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答
智慧理答,有效生成

智慧理答,有效生成课堂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交融中滋生的宝贵资源。
可是,面对纷至沓来的课堂生成,特别是在面对非预设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却缺少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的技巧,以致在追求生成的精彩中,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非预设生成中迷失了方向,使得课堂变成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智慧理答,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状况。
不同的理答,生成不一样的课堂。
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常为他们巧妙的理答所叹服,妙语连珠的总结、层层深入的探问、竖起的大拇指,甚至只是几句简单的重复……以点石成金的魔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这样的理答彰显教者的功力和智慧,是促进有效数学学习的催化剂,是完成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钥匙。
如何智慧地理答,为学生插上一对隐形的翅膀,让学生在有效生成中得到提升,是我们广大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有序理答,循循善诱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多数学生不能全面地回答或理解时,教师要善用理答,循循善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参与知识积累的全过程,水到渠成。
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练习中安排了如下一题:有两杯牛奶,笑笑喝了3/5,淘气喝了2/5,两人剩下的牛奶一样多,原来谁的杯子里牛奶多?我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面面相觑,看样子是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
于是我带领学生一起“剥竹笋”:师:题目要我们求什么?生:要我们求原来谁的杯子里牛奶多。
师:原来杯子里的牛奶可分为哪两部分?生:可以分为喝掉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师:题目告诉我们剩下的牛奶是一样多的,现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生1:我认为剩下的牛奶一样多就不用比了。
生2:只要比较谁喝的多就是原来谁的杯子里牛奶多。
师:是这个意思吗?谁再来说一说。
(我又请了几位学生说一说,终于点头会意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最后一致得出结论:因为3/5>2/5,笑笑喝得比淘气多,所以原来笑笑的杯子里牛奶多。
智慧理答

休 养 也 没 有 好 转 。 干 部 不 得 已才 向 老 师 汇 报 。 校 立 刻 班 学
安 排受 伤 的学 生 去 医 院诊 治 . 是 因 为没 有 及 时诊 治 , 但 延
误 时机 , 得 不 手术 治 疗 。 知 受 伤学 生 的 眼睛 视力 很 难 不 得 恢 复 , 帮 忙 调 解 的 班 干 部 非 常 自责 , 悔 没 有 早 点 告 诉 曾 后
了 心 情 郁 闷 , 他 说 自 己 没 事 , 求 不 要 告 诉 老 师 。 班 长 但 要 觉 得 这 件 事 不 能 隐 瞒 , 终 说 服 了他 , 我 打 了 电 话 。 我 最 给
的 眼 睛被 打伤 , 是 他 们 怕 惊 动 老 师 , 校 会 给 予 处 分 , 可 学 所 以 要 求 班 干 部 私 下 解 决 .班 干 部 只 好 答 应 了 他 们 的 要 求 。 由于 生活 经 验 过少 , 然班 干 部 尽 心地 进 行 了调 解 , 虽 打 架 的 同 学 却 都 不 满 意 , 而 受 伤 学 生 的 眼 睛 经 过 几 天 的
人 ? 作 者 结 合 实例 谈 谈 自 己 的 看 法 。
生思 维 训练 的成效 。因此 , 们需 要 不 断 增强 理 答 意识 , 我
智 慧 理 答 重视 理 答预 设 ,
理 答 策略
、
发 展 性理 答
在 日常 教 学 活 动 中 ,如 果 老 师 关 注 学 生 学 习 状 态 不 够 , 织 教 学 活 动 简 单 随 意 、 乏 科 学 性 , 会 导 致 学 生 组 缺 就 的各 种 学 习 问题 得不 到 及 时有 效 的解 决 与 有 序推 进 。长 不 向 老 师 隐 瞒 情 况 , 一 件 非 常 让 人 头 痛 的 事 。新 生 班 干 部 是 没有 经验 , 知道 事情 轻重 , 纯 地要 求他 们 有 事要 汇报 , 不 单 效果并 不好 。相反 , 果结 合实例 来进 行教 育的话 , 生就 如 学 会清楚 地知道事情 的利弊 . 而做 出正确的选择 。 从
例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智慧理答策略

