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公理化

合集下载

公理化思想的例子初中

公理化思想的例子初中

公理化思想的例子初中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9、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0、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11、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2、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3、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4、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5、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16、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7、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19、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0、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数学史之危机与公理化体系

数学史之危机与公理化体系

下面的讨论都是在阿基米德公理 成立的假设下展开的. 主要讨论实数的连续性 (也称为完备性).
现代认为,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集合是一一对应的. 这是 因为 实数集合不但有稠密性, 而且有连续性. 实数的连续 性形象地说, 就是实数的全体把数轴填满了. 若将实数域拆分成两个均非空的集合 A 和B, 满足条件: (1) 每一个实数必落在集合A 和B 中的一个集合中, 且仅一个 集合中; (2) 集合A 中的每一个数 a 小于集合B 中的每一个数 b. 我们将这样的拆分叫做分划, 记为 A B . 集合A 称为分划的下 组, 集合B 称为上组.
(2) 数学抽象的提出. 他们认为, 从实物的数和形抽象到 数学上的数和形, 是思维的抽象, 从而把数学推向了科学. (3) 毕达哥拉斯定理. 这就是中国称之为的勾股定理.在 西方文献中一直以毕达哥拉斯命名. Δ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学说 “万物皆数”学说的要点. (1) 数是世界的法则, 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整数比. 毕达哥 拉斯学派 所说的数是指自然数, 即正整数, 同时还包含 它们的比, 即正分数
一件事是, 1874年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 (Karl Weierstrass, 1815-1897)构造了一个点点连续但点点不 可导的函数 另一件事是, 德国数学家黎曼 (B. Riemann, 18261866)发现, 柯西把定积分限制于连续函数是没有必要的. 黎曼证明了被积函数不连续,其定积分也可能存在. 他还 造出一个函数, 当自变量取无理数时它是连续的, 当自变 量取有理数时它是不连续的. 魏尔斯特拉斯的贡献: 一方面是建立了关于实数系的理 论, 另一方面是创造了精确的“ε-δ” 语言来定义极限. 设函数 f(x) 在 x0 的附近有定义, 如果有一个确定的实 数 A, 对 0, 0, 使当 0 x x0 时, 恒有

自然数的公理化

自然数的公理化

自然数的公理化
自然数的公理化是通过皮亚诺公理(Peano axioms)来定义的。

皮亚诺公理是意大利数学家朱塞佩·皮亚诺(Giuseppe Peano)提出的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系统。

这些公理是数学中用于定义自然数的基础,它们描述了自然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皮亚诺公理包括:
0是一个自然数:这条规定了自然数的起点,即自然数系包含0。

每个自然数a都有一个后继数a':这意味着每个自然数都有一个唯一的“下一个”数,即它的后继。

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这确保了0作为自然数系的起始点是唯一的。

不同自然数的后继数不相同:如果a和b是两个不同的自然数,那么它们的后继数a'和b'也不相同。

如果一个性质适用于0,并且假设它适用于一个自然数,那么它也适用于该自然数的后继数,则该性质适用于所有自然数:这是数学归纳法的基础,它是证明涉及自然数的性质时非常重要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皮亚诺公理为自然数的算术运算(如加法、乘法)提供了基础,并且在逻辑上构建了整个自然数的理论体系。

通过这些公理,我们可以定义加法、乘法等运算,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此外,皮亚诺公理还可以用来定义减法和除法运算。

总的来说,皮亚诺公理是现代数学中对自然数进行公理化描述的基础,它不仅为自然数的性质提供了清晰的描述,而且还为更高层次的数学理论,如实数、微积分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公理化方法和演绎

公理化方法和演绎

公理化方法和演绎
公理化方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证明方法,它强调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格的定义。

这种方法将数学的各个领域系统化,使得所有的推理都能够遵循一致的规则。

演绎是公理化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通过已知的前提来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演绎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一组公理和一些推理规则,然后通过应用这些规则来得出结论。

公理化方法和演绎的优点在于它们能够确保数学推理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证明一个定理,并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其他相关的数学问题。

最近,公理化方法和演绎在计算机科学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演绎的方法来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程序的错误和漏洞。

综上所述,公理化方法和演绎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它们不仅能够确保证明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 1 -。

公理化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公理化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公理化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公理化体系是数学、哲学和科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论。

它建立在公理的基础上,并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来构建完备且一致的理论体系。

公理是一组基本假设或原则,它们被认为是不需要证明的真理。

在公理化体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基于这些公理的演绎推理,来推导出更多的命题和定理。

公理化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科学研究和理论建构提供了一个严格且可靠的框架。

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基本公理,并利用逻辑推理进行严密证明,我们可以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从而使得科学的发展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公理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可以有多种。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式来提出一组基本假设或原则,作为公理的基础。

