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听力评价的内涵、功能与一般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 听力课

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听力课程是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听力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交流中的口语表达。
本文档将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重要性、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
重要性听力是语言学习中最基础和重要的技能之一。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首先需要理解对方的口语表达,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于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听力能力的提高对于其汉语学习的整体进展至关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听力课,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汉语口音、语速和语调。
他们可以通过熟悉真实的汉语语音和语境,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更好地适应真实的日常交流环境。
内容设置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内容设置,应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目标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而言,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内容的设置:1.日常生活对话:听取常见的生活对话,如购物、问路、就餐等,帮助学生了解常用词汇、语法结构和实际应用情境。
2.新闻和广播:让学生听取新闻和广播节目,提高他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了解,培养他们思考和谈论问题的能力。
3.听取录音材料:请学生听取各种录音材料,如短文、对话、故事等,并配以相应的听力练习,帮助他们提高对于汉语语音、语调和语境的理解能力。
4.音乐和歌曲:通过听取汉语歌曲和音乐,可以加强学生对汉语语音和韵律的感知,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和语感。
5.视听材料:配合视频或电影材料,让学生通过听取和观察,了解汉语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教学方法需要与内容设置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和语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听力练习:给学生播放录音材料,要求他们听取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可以提供问题和选项,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2.对话模拟:安排学生进行对话模拟,模拟常见的交流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真实交流中的口语表达。
谨防“他山之石”——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能力的训练内容及方法刍议

个 个 音 义 结 合体 ( 语 ) 人 大 脑 , 为 他 们 的 语 言材 料 , 词 刻 成
并 且 通 过 大 量 的反 复 练 习 , 到 熟 练 运 用 的程 度 。 除 词 语 达 外 , 握 一 定 数 量 的 语法 规则 和 有 关 目的 语 的社 会 文 化 知 识 掌 也 是 听力 训练 的必 然 要 求 。这 些 知 识 可 以通 过 阅 读 和讲 解 来 储 存 、积 累 。训 练 学 生 的记 忆储 存 能力 , 重 要 的是 使 一 个 最 词 语 、一 个句 子 在 语 境 中反 复 出 现 。用 这 种 方 法 既 可 以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又 提 高 了 练 习 的重 现 率 。 到 加 深 起 印象 的 作 用 。由 于 留学 生课 大 多 以小 班 型教 学 方 式 , 以 用 所 这 种 方 法 效 果 较好 , 有 的重 现 和 反 复 都 集 中到 几 个 学 生 身 所 上, 印象 自然 比较 深 。 3 联 想猜 测 能 力 的 训 练 。联 想 猜 测 能力 可 以培 养 学生 在 . 具 体 的 语 境 中直 接 用 目的 语去 思 维 。理 解 语 言 的过 程 是 一 种 猜 测 、估 计 、预 想 、想象 的相 互 作 用 的 过程 。 训练 学 生 的联 想 猜 测 能力 也 是 听 力 能力 培养 的重 点 。 联 想 是 在接 收 到 一 个 信号以后 , 马上 跟其 他 相 关 的 信 号 建 立 起 联 系 的 心 理 活 动 。 猜 测 是 指 根 据 现 实 的感 知 和 以往 的经 验 , 想 象 对 将 产 生 的 凭 新 形 象做 出推 测 、估 计 和 预想 的心 理 过 程 ,它 是学 生 掌 握 一 定 词 语 、 语言 使 用 能 力有 了一 定 提 高 基 础 上 的一 种 训 练 。 在
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设计摘要:听力是语言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本文将从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听力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以及教师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和策略来进行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引言听力是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习得的基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却常常被忽视或应付了事。
这导致学生在听力技能上的欠缺,影响了他们的整体语言水平。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学生。
二、听力教学的重要性语言学习中的听力技能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听力是学习语言的起点,通过听力,学生可以熟悉语言的音调、语音和语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听力是语言理解的基础,学生通过听力可以理解他人的意思,提高交际能力,更好地融入汉语社会。
此外,听力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听力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
三、听力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1. 适应学生的水平:听力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调整。
对于初学者,应从简单的单词和短语开始,随着学生的进步逐渐增加听力难度,设计更复杂的听力材料。
2. 多样化的听力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不同主题的听力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社交场景、新闻报道、广告等。
通过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类型的语言和真实的语境,更好地提高听力技能。
