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功能分析法
工作分析--功能性工作分析法

功能性工作分析(FJA)一、FJA概念功能性工作分析法(Functional Job Analysis,简称FJA),又可称为职能工作分析法,它是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开发的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位分析方法。
FJA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对工作内容的描述非常全面具体,一般能覆盖工作所能包括的全部内容的95%以上。
FJA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任务,而不是工作本身。
运用FJA的目标是填写如图1所示格式的任务陈述图。
图1 FJA 任务陈述图(例:打印任务)二、FJA依据的理论FJA依据的是共同的人与工作关系理论。
简而言之,这一理论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涉及职位任职者与数据、人、事三者的关系。
通过职位任职者与数据、人、事发生关系时的工作行为,可以反映工作的特征、工作的目的和人员的职能。
数据、人、事三个关键性要素,是这样定义的:数据是指与人、事相关的信息、知识、概念,可以通过观察、调查、想象、思考分析获得。
具体包括数字、符号、思想、概念、口语等。
人是指人或者有独立意义的动作,这些动作在工作中的作用相当于人。
事是指人控制无生命物质的活动特征,这些活动的性征可以用物质本身的特征反映出来。
三、FJA的框架FJA的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成什么与做什么。
在职能工作分析之前,工作分析者往往对某项特定工作应完成什么与做什么这两个概念区分得并不是很清楚,其结果是造成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这两个方面容易被混淆,并直接导致工作者实际的工作行为和需要他们来完成的工作行为被混淆。
在FJA中,每项任务描述必须以能描述工作者行为的特定动词开始,例如:打印、誊写、阅读等等,而以“目的是”或“为了”等对工作结果描述的词作为任务描述的结尾。
只有同时具备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任务描述才算完整。
(2)工作者的职能。
物、数据、人。
FJA认为所有工作都涉及工作者与数据、人和事三者的关系。
工作者与数据、人和事发生关系时所表现的工作行为,可以反映工作的特征、工作的目的和人员的职能。
功能性分析法

在美国的企业人资管理中,经常用到功能性工作分析法。
这是由美国劳工部制订的,以需要员工发挥的功能与应尽职责为核心,列出了相应的搜集与分析信息,规定了工作分析的内容。
主要包括对工作的特点和担任该工作员工的特点进行分工作种类及材料/产品/知识等,则需要根据员工的具体工作来进行分类,这里就不罗列了。
——熟悉标准申请格式上项目的含义与内容;——熟悉食品安全法令政策;——熟悉其他与上述法规有关的政令。
必备技巧:——无需。
必备能力:——阅览并理解(如政令措施等)复杂指示;——阅览并了解各种手续及口头或书面指示,同时将其转换成适宜的行动;——将申请要件明白地告知他人。
体能要求:——习惯久坐。
环境条件:——无。
额外工作:——除下达或接受指示外,善于和同事相处。
兴趣范围:——传递资料;——和他人业务联系。
任务2:为客户解释其他有关政策规定,并将适合客户需要或便于获得作业常识的社会团体推荐给客户。
必备知识:——无需。
必备能力:——从口头交谈中明白客户需要;——下达简单口头或书面指示给他人的能力。
体能状况:——能够久坐。
任务3:应申请人所求解释政令规定,以确定其案件的合格性。
必备知识:——熟悉上级颁布的合格标准要点、规定与政策。
必备技巧:——无需。
必备能力:——对各项有关政令措施能解释、应用及简单口头表达;——能口头表达简单基本运算。
4优缺点功能性工作分析法有优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分别如下:优点就是适合于所有企业,由于搜集的信息较多、仔细,对所有工作也是适合的。
缺点就是信息量大,访谈和处理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对搜集整理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比较耗时。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工作分析方法,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大家可以留言交流。
功能分析步骤

功能分析步骤姓名:毛龙所班级:机自114 学号:201110301429一、功能分析定义功能——指产品技术系统的用途或所具有的特定工作能力。
功能分析法——探寻功能方案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将复杂系统的总功能分化为简单的功能单元,再对每个功能无求解,然后进行组合,得到系统多种总方案,然后分析比较,最后得到最佳功能方案。
