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地质勘探遥感技术运用考核试卷

A.提高图像对比度
B.降低图像噪声
C.改善图像质量
D. ABC都是
5.下列哪种遥感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地质勘探?()
A. GPS
B. GLONASS
C. Landsat
D. Galileo
6.关于遥感图像的波谱特性,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波谱特性反映地物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发射和吸收特性
2.光谱分辨率越高,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就越高。()
3.在遥感图像处理中,滤波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图像噪声。()
4.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其覆盖范围就越小。()
5.无人机遥感技术不适合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地质勘探。()
6.遥感图像的波谱信息可以用于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7.地震活动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直接监测。()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D
4. D
5. C
6. C
7. C
8. D
9. A
10. B
11. D
12. D
13. B
14. D
15. A
16. A
17. D
18. C
19. E
20. C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
3. ABCD
4. AB
5. AB
6. ABC
7. ABCDE
9.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去除图像噪声?()
A.滤波
B.增强
C.缩放
D.投影
10.以下哪种遥感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夜间地表温度分布?()
A.多光谱传感器
B.热红外传感器
遥感地质学测试试卷

遥感地质学测试试卷1、下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 () [单选题] *A、宏观性好B、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C、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相比工作效率高,费用成本低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正确答案)2、下面关于遥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遥感是新兴的一门技术,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B、人的视觉行为就是遥感的过程,人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好的遥感器C、遥感的历史起源于美国1972年发射LANDSAT(正确答案)D、遥感探测的媒介质主要是电磁波3、遥感分类方法很多,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工作方式(正确答案)C.按应用领域D.按工作波长4、下列不是遥感的特点是:() [单选题] *A)大面积同步观测B)时效性C)商业性(正确答案)D)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5、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发展迅速B)遥感从定性走向定量C)遥感应用不断深化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正确答案)6、遥感分类方法很多,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成像方式(正确答案)C.按应用领域D.按工作波长7、遥感分类方法很多,地面遥感、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正确答案)B.按成像方式C.按应用领域D.按工作波长8、遥感分类方法很多,地质遥感、林业遥感等,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成像方式C.按应用领域(正确答案)D.按工作波长9、遥感分类方法很多,电磁波遥感与声波遥感等,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成像方式C.按媒介(正确答案)D.按工作波长10、遥感分类方法很多,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等,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单选题] *A.按遥感平台B.按成像方式C.按应用领域D.按工作波长(正确答案)11、遥感技术起源于() [单选题] *A.空中摄影侦察(正确答案)B.材料无损探测C.地质勘测D.气象探空形12、根据运载工具不同,遥感可分为以下类型,除了() [单选题] *A.航天遥感B.航空遥感C.水下遥感(正确答案)D.近地遥感13、遥感定义:从、以至的平台上。
遥感地学分析复习题

遥感地学分析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考虑各种气体吸收的综合影响,仅有某些波段大气的吸收作用相对较弱,透射率较高。
这些能使能量较易通过的波段。
2、图像方形:当研究区远远超过单幅遥感技术图像所全面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须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堆叠成一幅后一系列全面覆盖全区的很大图像的过程。
3、光谱分辨率:是指探测器在波长方向上的记录宽度,又称波段宽度(bandwidth)。
光谱分辨率被严格定义为仪器达到光谱响应最大值的50%时的波长宽度。
4、遥感技术地学分析:遥感技术地学分析就是创建在地学规律基础上的遥感技术信息处理和分析模型,就是综合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等综合性应用领域技术和理论,或者能够充分反映地球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学发展过程的有效率信息理论方法。
5、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6、植被指数:根据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并作比值运算可以注重图像中植被的特征、抽取植被类别或估计绿色生物量,通常把能抽取植被的算法称作植被指数。