3. 强调语言输入:听力教学设计应强调语言输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听力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对话、情景演练等方式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和掌握真实的语言使用。
4. 激发学生的兴趣:听力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听力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听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如何应用听力教学设计1. 提供听力素材:教师可以选择优质的听力材料,如录音,视频等,并根据教材或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和调整。
浅析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与评估

浅析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与评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而汉语听力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试与评估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汉语听力技能的特点、测试方法以及评估标准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为汉语听力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汉语听力技能的特点汉语听力技能与其他语言的听力技能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发音准确度对于听力理解尤为重要。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字和同音字,这对于听力的理解和辨别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汉语的词汇量广泛,种类繁多,听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词汇理解能力。
评估汉语听力技能需要考虑到这些独特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测试内容和评估标准。
1、选择题选择题是目前汉语听力测试中使用较多的一种题型。
学生在听到录音后,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种测试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词汇理解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听力水平的不同,设置不同难度的选择题,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听力能力。
2、填空题3、听力大意和细节问题除了选择题和填空题之外,听力大意和细节问题也是测试学生听力技能的重要方法。
学生需要根据所听内容回答关于文章主旨和细节内容的问题。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较好地考察学生对于文章整体和细节的理解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有一定的帮助。
1、听力理解能力评估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汉语听力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在听力测试中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所听内容,包括大意和细节,对于考察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词汇和语境理解能力3、听力反应速度听力反应速度也应该被纳入评估标准之中。
学生在听到录音后,是否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对于考察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样具有一定的帮助。
4、发音和语调准确性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和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词汇和语境理解能力、听力反应速度以及发音和语调准确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听力水平,为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听力评价的内涵、功能与一般过程

成 一 件 事 情 的 能 力 。 比如 , 听 完 天 气 预 报 决 定 外 出 是 否 多
教材编 写、听力测试 ”等1 O 个 方 面 ,指 出其 中 关 于 听 力 测 穿 些 衣服 ,是 否 带 雨伞 等 [ 4 ] 。 试 的文章不 多,听力测试研 究比较薄弱 。 “ 听 力 测 试 ” 是 汉 语 “听 力 ” 可 细 分 为 各 种 听 力 技 能 , 如 李 清 华
面评述 了2 0 0 0 年 以后 听 力 教 学 研 究 的新 领 域 、 新 面 貌 , 几 心 二用 ”的 能力 等 。 杨 惠 元 ( 1 9 9 6 )[ 总 结 了听 力 理 解 的
乎 未 涉 及 到 听力 评 价 研 究 的相 关 内 容 。
8 项 微 技 能 : 辨 别 分 析 能 力 、 记 忆 存 储 能 力 、 联 想 猜 测 能
与 “ 听 力 评 价 ”相 关 但 并 不 相 同 的 概 念 ,这 里 可 以将 前 者 ( 1 9 8 7 )[ 5 ] 提 出 了6 种 能 力 : 对 听 力 材 料 的筛 选 能 力 ;预 测 看 作 后 者 的 方式 之 一 。此 外 ,周 曼 群 ( 2 0 1 3 )_ 2 从 听 力 理解 和 更 正 预 测 的 能 力 ; 跳 跃 障碍 的 能 力 ; 识 别 重 述 或 变 换 措 的 本 质 、 听力 教 学 法 、 学 习 者 策 略 、 课 堂 教 学 研 究 四 个 方 辞 的 能 力 ;利 用 连 接 词 和 语 法 关 系 提 供 信 息 的 能力 ; “ 一
语 的能力 。在对 外汉语教 学中, “ 听力 ”属于 “ 第 二语言
刘颂浩 ( 2 0 0 1 ) Ⅲ认 为对 外汉 语 听 力 教 学 ( 以下 简 称 汉 语 听 ( 外语 )能力”,是指把汉 语作为第 二语言 的学习者 “ 听
功能法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法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功能法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引言:听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者来说,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听力训练,忽略了语言运用的功能性,缺乏与实际应用环境的连接。
功能法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强调通过功能实践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听力技巧与能力。
本文将探讨功能法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功能法的理论基础功能法是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它认为语言是用来实现交际目的和达到特定功能的工具,语言学习者应通过实践来实现语言功能的掌握。
功能法跳出了传统的语法教学框架,注重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功能法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1. 设计真实情境功能法强调语言运用的真实性,教师可以设计各类真实情境,如购物、旅游、参加会议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听力练习。
