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例题
完整版)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完整版)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1.铁镍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其放电反应为Fe +NiO3 + 3H2O → Fe(OH)2 + 2Ni(OH)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O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 + 2OH- → Fe(OH)2 + 2e。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 + 2OH- + 2e → NiO3 + 3H2O。
2.当镀锌铁发生析氢腐蚀时,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的说法是:④在标准状况下有1.12L气体放出。
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
C。
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4.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
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 + 3O2 → 2CO2 + 4H2O。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
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C。
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 + 2H2O - 12e → 2CO2↑ + 12H+。
D。
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 + 12H+ + 12e → 6H2O。
5.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
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 + 2H2O - 2e → PbO2 + 4H+。
B。
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
高二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高二电化学基础练习题1. 以下是一些关于电化学的基础练习题。
通过完成这些问题,你可以巩固对电化学的理解并提升解题能力。
题目一:在一个电池中,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被还原,而电极上的自由金属被氧化。
这个电池是什么类型的电池?题目二:哪些因素会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率?请列出至少三个因素,并解释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
题目三:请解释以下两个概念:阳极和阴极。
题目四:在一个电化学电池中,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流向何处?题目五:一个电化学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是如何确定的?题目六:一个电池的电动势是2.5伏,内电阻是0.5欧。
当电池的电流为5安时,计算电池的输出功率。
题目七:写出下列半反应的平衡方程式并判断它是还原反应还是氧化反应。
a) Zn(s) → Zn2+(aq) + 2e-b) Cl2(g) + 2e- → 2Cl-(aq)题目八:在一个电化学电池中,化学反应在一个半电池中进行。
请解释在另一个半电池中会发生什么?2. 解答题目一:这个电池是一个还原与氧化电池,也就是称为“红ox”反应。
题目二: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表面积、电极材料、催化剂等。
以温度为例,温度的增加会提高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这是因为温度的增加会导致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碰撞时能量的转移速率也变快,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题目三:阳极是电化学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它释放电子到外部电路以供应电流。
阴极是电化学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它吸收外部电路中的电子。
题目四:在一个电化学电池中,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流向阴极。
这是因为在电化学反应中,阴极吸收外部电路中的电子,形成还原反应。
题目五:一个电化学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是通过比较与参考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确定的。
标准氢电极一般被用作参考电极,其标准电极电势被定义为0伏。
题目六:电池的输出功率可以通过下式计算:输出功率 = 电动势 ×电流在这个例子中,输出功率 = 2.5伏 × 5安 = 12.5瓦特。
电化学 计算题

电化学计算题
以下是5个电化学计算题及其答案:
1.题目: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由A经过导线流向B
B. 负极反应为2H++2e−=H2↑
C.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c(SO42−)不变
