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外周血液分析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正常外周血血细胞比例

合集下载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外周血液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技术。

该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贫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的血液含氧量不足。

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的血细胞形态学特征,医生可以了解贫血的病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还可以对白血病进行诊断和分型。

白血病是一种由骨髓和外周血中白细胞过度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倾向和感染倾向等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及其亚型的形态学特征,医生可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样白血病等,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也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组以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形态学特征,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活性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除了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血液系统疾病,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还可以指导治疗。

对于贫血患者,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可以判断是否需要给予铁剂或红细胞生长因子等治疗;对于白血病患者,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可以指导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观察血小板形态学特征,可以指导选择合适的止血治疗。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患者应该重视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重要性,通过及时的检查和复核,提高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摘要】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围绕着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基本原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监测作用、局限性以及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展开讨论。

通过对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价值分析,揭示了其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整体而言,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监测、局限性、比较分析、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可以对各种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血液系统疾病的不断增多,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诊断和监测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价值也日益凸显。

对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可以提供关键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研究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价值和局限性,对于提高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在血液系统疾病诊疗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我们将从其基本原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局限性以及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旨在全面评估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在诊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共37页word资料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共37页word资料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五.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染色与检查要求:( 一 ) 采样、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关重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成败关键。

要得到合格的涂片标本,做好上述工序,应注意以下要求:1. 采样、制片:(1) 玻片要求:国内 1.0mm × 26mm × 76mm ± 0.5 ,美国 NCCLS 规定1.0mm × 25mm × 75mm ± 0.5 ,要严格清洁,接近中性 .(2) 推片:选择优质推片,推片两端边缘整齐、平滑。

也可选用有机玻璃,其大小、厚度与坡片相同,两端之边缘应加工光滑,以利推片用。

(3) 采外周血(样),擦去第一滴血,迅速采血,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具有一定推片技术,推片倾斜45 °±,推成血膜长度 25mm ~ 35mm ,宽度 18 ~ 20mm ,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 10mm ,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迅速扇(摇)干,血膜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

此外,涂片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 WBC 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技巧。

(4) 如若采用静脉血推片,用 K 3 -EDTA 或肝素抗凝,推制血片应尽早进行(最迟在 1 ~ 2 小时内)。

(二)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常规瑞氏 - 姬姆萨染色要点:1 .要得到满意、漂亮的血细胞染色标本,新鲜涂片迅速染色是很重要的。

2 .染色液配制要合格;3 .涂片切勿用甲醛固定,否则不着色;4 .染色的好坏与染色液、缓冲液的质量及比例、加液间隔时间、保持玻片染色液面的张力等染色技巧均有重大关系。

染液要覆盖涂膜面,再加缓冲液( 1:2 ),其量要充足、混均,染色时间要 30 分钟以上。

5 .细胞着色的观察:(1) 当染液与缓冲液混合后,甲醛吸水液温升高,发生剧烈反应,直至液膜表面的“染色粒”呈均匀分布,随染色时间的推延,“染色粒”由“染色小粒”聚集成“染色大粒”,逐渐由外缘向内缘推进至染色面中心(此过程需要 20-30 分钟以上),则表明细胞着色已完成,(2) 再用自来水缓流冲洗,使染色液沉渣及染色粒浮去,使其充分起分色作用,去除细胞染色中浮色,显示出胞核结构及细胞清晰形态,待干,镜检。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摘要:一、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基本概念二、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检测方法三、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1.红细胞形态2.白细胞形态3.血小板形态四、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应用五、总结正文: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外周血细胞形态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观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基本概念外周血细胞形态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观特征。

红细胞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染色质等方面;白细胞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核形等方面;血小板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颗粒等方面。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检测方法临床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

在光学显微镜下,医生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此外,现代医学还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形态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1.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异常常见于多种疾病,如缺铁性贫血、β-地贫、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对上述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2.白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异常常见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对病因进行初步判断,并为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3.血小板形态血小板形态异常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通过观察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异常,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疾病;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异常,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疾病;通过观察血小板形态异常,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五、总结外周血细胞形态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

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

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下面将对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进行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0.0×10^9/L,本次检查结果为6.5×10^9/L,属于正常范围内。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3.5-5.5×10^12/L,本次检查结果为4.2×10^12/L,属于正常范围内。

3. 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为115-150 g/L,本次检查结果为130 g/L,属于正常范围内。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本次检查结果为180×10^9/L,属于正常范围内。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1. 白细胞形态,各种类型的白细胞比例正常,未见异常细胞。

