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青铜器怎么保护.doc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出土青铜器怎样保养才合适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欢迎阅读!正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方法...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出土青铜器怎样保养才合适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欢迎阅读!正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方法1.先用蒸馏水将锈蚀的青铜器冲洗干净,主要针对表面的、油污以及一些有机粘连物。
要注意的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器物,往往会附带有其特殊用途导致的一些有机物粘连,最常见的莫过于铜镜上面经常见到的"布纹",其实就是铜镜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用布包裹起来的,布虽然腐蚀殆尽,但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锈蚀过程中留下了一些信息。
对于这些一般是应该予以保留才对,对于附带有彩绘的更需要特殊对待。
2.对粉状锈蚀区域采用Ag2O局部封护处理,操作是先用机械方法将产生粉状锈的病源——灰白色蜡状物的氯化亚铜剔除,直到看见金属铜为止。
用丙酮将腐蚀区域擦洗干净,然后将氧化银用分析纯的乙醇调成糊状物填充于剔除了氯化亚铜的部位,使未剔除干净的氯化亚铜与氧化银接触并反应,形成角银膜从而阻止氯离子的腐蚀作用,使铜趋于稳定;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如果这件青铜器最精美的部分,诸如纹饰、铭文所处区域不幸出现了粉状锈,绝对不能直接剔除,需加以变通。
3.用3%苯骈三氮唑(BTA)的乙醇溶液于60℃恒温槽中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使BTA充分渗入青铜器的锈蚀层内。
4.最后用含有BTA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做表面封护。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商代青铜器样品,在相对湿度100%室温条件下,放置4年未发现粉状锈的再产生,又在相对湿度95%-100%,温度50℃条件下试验200小时以上仍未发现任何锈蚀物的生成。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青铜文物的保存状态往往并不理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修复技术来保护它们。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包括清洗和除锈。
青铜文物经过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往往会被氧化生成厚厚的铜绿,影响文物的观赏价值。
清洗是青铜文物保护修复的首要步骤。
清洗时,要选用合适的清洗剂,根据文物的材质和状况进行选择,以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除锈是清洗的一部分,常用的除锈方法有机械除锈、化学除锈和电解除锈等。
机械除锈主要是通过机械的力量去除铜绿等氧化物,一般用钢刷、刮刀等工具进行。
化学除锈则利用溶解锈蚀物质的酸碱性溶液来除去锈蚀层。
而电解除锈是通过电流的作用,以还原铜绿为金属铜,并清除其他杂质。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还包括填补和固定。
青铜文物在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中,常常会出现损坏和缺失的情况,这时需要采取填补的方法来修复。
填补主要是通过选择与原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将缺失的部分补齐。
填补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相容性和颜色的相似性,以保持文物的整体性。
固定则是将损坏的部分与文物的其他部分连接起来,使其不再松动。
固定方法有采用结构性胶水、螺孔连接等。
在进行填补和固定时,要根据文物的状况和损坏程度,选取合适的修复技术。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还包括防火防盗和环境保护。
青铜文物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文物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防火和防盗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采取合适的防火措施,保护文物免受火灾的侵害。
要加强安保措施,确保文物不被盗窃。
青铜文物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湿度、温度等。
应该采取措施来控制文物所处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以防止文物的进一步腐蚀和损坏。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恢复文物的原样,还可以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
保护青铜文物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传承和人类文明的贡献。
