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下第1-4周)初中历史八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

初中历史八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第1-4周)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巩固

课题单元复习总结节次

第二周

第2课时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必做)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布国家实行以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

的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

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据此,分析《共同纲领》的历史意义。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尝试运用史料分

析问题,将重要事件置于历史进

程中的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价。考查

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原创试题,材料选自义务

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

历史》(八下)第1课七、教学

资源

2.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式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

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指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独立自主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分析史料,对历

史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价。

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

第1课基础训练选择题6

3.有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引用了下面两幅图片。该同学研究的

主题可能是围绕

A.抗美援朝的精神

B.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C.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

D.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以史料为依据,

了解不同事件的横向联系。考查

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

第2课基础训练选择题3

4.右边图表反映的是1949年和1952年的中国粮食产量情况。促使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了解不同事件的横向联系,对不同事件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价。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3课基础训练选择题8

5.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3课基础训练选择题13

拓展性作业(选做)1.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

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

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

河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

民进行了哪些艰苦卓绝的斗争?作为一名初中生,你觉得怎么

样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三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在了解历史发展

的各种重要联系的基础上,认识

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学习仁人

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的精

神。考查学生“家国情怀”“史

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改编自《知识与能力训

练》第1课拓展与探究

2.材料: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

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

可以找到借口。——《彭德怀自述》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三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根据史料对重要

人物进行分析,学习仁人志士为

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考

查学生“家国情怀”“史料实

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原创试题,材料选自义务

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

历史》(八下)第2课七、教学

资源

3.材料: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

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

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

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问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三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以史料为依据,

对重要事件进行初步分析,认识

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

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填写图片中ABCD四处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和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有何重大意义?学生“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第4课

拓展性作业(选做)1.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

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问题: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能够准确理解教材中

所提供的可信史料并尝试着运用

史料分析历史事物。考查学生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

科核心素养。

来源: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

史》(八下)第4课材料研读

2.材料:中国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自己的汽

车。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近

郊建立起来。

问题:请同学们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长春一汽创建的过

程,谈谈你对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感受。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三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史事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

评价。考查学生“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

养。

来源:原创试题,摘自统编教材

《中国历史》(八下)第4课相

关史事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节次

第三周

第2课时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必做)1.1956年底,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这是我国历史

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标志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的转折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层次的学

业水平。了解重要史事的因果联

系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历史事

件的特点。考查学生“历史解

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改编自(《知识与能力训

练》第5课基础训练选择题3)2.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出现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 苏联的经济援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层次的学业水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5课基础训练选择题5)

3.泰来机制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0世纪50年代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厂名发生变化。更换后的厂名最有可能是

A.泰来面粉厂

B. 泰州面粉厂

C.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

D. 泰来面粉有限公司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层次的学业水平。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改编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5课基础训练选择题6)

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历史上的第一次”的“和平的方法”是指

A. 建立人民公社

B. 实行赎买政策

C. 建立合作社

D. 无偿收归国有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层次的学业水平。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5课基础训练选择题14)

5.材料: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的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问题: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材料中“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能够准确理解教材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并尝试着运用史料分析历史事物。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5课非选择题15问题二)

拓展性作业(选做)1.材料: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

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

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改善了管

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有的

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的40%。

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水泥厂的变化原因。查

找资料,是否还能找出一两例类似上海水泥厂的案例。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三层次的学

业水平。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

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考

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

史》(八下)第5课课前导读2.材料: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

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

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

问题:结合这段话,谈谈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联系,能够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历史事件做出解释。考查学生“历史”“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第5课课后活动

3.下面是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统计表。

问题: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当时农民的生产能力怎样?如果要提高生产能力,在当时的条件下,怎样组织生产才更有效?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层次的学业水平。将某一史事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运用术语描述相关史实,并思考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来源:改编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5课非选择题拓展与探究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题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

成就

节次

第四周

第1课时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必做)1.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并被誉为

“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王进喜

D. 雷锋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层次的学

业水平。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

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核

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

第6课基础训练选择题2

2.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意

A.恢复建国初的经济

B.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C.准备开展“一五计划”