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和严谨的证明,我们可以从这些公理中推导出更多的命题和定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公理的自洽性和一致性,以确保体系的完备性和可靠性。

公理化体系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数学中,公理化体系被用来构建不同领域的数学理论,例如几何学、代数学、分析学等。

在哲学中,公理化体系被用来研究推理、辩证法和认知过程等,从而对人类思维和知识体系进行深入探索。

在科学中,公理化体系被用来构建科学理论和模型,从而实现对自然规律和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总之,公理化体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它为科学研究和理论建构提供了一个严谨且可靠的框架。

通过建立基于公理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推导出更多的命题和定理,从而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公理化体系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而且在哲学和科学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公理化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将更加广阔。

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述。

下面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本篇长文中,我们将讨论公理化体系。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1.引言)我们将概述本篇长文的主题和目的,加以简单的介绍。

在1.1 概述部分,我们将对公理化体系进行概括性的介绍,给出一个整体的认识。

公理化思想

公理化思想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公理化思想
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我们只有通过证明才能说明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而不是像研究物理和化学一样通过实验来说明。

数学里的证明借助于逻辑推理,每步推理都是在一个大前提下进行的,当我们一步步往前推想时就会发现总要有一个不可定义的概念或公理存在。

也就是说要建立一门严格的理论体系,就要先给出某些不加定义的概念或公设、公理,在此基础上经过精确定义或逻辑推理建立该体系的其它定义或定理。

像这样从一组原始概念和一组公理出发,运用逻辑推理规则,将一门学科理论建立成演绎系统的思想方法就叫做公理化思想方法。

公理化思想是数学发展过程中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是开创这一思想方法的先驱,尽管在严格性上有所欠缺,但他的《几何原本》一书的确为人们树立了用公理化方法建立数学演绎系统的典范。

围绕其中的一些不足,主要是第五公设问题,后来的数学家展开了历时近两千年的讨论和研究,直到19世纪非欧几何的诞生。

1899年,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他的《几何基础》一书中对公理化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给出了一个简明、完整的形式化公理体系,并提出了有关公理系统的一系列原则,从而使得公理化思想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被许多其它学科所采用。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第四章 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

第四章 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

§4.1公理化方法的历史概述
• 公理化方法的历史考察 • 众所周知,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中,
哲学、逻辑学、几何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哲学家 和逻辑学家亚里斯多德,总结了前人所发现和创立的逻辑 知识,以完全三段论作为出发点,用演绎的方法推导出其 余十九个不同格式的所有三段论,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公理化方法,即逻辑公理化方法,从而为数学公理化方 法创造了条件。
§4.1公理化方法的历史概述
萨克利最先使用归谬法来证明第五公设。他
在一本名叫《欧几里得无懈可击》(1733年)
的书中,从著名的“萨克利四边形”出发来证明
平行公设。
萨克利四边形是一个等腰双直角四边形,
如图,其中 AC BD,A B 且为直角。
萨克利指出,顶 C
D
角具有三种可能性并
分别将它们命名为:
第四章 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 与结构方法
• 公理化方法在近代数学的发展中起着基本 的作用,它的思想对各门现代数学理论的系统 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数学结构方法则是全 面整理和分析数学的一种十分合理的方法,其 观点曾导致一场几乎席卷世界的数学教学改革 运动,即“新数学”运动。
• 两种方法均是用来构建数学理论体系的, 一个是局部,一个是整体。
§4.1公理化方法的历史概述
• 在1854年又发现了钝角假设(三角形内角和 大于180°)也成立的黎曼几何系统,后来人们称 这两种几何为非欧几何。
• 非欧几何产生后,还有两方面的问题有待进 一步解决。从逻辑方面看,这种逻辑无矛盾性还 有待于从理论上得到严格证明;从实践方面看, 非欧几何的客观原型是什么?人们还不清楚。也 就是说,非欧几何到底反映了哪种空间形式也没 有得到具体的解释。
亚里斯多德的思想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公元前3世纪的 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后者把形式逻辑的公理演绎方法 应用于几何学,从而完成了数学史上重要著作《几何原 本》。

数学公理化方法在研究数学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数学公理化方法在研究数学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数学公理化方法在研究数学中的重要作用1数学公理化方法概述1.1数学公理化方法的内涵纯形式公理化方法的特征是具有高度的形式化和抽象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用抽象的符号表示,命题由符号组成的公式表示,命题的证明用一个公式串表达。

一个符号化的形式系统只有在解释之后才有意义。

同时,作为一个符号化的形式系统,可以用来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提供数量分析及计算的方法;提供逻辑推理的工具。