只有通过科学的修复方法,才能让青铜文物焕发出它们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丰富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由于青铜文物的材质特性、使用环境以及历史变迁等因素,使得青铜文物在保存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青铜文物,对其保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并阐述其在青铜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青铜文物的保护青铜文物的保护工作包括保护、鉴定、修复等多个环节,而保护作为首要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铜文物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青铜文物的保存环境对其长期保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保存青铜文物的库房或展览陈列场所,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防止青铜文物受到氧化、腐蚀等损害。
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防护措施:对于已经出土的青铜文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避免其受到二次损害。
比如对文物进行包装、搬运、陈列等,需要特别注意文物的保护,避免碰撞、摩擦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 监测和鉴定:对青铜文物的状态进行定期监测和鉴定,了解其受损程度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
以上就是青铜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些基本环节,而在这一过程中,青铜文物的修复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青铜文物的修复技术青铜文物的修复技术是指在文物受到损害后,通过专业的修复方法,使其恢复原有的形态和功能,并保证其长期保存和传承的技术手段。
青铜文物的修复技术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方法:1. 清洗保护:因为青铜文物长期埋藏在地下或保存不善,表面常常积有尘土、灰尘、锈蚀物等。
在修复之前,需要对青铜文物进行仔细的清洗,保持其表面的清洁和光亮,避免其受到二次损害。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洗涤液的浓度、温度、清洗时间等因素,以免对文物造成伤害。
2. 二次保护:青铜文物修复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二次保护,以确保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
青铜器综合保护法的内容

青铜器综合保护法的内容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影响,青铜器表面的铜绿和腐蚀问题日益严重,需要进行综合保护。
青铜器综合保护法包括以下内容:
1. 清洗保护:青铜器表面的铜绿和腐蚀需要进行清洗处理,以保护其表面。
清洗时应采用低浓度的清洗液,避免对青铜器造成二次伤害。
2. 环境控制:青铜器的保存环境应该控制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范围之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和温度对青铜器造成伤害。
3. 防锈处理:对于新出土的青铜器,应采取防锈处理,以保护其表面。
防锈剂应选用环保型,不会对青铜器造成二次污染。
4. 做好标识:对于青铜器,应该做好标识,以便于管理和保护。
标识应包括青铜器的基本信息、保存环境等。
5. 定期检查:青铜器应该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检查时应注意观察青铜器表面的腐蚀和变化情况。
综合保护法的实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同时也需要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共同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
- 1 -。
文物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的保护方法

文物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的保护方法1. 引言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
在进行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文物造成破坏,因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前期准备在进行土方开挖前,应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了解地下文物的分布情况,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还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开挖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
