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 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 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 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 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 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 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 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 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 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探究答题步骤
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 现手法); 步骤三: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1、【2012天津卷 14】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
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备考锦囊
一、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
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 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如[例2]吕诗就应抓住 “雨后霜前着意红”“一生开落任东风”来分析物象, 范诗就应抓住“辛苦”“心酸”“未作愁红怨绿看”等 来分析物象。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青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女: 传
说
中
掌
管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霜 雪
的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女 神。
[思路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 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 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
[参考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 吹雨打的形象;(步骤一、二)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 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步骤 一、二)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 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步骤三)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 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 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 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 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例2] (2008·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红。
如:阅读下面的咏物诗,回答问题。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如何规范答题(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 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一)寒”字点明早梅生存 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 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 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二)作者以梅自喻,托 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 脱俗的自我形象。(步骤三)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 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 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 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 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 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手法分析:
鉴赏分析思路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确物象的特征。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耐寒、清高)即可。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物与人一体)。 3 分析诗人写这一“物”的原因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高妙的手法。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 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古诗词中的事物形象

野菊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 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经典例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答题模式
• 一 什么物象?
•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 二 物象的基本特征
• (结合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 神韵)
• 三 结合诗人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 托的感情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此诗写于诗人被罢相后的秋天,当 时朝政大权由奸相李林甫把持。 问:诗中所写的“归雁”有何特点?
• 答:诗中的“归雁”出身微贱,来 自民间;春去秋来,不会就留;燕 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 "华美,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 作窠;无心与他物竞争,不想惹猛 禽猜忌。诗人借此将隐喻自己出身 低微,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 经营,无心争权夺利。
鉴赏古诗词中的事物形象
• 咏物诗或杂事中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事物 形象(简称“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 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 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比如 杜甫的这首诗
• 房兵曹胡马
•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古诗 景物形象

古诗景物形象
1. 山:古人常用“千山鸟飞绝”、“万山红遍”等形象来描绘山的壮丽与美丽。
2. 水:古人常用“滔滔不绝”、“江山如画”等形象来描绘水的宽广与美丽。
3. 月:古人常用“皎洁如银盘”、“明月照九州”等形象来描绘月的明亮与美丽。
4. 花:古人常用“花落知多少”、“燕子来时新社”等形象来描绘花的美丽与凋谢。
5. 风:古人常用“狂风卷积云”、“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形象来描绘风的狂暴与温柔。
6. 鸟:古人常用“黄鹂深树啭”、“燕子飞来儿女啼”等形象来描绘鸟的自由与美丽。
7. 树:古人常用“松柏寒凌霜”、“绿树成荫”等形象来描绘树的高大与美丽。
诗歌事物形象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 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 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 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 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 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 ①托物言志,以物喻人。②环境烘托。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
•
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一般指咏物诗中描绘 的事物。咏物诗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 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把诗人要表现的思想 情感或品格操守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现出来, 而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物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题菊花
黄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请从内容情感手法的角度来比较下面两 首诗的异同点。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 云自无心水自闲。 映水藏山片复重。 何必奔冲山下去, 无限旱苗枯欲尽, 更添波浪向人间! 悠悠闲处作奇峰.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 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满冲我待 城天花到 尽香开秋 带阵后来 黄透百九 咏金长花月 菊甲安杀八 。。 。
, ,
—
-
请分析下面这首诗歌。 一鹭图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这首题画咏物诗,“雪衣公子”指“白鹭”。整首诗描绘 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 象。 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 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 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 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 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 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也泛指青翠的山。
取次:随便,任意。
为什么要写杜鹃鸟?
翻译: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连绵十里的亭台楼阁,紧挨着青翠的山色延伸过去,在百花掩映的草树丛中,传来了杜鹃的啼鸣。
它们热切地叫着,仿佛要同出门在外的旅人搭话。
可不像那些轻浮的黄莺儿,只管自由自在地来回乱飞。
从午梦中我被惊醒了,初晴的阳光正在四下里闪动。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那声声的啼叫听来愈加分明。
作为漂泊天涯的游子,我又何尝没有返回家乡的想法?奈何那归去的日期啊,却至今难以确定!
把握事物形象的方法
(1)明确物象特征(借助相关语句把握事物特点,挖掘事物的内在品格、特征。
)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由物及人,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结合作者处境、身世、思想情感来分
析物象。
)。
高中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一、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例,“柳”
二、物象: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 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 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物象--托物言志
物象: 写物 ——托物言志
景物形象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规律一:表达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象征。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反衬等
·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要求等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 铃》)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 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提问方式
简要概括 简要分析
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某物象象征什么?有何作用?寄托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 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残。但它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 与排斥毫不在乎。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 物象的特征:外在特征+内在特征 渝。 诗人借梅自喻,表现他虽受排挤,但仍坚持操守,终 生不渝的心志。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 形 的情感或思想 象 鉴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赏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 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借 景 抒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 情 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 与 愁等)。 托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 物 言 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志 异 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同 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1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 、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
一、分析思路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二、鉴赏方法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三、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巩固演练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总结1: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2: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一、表离别的意象 1. 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2 、芳草3 、酒 4 、长短亭5 、南浦,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6 、日暮特定意象的内涵二、表音信的意象特定意象的内涵1、梅,傲雪而怒放,是高洁、孤傲、坚强不屈的象征。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特定意象的内涵3、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象征端正、孤直、顽强。
特定意象的内涵其他意象的特殊内涵:(1)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2)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3)桃花:美女的容颜。
(4)牡丹:高贵、富贵。
(5)扬花:飘零、离散。
(6)莲花:高洁特定意象的内涵(7)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
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8)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
(10 )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11 )鹧鸪: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
含离别,悲情、盛衰无常之感,爱情、相思之意。
特定意象的内涵(12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13 )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
(14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15 )落花:伤春惜春(16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