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

合集下载

化学故事

化学故事

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1.一种元素的命名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1867 —1934)在对沥青铀矿和铜矿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这两种矿物中,含有一种比铀或钍的放射性强度更大的物质,她意识到: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认识的新元素。

她对丈夫说:“假使这种新元素的存在将来能够证明的话,我想叫它钋,来纪念我的祖国——波兰。

” 玛丽·居里虽侨居国外,并同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了婚,但她从小就热爱祖国波兰,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被沙俄帝国侵占的祖国。

她想用新元素的命名来为祖国争得骄傲和光荣!寄托她那火一样的爱国热情。

“好好!”皮埃尔·居里说:“波兰是你的祖国,也可以说是我的祖国!”紧张的工作开始了,淘汰,没日没夜地淘汰,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

1897年7 月,他们果然在含铋的部分矿物中,分析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其化学性质与铋相似,放射性比纯铀强400 倍。

“啊,新元素,钋,钋。

”居里夫人扑在丈夫的怀里,激动地高喊着“钋,钋!”两行热泪洒在丈夫的胸膛上。

“钋、波兰!波兰,钋!”皮埃尔也从心底发出了欢呼2.第一个享用氧气的是老鼠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生存。

然而,是谁发现了氧气呢?在众多讨论发现氧气的著作中,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所著的名为《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最饶有兴味。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在1733 年3 月13 日生于英国黎芝城附近的飞尔特黑德镇。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当牧师,化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他所著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于1766 年出版。

在这部书里,他向科学界首次详细叙述了氧气的各种性质。

他当时把氧气称作“脱燃烧素”。

普利斯特里的试验记录十分有趣。

其中一段写道:“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烧素’的空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试验。

我想读者是不会感到惊异的。

我自己试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

有关化学的小故事

有关化学的小故事

有关化学的小故事如果你想了解化学,那么通过下面这些小故事了解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关于化学有趣的故事吧!1.酒精与水的混合物古代有个国王,他有个女儿很美丽,可是国王不喜欢这个公主,因为她总爱用酒精擦她那娇嫩的小手。

国王非常生气,决定要把这个女儿关起来。

接着国王把公主藏在一个房间里,只有公主一个人看不见房间。

国王又叫来大家轮流进去看着她。

结果她一直都在看着大家,因为大家都看不见她的手了。

后来有人说:这个小女孩被一个女子所救,女子将这个女孩送到了寺庙里进行教育。

2.水和酒精能同时蒸发一天,小明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夏天有一种叫"蚊子"的害虫,它会将水当作"毒汁"喷射到人身上,小明就想看看这个"毒汁"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于是他拿了一个盛有半杯酒精的杯子,用针刺了一下杯子里的酒精。

不久发现,虽然酒精还没有被蚊子吞进肚子里,但是从杯子里喷出来的酒精却和蚊子吸进去的一样多。

后来他就想,这是不是说明酒精比水更容易被蚊子吸收呢?于是他用实验证明了这个观点:他先是拿起筷子蘸一点酒精到杯子里,然后再向杯子里加一点水。

结果发现,筷子蘸到的酒精和加入的水比起来就更多了。

3.乙醇是最强的氧化剂乙醇是液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并且不能与其他氧化剂反应,因此也可以说它是最强的氧化还原剂(当然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乙醇和水的比例,以及它所能达到的最高氧化性)。

在空气中,乙醇与空气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在水中,乙醇溶于水和氧的物质叫氧气。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需要一些其他还原性物质进行氧化剂的反应:(1)氧化反应中需要电子转移到新生成的物质上。

(2)还原时需要电子被氧化。

此外还有一些氧化还原剂也可以进行氧化剂的反应。

(3)还原性物质可以和其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

(4)其它化合物和还原剂可发生类似或不完全类似的反应。

乙醇是最强的氧化剂——这主要得益于它有很强的氧化性这个特点。

化学小故事及其原理

化学小故事及其原理

化学小故事及其原理在我们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有趣的化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背后的原理吧!故事一,变色龙杯。

