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全)

B300年前
C5000年前
D10000年前
4【单选题】(2分)
中国最早有系统的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制度,出现于:
A宋元时期
B清朝中期
C先秦时期
D隋唐时期
5【单选题】(2分)
在漫长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环境经验和生态智慧。中国许多土地已经耕种了数千年而没有发生严重的地力衰竭,直接得益于:
C国际合作原则
D平等互利原则
6【多选题】(2分)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A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构
B国际环境条约与协定
C国际环境会议
D经济技术援助
7【多选题】(2分)
下列哪几项属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国际环境条约与协定?()
A1997年,《京都议定书》
B2015年,《巴黎协定》
C2001年,《斯德哥尔摩公约》
A对
B错
9【判断题】(2分)
天花、鼠疫和霍乱等烈性、急性传染病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要死亡病因。
A对
B错
10【判断题】(2分)
一般认为,1820年前后的嘉道大疫是真性霍乱首次在中国大范围流行。
A错
B对
11【判断题】(2分)
1911年4月3日至4月28日在奉天府(今沈阳)隆重召开有中、美、英、俄、法、日等11个国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是在清末中国政府成功扑灭举世瞩目的东北肺鼠疫大流行的背景下召开的。
3【多选题】(2分)
天然土壤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
A
重金属
B
有机质
C
金属氧化物
D
矿物
4【多选题】(2分)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包括: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彩虹B. 镜子中的倒影C. 日食D. 月食2. 在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煤炭D. 水能3. 下列哪个元素是金属元素?A. 氧B. 氢C. 钠D. 碳4. 下列哪个过程是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蒸发D. 酸碱中和5. 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叫做什么?A. 蒸发B. 凝结C. 沉降D. 蒸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围绕太阳转是公转。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晚上进行的。
()3. 食盐的化学式是NaCl。
()4.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5. 磁铁的同极相吸,异极相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______、降水三个过程。
2.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
3. 在电路中,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4. 植物的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5. 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2. 描述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3. 解释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及其变化。
4. 简述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5. 解释为什么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0cm,求其面积。
2. 小明买了5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3.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5cm、3cm,求其体积。
4. 如果一辆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它行驶的距离。
5. 一个水池有50立方米的水,如果每小时有5立方米的水被蒸发,需要多少小时水会被完全蒸发?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通过()来实现。
(B)A.通信子网B.路由器C.城域网D.电话交换网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技术高度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
(C)A.交换机B.软件C.通信D.自动控制3.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C)A.10MbpsB.100MbpsC.2GbpsD.10Gbps4.网络拓扑对网络性能与网络()有很大的影响。
(A)A.造价B.主从关系C.结构D.控制关系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技术。
(B)A.InternetB.接入网C.局域网D.分组交换6.当通信子网采用()方式时,首先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连接。
(B)A.线路连接B.虚电路C.数据报D.无线连接7.以下关于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描述中,()是不正确的。
(B)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8.传统的基于IP 协议的网络不能适应多媒体网络应用的需求,改进传统网络协议的主要方法是( )。
(D)I.增大带宽Ⅱ.资源预留协议RSVPIII.区分服务DiffServⅣ。
多协议标识交换MPLSA.I、Ⅱ和ⅣB.I、III 和ⅣC.I、Ⅱ和IIID.Ⅱ、III 和Ⅳ9.以下关于环状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A.在环状拓扑构型中结点通过广播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B.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逐站传送C.环状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D.为了保证环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环维护处理二、问答题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河南大学——溶液测试题答案

C. 纯溶剂的沸点随外压改变而变化
D. 纯溶剂的沸点是 100oC(外压为 101.3kPa)