公理化方法的具体形态有三种:实体性公理化方法、形式公理化方法和纯形式公理化方法,用它们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分别为《几何原本》、《几何基础》和ZFC公理系统。

1.2公理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数学是撇开现实世界的具体内容来研究其量性特征形式与关系的。

其结果只有经过证明才可信,而数学证明采用的是逻辑推理方法,根据逻辑推理的规则,每步推理都要有个大前提,我们不难想象到,最初的那个大前提是不可能再由另外的大前提导出的,既是说,我们的逆推过程总有个“尽头”,同样,概念需要定义,新概念由前此概念定义,必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原始的概念无法定义。

因此,我们要想建立一门科学的严格的理论体系,只能采取如下方法:让该门学科的某些概念以及与之有关的某些关系作为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与公设或公理,而以后的全部概念及其性质要求均由原始概念与公设或公理经过精确定义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演绎出来,这种从尽可能少的一组原始概念和公设或公理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原则,建立科学体系的方法叫做公理化方法。

2数学公理化方法的逻辑特征2.1协调性无矛盾性要求在一个公理系统中,公理之间不能自相矛盾,由公理系推出的结果也不能矛盾,即不能同时推出命题A与其否定命题,显然,这是对公理系统的最基本的要求。

如何证明给定的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呢?若想通过“由这一公理系作出全部可能的推论并指出其中没有矛盾”来证明是不可能的。

2.2独立性独立性要求在一个公理系统中,被选定的公理组中任何一个公理都不能由其他公理推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的公理化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数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庞大的学科,经典的数学部门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数学分析。

数学家开始探访一些基础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数?什么是曲线?什么是积分?什么是函数?……另外,怎样处理这些概念和体系也是问题。

经典的方法一共有两类。

一类是老的公理化的方法,不过非欧几何学的发展,各种几何学的发展暴露出它的许多毛病;另一类是构造方法或生成方法,这个办法往往有局限性,许多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构造。

尤其是涉及无穷的许多问题往往靠逻辑、靠反证法、甚至靠直观。

但是,哪些靠得住,哪些靠不住,不加分析也是无法断定的。

对于基础概念的分析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领域—抽象代数学、拓扑学、泛函分析、测度论、积分论。

而在方法上的完善,则是新公理化方法的建立,这是希尔伯特在1899年首先在《几何学基础》中做出的。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非欧几何学得到了普遍承认之后,开始了对于几何学基础的探讨。

当时已经非常清楚,欧几里得体系的毛病很多:首先,欧几里得几何学原始定义中的点、线、面等不是定义;其次,欧几里得几何学运用许多直观的概念,如“介于……之间”等没有严格的定义;另外,对于公
理系统的独立性、无矛盾性、完备性没有证明。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数学家巴士提出一套公理系统,提出次序公理等重要概念,不过他的体系中有的公理不必要,有些必要的公理又没有,因此他公理系统不够完美。

而且他也没有系统的公理化思想,他的目的是在其他方面——想通过理想元素的引进,把度量几何包括在射影几何之中。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起,皮亚诺和他的学生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皮亚诺的公理系统有局限性;他的学生皮埃利的“作为演绎系统的几何学”,由于基本概念太少而把必要的定义和公理弄得极为复杂,以致整个系统的逻辑关系极为混乱。

希尔伯特的《几何学基础》的出版,标志着数学公理化新时期的到来。

希尔伯特的公理系统是其后一切公理化的楷模。

希尔伯特的公理化思想极深刻地影响其后数学基础的发展,他这部著作重版多次,已经成为一本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了。

希尔伯特的公理系统与欧几里得及其后任何公理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原始的定义,定义通过公理反映出来。

这种思想他在1891年就有所透露。

他说:“我们可以用桌子、椅子、啤酒杯来代替点、线、面”。

当然,他的意思不是说几何学研究桌、椅、啤酒怀,而是在几何学中,点、线、
面的直观意义要抛掉,应该研究的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关系由公理来体现。

几何学是对空间进行逻辑分析,而不诉诸直观。

希尔伯特的公理系统包括二十条公理,他把它们分为五组:第一组八个公理,为关联公理;第二组四个公理,为次序公理;第三组五个公理;第四组是平行公理;第五组二个,为连续公理。

希尔伯特在建立公理系统之后,首要任务是证明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这个要求很自然,否则如果从这个公理系统中推出相互矛盾的结果来,那么这个公理系统就会毫无价值。

希尔伯特在《几何学基础》第二章中证明了他的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这次,他不能象非欧几何那样提出欧氏模型,他提出的是算术模型。