曾经有一个神奇的变色龙杯,它可以根据杯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让人们惊叹不已。

这种神奇的变色效应是由于杯子内壁涂有一层特殊的热敏感涂料。

这种涂料含有一种称为热敏感颜料的物质,当温度升高时,颜料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因此,当我们倒入热水时,变色龙杯会从蓝色变成红色,这一切都是化学原理在起作用。

故事二,闪烁的火焰。

有一次,我在篝火旁看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火焰在燃烧时发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是因为燃烧时产生的火焰中含有金属离子,当这些金属离子受热激发后,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钠离子会使火焰呈现出黄色,铜离子会使火焰呈现出蓝绿色。

这种现象正是化学原理的体现。

故事三,气球的浮力。

每当我们玩气球时,都会发现气球在充满气体后会浮在空中,这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氢气或氦气。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空气的重量,而氢气和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气球会浮在空中。

这就是化学原理在气球浮力中的应用。

故事四,香蕉的变化。

你有没有发现,当香蕉熟透后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熟香蕉中含有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水果的成熟和腐烂。

因此,当香蕉成熟时,乙烯的释放量会增加,导致香蕉发生颜色变化和散发出特殊气味。

这也是化学原理在水果成熟过程中的表现。

通过这些化学小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的神奇之处。

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让大家对化学产生更多的兴趣,让我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吧!。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意间经历了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下面我将分享几个令人惊叹的化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

故事一:魔幻的变色龙反应在实验室中,有一种被称为“变色龙反应”的化学实验引人注目。

这个实验展示了许多不同颜色的溶液如何在相互反应后迅速变色。

这种变色现象是由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们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

这个实验需要三种液体溶液:钾碳酸钾、硫酸二氧化锰和甲酸。

开始时,钾碳酸钾的溶液是无色的,硫酸二氧化锰的溶液呈浅紫色,甲酸则是黄色的。

当这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时,化学反应迅速发生,颜色随之变化。

溶液开始变色,从无色变为黄色,然后变为深橙色,随后是红色、深蓝色和紫色。

这些颜色变化是由于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氧化还原产物的不同形成的。

这个实验目不仅令人惊叹,而且让人感叹化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故事二:可怕的炸碎瓶子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一个学生用一个空的玻璃瓶和硫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物质进行了一次危险的实验。

当他将硫酸加入瓶中,并轻轻倾斜瓶子时,瓶子突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这看上去可能像是魔法,但实际上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的压力。

硫酸与过氧化氢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氧气。

这些氧气积聚在瓶子中,由于瓶口没有足够的空间释放气体,导致气体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瓶子爆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在封闭容器中会逐渐增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导致危险的爆炸。

故事三:冰与盐的“热情相爱”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喜欢用盐来融化冰块。

这是因为盐和冰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即冰的熔点降低。

当我们向冰块上撒盐时,盐会与冰表面接触,从而改变冰的结构。

盐会与冰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得冰晶逐渐解开。

在这个过程中,冰的熔点降低,使得冰块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融化。

这是因为盐与冰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阻碍了冰的结晶。

化学经典趣味小故事

化学经典趣味小故事

化学经典趣味小故事化学姐说huaxue「保持初心」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关于化学的十则经典小故事,看完再次爱上化学有木有?1. 古老的新印章有一批古画,变得灰黄而没有光泽,但它上面的印章却鲜红,像新盖上去的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考古学家经过认真地研究和科学地测定,发现绘画的颜料大多使用了铅白,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氧化物,而古代印章使用的印泥是用朱砂和麻油搅拌而成,在空气中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保持了原有红润鲜艳的颜色。

朱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硫化汞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日光下长期暴晒也不变色,而且能耐酸、耐碱,正因为这样,被用作颜料。

有些纸张时间放得久了就会变成黄色,这是因为纸张内部还有一部分杂质没有清除掉,日子久了,受到空气和日光的作用,就会发生变化,使纸张渐渐变黄,并且容易破裂。

如果在制造纸张时能用氧气或漂白粉漂白纸浆,那就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为了使纸张容易吸收墨汁,防止书写或印刷时墨汁化开,可以加入适当的胶汁,如动物胶、明矾、松香等。