激励性理答 应关注学 生的性格 、 性别、 年龄 等差异 , 讲 究 因人 而 异 , 不 能干 人 一 语 。比如பைடு நூலகம்对 于 男 生 我 们 可 以采 用 负 激励 的理答方 式 , 以批评促激励 ; 对于女生我 们可 以采用正 激 励 的理 答 方 式 ;外 向 型 的 学 生 我 们 可 以采 用 负 激 励 的理 答方式 , 而 内 向 型 的学 生 可 以采 用 正 激 励 的理 答 方 式 … …
心理。
在 教 学 过 程 巾 ,有 时学 生 的 r 口 l 答 虽 然 看 起 来 是 热 闹 非 凡, 但 是 心 路 不 明晰 , 过 于零 散 细 碎 。此 时 的 再 组 织 珊 答 , 白 ‘ 要 需 要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答 进 行 归 纳 总 结 , 日的就 是让 学 生 给 出 一个 更 加 准 确 完整 的答 案 。
率。
教师激励性理答形式 , 不仅有 言语 激励 , 更有 动作激励 神 情 激 励 和物 质激 励 。 但 同 时 我 们 也 发 现 每个 教 师 都 有 自 己偏 爱 的激 励 性 理 答方 式 ,这 与 教 师 自身 的性 格 习 惯 有 极 大关 系。但教 师若 长期 使用 一种方法 ,就会淡化 其激励作 用 。所 以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对某种激励 的态度 , 适时变化 激 励 性 答 形 式 , 不 断 推 陈 出新 , 激 发 学 生 对 激 励 的 心 卵 需 求。 二、 再 组织 理 答 — — 多 一 些 引 答 , 少 一 些 代 答 再组织理答 , 是 指 教 师 在 理 答 的最 后 阶 段 , 对 学 生 的 答重新组织或概括。
面:
一
郭
杰
课堂理答 (1)

关于课堂智慧理答的几个技巧所谓理答,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和处理,这几乎是课堂中的必备要素。
看是平常,却暗含玄机。
一、对,对在哪里“你真棒!”“你回答得实在太好了”这样简单的肯定方式用得太多,学生也会疲倦,耳朵也会自动“屏蔽”,越来越激不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我们可以用提升肯定,深层地揭示“对在哪里”,对学生的回答内容和方式进行评价、概括和提炼。
例如:师:“你能关注到标点符号,读出停顿,真好!”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句子的意思,了不起”。
二、错,错在哪里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只是简单否定学生错了,更需要探索错的原因。
例:一位新老师在执教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内角和》时,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4个三角形,让小组合作用量一量,或者折拼法,或者撕拼法来测量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在展示交流环节中,一个小组就量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5度,而不是180度。
生:我们小组测量的结果是185度。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其他生:不同意,是180度。
师:对,应该是180度,我们下次在测量的时更加仔细哟。
这组学生很不好意思的回了座位。
课堂本来就是学生试错的地方,出现185度恰恰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探究,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再次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测量中误差是客观存在,这正是引出误差的文化的好时机。
三、升,如何提升学生的回答常常是离散的,需要老师追问,甚至是连续追问来使学生提升。
例:师: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去过什么地方?生:北戴河师:能说完整吗?生:我去过北戴河师:好极了生:我去过上海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一个词吗?生:我去过美丽的上海师:瞧,添一个词,就把“上海”的特点说出来了生: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师:很好,能换一个词,你还会说?生:我去过……吴琳老师把导入的谈话变成了一个渐入佳境的小型语言训练,每一次理答就是一次提升。
首先是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接着提升到抓特点把句子说完整,再次提升到运用多个词语抓特点把句子说完整,贯彻了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智慧理答——精彩课堂的魅力修炼

习
兴趣
学
、
习
情绪
学
、
习意志
和学
习
目标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对 教 师理 答 反 应 程 度 不 一 样 . 这 就 启 示
我们 .
要针 对 不 同学 生 运 用 不 同理 答行 为. 对有潜 力的学 生
往 往 是进 行有效 的追 问或提 升式 肯定 等形式. 对 于 大 多 数 中
例 如 , 在人 教 版 数学 教 材新 课 中有 许 多 主 题 图 , 许 多教
师在新课教学中往往会引导学生观 察主题 图 ,要求学生 提 出
有 用 的数 学 信 息和 数 学 问题 .但 是 往 往 会 出现 学 生 所 提 问 题
不是 主要 信息 , 但又 不 是错误 问题. 而 有些 教 师往往作 出 简
的理答
暂时可 以
,
不用考虑
等进 入 情境
,
再现
,
场解决.
面
对
这 一 问 题 . 许 多 特 级 教 师 都 认 为 :预 设 是 为 了 生 成 的 有 效 绝 ,
非空 谈 , 教学 设 计是 影 响智慧理 答的重 要 因 素之 一
在 教学
,
中进 行 充 分 合理 的理 答 预 设 。 是 改 善 理 答 行 为 的 重 要 策 略 .
的课堂因智慧理
答
而更
能 彰显 自己 的教 育思 想 .
五 、 关注 学 生发展的理 答 。是 实现 智慧理 答的必然结果
积 微 有 效 的 理 答 最 大 的 受 益 者 是 学 生 , 因 此 关 , 注 学 生
的发 展 在理 答行 为 中显 得 尤为 重 要 . 课 堂上 教 师精彩 、 智 慧
智慧理答,生成精彩

