价格提高了25%,即上升到1000美元。
1960年,大众再次提价20%,价格上升为1200美元。
这两次提价的结果,虽然销售量有所下降,但公司收益都是增加的。
1964年,价格上升至1350美元,其销售量达到38.4万辆。
此时大众公司发现,其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正好被销售量的减少所抵消。
在此前的美国市场上,大众公司没有建立经销网络,而只是在新泽西、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和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等港口提供销售及相关服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此时大众公召开始着手建立美国市场上的经销网络。
1968年,大众又以1500美元的价格售出了56.2万辆甲壳虫汽车。
尽管这种轿车的价格始是很便宜的(1968年的1500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500美元),但由于高速公路法的出台,以及拉尔夫·内德发动的反对小型后置发动机运动,再加上汽油价格较低,使得消费者转而在量购买野马,卡布罗和新型的马力更大的超级甲壳虫。
1969年,大众公司最后一次提高甲壳虫的价格,价格,价格上升到1800美元,收益也上升至9.68亿美元(当年的销售量为53.8万辆)。
案例思考:1.在1964年之前,为什么大众公司每次提价都能够增加销售收入?当价格为1350美元的时候,甲壳虫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具有什么特性?2.后来大众公司着手建立销售网络,这对甲壳虫汽车的美国市场的需求曲线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在此以后大众公司又能够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收益?分析:大众公司建立销售网络后,使得甲壳虫汽车美国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管理经济学案例案例3—1--大众公司进入北美市场(仅供参考)

案例3—1 大众公司进入北美市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on)推出的无装饰甲壳虫轿车在欧洲市场上面对冷遇,却在美国市场获得很大成功。
当时在港口甚至通道上堆放了大量库存甲壳虫轿车,期待着进入新的市场。
于是大众公司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研究如何刺激市场需求。
当时通用和福特公司也正在开发微型轿车,大众公司决定以极低的促销价800美元进入美国市场。
然而,两年以后,大众公司将价格提高了25%,即上升到1000美元。
1960年,大众再次提价20%,价格上升为1200美元。
这两次提价的结果,虽然销售量有所下降,但公司收益都是增加的。
1964年,价格上升至1350美元,其销售量达到38.4万辆。
此时大众公司发现,其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正好被销售量的减少所抵消。
在此前的美国市场上,大众公司没有建立经销网络,而只是在新泽西、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和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等港口提供销售及相关服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此时大众公召开始着手建立美国市场上的经销网络。
1968年,大众又以1500美元的价格售出了56.2万辆甲壳虫汽车。
尽管这种轿车的价格始是很便宜的(1968年的1500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500美元),但由于高速公路法的出台,以及拉尔夫·内德发动的反对小型后置发动机运动,再加上汽油价格较低,使得消费者转而在量购买野马,卡布罗和新型的马力更大的超级甲壳虫。
1969年,大众公司最后一次提高甲壳虫的价格,价格,价格上升到1800美元,收益也上升至9.68亿美元(当年的销售量为53.8万辆)。
案例思考:1.在1964年之前,为什么大众公司每次提价都能够增加销售收入?当价格为1350美元的时候,甲壳虫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具有什么特性?2.后来大众公司着手建立销售网络,这对甲壳虫汽车的美国市场的需求曲线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在此以后大众公司又能够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收益?分析:大众公司建立销售网络后,使得甲壳虫汽车美国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3—1 大众公司进入北美市场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on)推出的无装饰甲壳虫轿车在欧洲市场上面对冷遇,却在美国市场获得很大成功。
当时在港口甚至通道上堆放了大量库存甲壳虫轿车,期待着进入新的市场。
于是大众公司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研究如何刺激市场需求。
当时通用和福特公司也正在开发微型轿车,大众公司决定以极低的促销价800美元进入美国市场。
然而,两年以后,大众公司将价格提高了25%,即上升到1000美元。
1960年,大众再次提价20%,价格上升为1200美元。
这两次提价的结果,虽然销售量有所下降,但公司收益都是增加的。
1964年,价格上升至1350美元,其销售量达到38.4万辆。
此时大众公司发现,其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正好被销售量的减少所抵消。
在此前的美国市场上,大众公司没有建立经销网络,而只是在新泽西、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和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等港口提供销售及相关服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此时大众公召开始着手建立美国市场上的经销网络。
1968年,大众又以1500美元的价格售出了56.2万辆甲壳虫汽车。
尽管这种轿车的价格始是很便宜的(1968年的1500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500美元),但由于高速公路法的出台,以及拉尔夫·内德发动的反对小型后置发动机运动,再加上汽油价格较低,使得消费者转而在量购买野马,卡布罗和新型的马力更大的超级甲壳虫。
1969年,大众公司最后一次提高甲壳虫的价格,价格,价格上升到1800美元,收益也上升至9.68亿美元(当年的销售量为53.8万辆)。
案例思考:
1.在1964年之前,为什么大众公司每次提价都能够增加销售收入?当价格为1350美元的时候,甲壳虫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具有什么特性?