功能分析过程是设计人员初步酝酿功能原理设计方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入而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
二、设计步骤和各阶段的应用方法目的:确定技术系统的原理方案步骤:1.功能分析2.总功能分解3.功能单元求解4.方案综合功能分析步骤原理图图11. 总共能分析—抽象构思,建立黑箱模型,只集将设计的对象系统看成是一个不透明的、不知其内部结构的“黑箱”中分析比较系统中三个基本要素(能量、物料、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就能技术系统的总共能就是以实现某种突出的表达系统的核心问题—系统的总共能。
.任务为目标的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预定转换就体现了系统的总共能。
如图2为一般黑箱示意图,方框内部为待设计的技术系统,方框即为系统的边界,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使系统和环境联系起来。
一般黑箱示意图图2功能分解—扩展构思,建立功能系统图2.它从实功能系统图是功能实现方式的展示,也是分析功能必要程度的依据。
逐步找出下位功能并以此类推现产品总功能出发,通过寻找功能实现手段方法,功能元是将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直至功能元。
的追究直到找出末端功能为止。
逻辑关系等方面找到解法的基是直接能从物理效应、不能分解的最下功能单位,所示。
本功能。
功能分解可用树状结构予以图示,称为功能树,如图3功能树3 图功能单元-在系统各分支的终端,即末端功能通常是具有独立功能的功能元功能元的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1)物理功能元(2)数学功能元(3)逻辑功能元1)物理功能元它反映系统中物理量转化的基本动作。
其中常用的五种为:▲“变换-复原”功能元。
功能性工作分析法

功能性工作分析法(FJA)功能性工作分析(functional job analysis,FJA)是大约50年代对工作分析和描述进行研究积累的结果。
它最初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并成为改进《职业名称字典》中工作分类的机制。
《职业名称字典》是美国雇佣服务机构对工作信息进行描述的主要来源。
功能工作分析以工作者所需发挥的功能与需尽的职责为核心,列出了需加收集与分析的信息类别,规定了工作分析的内容。
FJA有几个基本假设:● 员工完成什么事件与应完成什么事件应有明确的界限。
● 每个工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事、信息相关。
● 事件需要用体能完成,信息需要思考才能处理,而对于人的管理则需要运用人际关系方法。
● 尽管员工的行为或他们所执行的任务非常多样,但所要完成的职能是非常有限的。
例如,员工与机器(床)有关的职能有进料、机器维护、机器操作、制造产品等,与公共汽车有关的职能是驾驶与控制车辆。
这些职能在难度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每一种职能却只在相对较窄的范围内或特定的范围内依赖于员工的特性与资格来达到预期的绩效。
● 与人、事、信息相关的职能根据从复杂到简单的顺序按等级排列复杂的职能包含了简单的职能。
例如,编辑数据包括了比较、复制、计算,但不包括分析等。
按照该方法,工作分析应包括工作特点分析与工作者特点分析。
工作特点包括工作者的职能,工作的种类及材料、产品、知识范畴三大类。
工作者的职能是指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与人、事、数据打交道的过程。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事、数据这三个基本要素,而每一要素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活动又可按复杂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见图表5-3),例如,在工作者与数据打交道时,包括7种基本活动,最简单的“比较”活动为6级,而最复杂的“综合”活动为0级;与人打交道的基本活动为9类,最简单的“接受指示”为8级,最复杂的“监控”为0级;在对事的处理活动中,从简到繁为8个等级,“处理”为7级,“创建”为0级分析者在分析收集的信息时,可以按以上标准给每项工作打分,并以此为依据,对工作加以详细的描述。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2BS 第10招 用分析法解决问题 总复习

第10招 用分析法解决问题
学习总复习后使用
经典例题
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如右图。经过一段时间,时针走了
大格的半格,分针应该走到什么位置?钟面上显示的
是几时几分?