3. 保护措施3.1 考古发掘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考古规范进行,避免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
3.2 设立保护区域在文物发掘区域周围设立保护区域,限制人员进入,避免人为破坏。
同时,对保护区域进行监控,防止盗窃、破坏等行为。
3.3 加固保护对出土文物进行现场加固保护,防止因环境变化导致文物损坏。
根据文物的材质、结构等特点,采用相应的保护材料和工艺。
3.4 临时存放出土文物需临时存放时,应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配备相应的保护设施,如恒温恒湿设备、防虫防霉药剂等。
3.5 数据记录对出土文物的位置、数量、外观、结构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研究、展示和保护提供依据。
3.6 专家咨询在保护过程中,可邀请考古、文物、建筑等方面的专家提供咨询意见,确保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后期处理土方开挖完成后,应对发掘区域进行回填,并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修复、研究、展示等工作。
同时,对开挖过程中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5. 违规处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发现违规行为,如未按要求进行考古发掘、破坏文物等,应立即制止,并依法进行处理。
6. 总结文物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前期准备、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后期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文物的破坏,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力量。
出土的青铜器怎么清洗方法是什么.doc

出土的青铜器怎么清洗方法是什么出土的青铜器清洗方法1、铜器--醋:醋与铜器不宜长久接触,否则产生铜绿(碱式醋酸铜),用生有铜绿的铜器盛放食品,或烹炒菜肴则易中毒。
2、铜器--羊肉:((本草纲目》:羊肉以铜器煮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
铜遇酸碱高热,皆可起化学变化而天生铜盐,按羊肉为高蛋白食品,其生化万分极为复杂,在与铜共煮时,可能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有害人体健康,古人虽不明其机理,但经验可信。
3、铜器--酸性饮料:铜与酸性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产生碱式碳酸铜,与柠檬酸作用产生柠檬酸铜,这都是有毒物质,污染饮料后,味觉苦涩。
人中毒后出现舌苔变黑,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4、铜锅--含维生索C的蔬菜:维生素C对氧很敏感,铜有促进抗坏血酸氧化的作用,所以烹调蔬菜时,应幸免使用铜锅。
铜器与什么不宜长久接触? 知道了。
铜器发暗的现象非常普遍,那么铜器发暗怎么办呢?铜器在空气中置久会生锈。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铜,铜器表面的氧化铜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 Cu(OH)。
另外,铜也会与空气中的硫化氢发生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铜。
用蘸浓氨水的棉花擦洗发暗的铜器的表面,就立刻会发亮。
因为用浓氨水擦洗铜器的表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和硫化铜都会转变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而被除去。
或者用醋酸擦洗,把表面上的污物转化为可溶性的醋酸铜,但这效果不如前者好,洗后再用清水洗净铜器,铜器就又亮了。
青铜器如何保养1、煤油,牙粉除锈法:先用布蘸煤油擦一遍,然后再用牙粉擦拭,铜锈即可除去。
2、食醋去绣法:铜质器具上的绿色铜锈,可用布浸食醋,再加适量的盐或墨鱼骨粉拭擦,即可除去。
3、海盐除锈法:如果铜质器具上的锈蚀很严重,可把海盐放在熔化的蜡中化开,用这种溶液擦拭,可消除铜锈。
4、柠檬汁除锈法:如果铜质器具上生了锈,可用柠檬汁加盐擦拭除去,如果想使其更亮,可用包香烟的锡纸或者锯木屑加一些盐擦拭,效果非常好。
青铜器的保护方法

青铜器的保护方法
①碱液浸泡法。
将被腐蚀的青铜器置于倍半碳酸钠溶液中浸泡,使铜的氯化物逐渐转换为稳定的铜的碳酸盐,青铜器的氯离子被置换出来转入浸液中。
浸液需定时更换,直至浸液中无氯离子出现为止。
随后将器物用蒸馏水反复清洗,除去碱液,干燥后封护。
碱溶液仅把氯化物提取出来,保留着色彩斑斓的孔雀石等腐蚀层,不损害青铜器的原貌。
此法缺点是置换反应时间长;另外氯化物不仅附在锈层表面,而且已渗入器物腐蚀结壳的深部,难以置换彻底。
②氧化银法。
用氧化银与氧化亚铜接触,封闭氯化亚铜的暴露面,达到控制腐蚀青铜器的目的。
先用机械方法,剔除粉状锈,露出灰白色蜡状物氯化亚铜。
然后将氧化银与酒精调成糊剂,涂在氯化亚铜表面,并置于潮湿环境中,使其充分作用,形成氧化亚铜和氯化铜,覆盖氯化亚铜表面。
两者皆为稳定性盐,如此多次操作,直至将器物置于高湿环境中仍不出现粉状锈的腐蚀点为止。
此法适于斑点状局部腐蚀的器物及有金属镶嵌物的器物。
③苯骈三氮唑法。
苯骈三氮唑是杂环化合物,与铜及其盐类能形成稳定络合物,在铜合金表面生成不溶性且相当牢固的透明保护膜,使青铜病被抑制并稳定下来,防止水蒸气和空气污染物的侵蚀。
用蒸馏水和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清除青铜器表面泥土油污,然后浸入苯骈三氮唑酒精溶剂中进行渗透,即可形成络合物保护膜。
