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初级中学九年级“双自主四环节”课堂导学案《蒲柳人家》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8课《蒲柳人家》课文、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8课《蒲柳人家》课文、教案、导学案

2019年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教案、导学案8 蒲柳人家(节选)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也有一位绰号叫“一丈青”的大娘,她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感知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明确: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3.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文中女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

08《蒲柳人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刘绍棠的相关知识;理顺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小说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理解小说多样的艺术风格。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重难点】1.理顺小说情节,品味小说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理解小说多样的艺术风格。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蒲柳人家》就描绘了京东北运河两岸农民在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乐观生活、英勇斗争的事迹。

《蒲柳人家》发表于1980年,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可见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我们常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激发你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就随着作家刘绍棠一起走进故事。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刘绍棠的相关知识;理顺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小说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理解小说多样的艺术风格。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学生齐读三、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刘绍棠:文坛奇人,是孙犁之后“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刘绍棠的创作风格刘绍棠深受孙犁的熏陶,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自称作品“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2.知识链接《蒲柳人家》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

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望日莲与周檎顺利完婚。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3.字词积累(1)字音识记痱()子害臊()擀()面梆()打镯()子戳()穿腌臜()捯()气戏谑()唿()哨咯()吧驾驭()呱呱()拗()不过筵()席到了()儿墙垣()荣膺()歇晌()名讳()坍()塌(2)词语释义妙手回春:。

《蒲柳人家》导学案

《蒲柳人家》导学案
3)老秀才的严肃:
4)何大学问的胡茬:
3、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例句展示:1)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2)何大学问的外号及外貌:




【合作探究】
1/为什么爷爷号称“何大学问”?
2/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些说明了什么?
3/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积累与运用
1、《蒲柳人家》是我国(时代)作家(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2.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课题
《蒲柳人家》
全册第11课时
使用人
课型
展示课
本课第1课时
小组编号
学习
目标
1.学习小说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概括欣赏人物形象。
重点
难点
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案内容
教师
活动
【自主学习】
一、圈点勾画你最喜欢的语段或是语句并赏析,最好能从多个层面摘抄。
二、学生展示语言品析成果
提示:交流的时候,按照下面语言特色进行归类。
1、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蒲柳人家》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蒲柳人家》精品导学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蒲柳人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难点: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情节发展的过程。

2.圈点勾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细品味作品中大量的口语和俗语,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当代作家刘绍棠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

其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

《蒲柳人家》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蒲柳人家(节选)》导学案 (新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蒲柳人家(节选)》导学案 (新版

蒲柳人家(节选)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4.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5.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一、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烟囱.()梆.()他纤.()夫腌.臢.()捯.()气唿.()哨拗.()不过到了.()儿勒.()令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荣膺:隐匿:一气呵成: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影影绰绰:望眼欲穿:3.作者链接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

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

作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小说《春草》《京门脸子》等。

4.背景链接《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九年级】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九年级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甚至是外号来塑造人物的方法;2、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北京人)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学习过程(课后题)1、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爷爷为什么号称“何大学问”?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

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把有关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的语句画出来)2、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它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八课《蒲柳人家》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八课《蒲柳人家》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八课《蒲柳人家》导学案导学案《蒲柳人家》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作品,通过描绘蒲柳人家的景色和人物,展现了乡村的田园风光和人们的淳朴生活。

本课将通过课文导读、课文分析、写作指导等环节,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这篇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一、课文导读1. 第一段是层层叠叠的乡间景色,比喻人家的繁华。

2. 第二段描写人家的烟火气息。

3. 第三段描述人家的主人和主人的家庭成员。

4. 第四段描写人家的家风和乡土风情。

5. 第五段以“满堂子、满村子、满邻居”来概括人家的景象。

二、课文分析1. 主题:乡村的田园风光和人们的淳朴生活。

2. 描写手法:- 比喻手法:用“云鬓墩二月、芳菲尽四月”形容蒲柳人家的繁华景象。

- 对比手法:通过蒲柳人家的景色和人物与城市的对比,反映出乡村的优美环境和人们的朴素生活。

- 描写细腻手法:通过描绘景物的形象和细节,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的热爱和痴迷之情。

三、写作指导本课的写作任务是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以“家风乡土风情”为主题的作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写作:1. 描述蒲柳人家的家风和主人的品行。

可以从主人的待客之道、为人处事的原则、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描写。

2. 展现蒲柳人家的乡土风情。

可以从人们的衣着、饮食、娱乐、节日等方面进行描写,表达出乡村的浓厚风情和淳朴生活。

3. 对比蒲柳人家和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体现乡村的优美环境和人们的朴素生活。