过了半小时
分针走了半圈
从“12”走到“6”的位置
规范解答: 分针应该走到“6”的位置,钟面上显示的是3时30分。
1 用分析法解决时钟问题
4×7=28(个) 28+1=29(个) 答:这筐苹果有29个。
类 型 3 用分析法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5.乐乐家、芳芳家、学校在同一条笔直的街道上。乐乐
家离学校384米,芳芳家离学校546米,他们两家相距 多少米? 乐乐家和芳芳家在学校同一侧
乐乐家和芳芳家在学校两侧 情况1:乐乐家和芳芳家分别在学校的两侧,如图。 384+546=930(米)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2 3 4 用分析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5 用分析法解决生活中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问题
类 型 1 用分析法解决时钟问题
1.愉快的周末。 (1)菲菲8:30开始读英语,菲菲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古
筝?圈一圈。
8:30+30分钟=9:00
(2)菲菲放了一段时间风筝,钟面上的时针走了大格 的半格就回家了,她回家是什么时候?画一画时 针和分针。 过了半小时
10:00过了半个小时是10:30
类 型 2 用分析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2.李阿姨买了一套桌椅,付了320元,售货员将售价中 的1看成7,最后找给李阿姨13元,这套桌椅的售价是 多少元? 320-看错的售价=13 307 320-13=307(元) 因为售货员将售价中的1看成了7,所以售价是301元。 答:这套桌椅的售价是301元。
论文功能分析法

论文功能分析法
(1)功能分析法:通过对基础管理程序,实现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功能;
(2)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相关文献获得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先对要采用的技术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和巩固,然后对其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并重视研究已有的案例。
(3)案例分析法:通过了解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其优点和缺点,再根据这些设计出更完善的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4)对比分析法:利用该方法将本系统与其他相似系统相对比,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通过实践对比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不断改进与完善。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设计归纳和小结,深化本设计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本系统开发将基于web动态网站开发及数据库连接,运用JAVA编程语言和Java spring boot框架。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进行方案设计,选择mysql+ IntelliJ IDEA作为开发工具。
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平台。
10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0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一、描述法描述法是通过详细的文字来描绘事物的外貌、特征、性质等。
它可以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事物的具体情况,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从而凸显事物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比较,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事物的不同之处,有助于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三、分类法分类法是将事物按照一定的特征或属性进行分组,形成不同的类别。
通过分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和属性特点,有助于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四、举例法举例法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举例,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事物的具体运用和效果,有助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五、定义法定义法是通过给事物下定义来解释其含义和特点。
通过定义,读者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概念和内涵,有助于明确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六、解释法解释法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原理和机制。
通过解释,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运行原理和产生效果的过程。
七、阐述法阐述法是通过详细地叙述事物的各个方面来揭示事物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细节和特点,有助于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八、分析法分析法是通过对事物进行逐一分析,揭示事物的组成部分和内在联系。
通过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九、论证法论证法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证明事物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论证,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事物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有助于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十、解读法解读法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解读和解析,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形成对事物的综合认识。