但苯骈三氮唑易受热升华,失去保护作用,所以最后应在青铜器表面涂一层高分子材料,做封护膜。
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正确方法解析

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正确方法解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正确方法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时代,前后共持续了十五个世纪之久。
刚出土的青铜器难免会有锈迹,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青铜器除锈正确方法,欢...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时代,前后共持续了十五个世纪之久。
刚出土的青铜器难免会有锈迹,出土青铜器怎么除锈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青铜器除锈正确方法,欢迎阅读!出土青铜器的机械除锈法分为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
手工操作:多用于已暴露在青铜器表面上的粉状锈。
可以用各种工具,如不锈钢针、锤子雕刻刀、凿子、錾子、不锈钢手术刀、多功能刻字笔、洁牙机等,直接在器物上操作,细心地将粉状锈剔除。
在粉状锈去除后,往往会发现一层很薄的铜,这并不青铜器的铜体,而是氯化铜水解过程中产生的铜。
它的下面常掩盖着许多灰白色的氯化亚铜,因此,用钢针刺穿薄层铜质后,发现确系氯化物可将其去除,直至见到铜体为止。
机械方法包括:挖剔、削切、刮磨、锯解、扫刷、吹扫、打磨等。
机械操作有:喷砂机:可用于清除金属表面上的锈蚀和腐蚀产生,它的去锈原理是利用气压喷射金属微粒,锈会被迅速去除。
该方法一是快速,二方便,三去锈面积可大可小,这一点比激光器去锈、超声波去锈有更大优势,四有些洞隙深处的锈也能去除。
激光去锈:采用激光对青铜器孔洞状深部病灶中氯化物的去除具有准确、易行的特点。
主要利用激励出的巨大光能,瞬时作用在表面锈层上,使表面温度迅速上升,利用激光束同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光热、光化、光压等光学效应。
由于锈层结构疏松,对该能量的吸收能力强,因而将锈蚀层迅速烧熔,汽化与本体分离,他能够快速、高效、无污染地清除掉青铜器表面的绿色有害粉状锈,从而达到延长青铜器寿命、有效保护文物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大面积有害锈的去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土青铜器怎么保护
青铜器文物的保护方法
(1)去离子水法
用40~60℃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反复多次漂洗腐蚀青铜器。
(2)倍半碳酸钠法
将锈蚀青铜器放入1%或5%的倍半碳酸40℃的热溶液中浸泡,晚上自行冷却。
开始每周换一次溶液,几周后可半个月或更长一点时间换一次,浸泡至少三个月。
浸泡时加用超声波,效果会更好。
(3)乙腈法
用50%乙腈水溶液除青铜锈蚀产物中的氯化亚铜。
(4)柠檬酸和硫脉混合溶液法
用5%硫脉和5%的柠檬酸混合溶液涂刷一价铜和二价铜伴生的锈蚀处。
(5)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
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除表面锈蚀产物效果好,除氯离子的速度快,可在几分钟内使蓝绿色的碱式氯化铜经过氢氧化铜,而分解成棕褐色的细粉状金属铜。
(6)过氧化氢法
用过氧化氢将氯子氧化除失,所用浓度视锈蚀情况而定。
此法对面积大小不同、深浅不同的粉状锈均可清除,处理时间短、清除彻底。
青铜器表面锈层对器物的影响
凸起,使器物表面铜质膨胀,这种锈蚀极不稳定,而且容易扩散蔓延,致使器物畸形,纹饰剥落,铭文模糊,严重时整个器物粉化、完全毁坏。
粉状锈还能侵害感染其他青铜器,能在青铜器自身和青铜器之间相互传染。
若一件青铜器患有粉状锈,将会威胁整个库房青铜器的安全,这就是有害锈,应及时予以彻底清除。
有害锈去除及青铜器修复保护
在青铜器除锈方法上,我们一般采用机械方法。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易于掌握,对于青铜器表面仅有疏松的土垢、坚硬的钙质结壳、无害的锈蚀产物或这些物质的混生物,机械方法可以满足清除的要求。
但在操作时需认真细致,避免损伤器物。
去锈的原则是: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可不去的不去,能少去的少去,以求保存文物古色古香的风貌。
机械除锈法包括手工挖除和借助微型电动机械工具除锈。
手工挖除法即用手工挖剔、削切、刮磨、打磨等,工具有:手术刀、刻刀、钢针、小锤、砂纸等。
这样能剔除器物表面及藏在器物纹饰沟缝里带有黏泥状的有害物。
在清除器物纹饰沟缝的矿化物时,若铜锈很少、以点状存在,就使用钢针等工具,细心剔挖;若掩盖了器物上的纹饰、铭文时,则顺纹饰、铭文剔除锈蚀,但用力要均匀,以免伤及铜器。
微型电磨的磨头可改变大小磨头,以转动磨头磨去锈蚀。
超声波洁牙机通过调整振动频率让震头作用于局部,震松锈蚀,超声波洁牙机连接有蒸馏水,可及时清洗锈尘。
这种方法适应器物的局部除锈,效果很好。
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大批残破青铜器因长期积压而产生严重的有害锈,如何清除有害锈,延长文物的寿命,这是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们曾通过对盘龙城出土的一批有害锈青铜器的试验性修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沿用至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