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_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资料

合集下载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 2.2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Ⅱ) 精品公开课课件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 2.2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Ⅱ) 精品公开课课件
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总结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
A Z
X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m W a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b+n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放大几百万倍获得 的苯分子的图像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 分子,即: 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 即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kg 如果10亿人都来数一滴水中的水 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24 小时不停的数,需要数多少年?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H
B
F
O N 特点: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 C
易得到电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的分 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 素 稀有气体 元素 最外层电 子数 一般小于4 一般大于 等于4 等于8(氦 等于2) 得失电子 趋势 易失去电 子 易得到电 子 稳定结构 化学性 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电子层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8 2 6
电子层上的电子个数 核内质子数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科粤版上册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科粤版上册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科粤版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并能够描述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2.掌握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了解离子的产生和性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难点:离子的产生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入今天的新课:什么是原子?为什么离子会有正负之分?等等。

2.简单的调查问卷:举手回答下列问题,但不需要说出自己的名字。

(1)您认为什么东西能被分解成微小的粒子?(2)您听说过原子吗?您对原子有什么了解?(3)你知道元素周期表吗?你了解里面的符号、组、周期吗?3.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原子、元素、离子的相关概念,并预告今天的课程设计。

二、概念阐述1.原子的概念(1)原子是所有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介绍原子的结构、原子半径、原子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3)发布原子模型的图示,易于学生理解。

2.元素的概念(1)元素是由只含有一种原子的物质组成的。

(2)介绍元素符号的来源及组成。

(3)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特点。

3.离子的概念(1)了解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介绍离子的分类,即阳离子、阴离子的区别。

(3)了解离子的重要应用领域。

4.解决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半径和原子量有什么特点?(2)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3)离子是如何形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有什么区别?三、课堂小结1.原子的基本组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2.元素是由只含有一种原子的物质组成的,其符号来源于拉丁语或其它源。

3.离子是有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集合体,它的形成主要有离子化和化合机制两种途径。

【课后作业】1.掌握好以下概念:原子、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离子。

2.了解各种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局限性。

3.做好以下练习:P46 1-5。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Ⅰ)教案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Ⅰ)教案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I)---- 原子和离子(1)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4、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相对质量的计算3、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

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讨论: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提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回答:原子本身不带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设问:物质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了呢?卢瑟福同样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参考课件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参考课件

稀有气 体元素
非金属 元素
金属元 素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H) 氢(H)
氦(He)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稀有气 体元素
最外层 是否达到相 电子数 对稳定结构
-
-
--
-
-
钠原子
-- - +11 - -
--
氯原子
-
---
-
- +17
-
-
--
-- -
-
-
钠原子
---
-
+11
-
-
--
氯原子
-
-- -
-
+17
-
--
-
-
-
--
--
钠离子
--
-
--
+11
--
-
--
+11 2 8 Na+
氯离子

-
-
-
--
--
-
-
+17
, !
谢 谢
也 稳 定

-
---
-
-
-
-
+17 2 8 8
(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 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C_l_-__。
Cl
(3)钠原子和氯原子相同的是___③___(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达标测试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 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相互联系:分子
分裂 原子 构成
注意: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 一切分解反应都可以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微粒之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物质有三态
例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A、碘受热变成碘蒸气 B、一定条件下用二氧化碳制干冰 C、块状硫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
构成原 子的粒 子 质量/kg 相对质 量
电子 质子 9.109×10-31
原子核 中子
1.673×10-27 1.675×10-27
1/1836
1.007
1.008
结论:原子核虽小,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几乎
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
1、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 原子和离子
(第三课时)
原子的质量有多大 离子怎样形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体育场 ) 原子核(蚂蚁)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
原子很小,让我们看看一个原子有多重: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6、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 构成 分子 构成 物质
直接构成
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 固体非金属。
检查站(课本47页)
空气中的物质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稀有气体He Ne 构成该物质的分 构成该分子的原 子 子

