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害山洪泥石流
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常识

顶 土 体 含 水 量 饱 和 , 体 下 面 的 岩 层 裂 隙 生 。不 少 滑 坡 具 有 “ 雨 大 滑 、 雨 小 滑 、 洪 、 石 流 、 坡 灾 害 , 成 2 3人 死 亡 、 土 大 小 泥 滑 造 3 中的压力水体 的压力剧增 。当遇暴 雨 , 能 无 雨 不 滑 ” 的特 点 。此 外 , 震 对 滑 坡 的影 失 踪 。 地 量 迅 速 累积 ,致 使 原 有 土体 平 衡 破 坏 , 土 响 也 很 大 。 体 和 岩 层 裂 隙 中 的 压 力 水 体 冲 破 表 面 覆
咆 哮 而 下 ,在 很 短 时 间 内将 大 量 泥 沙 、 石 的 异 常 现 象 。 . 滑 坡 体 中 , 部 出 现横 向 带 风 暴 “ 利 斯 ” 响 引 发 超 强 度 暴 雨 . 2在 前 碧 影 暴
块 冲 出 沟 外 , 在 宽 阔 的堆 积 区 横 冲 直 撞 、 及 纵 向 放 射 状 裂 缝 , 反 映 了 滑 坡 体 向 前 雨 山洪 共 造 成 6 8人 死 亡 , 1 失 踪 。 它 1 14人 漫 流 堆 积 , 常 给 人 类 生 命 财 产 造 成 重 大 推 挤 并 受 到 阻 碍 , 常 已进 入 临 滑状 态 。 . 滑 3大
降雨 对 滑 坡 的影 响很 大 。降 雨 对 滑 坡 断 发 生 , 致 了重 大 损 失 。 导 的作 用 主 要 表 现 在 ,雨 水 的 大 量 下 渗 , 导 20 0 2年 6月 8 日, 西 省 佛 坪 、 陕 陕 宁
财产损失 。
降 雨 引发 山 洪 的现 象 , 是 前 期 降 雨 致 斜 坡 上 的土 石 层 饱 和 , 至 在 斜 坡 下 部 等 县 突 发 山 洪 、 一 甚 泥石 流 , 成 4 5人 死 亡 、 造 5
简述山洪泥石流与各种水土流失形式之间的关系

简述山洪泥石流与各种水土流失形式之间的关系作者:李海燕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6期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我们不但要保护环境,更要保持水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本文分析研究了山洪与泥石流发生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山洪和泥石流与各种水土流失形式之间的关系。
1、山洪情况的发生山洪是地表径流向水文网集中之后形成的。
在山洪发生的上游,集中的股流流量较小,但是沟底坡度较大,所以也能形成较大的流速和冲力。
但一般上游沟底水分条件较好,一部分常被利用作成沟坝地,即“间沟垫地”,对山洪有一定的抵抗力。
在山沟较小时不仅不能造成危害,反而能将山区携带泥沙沉积在衣田之中,逐步提高一部分土地的生产力。
但是一旦山洪较大时,这些沟坝地首当其冲,常被冲毁。
冲毁时,山洪受到一定的阻滞,常以更大的冲力冲毁其下层沟坝地。
即所谓“十年修地,一年冲光”在中游,集中的股流较大,而坡度减小不多,所以冲力最大。
横沟打坝已不可能,只好留出水路,仅能在两侧顺沟修成“沟条地”。
但山洪较大时也常被冲毁山洪的下游进入山地河川,其坡度较,但流量很大。
由于曲流的结果,不停地冲淘两岸。
而两岸正是山区农田精华之所在,一旦遇有较大山洪,就使这些农田水冲沙压,受到严重威胁。
如遇有平坦开旷的沟口,砂砾就会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或冲积锥,在土石山区则称砂砾圆锥)。
2、泥石流情况的发生泥石流是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洪流。
它是受重力和流水冲力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泥石流是水土流失为害最严重的形式,也是全流域内水土流失发展进入严重阶段的标志。
其特点是固体径流处于超饱和状态的急流。
根据固体径流物质不同,可分为两类(1)石洪情况的发生。
石洪发生在土石山区,是固体径流超饱和状态的急流。
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当有充分前期降雨又遇暴雨时(或由大量融雪水所引起)。
土体充分为前期降水所饱和,地表径流迅速大量集中,将促成崩塌侵蚀的发生,形成大量的松散土砂块石。
防汛应急预案风险辨识