D.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层次的学

业水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逐步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等概

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

断。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

科核心素养。

来源:原创试题

3.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 大家

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

油……”结束洋油时代, 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是在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层次的学

业水平。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及

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历史解

释”“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原创试题

基础性作业(必做)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曾经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

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最早实现是

A. 重庆

B. 武汉

C. 南京

D. 上海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通过对史料的分

析,定位先关史事并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考查学生“历史解

释”“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

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

练》第4课基础训练单项选择题

7)

2.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

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

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

A. 社会主义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土地改革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能够将中国历史的重

要事件置于历史发展正确的空间

之中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

识历史事件的作用并分析其中的

原因。考查学生“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

练》第5课基础训练单项选择题

5)

3.《人民日报》某年某月某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

一田,早稻亩产36900多斤。这一报道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

所提供的信息并尝试着运用史料

分析历史事物考查学生“历史解

释念”“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

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

练》第6课基础训练单项选择题

5)

4.中国近代由民族资本(主要指私人)创办、使用机器和机械

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统称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下图是近代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示意图。

问题:1956年底,私人创办的民族工业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其原因是什么?国家对其改造的政策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

础上,通过图表解决问题,理解

历史问题的原因和政策。考查学

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

练》第5课材料解析题17)

5.材料: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

问题:图片共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该时期经济计划有何特点?式,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6课材料解析题16)

1.材料: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就。在工业方面:有武汉、包头浪大钢铁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在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在科技方面:成功保自阿勒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

——选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问题:结合所学和材料,请分析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期,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摘编自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第6课

2.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及不合理......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

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二: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材料三:1954年春......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

——选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问题:根据材料整理建国前后中国土地政策的沿革与变化。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原创试题,选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大纲的决议》和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第5课关史事

(历史八下第1-4周)初中历史八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

初中历史八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第1-4周)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巩固 课题单元复习总结节次 第二周 第2课时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必做)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布国家实行以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 的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 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据此,分析《共同纲领》的历史意义。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尝试运用史料分 析问题,将重要事件置于历史进 程中的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价。考查 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原创试题,材料选自义务 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 历史》(八下)第1课七、教学 资源 2.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式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 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指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独立自主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分析史料,对历 史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价。 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 第1课基础训练选择题6 3.有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引用了下面两幅图片。该同学研究的 主题可能是围绕 A.抗美援朝的精神 B.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C.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 D.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意图: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 学业水平要求,以史料为依据, 了解不同事件的横向联系。考查 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 第2课基础训练选择题3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历史作业设计案例一: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发展 一、课题背景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发展,这些创 造对于我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古代 科技发明的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 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2.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的几种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3.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科技发明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科技发明与发展的意义 1.通过图片展示和故事讲述,引入古代科技发明与发展; 2.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对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交通和通讯等。 第二课时: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 1.让学生观察纸张的特点,并思考古代的纸张是如何制作的; 2.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历史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造纸术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体验制作纸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动手能力。 第三课时: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1.让学生观察指南针的特点,并思考古代的航海家是如何准确航行的; 2.介绍指南针的发明历史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制作指南针并进行指南针实验,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课时: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1.让学生观察火药的特点,并思考古代的火药是如何制作的; 2.介绍火药的发明历史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火药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制作简易火药并进行火药实验,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五课时:科技发明的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介绍科技发明的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通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一种古代科技发明;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进行评选,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 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结果和小组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通过学生的反馈问卷,了解学生对这一课题的认知和兴趣程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优秀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作业设计 第Ⅰ部分 选择题(20分) 本部分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并填入括号里。 (原创)1.诗句反映的的历史场景是( ) A. 开国大典 B.解放南京 C. 抗日战争胜利 D.井冈山会师 【设计思路】历史诗句是有效的、丰富的、多元化的命题素材。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力发挥历史的价值导向作用,同时也能 拉近学生与历史作业的“距离”。本题中的“山河换新装”“乾坤时运转” 都是典型的历史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太难。 (原创)2.右图战役体现历史事件是( ) A. 平型关大捷 B.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设计思路】历史图片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增加对历史的体验, 形成历史图景。本题通过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 (原创)3.学历史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以下是历史结论( ) A.土地改革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主人 B.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 C.用胸膛堵住敌人的黄继光 D.新中国成立初,中美处于敌对状态。 【设计思路】本题引用的材料直接出自教材,引导学生明确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的区别。 (原创)4.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募捐支援前线。当时, 人称“豫剧皇后”的常香玉通过义演,捐献一架战斗机。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 A.经济建设 B.土地改革 C.保家卫国 D.法制制度 (原创)5.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全过程 D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全过程 【设计思路】历史数轴是非常好的直观教具,历史数轴不仅具有知识传播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效。本题通过时间轴帮助学生明晰中国各历史阶段特征。 金鸡一唱换容装, 当家作主感荣光。 鼓乐升天人振奋, 天 安门上定乾坤。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后作业(含解析)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后作业 1.歌曲《走进新时代》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开国大典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下列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采用公元纪年④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⑤决定国旗是五星红旗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1949年10月1日,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导人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朱德 D.周恩来 4.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路上,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下面不是进京赶考内容的是() A.一届政协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 D.中共七大 5.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关键点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因为它们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6.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 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8.“……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八年级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单元作业设计(4篇)