D. 当A中产生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答案:B
2.题目: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
一个电流计。
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0g,则通过导线的电子数为( )
A.1.05×1023
B.2.1×1023
C.3.75×1023
D.5.75×1023
答案:A
3.题目: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电解
后的电解液中加适量水就能使电解液复原的是( )
A.NaCl
B.Na2CO3
C.CuSO4
D.K2S
答案:B
4.题目:某学生欲用\emph{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
酸配制1mol⋅L−1的稀硫酸\emph{100mL},需量取浓硫酸的体
积为____\emph{mL}。
若量取浓硫酸时使用了量筒,读数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mol \cdot L^{- 1}$。
答案:8.3;大于
5.题目:现有氢气和氧气共10g,点燃充分反应生成9g 水,则反应前氧气质量可能是 ( )
A. 6g
B. 4g
C. 8g
D. 10g
答案:C。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

rGm - zEF -1 0.06804 96500 -6.565
rSm
zF E T T
1 96500
(-3.12
10-4 ) -30.11
r Hm rGm Tr Sm -15.54
Wf - 2rGm 13.13kJ
-8.5310 - 4V/K
8. 电池:Hg(s)Hg2Cl2(s) Cl-(aq) AgCl(s) Ag(s)的 标准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Eθ/V=0.06804 3.12×10-4 (T/K-298)。设活度都等于1
(1)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2)计算298 K时、电池反应的rGmθ、rSmθ、 rHmθ;
6. 有一电池可用表示为:Cu(s)|Cu(Ac)2(a =1)|AgAc(s)|Ag(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已知298K时,该电池的电动势E1θ=0.372V, 308K时, E2θ=0.374V。设该电池电动势的温 度系数为常数。
(1)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以电子转 移数z=2计);
(2)计算298K时该电池反应的ΔrGmθ, ΔrSmθ, ΔrHmθ,以及电池恒温放电时的可 逆热Qr,m。
(3)在298 K、100 kPa,电池反应的反应进度 =2 mol时,求电池所作的可逆功
解:(1)负极反应: Hg(l) + Br- = 1/2 Hg2Cl2(s) + e-
正极反应: AgCl(s) + e-→ Ag(s) + Br-
电池反应:Hg(l) + AgCl(s) = 1/2 Hg2Cl2(s) + Ag(s)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电化学例题

EMF(273K)=EMF(298K)-8.46×104(273-298)V=1.250V
12-1-4 298K下,电池:
Pt | H2(g , p) | HCl[b(HCl) =0.08 mol· 1, =0.809)] | kg
Hg2Cl2(s) | Hg(l)
的标准电动势 EMF = 0.2680 V,计算电池电动势及甘汞电池的标
=-163.273 J· 1· 1 K mol
r Sm EMF 163.273 V· 1=-8.46×104 V· 1 K K zF T T 2 96485
EMF (273K) EMF (298K) =-8.46×104 V· 1 K (273 298)K
E
0.05916 ( lgK )V 0.9259V 2
K =2.0×1031 因EMF0,所以电池反应能自发进行。
12-1-5 原电池Pt | H2(p) | H2SO4(b=0.01mol· 1) | O2(p) | kg Pt在298K时的EMF=1.229 V,液态水的fHm(298K) = 285.84 kJ· 1,求该电池的温度系数及273K时的电动 mol 势(设在此温度范围内rH为常数)。
12-1-12 计算下列浓差电池(1)的EMF(298 K)及(2)的EMF(350 K):
(1)Na[Hg, a(Na)=0.1] | NaCl(b=0.1 mol· 1) | Na [Hg, kg
a(Na) =0.01]);
(2)Pt | H2[p(H2)=0.1 p] | HCl( b=0.1 mol· 1) | kg H2[p(H2)=0.01 p ] | Pt。
EMF E
电化学典型题

电化学常见题型小结题型一:原电池和电解池串联,无外加电源型解题关键:先判断出谁是原电池,以它作电源,另一装置为电解池。
定量计算时,整个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相等!通过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例1.如图所示,1)Zn极为极,电极反应,Cu极为极,电极反应,2)X极为极,电极反应,Y极为极,电极反应,Y极附近实验现象为;3)当Zn电极质量减少0.64 g时,Cu电极质量增加g;Y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例2、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⑴判断装置的名称:A池为___ _____池,B池为_____ ___池;⑵锌极为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铜极为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棒C1为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墨棒C2附近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当C2极析出224mL气体(标准状态)时,锌的质量__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了______g,CuSO4溶液的质量______(增加、不变或减少)________g。
