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lichunyan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路由和交换技术;3. 熟悉网络协议的功能和工作原理;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技术;5. 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网络设置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3)网络层的工作原理、IPv4和IPv6协议;(4)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5)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知识;(6)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础知识。
2. 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通过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知识。
(2)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自搭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掌握网络设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个教学周,每周安排如下: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第3-4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第5-6周:网络层的工作原理、IPv4和IPv6协议;第7-8周: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第9-10周: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知识;第11-12周: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础知识;第13-14周: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第15-16周:课程总结和回顾。
五、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1)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占10%);(2)实验成绩和项目实践报告(占20%)。
2. 考试成绩:(1)闭卷考试(占40%);(2)开卷考试或论文报告(占30%)。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熟悉 TCP/IP 协议簇的主要协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如 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措施。
2、教学难点网络协议的工作机制和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子网掩码的计算和 IP 地址的规划与分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网络搭建、配置和测试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网络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网络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的经历,如上网浏览、在线购物、视频聊天等,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
展示一些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布线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约 40 分钟)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组成: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计算机、网络设备、传输介质等)、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等)和数据三部分组成。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协议。
3.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4. 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搭建和维护方法。
5.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3. 网络协议及其层次模型4.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5.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搭建和维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网络设备的实际操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搭建和维护网络。
4. 讨论法:探讨网络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2. 教学软件:网络仿真软件、教学课件。
3. 实验材料:网线、水晶头、测线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发展、组成、分类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3. 演示:展示网络设备的实际操作过程,如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和使用。
4. 实践:学生动手搭建和维护网络,学会使用网线、水晶头、测线器等工具。
5. 讨论:探讨网络安全问题,了解常见的防护措施。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网络搭建的正确性。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检查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从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实际操作和网络安全。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4.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六册第十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以及网络浏览器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知道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网络浏览器,掌握上网查找资料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接入方式、网络浏览器的使用。
难点:网络浏览器的操作,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幅图片是如何传输到电脑上的?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课件,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如ADSL、光纤、无线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接入方式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浏览器,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浏览器的基本操作。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找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互联网接入方式、网络浏览器使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答案: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请列举三种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答案:ADSL、光纤、无线。
3. 请说明如何使用网络浏览器查找资料。
答案:打开网络浏览器,输入关键词,搜索按钮,浏览搜索结果,找到所需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网络浏览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3)网络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技术(4)网络层与传输层技术(5)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应用(6)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2.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场景。
(3)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4)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
2. 辅助资料:网络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等。