2.后来大众公司着手建立销售网络,这对甲壳虫汽车的美国市场的需求曲线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在此以后大众公司又能够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收益?
分析:大众公司建立销售网络后,使得甲壳虫汽车美国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相应的1350美元对应的需求价格弹性下降,因此又能够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收益。
3.假定1964年以前的需求曲线具有和建立销售网络之后的需求曲线同样的斜率,试画出这两条需求曲线,并写出它们的方程式,计算当价格从800美元上升到1000美元,再上升到1200美元和1350美元,以及从1500美元上升到1800美元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分析:由于有相同的斜率,可以假设1964年以前需求曲线方程式为
Q =X 2 - X 1 P (1)
建立销售网络后的需求曲线方程式为 Q =X 3 - X 1 P (2)
由于1350美元时需求曲线(1)的价格弹性为-1,即 E P =
Q
P dP
dQ .
= -X 1•
384000
1350 = -1
可得出X 1= 2849
4
代入方程式(1) 384000 = X 2 -2849
4
* 1350
可得出 X 2 = 768000
将X 1代入方程式(2),并已知1500美元时销售量为562000,即 562000 = X 3 - 28494
* 1500
可得出X 3 = 988666.67
最终得出1964年以前需求曲线方程式为
Q =768
- 28494
P
建立销售网络后的需求曲线方程式为
Q =988
- 28494
P
曲线如下:
Q
562000
384000
价格从
800美元上升到1000美元时:
P1=800,P2=1000, Q1=768000-2849
4 *800=540444.44, Q2=768000-28494
*1000=483555.56
价格弹性E P =
)
12()
12(.
)12()12(Q Q P P P P Q Q ++-- =
)
56.48355544.540444()
8001000(.
)
8001000()
44.54044456.483555(++--
价格从1000美元上升到1200美元时:
P1=1000,P2=1200, Q1=768000-28494
*1000=483555.56,
Q2=768000-2849
4
*1200 = 426666.67
价格弹性E P =
)
12()
12(.
)12()12(Q Q P P P P Q Q ++-- =
)
67.42666656.483555()
10001200(.
)
10001200()
56.48355567.426666(++--
=-0.69
价格从1200美元上升到1350美元时: P1=1200,P2=1350,Q1=426666.67, Q2=384000 价格弹性E P =
)
12()
12(.
)12()12(Q Q P P P P Q Q ++-- =
)
38400067.426666()12001350(.
)
12001350()
67.426666384000(++--
=-0.89
价格从1500美元上升到1800美元时: P1=1500,P2=1800,Q1=562000, Q2=988666.67–28494
*1800=476666.67
价格弹性E P =
)
12()
12(.
)12()12(Q Q P P P P Q Q ++-- =
)
67.476666562000
()15001800(.
)
15001800()
56200067.47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