如果要使制造的纸张表面光滑,能两面写字,那就要加入一些填料如淀粉、碳酸钙、滑石粉、白陶土等,使纤维素之间的空隙填满,从而可防止墨汁化开。

2. 纯蓝墨水与蓝黑墨水翻开我们以前写的作业,发现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而有的却清清楚楚,同一时期的字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字迹不清的是用纯蓝墨水写的,日子长了,会被氧化,颜色渐渐变浅,甚至完全消失;而这种清楚的是用蓝黑墨水写的,蓝黑墨水被氧化后,能逐渐生成一种永不退色的化学物质——黑色的鞣酸铁,所以,字迹比较清楚。

一般,蓝黑墨水里还加入了可溶性蓝色有机染料、硫酸、苯酚、甘油和香料。

加入硫酸,是使墨水保持酸性,防止墨水沉淀;苯酚的俗名叫苯酚,是著名的防腐剂,能杀菌,使墨水不至于腐化发臭;甘油的化学成分是丙三醇,是常用的防冻剂,加入甘油后,就可以大大降低水的冰点,使墨水在冬天不易结冰;至于加入香料,则是使墨水芳香宜人。

故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故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故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故事可以被用来生动地描述化学原理和概念,
以及历史事件和发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故
事的例子:
1. 马市什实验:讲述这个实验的历史、内容及意义,可以帮助
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2. 马斯克林瓶的发现:通过介绍丹麦化学家马斯克林的发现经
历及他的实验装置,来引出化学平衡中的重要概念。

3. 柿子树上的氧气: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描述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如何被发现的。

4. 塞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通过讲述这个著名的实验,可以解释和应用化学中的配位化学理论。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并将其运
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

化学小故事

化学小故事

以下是100个与化学相关的小故事,供您参考:1.《发现氧气》:卡尔·威廉·舍勒在研究空气中的氮气时,意外地发现了氧气。

2.《发现甲烷》: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大·伯特洛尼在进行煤矿安全研究时,发现了甲烷。

3.《奇妙的质子》:欧内斯特·卢瑟福和汉斯·格奥尔格·加伦发现了质子。

4.《海绵体》:德国化学家路德维希·威廉·克拉普罗特发明了一种名为“海绵体”的新化合物。

5.《制备氯化铁》:法国化学家皮埃尔·乔波蒂发现了制备氯化铁的方法。

6.《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7.《抗生素的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8.《发现放射性衰变》: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衰变。

9.《燃料电池》:英国化学家威廉·格罗夫斯和弗朗西丝·贝克尔发明了燃料电池。

10.《金属腐蚀》:德国化学家费迪南德·奥古斯特·拉斯科发现了金属的腐蚀现象。

11.《化学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历史。

12.《制备纯碳酸钙》: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尼古拉·沙发明了制备纯碳酸钙的方法。

13.《制备锂》:瑞典化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尔克南发现了制备锂的方法。

14.《生命元素》: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等。

1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

16.《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烃、醇、酮、醛、羧酸等。

17.《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安全和基本操作,包括计量、称量、加热、过滤等。

18.《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

19.《重要元素》: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元素,如钙、铁、锌、硅等。

20.《气体定律》: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等。

和化学有关的故事

和化学有关的故事

和化学有关的故事1. 嘿,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在做化学实验,就像在探寻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

我把那些试剂混合在一起,哇,居然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就好像魔法在我眼前施展一样。

我当时那个激动啊,这化学可真是太神奇了!例子:就像灰姑娘遇到了仙女教母,瞬间变得不一样了。

2. 说说我朋友的事儿吧,他特别喜欢化学。

有回他自己在家里搞小实验,结果弄出了好大一团烟雾,把他爸妈吓得够呛!哎呀,这化学有时还真让人又爱又担心呢!例子:那场面,简直就是火山喷发了!3. 我记得上化学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演示一个实验,那火焰一下子蹿起来好高!全班同学都惊呆了,这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呀!例子:就跟过年放的烟花似的。

4.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关于化学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科学家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化学现象。

