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几种重要松毛虫基因组大小测定

合集下载

基于Cyt b基因序列分析的松毛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基于Cyt b基因序列分析的松毛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基于Cyt b基因序列分析的松毛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高宝嘉;张学卫;周国娜;刘军侠【摘要】为了揭示松毛虫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松毛虫不同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组成、转换和颠换、氨基酸组成、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在获得的Cytb基因387bp的序列中碱基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40.1%、33.5%、9.5%、16.9%,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含量高达86.5%,这种偏向性在种群间无明显差异.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转换大于颠换,且种群内替换高于种群问.该序列片段中共有39个核甘酸位点发生变异,遗传距离为0.000--0.100,显示出较小的遗传变异.蛋白质氨基酸由除谷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组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亚种遗传距离较近,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生态环境有关.【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8页(P1727-1734)【关键词】松毛虫;Cytb基因;遗传结构【作者】高宝嘉;张学卫;周国娜;刘军侠【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As the major forest pest in China,Dendrolimusincludes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D.tabulaeformisTsai et Liu,D.spectabilisButler,D.superansButler,D.houiLajonquiere andD.kikuchiiMatsumura.During sequential outbreaks,economic damage was serious and the forest appeared to be burned.So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were(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levels but the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opulations based on a single specific gene mut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In order to clarify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s ofDendrolimus,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Dendrolimus,a fragment with 387 bp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Cyt b)gene sequence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D.punctatusWalker,D.spectabilisButlerandD.tabulaeformisTsai et Liu was amplified and sequenced.Nucleotide composition,transitions and transversions,amino acid composition,genetic distance,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ere analyzed with molecular biology softwar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A,T,C and G were 40.1%,33.5%,9.5%and 16.9%,respectively,and the contents of A+T 73.6%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G26.4%.Cyt b exhibits an A/T bias across all sites which was the most prominent at the third position of codon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of 86.5%but only 1.1%of C at the same posi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A/T bias in the populations.Nucleotide substitution occurred mostly at the third position.Transitions were greater than transversions,while substitutions of intraspecific populations were higher than interspecific populations.Thirty nine nucleotide sites and eleven amino acids showed mutation in this sequence fragment and the variability were 10.1%and 8.5%.Nucleotide sequences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in genetic distance were 0.000-0.100 and 0.000-0.086,indicating a low genetic variation.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were believed to be more accurate than nucleotide sequences in genetic distance.Polypeptide is composed of nineteen amino acids except for glutamicacid and amino acid differences have little to do with populations.The most common amino acids and codons are lysine[AAA] and asparagine[AAU] .The average content of AAA and AAU is 15.00%and 10.63%,respcetively.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D.punctatusWalker andD.tabulaeformisis relatively close,whil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exists betweenD.punctatusWalker andD.spectabilisButler.The popula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related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se results provided a basic molecular biology clue to the studies on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ecological control ofDendrolimus.Key Words:Pine caterpillars(Dendrolimus);Cytochrome b gene;genetic structure近年来,学者们应用同工酶、RAPD、AFLP、SSR、ISSR及线粒体DNA等技术,对昆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种群种内遗传变异大于种间;专食性物种遗传变异低,杂食性物种遗传变异高;群体间遗传分化取决于地理隔离作用和生境异质性,距离越远分化越明显,生境异质性越高遗传分化程度越高。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

马尾松毛虫危害状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监测预报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江西、河南、安徽、陕西。

主要危害马尾松,亦危害湿地松、火炬松。

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虫口密度大时,将针叶食尽,如同火烧,严重影响生长,甚至死亡。

人接触松毛虫毒毛,会患“松毛虫病”,是中国南方的主要森林害虫据我省各县县志记载,最早于1720年有松毛虫发生危害。

如澧县县志记载,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澧县五月早虫食松叶,至秋方解。

1953年全省22县150万亩,1954年47个县493万亩。

1983年,1988年,1995年,1996年,2003年都是松毛虫大发生年。

70年代郴县华塘一片松林,90年代邵阳至新宁公路的边境段公路两旁的松林,通道杉木桥至溪口公路两旁的松林都因松毛虫危害,引发人为砍伐,连片的松林被砍得支离破碎,变成残林。