八年级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八年 级历史单元作业设计(4篇) 八年级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篇一 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漳河镇平均水平。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这学期教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史。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个单元是一个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又分为几节课。这本书由七个单元和21课组成。它包括两个班级:文化班和活动班,班级为

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 2.教学中应广泛使用多媒体资源,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教学技巧和艺术,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增强趣味性和幽默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片图表,积极创造条件,用直观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到八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样例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样例 一、任务背景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初中生通过研究古代文明中的某个方面,了解其发展历程、文化特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 二、任务要求 选定一个你感兴趣的古代文明,将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撰写一篇有关该文明的综合报告。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 文明介绍:介绍所选取的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有关文明的基本背景信息。 2. 文化特点:列举该文明的特色文化元素,如宗教、艺术表现形式、科技发展等。 3. 社会制度:描述该文明的社会政治制度、农业经济体系、阶级分化等社会结构相关内容。 4. 影响与启示:分析该文明对其他文明以及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三、操作步骤 1. 选择古代文明:你可以选择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 2. 查找资料:利用书籍、互联网等资源,获取所选文明的相关资料。 3. 分析整理:根据要求,将你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筛选与整理,抓住重点内容。 4. 撰写报告:使用标准的学术语言,将所选文明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和分析,结合现代社会进行对比。 四、作业提交 将撰写好的作业报告保存为.md文件,并按要求提交给老师。同时,你也可以制作精美的PPT等形式,将你的研究和发现与同学们分享。 五、评分要点 1. 信息全面性:报告中所涉及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包含了各个方面的要点。

2. 逻辑性与条理性:报告文字表达是否流畅,是否有清晰的结构和条理。 3. 分析与思考:报告是否对所选文明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是否能够对现代社会进行合理的对比。 六、参考资料 - 《世界历史大事记》 - 《古代文明简史》 - 互联网资源(如维基百科、学术论文库等) 通过这个样例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完成一份优秀的初中历史作业。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提交,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近代史主题研究课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 1.主题:现代化的艰辛与奋斗 2.时限:根据教学计划及要求,控制在一学期以内 3.课时:2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学生人数:30人 5.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二、设计内容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和影响 c.思想解放的历程与代表人物 2.北伐战争与江山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a.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b.朱德等将领的军事才能和足迹 c.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红军长征

d.江山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背景、内容和成果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 a.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背景和历史地位 b.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工作实践 c.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党性建设 4.抗日战争与西安事变 a.抗日战争的起因、背景和战略部署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困难和挑战 c.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和历史意义 5.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a.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决策者 b.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导 c.新中国的建立和民族独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抗日战争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教授历史必须结合现实,从历史中获得启示。 四、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联想历史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 2.分组研究法,每组3-4人,自主分析和探讨各个历史事件的本 质和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认识,分析现实和未来的 发展趋势。 4.辩论交锋法,让学生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对当前热点问题 的观点,提高表达和辩论能力。 五、评价方法 1.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一篇历史论文,选题自定。 2.课堂表现:要求学生每节课整体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课堂笔 记和问题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掌握小组讨论技能,积极参与讨论,为小 组作出贡献。 六、设计体会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对了解和认识民族发展的历程,认识国家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了 解历史时期、了解历史的影响和意义。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 会感悟、学会领悟,提高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素质。