7、几何制止:就是制止这些系统及非系统性因素引发的图像变形,从而并使之同时实现与标准图像或地图的几何资源整合。
二、问答题:1、电磁辐射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瞬间视场ifov越大,最小可分像素越大,空间分辨率越低。
但是ifov越大,通光率即瞬时获得的入射能量越大,辐射测量越敏感,对微弱能量差异的检测能力越强,则辐射分辨率越高。
因此,空间分辨率的增大,伴之以辐射分辨率降低。
12、在定量遥感中,比较经验模型、物理模型、半经验模型的优缺点。
经验模型优点:简单、实用性强缺点:理论基础不完善,缺少对物理机理的足够多认知和重新认识,参数之间缺少逻辑关系。
遥感地质学试题

遥感地质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遥感主要利用的是地面特征的 ____________ 信息。
A. 穿透B. 探测C. 辐射D. 发射2. 遥感图像中颜色的变化通常代表不同的 ____________ 特征。
A. 温度B. 光谱C. 高度D. 纹理3. 遥感数据分为 ____________ 遥感数据和 ____________ 遥感数据。
A. 有源,无源B. 主动,被动C. 有线,无线D. 红外,紫外4. 遥感技术最早应用于 ____________ 领域。
A. 军事B. 水利C. 医学D. 地质5. 遥感数据的 ____________ 可以反映地物的光谱信息。
A. 时态B. 分辨率C. 时间D. 空间6.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 ____________ 在大气和地面之间传播的性质。
A. 电磁波B. 热能C. 水分D. 重力7. 遥感图像最常用的增强方法是 ____________。
A. 直方图均衡化B. 滤波处理C. 空间分析D. 反演算法8. ____________ 是遥感图像的一项基本运算,用于抽取和获取图像的有用信息。
A. 遥感分类B. 数据融合C. 辐射校正D. 特征提取9. 遥感技术中的 ____________ 通常是指选择合适的像元进行特定地物的识别和分析。
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光谱分布10. 遥感技术在地质学研究中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方面?A. 矿产资源勘查B. 土壤侵蚀分析C. 断层活动监测D. 土地利用规划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遥感地质学是将遥感技术与地质学相结合,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研究和地质__________。
12. 红外遥感是通过探测地面物体的 ____________ 辐射来获取图像信息。
1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 ____________。
14. 遥感数据的扫描模式包括横摆扫描和 ____________ 扫描。
遥感地质学期末(有答案)

1.遥感和遥感地质学的定义是什么?遥感: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遥感地质学: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
2.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整个系统分为星载(机载)分系统和地面分系统两大部分。
星载(机载)分系统由遥感平台和遥感器组成,负责从高空收集地物的电磁辐射信息,是遥感工作系统的核心。
地面分系统由遥感测试系统和地面控制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负责地物波谱测试研究和地面实况调查,后者负责对星载(机载)分系统的控制,遥感数据接收和处理等具体工作。
(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受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3.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A.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B.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C.技术手段多样,课获取海量信息D.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4.电磁波波长范围如何划分?紫外波段0.01~0.38微米可见光波段0.38~0.76微米紫色光0.38~0.43微米蓝色光0.43~0.47微米青色光0.47~0.50微米绿色光0.50~0.56微米黄色光0.56~0.59微米橙色光0.59~0.62微米红色光0.62~0.76微米红外波段0.76~1000微米近红外波段0.76~3.0微米中红外波段 3.0~6.0微米热红外波段 6.0~15.0微米远红外波段15.0~1000微米微波波段1毫米~1米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5.电磁波与地物的作用方式有哪些?自然界中地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发射、吸收和透射几种形式。
6.什么叫大气窗口,目前遥感技术利用的最重要的波段是那些?指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和散射都很小,而透射率很高的波段。
微波波段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窗口之一。
7.大地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波长区?大地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的短波辐射、地球内部的热能大地辐射的能量分布中红外——微波峰值波长9.7μm大部分集中在: 8~14μm(50%) 3~5μm (1.0%以下) 14~30μm (30%)8.什么是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其主要组成是什么?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3分*5);简答题(50分);论述题(15分)。
(分值分配可能略有改动)第一章:绪论1、遥感的依据(根本出发点及物理基础);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辐射特性。
所以根据遥感器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特征的差异识别不同的物体遥感技术的分类;(一)、根据电磁辐射源(遥感器探测、记录的地物电磁辐射能量来源)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1)、被动遥感:利用太阳等自然辐射源遥感器探测、记录地物反射或自身发射的电磁波信息以识别地物特性的遥感方式(如摄影)。