松毛虫年平发生面积占全省年平发生面积的80%左右。

2、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成虫体色有灰白、黄褐、茶褐和灰褐色,雌成虫触角短栉状,雄成虫触角羽毛状。

前翅有3—4条不显著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个白点。

卵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1.3mm,粉红色,近孵化时为紫褐色。

幼虫有黑白和红黄两型。

胸部背面有2丛蓝黑色毒毛,腹部各节有片状蓝黑色,体两侧有白色长毛。

老熟幼虫体长38-88mm。

蛹体长20—37mm,纺锤体,红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长椭圆形,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毒毛。

⑴、卵:卵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1毫米,一半浅红色,一半红白色,卵产于未被害的针叶上,多成块成串。

成堆成串地产在松针上。

幼虫孵化后吃自已的卵壳。

在没有寄生蜂的情况下,孵化率达90%以上。

⑵、幼虫:虫龄体长(毫米)头宽(毫米)13~8 0.6~0.928~12.6 1.0~1.3311~20 1.5~1.7417~32 1.9~2.4527~50 2.6~3.1638~65 3.4~3.7幼虫脱皮一次虫龄增加一龄,以二代幼虫越冬的,可达8龄。

浅谈松毛虫虫情及灾情监测方法

浅谈松毛虫虫情及灾情监测方法
星 影像 , 实现灾 害 的早期 监测 与损 失评 估 。 本 次研 究 是促 进林 业 防治 工作 不 断发 展 的一种
线 ,要 求踏 查路 线 必须 具有 一 定 的代表 性 ,要 覆盖
常 灾区 的 9 0 %。一般情 况 下 ,可 将 较 为 固定 的巡视
路线 设 计为踏 查 路线 。同 时 ,根 据 实 际需要 ,在发
处 的树 冠 上 。
3 . 2 放 置 时 间 。 在 各 代 的 蛹 末 期 就 要着 手 挂 置 黑 光灯 或性 诱捕 器 ,要在 各 代成 虫 期结 束后 收 回 。可 以每天 或 隔天 观 察记 录诱 捕 的成 虫量 ,将 结 果填 入 表格 中。 3 . 3 相 关 分 析 。对 各 代 成 虫 或 下 一 代 幼 虫 的 监 测
浅 谈 松 罨 虫 虫 情 及 灾 情 监 测 方 法
松 毛虫 ,属鳞 翅 目枯 叶蛾科 松 毛 虫属 昆虫 。又 名毛虫 、火 毛 虫 ,古称 松蚕 。食 害 松科 、柏 科 。是 我 国森 林害 虫 中发 生量 大 、为 害面 最广 的主要 森林 害 虫 。该害 虫 以幼 虫取 食 针叶 ,其 平均 每年 发生面
区域 ,选 择面积 在 0 . 2 h m。 以上 的 2 0~4 O块林 地 作
为 固定标 准地 。标准 地各 项林 分 因予 填入 标准 地 概
况 记录 表 。 固定标 准 地设 定后 ,如无 特殊 需 要 ,一
般不 得 随意 改变 。
『 2 1刘玄 基 ,李克政 . 森 林病 虫 害预 测 与 决策 . 哈尔 滨 :东北林 业 大学 出版社 .1 9 9 2 .
积有 2 0 0 0~4 0 0 0万亩 。是我 国的重 大森 林病 虫 害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收稿日期:20181128 修回日期:20190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654) 通讯作者:Email:yanshanchun@126.com
1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32卷
探究松毛虫所在的高级阶元的分类地位,以期丰富 DNA提取,使用 CovarisM220超声破碎,DNA片段
在较高的 A+T含量(80.0%)。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了 ND2和 COX1,其余均以 ATN做为起始密码子。9个
蛋白编码基因共享相同的终止密码子 TAA(ND2、ATP8、ATP6、COX3、ND5、ND4L、ND6、CYTB和 ND1),其他 4个
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都是残缺的,COX1、COX2、ND4以 T为终止密码子,ND3以 TA为终止密码子。22个 tRNA基
(((((油松毛虫 +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 +云南松毛虫))+家蚕)。鳞翅目
蛾类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毒蛾科 +灯蛾科)+夜蛾科)+舟蛾科)+(尺蛾科 +(蚕蛾科 +
(天蛾科 +大蚕蛾科))))+枯叶蛾科)+(螟蛾科 +草螟科))+卷蛾科)+蝙蝠蛾科)。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019,32(5):11 20 ForestResearch
DOI:10.13275/j.cnki.lykxyj.2019.05.002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王 瑶1,2,孔祥波2,张苏芳2,刘 福2,张 真2,严善春1
(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对四种松树产卵和取食趋性分析