道是 比喻。 于是我追 问 : 这些 比喻好在哪 儿呢? 生: 好在他 《 小 学语 文 阅读教 学理 答的有 效性 的研 究》 结题 论 文 , 立 项编
Z2 0 1 4 GH0 4 2 ) 们都写 出了小艇的不同特 。师 : 嗯 !所言极是 !如果 你 号 F
再读i 卖 i 蛊 些 比喻句 , 你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哦。 经过我这么
二、 抛砖引玉 。 深化理答
淀、 认真倾 听 , 审慎提问 , 有效理答 , 这样 , 一定会创 造 出
思维碰撞 、 精彩纷呈 的课堂 !
教学《 威尼斯的/ J 、 艇》 第二 自然段 的比喻句 。 课上 , 我 让学生 自主发现这句话表达 匕 的特 。 孩子们一看 , 就知
( 本 文为福 州市教 育科 学“ 十二五 ” 规划 2 0 1 4 年度 课题
有效理答。
一
一
理解停 留于表面 , 教师就要善于通过理答抛砖引玉 , 把学
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
三、 激励赞 赏, 评价理答
、
点拨启迪 , 有效理答
如果说好 的问题可 以点燃 学生创造思维 的火 花 , 能
将教学 活动推 向高潮 , 那教 师 的引导点拨必 然起着推 波
在一些 语文课 上 , 教师对为学生朗读的理答语言大
任何人 的 内心都需要来 自别人 的肯定 和鼓励 , 鼓励
责任 的减轻和作用 的降低 , 反 而对教 师提 出了更高 的要 性 的理答 , 散发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 它触动着学生的 求。 其一 , 老师设计 的课堂提问应具有思考 I 生。 其二, 课堂 心灵之弦 , 会在学生的心 中掀 起阵阵涟漪。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 、 复杂 的过程 。面对纷至沓来 的生成 , 理答是课 堂教学 中细微 的一个部分 , 但正所谓小处 教师应进行筛选点化 , 披沙见金 , 及时引导 , 有效理答 , 既 见理 念 , 细微 处现功 夫 , 有 效 的理 答是 对学生个 性 的关 要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 内容 , 又要肯定学生思维的成果 , 这 注 , 更 是人文的体现。 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 增加学识积 样才能提高学生 主动学习的积汲 陛。
语文课堂的智慧理答--以《两只小狮子》教学为例

能 出错 的地 方 ,小 手 拿 出来 和 老 师一 起 写 。 师范 写 , 书 空 ) ( 生
师 :我 们 一 起 来读 一 读 这 个 词— — “ 天 ”( 齐 读 ) 整 。生 师 :你 能 说 说 这 个 词 语 的 意
思 吗? 生 : 天。 天
对 于 “ ” 的 右 半 部 , 生 练 字 学 已 经 意 识 到 与 “ ” 像 , 没 有 东 很 但 找 出具 体 的不 同之 处 ,这 时 教 师
的引 导 使学 生 更 明确 。 ( ) 三 修正 式
师 :那 你 知 道 早 上 小 狮 子 在
民主 的课 堂 文 化 。有 人 将 发 展 性 理答 再细化 , 为追 问 、 问、 分 转 探
问等 。
生: 。 猫
生: 。 狗
师 : 真会取名字 , 你 这名字很
好 听 。 我 们 就 叫他 一 声 “ 勤 ” 那 勤
吧 !生读 : 勤 ) ( 勤
学 生 在 教 师刨 根 究 底 的 追 问
来读 读 课 题 ? 一生 读 ) ( 师 :老 师 听 到 你 这 个 翘 舌 音 读 得 真 好 ,教 教 大 家 。 出示 狮 的 (
这 样 一 个 片段 : 师 : 小 狮 子请 你 们 帮忙 取 两只
名字 呢? 请你再读读课文 。 想想为 什么要这样取? 生自由读课文 ) (
转问经常出现在学生 回答卡 壳或 回答不正确时 , 教师不代孩子
回答 ,而是 将 问题 抛 向 另一 学 生 ,
教学的开头部分就 用到 了追问。
师 : 天 , 只 小 狮 子 来 到 我 今 两 们 的 课 堂 里 ( 击 出示 课 件 )谁 点 ,
让智慧“理答”引领学生成长