(2)、主动遥感:使用人工辐射源由遥感器主动地向目标物发射一定能量和一定波长电磁波, 然后再由遥感器探测、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一部分电磁波,以这种回波信息识别目标物的遥感方式(如雷达)。
(二)、根据遥感平台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航宇遥感。
(1)、地面RS:遥感器装在车、船或高塔等地面平台,或在地面上,由人工直接操作遥感器,对地面、地下或水下进行的遥感;(2)、航空RS:遥感器安装在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上,从空中对地面进行的遥感;(3)、航天RS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作为运载工具,从外层空间对地面进行的遥感;(4)、航宇:天体、天文观测等。
(三)、根据遥感器工作波长(1)、紫外RS:近紫外—摄影;(2)、可见光RS;(3)、红外RS;(4)、微波RS;(5)、多波段(多光谱/多谱)RS:利用多通道遥感器对同一地景进行多波段同步成像,遥感器每个通道探测、记录的电磁波波长不同(每个通道为一个一段波长范围的窄波谱带), 这些不同的波段可以从可见光到红外到微波。
3、遥感技术系统由哪四部分组成;(1)、遥感平台:放置遥感器的运载工具--飞机、人造卫星、气球、遥感车、飞艇等;(2)、遥感器:又称传感器,指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3)、信息接收与预处理系统:地面接收站接收从遥感器传送来的图像胶片或磁带数据并进行处理;(4)、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应用遥感资料(图像/ CCT / 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推断,按照遥感原理和专业知识原理,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将其编绘成文字资料或图件。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1.遥感的定义: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子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动力状态的现代化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请简述遥感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遥感地质学是一门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边缘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研究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法、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地学应用及研究进展等;任务是培养掌握21世纪遥感地质学知识的高级地质勘查专业人才,为地质科学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察、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监测等工作服务。
4.遥感有何特点?:第一,大面积同步观测;第二,时效性--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观测;第三,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丰富的地表信息;第四,经济性;第五,对信息的获取只局限在有限的电磁波波段内,信息量和代表性不受到限制。
5.多普勒效应:由观察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地磁辐射的频率改变。
6.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m/s。
已知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m/s(紫色光)到7.6×10-7m/s的红光,计算其对应的频率范围。
解:紫色光频率:3×108/3.8×10-7=0.7895×1015(赫兹);红色光频率:3×108/7.6×10-7=0.3947×1015(赫兹)。
7.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特性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何特点?答: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黑体,它的发射辐射最大,发射率与波长无关;第二种是灰体,其发射率与波长无关,但它的发射辐射比黑体小;第三种是选择性辐射体,七发射率随波长而改变。
成都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专业2010级《遥感地质学试题》1. 遥感系统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2. 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从_____年算起的。
3. NASA的全称是(中文)_____________,英文全称是_____。
它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成立于1958年。
负责美国所有各种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的研究及装备建造工作。
4. ___年___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发射成功。
5. 遥感分类中按遥感平台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_____和_____。
按RS的应用领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遥感技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7. 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8. 遥感机理是通过利用_____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_____或_____的_____,通过_____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_____的目的。
9. 电磁波是电磁振动的传播,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时,变化的_____激发了变化的_____,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也称电磁辐射。
10. 电磁波是_____波,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
