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课件

胞计数及分类。当存在异常白细胞时, 可能
无法给出分类结果或分类不准确, 但这会触
发异常报警;
这时必须对一张制片、染色良好的
外周血涂片进行镜检, 以准确分类白细胞
56
白细胞分类: WHO 2008 造血和淋巴 组织肿瘤分类推荐外周血分类200个白细胞; 常规血液实验室通常分类100个外周血 白细胞
24
锯齿状红细胞 是失去了圆盘形状的红细胞, 边缘有
10-30 个短直或相对规则的针状突起。
见于肝 脏和肾 脏疾病、 丙酮酸 激酶缺 乏。
25
棘形RBC和锯齿状RBC表面突起的鉴别
棘形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
个数 2-20
10-30
形状
分布
长短、粗细、 形状不同、针 状体样、球棍
状突起
不均匀、
短直的针状突 相对均匀 起
成因 红细胞磷脂含 量改变
血液中PH↑,球蛋 白↓,存在溶血卵磷 脂、阴离子吩噻嗪 衍生物
26
咬痕红细胞 :
RBC外周有一个或多个弧形缺损(咬形), 是氧化溶血的 特征改变。
见于 G6PD 缺乏症、不稳定血红蛋白溶血性贫血
27
水泡细胞 :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收缩至细胞的一半, 形成致密物质, 细胞剩余 部分成为一个空膜
bodies)
红细胞内含有的圆形紫红色小体, 直 径0.5-1um, 一个或数个, 是核的残余物质。
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白血病等
其它增生性贫血。
46
有核红细胞
是红细胞的前体细胞, 用来描述外周血中幼稚 红细胞。
47
有核红增高主要见于 (1)各种溶血性贫血; (2)红白血病; (3)骨髓转移癌; (4)随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
血细胞形态4分析

8)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9)泪滴形红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 10)裂红细胞:红细胞碎片,DIC、严重 烧伤 11)红细胞形态不整:某些感染或严重贫 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2)有核红细胞:病理情况有溶血性贫血; 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切除后
三、外周血血小板形态检查 (一)正常血小板形态 两面微凸圆盘状无核细胞,直径2~3μ m,约为 红细胞的1/3 ~1/2。年轻的血小板体积大,成熟 的体积小。 (二)异常血小板形态 1、大小异常 (1)大血小板:直径4~7μ m,巨型血小板 ﹥7μ m,大小不均和大血小板增多是血小板生成 活跃的证据。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粒 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MDS和脾切除后等。
一、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检查
1、正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白细胞可自然退化变性,正常的 血涂片上也可以见到变形或破裂的细胞, 数量极少
2、异常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Dohle小体;退 行性变, 2)棒状小体; 3)中性粒细胞胞核的异常形态;常见多分叶核中 性粒细胞 4)其他异常形态粒细胞,多于遗传性疾病有关 注意:中毒颗粒、嗜碱性粒细胞、染色偏碱的中性 颗粒的鉴别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形态学变化 (3)浆细胞: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反应性浆细胞 增多症、疟疾、黑热病、伤寒等。 莫氏细胞;火焰状浆细胞;拉塞尔小体
二、外周血中红细胞形态检查 各种病因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 阶段,引起红细胞相应的病理变化,导 致红细胞产生特殊的形态改变,与血红 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 略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及意义

(1)靶形红细胞
形如射击之靶,>20%有诊断价值。 常见于地中海贫血,也见于脾切除后。
(2)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苍白如鱼口状,>10%有 诊断价值。
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3)角形红细胞(Keratocyte)
在专业参考书中曾有介绍,近年教科书 很少提到。Williams血液学第6版将红细 胞分为12类17种,角形红细胞被列为12 类中最后。
单核细胞有的也含有巨大的嗜天青颗 粒。
CHS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白化病、畏光、易发感 染,晚期可合并淋巴瘤而肝、脾、淋 巴结肿大、贫血和有出血倾向。家族 中常有近亲婚配史,男女两性均可患 病。
4、异常结构
(1) Howell-Jolly小体
Howell-Jolly小体为红细胞或幼红细胞内 出现圆形紫红色小体,大小1~2µm, 数量不等,已证实它是核残余物。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环
卡玻氏环为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 有时绕成8字形,存在于红细胞、嗜多 色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中。现认为系脂 蛋白变性所致。
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症,属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CHS形态学特征
大部分中性粒细胞含有异常颗粒,颗 粒大小不一,直径2~5µm ,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灰紫色, 每个中性粒细胞有异常颗粒为1~15个 不等。
CHS形态学特征
淋巴细胞绝大多数含1个巨大嗜天青颗 粒,直径1 ~ 3µ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呈紫红色,偶见2个巨大颗粒者。
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正常。 由于白细胞空泡不伴有中毒性颗粒,容
易与感染时的白细胞空泡相鉴别。
2、Chediak-Higashi颗粒畸形
1940年 Chediak首先报道1例4岁女孩外 周血和骨髓粒细胞胞浆内有包涵体。 Higashi也发现了同样的病例。后称为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CHS)。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摘要在检验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步入实验医学,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测对临床的意义颇大,检验人员应更加重视,以免漏诊、误诊。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仪器:迈瑞BC-2600血球分析仪,XSP-2C光学显微镜。
传统意义上所谓“三大(血、尿、粪)常规”检验,尤其血常规检验,在各级医院检验科的临床基础实验室日常工作量中,占有大部分的份额。
而近年来由于对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血细胞免疫学、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及细胞因子等的研究,推动了血液临床与实验室新知识的迅速发展。
新的技术步入实验医学,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不断提高了血细胞计数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促进了医学检验的发展,基本取代了先前的血常规检查方法。
然而,在全国普及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的同时,由于对仪器功能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血细胞形态学方面的检查。
据统计,有了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外周血涂片的镜检率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均不进行镜检。
目前血细胞分析仪技术的确先进,它能提供血细胞数量和血细胞形态的几十个参数,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血细胞分析仪至今没有哪项技术或哪些参数是能够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结果的。
血液常规检验(俗称血常规)是临床上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它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血细胞数目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更具实用价值。
例如:白细胞检查可以了解机体被感染的病因和感染程度,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等)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甚至某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红细胞检查对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和病因分析:血小板检查有助于血栓病的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更是血液寄生虫病的“金标准”。
但因目前,临床医师比较重视血常规检查内容中数量的异常,而检验人员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匮乏等多种原因,造成检验人员过于依赖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容易导致血液系统等疾病的漏诊,甚至误诊,从而延误了病情,有的还引起了医疗纠纷。
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及意义

(4)棘形红细胞
细胞外周为不规则棘刺状,棘刺长度 和形状不一。见于β-脂蛋白缺乏症, 也见于酒精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及 脾切除术后。
(5)齿状红细胞
为等间距而规则的短刺状突起,常有 盘形锯齿状、球形锯齿状及刺状几乎 完全消失三种状态。
