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五章-人际吸引原则和爱情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心理学-第五章人际吸引

人际交往心理学-第五章人际吸引

02
认知过程与人际吸

认知过程对人际吸引影响
认知过程定义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接收、处理、储存 和应用信息的内部心理活动,包括知 觉、记忆、思维等。
认知过程对人际吸引 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过程对于个体对 他人形成印象和产生吸引力具有重要 作用。通过认知过程,个体能够对他 人的外貌、性格、能力等方面进行评 估,并形成相应的印象。这些印象会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情感,从而 决定是否愿意与他人建立进一步的关 系。
情感共鸣
当两个人经历相似的情感 时,他们会感到彼此之间 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共 鸣有助于增强人际吸引。
情感调节与人际吸引
情感调节
人们会努力调节自己的情感以适应社 交环境,有效的情感调节有助于增强 人际吸引。
情感抑制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抑制自己的情 感表达以避免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 适度的情感抑制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 。
05
人际吸引原则及技

真诚、尊重、信任原则
1 2 3
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只 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尊重
尊重他人意味着重视他人的价值和感受,不轻易 评判或贬低他人。在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观点 、感受和隐私。
信任
信任是人际关系的纽带,有助于建立深厚的友谊 和合作关系。在交往中,应给予对方信任,同时 也要努力赢得对方的信任。
互补性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被与自己 性格、兴趣等方面互补的人所吸 引,互补性有助于形成更全面的
关系。
非言语沟通与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方式,包括姿势、 表情、动作等,能够传达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目光接触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 人际关系》
•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效应 • 空间上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越容易成
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 较小的居住单元有助于友谊的形成。
熟识:重复接触
• “熟悉引起喜欢”--曝光效应 • 心理学家扎琼克在60年代末期的研究: • 研究素材: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照片 • 自变量:词汇出现的次数1-25 • 因变量:要被试猜测其含义 • 结果:被试对呈现次数多的词更有好感。
彼此倾听
• 女性的讲话方式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如使用 模棱两可的话语,更多的在对话中问问题,句末 使用升调。
• 如:好像是啊,我们还是感兴趣的,对吧? • 男性的敏感性不足,但自认不错。喜欢谈论非个
人化的事情,讨论物品和运动。而在女性的对话 中,感情和人物占有主导地位。
积极倾听
• 在接受别人的信息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 任务:
试试看
• 某一天,你在宿舍看书,室友回到宿舍, 看到地上很脏。室友抱怨你没打扫房间。
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 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 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事业成就的主要因素
休斯顿(1988)的社会支持观
•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 成的心理伤害。布朗的调查发现(1978伦敦): 在紧张事件中,有丈夫支持的妇女10%患抑郁症, 而缺乏支持的妇女41%患抑郁症。
• 3,控制感丧失:他人有时会利用我们暴露的
信息伤害我们或控制我们。
• 4,出卖:当我们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自我信
息保密时,这种信赖有时会被出卖。
自我表露与关系发展
• 1,当关系由浅入深时,人们会暴露更多的 个人信息。这是社会渗透的深度维度。
• 2,当关系发展时,自我表露的内容也会变 得更宽。人们会谈论更广泛的话题。

解读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力理论

解读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力理论

解读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力理论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力理论是对人际关系中的吸引力现象进行解析和解读的理论框架。

它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人际互动中的各种因素和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人际关系中更具吸引力,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际吸引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一、相似性人际吸引力理论中的相似性原则认为,人们更容易被那些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人吸引。

相似性可以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

这是因为相似性使得我们感到更加亲近和理解对方,能够带来更多的共鸣和情感联系。

因此,我们在选择朋友、伴侣和同事时,常常倾向于与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建立关系。

二、互补性互补性是人际吸引力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互补性指的是在某些特质或需求上与对方存在互补关系。

例如,一个害羞的人可能更容易被外向开朗的人吸引,因为后者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互补性关系能够满足个体的需求,并带来更好的互补和综合效果。

三、亲密度亲密度是人际吸引力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用来衡量和评估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