通过真实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
2. 提供多样化的听力材料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听力材料。
可以选择从新闻、广播、电影、电视剧、对话等多种媒体中获取听力材料,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技巧,还能够拓宽他们的语言视野和文化认知。
3. 引导学生注重交际意图在功能法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交际意图。
通过分析听力材料中的交际意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对话情境,并推测对话者的意图和态度。
这一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准确理解对话的能力。
4. 强化学生的听力技巧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听力练习来帮助学生培养听力技巧,如提醒学生注意录音中的重要信息、学习使用上下文推测未知词汇、训练快速听写等。
这些技巧的掌握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听说能力,更好地进行汉语交流。
5. 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听力训练功能法强调语言运用的实际性,教师应与学生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听力训练。
浅析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与评估

浅析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与评估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与评估是对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其听力能力的测试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听力是语言学习中最早发展的技能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汉语听力测试与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通过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对汉语听力的掌握情况,包括他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理解能力、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口音和发音的感知能力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听力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通过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听力技能。
汉语听力测试与评估的方法和工具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听力理解题、听写、听力材料配对等。
听力理解题是最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通过听音选答案或填空等方式来测试学生对听到的内容是否理解。
听写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听音写字来测试学生对听到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的拼写能力。
听力材料配对则是通过听音匹配图片、文字或问题等形式来测试学生对听到的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在进行汉语听力测试与评估时,还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是测试的目标和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测试内容和难度。
对于初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对话和短文进行测试,而对于高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复杂的材料进行测试。
其次是测试的时间和场景。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听力情景,可以选择一些日常对话、广播新闻、讲座等材料进行测试。
还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和技术手段,如录音机、播放器、电脑软件等来进行测试和评估。
在评估汉语听力能力时,还需要考虑一些评价标准和指标。
一般来说,可以从听力内容的理解程度、听力策略的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运用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听力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听到的内容,并对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听力策略,如预测、猜测、推断等,来帮助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来理解听力材料。
浅析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与评估

浅析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与评估汉语听力技能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学习者掌握语言能力的关键之一。
针对汉语听力技能的测试与评估,是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从测试的要素、测试方法、评估标准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听力测试与评估。
一、测试的要素汉语听力的测试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要素,包括测试的目的、测试的内容、测试的形式、测试的时机等。
在制定测试计划时,需要明确听力测试的具体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是为了评估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或者是为了选拔参加汉语考试的学员等。
不同的测试目的会决定测试内容的选取和测试形式的设计。
在测试内容上应该全面覆盖听力教材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交交往等多个领域,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测试的形式也需要多样化,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等多种形式,以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听力技能和水平。
而在测试的时机上,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安排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进行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测试方法在汉语听力测试中,有多种测试方法可供选择,包括听力理解与应用能力测试、语感测试、听力沟通测试等。
其中主要的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1. 听力理解与应用能力测试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汉语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测试内容可以包括听力材料的听写、理解材料后的问题回答、翻译材料等。