例3、如图所示,甲池中电池反应式为2Fe3++Cu==2Fe2++Cu2+,已知B 电极质量不变,C、D为石墨电极,乙池中为200 mL饱和NaCl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1)A极为极(填“正”或“负”),电极材料为,发生反应。
(2)写出乙池的电极反应式:阳极反应式为;阴极反应式为。
(3)A电极质量减少0.64 g时,此时乙池中c(OH—)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C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D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提示:通过电极现象判断正负极、阴阳极。
电极现象包括:电极质量变化、生成气体体积关系、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等。
本题是通过进行判断的。
)题型二:有外加电源型例4、以石墨作电极,点解下列溶液,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A BC DE F电解后各溶液pH 值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甲 乙 丙例5、如图,a 、b 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 极附近溶液显红色。
电化学练习(含解析)

1.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 O2+2H2O+4e-===4OH-B. a 极是铁,b 极是铜时,b 极逐渐溶解,a 极上有铜析出C. a 极是粗铜,b 极是纯铜时,a 极逐渐溶解,b 极上有铜析出D. a、b 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 a 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 H2体积相等2.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1∶2的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2Cu2++2H2O2Cu+4H++O2↑ ②Cu2++2Cl﹣Cu+Cl2↑③2Cl﹣+2H+H2↑+Cl2↑ ④2H2O2H2↑+O2↑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3.常温下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00 mL 0.1 mol·L-1的Cu(NO3)2和0.1 mol·L-1的AgNO3组成的混合溶液,当某一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 时,假设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增重1.4 g B.所得溶液pH<1 C.阴极增重0.64 g D.所得溶液pH>14.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被还原5.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图)。
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中a为负极,b为正极 B.电解池中的电解液不可以是NaCl溶液C. B电极发生的反应:2H++2e-===H2↑ D. A、B两端都必须使用铁作电极6.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 4+2H2O-2e-===PbO2+4H++B.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C. K闭合时,Ⅱ中向c电极迁移D. K闭合一段时间后断开,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7.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Li x C+Li1-x CoO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2Li+S 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 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上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8.增加提示(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分散质Fe(OH)3胶粒带正电荷)如下图所示,X、Y、Q、W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W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
电化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电源 B 极是正极
B. ( 甲) 、 ( 乙 ) 装置的 C、D、 E、 F 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1∶2∶2∶2
C.欲用 ( 丙 ) 装置给铜镀银, H 应该是 Ag,电镀液是 AgNO3 溶液
D.装置 ( 丁 ) 中 Y 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