亲密度的建立需要时间和努力,它是由情感联系、信任和共享经历等多个因素构成。

例如,亲密关系中的双方能够彼此倾诉、互相支持,并愿意分享彼此的喜悦和痛苦。

亲密度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够增加人际吸引力,也能够维系和深化人际关系。

四、外貌和吸引力人际吸引力理论中,外貌和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外貌吸引力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可以起到“首次印象”和“塑造形象”的作用。

外貌吸引力并不仅仅是指面容的美丑,还包括形象的整洁和仪态的自信等因素。

相对而言,外貌吸引力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在初次接触中产生较大的影响。

不过,外貌吸引力并不能决定整个人际关系的走向,其他因素同样重要。

五、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和社会背景是人际吸引力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人际吸引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某些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可能更受重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和依赖性更为重要。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
C Group
理性
D Group
主观
35
(二)爱情的成分理论
亲密
浪漫之爱= 亲密+ 激情 完美的爱= 亲密+激情+承诺
友情之爱= 亲密+承诺
激情
荒唐之爱= 激情+ 承诺
承诺
36
(三)爱情的类型理论
爱欲型,一种主要基于身体和性吸引、热烈的、 浪漫的爱情,双方一见钟情式的迅速卷入,有激 情体验,在西方社会被认为是完美的爱情。 游戏型,一种以游戏爱情、不关注承诺为重要特 征的爱情,当事人可以与多人保持爱情关系,但 与对方都保持一定程度的感情深度。 稳妥型,一种以缓慢发展、日久生情为主要特征 的爱情,注重爱情发展之前的友谊基础,一般经 历友谊到爱情的转变,双方渴望获得安全稳定长 久的关系。
5
(三)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
人际交往的需要是有限的。 独处需要 人需要有内省的经验,有无拘无束,自由表 现自己的机会。 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的平衡 对于交往性的刺激,人们需要保持一个最佳 水平。
6
二、人际吸引需要的形成途径
(一)印刻 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先 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
Contents
1. 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2.人际吸引需要的形成途径 3. 人际吸引规则 4. 爱情
1
一、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 安全感确立的需要 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
2
(一)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 自我价值感 从一个人出现自我意识的那一天起,他就开 始用一定的价值观来进行自我评判。 自我不稳定感会引起人的高度焦虑。
38
(四)爱情的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认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有三种:安全型依恋,回 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 安全依恋(secure style)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 此信任、互相支持。 56% 逃避依恋(avoidant style)约会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 25% 矛盾依恋(ambivalent style)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 应的现象,善于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 19%

社会心理学--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关系摘要: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纳和喜欢,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人喜欢呢?总结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吸引领域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情境、个人特点、相似性和互补等。

关键词:人际吸引、影响因素一、人际吸引的界定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和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中心问题。

因此,调查研究高中生体育课堂教学中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对高中生人际吸引力的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临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批次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则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菲斯汀格以麻省理工学院已婚学生为对象,多次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彼此居住距离的关系。

结果发现,相互交往的多寡与居住距离的远近成反比。

怀特1956年的调查发现,在几乎是完全偶然地住到一个居民区的人们中,成为朋友的多是居住的比较近的.为什么空间上的邻近能够促进人们的相互吸引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邻近的人们能够经常的交往和互动。

研究发现,交往本身就可以产生人际吸引,这是因为交往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基本心理需求.首先,交往可以帮助人掌握外部世界;其次,交往可以使人找到联系感和归宿感。

此外,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一与我们接触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曝光效应"。

扎琼克向学生们展示了他人的面部照片,有些图片被呈现达25次之多,有些则仅仅被呈现一两次。

结果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次数越多,被试对照片就越喜欢,对照片上的人也是越喜欢。

Perlman选择三种类型的人(正面、中性和反面人物)的照片作为研究素材.结果表明,熟悉增加了被试对于正面与中性对象的喜欢水平,但对于反面对象,却没有这种效应。

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

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摘要:人际吸引是个体与社会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人际吸引还受到相近、熟识吸引、相似、互补、外表、能力、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各个因素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关键词:人际吸引影响因素人际关系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影响人际吸引的条件因素有很多,在我看来,外表因素尤为具有影响力。

