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

敬畏自然

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教学过程及内容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

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

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

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生态作家蕾切尔·卡逊撰写的环境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就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二)课程内容分析

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明确:体现——“大量使用化学物质,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化学控制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就是大自然的反抗。

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明确: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

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

教师明确:改造自然只能是改造大自然的局部状况,而不是改变大自然固有的规律;顺应自然指的是顺应大自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面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二者并不绝对不相容。合理而有限地改造自然需要依靠科学,积极地顺应自然也需要依靠科学,因为只有科学才能揭示大自然的规律,而“改造”和“顺应”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1)你能做到不向垃圾桶以外的地方扔一只塑料袋吗?

(2)你能做到不浪费水资源吗?不管是不是自己付费的?

(3)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你感到痛心吗?在合适的时候是否敢于提出批评?

(三)课程总结

黑格尔曾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当今时代,我国正着力建设生态文明,郑重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有必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同学们,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自然的宁静、和谐、美丽,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二

守护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沈从文小说《边城》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生平及其与创作的关系;

2、分析翠翠故事的意蕴;

3、分析“边城”的自然美与人情美。

二、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优美片段的朗读与赏析,帮助学生领略沈从文笔下的自然美,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

2、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前现代的生态景观——引导学生从生态角度看《边城》笔下的美景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优秀中篇小说。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女孩翠翠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善良,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小说充满了独特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这个世界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自然美。小说第二节开头写酉水沿岸的景色简直如诗如画:“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

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正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才孕育了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书写的自然之美。优美、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才应该是我们人类生存中的正常状态。

2、翠翠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在绿水青山中长大,典型的自然之子形象。大自然赋予她的自然生命远比任何文化熏陶出来的生灵更为纯洁美好。沈从文以平实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大自然的灵性与生命意蕴完美结合的少女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和清澈纯净的性格。

人与自然之间不应该是征服欲被征服的关系,两者是能够和谐、融洽共处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这是沈从文透过《边城》想告诉读者的。教育学生对自然应该怀有崇敬之心,爱自然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3、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当代现实,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够幸免。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作家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感到隐隐的忧虑,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有些地区的自然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在一些地方已经难觅踪迹。工业污染、过渡开发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也同样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属于走向生态文明的未来的,因为它是能够勇敢担当拯救世界、重建新文明责任的新文学,是复魅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文学。通过阅读《边城》,引导学生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四、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略)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三

观中国“天眼”,树民族自信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第六章《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实现下述教学目标:

1、了解天线的分类、功能、特性;

2、掌握天线的基本辐射单元基本原理;

3、理解掌握天线的基本电参数基本概念、涵义。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坚定学生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科学发展理念的认同,增强国际视野,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

2、帮助学生树立履行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学习报国的理想情怀;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助力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本章的思政教学,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该章主要内容讲述的开始,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世界上最大的天线—500米口径“大锅”,如图5所示,有的同学可以迅速认出这是我国的“世界之最”-“FAST射电望远镜”,教师对FAST工程进行3-5分钟的简述,以引出天线专业知识的讲解。

第二阶段,在该章主要内容讲述的中段,进行10分钟左右的思政教学。请同学观看7分钟左右的视频《中国“世界之最”工程“FAST”之父南仁东》。

观看完后,教师做下述阐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启用当天,习近平给科研人员和建设者们发来贺信:“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该案例的思政学习,最大的感受是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并对南仁东坚持22年,只做一件事(“天眼”工程)的责任担当,奉献和职业精神,都有了最深的体会和感染。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四

缅怀“微波之父”,激发报国热情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的学习,实现下述教学目标:

1、掌握传输线方程的解与特征参量求法;

2、理解Smith圆图;理解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3、理解掌握微带传输线概念和特征。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坚定学生对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政策的认同,增强国际视野,培养国家忧患意识,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

2、树立学生履行时代赋予使命的责任担当,激起学生学习报国的理想情怀;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培养了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在章节的开始就进行思政教学,而是在上完2~3节课专业知识教学的间隙,单独开辟出5-10分钟的时间,为大家讲述“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的事迹(结合单独的PPT页)。

图2林为干在实验室(1986年)