见于尿毒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红 细胞内低钾、胃癌与消化性溃疡出血 等。
特殊的卡玻氏环形态有下列几种。
(2) Cabot环
双卡玻氏环:多为大环套小环,也可 有双8字形环。
三环:环状体绕成3个环。 异形环:为多种形状不一的环状体。 多层环:有的为多层次的环中套环,
也有为多层次的环状体伴有H-J小体。
(2) Cabot环
常见形态的卡玻氏环主要见于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男女两 性均可患病,但以男性多见。
3、Alder-Reilly颗粒畸形
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含粗大紫褐色颗粒, 颗粒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且比 中毒性颗粒粗,常掩盖细胞核。
嗜酸性粒细胞为暗紫色大颗粒。 淋巴细胞可见深紫色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可见异常
颗粒。
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症,属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CHS形态学特征
大部分中性粒细胞含有异常颗粒,颗 粒大小不一,直径2~5µm ,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灰紫色, 每个中性粒细胞有异常颗粒为1~15个 不等。
CHS形态学特征
淋巴细胞绝大多数含1个巨大嗜天青颗 粒,直径1 ~ 3µ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呈紫红色,偶见2个巨大颗粒者。
特殊形态的卡玻氏环多见于恶性血液 病,如红血病和红白血病。
(3) 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内有多数蓝黑色颗粒。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铅中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的意义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的意义郑凤娇;龚燕红【摘要】Red blood cells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be easily ignored in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It is more reliable to observe the red blood cells morphology with the peripheral blood smear. As various types of bloodcell analyzers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of recognizing of red blood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and platelets form, they can only be used for general screening of healthy population, the results of which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if further microscopy is needed, instead of completely replac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ategorized test of various blood cells. Here is to make a detailed summary of red blood cell size, shape, numberof erythro-cytes,hemoglobin content changes, erythrocyte agglutination caused by autoantibodies, as well as red blood cell structure abnormality, focusing on the morphology of matured red blood cells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 so as to emphasize the point to improve diagnosis level.%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检验中易被忽视.观察红细胞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由于各类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尚不具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的能力,只能用作健康人血液一般检验的筛查,其结果可为是否需要进一步镜检提供筛检信息,尚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对各类血细胞的识别和分类检查.现从红细胞大小、形态、数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以及红细胞结构异常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主要介绍外周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的各种形态特征和临床意义,目的是要重视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1【总页数】3页(P141-143)【关键词】红细胞;形态学;临床诊断【作者】郑凤娇;龚燕红【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8医院检验科,广州,510602;解放军空军司令部门诊部化验室,北京,1008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为主的细胞形态学检验,时至今日仍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确定贫血性疾病和协助诊断某些疾病的主要方法[1]。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详细描述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提供大量数据,如白细胞计数 、分类比等。但该方法对异常细胞的识别能力有限,可能漏检或误诊。
流式细胞术
总结词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外周血 细胞形态检验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 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检测。
疾病筛查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辅 助筛查某些潜在疾病,如 肿瘤、感染等。
免疫系统评估
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 有助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 能状态,判断个体对疾病 的抵抗力。
0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注 意事项
样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时间
样本处理
选择清晨空腹时采集样本,以避免饮 食和日常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流式细胞术能够快速检测大量细胞, 并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分析,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但该方法 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较高,且数据分 析需要专业人员。
03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 用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
通过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和染色情 况,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如缺铁 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01
能够自动完成血样的稀释、染色、计数和分类等步骤,提高检
验效率。
智能化识别系统
02
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血细胞形态的自动识别
和分类,减少人为误差。
自动化样本处理
03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样本的自动取样、稀释、染色和检测等操
作,提高检验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临床应用前景
精准医疗
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显微镜下的血 细胞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刘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早期诊断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IM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临床诊断中的诊断情况、不同年龄患儿的血常规情况以及不同时间段异型淋巴细胞情况、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种类。