2. 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形态均匀,未见异常红细胞。

3. 血小板形态,血小板分布均匀,未见异常血小板。

三、结论。

根据本次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种类型的细胞形态均匀,未见异常细胞,提示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四、临床意义及建议。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血液学中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本次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正常,提示患者目前没有明显的血液系统疾病,建议定期复查以了解血液状况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全面的诊断信息。

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时,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因外界干扰或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结果的误差。

六、结语。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血液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作者:李丽珠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文的调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选择在此期间来本院进行血液检验的5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血常规检验方法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进行检验,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检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通过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对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传统血常规检验方法检验存在血液异常样本10例,占20.00%,采用外周血形态学检验方法检验的血液异常样本15例,占30.0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血液系统主要包括患者的胸腺、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等相关器官,还要包括通过血液运行散布的全身血细胞,血液系统对于人体而言,是组成人体机体系统的主要部分[1]。

现如今医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相关的操作也变得更加便捷,在进行临床血液检验的过程中,通过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能够逐渐提升血液检验的效率。

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可有效对血液系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展示,所以能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2]。

本文作者针对于此,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并且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来本院进行血液检验的50例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

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7,患者年龄最大为67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平均为(44.5±11.5)岁。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意识清醒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研究对象没有恶性肿瘤病症,排除存在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的患者。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中各类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

它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血液涂片中的血细胞形态特征,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的重要信息。

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首先,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颜色应为淡红色。

若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颜色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贫血、溶血、骨髓异常等疾病。

其次,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形态、细胞核形态和细胞核染色质分布。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形态应呈现出规则、对称的形状,细胞核形态应符合相应的类型特征,细胞核染色质分布应均匀。

若白细胞形态异常,如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正常、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白血病、免疫系统异常等疾病。

最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应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数量应在正常范围内。

若血小板形态异常,如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或者数量异常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存在出血、血液病等疾病。

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

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可以观察红细胞形态是否异常,从而确定贫血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溶血性贫血。

对于白血病患者,可以观察白细胞形态是否异常,帮助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对于感染性疾病,可以观察白细胞形态和数量是否异常,帮助判断感染的病原体和感染的程度。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观察血小板形态和数量是否异常,帮助判断凝血功能是否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虽然能够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但它并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手段,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病史来综合分析和判断。

此外,由于血液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误差,因此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时,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文章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外周血液中各种细胞在形态、数量、比例等方面的变化,辅助诊断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贫血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1、红细胞:正常人的红细胞呈圆盘状,直径为7.2-7.5微米,厚度为2.2-2.5微米,中央凹陷,内有胞质色素。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诊断贫血有很大的帮助。

2、白细胞:正常人的白细胞数量为4000-11000个/μl,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它们的比例和数量来判断人体对感染的反应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情况。

3、血小板: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50-400×10^3个/μl,它们是无肌肉、无核的小片状细胞,主要功能是在血管损伤处形成血栓,以保护身体。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的意义1、白细胞增多:当人体感染入侵病原体或出现炎症等状况时,白细胞会增加。

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而淋巴细胞数量也会增加,但比例不如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增多也可以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造成的。

