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连接词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课件: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新人教版A版必修2)

高二数学课件: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新人教版A版必修2)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A∪B={x︱x∈A或x∈B}中的“或”,它是指 “x∈A”、“x∈B”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x∈A且 x B;也可以x A且x∈B;也可以x∈A且x∈B.
活动探究
例题分析
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2≤2; (2)集合A是A∩B的子集或是A∪B的子集; (3)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正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
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例题分析
例4: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 是周期函数; (2)p: ; (3)p:空集是集合A的子集.
解:(1)﹁p: 不是周期函数. ∵ p是真命题, ∴ ﹁p是假命题. (2)﹁p: ; ∵p是假命题, ∴ ﹁p是真命题. (3)﹁p:空集不是集合A的子集. ∵ p是真命题, ∴ ﹁p是假命题.
(1)p∧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q是假命题,∴p∧q是假命题.
(2)p∧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p、q都是真命题, ∴ p∧q是真命题.
解:
有些命题如含有“……和……”、
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 2和3都是素数.
活动探究
例题分析
例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他们的真假: (1)p: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p:35是15的倍数, q:35是7的倍数.
(3) p∧q : 35是15的倍数且是7的倍数. ∵ p是假命题, ∴ p∧q是假命题.
★★1.3.3 非 (not)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PPT教学课件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PPT教学课件

假命题
2020/10/16
9
例2 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
假: 既

解(:1) 11 是是奇奇数数且,1 是是素素数数;
是假命题

(2)2 3 都是素数。
解: 2 是素数且 3 是素数
是真命题
2020/10/16
10
1.3.2 或 (or)
思考 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1)27是7的倍数; (2)27是9的倍数;
注: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用语源自的“并且”、 “及”、2020/10“/16 和”相当;在日常用语中常用“且”连接两个3语
例1 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 (1) p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q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解: p ∧q :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2) p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020/10/16
1
在数学中常常要使用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它们与日常生 活中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和用法是不尽 相同的,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数学中使用 联结词“或”、“且”、“非”联结命题 时的含义与用法。
为了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 s,…表示命题。
2020/10/16

命题p∨q:三边对应成比例或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相似 真
2020/10/16
12
命题p∨q的真假判断方法:
一般地,我们规定:当p,q两个命题中 有一 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 真 命题;
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 是假 命题.
一句话概括:
p
q p∨q
真真真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PPT教学课件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PPT教学课件

等于(=)
不等于 (≠)
大于(>)
不大于 (≤)
小于(<) 是
不小于 不是 (≥)
都是 不都是
正面 词语
否定 词语
至多有 一个
至少有 两个
至少有 一个
一个也 没有
任意的 所有的 一定 …
某个 某些 一定 … 不
失误与防范
1.p∨q为真命题,只需p、q有一个为真即可,p∧q 为真命题,必须p、q同时为真.
∴ p 为真且q也为真,
即p为假,q为真.
3.命题“对任意实数x∈R,x4-x3+x2+5≤0”的否定是 (C)
A.不存在x∈R,x4-x3+x2+5≤0 B.存在x∈R,x4-x3+x2+5≤0 C.存在x∈R,x4-x3+x2+5>0 D.对任意x∈R,x4-x3+x2+5>0 解析 命题的否定是“ x∈R, x4-x3+x2+5>0”.
B.p1,p4 D.p2,p4
()
思维启迪 明确变量x的范围,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 从而得到命题的真假.
解析 当x∈(0,+∞)恒有(1)x (1)x , 故p1为假; 23
当x
1 2
时,log
1 2
1 2
log 1
3
1 , 故p2为真; 2
当x
1
时,(
1
)
1
22
log 1
2
1, 2
故p3为假;
知能迁移2 (2009·海南,宁夏文,4)有四个关于 三角函数的命题:
p1:x R, sin2 x cos2 x 1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课件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课件