让智慧“理答”引领学生成长“理答”一词是最近刚从《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中看来的。
在书中,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给“理答”下了这样的定义:“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问答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四个环节,前后相接。
理答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理答虽是细节问题,但却是我们教学环节的重要链条。
智慧的理答可以”吹皱一池春水”,更可“激起千层细浪”,对引领学生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初中思品课堂如何进行智慧理答呢?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人格。
在思品课堂上,对于正确的答案,教师的评价多为鼓励表扬,而对于不正确的回答,很多教师要么点点头,要么不作评价,要么面无表情,这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天长日久,学生可能就不乐意再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
”在这方面,有些老师做得很好,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思考与认知,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注意及时引导,并用“可否请你……”等商榷性语气与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求知氛围。
面对这样的理答,即使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不会有心理负担,更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阴影。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理答越是平等、尊重,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思品学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学科。
思品课堂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情感养育的圣殿。
当我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平等、尊重、关爱等做人的道理融入理答时,师生对话就是学生释放情感、修身养性的桥梁,课堂活动便成了学生获取知识、提升人格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理答
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它通常告诉学生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如何,评价他们学习的程度,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续的学习行为。
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在一书中这样阐述:“课堂理答在教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理答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能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将其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和可有可无的“装饰”,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们常常惊羡于那些名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他们都能以巧妙的话语加以点拨、引领,从而带领学生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可以说,他们的课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真正达到了人课合一的境界,这就是教师智慧理答的真实体现。
但平时课堂上教师的理答还非常不乐观,或缺少理答意识,或缺乏理答技巧,或缺乏理答机智,从而影响课堂实效。
我们先来看同几个课堂理答的细节:
1、《背影》一课,在学生概括完“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后,请学生找互相最能打动“我”的是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所作所为是因为内心充满了对儿子的爱。
师:那么,文中的儿子理解了父亲的爱了吗?生:理解了。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流泪了。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常常七尺男儿怎么落泪了?一开始作者就理解父亲了吗?
生:理解了。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教师此时用了一个过渡语,由于过度是两方面的内容,学生不容易分清楚谁重谁轻,所以学生就偏离问题,有了下面的答案。
教师在此处应该让学生勾画流泪的具体语段,再看在流泪之前“我”是如何看待“父亲”送行过程的一些举动的,问题指向明晰,学生回答也就容易到位。
2、《跟陌生人说话》一课,教师由河南小孩迷路之后,因谨记家长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告诫,谁问也不开口,最后报警才得以回家的新闻导入。
导入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谁在什么地方跟哪些陌生人说话?
生1:母亲是在火车上和陌生妇女、医学院的毕业生、两个小伙子说话。
教师的提问指向哪些人,学生肯定就得整合,实际上从后边来看,教师想要的是几次谈话的具体概括,那问题应该设成:谁,在什么地方,跟谁说话。
学生就会具体一些,或者出现这种情况,马上做
一下调整。
生2:第一次是在去四川的火车上,母亲跟陌生妇女、医学院的毕业生谈话。
第二次是去张家口的火车上,母亲跟两小伙子谈话。
第三次是在我家附近,母亲跟修鞋师傅谈话。
师:仅仅是去四川吗?
生:在去四川的火车上,母亲和陌生妇女谈话,返程时和医学院的毕业生谈话。
师:母亲和陌生人说话的几件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概括?什么时间?谁?做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性格?
这时的提醒已经太晚了,又提出一个新问题,上一个问题含混过去,下一个问题又出来,学生开始茫然了。
从以上几个理答细节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问题不明确不清晰;面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地给予正确评价,过多地看重自己的预设,而不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外三种:或是关注学生不够,或是解读文本不到位,或是缺乏理答技巧。
其实,理答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行为,它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甚至是不理不睬的;可以是一种提示,帮助学生再思考或将思维导回正确的方向;可以是探问,当学生由于知识本身欠缺、问题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难度等原因而无法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探问的理答方式来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或化虚为实,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接近问题的答案;
可以是转问,当有部分学生解答有困难时,通过把问题抛给其他的
学生来得到答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是再组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组织和概括;或者是回问,特别是在学生下意识的脱口
而出还未进行细致思考的时候,可采用回问的理答方式,既可引导
学生再进行思考,又能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理答,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理答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尊重学生出发。
目前,素质教育思想已深人人心,面向全体,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潜力,对提问的评价要有针
对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主动地发展。
(二)理答要以鼓励为主。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
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鞭策先进激励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鼓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爱、信任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发现和赞美学生的闪光点上,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来,使他们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主动去追求真、善、美。
(三)理答要体现多样化。
教师正确、恰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但长期使用一种方法,就会失去其作用。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样化,恰如其分,不断推陈出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
生感到新奇,乐于接受,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理答是一种的教学艺术。
它对学生回答作出的判断、引导、激励是潜在的、暗含的,对教学的推动是积极有效的。
课堂上老师精彩有效的激励性理答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
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更是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和学习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学生的思维激荡,情感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