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地理区域教案新版粤教版

合集下载

粤教版初二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初二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初二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素养目标】一、对“黄土地”、“黑土地”的分布,土壤,要紧农作物有初步的了解。

二、把握森林宝库的要紧分布地区、优良树种及林区闻名物产——东北三宝。

三、明白得北方河流多灾难的缘故。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治理黄河、海河等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四、熟练把握北方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和重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并熟悉各工业中的要紧工业部门。

五、对北方地区居民传统生活适应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六、明白得首都北京的重要地理位置及要紧职能,对北京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化建设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1.以黄土地和黑土地为线索的北方地区种植业和自然景观。

2.黄河、海河等多灾缘故及其治理。

3.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难点:北方河流多灾的缘故。

【教学过程】【提供资源】地球人都明白中国功夫。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段关于武术的短片,再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形成南拳北腿格局的缘故。

(观赏武术短片)【自学生疑、学习释疑】一、本课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课,第一应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

什么缘故要分区?我国领土宽敞,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进展等情形的不同,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全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二、对北方地区的介绍,教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优势与问题结合,抓住重点,扼要从农业、工业、人民生活等方面来介绍。

在讲本区的位置、范畴、面积、人口和民族、地势等差不多概况时,可联系前面已学知识,采纳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并逐一落实在地图上。

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我国南、北方以什么为界?(秦岭—淮河一线)2.本区属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暖温带和中温带;要紧为半潮湿地区)3.本区有哪些大山脉和大地势区?(大兴安岭、长白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黄土地”和“黑土地”只是对北方大地景观的描述,并不是土壤分类,但也涉及土质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计划(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计划(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计划(粤人版)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八年级上册地理的关键知识与概念。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认知与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提升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力与解释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涵盖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复杂多样的地形、丰富多样的气候以及众多的河流等;中国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特点与分布;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中国的地域差异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精彩的视频等资料,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3. 适时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感知。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至五周:详细讲解中国的自然环境,重点阐释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它们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第六至十周:系统学习自然资源部分,使学生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方式,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第十一至十五周:全面探讨中国的经济发展,深入分析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第十六周:进行全面的综合复习,通过复习课、习题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五、评价方式学生的总评成绩将由以下部分组成:1. 平时作业、课堂测验以及课堂表现占总评的 40%,以全面评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

2.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各占 30%,通过标准化的考试形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粤人版地理教材及其相关的教辅资料,同时充分利用地理教学软件和丰富的在线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的教材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册书共有八个单元,分别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册书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地理素养,而有的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知识。

2.教学难点:对各地区地理特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直观展示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主题,详细讲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各地地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粤教版)第一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产业特色1.1 教学目标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掌握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特色。

分析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1.2 教学内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等。

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产业等。

南方地区的工业特色: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等。

南方地区的服务业特色:旅游业、商贸业、金融业等。

1.3 教学活动地图分析:让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特点讨论:让学生讨论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地形地貌探究:让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图片,了解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等的特点。

产业特色介绍:让学生介绍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特色。

发展优势和挑战分析: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1.4 教学评估地图测试:测试学生对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掌握程度。

产业特色报告:让学生选择一种南方地区的产业特色,进行报告和展示。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产业特色2.1 教学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特色。

分析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2.2 教学内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季风气候。

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小麦种植、玉米种植、大豆生产等。

北方地区的工业特色:重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等。

北方地区的服务业特色:零售业、餐饮业、教育业等。

2.3 教学活动地图分析:让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特点讨论:让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地理区域学案新版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地理区域学案新版粤教版

5.1 地理区域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类型。

2.运用地图分析与归纳区域的概念。

3.运用地图认识不同区域划分的条件。

二、预习要点1、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界线类型;2、不同区域的界限和区域划分条件。

三、预习检测1.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地形B.海拔高度C.行政区域 D.地理位置3.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农田多为水田.民居都是平顶屋B.南方地区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发达C.青藏地区为高寒草原牧区,民居是蒙古包D.西北地区湿润,发展河谷农业探究案一、要点回顾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同一个地点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可能属于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地理区域,地理差异显著。

因此,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对认识我国的区域特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思考问题1. 你知道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界线类型吗?2.你知道不同区域的界限和区域划分条件是什么吗?三、课堂小结1、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区域可划分为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等。

2、区域范围有大有小。

大的区域可以划分为若干小区域。

3、区域界线有的划分明确,有的是渐渐过渡的四、扩展交流1. 在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之所以独立成一个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降水2.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C.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力条件是降水多D.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有牦牛和三河马3.下列省份与地理区域搭配错误的是()A.昆明-南方地区B.辽宁--北方地区C.海南-北方地区D.广东--南方地区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B.年降水量的分布C.0℃等温线的分布D.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B.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6.制约如图中a、b两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B.水源、气温C.气温、地形D.地形、水源 7.读四大地理单元图,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A.B──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B.D──灌溉农业C.C──水田为主的农业D.A──旱地为主的农业参考答案预习案1.B2.A3.B探究案1.A2.B3.C4.D5.B6.B7.A。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1. 温带季风气候2. 亚热带季风气候3. 热带季风气候4. 温带大陆性气候5. 高原山地气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理解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利用地理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讲解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3. 讲解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4. 讲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5. 讲解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6. 讲解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结束。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第1课时:地形区的特点1. 长江中下游平原2. 四川盆地3. 云贵高原4. 黄土高原5. 内蒙古高原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形区的特点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理解九、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形区的特点。

2. 利用地理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形区的分布。

3. 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区的特点。

十、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讲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3. 讲解四川盆地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范文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范文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范文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地理区域》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地理区域》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地理区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地理区域》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探讨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但对于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掌握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区域的划分。

2.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区域的实例资料,如图片、地图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纸质地图,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然后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划分中国的地理区域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个地理区域的实例图片,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理区域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发纸质地图,让学生尝试划分中国的地理区域,并指出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总结出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区域
课时安
、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过渡】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地理区域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在图上找出不同条件的地理区域:(1)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还有的省份
、气温、降水来划分的,最主要的)在图上找出广东省和四川省所属的行四川省属于成渝经济区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在图上找出:南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图、四川省和成都平原图。

通过地图让学生进行空间定位并对比分析
和条件,区域可划分为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
区域的界
可能属于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地理区域,地理差异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