林为干是我国著名的微波理论专家,被公认为我国微波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林为干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婉言谢绝了导师温纳里让其留校的邀请,毅然冲破阻力回到祖国。1956年,林为干服从组织安排,举家西迁成都,参与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并将一生奉献给了这所高校。1980年,林为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后的七八年时间里,林为干发表了130余篇学术论文,并解开了电磁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微波学界为此欢呼不已。鉴于林为干在微波理论研究的巨大成就,他被称为“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林为干”班,旨在传承林先生“做一辈子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和爱党爱国的崇高道德。

通过上述思政学习,学生一方面激情澎拜,深受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也暂时摆脱繁重的理性思维和推导,得到了积极的休息。学生从身和心两个方面,都做好了继续积极进行专业学习的准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希望可

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 敬畏自然 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教学过程及内容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 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 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 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生态作家蕾切尔·卡逊撰写的环境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就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二)课程内容分析 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明确:体现——“大量使用化学物质,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化学控制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就是大自然的反抗。 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明确: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 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 教师明确:改造自然只能是改造大自然的局部状况,而不是改变大自然固有的规律;顺应自然指的是顺应大自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面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二者并不绝对不相容。合理而有限地改造自然需要依靠科学,积极地顺应自然也需要依靠科学,因为只有科学才能揭示大自然的规律,而“改造”和“顺应”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1)你能做到不向垃圾桶以外的地方扔一只塑料袋吗? (2)你能做到不浪费水资源吗?不管是不是自己付费的?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摘要: 一、案例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税收学”课程为例 1.1 教学背景与目标 1.2 教学内容与方法 1.3 教学效果与反思 二、案例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2.1 教学背景与目标 2.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3 教学效果与反思 三、案例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例 3.1 教学背景与目标 3.2 教学内容与方法 3.3 教学效果与反思 正文: 一、案例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税收学”课程为例 1.1 教学背景与目标 税收学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财政税收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税收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1.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通过讲解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等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能力。同时,结合税收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3 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税收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国家税收政策有了更积极的参与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案例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2.1 教学背景与目标 管理学课程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2.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通过讲解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企业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能力。同时,结合企业管理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3 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管理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企业管理政策有了更积极的参与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案例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例 3.1 教学背景与目标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3篇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3篇篇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培养学生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和法律意识 1、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分析影响零件加工外表质量的各种因素,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呈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2、思政育人目标 在《机械加工外表质量及其操纵》一张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到切削液、热处理等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意识,树立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的观念。 3、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 思政要素切入点 育人目标 第五章机械加工外表质量及其操纵 1、影响机械加工外表质量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良措施 2、影响表层金属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良措施 3、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在分析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时,为降低外表粗糙度,会采纳大量的切削液,注意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在分析金属表层物理力学性能涉及到热处理时,除了注意对环境的影响,还应该有安全意识。 在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时,注意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意识,树立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的观念,破坏环境就是犯法,培养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 4、实施过程 在《机械加工外表质量及其操纵》一章的教学中,为保证外表的加工质量,降低外表粗糙度,冷却和润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切削液和润滑液

假如随意排放,会对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分析影响表层金属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时,要讲到多种热处理方式,操作过程有一定的危险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同样会涉及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最后在讲授到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时,振动不仅会造成工件精度的降低,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在探寻降低振动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篇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价值管理与工程管理哲学 1、课程教学目标 深刻把握Miles式思考的逻辑,学习、借鉴工作研究、工作设计、工作创新的思路历程。比照研究TQC、IE及VE,学习借鉴为了项目“有效性”从动时研究、本钱操纵(IE)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局部解决方案”再到关注质量与本钱的匹配、全面提升价值(VE)的“全面解决方案”。准确理解和把握价值管理的核心、目标和根本工作流程,能用系统的观点、思维和方法进行工作优化,以提升工作效能和活动价值。 2、思政育人目标 从Miles式思考的逻辑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步步深入、“止于至善”的研究、设计、创新从平凡到卓越的哲学思想。从比照研究TQC、IE及VE,揭示人们为了项目“有效性”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开展的历史进程,感悟从局部入手到系统推进的哲学思想、系统观点、整体思路。从把握功能分析这个价值工程核心中,学会工作优化的系统的观点、哲学思维和整体方案。 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解析Miles式思考----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后的路径的查找和选择只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它们是目的和手段的逻辑关系,不可本末倒置。 (2)探究管理的历史,比照研究IE、TQC及VE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感悟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一:《大众传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案例以大众传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通过设计多个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媒体素养。 1. 案例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力,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2. 知识点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3. 实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电视剧、电影、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就媒体对价值观的影响进行讨论。 4. 观影讨论:组织学生观看一部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或纪录片,并就其中的价值观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媒体批判:引导学生对某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内容进行批判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辨别能力。 6. 制作广告:让学生分组设计一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告,