实际上,由解析几何可以把点解释为三数组),直线表示为方程,这样的模型不难证明是满足所有20个公理的。

因此,公理的推论若出现矛盾,则必定在实数域的算术中表现出来。

这就把几何学公理的无矛盾性变成实数算术的无矛盾性。

其次,希尔伯特考虑了公理系统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公理没有多余的。

一个公理如果由其他公理不能推出它来,它对其他公理是独立的。

假如把它从公理系统中删除,那么有些结论就要受到影响。

希尔伯特证明独立性的方法是建造模
型,使其中除了要证明的公理之外其余的公理均成立,而且该公理的否定也成立。

由于这些公理的独立性和无矛盾性,因此可以增减公理或使其中公理变为否定,并由此得出新的几何学。

比如平行公理换成其否定就得到非欧几何学;阿基米德公理换成非阿基米德的公理就得到非阿基米德几何学。

希尔伯特在书中详尽地讨论了非阿基米德几何学的种种性质。

希尔伯特对初等几何公理的无矛盾性是相对于实数的无矛盾性,因此自然要进一步考虑实数系的公理化及其无矛盾性,于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算术的公理化。

数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数的科学。

自然数和它的计算——算术是数学最明显的出发点。

历史上不少人认为,所有经典数学都可以从自然数推导出来。

可是,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却很少有人解释过什么是数?什么是0?什么是1?这些概念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是不是还能进一步分析,这是一些数学家关心的问题。

因为一旦算术有一个基础,其他数学部门也就可以安安稳稳建立在算术的基础上。

什么东西可以做为算术的基础呢?在历史上有三种办法:康托尔的基数序数理论,他把自然数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并把自然数向无穷推广;弗雷格和罗素把数完全通过逻辑词汇来定义,把算术建立在纯逻辑的基础上;用公理化的方法通过数本身的性质来定义,其中最有名的是皮亚诺公
理。

在皮亚诺之前,有戴德金的公理化定义。

他的方法是准备向有理数、实数方面推广,为数学分析奠定基础。

他们也都注意到逻辑是基础,但都有非逻辑公理。

1888年,戴德金发表《什么是数,什么是数的目的?》一文,阐述他的数学观点。

他把算术看成逻辑的一部分,数的概念完全不依赖人对空间、时间的表象或直觉。

他说“数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它们做为一个工具,能使得许许多多事物能更容易、更精确地板掌握”。

而创造的方法正是通过逻辑。

他的定义是纯逻辑概念——类,类的并与交,类之间的映射,相似映射等等。

通过公理定义,戴德金证明数学归纳法。

但是他没有能够直接从纯逻辑名词来定义数。

1889年,皮亚诺发表他的《算术原理:新的论述方法》,其中明显地做了两件事:第一,把算术明显地建立在几条公理之上;第二,公理都用新的符号来表达。

后来皮亚诺刻划数列也同弗雷格一样是从0开始,但是他对数的概念也同戴德金一样,是考虑序数。

皮亚诺的兴趣主要在于清楚地表述了数学结果,他编制的数理逻辑符号也主要是如此,而不是为了哲学分析。

1900年罗素从皮亚诺学习这套符号之后,才对逻辑、哲学同时也对数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从1894年到1908年,皮亚诺接连五次出版了《数学论
集》的续集,每一次都把他提出的五个公理作为算术的基础。

但是皮亚诺除了逻辑符号之外,还有其他三个基本符号,即:数、零、后继。

因此,他还不象弗雷格及罗素那样把数完全建立在逻辑基础上。

他的公理系统也是有毛病的,特别是第五公理涉及所有性质,因此须要对性质或集合有所证明。

有人把它改为可数条公理的序列,这样一来,由公理系所定义的就不单纯是自然数了。

斯科兰姆在1934年证明,存在皮亚诺公理系统购非标准模型,这样就破坏了公理系统的范畴性。

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公理化浪潮中,一系列数学对象进行了公理化,这些公理化一般在数学中进行。

例如由于解代数方程而引进的域及群的概念,在当时都是十分具体的,如置换群。

只有到十九世纪后半叶,才逐步有了抽象群的概念并用公理刻划它。

群的公理由四条组成,即封闭性公理、两个元素相加仍对应唯一的元素、运算满足结合律、有零元素及逆元素存在。

群在数学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抽象群的研究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

当然,它与数理逻辑有密切的关系。

有理数集体、实数集体、复数集体构成抽象域的具体模型,域的公理很多。

另外,环、偏序集合、全序集合、格、布尔代数,都已经公理化。

另一大类结构是拓扑结构,拓扑空间在1914年到1922
年也得到公理化,泛函分析中的希尔伯特空间,巴拿赫空间也在二十年代完成公理化,成为二十世纪抽象数学研究的出发点。

在模型论中,这些数学结构成为逻辑语句构成理论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