虽然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相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

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

一个人的相貌会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知觉和评价,也影响我们与他(她)的互动。

研究发现,人们对貌美的人有一个很强的刻板印象,即“美就是好”。

人们一般觉得外貌好看的人通常比较聪明、有趣、独立、会交际、能干等等。

亚理士多德就曾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

”美貌之所以会有吸引力,一方面是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构成一种精神酬赏;另一方面是可以产生晕轮效应,即较好的外貌会使别人以为这个人还具备其他一系列较好的品质。

此外,人们常常认为,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和光彩,仿佛自己的身价也随着提高了。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但愿意与漂亮的人接触交往,而且也会更喜欢他们。

互补因素就是双方在气质、性格上各有优缺点,彼此可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从而导致吸引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之中可以看到脾气暴躁的人和脾气随和的人会友好相处,独断专行的人和优柔寡断的人能成为好朋友,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结成亲密伙伴。

互补性更多发生在婚姻家庭、婚姻伙伴关系上,良好的夫妻关系,性格上都是互补的,如果两人性格相同,往往磨合期很长。

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

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

测量:看看你的依恋方式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方式
安全型依恋:以信任、不担心被抛弃以及人 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很受人喜欢为特征。 回避型依恋:因为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被回 绝,而以压抑依恋需要为特征。 焦虑/矛盾型依恋:以关注起伴侣不会以同 等方式回应他们对亲密的需要为特征。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方式
一些研究结论: 安全型依恋对爱情最满意;回避型次之;焦 虑型最不满意。 焦虑型求婚过程最短;展开浪漫关系最快。 焦虑型女性—回避型男性组合关系非常稳定。
案例研究:依恋与人的行为
长期关系中的社会交换
投资模型 人们是否会忠于一段关系,不仅取决于他们 的收益、成本、比较水平和替代性比较水平, 还取决与他们对关系进行的离开关系就失去 的投资水平。
一、人际吸引:偏偏喜欢你
相似性 研究表明,大学男生和那些与自己有相似地 域背景的人,以及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 容易成为朋友。 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那些在看待他人,谈 论人际交往程度上也和自己相似的人。朋友 之间有着相近水平的沟通技巧。 研究表明,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对学生分类, 他们更愿意在组内选择朋友。
一、人际吸引:偏偏喜欢你
接近效应: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 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的心理效应。 曝光效应:研究发现我们暴露在某一刺激下 越多,就越有可能对其产生好感。一、人际吸引:偏偏喜欢你
大学期间的亲密关系
一、人际吸引:偏偏喜欢你
一、人际吸引:偏偏喜欢你
谁最有吸引力
三、爱情关系:沉醉爱河中
进化与爱情 两性为异性身上不同的特征所吸引:男性被 女性的外表所吸引,女性被男性拥有的资源 所吸引,这是因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 他们繁殖成功的概率。 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但也遭到 了一些非议。

最新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

最新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

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什么是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持喜欢的积极态度或喜爱情感。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相互感觉﹑相互认识﹐而且也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

这种情感联系集中表现在人际吸引上。

人际吸引是在合群需要(见合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合群仅指愿意与他人在一起的倾向﹐并不涉及是否喜欢他人﹐更不涉及对他人品质的评价积极与否。

但合群是吸引的基础。

吸引的一般形式是喜欢或友谊﹐吸引的强烈形式是恋情或爱情。

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J.L.提出的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社会测量﹐可视为人际吸引的科学研究的开端。

更早一些﹐E.S.博加德斯提出的测量种族之间亲疏关系的社会距离测量法(见态度测量)也与此有关。

过去的测量法主要是描绘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现实情况。

当前的研究则侧重于了解人际吸引产生的心理机制。

喜欢或友谊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接触许多人﹐但是他们喜欢的﹑愿与之建立友谊的却是少数。