2.3_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2.3_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质子
1.6726×10-27
1 1
1 1840
中子
1.6748×10-27
电子
9.1176×10-31
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练习: 1、已知P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 求中子数 2、硫的质子数为16,中子数16, 求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 1.66×10-27千克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活泼与 否)
8
2
(He为
不易得失、 结构 稳定 ) 相对稳定
稳定
一般 一般
< >
4个 4个
不稳定结构 易 失去 电子 不稳定 不稳定 得到 电子 不稳定 结构 易
所 以 ,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
练习 指出下列哪几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和D, C和E
A
B
C
D
E
原子的特性:(与 分子一样)
1、原子是在不断地运动。 2、原子间存在间隙。 3、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相同 点
原子
质量、体积小;彼此间存在间隙;不断运动;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反之。
3.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离子的形成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 万分之一,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电子在核外是怎么作高速运动的? 电子多了会不会出现“撞车”现象? 会不会被原子核吸掉?会不会飞到原 子的外面来?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知识总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知识总结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一、原子: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 磷硫氯氩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 上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三、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一、原子是什么
(P45页)
分子本身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 硫化汞 ( HgS)
加热
加热 加热
汞 (Hg)

硫 (S)
加热 在化学变化中,硫化汞分子分解成为汞原子和硫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
(P47页)
空气中的物质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
氮气分子
构成该分子的原子
氮原子
氧气分子
氧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水分子
碳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稀有气体(He,Ne,Ar) 直接由相应的各原子构成
二、原子内部有何奥秘(P48页)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脱离“化学变 化 ”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
科学家研究发现:(P48页)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所构成。 2、原子核由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所构成。
3、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同一种原子中,其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的电量 相等且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2.原子的种类主要由质子数决定。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P49页)
质子 (+)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中子 (0)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1、6 , 带负电的是 4 ,不带电的是 3 , 不显电性的是 2、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个铝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 其中14个不带电,则铝的相对原 子质量是多少?
答案:26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 Akg,X原子的质量为Bkg 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 A、12B/A B、A/12B C、B/12A D、12A/B
3、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 原子是带电的粒子 D、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 子数
提问: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的特性。 ➢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4、分子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 -----原子和离子
学习目标
1. 理解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了解原子的特性。 3.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4.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 1.66×10-27千克
❖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
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
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
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1.66×10-27千克
张青莲院士的贡献
✓我国科学院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 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中国人的骄傲,同学们也要努 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为人民争 光。
分子是 由原子 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 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摘自“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结论:在化学变化中, 氧化汞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而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
和氧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它们重新组合
后构成新的物质(分子)。
例:电解水
O
HH
O
HH
O
HH
通电
O
重新 H H 组合 H H
HH
水分子 (H2O)
分为氢 原子和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H2) (O2)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2)—— 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 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例如: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 单质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这是前提条件。脱离“化学变 化”这前提,原子仍可分成更 小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Kg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
2.657×10-26kg =16
(1.66×10-27)kg
原子种类 氢 碳 氮 氧 钠 铝 钙 铁
原子质量/kg 1.674×10-27 1.993×10-26 2.326×10-26 2.657×10-26 3.816×10-26 4.479×10-26 6.653×10-26 9.288×10-26
标准: 碳原子质量 12
1.66×10-27 kg
原子种类 氢 碳 氮 氧 钠 铝 钙 铁
原子质量/kg 1.674×10-27 1.993×10-26 2.326×10-26 2.657×10-26 3.816×10-26 4.479×10-26 6.653×10-26 9.288×10-26
相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质量
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吗?
不是,例如:钠原子
二、原子中的电子
1、决定原子的体积
2、分层排布
排布规律: 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小结: 1.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 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 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的体积由电子决定。
5.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几种原子的质量
几种常 实际质量/kg 见原子
氢原子 1. 674×10-27
相太对小原了,子记质忆量、书
写、计算都不方便!
碳原子 1.993×10-26
氧原子 2.657×10-26
铁原子 9.288×10-26
原子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 电子在核外运动
形成带负电荷的云团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
+
位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 (—)
原子为什么呈电中性?
质子数=电子数,所以原子核与核外 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 中子构成的吗?不是,例如:氢原子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Kg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Kg
三、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Kg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是:
1.993×10-26kg ×1/12 =1.66×10-27kg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C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 质 B.在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 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 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电 子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会变 成离子
堂堂清
1. 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kg,标准碳 原子的质量为mkg,则该种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 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③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 可再分,不能变化 为其他 原子。 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原子
构成
分子
分成
构成
构成
物质
20世纪20年代原子模型
1 12 14 16 23 27 40 56
质子 中子 电子
质量/kg 1.6726×10-27 1.6748×10-27 9.1176×10-31
相对质量
1 1
1 1840
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练习: 1、已知P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
求中子数 2、硫的质子数为16,中子数16,
求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特性:(与 分子一样)
➢1、原子是在不断地运动。 ➢2、原子间存在间隙。 ➢3、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相同 点
不同 点
联系
质量、体积小;彼此间存在间隙;不断运动;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