3.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网线等。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比3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70%。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2. 第5-8课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3. 第9-12课时:网络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技术4. 第13-16课时:网络层与传输层技术5. 第17-20课时: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应用6. 第21-24课时: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7. 剩余课时:实验教学、课堂讨论、复习与考试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续)6.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网络安全问题,讲解加密技术、认证协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措施。
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常用工具。
七、实验教学计划1. 实验一:网络搭建与配置目的:熟悉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掌握基本的网络搭建。
内容: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搭建小型局域网,配置IP地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传输介质。
3. 熟悉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理解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4. 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方法。
5. 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 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1 星型拓扑结构2.2 总线型拓扑结构2.3 环型拓扑结构2.4 网状拓扑结构2.5 无线网络拓扑结构2.6 有线传输介质2.7 无线传输介质3. 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3.1 TCP/IP协议介绍3.2 OSI参考模型介绍3.3 TCP/IP协议在 OSI模型中的层次对应3.4 TCP/IP协议的功能和作用4. 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4.1 路由器4.2 交换机4.3 防火墙4.4 网络管理方法4.5 网络安全5. 网络故障排除5.1 常见网络故障类型5.2 网络故障排除步骤5.3 常用网络故障排除工具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依次介绍计算机网络概述、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网络故障排除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全)

第一章:网络概述第一讲:网络定义、功能、发展 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网络的定义2、掌握网络的发展及各阶段特点3、掌握网络的功能教学重点:网络的功能教学难点: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广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狭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互联必须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数据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等功能。
二、网络的发展:1、面向终端计算机系统21969年,美国的arpanet网络建立,四台计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标志计算机网络正式形成3、网络的成熟阶段(1)局域网的发展:lan操作系统的形成如:novell,nuix,windowsn nt 2000/2003及IEEE802体系形成(2)osi体系形成:Iso组织规定了网络规范,提出了osi模形4、网络的互联(internet)90年代,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联在一起够成了internet.5、信息高速公路21世纪,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介质,使用波分多路复用技术,使网络速度进入到了下全新时代,标志着进入信息社会。
三、网络的发展方向:1、三网合一三网合一就是电话网(也叫电信网)数字网(也叫计算机网)和电视网可以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案例就是中国电信的 ADSL了,可以接电话电脑和数字电视“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2、“三金”工程形成1993年,朱镕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时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卡”“金关”工程。
金桥:属于信息的基础建设,是要建设中国的社会信息平台,建设国家的公共经济信息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掌握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熟悉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和维护-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第二课时: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3. 第三课时:网络层和传输层-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4. 第四课时:应用层和网络安全-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基本技术5. 第五课时:局域网的搭建- 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拓扑结构- 局域网的设备和组网方法- 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6. 第六课时:广域网的搭建- 广域网的基本原理和拓扑结构- 广域网的连接和通信方式- 广域网的配置和优化7. 第七课时: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 常见的网络故障类型和排查方法- 网络维护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故障排查和维护的案例分析8. 第八课时:课程总结和实践应用- 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学生实践应用项目展示- 课程考核与评价第三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 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教师引导和讨论交流2. 评价方式- 作业完成情况和成绩评定-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 项目实践的质量和成果展示第四部分: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教学资源-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图书和文献资料2. 参考资料-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五版)》(张荣奎著)- 互联网上的相关文档和教学视频第五部分:教学考核和改进措施1. 教学考核- 学生作业、实践项目和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估-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检验2. 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课程调整-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并组织实际案例教学第六部分:教学总结和展望本教学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勤:
纪律:
提问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
第2章 网络基本概念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3)典型网络介绍及其应用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等
重点难点
重点:结构化布线
难点:网络互连层次和要求
作业
教学组织
教学情况记录
1.结构化布线系统
结构化布线的特点、重要性和应用场合
智能大厦的布线系统
工业布线系统
2.网络互连
如何将不同网络进行互连?互连的类型?
进行网络互连需要的技术支持:
从网络协议体系而言,在那些层面上进行互连?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那些?
进行互连的物理设备?
(1)指导学生掌握局域网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2)阐述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使学生了解CSMA/CD技术以及物理地址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作业
如何辨别、查看Ethernet地址
教学组织
教学情况记录
1、局域网:
局域网具有的特点,什么样的网络是局域网。局域网的网络络拓扑类型:总线型、环型、星型。
提问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
第7章 网络应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介绍和发展前景。
(2)电子商务的系统结构、电子支付技术。
(3)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其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商务的处理流程,懂得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商业行为。