17.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1 mol ·L-1 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 pH 保持不.变的是 (
(2) 在此过程中,乙池中某一电极析出金属银
4.32 g 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 O2 为
________L( 标准状况下 ) ;若此时乙池溶液的体积为 400 mL,则乙池中溶液的 pH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每转移 0.1 mol 电子,消耗 1.12 L 的 H2 D . H+由 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b 极
4.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 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 (H+) 和电子, 电子经过电路、 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 该
电池总反应式为: 2CH3OH+ 3O2===2CO2+ 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_________ 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 。
(5) 若在标准状况下,有 2.24 L 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铁电极上生成的气体的分子
数为 ______;丙装置中阴极析出铜的质量为 ______。 10. 铜、锌为两个电极,烧杯中盛有 200 mL 1 mol ·L- 1 的 CuSO4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5.1.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 min 后,试求(1)在阴极上析出的Cu 的质量。
(2)在阳极上析出温度为27℃、压力为100 kPa 时Cl 2的体积。
解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Q =It =(20×15×60)C=18000 C根据法拉第定律 Q =nF ,则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22-11118000C(H )(C l )0.1866m ol 2296485C m olQ n n F ====⋅(1) 阴极上析出Cu 的质量:111(C u )(C u )0.1866(63.55)g 5.929g222mn M =⨯=⨯⨯=;式中1(C u )2M 是指Cu 的物质的量的基本单元为12Cu,即对应元电荷的质量。
(2) 阳极上析出氯气的体积(将气体看作理想气体):2332310.5(Cl )(Cl )0.18660.58.3145300.152===m =2.328dm 10010n RTn RT V p p ⨯⨯⨯⨯在使用理想气体方程时,物质的量n 必须对应于气体实际存在的形式,例如氯气应为2C l 而不是122Cl 。
这是热力学和电化学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引起注意。
例5.1.2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水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g 的Ag(s)析出。
经过分析知道阳极区含有水 23.14g ,AgNO 3 0.236g 。
已知原来所用溶液的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NO 3 0.00739g 。
试分别计算Ag +和NO 3-的迁移数。
解: Ag +迁移数的计算:对Ag +在阳极区进行物质的量衡算有 n n n n =+-后迁前电 式中各项:n 后-通电后阳极区Ag +的物质的量;n 前-通电前阳极区Ag +的物质的量;n 电-发生电极反应从阳极溶解生成的Ag +的物质的量; n 迁-电迁移迁出阳极区的Ag +的物质的量;所以 n n n n =+-迁后前电以阳极区水的质量为23.14g 作为计算基准333AgN O 3AgN O AgAgN O m 0.236n n mol 1.38910molM 169.9+-====⨯,后,,后后333AgN O 3AgN O Ag AgN O m 0.0073923.14n n m ol 1.00710m olM 169.9+-⨯====⨯前,前,前,Ag 3AgAgm 0.078n m ol 0.722910m olM 107.9+-===⨯,电,电33n n n n 1.0070.7229 1.38910mol 0.340910mol--=+-=+-⨯=⨯迁后前电()Ag +的迁移数 3,A g3A g A g n 0.340910m ol t 0.47n 0.722910m olQ Q+++-+-⨯====⨯迁电,3NO -迁移数的计算(方法一)题为单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各一种(忽略水的电离),因此有3Ag NO t t 1+-+=所以 3NO Ag t 1 t 10.47 0.53-+=-=-=3NO -迁移数的计算(方法二)分析可知3NO -不参与电极反应,通电过程中“迁入”阳极区,故有 n n n =+后迁前,即n n n =-迁后前 其中-333,AgNO ,NO n n 1.38910mol -==⨯后后 333,AgNO ,NO 1.00710mol n n --==⨯前前故 333n n n (1.38910 1.00710mol 0.38210mol ---=-=⨯-⨯=⨯迁后前)因此3NO -的迁移数 333,3,Ag 0.38210mol t 0.530.722910molNO NO n n --+--⨯===⨯迁电例 5.1.3 25 ℃时在一电导池中盛以浓度c 为 0.02 mo l ·dm -3的KCl 溶液,测得其电阻为 82.4Ω。
若在同一电导池中盛以浓度c 为0.0025 mo l ·dm -3 的K 2SO 4溶液,测得其电阻为 326.0 Ω。