可以从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自然景观等方面进行对比。

四、写作实践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写作指导,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一篇以“家风乡土风情”为主题的作文。

词数不少于800字。

【模板】范文欣赏家风乡土风情蒲柳人家位于乡村深处,是一个典型的乡村之家。

踏进蒲柳人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乡间景色,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四季如画,春天的蒲柳把整个人家装点得繁华非凡,“云鬓墩二月,芳菲尽四月”,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蒲柳人家的家风和主人的品行令人敬重。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蒲柳人家》导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蒲柳人家》导学案

《蒲柳人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刘绍棠及相关的文学创作,并积累、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品读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句子或文段,把握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

3.体会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重点难点1.从多个角度去感悟人物形象。

2.感受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品读探究法四、资料衔接1.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当代作家。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质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中秋节》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等,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十月》1980年第3期。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头、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现,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蒲柳人家》全篇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两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五、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课文初探,夯实基础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①“蒲柳人家”是什么意思?②有关刘绍棠,你知道那些?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示例:要说一丈青大娘,她是一个泼辣胆大,善于骂人的人,从文中6段“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这个句子可以看出。

三、课堂小结,明确主题活动四:思考──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几个充用满乡土气息的人物形象,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本文以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稚气、机灵伶俐的何满子,泼辣豪爽、能干热心的一丈青大娘和仗义轻财、崇尚知识的何大学问等人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北运河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 (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柳人家》是一篇中篇小说的节选,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这篇作品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读课文时,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可背诵。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的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课上,同学们发挥的较为出色,在小组的阅读,分析,讨论中,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能各抒己见,也能积极的抢答问题,特别是在概括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时,同学们的表现尤其突出,从某种程度上也能让我们得出一些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老师逐字逐句、逐题的串讲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这节课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为中途时间没控制好,导致后来的归纳总结作品的艺术特色时没有时间,给人的感觉没有深度,另外就是事先设计好的学案也没能按时完成,所以课后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完善自己,课前的准备还是要更充分一些,多点考虑一些上课的细节。
二、课文初探:
同学们:只有用心读书,勤于思考,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请看下面的内容,你读懂了吗?
1、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主人公是谁?断定的理由?
2、文章围绕着这些人,写了哪些故事情节?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情节?喜欢的理由呢?
三、课堂探究:
(一)交流预习所得:
1、自主交流有关作者与作品的知识,以内容精、准、快为评价依据。
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一、默读课文。
1、将读文时积累的生字词标示在课文中,以备小组内交流。
2、完成下列生字词积累(要求:读准字音,写准字形,掌握画线词语的意思。课堂小组竞赛。)擀(gǎn)剜(wān)腌赞(ā zā)捯气(dáo)唿(hū)哨咯(kā)吧嘬(zuō)呱(gū)呱坠地提心吊胆天伦之乐妙手回春腰缠万贯断壁残垣戏谑(xuè)驾驭(yù)勃然大怒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腻歪荣膺(yīng)隐匿(nì):隐藏、躲起来。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每组一人到黑板书写本课生字词(每组同号学生),每组一人背诵本课词语意思(形式抢答),以正确率作为评价依据。
3、每组二人分别交流对课文内容初探结果,以内容全、准、理由充分为评价依据。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探究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回顾小说《孔乙己》一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写作特色,并思考本文是如何塑造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你觉得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xxxx初级中学“双自主四环节”课堂导学案
九年级x班学科:语文时间:2014年3月9日
课题
蒲柳人家
课时
2
主备人
教务处
审核意见
审核人
签字教学环 Nhomakorabea节
创境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巩固深练
知识拓展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选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口苦心甜溺爱孙儿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 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提示:从两人的“绰号”的由来,从故事情节,从精彩细致的描写等方面入手分析。
A、一丈青大娘:描写方法、人物形象
B、何大学问:描写方法、人物形象
2、精彩语段赏析:
(1)第一部分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分析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的?
(2)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本段内容,然后推荐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参加小组朗读竞赛。
3、学以致用:用得巧,关键在方法掌握得好。
请探究《孔乙己》与《蒲柳人家》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点。从写作的角度来看,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合作探究
交流汇报
一、课堂展示: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师生共同评议明确。
二、课堂质疑:“学贵疑,疑则思,思则豁”,同学们,在本文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你还有不太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吗?先小组内交流感悟,共同的问题我们集体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