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误诊32例(32%),准确率为68.0% (68例);+3岁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明显高于3〜6岁、>6岁患儿(!<0.05);<3岁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3〜6岁、>6岁患丿L(!<0.05),且3〜6岁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低于>6岁患儿(!<0.05);同时<3岁患儿的血小板计数与3〜6岁、>6岁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初检后1周实施复检的异型淋巴细胞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检(!<0.05);初检、复检时异型淋巴细胞阳性中泡沫样异型淋巴细胞、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多于幼稚型异常淋巴细胞数量(!<0.05)$结论利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小儿IM进行早期检测,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同时清楚认识到IM发作时机体内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淋巴细胞等血常规指标因不同年龄和不同检查时间段而存在差异,为随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较重要的依据,提高了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The role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orphology in earl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childre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Liu Fe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Shanxi Provincial People"Hospital,Taiyuan 03001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orphology in earl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in childre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A total of100children with I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April2018and May2020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patients underwent morphological study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The clinical diagnosis6blood routine test6atypical lymphocyte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and the morphological types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children at different age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final diagnosis,32cases(32.0%)were misdiagnosed in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68.0%.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the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 W3years o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and X6years old(both P<0.05).The heterotypic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 W3years ol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and X6years old(P<0.05),and the heterotypic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hildren aged X6years old(P<0.05).Meanwhil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telet count among children aged<3years old,3-6years old and those aged X6years old(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the re-examination performed at one week after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itial examination(P<0.05).The number of foam-like atypical lymphocytes and monocyte-like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and re-examination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were more than that of infantile abnormal lymphocytes(P<0.05).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children with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a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At the same time,it is clearly recognized that the blood routine indicators such as white blood cells,platelets and lymphocytes in the host at the time of IM onset vary with ages and time frame of examination.It provides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subsequ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nd improves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and thereby is worthwhile of widespread use.[Key word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Early diagnosis;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DOI:10.11655/zgywylc2020.23.002基金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科研攻关项目(20100311100-2)作者单位: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临床上普遍存在的急性传染病,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主要由于患者机体内出现EB病毒(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症状从而出现单核-巨噬系统急性增生情况[I]O其在临床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皮疹、眼睑浮肿等多种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摘要: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基本概念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检测方法
三、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形态
2.白细胞形态
3.血小板形态
四、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应用
五、总结
正文: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观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基本概念
外周血细胞形态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观特征。
红细胞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染色质等方面;白细胞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核形等方面;血小板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颗粒等方面。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检测方法
临床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
在光学显微镜下,医
生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此外,现代医学还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形态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外周血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形态异常常见于多种疾病,如缺铁性贫血、β-地贫、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对上述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2.白细胞形态
白细胞形态异常常见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对病因进行初步判断,并为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3.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形态异常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通过观察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异常,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疾病;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异常,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疾病;通过观察血小板形态异常,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五、总结
外周血细胞形态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的观察,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