哇,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啊!这化学的世界不就是靠这些人一点一点探索出来的吗?例子:就如同攀登高峰,一步步艰难前行。

5. 我邻居家的小孩特别好奇,总问我关于化学的问题。

有天他问我为什么醋能去除污渍,我就给他解释了一通。

看着他那求知若渴的样子,我就知道他以后肯定也会喜欢上化学的!例子:那小眼神,像极了在沙漠中遇到绿洲的人。

6. 还记得我去参观化学工厂的时候,看到那些巨大的反应釜,真的好震撼啊!想想里面正在发生着各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就是化学的力量啊!例子:简直像一个庞大的魔法机器在运转。

7. 有个化学家的故事可感人了,他为了研究一种物质,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

最后终于成功了,他那高兴的样子,真的让人敬佩!这种对化学的热爱不就是最宝贵的吗?例子:仿佛他就是为化学而生的。

8. 我一直觉得化学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无数的秘密之门。

从简单的化学反应到复杂的化合物,都是那么的吸引人,让人想要一探究竟啊!例子:就像一个无尽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结论:化学真的是充满了魅力和惊喜,让我们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和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一种元素的命名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1867 —1934)在对沥青铀矿和铜矿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这两种矿物中,含有一种比铀或钍的放射性强度更大的物质,她意识到: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认识的新元素。

她对丈夫说:假使这种新元素的存在将来能够证明的话,我想叫它钋,来纪念我的祖国——波兰。

玛丽·居里虽侨居国外,并同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了婚,但她从小就热爱祖国波兰,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被沙俄帝国侵占的祖国。

她想用新元素的命名来为祖国争得骄傲和光荣!寄托她那火一样的爱国热情。

好好!皮埃尔·居里说:波兰是你的祖国,也可以说是我的祖国!紧张的工作开始了,淘汰,没日没夜地淘汰,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

1897年7 月,他们果然在含铋的部分矿物中,分析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其化学性质与铋相似,放射性比纯铀强400 倍。

啊,新元素,钋,钋。

居里夫人扑在丈夫的怀里,激动地高喊着钋,钋!两行热泪洒在丈夫的胸膛上。

钋、波兰!波兰,钋!皮埃尔也从心底发出了欢呼第一个享用氧气的是老鼠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生存。

然而,是谁发现了氧气呢?在众多讨论发现氧气的著作中,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所著的名为《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最饶有兴味。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在1733 年3 月13 日生于英国黎芝城附近的飞尔特黑德镇。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当牧师,化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他所著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于1766 年出版。

在这部书里,他向科学界首次详细叙述了氧气的各种性质。

他当时把氧气称作脱燃烧素。

普利斯特里的试验记录十分有趣。

其中一段写道: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烧素’的空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试验。

我想读者是不会感到惊异的。

我自己试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

当时我的肺部所得到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多时候,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

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时髦的奢侈品呢?不过现在只有我和两只老鼠,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啊!当时,他没有把这种气体命名为氧气,而只是称它脱燃烧素。

在制取出氧气之前,他就制得了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同时代的其他化学家相比,他采用了许多新的实验技术,所以被称之为气体化学之父。

1783 年,拉瓦锡的氧化说已普遍被人们接受。

虽然普利斯特里只相信燃素学,但是他所发现的氧气,却是使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国人民至今都还很怀念他。

鲨鱼也有克星?以《老人和海》一文而闻名于世的海明威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做以药防鲨实验,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的置于海面上。