10、功能分析法

• 二、各种功能分析 • 1、生理性正强化:由自我刺激所驱动的问题行为 • 有研究把发展性障碍病人放在两种环境中,一种 是空空的屋子里,一种是屋子里充满了玩具和游 戏器材。第一种环境中,病人表现出用头撞墙等 自虐性行为;第二种环境中,病人的自虐性行为 大为减少。 • 给一些自虐性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些能够增加触觉 信息的游戏器材如电子震荡玩具后,发现其自虐 性行为确实有明显下降。
时间范围
先行事件
问题行为
行为结果
备注
• 2、实验分析 •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转换法和撤销法。 • 转换法要求治疗人员有计划地设计布置不同的环 境条件,让自闭症孩子在不同的时间中处于这些 不同的环境条件中。如其行为依照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则行为的功能更易于理解。 • 撤销法,与一般科学方法所说的ABAB设计很相似, A指的是基线状态或没有干预,而B指特定的干预。 撤销法的目的就是在于确认不同条件与孩子行为 的规律性联系。
• 二、操作方法 • 1、观察分析 • 要求把一个特定的行为放到前因后果中做系统的 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 行分析,从而掌握行为发生的规律性和引发行为 的远期与近期的变数,以及该行为对于行为者的 特定功能或行为由以发生的原因。 • 直接观察;专业人员与其他看护人员的访谈可以 得到间接观察数据。
• • • • • • •
• •
四、矫治以社会性负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1、由易到难地要求孩子 2、对孩子进行合作训练 第一,在要求孩子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之前,教者应先要求他们做三 四项容易的任务,并因此对孩子加以表扬和奖励。 第二,对较为困难的任务,教者先发出口头指令,同时可以做出示范 动作。如叠被子。 第三,如果孩子听从指令而完成有关步骤,教者给予奖励物。 第四,当孩子的问题行为逐渐减少后,教者可以逐渐地增加困难任务 对容易任务的比例。 3、区别性奖励 区别性奖励不同行为,包括奖励孩子的配合合作,奖励孩子的没有问 题行为,奖励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来要求休息或要求做较容易的任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三、矫治以社会性正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1、增加对适当行为的关注 2、停止对问题行为的关注 3、训练孩子掌握功能性交流的技能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者应避免以下几种倾向: 孩子表现不错的时候,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务,忽 视了对孩子的关注与孩子的交往。 • 孩子用问题行为来引起他人的关注时,家长去批 评孩子或跟孩子讲道理。 • 家长在使用停止对问题行为关注的方法后,看到 孩子的行为反弹,如发脾气更大等,马上让步。
• 二、各种功能分析 • 1、生理性正强化:由自我刺激所驱动的问题行为 • 有研究把发展性障碍病人放在两种环境中,一种 是空空的屋子里,一种是屋子里充满了玩具和游 戏器材。第一种环境中,病人表现出用头撞墙等 自虐性行为;第二种环境中,病人的自虐性行为 大为减少。 • 给一些自虐性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些能够增加触觉 信息的游戏器材如电子震荡玩具后,发现其自虐 性行为确实有明显下降。
• • • • • • •
• •
四、矫治以社会性负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1、由易到难地要求孩子 2、对孩子进行合作训练 第一,在要求孩子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之前,教者应先要求他们做三 四项容易的任务,并因此对孩子加以表扬和奖励。 第二,对较为困难的任务,教者先发出口头指令,同时可以做出示范 动作。如叠被子。 第三,如果孩子听从指令而完成有关步骤,教者给予奖励物。 第四,当孩子的问题行为逐渐减少后,教者可以逐渐地增加困难任务 对容易任务的比例。 3、区别性奖励 区别性奖励不同行为,包括奖励孩子的配合合作,奖励孩子的没有问 题行为,奖励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来要求休息或要求做较容易的任务等。
• 2、区别性强化 • 教育者对与问题行为直接不相容的适应性行为给予特别强化,使得孩 子在从事适应性行为的时候不可能同时进行问题行为。 • 如为了减少自闭症孩子不断挥手的自我刺激,可以教其做与正常孩子 相近的摇玩具铃铛的动作。 • 3、消退法 • 消退法一般是指对以前受到奖励的行为不再予以奖励,从而达到减少 和消除问题行为的动力的目的。 • 如当教者用毯子把桌子蒙的严严实实以至于在桌子上转盘子不能发出 声响时,孩子转盘子的行为就趋于减少乃至停止。 • 再如让咬手的孩子戴上手套,减少他们从嘴巴吮吸手指中得到的感官 性刺激。
时间范围
先行事件
问题行为
行为结果
备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实验分析 •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转换法和撤销法。 • 转换法要求治疗人员有计划地设计布置不同的环 境条件,让自闭症孩子在不同的时间中处于这些 不同的环境条件中。如其行为依照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则行为的功能更易于理解。 • 撤销法,与一般科学方法所说的ABAB设计很相似, A指的是基线状态或没有干预,而B指特定的干预。 撤销法的目的就是在于确认不同条件与孩子行为 的规律性联系。
• 二、矫治以生理性负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 为 • 区别性强化、无条件奖励、感官性消退法 都可以选用。另外作为最后方法,教者也 可以采用各种行为阻断方法(Response Blocking),如形体阻断和器械阻断。 • 戴头盔来暂时阻断孩子撞头; • 避免使用隔离法(time out)和无视法 (ignoring)
• 思考: • 什么是功能分析法? • 功能分析法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如何使用?