历史作业设计模板

XX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秀作业设计

示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七十载沧桑巨变,九万里风鹏正举。2021年8月19日上午, 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 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 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不包括 () A.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 B.西藏废除了农奴制度 C.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D.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4.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不暴 露目标,忍受烈火灼烧的剧痛坚持在潜伏地点一动不动,直至 牺牲,从而确保了整个战役的胜利。这里的“他”是() A.陈化成 B.聂士成 C.邱少云 D.黄继光 5..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 岑玉兴在松骨峰战役中不畏强敌,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 为国壮烈牺牲。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B.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6.下图为1951年,某县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户访贫问苦,向贫 雇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场景,当时土改工作队进 行宣传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7.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 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解放西藏、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 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设计意图】此题作业为基础性必做作业。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的内容要求,设置单项选择题的形式,使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重要历史事件的基本历史史实,掌握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同时 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 1.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文章, 可以选取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时期进行研究,例如中国古代的帝王、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等。学生需要查阅相关材料,并运用自己的 思考和分析能力进行论述。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历史 事件或人物的文章,可以选取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时期进行研究,例 如中国古代的帝王、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等。学生需要查阅相关 材料,并运用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进行论述。 2. 口头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话题或事件,准备一个口 头报告,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学生需要搜集相关信息,并用清晰 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口头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 话题或事件,准备一个口头报告,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学生需要 搜集相关信息,并用清晰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历史展板: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关于某一历史主题的展板。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和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示相关的历史 事件、地点和人物,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重要性。历史展板:要求 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关于某一历史主题的展板。学生可以使用图片、

文字和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地点和人物,并简 要介绍其背景和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共同的历史主题, 并进行讨论和分析。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不同 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形成共同的结论。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共同的历史主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每个小组成员 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形成共同的结论。 5. 历史影视欣赏:要求学生观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电影或纪录片,并撰写观后感。学生需要分析影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表达自 己的见解和感悟。历史影视欣赏:要求学生观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电 影或纪录片,并撰写观后感。学生需要分析影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6. 实地考察:要求学生参观一个与历史相关的地方,如博物馆、古迹或文化遗址,并撰写参观报告。学生需要观察景点中的历史文 物和建筑,并描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实地考察:要求学生 参观一个与历史相关的地方,如博物馆、古迹或文化遗址,并撰写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典型案例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典型案例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摘要:本文首先对新课标下历史学科五大历史素养进行了概述,详细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涵盖了新课标下五大素养,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作业设计的原则,具体包括基于分层作业培养学生思维,培养唯物史观素养;研学拓展获取更多史料实证,强化历史解释能力以及培养家国情怀以及时空观念,跨学科作业巧设计、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 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的社会和问题。同时,历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历史也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对此,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历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各位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浅见和思考。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基于分层作业培养学生思维,培养唯物史观素养 分层作业可以进一步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吸收更多的学科知识。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是全班统一的,对于尖子生来说没有起到拔高再拓展的作用,对于后进生而言也存在学习吃力的情况,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加强对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在初中历史的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以基于分层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唯物史观,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基础层、巩固层和拔高层三层作业。在基础层的作业当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事实,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历史的抉择,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抗美援朝相关资料,观看《长津湖》等相关电影,让学生基于客观事实,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多重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基于史实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在巩固层的作业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历史展开深层次的分析,比如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需要让学生分析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等,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新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而在拔高层的作业当中,