2、白细胞减少: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病情时,白细胞会减少。

减少的白细胞包括多种类型,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

3、中性粒细胞增多:当人体感染或出现炎症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

增多的中性粒细胞可以估计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感染细菌的种类。

这种情况发生在肺炎、腹腔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中。

4、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情中常常发生。

5、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和淋巴组织肿瘤疾病等情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较稚嫩的白细胞此时较稚嫩白细胞的体积将与外周某正常的体积形成
只能粗糙的对血细胞进行分类
交叉;又如在血液系统疾病时如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及各种缘由引起的严峻
第2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血细胞分析仪本身尤其是三分群的血细胞分析仪都只能粗糙的对血
细胞进行分类它的中间细胞群包括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重视外周血液分析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正常外周血 血细胞比例
摘 要 外周血液中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对提高外周血液分析的 精确性及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根据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中应当值得留意的问题以及显微镜下检查在疾病诊治 中不行替代的作用。
的缘由是这种分析仪工作原理的缺陷。
素的影响。取决于操的技术水平、责任心以及是否遵循医学检验的操作规
程等。
无法识别血小板体积差
小结
众所周知血小板体积差异大大的和巨大血小板在体积上与小红细胞
相差不大这也使血细胞难以精确对其进行计数。另外血小板在体积上的差
综上所述血细胞的形态检查是血常规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技术人员
无法识别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和细胞结构改变
的大小将白细胞分成几个群体。假如将以手工显微镜法分类补偿可以使结
果可靠。
在急性感染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时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并
出现体积大小不均这都使血细胞计数仪不能进行精确的计数和分类。另外
无法识别外周血液中血常规被破坏
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识别外周血的结构改变如红系的 Howell-Jolly 小体、
其他因素
单核细胞以及在病理状态下异样细胞。如利用 Coulter JT-IR 血细胞分析
仪检测外周血液只能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百分率 GR、单核细胞百分率 Y、 某些血液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都必需进行形态学的检验才
粒细胞百分率 MO 三个群对嗜酸粒细胞 EO 则不能很好地区分产生这种结果 能加以识别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传统手工计数和分类精确性也受很多因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测单元检测单元微孔的两侧有一对正负电极连接恒流电源。由于血细胞属 贫血外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异样细在这种状况下无论是三分群还是五
不良导体稀释液中的细胞在恒定负压作用下一个个通过微孔时电极间的 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均不能精确的进行分类;在严峻贫血的病人外周血液
随着科学的进展各种自动化仪器的不断的运用于日常的检验工作血
血细胞分析仪本身对白细胞的分类就是不精确的
液检验进入了新阶段关心检验者简化了很多繁琐的操作步骤节约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检验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 忽视了传统的显微镜对血常规检查的形态学检查以至体液中的红、白细胞 也分辨不清;疟原虫漏检时有发生报告中见不到红、白细胞形态学的描述 连中性粒细胞毒性病变也从报告单中绝迹漏检、漏诊、误诊的现象屡有发 生。应当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削减此类事件的发 生幸免漏诊误诊削减病人的支出缩短病人就诊时间以免影响患者诊断和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重要性
延长治疗时间。 笔者从事基层临床检验工作近年始终十分重视临床检验工作中标本
的显微镜的形态学检查走访了很多乡镇卫生院的试验室发觉血细胞分析 仪和尿液分析的结果已完全代替了传统的检验显微镜已成检验室里的一 个摆设了。笔者从自己工作的检验室对人次的外周血标本在用血细胞分析 仪对外周血血细胞分析的同时进行传统的显微镜检查二者对比完全稳合 者不到%其缘由分析如下。
异也反映在功能上临床上很多病人有明显的出血体征但血小板计数在正 必需把握的基本功这些年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盲目依靠仪器的思想
常范围此时作为检验者应当进行血涂片做常规染色检查在涂片上观看血 日益严峻大大减弱了显微镜下训练但是显微镜下检查仍是一种基本形态
小板有无大小不均有无巨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形态有无转变 学检查方法在一些疾病诊治中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检验
电阻突然增加形成电流的改变从而在仪器产生一个个的脉冲信号脉冲改 中会出现有核的红细胞这些有核红细胞也会当作白细胞而计数
变的次数与通过微孔的细胞数一致而脉冲的幅度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仪
从而影响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精确性。
器依据各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群的百分率假如与该标本的白细胞总
数相乘即得到各类细胞的肯定值。可以看出仪器电阻法只是依据细胞体积
根据血液分析仪将外周血细胞化分为三群:淋巴细胞;中间细胞 MID 指细胞体积在 9-16fl 之间的中间细胞区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嗜碱性粒细胞核左移的各阶段稚嫩细胞或白血病时白血细胞。第三群 是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GRAN。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本身 就是不精确的产生这种结果的缘由是这种分析仪工作原理的缺陷。这种分 析仪其原理是电阻抗法――马上外周血按肯定比例稀释后送到仪器的检
胞质的染色性颗粒的有无多少粗细等以及血小板的在涂片上的分布状况 工作中每一位检验工尤其在基层乡镇卫生院由于检验设备又相对落后更
是成群、成堆或成片集聚一起还是散在分布。
需要加强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结合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把医学检验工
第3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作做得更好全面精确的为临床提供试验数据。
第4页共4页
Cabot 环、点彩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等;粒系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杜
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在正常状况下骨髓按肯定的规律将成熟的白细 勒体、核变性等淋巴系中的异样淋巴、淋巴细胞的卫星核等。血细胞分析
胞释放入外周血而在很多病理因素的作用下这种规律被破坏。如在急性感 仪均不能识别。
染时由于机体抗感染需要骨髓释放大量的白细胞入外周血使外周血中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