2.含有“且”“或”“非”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 (1)当p,q都是真命题时,_p_∧__q_是__真__命__题__;当p,q两个命题中至 少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_p_∧__q_是__假__命__题__. (2)当p,q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_p_∨__q_是__真__命__ _题__;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_p_∨__q_是__假__命__题__. (3)若p是真命题,则___p_必__是__假__命__题__;若p是假命题,则___p_必__是__ _真__命__题__.
1.联结词只能出现在一个命题的结论中吗? 提示:不一定.联结词既可以出现在条件中,也可以出现在结论 中. 2.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命题的否定是只对结论进行否定,而否命题是既 对条件否定,同时也对结论进行否定.
3.如果命题p∧q是真命题,那么命题p一定是真命题? 提示:正确.因为只有当p,q均为真命题时,p∧q才为真命题, 故如果p∧q为真命题,则命题p一定是真命题. 4.命题“x=1或x=2是方程x2-3x+2=0的解”是________形式的 命题(填“p∧q”“p∨q”“﹁p”中的一个). 【解析】由逻辑联结词知,此命题是“p∨q”的形式. 答案:p∨q
(3)p∧q:公比是负数的等比数列中的项是正负项间隔出现的且 等比数列中可以存在“0”这一项; p∨q:公比是负数的等比数列中的项是正负项间隔出现的或等 比数列中可以存在“0”这一项; p:公比是负数的等比数列中的项不是正负项间隔出现的.
【总结】新命题是如何构成的?三种形式的新命题容易出现的 错误是哪种形式? 提示:新命题是由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构成的;在 “ p”这种命题中容易出现否定错误.
判断命题的结构及命题的真假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23页PPT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23页PPT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Hale Waihona Puke 境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课件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课件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课 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索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并了解它们在构建复杂 命题以及推导结论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逻辑联结词
逻辑联结词用于连接命题,构建复杂的命题,从简单的命题中推导出更复杂 的结论。
常见的逻辑联结词
连接相似命题的逻辑联结词
- 且(and) - 或(or) - 否则(else) - 同时(also)
使用逻辑联结词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不可能的 情况,提高论证的逻辑性。
4 表达对立命题
逻辑联结词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对立的命题, 探讨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总结
逻辑联结词的定义
- 逻辑联结词是连接命题的词 语。
常见的逻辑联结词
- 逻辑联结词分为连接相似命 题和对立命题的两种。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范围
- 逻辑联结词在构建复杂命题 中起到重要作用。
连接对立命题的逻辑联结词
- 非(not) - 反之(rwise) - 但是(but) - 然而(however)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
1 构建复杂的命题
通过使用逻辑联结词,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命 题中构建出更复杂的命题。
2 表达重复命题
逻辑联结词可以帮助我们表达重复的命题, 加强论证的效果。
3 表达排除命题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课件


2.已知命题 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 q: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
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p)∨q
B.p∧q
C.(p)∧(q)
答案:D
D.(p)∨(q)
解析:p 为真,p 为假.q 为假,q 为真.(p)∨(q)为真.
由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组成的命题的真假判断,
结词组成的命题的真假.
解:(1)因为 p 是真命题,q 是假命题,
所以 p∧q 是假命题,p∨q 是真命题,p 是假命题.
(2)因为 p 是假命题,q 是假命题,
所以 p∧q 是假命题,p∨q 是假命题,p 是真命题.
(3)因为 p 是真命题,q 是真命题,
所以 p∧q 是真命题,p∨q 是真命题,p 是假命题
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 是假命题.
预习交流 2
如果 p∧q 为真命题,那么 p∨q 一定是真命题吗?反之,如果 p∨q 为
真命题,那么 p∧q 一定是真命题吗?
提示:如果 p∧q 为真命题,则 p∨q 为真命题;如果 p∨q 为真命题,
则 p,q 中可能有假命题,所以 p∧q 不一定为真命题.
3.非
1.已知命题 p:3≥3,q:3>4,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p∨q”为真,“p∧q”为真,“p”为假
B.“p∨q”为假,“p∧q”为假,“p”为真
C.“p∨q”为假,“p∧q”为假,“p”为假
D.“p∨q”为真,“p∧q”为假,“p”为假
答案:D
解析:由于 p 真 q 假,所以 p∨q 为真,p∧q 为假,p 为假.
2

所以 x2- 3 x+ 3 c 恒大于零,即(- 3 )2-4× 3 c<0,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课件


2.从并集、并联电路看“或”命题 (1)对于逻辑联结词“或”的理解,可联系集合中“并集”的概 念,即A∪B={x︱x∈A或x∈B},二者含义是一致的,如果p:集合 A;q:集合B;则p∨q:集合A∪B. “或”包含三个方面: x∈A且x∉B,x∉A且x∈B,x∈A∩B.
(2)对于含有逻辑联结词“或”的命题真假的判 断,可以联系电路中两个并联开关的闭合或断开 与电路的通或断的对应加以理解(如图所示).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用逻辑联结词构成新命题
使用的逻辑联结词 且 或 非
命题形式 _p_∧__q_ _p_∨__q_ _﹁_p_
读作 p且q p或q 非p
2.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
p
q
p∨q
p∧q
﹁p


_真__
_真__
_假__


_真__
_假__
_假__


_真__
_假__
_真__


_假__
2, 解得m≥3;
1或m 3,
②当p为假且q为真时,即¬p为真且q为真,
所以 1mm2解, 3得, 1<m≤2. 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2]∪[3,+∞).
【方法技巧】应用逻辑联结词求参数范围的四个步骤 (1)分别求出命题p,q为真时对应的参数集合A,B. (2)由“p且q”“p或q”的真假讨论p,q的真假. (3)由p,q的真假转化为相应的集合的运算. (4)求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得到参数的取值范围.
【延伸探究】在题(2)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①判断“¬p且 q”“¬q或p”的真假;对②判断“p且¬q”“p或¬q”“¬p且 ¬q”“¬p或¬q”的真假.