已知25 ℃时 0.02 mo l ·dm -3 的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 0.2768 S ·m -1 。
试求:(1) 电导池常数;(2) 0.0025 mol·dm -3的K 2SO 4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解:(1) 电导池常数:11cell K C l K C l (0.276882.4)m22.81ml K R Aκ--==⋅=⨯=(2) 0.0025 mol·dm -3 的K 2SO 4溶液的电导率:242411cell KSO K SO 22.81 S m 0.06997 S m326.0K R κ--==⋅=⋅0.0025 mol·dm -3的K 2SO 4的溶液的摩尔电导率:2424KSO 2121m ,K SO 0.06997 S m mol0.02799S m mol2.5cκ--Λ==⋅⋅=⋅⋅例题5.1.4 把浓度为15.81 mol·m -3的醋酸溶液注入电导池,已知电导池常数K cell 是13.7 m -1,此时测得电阻为655Ω。
求出给定条件下醋酸的解离度a 和解离常数c K $。
解: 12113.7m2.0910S m655cell K Rκ---===⨯⋅Ω2-132-1-32.0910S m 1.3210S m mol 15.81mol mm cκ--⨯⋅Λ===⨯⋅⋅⋅查表5.1.2:+22-1(H ) 3.498210S m mol mλ∞-=⨯⋅⋅;-22-1(Ac )0.40910S m mol m λ∞-=⨯⋅⋅ +-(HAc)(H )(Cl )m m m Λλλ∞∞∞=+=(3.4982+0.409)×10-2 S·m 2·mol -1= 3.91×10-2 S·m 2·mol -1醋酸的解离度α: 32122211.3210S m m o l 3.38103.9110Sm m o lm mα--∞--Λ⨯⋅⋅===⨯Λ⨯⋅⋅解离常数: 2-3-32-5-2-2-315.8110(1.3210)1.8610() 3.9110(3.9110-1.3210)mc m mm c c K ΛΛΛΛ∞∞⋅⨯⨯⨯===⨯-⨯⨯⨯⨯$$例5.1.5 25℃时通过电导测定氯化银饱和水溶液和配制该溶液的高纯水的电导率分别为3.41×10-4S·m -1和1.60×10-4 S·m -1。
试计算氯化银在25℃时的溶解度。
解:(A gC l κ)=2(AgCl (H O)κκ溶液)-=4-14-1(3.41 1.60)10S m 1.8110S m---⨯⋅=⨯⋅查表5.1.2 +22-1(Ag )0.619210S m mol m λ∞-=⨯⋅⋅,-22-1(Cl )0.763410S m mol m λ∞-=⨯⋅⋅+-22-1(AgCl)(AgCl)(Ag )(Cl ) (0.6192+0.7634)10S m mol m m m m Λλλ∞∞∞-≈Λ=+=⨯⋅⋅=22-1 1.382610S m mol -⨯⋅⋅因此氯化银在25℃时的溶解度:4-1-342-1(AgCl) 1.8110S mc 0.01309mol m(AgCl)138.2610S m molmκΛ-∞-⨯⋅===⋅⨯⋅⋅例5.1.6 计算25℃ 时浓度为0.1 mol·kg -1 的H 2SO 4 水溶液中的平均离子活度。
其中25℃时0.1 mol·kg -1 的H 2SO 4 水溶液的平均活度因子γ±由实验测得为0.265。
解:对于H 2SO 4 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 2SO 4→2H ++SO 42-,因此有211+2=3 ; 2+-++--ν=,ν=,ν=m =νm =m ; m =νm =m()()()1/211/31/3-1240.1587mol kgm m m m m m +-±+-⎡⎤∴====⋅⎣⎦ννν-1-10.1587mol kg 0.2650.04211.0mol kgm mαγ±±±⋅==⨯=⋅$例5.2.2 将下列化学反应设计成电池 (a) Ni(s)+Cd 2+→ Ni 2+ +Cd(s) (b) Cl 2(g) + Ag → AgCl(s) (c) H + + OH – → H 2O解:(a) 反应中Ni(s)失去电子被氧化成Ni 2+,因此Ni 电极为负极;Cd 2+得到电子被还原成Cd ,因此Cd 电极为正极。
相应的电解质溶液也比较直观,分别为Ni 2+的溶液和Cd 2+的溶液。
因此设计电池为:Ni(s)| Ni 2+ (aq, m 1) ║ Cd 2+ (aq, m 2) |Cd (s) 对所设计的电池进行复核 负极:Ni(s )→Ni 2++2e - 正极:Cd 2+ +2e -→ Cd电池反应 Ni(s)+Cd 2+→Ni 2+ +Cd(s)与给定的化学反应一致。
(b)12Cl 2(g) + Ag →AgCl(s)该电池反应中Ag 被氧化,生成难溶盐AgCl ,所以负极应为Ag-AgCl(s)电极。
被还原的是氯气,正极应为氯气电极。
不难看出电解质溶液为含Cl –的溶液。
故设计电池:Ag | AgCl(s) |Cl – (a ) | Cl 2(g) | Pt 对所设计的电池进行复核负极: Ag + Cl – (a ) → AgCl(s) + e – 正极 12Cl 2(g) + e – → Cl – (a )电池反应12Cl 2(g) + Ag → AgCl(s)与给定的化学反应一致。
(c) H + + OH – → H 2O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没有氧化还原变化,所以电极选择不明显。
但是涉及的物质,必然含氢与氧,OH –为还原产物,H + 为氧化产物。
可以在反应的两端同时添加12H 2 (g, p )项。
H + +12H 2 (g, p )+ OH – → H 2O+12H 2 (g, p ),由此可以看出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
电池表示: Pt | H 2(g, p ) | OH – || H + | H 2 (g, p ) |Pt 这是一个双液电池。
对所设计的电池进行复核负极: H 2(g, p ) + OH – → H 2O + e – 正极: H + + e – → H 2(g, p )电池反应: H + + OH – → H 2O注意此处的氢气压力必须一致,否则将两个电极组成电池时无法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