通过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听力技能,包括听力水平、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等。
2. 语感测试语感测试是通过一些音、韵、调、调音等方面的测试来检测学生的语感水平。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对中国语音的感知和掌握程度。
3. 听力沟通测试这种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测试学生的听力交际能力。
在测试中可以安排一些有关对话、讨论、演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检测学生在真实交际情境中的听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听力评价的内涵、功能与一般过程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听力评价”是教师为了做出教学的决策或教育管理者为了做出教育管理的决策,收集影响学习者听力的相关信息,判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与听力特征,分析影响学习者听力的因素,并对汉语听力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策略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对教与学起到促进与改善的过程。
听力评价在汉语听力教学中有判断、改进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等功能。
听力评价的一般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听力评价;收集影响听力评价的相关信息;结合评价目的与评价内容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描述和解释;根据对信息的解释结果做出教学决策。
标签:汉语听力教学听力评价功能一、引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汉语教学(以下简称汉语教学)打破传统综合教学方式实行多项技能分开授课后,听力教学得以独立授课,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刘颂浩(2001)[1]认为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以下简称汉语听力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听力理解的本质与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学生听力难点、听力微技能、听力训练方法、教材编写、听力测试”等10个方面,指出其中关于听力测试的文章不多,听力测试研究比较薄弱。
“听力测试”是与“听力评价”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概念,这里可以将前者看作后者的方式之一。
此外,周曼群(2013)[2]从听力理解的本质、听力教学法、学习者策略、课堂教学研究四个方面评述了2000年以后听力教学研究的新领域、新面貌,几乎未涉及到听力评价研究的相关内容。
虽然专门针对汉语教学听力评价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但目前关于汉语教学评价的研究可以为研究汉语教学的听力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汉语教学评价代表性成果主要有杨翼(2008)[3]的《汉语教学评价》,该著作主要从理论基础、一般过程、形式与标准、信息的收集与质量等方面论述了汉语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同时阐释了汉语学习者评价、汉语教师评价、汉语教材评价的相关内容。
鉴于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对教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丰富听力评价的相关研究以促进汉语听力教学,这里结合汉语听力教学集中讨论三个问题:听力评价的定义、功能与一般过程。
二、“听力评价”的内涵(一)“听力”“听力”即“听的能力”,是通过听觉感知来理解话语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属于“第二语言(外语)能力”,是指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听的能力”,是一种用所听信息与非语言环境相结合达到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
比如,听完天气预报决定外出是否多穿些衣服,是否带雨伞等[4]。
汉语“听力”可细分为各种听力技能,如李清华(1987)[5]提出了6种能力:对听力材料的筛选能力;预测和更正预测的能力;跳跃障碍的能力;识别重述或变换措辞的能力;利用连接词和语法关系提供信息的能力;“一心二用”的能力等。
杨惠元(1996)[6]总结了听力理解的8项微技能:辨别分析能力、记忆存储能力、联想猜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边听边记能力、听说模仿能力、检索监听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朱正才、范开泰(2001)[7]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认知水平听力理解技能:低级听力技能(辨音能力、辨明语调能力、认识语法成分能力)和高级认知技能(信息选择能力、预想与猜测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金琰如、王佶旻(2012)[8]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16种听力能力,并从心理维度上将这16种能力划分为“识别维度、注意维度、记忆维度、理解维度、推断维度”。
以上研究成果对听力技能的分类与侧重点各有不同,这为汉语听力教学的听力评价内容提供了多角度的选择与参考。
(二)“听力标准”与“课程教学目标”1.听力标准“听力”评价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使用者或学习者掌握和运用某种第二语言(外语)的能力的描述就是第二语言(外语)能力标准,第二语言(外语)能力标准是衡量使用者或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或语言水平的一种手段,它依据不同的理论或语言实际,把语言(交际)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加以详细描述,既可视为学习目标,又可用来界定已经达到或拥有的语言能力或水平。
[9](P30)目前,国际上较权威的第二语言(外语)能力标准有《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美国的《ACTFL语言能力等级标准》等。
汉语教学所采用的第二语言(外语)能力的标准主要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试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等。
这些标准中对“听力”标准都有详细的描述,如《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对汉语口头理解能力(听力)一级的能力描述为:“能听懂与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简单词语;能听懂所熟悉的环境中基本的数字和最常用的关键词语;能听懂他人的问候或招呼;能明白基本的指示话语或要求;能明白要求重复和澄清的简单话话等”;任务举例为“听基本个人信息;听商品数量、价格;听简单的指令;听表达抱歉的话”[9](P37)。
这些标准为听力评价提供了细致而规范的依据。
2.课程教学目标除了可以依据相关听力标准以外,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直接依据是在听力标准基础上制订的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将教学和评价联系起来的手段,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评价则应以教学目标为标准和依据。