通过创意和表达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和传播能力。 7. 制作微视频:要求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制作一段微视频,通过图像和音乐的表达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8. 主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主题讲座,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众传媒中的体现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9.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媒体机构,了解其运作模式和价值观导向,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10.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众传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报告,总结案例分析和学习体验,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刑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刑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一:《刑法与国家治理》 该案例旨在通过刑法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刑法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国家责任感。教学内容包括刑法基本原理、刑法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刑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刑法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并能够从法治的角度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 优秀案例二:《刑法的适用与司法公正》 该案例以刑法的适用和司法公正为主题,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法律条文,引导学生掌握刑法的适用原则和司法公正的要求。教学内容包括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司法公正的内涵和实现路径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辩论,学生将能够了解刑法适用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 优秀案例三:《刑法与社会公平正义》 该案例以刑法与社会公平正义为主题,通过探讨刑法对不平等现象的调整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刑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教学内容包括刑法的平等原则、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和实现路径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刑法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调整作用,培养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和行动力。 优秀案例四:《刑法与人权保障》

该案例以刑法与人权保障为主题,通过分析刑法对人权的保护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刑法保护人权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刑法对人身自由、人权平等和人格尊严的保护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辩论,学生将能够了解刑法对人权的重要保障作用,培养尊重人权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优秀案例五:《刑法与犯罪预防》 该案例以刑法与犯罪预防为主题,通过分析刑法对犯罪的预防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刑法预防犯罪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刑法的威慑作用、刑法的教育作用和刑法的改造作用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了解刑法对犯罪的预防作用,培养预防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优秀案例六:《刑法与社会安全》 该案例以刑法与社会安全为主题,通过分析刑法对社会安全的维护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刑法维护社会安全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刑法的保护对象、刑法的保护范围和刑法的保护手段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辩论,学生将能够了解刑法对社会安全的重要作用,培养维护社会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 优秀案例七:《刑法与文化传承》 该案例以刑法与文化传承为主题,通过分析刑法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刑法保护文化传承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包

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简介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思政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设计 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思政教学设计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将 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探讨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优秀案例, 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主题。 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初中英语课程中的爱国主题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穿插爱国主题的内容是一种常见的思政教育设计。在教学《英语课本》中,可以通过介绍一些与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故 事或者英雄人物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爱国的重要性。可以设计 一些与爱国有关的写作或演讲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 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责任担当。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案例二:英语课程中的世界观教育

除了爱国主题教学,英语课程中还可以通过介绍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内容,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世界观。在教学《环球英语》 这本教材时,可以加强对一些发展我国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不同 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文化特点。也可以通过与国外学生的交流活动,让 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这样的设计能够帮 助学生建立宽广的世界观,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有着积极的影响。 3. 案例三:英语课程中的社会责任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主题教学内容。在教学《英语阅读》这本教材时,可以选择一些关于社会问题的文章,比如气候变化、贫困地区的教育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社会问题的 责任和行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 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 发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三、思考总结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优秀 案例贯穿着爱国情怀、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建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 语的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1. 课程名称:《伦理与道德教育》 教学内容:介绍伦理与道德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观,探讨伦理与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设计: - 引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故事,引发学生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 概念解析:介绍伦理与道德的定义和区别,并讨论其内涵和意义。 - 伦理观点对比:比较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伦理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伦理观点的多样性和相互冲突的现象。 - 道德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道德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培养其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 价值观引导:讨论和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协调。 - 总结: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2. 课程名称:《科技与社会》 教学内容:探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科技与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关系。教学设计: - 引入:通过一个科技引发的社会问题案例,激发学生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 科技与社会影响分析:分析不同科技发展阶段对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 价值观与科技: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探讨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并注重科技创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 总结: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上案例旨在通过具体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伦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现实性。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十篇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十篇 数学成就源远流长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 案例主题: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 思政价值:深度挖掘梳理高等代数专业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本课程的教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阐释高等代数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高等代数发展,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注重借助思政元素化解教学难点、提升专业知识理解能力。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探索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力求润物细无声。 本案例在讲到消元法时,说明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消元法以德国数学家Gauss(1777-1855)命名,由拉布扎比,伊丁特改进,发表于法国。但更早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方程”章(成书于约公元前150年),对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就已经作了比较完整的叙述,其中所述方法实质上相当于Gauss消元法。 公平正直奉献社会 课程名称:数学模型 案例主题:培育新时代青年合作与公平的价值观 思政价值:《数学模型》课程围绕三位一体、立德树人的课程思 政目标,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强化