(2)了解电子商务中使用的安全技术以及安全协议
2.协议
网络协议体系知识的回顾
IP协议与IP服务的概念,IP地址的表示和使用,点分十进制的作用。
特殊的IP地址
子网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IP数据报的格式
路由设备和路由选择方式,路由算法
IP数据报的传输,传输特点。
出勤:
纪律:
提问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
第5章 Internet基础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网络运输层的特点和该层服务的特性
(2)TCP、UDP协议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TCP、UDP协议的工作和运行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TCP/UDP协议和TCP/IP协议中端对端的传输服务实现过程
难点:TCP包数据格式,UDP协议
作业
UDP协议数据包格式的分析
教学组织
教学情况记录
1.对网络体系协议知识的回顾,对网络体系结构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然后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方式,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网络数据传输的速率和误码率。网络体系结构与基本概念。
其次讲解局域网技术,其分类方式、组网设备、组网方法、结构化布线技术和网络互联的技术。
然后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网络OS的演化过程,应用现状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针对Windows2000与Linux操作系统作出更为细致的介绍。
教学组织
教学情况记录
1.网络管理模型,SNMP协议介绍
2.介绍网络安全模型,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式。
3.加密与认证技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概念,现今应用的标准算法,DES、RSA。
密钥的管理方法。
如何进行身份验证,授权和访问控制的实现,数字签名的概念。
4.防火墙的概念,功能和部署方式。
出勤:
纪律:
典型的网络互连拓扑结构图展示。
出勤:
纪律:
提问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
第4章 网络操作系统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单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2)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与单机操作系统的区别,它的基本功能
(3)WindowsNT/2000 操作系统的介绍
教学目标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2)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并熟悉WindowsNT/2000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描述了Internet的起源,发展,以及现在局域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网络体系结构中层次模型以及协议栈的讲解,以及网络高层应用的工作原理说明,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定的全面性了解和重点知识的掌握。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重点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软硬件的发展趋势,多媒体运用。
2.了解和掌握TCP/UDP 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端口号的概念
出勤:
纪律:
提问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
第5章 Internet基础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网络协议族中应用层的概念
(2)WWW、FTP、TELNET、HTTP、DNS等网络应用层服务的概念和工作方式介绍
(3)Internet网接入方式的介绍
章节
第3章 局域网基础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高速局域网技术
(2)局域网物理设备内容介绍:集线器,交换机的区别
(3)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介绍
教学目标
(1)了解高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交换式局域网中交换机的作用和工作方式
(2)了解VLAN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技术。
重点点
重点:VLAN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作业
教学组织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应用层中Web服务、超文本传输协议服务,文件共享服务等概念和工作方式
(2)了解网络接入Internet的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层的高层服务,如WWW服务
难点:Internet的接入方式
作业
简单的HTML文件的编写
教学组织
教学情况记录
1.网络的用户接触到的层面就是网络体系应用层中提供的各项服务,最为普及的就是Web服务。
微软公司的 WindowsNT/2000网络操作系统的特性,
域模型和工作组模型的概念
Netware,Linux,Unix操作系统的知识。
出勤:
纪律:
提问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
第5章 Internet基础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Internet的概念以及组成。
(2)IP协议知识
教学目标
第6章 网络安全技术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网络管理概念与技术
(2)网络攻击方式和网络安全模型
(3)加密技术,对称/非对成加密概念
(4)认证技术与防火墙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了解网络安全防护的手段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安全管理和加密技术
难点:安全认证技术、网络安全的模型
作业
天网防火墙的安装与配置
其次是因特网基础,这章节是重点章节。介绍IP协议以及TCP/UPD协议为主,分析IP协议数据包的格式,端到端的通信模型。介绍网络应用层上各种高层应用:远程登录、电子邮件、FTP文件传输以及WWW服务等。
然后是网络安全和管理技术,包括信息安全技术概述,密码学、认证技术、防火墙等安全技术。从理论到实践,讲解网络安全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各层次防御手段。
最后是网络技术展望,介绍宽带网络技术,SDH/ATM以及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以及三网合一、全球化多媒体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
第1章 计算机基础
日期
第 讲
基本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以及其发展历程
(2)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组成。计算机CPU芯片特点,主板、各种外设介绍。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超文本与超媒体的介绍
首先:该课程的目的性很明确。从教材上着重指出面向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方向性。
2.介绍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概况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首先是硬件,包括CPU芯片技术、主板、各种计算机外围I/O设备。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从专业角度上说它与通常的接触的应用程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差别。软件开发过程的简要介绍。
2.FTP文件共享服务介绍,以及应用实例
3.Web服务介绍:URL的概念、HTTP协议工作原理、HTML语言、WWW浏览器的基本功能。
4.网络接入Internet的方式
通过电话线接入ISP
通过数据通信线路接入ISP
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
出勤:
纪律:
提问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
教学情况记录
1.高速局域网:
实现高速局域网的技术手段:从网络传输信道的提速到网络拓扑的重新规划,具体可以定义为3种手段
2.交换式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如何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和传输,工作原理
3.VLAN的介绍
VLAN 的技术特点,实现原理
4.局域网的组网设备,以及组网方式:
双绞线,100BASE交换机,1000Mbps交换机
(1)了解Internet的产生和由来,它的组成部分
(2)了解IP协议
重点难点
重点:IP地址和IP协议
难点:网络层路由设备、IP数据传输
作业
IP地址的计算和转换
教学组织
教学情况记录
1.Internet网络
介绍Internet的由来,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它的组成部分:通信线路,路由设备、服务器和客户机、信息资源。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介质式/交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