E. 纯溶剂的沸点是其蒸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的温度 39. 能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的溶液是(AD)
A. 4.0g•L-1NaCl 溶液
B. 100g•L-1 葡萄糖溶液
C. 9.0g•L-1 NaCl 溶液
C. 0.186K
D. 0.0186K
15. 在凝固点时,同一物质的固相蒸气压 p1 和液相蒸气压 p2 的关系是
(B)
A. p1≠p2
B. p1﹦p2 C. p1<p2 D. p1>p2
16. 11.7g•L-1NaCl(分子量:58.5)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D)
A. 100mmol•L-1 B. 200mmol•L-1 C. 300mmol•L-1
E. 0.3mol•L-1 葡萄糖溶液溶液
34. 稀溶液蒸气压的大小取决于
(BDE)
A. 溶液的体积
B. 溶液的温度 C. 溶质的本性
D.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E.溶剂的摩尔分数
3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有质量浓度相等的四种水溶液:①葡萄糖 (分子量 180); ②NaCl(分子量 58.5);
③NaHCO3 (分子量 84);④KCl(分子量 74.5)。其凝固点降低值和沸点升高值大小顺序正
(×)
9. 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
10. 将 9g 的葡萄糖和 9g 的尿素分别溶于 100g 水中,所得到的两种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的 Δp、ΔTb、
ΔTf、Π均相同。
(×)
二、单选题
11. 甲醛(CH2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在温度 T 时渗透压力相等,则甲醛溶液与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动物与其对应的结构,不匹配的是( )A.蛔虫——角质层 B.蚯蚓——皮肤 C.缢蛏——外套膜 D.瓢虫——外骨骼2.下列动物都属于腔肠动物的一组是( )A.水螅,珊瑚虫,缢蛏B.水螅,蚯蚓,蝗虫C.水螅,珊瑚虫,水母D.水螅,海葵,水蛭3.关于水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身体呈辐射对称B. 背腹扁平C. 有口有肛门D. 营寄生生活4.以下四种身体细长的动物,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A B C D5.下列关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蛔虫体表的角质层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B. 沙蚕身体两侧的疣足可用于爬行或游泳C. 从蛭的唾液中提取的蛭素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的药物D. 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灵活6.下列动物的名字中都带有“虫”字,其中属于线形动物的是()A. 蛔虫 B. 面包虫 C. 蝗虫 D. 萤火虫7.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活在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B. 体表湿润,有助于进行呼吸C.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D. 运动仅靠刚毛完成8. 有关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鱼、鱿鱼、带鱼用鳃呼吸,都是鱼类 B.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C.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D.鸟和哺乳动物并不都是恒温动物9.下列各组动物全部属于脊椎动物的是()A. 对虾、苍蝇、蚂蚁、蜈蚣B. 扬子鳄、娃娃鱼、鱿鱼、鲸鱼C. 家鸽、丹顶鹤、蝙蝠、蝴蝶D. 青蛙、青鱼、鸡、乌鸦10.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这种动物是()A. 腔肠动物B. 节肢动物C. 环节动物D. 软体动物11.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A. B. C. D.12.鱼的呼吸器官是()A. 鳃裂B. 肺C. 鳃D. 口13.下列叙述中与鱼类适合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A. 身体是流线型B. 能在水中用鳃呼吸C. 能在水中游泳D. 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14.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最重要原因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D.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15.“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两大文明古国之一?- A. 埃及- B. 印度- C. 希腊- D. 墨西哥答案:C2. 文明古国的产生主要和哪个方面的进步有关?- A. 科技- B. 经济- C. 军事- D. 文化答案:D3. 印度的古代文明是在哪个河流流域发展起来的?- A. 黄河- B. 尼罗河- C. 长江- D. 印度河答案:D4. 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什么?- A. 苗字- B. 文字- C. 图画文字- D. 汉字答案:C5. 罗马帝国灭亡的一般标志是什么?- A. 华盛顿宪法的颁布- B. 阿肯色之战的发生- C. 拉丁文的普及- D. 君士坦丁大帝将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答案: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核心地区,人民祭奠神灵,崇拜法老,建造金字塔等都是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 请简述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政治、哲学、艺术和体育方面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希腊政治制度的民主理念,哲学家的思想和学说,古希腊艺术的风格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 请简要说明印度古代的两大文明。
答案:印度古代的两大文明分别是印度河文明和恒河文明。
印度河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以城市和排水系统的建设闻名;恒河文明则发源于恒河流域,以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为特点。
三、判断题1.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罗马帝国的首都一直是罗马。