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对四种松树产卵和取食趋性分析
v a r . 1 a n g b i a n e n s i s , 华 山松 P - a r m a n d i f , 油松 P . t a b u l a e f o r mi s , 白皮松 P . b u n g e a n a的成 虫产 卵选择 和
幼 虫取食选择趋性。结果表明: 云南松毛虫在思茅松 , 华山松 , 油松 , 白皮松上的成 虫平均落卵百分 比分别 为 4 6 . 9 8 %, 2 6 . 1 0 %, 2 2 . 7 3 %, 4 . 1 9 %; 思 茅松 毛 虫在 思 茅松 , 华 山松 , 白皮松 , 油松 上 的 成
2 2 . 7 3 % , 4 . 1 9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nd a a s f o r D. k i k u c h i i , he t r a n k i n g wa s P. k e s i y a v a r . 1 a n g b i a n e n s i s , P.
b i a n e n s i s , P . a r m a n d i i , P . t a b u l a e f o r mi s , P . B u n g e a n a ,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e g g s we r e 4 6 . 9 8 %, 2 6 . 1 0 %,
( 1 . 中国林业科 学研究 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 北京 2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山东 泰安 2 7 1 0 1 8 ) 1 0 0 0 9 1 ;
摘要: 以平均 落卵量 、 落 卵所 占百 分 比和 不 同松 针 上 幼 虫数 量 为评 价 指 标 , 研 究 云 南松 毛 虫 De n . d r o l i mu s h o u i L a j o n q u i &e和 思 茅松 毛 虫 De n d r o l i mu s k i k u c h i i Ma t s u mu r a 对 寄主 思 茅松 P i n u s k e s i y a

监测松毛虫实施方案

监测松毛虫实施方案

监测松毛虫实施方案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和森林树木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需要实施科学的监测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首先,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需要确定监测的时间和地点。

通常来说,松毛虫的孳生期在春季和夏季,因此监测时间应选择在这个时段。

同时,根据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确定监测地点,可以选择一些可能受害的农作物和森林地区进行监测。

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粘虫板法、诱虫灯法、生物学调查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进行实施。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设备的设置和维护,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

监测人员应当及时记录监测结果,包括松毛虫的数量、分布情况、孳生期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管理。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松毛虫的数量变化趋势,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和应急响应机制。

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发布,提醒大家注意松毛虫的防治工作。

同时,一旦发现松毛虫数量异常增多或者造成严重危害,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系统的数据管理,才能及时了解松毛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有效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重视,不断完善监测方案,提高监测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和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种象甲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

四种象甲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

四种象甲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鞘翅目俗称甲虫,由多食亚目(Polyphaga),原鞘亚目(Archostemata),肉食亚目(Adephaga)及藻食亚目(Myxophaga)组成。

多食亚目物种丰富度高,目前约32万种。

扁甲系在多食亚目中研究比较广泛,约23万种,包括郭公总科(Cleroidea)、筒蠹总科(Lymexyloidea)、扁甲总科(Cucujoidea)、拟步甲总科(Tenebrionoide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和象甲总科(Curculionoidea)。