课件:逻辑联结词 (共20张PPT)


误解分析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不是 至少有一个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n个
小于 大于或等于 至多有n个
对所有x, 存在某x, 成立 不成立
p或q
对任何x, 存在某x,
不成立
成立
p且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至多有(n-1)个 至少有(n+1)个
1.若1≤ x ≤2 ,则
1 ≤0 x2 3x 2

x2 3x 2 0 .
2.若x2 1,则x 1.
课堂练习 2: 已知命题 p :函数 y log 0.5 (x 2 2x a) 的值域为 R ,
命题 q :函数 y (5 2a) x 是减函数,若 p 或 q 为真 命题,p 且 q 为假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2 (C)1 a 2 (D) a ≤1或 a≥2
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 们的真假
(1)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 (2)2和3都是素数。
(or)
观察下列命题之间的关系: (1)27是7的倍数; (2)27是9的倍数; (3)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可以发现:命题(3)是由命题(1)(2)使 用了逻辑联结词“或”构成的复合命题。
•(1)我们班的同学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河北. •(2)我们的新教材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际 •(3) 陆凌和韩怡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 •(4)高一没开美术课. •(5) 6<7<8. •(6)a=±b
┐ p且┐ q
┐ p或┐ q
“非 p”─ p 的全盘否定.特别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 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探索、发现知识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锻 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PPT学习交流
6
重点难点
PPT学习交流
10
探究二
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有没有学习过像这样用联结词连接的命 题?试举一些例子?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数学实例引入逻辑联结词,易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目的是引出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让学生较轻松地感受到用逻 辑联结词联结两个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的认识.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13
探究三 qppp q
真假表的判定
p
q p∧q
p∨q
真真 真假 假真 假假
探究新知
p ¬p 真 假
口诀:“全真才真,一假则假”,“全假才假,一真则真”,“真假相反”.
[设计意图]为准确地运用新知,作必要的铺垫.
PPT学习交流
14
例1
新知运用
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
它们的真假: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菱形的对角线 互相平分; (3) :35是15的倍数, :35是7的倍数.
[设计意图] 通过本例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三个方面:一是 简洁表示命题;二是体会常用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的准 确性;三是根据“且”的含义,确定 的真假.
PPT学习交流
4
学情分析
文科生和音体美学生由于知识底子弱,判断真假使学 生的难点。本节概念的理解对学生而言简单,判断真 假是学生的弱点。
PPT学习交流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解决问题 (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联结词相区分,有意识与所学过的知识对
比,便于掌握
PPT学习交流
12
探究新知
(3)一般地,对一个命题 全盘否定,就得到 一个新命题,记作¬p 读作“ 非p”或“ p的否定”
???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否命
题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要重点强调, 简单归纳常见词语的否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PPT学习交流
3
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 “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 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本 节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讨论,模 拟归纳等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 在教学上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置一组例子,逐 步引导学生观察,探讨,联想,归纳出逻辑联结词的 含义,从中体会逻辑的思想。 (2)通过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对比,明确它们存在 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复合命题构成的理解,抓住其 本质特点。
重点
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 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
(1)、正确理解命题“p∧q”“p∨q”“¬p”真假 的规定和判定. (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 “p∧q”“p∨q”“¬p”.
PPT学习交流
7
教学工具
诱思. 探究 多媒体教学
PPT学习交流
8
引入新课
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 辑.具有一定的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 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 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 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犯逻辑性的错 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 识. 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 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下面介绍数学中使 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 p,q,r,sL 表示命题
PPT学习交流
9
探究一
探究新知
下列各组命题中,几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 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 ;②27是9的倍数 ;③27是
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
(3)①方程 x2x10 有实数根;
②方程 x2x10无实数根.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数学实例引入逻辑联结词,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PPT学习交流
2
法分析
依据现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 的认识水平,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在本 节采用诱思探究为主,以讲解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 方法,意在通过老师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 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为此,依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本节课采用 师生互动的方式,既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 讨论式学习,真正实现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的 教学摸式 。
11
探究新知
(1)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 和命题 联结 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读作“p且q ” . (2)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 和命题 联结 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读作“p或q ” .
???符号“∧”和“∨”与以 前学的那些知识类似?
【设计意图】先讲解联结词“且” “或”,注意与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
PPT学习交流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数学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的第三节, 是在学习了前两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的知 识后,对常用逻辑用语的再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过 的两节内容的延续,要求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 培养.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 或、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难点 是正确理解命题“ ”“ ”“ ”真假的规定和判定, 简洁p ∧、q 准确地p 表q 述命题 p“ ”“ ”“ ”.通过数学实 例,可以很好地培p养∧学q 生分p析 问q 题、解p 决问题的能力,能给 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从实际问题中学习“且、或、非”的用 法,体会运用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 免学生对这三个常用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和用法的机械记忆和 抽象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