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与心得——以《民族大团结》为例

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与心得——以 《民族大团结》为例 关键词:中学教师;学生;作业设计;双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1]”而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有能力更有义务把我们手中的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接班人。随着减负的要求,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少,但是怎么能在有限的作业里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作业的质量,对于一些作业我们要有必要的进行筛选,甚至针对每课进行有效的练习。根据单元作业设计中的部编版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为例,来浅谈我对历史作业的设计和心得。 在设计第12课民族大团结的作业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使我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我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和作业目标等这几个方面来设计我这一课的作业。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标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对本课的教学要求如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3]。 (二)知识框架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 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取 得了巨大成就。[4]”中央派出大批人员及技术资金的支持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 共同繁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 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虽然一直存在着差异,但是各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政治又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此期间也涌现出一批模范 人物例如孔繁森。使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 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去了幸福,所以被称为“吉祥的天路”,还有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齐心协力、团结一心, 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同时也走向了共同繁荣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只是在中国古代史学过 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民族关系,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有些感性的认识,其在学 习和生活中的思考和应用更是欠缺。因此在教学和作业设计时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情景材料乃至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从制度实施的原因入手,了解其含义、特点和实施的意义。抓住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能教会学生历史学习的角度 和方法。同时时事材料的使用,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生热情,使其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做到“以史为鉴”。 四、设计思路 “双减”中的其中一减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于是各 方面工作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最核心的落脚点是为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时练(作业设计)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1. 中国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民族分布格局是() A.大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小杂居、大聚居 2.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西部地区 B.西南和中部 C.东部和中部 D.东部地区 3.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产业是() A.农牧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工商业 4. “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5.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6.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以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而实行的 B.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 D.五个省级自治区以外其它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全区前列,这得益于() ①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②完成了民主改革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④企业实行公私合营⑤发挥地区资源优势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不包括()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B.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C.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 D.实行民族独立的政策 9.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共同繁荣④和平共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0.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了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予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

初中历史课时巩固类作业设计案例:经济体制改革

初中历史课时巩固类作业设计案例

“大锅饭”。——张培桂总编《内蒙古自治区 志·商业志》材料三内蒙古民族商场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国营联营商店。1984年,其成为呼市第一家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商业企业;1992年,组建呼市第一家商业企业集团,开始商业股份制探索(发行股票的范围:企业内部职工,有业务关系的社会法人单位);1993年,成立呼市第一家中港合资企业,在全区商企中首家进行股份制改组;1995年,组建中外合资企业;1996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商业第一股——“民族集团”股票上市……改革当年(1984年)的经济效益就很可观,不仅还清了全部贷款,还净赚了一座新营业楼……改革开放以来,营业收入、税收呈几十倍增长,为社会提供了近3万人的就业岗位,实现了国家、企业、员工、供应商、商户的合作共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采取的措施,概括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以内蒙古民族商场改革为例,说说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及积极意义。 实践创新作业单 1.观察两组图片,结合你的生活,说说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体制所发生的变化。

图1 包头市粮票、肥皂票、卷烟票 图2 琳琅满目的商品 2.搜集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图片和歌曲,借以反映改革以来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谈一谈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业设计补充说明 实施过程 与策略1.作业设计涉及开放类新形式的作业内容,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进行简单指导。 2.本课所涉及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学生自主的作业设计清单。 3.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全批全改和个性化评价,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将优秀作业公开展示。 效果分 1.本作业设计立足基础知识,引入了统编教材

八年级中国历史作业本电子版浙教版

八年级中国历史作业本电子版浙教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年-年起作用): 2、议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认: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使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并任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三)新中国设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沦为崭新国家崭新社会的主人; 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年10月西藏和平革命。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稳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时间:--年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促进作用(意义):全盘废止了在我国存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土地制度,歼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沦为土地的主人;革命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恢复正常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登陆作战的时间就是:年10月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获得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年9月地点:北京;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秉持人民民主专政,秉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人民,人民行使 权力的机关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明确提出: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 (2)共同倡导:年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认同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亚非万隆会议: (1)召开:时间: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予国:亚非29个国家 (3)特点: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4)万隆会议中心议题就是:保卫和平,谋求民族单一制和发展民族经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