几个重要原则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概括出这种现象的几个重要原则﹕相似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认为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

这里所说的相似性不是指客观上的相似性﹐而是人们感知到的相似性。

实际的相似性与感知到的相似性是有联系的﹐而且前者往往决定后者﹐但二者不是完全对应的。

感知到的相似性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和个性品质的相似性﹐外貌吸引力的相似性﹐年龄的相似性﹐以及社会地位的相似性等。

许多研究表明﹐相似性与喜欢之间有直接联系。

被试认为﹐他人越是与自己相似﹐便越是喜欢这个人。

T.M.纽科姆的现场研究证明﹐在研究开始时那些在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上相似的人﹐在研究结束时成了好朋友。

婚姻介绍所的工作往往以双方的相似性作为参考依据。

但是﹐人们在早期交往中﹐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相似性往往显示不出来﹐此时年龄﹑社会地位﹑外貌吸引力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随著交往的加深﹐信念﹑价值观﹑个性品质等因素的作用便突出出来﹐甚至超过其他因素。

对相似性原则的一种解释是﹐相似的人肯定了我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起著正强化作用﹐而不相似的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起著负强化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规则5
人际吸引的规则
请写下你最要好的朋友或班上人缘特别好或特别受欢迎的人;并写出性格 特点3项; 请写下目前自己最讨厌的或不喜欢的对象,并写出不喜欢的性格特点3项;
安德森(Anderson,1968)
❖ 最积极品质
中间品质
真诚 诚实 理解 忠诚 真实 可信 智慧 可信赖 有思想 体贴
固执 刻板 大胆 谨慎 易激动 文静 冲动 好斗 腼腆 易动情
(一)熟悉效应
❖ ☆也称曝光效应,即熟悉引起喜欢。某个人 经常出现在面前,就会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 度。
❖ ☆为什么会产生熟悉效应?熟悉效应具有适 应意义。
❖ ☆熟悉效应具有选择性。
(一)熟悉效应
➢熟悉引起喜欢
❖扎琼克(R. Zajonc,1968)向学生们展示了他人的面部照片,有 些图片被呈现达25次之多,有些则仅仅被呈现一两次。结果发现, 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次数越多,被试对照片就越喜欢,对照片上的 人也是越喜欢(见下图)。
喜欢程度
4
3.5
3
2.5
2
0
1
2
5
1
25
呈现次数 0
图中为加拿大前总理Paul Martin,他更喜欢他所熟悉的镜子中的形象(左 图),而不是他实际的形象(右图)。
(一)熟悉效应
➢熟悉对象的性质与喜欢
5 3 1 -1 -3
0
正面 中性
1
5
呈现次数
反面
10
评 价 变 化
人际吸引的规则
规则二
你最好的朋友是谁? A同学 B邻居 C网友 D十万八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人
A平庸之辈 B能力出众完美无缺的人 C很优秀但有些小缺点
1.能力
❖ ※相同条件下,越有能力的人我们越喜欢。 因为有能力的人让我们更正确而不犯错误; 学习很多东西。
❖ ※但团队中最有能力、最有头脑的人却不一 定是最受欢迎的人。因为有非凡能力的人会 让我们感到不安。
❖ 规则4
人际吸引的规则
你是“以貌取人”的人吗? 请说实话!!!
effect),使人们对高魅力者的判断具有明显的倾 向性。有吸引力的人被认为拥有与外貌毫不相干 的优秀品质,如健康、智力等。