-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拉丁文是古罗马的官方语言。
-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四、填空题1. 古印度的皮达卡是一个古代的 [历法]() 单位。
答案:历法2. 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也是古埃及重要的 [建筑]() 形式。
答案:建筑3. 希腊的奥林匹亚古迹是举办 [奥运会]() 的场所。
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C )A.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的改变2、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D)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3、小贝对柠檬汁、肥皂水、食盐水、草木灰水的pH分别进行了测定,其中pH最小的是( A)A.柠檬汁B.肥皂水C.食盐水D.草木灰水4、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C )A、浓盐酸B、蔗糖溶液C、浓硫酸D、浓硝酸5、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D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6、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2SO4 、Ca(OH)2、Na2SO4溶液的是( A )A. 石蕊试液B. 酚酞试液C. 稀硫酸D. BaCl2溶液7、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C )A.硝酸铜B.稀盐酸C.稀硫酸D.二氧化碳8、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C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9、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A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氯化锌 D.氯化镁10、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B )A.紫色石蕊试液B.Na2CO3溶液C.CuCl2溶液D.NaCl溶液11、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B )A.H2 B.CO2 C.CO D.O212、能把Ca(OH)2、NaOH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D )A.氯化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铜溶液 D.二氧化碳13、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测试题一、单选题1.实验室里有一张标签已经脱落的永久玻片标本,若老师让你借助显微镜判断该玻片标本中的材料是取自植物还是动物,下列细胞结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线粒体D.细胞核2.以下是某学生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甲是观察到的视野,图乙是根据观察绘制的一个概念图来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图中③B.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图甲中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C.图乙中属于A部分的内容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染色不明显应适当调暗视野3.在制作临时玻片时,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别滴加的液体是()A.清水、盐水B.蒸馏水、生理盐水C.清水、生理盐水D.清水、清水4.科研人员提取一级功勋犬“化煌马”的体细胞,通过下图所示操作,成功培育出克隆犬“昆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昆勋”的培育过程用到了克隆技术B.“昆勋”的遗传物质和A犬完全相同C.“昆勋”的特征与“化煌马”几乎相同D.“昆勋”的培育过程证明了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5.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是()A.对光时要让反光镜对准直射太阳以获取明亮视野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装片C.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D.欲将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6.在克隆羊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是代孕母羊。
如果甲是白毛的公羊,乙、丙都是黑毛的母羊,那么克隆羊的特征是()A.白毛的公羊B.白毛的母羊C.黑毛的母羊D.黑毛的公羊7.榴莲果肉营养丰富,有“水果之王”美称,请问构成榴莲果肉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A.水、无机盐、糖类B.糖类、脂肪、蛋白质C.水、蛋白质、脂肪D.无机盐、糖类、脂肪8.细胞中主要包含两大类物质,它们是()A.水和无机盐B.无机物和有机物C.脂类和蛋白质D.糖类和蛋白质9.某校生物实验室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若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哪组镜头()A.③和③B.③和③C.③和③D.③和③10.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A.物像模糊一一调节粗准焦螺旋B.野视较暗――改用大光圈或凹面镜C.物像偏左下一一向右上方移动玻片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试11.如图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③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B.③具有流动性,西瓜果肉中的糖分及红色物质均溶解在③中C.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那么③就是发动机,肌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③D.③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有效阻挡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进入细胞12.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动甲中③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目镜B.