徐子亮、吴仁甫(2005)[10]认为听力课的训练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策略。
这是从总体上对听力课程教学目标的概括。
胡波(2007)[11]提出了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的项目采用量化的标准,表述非常具体,如中级阶段要求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80~220字的比较朴素(成语、惯用语较少)的标准普通话和略带方音的普通话,基本具备在高等院校入系听基础课程的能力。
此外《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短期进修)》等大纲也对汉语听力课程的教学目标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参照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将国际汉语教学课程目标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和文化意识”4项内容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在“二级目标及内容”中,对单项技能“听”的描述是“能基本理解与个人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语言材料,捕捉相关信息,能听懂教师课堂用语和要求,并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
5个等级包括:1.与个人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简短谈话中的相关信息;2.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下常见的简单词句和问候;3.与个人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简短谈话中的提问、回答、要求或请求,理解对方的态度和情感;4.交谈中涉及到的数字、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5.课堂上的指示用语。
”[1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也把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学按初、中、高三个等级对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规定,其中“中等阶段”对“听”的单项技能要求如下:能听懂用标准普通话或略带方音的普通话所作的、语速正常(180~220字/分)、有关一般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会话、一般性交涉或业务交往的谈话、大学入系基础课程的课堂讲解、题材熟悉的新闻广播等。
[13]以上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师制定汉语听力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非常详细和科学的参考标准,也为听力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依据。
(三)汉语听力教学“听力评价”的内涵从范畴上来说,汉语听力教学的“听力评价”有两个上位概念:“教育评价”和“汉语教学评价”,三个概念是上下位的关系。
“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14](P7)教育评价与教学不可分割,通过评价,不仅可以评估教学效果,而且评价过程中所获得信息及评价的结果还是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制的重要依据。
在汉语教学中,评价具有同样的意义,杨翼(2008)[3](P8)提出了“汉语教学评价”的定义:汉语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者为了作出汉语教或学的决策而系统、科学、全面地收集和分析信息,并对汉语教学的任意元素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作为”汉语教学评价”的子项目,汉语听力教学的“听力评价”是教师为了作出教学的决策或教育管理者为了作出教育管理的决策,依据相关“听力标准”或“听力课程教学目标”,系统、科学、全面地收集影响学习者听力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判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与听力特征、分析影响学习者听力的因素,并对汉语听力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策略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对教与学起到促进与改善的过程。
三、“听力评价”的功能Grant Wiggins(2005)[15]认为教育评价应体现两个本质特征:第一,评价应该是为教学(不只是为了测量)而精心设计出来的;第二,评价应该向所有学生及其教师提供有意义和有用的反馈,且同时评价学生教师对反馈的使用程度。
Grant Wiggins关于教育评价本质特征的理论强调评价与教学的密切关系,这对分析“听力评价”的功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评价功能的研究,黄光扬(2002)[14](P40~42)认为教育评价主要有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与行使教育管理等四项功能。
杨翼(2008)[3](P12)则提出汉语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的汉语教学目标前进的导向功能;认定、判断评价对象汉语教学或学习价值的鉴定功能;促进评价对象为实现汉语教学目标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的诊断功能;对汉语教师和学生等评价对象的汉语教学或汉语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产生精神动力的激励功能。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结合汉语听力教学的具体情况,听力评价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判断的功能汉语听力教学中听力评价的基本功能就是教育判断,主要包括学生听力水平与听力特征判断以及教学问题判断。
1.判断学生听力水平与听力特征通过评价可以判断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语言能力的某个等级,由此确定学生当前的听力水平与听力特点。
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生的听力水平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评价还可以分析学生听力水平变化发展的趋势与特征,获得其听力水平的变化情况。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些信息来检验教学效果或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2.判断教学问题在汉语听力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或影响学习者听力水平的因素除了“教”的因素(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还有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作为学习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听力评价,可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判断教学中的问题,这对于促进教学以及实现评价目的至关重要。
一个汉语零基础班(由泰国、韩国、俄罗斯的学生组成),在声调的辨别上出现这种情况:泰国学生优于韩国学生,韩国学生优于俄罗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