多食亚目中很多种类对林业、仓储业、农业及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次研究的4个物种均为森林害虫,森林害虫对森林的为害是巨大的,我国已经成为遭受森林有害生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线粒体基因组也被更多的运用于鞘翅目的各项研究,昆虫系统发育、种群的遗传分化与结构、近缘种鉴定等。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并结合传统PCR扩增法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散溢长小蠢(Euplatypus solutes)、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大和锉小蠹(Scolytoplatypus mikado)4种象甲总科昆虫的全线粒体基因组,并对所得到的序列进行注释及相关分析。

联合本实验测得的4种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GenBank中已有的其他扁甲系线粒体基因组,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扁甲系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本次研究所得结论主要如下:1.全线粒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中对长小蠹16096bp,散溢长小蠹16117bp,华山松大小蠹16101bp,大和锉小蠹16438bp。

中对长小蠹含22个tRNA,散溢长小蠹含23个tRNA,华山松大小蠹和大和锉小蠢含21个tRNA,4个物种均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及一个控制区。

所得结果与已发表的其他象甲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保持一致。

云南省4种松毛虫营养价值的评价

云南省4种松毛虫营养价值的评价
11 ur i a c mp s in o u p ce fpn a r i as De oi sh u , 1e n t t n l o o io f o r s e i so ie c t pl r , 1 l io t f e l  ̄r mu o i D.航l hi n u car c a g n i 。 me i, p nt t t h n e s se s a d n u ca u e sa e s a ee m n d a d c mp rd R slss o h tt e cu e p oen c ne t i oh t e p p e n p n t tsw nh n n i W Sd tr i e n o ae . e ut h w t a h rd r ti o tns n b t h u a s
为松 毛 虫 的 资 源化 深 入研 质 ; 蛋 氨基酸 ; 资源化研 究 分 类 号 Q 6 .3 . 9 9 4 59
Ev lain o ti o a l f u p ce fPn tr ia s T n ig F rsr sac n tueo u’ r au to n Nurt n lVaueo rS e iso ieCae pl r/ o gQ n ( oetyRee rhIsi t f i Fo l t P e Ci t y。P ’ r6 5 o u e 6 0 0,P.R.C ia) hn :HeJa zo g Reerh Isi t o e o re Iscs hn s c d myo oe t in h n ( sac n tue fR su c ne t,C iee A a e fF rs. t y / J u l f r at oet nv r t - 0 0 3 ( ) 一 8—1 l r ) / o ma o otes F rs y U ie i . 2 1 ,8 4 . 9 N h r sy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几种重要松毛虫基因组大小测定
张苏芳;张真;王鸿斌;孔祥波;罗基同;杨忠武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4(27)5
【摘要】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公鸡(Gallus domesticus)血红细胞DNA含量为标准,测定了我国南方几种重要松毛虫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结果显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基因组大小为563.36±7.26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175 6±0.016 4和1.128 6±0.013 4 pg;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基因组大小为719.30±9.70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449 2±0.021 2和1.442 8±0.018 4 pg;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基因组大小为586.82±8.94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
1.244±0.0182和1.156±0.018 4 pg.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思茅松毛虫基因组显著大于云南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基因组,后两者的基因组也存在显著差异,但绝对值相差较小.3种松毛虫雌雄虫的基因组大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雌虫基因组大于雄虫.几种松毛虫基因组大小的测定,为进一步比较其分子差异、构建基因组文库和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7页(P583-589)
【作者】张苏芳;张真;王鸿斌;孔祥波;罗基同;杨忠武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广西南宁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
【相关文献】
1.几种鲟鱼基因组大小、倍体的特性及鲟形目细胞进化的探讨 [J], 张四明;晏勇;邓怀;汪登强;危起伟;吴清江
2.对几种百合科植物基因组大小的评价 [J], 杨勇;陈克成;孙天恩
3.松毛虫脊茧蜂几种重要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J], 王义平;吴志毅;陈学新;吴鸿
4.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J], 王瑶; 孔祥波; 张苏芳; 刘福; 张真; 严善春
5.马尾松毛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 [J], 杜会聪; 王瑶; 方加兴; 张珍荫; 张苏芳; 刘福; 张真; 孔祥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