11. 电磁波遇到介质(气体、液体、固体)时,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现象。
12.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_____到_____。
13. 黑体的性质是吸收率为___,反射率为___。
14. 按照维恩位移定律的描述,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遥感的定义: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子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动力状态的现代化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请简述遥感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遥感地质学是一门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边缘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研究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法、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地学应用及研究进展等;任务是培养掌握21世纪遥感地质学知识的高级地质勘查专业人才,为地质科学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察、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监测等工作服务。
4.遥感有何特点?:第一,大面积同步观测;第二,时效性--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观测;第三,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丰富的地表信息;第四,经济性;第五,对信息的获取只局限在有限的电磁波波段内,信息量和代表性不受到限制。
5.多普勒效应:由观察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地磁辐射的频率改变。
6.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m/s。
已知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m/s(紫色光)到7.6×10-7m/s的红光,计算其对应的频率范围。
解:紫色光频率:3×108/3.8×10-7=0.7895×1015(赫兹);红色光频率:3×108/7.6×10-7=0.3947×1015(赫兹)。
7.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特性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何特点?答: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黑体,它的发射辐射最大,发射率与波长无关;第二种是灰体,其发射率与波长无关,但它的发射辐射比黑体小;第三种是选择性辐射体,七发射率随波长而改变。
8.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9.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大小,即传感器成像的瞬间视场。
10.遥感图像的波普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普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1.什么是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它是在电磁波的可见、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12.不同散射类型对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有何影响?微波具有穿透能力的原理?:由于可见光都是短波电磁波,故由于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其穿透效果要受到大气中的云层、烟雾影像,即当有云层覆盖情况下,可见光遥感将失去作用。
而微波遥感是采用波长1mm~1m的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的遥感,是主动遥感,不仅不需要太阳光就可以遥感成像,而且还可以穿透各种大气粒子—包括云层遥感成像,具有全天候的遥感能力。
13.引起遥感图像变形的因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地形起伏、地球表面曲率、大气折射和地球自转五个方面。
14.解释辐射校正作用,有哪些消除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方法?:辐射校正的作用是消除大气影响造成的太阳光电磁辐射畸变。
--方法有直方图最小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
15.波普特性差异是识别地和现象的基本出发点。
其在遥感图像上即为影像灰度(明暗程度)或色彩的差异。
16.遥感图像解译: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信息的过程,包括人工目视解译和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
17.遥感地质解译:根据地质工作的要求,用解译标志和实际经验,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特点,测算某种数量指标过程,也可简单解释为从遥感图像上获取地学遥感信息的过程。
18.遥感构造解译包括:褶皱构造解译、断裂与线性构造解译、环形构造解译、隐伏构造解译和活动构造解译。
19.遥感地貌解译:从遥感影像上识别出地貌类型,并对其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变化展开分析和描述的遥感解译过程。
20.简述岩溶峰丛地貌和岩溶峰林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在空间特征方面,岩溶峰丛地貌在中等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反应为连片分布的具密集网格纹理结构特征的区域;在高分辨率影像上,则反映为成片分布的连座陡立群山。
而岩溶峰林早中等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反应为不同疏密程度散布的、具有立体感的孤立图斑群;在高分辨率影像上反映为单个陡立的孤峰。
至于波普特征(色调),岩溶峰丛和峰林区在黑白影像上一般都反映为相对均匀的浅灰色调区域,在彩色影像上则根据植物覆盖程度的不同和假彩色合成波段的不同,显示为不同的相对单一彩色区域,具体为何种颜色要根据采用何种彩色方案而定,没有颜色固定模式。
因此,在遥感影像上区分岩溶峰丛和峰林地貌,主要依靠空间特征信息,而波普特征只能作为解译的辅助信息。