学科交叉融合,突出新工科、新文科背景,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结合案例式教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显性与隐性渗透、建设性启发教学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积极挖掘思政元素,从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创新精神、道德修养等方面深度挖掘数学建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数学建模的发展历程,建模方法的改进过程, 优化方法在中国的普及等融入科学精神、奋斗精神、责任意识等元素, 培养学生求知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意识,建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观;结合疫情防控、生态文明、健康医疗、生产销售、物流运输、互联网金融等数学建模案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应用能力。 电路设计社会责任 课程名称:数学电路与逻辑设计 案例主题:设计交通信号灯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思政价值: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就是提醒人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时刻要有安全意识。道路交通信号灯也是社会道德、社会秩序的一种表现。有了交通信号灯,道路更有秩序,社会更文明。因此,遵守规则、文明出行是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如果交通信号灯因质量问题不能正常工作,将导致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行人也无法穿过马路,因而破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 我们在设计电路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质量第一的原则,可以采用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优秀8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优秀8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最新版) 目录 1.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概述 2.案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 3.案例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4.案例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 5.总结 正文 一、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概述 本文将介绍三篇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这些案例分别来自不同学院、不同课程,但都致力于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二、案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是一门针对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是一门针对化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讲解化工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国情怀。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四、案例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针对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通过讲解科学成果,传播科学家探索的勇气和爱国爱家的精神。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五、总结 以上三个案例均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即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3年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2023年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案例背景 随着21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更 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如何设计出一套适合未来社会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方案,成为了摆在当 今高校教育走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2023年对高 校的课程思政教育进行调查和研究,并选出了一些优秀的案例,供人们参考和借鉴。 案例介绍 案例一: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课程 这门课程主打“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旨在培养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具有社会责 任感的意识和行动能力。为此,这门课程设置了“科技创新中的社会责任”,“社会 责任理论与实践”,“创业与社会责任”等多个板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掌 握科技创新中的社会责任。 除了理论学习,这门课还要求学生完成一项论文作业,以探索创新和社会责任 的关系。并且在课程的后期,学生还要进行一个小组项目,为生态环境、社会公益等问题提供科技创新方案,并分析其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 这样的设计使得这门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能引导学生从创新 和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责任,以此加强并完善学生的思政教育。 案例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社 会的相互融合。在教学上,这门课程分别开设了“书法篆刻”、“诗词鉴赏”、“传统戏曲欣赏”等专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 另外,这门课程还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寻找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的小组项目, 要求学生从现代文化创新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一种能将传统文化巧妙融入现代生活的具体方法。并且,在项目的最后,学生还需要进行演讲,为自己的项目进行宣传,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点评。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层次的认识,又能让传统文化 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加深并完善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1:《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正义》 这个案例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探讨公平与正义的关系。课程设计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实际问题,分析不同经济政策对公平与正义的影响。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入:通过引用一些公平与正义的定义和理论,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并探讨经济学在公平与正义研究中的作用。 2. 真实案例分析:选择一些与公平与正义相关的真实案例,例如收入分配不均、社会福利政策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公平与正义问题,并探讨不同经济政策对这些问题的影响。 3. 经济学原理解析:介绍一些与公平与正义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例如效用理论、边际效应等,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公平与正义问题。 4. 学生讨论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观点来表达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对公平与正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优秀案例2:《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 这个案例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探讨环境保护问题。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入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