结果,两天后,他惊奇地发现,鲨鱼已把不含硫酸铜吃得精光,相反,含硫酸铜的诱饵动却未动,海明威高光地跳起来,他终于发现,硫酸铜可以防鲨鱼。

二战时,战争不仅在陆地上,海面上仍充满战争,空前残酷,被击中的战船上的船员只有弃船而逃,却面临另一挑战--鲨鱼。

因此,美国政府号召全国有识之士来研究防鲨药品,由海明威的故事,他们很快地配备起用硫酸铜作护身符来防鲨鱼。

肥皂的历史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夭也离不了肥皂。

洗脸用香皂:洗澡用药皂;洗衣服用洗衣皂。

脸要天天洗。

衣服也要勤洗勤换。

衣服穿久了,由于尘土、油污和汗水的沾污,会散发出酸臭味。

带有油污的衣服是滋生病菌的温床。

脏东西还会腐蚀、毁坏织物的纤维,只有经常洗涤才能使衣服延年益寿。

古时候,人们在河边青石板上,将衣服折叠好,反复用木棒捶打,靠清水的力量洗去衣服上的污垢。

这样洗衣服,既费力,效果又不好。

后来有人发现有一种天然碱矿石,溶化在水里滑腻腻的,去油污还挺有效。

皂荚树结的皂荚果,泡在水里,也可以用来洗衣服。

同样样,也能洗掉油污。

古时候的埃及,就有人发现用草木灰和一些羊脂混合以后得到的一些东东,特能去污这大概是最早的肥皂了。

古时候的法国(那时叫高卢)人用草木灰水和山羊油做成一种粗肥皂,有点象我们今天理发馆里的洗发水。

稍后一些时候,人们将猪油拌和天然碱,反复揉搓挤压,得到跟今天的肥皂差不多的猪胰子皂。

我的爷爷、奶奶就用过这种猪胰子皂呢!有些地方把肥皂叫做胰子就是这个缘故。

我们现在用的肥皂是从工厂的大锅里熬出来的。

制皂工厂的大锅里盛着牛油、猪油或者椰子油,然后加进烧碱(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用火熬煮。

油脂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肥皂和甘油。

因为肥皂在浓的盐水中不溶解,而甘油在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可以用加入食盐的办法把肥皂和甘油分开。

因此,当熬煮一段时间后,倒进去一些食盐细粉,大锅里便浮出厚厚一层粘粘的膏状物。

用刮板把它刮到肥皂模型盒里,冷却以后就结成一块块的肥皂了。

药皂和一般的肥皂差不多,只是加进了一些消毒剂。

香皂一般是用椰子油和橄榄油制造,并且加进了香料和着色剂,所以有散发出各种香味和五颜六色的香皂。

甘油是制皂工业的重要副产品,甘油在国防、医药、食品、纺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

肥皂解放前又称鬼子膏,因为有很多是从日本来的。

神秘的战船起火案从前,古罗马帝国的一支庞大船队耀武扬威地出海远征。

船队驶近红海,突然,一艘最大的给养船上冒出了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远征的战船队只好收帆舵,返航回港。

远征军的统帅并不甘心,费尽心机要查出给养船起火的原因。

但是,查来查去,从司令官一直查到伙夫、马弃,没有任何人去点火放火。

这桩历史奇案还是后代的科学家研究出了一个结果,找到了起火的原因。

原来是给养船的底舱里堆积得严严实实的草自发燃烧起来的。

这种现象叫自燃。

草怎么会自燃呢?给养船底舱的草塞得密不透凤,有的开始缓慢地:氧化,这实际上是一种迟缓的燃烧,放出热来,热散不出去,热量越聚越多,温度升高,终于达到草的着火点,于是就自发地着火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燃现象也不少见。

农村的柴草垛,工厂的煤堆,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冒热气,甚至生烟起火。

有些废弃的煤矿,往往连续不断地发生自燃。

弄清了发生自燃的科学道理,我们就可以设法预防了。

在堆放煤和柴草的时候,垛不能太大、太高,防止热量聚集。

在煤堆中央,埋进几个铁篓子,从篓子里伸出铁管,通到煤堆顶上,这样可以使内部积存的热量迅速发散出来。

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把缓慢氧化产生的热带走,降低温度。

消除了燃烧的温度条件,自燃也就杜绝了。

有经验的仓库工经常翻仓倒垛,也是为了防止可燃物质白燃。

当然不是说你想防止就能防止。

请大家多一下火焰山——正在燃烧的新疆地下煤矿!发现氟的悲壮历程1768年马格拉夫研究萤石,发现它与石膏和重晶石不同,判断它不是一种硫酸盐。

1771年化学家舍勒用曲颈甑加热萤石和硫酸的混合物,发现玻璃瓶内壁腐剂。

1810年法国物理学、化学家安培,根据氢氟酸的性质的研究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种与氯相似的元素。