21.影像地层剖面:利用航片立体像或高分辨率遥感提供的影像底层识别标识信息,将地层、岩石单元界线和接触关系等信息以剖面图方式反映出来,即为影像地层剖面。
22.岩性-地层反射波普剖面图:以地层单位的宽度为横坐标、地层反射波普幅度值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剖面图。
23.为何岩性遥感解译难度大于断裂构造遥感解译的难度:遥感岩性解译主要依赖于对地表岩性遥感波普特征差异分区的识别。
但要有效进行这种识别,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
首先是“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的限制,也就是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相同岩性的岩层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地物反射波谱,反之,不同岩性的岩层可能具有相同的地物反射波普。
这就使得遥感岩性识别具有多解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植被和第四系掩盖、岩石表面风化破坏、地形影响和阴影遮挡等,都会增加地表岩性反射波普识别的难度。
而断裂构造在宏观遥感影像上反应为线性构造—线性体或线性特征,这种遥感线性影像特征由于贯穿延伸尺度大和色调与背景差异明显,比较好识别。
因而相对比较而言,岩性遥感解译的难度要大于断裂构造解译的难度。
24.遥感岩性解译及其包括的内容:依据遥感资料的波普与空间信息特征来识别判定出露地面岩石的类型、分布、产状及相邻关系等,就是遥感岩性解译。
其内容包括:1.建立岩性解译标志。
2.岩石的物性与类型、产出状况。
3.尽可能解译不同岩性的分界。
4.分析各种岩性展布状况、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等。
25.影像标志层:可以被用作地层识别标志的层状遥感影像特征区/带,为影响标志层。
影响标志层必须满足上下岩层的影响色调/色彩反差明显、空间延续性好、地形地貌差异显著和具有清晰的影像特征等条件。
26.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碳酸盐岩反射率教高。
泥岩尤其含有机质的泥质岩反射率就较低。
沉积岩中含暗色或杂色碎屑矿物多,含有机质,三价铁、锰的氧化物较高,空隙和裂隙较多,温度或含水较大,其反色率就较低,在黑白遥感图像上色调偏暗。
27.岩性识别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利用多波谱遥感资料识别岩性、利用岩石热惯量识别岩性、利用高光谱分辨数据资料识别岩性、利用图像的影纹特征结构记忆岩性和利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识别岩性。
28.对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用遥感图像识别岩性的试验研究,有下面几项主要工作内容:影像地层单位可分程度的评价、影像标志层的选择、影像地层剖面的编制、岩性—地层反射波谱剖面的测制。
29.请简述遥感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遥感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有:1.用多光谱遥感资料识别岩性。
不同的岩石由于矿物成分和结构不同,波皮特征不同,通常这可以通过多光谱影像的波谱特征差异的形式反映出来,如灰度深浅或颜色不同,而这样的影像特征差异易于区分识别。
2.利用岩石热惯量识别岩性。
热惯量是物体阻止温度变化的热反应的一种量度。
岩石的热惯量与岩石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构造密切相关,故可以通过热惯量图像来区分识别岩性。
3.利用高光谱分辨力多通道或成像波谱识别岩性。
原理比“1”精细得多。
4.用图像的纹理结构识别岩性。
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遥感影像纹理特征,固可通过对遥感影像纹理特征识别来推断或识别岩性。
30.酸性岩体有哪些主要的遥感影像特征?为什么?:酸性岩体的遥感影像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波普特征方面,具有较高反射率,即在遥感影像上反映的色调偏浅。
因为酸性岩的SiO2含量较高,而实验表明,岩浆岩的反射率与SiO2含量成正比。
2.空间形态特征方面,酸性岩通常具有所谓的环形构造,即由环形分布的地形地貌、纹理特征或色彩分布在宏观上所构成的环形图案,因为岩体侵入过程中,由于热动力作用,往往造成围绕岩体分布的放射状和环状断裂构造。
这些断裂构造经长期风化剥蚀后,会形成一些宏观上呈环形分布的地貌,如:穹状山丘、在中低山地区内出现带有剥蚀残丘的丘陵盆地(如粗斑状、姜块状、鸡爪状),有的还通过钳状—树枝状、菱格状—树枝状以放射状或环状水系反映出来,成为推测酸性侵入体的环形构造标志。
31.线性形迹:指在遥感图像上由色调或地形地物所显示的沿空间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展布的直线状或微弯曲的线状影像特征。
32.线性构造:指在遥感图像上,被认为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状)影像特征。
33.断裂构造遥感直接介意标志:显示在遥感图像上、可以直接看到的断裂构造的某些地质证据,如岩性、地层影像被切割和错开、地质构造的不连续及构造破碎带的直接出露,等等。
34.断裂构造的间接解译标志:显示在遥感图像上、通过tamen可以间接判断断裂构造是否存在的地物影像特征,如呈近直角转弯的河流、整齐划一排列的洪积扇群和串珠的岩脉正地貌等。
35.环形影像:在遥感图像上,由于色调、水系、影纹结构等标志显示出来的近圆形、空心环状或由离弧段包围而成的问封闭环形区域等影像特征,称之为环形影像或环形形迹。
36.遥感构造编图:把遥感构造解译成果(包括地面查证资料)汇编成合乎地质勘查规范要求的图件的工作。
37.隐伏构造是指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掩盖,或隐伏在表层基岩下面的地质构造。
遥感技术可用于对松散沉积物覆盖区隐伏构造的解译和基岩区隐伏构造的解译。
38.遥感构造解译有哪些基本原则?:遥感构造解译基本原则是:1.结合所研究构造形迹的规模,收集相应比例尺的遥感资料。
2.多时相、多波段、不同种类的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
3.应用各种地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4.遵循构造地质学的原理和基本理论,从构造总体轮廓、区域构造格架入手,分析各种构造形迹间的组合关系和分布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39.遥感解译获得的线性影像特征是否等同于断裂构造?为什么?:不能等同。
因为能形成线性影像特征的地物有很多,不仅有自然地物,还有人工地物,后者如人工河道、沟渠、公路、铁路和输油管线等。
而在自然地物中,能产生线性影像特征的地质体也很多,如:各种直线或微弯曲弧线状的地质界线、线性地质应变带、线性地形体、线性影纹结构或线性蚀变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