分: 1. 引入:通过引用一些环境保护问题的数据和案例,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并探讨经济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环境经济学原理解析:介绍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环境经济学原理,例如外部性、公共品等,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环境保护问题。 3. 环境政策分析:分析不同环境政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污染税等,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政策的优缺点。 4. 环境成本与效益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经济成本和效益,通过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可行性。 5. 学生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观点来分析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优秀案例3:《经济学视角下的贫困与发展》 这个案例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探讨贫困与发展问题。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扶贫意识和发展责任感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入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贫困与发展的关系。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入:通过引用一些贫困与发展的数据和案例,激发学生对贫困与发展的兴趣,并探讨经济学在贫困与发展中的作用。 2. 发展经济学原理解析:介绍一些与贫困与发展相关的发展经济学

课程思政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在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优秀案例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挖掘思政元素:结合语文课程内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等。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安排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或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 2. 讲授新课(30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3. 课堂互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 5. 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就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就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最新版4篇】 目录(篇1) 一、引言 1.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 2.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1.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计划 2.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3.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活动 4.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文(篇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越来越受到关注。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和人文素养。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为了实施课程思政,北京大学中文系制定了课程思政教学计划,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同时,还挖掘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目录(篇2) I.课程思政的概念和意义 II.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分析 III.课程思政的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篇2) I.课程思政的概念和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一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II.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分析 1.语文课程中的课程思政 语文课程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中的德育元素,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数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 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数学教师还可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该案例通过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等。通过讲授和讨论,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优秀案例二:《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技术伦理与社会发展》 该案例通过开设《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技术伦理与社会发展》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了解技术伦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课程内容包括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新兴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们能够理解科技与人文的相互作用关系,培养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感。 优秀案例三:《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 该案例通过开设《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程内容包括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社会责任的内涵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理解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 优秀案例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视野》

该案例通过开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视野》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课程内容包括全球化的背景与挑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通过讲授和讨论,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 优秀案例五:《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 该案例通过开设《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课程内容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创业过程与实践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创业实践项目,学生们能够学习到创新与创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优秀案例六:《法治与社会公正》 该案例通过开设《法治与社会公正》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公正意识。课程内容包括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体系与法治建设、社会公正的内涵与实践等。通过案例分析和法律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了解法治与社会公正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和公正思维能力。 优秀案例七:《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未来》 该案例通过开设《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未来》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内容包括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用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用4篇) 一、教学目标: 学习并把握like+-ing的句式,同时稳固喜爱程度的几种表达方式。 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等。 三、多媒体PPT课件说明: 多媒体PPT课件分为六个局部:revision,reading,languagepoints,lookandfind,summary,practice. 其中revision展现多幅动作图片,让学生看图复习句型:whatdoyoulikedoing…?Reading展现课文中的几个问题。 languagepoints展现的是本课文中消失的重要学问点,并由中英文例句进展说明。 lookandfind展现的是英文单词构词法中的一种:合成词,列举出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合成词。 Summary总结第99课的likedoingsth句型的确定句式、否认句式和疑问句式,以及单、复数形式的句子。 Practice中的内容选自课外的练习,使学生完成练习稳固本课要求把握的语言点。 四、教学步骤:

Step1.revision [课件展现1]课件revision展现多幅图片,让学生看图复习动词likedoingsth的用法。 [教学指导]教师让学生看图自由谈论自己的喜好,教师要强调动词like的特别用法---动词like后加doing表示习惯性动作。让个别学生演示。 Step2.reading [课件展现2]课件reading展现课文其次局部的有关问题和课文录音,教师可以点击小喇叭就可以放出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并依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指导]教师让学生合上课本,看图中的人,问学生: T:Doyouknowwhoishe? S:HeisUncleWang. T:Doyouknowwhatishedoing?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为阅读文章之前,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听课文录音(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小喇叭播放课文录音)后,答复这个问题。 教师让学生看课件中显示的5个问题,放其次遍录音让学生跟读并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检测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9308313.html,nguagepoints [课件展现3]课件languagepoints展现出第99课阅读文中学生需要

小学四年级思政课优秀教案范文大全

小学四年级思政课优秀教案范文大全 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小学四年级思政课优秀教案范文大全篇1 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教学主要内容: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

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