• 2、生理性负强化:由身体不适所驱动的问题行为 • 自闭症儿童会因为局部性疼痛或不适而打自己的某一身体 部位。如他们会 用手打击自己的耳朵或腮帮。会用手抠 挖自己的眼睛,或擦压眼睛周围的部位。不停地用头撞墙 或用手打太阳穴部位。摩擦自己的身体,咬自己的手或指 甲。 • 3、社会性正强化:对关注的不恰当追求 • 有些自闭症孩子喜欢把自己紧紧地裹在毯子里,以获得一 种癖好的触觉性刺激。 • 4、社会性负强化:以逃避为目的的行为 • 自闭症孩子为了摆脱不喜欢的东西,不仅会表现出自虐行 为,还有可能有其他问题行为如暴力行为、破坏家具和发 脾气等。
第十一章、功能分析法
第一节、功能分析法概述
• 一、定义 • 功能分析就是要理解行为的功能或目的。 它强调对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的重视与分 析。 • 基于功能分析的行为疗法,是以对自闭症 孩子需要的理解为基础,并教其以适应技 能以取代问题行为,从而有效地减少问题 行为的发生动因。
• 二、操作方法 • 1、观察分析 • 要求把一个特定的行为放到前因后果中做系统的 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 行分析,从而掌握行为发生的规律性和引发行为 的远期与近期的变数,以及该行为对于行为者的 特定功能或行为由以发生的原因。 • 直接观察;专业人员与其他看护人员的访谈可以 得到间接观察数据。
• • • •
五、矫治因困惑紧张而引起的问题行为 1、作息表结合积极奖励 2、系统脱敏法 3、行为放松训练
• 六、功能分析法的意义 • 1、增加干预方法选择的准确性,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 2、有效地避免对行为矫正方法的误用。 • 有些自闭症孩子用侵犯性行为或自伤行为 来逃避任务或交往,行为矫治的隔离法就 达不到效果。 • 弘扬了行为干预方法的积极本质,减少了 使用惩罚方法的可能性。
• 三、功能分析法的作用 • 主要方面来说,功能分析法的使用及其结 果,意在提供关于行为的如下信息。 • 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 • 诱发行为的先行条件; • 维系行为的内外结果; • 行为发生的时间阶段。
第二节、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主 要原因与功能
• • • • • • • • • • • • 一、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与功能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1、沟通要求(社会性正强化) 暴力行为、大发脾气、破坏家具、与大人作对等,严重者导致自伤 2、困惑反应() 生活中的变化,导致自闭症儿童困惑,进而出现自伤和 伤人行为 3、反抗逃避(社会性负强化) 回避学校或活动中心,逃避与他人的接触 4、抑制不适(生理性负强化) 打自己的耳朵或腮帮、挖自己的眼睛,与耳朵或眼睛的炎症有关 5、感官刺激(生理性正强化) 晃动手指、打头
第三节、针对功能的行为干预方案 和措施
• 一、矫治以生理性正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 干预的原则可归结为:无条件奖励(NonContingent Reinforcment)、区别性强化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Alternative Behavior)、和感官性消退法(Sensory Extinction) • 1、无条件奖励 • 无条件奖励的目标是通过给自闭症孩子以大量的 带有奖励性活动的方法使其得到所欲的感官性刺 激,从而不做或者少做以追求感官性刺激为目的 的重复刻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