美貌的辐射效应
❖ ★ 一般情况下美貌会产生辐射效应,但是,
如果人们感到有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 则会反过来倾向于对她们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
判刑的平均年数
罪行
被告人的魅力
迷恋的爱= 激情
完美的爱= 亲密+激情+承诺
0.71
0.39
4.55
3.91
6.34
5.28
11.60
8.83
1.821.52来自❖ ◆外貌吸引力的匹配原则:人们一般跟 与自己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人结成伴侣。
❖ ◆例外:一方吸引力较差,但常以其他 方面的品质对自己的外貌进行补偿。
❖ ◆吸引力并非唯一重要的,它只是在第 一印象或在其他方面等同的情况下才发 挥显著的作用。
❖ 途径正好互补关系,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 会增加。
❖ 关怀-依赖 ❖ 自信武断-优柔寡断
总结:人们喜欢什么样的人
❖ ☆我们熟悉的人 ❖ ☆我们身边的人 ❖ ☆有技术、有才干、有能力,但又不是
完美无缺的人 ❖ ☆外表吸引力高的人 ❖ ☆具有令人愉悦的个性品质(真诚、通
二、爱 情
❖ ★什么是爱情 ❖ ★常见的爱情困惑
(一)什么是爱情
爱情的定义:爱情是指心理成熟达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 引。
1.爱情主要特点: 1)在男女之间产生的。 2)生理、心理达到相对成熟时产生。 3)包括性的需要,不等于纯粹的精神之恋。 4)爱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2.爱情三因论
❖爱情三因论: ❖Sternberg(1986)认为,爱情由三种不同 的成分组成:
(二)邻近效应
❖ ◆地理位置的接近会增加亲密性 ❖ ◆为什么地理位置的临近就会让我们喜欢上
对方? -接近性增加了熟悉性 -接近性常常与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较小的代价获 得社会性报酬
人际吸引的规则

❖ ※能力 ❖ ※外表吸引力 ❖ ※性格特点
(三)个人特征
你最喜欢下列哪种人?
亲密(intimacy):是指关系中亲近、温暖的感觉。也 存在于较深的友谊关系中。
激情(passion):浪漫与情欲。 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长期的忠诚。 三种成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
不同类型的爱情关系
喜欢=亲密
浪漫的爱= 亲密+ 激情
友伴的爱= 亲密+承诺
2.外貌吸引力
❖ “我们应该更注重心灵
❖ 而不是外表。”

----伊索
❖ “人格的魅力胜过任何
❖ 介绍信。”

-----亚里斯多德
外貌的作用有多大
❖ ※很大很大!!!
❖ ※晋升机会、薪酬等级、学习成绩等均受其影 响。
❖ ※人们对外貌有吸引力的人评价较高,即“美 即是好”的刻板印象。
❖ ★外貌魅力会引发明显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3.性格特点
最消极品质
古怪 不友好
敌意 饶舌 自私 粗鲁 自负 贪婪 不真诚 不善良
❖ 规则6
人际吸引的规则
你同意物以类聚吗? 究竟是相似导致喜欢,还是喜欢导致相似?
(四)相似原则
❖ ※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 ◇人口特征的相似性,如性别、种族背
景、宗教、出生地、社会阶层以及年龄等。 ❖ ◇态度的相似性,如价值观、兴趣、性
第五章 人际吸引
七嘴八舌
❖ 同学们,请你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你们喜欢 什么样的人
主要内容
❖ 一、人际吸引的规则 ❖ 二、爱情
人际吸引
❖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一、人际吸引的规则
❖ 熟悉效应 ❖ 临近效应 ❖ 个人特征 ❖ 相似规则 ❖ 互补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 规则一
两看是否会生厌?
有魅力
无魅力
对照组
诈骗
5.45
4.35
4.35
美即是好的
特质描述
人格的社会融 洽性 职业地位
称职的丈夫 (妻子) 称职的父母
社会幸福或职 业幸福 总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高吸引力者 65.39
2.25 1.70
3.54 6.37
11.60 2.17
中等吸引力者 无吸引力者
62.42
56.31
2.20
1.70
格等。
(四)相似原则
❖ ※我们喜欢与我们观点一致的人,因为 ◇获得社会证实的观点使我们获得良好感觉。 ◇我们尤其喜欢经过劝说而变得和我们观点一
致的人,因为劝说别人改变观点让我们感到 具有能力。
❖ 规则7
人际吸引的规则
你朋友中是否有与你不同的人?
(五)互补原则
❖ 互补的差异也会产生吸引力,当交往双方的 需要和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