化学家戴维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看法。

1813年戴维用电解氟化物的方法制取单质氟,用金和铂做容器,都被腐蚀了。

后来改用萤石做容器,腐蚀问题虽解决了,但也得不到氟,而他则因患病而停止了实验。

接着乔治·诺克斯(knox,g.)和托马斯·诺克斯(knox,r.t.)两弟兄先用干燥的氯气处理干燥的氟化汞,然后把一片金箔放在玻璃接受瓶顶部。

实验证明金变成了氟化金,可见反应产生了氟而未得到氟。

在实验中,弟兄二人都严重中毒。

继诺克斯弟兄之后,鲁耶特(louyet,p.)对氟作了长期的研究,最后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生命。

法国化学家尼克雷(nickles,j.)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法国的弗雷米(fremy,e.1814-1894)是一位研究氟的化学家,曾电解无水的氟化钙、氟化钾和氟化银,虽然阴极能析出金属,阳级上也产生了少量的气体,但始终未能收集到。

同时英国化学家哥尔(gore,d.g.1826-1908)也用电解法分解氟化氢,但在实验的时候发生爆炸,显然产生的少量氟与氢发生了反应。

他以碳、金、钯、铂作电极,在电解时碳被粉碎,金、钯、铂被腐蚀。

这么多化学家的努力,虽然都没有制得单质氟,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极为宝贵的,为后来制取氟创造了有利条件。

莫瓦桑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

因家境贫穷,中学未毕业就当了药剂师的助手。

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常去旁听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讲演。

1872年他在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和工艺学院教授弗雷米的实验室学习化学,1874年到巴黎药学院的实验室工作,1877年获得理学士学位。

1879年通过药剂师考试,任高等药学院实验室主任。

1886年成为药物学院的毒物学教授。

189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07年2月20日在巴黎逝世。

他在化学上的创造发明很多,现在主要介绍他在氟方面的研究。

1872年莫瓦桑当上弗雷米教授的学生,开始在真正的化学实验室工作了。

弗雷米教授是当时研究氟化物的化学家,莫瓦桑在他的门下不仅学到了化学物质一般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学到了有关氟的化学知识和研究过程。

他知道早在60年代安培和戴维就已证明,盐酸和氢酸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后一种化合物中含有氟,由于这种元素反应能力特别强,甚至和玻璃也能发生反应,以致人们无法分离出游离的氟。

弗雷米反复做了多种实验,都没有找到一种与氟不起作用的东西。

虽然他知道制单质氟这个课题难着了许多化学家,可是莫瓦桑对氟的研究却非常感兴趣,不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反而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

由于工作的变化,这项研究没有及时进行,所以在10年以后,才集中精力开展研究。

莫瓦桑先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查阅科学文献,研究了几乎全部有关氟及其化合物的著作。

他认为已知的方法都不能把氟单独分离出来只有戴维设想的方法还没有试验过。

戴维认为:磷和氢的亲合力极强,如果能制氟化磷,再使氟化磷和氧作用,则可能生成氧化磷和氟,由于当时还没有方法制得氟化磷,因而设想的实验没有实现。

于是莫瓦桑用氟化铅与磷化铜反应,得到了气体的三氟化磷,然后把三氟化磷和氧的混合物通过电火花,虽然也发出了爆炸的反应,但并没有获得单质的氟,而是氟氧化磷。

莫瓦桑又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都没有达到目的。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他终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的实验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这正是实验失败症结所在。

因为氟是非常活泼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活泼性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即使在反应过程中它能够以游离的状态分离出来,它也会立刻和任何一种物质相化合。

显然,反应应该在室温下进行,当然,能在冷却的条件下进行那就更好一些。

看来电解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了。

他想如果用某种液体的氟化物,例如用氟化砷来进行电解,那么怎样呢?这种想法显然是大有希望的。

莫瓦桑开始制备剧毒的氟化砷了,随即遇到了新的困难,原来氟化砷是不导电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往氟化砷里加入少量的氟化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