将乙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转动甲中③、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增强D.图中的③是气泡,它的出现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有关13.图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观察到视野③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③B.要使视野③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C.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③③③③D.由③到③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移动载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对光等14.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叶绿体B.线粒体C.液泡D.细胞核15.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横切面装片时,目镜的视野太暗,此时应进行调整的是()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平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16.将杨梅浸入白酒中,一段时间后,白酒变成了红色的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第一章测验
一、下列那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其真值。
1.√5是无理数。
2.3是素数或4是素数。
3.2x+3<5。
4.你去图书馆吗?
5.刘红与魏新是同学。
6.吸烟请到吸烟室去!
7.2015年元旦下大雪。
8.只有6是偶数,3才能是2的倍数。
9.8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8能被3整除。
10.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二、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只要你学习了,你考试就能及格。
P : 你学习Q : 你考试及格
2.只有天下雨了,我才不去上街。
P : 天下雨Q : 我不去上街
3.实函数f(x)可微当且仅当f(x)连续。
P : 实函数f(x)可微Q : f(x)连续
4.除非你努力,否则你就会失败。
P : 你努力Q : 你失败
5.若不是他生病或出差了,我是不会同意他不参加学习的。
P : 他生病Q : 他出差R : 我同意他不参加学习
三、下列那些是重言式,哪些是矛盾是,哪些是偶然式,哪些是可满足式。
1.P∨(¬P∧Q)
2.¬(P∨Q)↔(¬P∧¬Q)
3.¬P∨Q→Q
4.(P∧¬(Q→P))∧(Q∧R)
5.(P∧Q↔P)↔(P↔Q)
6.(P∧(P→Q))→Q
7.¬(P→Q)∧Q
8.P∧(Q∨¬R)
四、不用真值表证明下列等价式并写出对偶式。
1.(P∧Q)∨¬(¬P∨Q)⇔P
2.(P→Q)∧(Q→P)⇔(P∧Q)∨(¬P∧¬Q)
3.P→(Q→R)⇔Q→(P→R)
五、不用真值表证明下列蕴含式。
1.P→Q⇒P→(P∧Q)
2.((P∨¬P)→Q)→((P∨¬P)→R)⇒Q→R
3.(Q→(P∧¬P))→(R→(P∧¬P))⇒R→Q
六、求下列式子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1.(P∨Q)∧R
2.P→(P∨Q∨R)
3.¬(Q→¬P)∧¬P
七、某单位要从张、王、马三名同志中选派一部分人外出培训,但是由于部门工作需要,必
须满足以下条件:
(1) 若张去,马也去。
(2) 若王去,马不去。
(3) 张、王两同志有且只有一人去。
P : 张去Q : 王去R : 马去
运用主范式,分析该单位如何选派他们出国。
八、用CP规则证明下面推理。
(P∨Q)→(R∧S),(S∨T)→U⇒¬P∨U
九、符号化下列句子,并用反证法(归谬法)证明。
前提: (1)如果A因病缺席了很多课,那么他中学考试不及格。
(2)如果A中学考试不及格,则他没有知识。
(3)如果A读了很多书,则他有知识。
结论: 所以,A没有缺很多课或没有读很多书。
答案
一、
1.是命题,真命题。
2.是命题,真命题。
3.不是命题。
4.不是命题。
5.是命题,如果刘红与魏新真是同学,为真命题,否则为假。
6.不是命题。
7.是命题,真值暂时未知。
8.是命题,真命题。
9.是命题,假命题。
10.是命题,真命题。
二、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P→Q
2. Q→P
3.P↔Q
4.¬P→Q 或 ¬Q→P
5. P ∨Q ↔R
三、
重言式 : 2 6
矛盾式 : 4 7
可满足式 : 1 2 3 5 6 8
偶然式 : 1 3 5 8
四、不用真值表证明下列等价式并写出对偶式。
1.
()()
()⇔∧∨∧⌝⇔∧∨⌝⇔P Q P Q P Q Q P
对偶式()()∨∧⌝⌝∧⇔P Q P Q P
2.
()()
(())(())
()()()()0()()0
()()
⇔⌝∨∧∨⌝⇔⌝∨∧∨⌝∨∧⌝⇔⌝∧∨∧∨⌝∧⌝∨∧⌝⇔∨∧∨⌝∧⌝∨⇔∧∨⌝∧⌝P Q P Q P Q P P Q Q P P P Q P Q Q Q P Q P Q P Q P Q
对偶式 ()()()(⌝∧∨⌝∧⇔∨∧⌝∨⌝
P Q Q P P Q P Q 3.
()
()()
⇔⌝∨⌝∨⇔⌝∨⌝∨⇔→→P Q R Q P R Q P R
对偶式⌝∧⌝∧⇔⌝∧⌝∧P Q R Q P R
五、不用真值表证明下列蕴含式。
1. 否定后件法。
2. 否定后件法。
3. 否定后件法。
六、求下列式子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1. 35701246∨∨⇔∧∧∧∧m m m M M M M M
2. 012345671∨∨∨∨∨∨∨⇔m m m m m m m m
3. 01230⇔∧∧∧M M M M
七、 (1) (2) (3)()()→→⌝∧⌝∨⌝∧P R Q R P Q P Q
()()(()())
(()()()())(()())
(()())(()())(()())(()())(()())(()())
()()
⇔⌝∨∧⌝∨⌝∧∧⌝∨⌝∧⇔⌝∧⌝∨⌝∧⌝∨∧⌝∨∧⌝∧∧⌝∨⌝∧⇔⌝∧⌝∧∧⌝∨⌝∧⌝∧∧⌝∨∧⌝∧∧⌝∨⌝∧⌝∧⌝∧∨⌝∧⌝∧⌝∧∨∧⌝∧⌝∧⇔∧⌝∧∨⌝∧∧⌝P R Q R P Q P Q P Q P R R Q R R P Q P Q P Q P Q P R P Q R Q P Q P Q P Q P R P Q R Q P Q P Q R P Q R 所以要么张和马去,或者王去。
建议用真值表求解。
八、 证明:
(1) (2) (1)
(3) ()() (4) (2)(3)
(5) (4)(6)∨∨→∧∧附加前提
前提引入
P P Q P Q R S R S S (5)
(7) () (8) (6)(7)
∨∨→前提引入
S T S T U U
九、 P : A 因病缺了许多课 Q : 他中学考试及格 R : 他有知识
S : 他读了许多书 可符号化为,,→⌝⌝→⌝→⇒⌝∨⌝P Q Q R S R P S
(1) () (2) (1)
(3) (2)
(4) (2)
(5) (6) (2)(4)(7) ⌝⌝∨⌝∧→⌝⌝假设前提
前提
P S P S P S P Q Q (8) (4)(7)
(9) (10) (8)(9)
(11) (6)(10)
→⌝→⌝∧⌝前提
前提
S R R Q R Q Q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