防汛应急预案风险辨识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防汛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每年汛期,全国各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应制定详细的防汛应急预案,并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
二、风险辨识1. 洪水风险洪水是防汛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江河洪水、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
其中,江河洪水和城市内涝风险主要与降雨量、江河湖泊的水位、城市排水系统等因素有关;山洪和泥石流风险则与地形、地质、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台风风险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带来的强风、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台风风险主要与台风路径、强度、登陆地点等因素有关。
3. 地质灾害风险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主要与地质条件、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在汛期,强降雨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4. 公共卫生风险汛期洪水容易导致水质恶化、疫情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大量灾民集中安置,容易引发传染病疫情。
5. 社会稳定风险汛期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交通中断、供电中断、通讯中断等,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此外,灾害发生时,恐慌情绪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风险评估1. 洪水风险评估洪水风险评估主要依据历史洪水数据、气象预报、水文预报等因素,分析洪水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等。
2. 台风风险评估台风风险评估主要依据台风路径、强度、登陆地点等因素,分析台风对当地造成的影响。
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主要依据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分析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等。
4. 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主要依据水质、疫情等因素,分析汛期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
5.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依据交通、供电、通讯等因素,分析汛期可能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影响。
洪水专项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因江河洪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洪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洪水专项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指导洪水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响应组、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各小组职责如下:(1)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协调。
(2)应急响应组: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措施,组织开展洪水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3)救援组:负责组织协调救援力量,开展搜救、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等工作。
(4)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救护力量,开展伤员救治、防疫等工作。
(5)物资保障组:负责组织协调应急物资的采购、调拨、分发等工作。
(6)信息宣传组: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宣传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当江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启动预警响应。
(2)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应急响应组、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开展应急准备工作。
2. 防汛阶段(1)当江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启动防汛响应。
(2)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应急响应组、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抗洪抢险阶段(1)当江河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时,启动抗洪抢险响应。
(2)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应急响应组、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全力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搜救转移受灾群众:组织救援力量,对受困群众进行搜救,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2. 防洪抢险:组织力量对险工险段进行加固,确保堤坝安全。
3. 医疗救护:组织医疗救护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做好防疫工作。
4. 物资保障:组织调拨应急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防汛应急预案四级预案

防汛应急预案四级预案一、预案目的为确保我国在面临严重洪涝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因降雨、洪水、内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防汛应急情况。
三、预案等级本预案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和四级预警。
其中,一级预警为最高级别,四级预警为最低级别。
四、预案内容1. 一级预警(特别严重):预计24小时内降雨量将超过200毫米,或已有严重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二级预警(严重):预计24小时内降雨量将超过100毫米,或已有较严重的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3. 三级预警(较重):预计24小时内降雨量将超过50毫米,或已有轻微的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4. 四级预警(一般):预计24小时内降雨量将超过25毫米,或可能有轻微的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五、应急响应措施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1)各级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待命。
(2)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查监控,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
(3)责令有关部门、单位停止户外作业,停课、停业,确保人员安全。
(4)备足抢险救援物资,做好应急物资调运准备。
(5)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宣传防洪防汛知识。
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1)各级政府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待命。
(2)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查监控,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
(3)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户外作业限制、停课、停业等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4)备足抢险救援物资,做好应急物资调运准备。
(5)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宣传防洪防汛知识。
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1)各级政府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待命。
(2)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查监控。
紧急通知汛期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有风险!(课件)-小学生安全主题班会

01
“看”
◇ 溪流水位极速上升,可能由于上游大量 降水引发山洪。
◇ 溪流水位骤降,可能是上游暴雨致山体 崩塌阻塞河道,导致断流。
01
“看”
◇ 原本清澈的溪流突然变浑浊,可能是上 游暴雨将泥沙、石块带入水中,形成山 洪泥石流。
02
“听”
◇ 如果在山上听到沙沙声,但是却找不到 声音的来源,这可能是沙石的松动、流动 发出的声音,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
山体滑坡
沉着冷静匆慌乱,向垂直于 滚石前进的方向或滑坡方向的 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困寻找 安全地带。
船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 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 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滑境停止后, 不要立刻回家检查 情况。滑坡会连续 发生,贸然回家, 可能会遭到二次滑 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 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 在低洼 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紧急通知:汛期,洪水,山体滑 坡,泥石流有风险!
进入汛期 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易发 提前监测预警、及时转移避险、科学逃生自救 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哪些人易受到 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 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灾害来临如何正确避险? 一起来学!
易受灾害威胁的8类人群
玻璃栈道、漂流、水上运动、滑雪滑冰、热气 球、高
空跳伞、蹦极、攀岩、潜水等一大批充满刺激 和挑战的高
风险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尤其是年 轻游客的喜
爱。与一般性旅游项目相比,高风险旅游项目 专业性强,
风险程度高,易因天气、环境、设施和操作等 因素影响而
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这些安全提示要牢记
◇ 切坡建房不加防护的人群
◇ 将房屋建在陡坎或陡峻的山坡脚下的人群
水灾害 7 泥石流

二、泥石流分布的时间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特征 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之后,出现多雨 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
泥石流爆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爆发频率
(%)
1 0
2 0
3 0
4 2
5 9
6 18
7 34
8 24
9 10
10 2
11 1
12 0
三、中国泥石流分区及概述 为概括反应泥石流灾害生成,发育的区域大环境条件 及灾害总体特征的异同,我国对泥石流进行了灾害分区。
二、泥石流的形成过程 一般有三种形式:1.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
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固体物松动、
失稳,被猛烈铲刮,并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2. 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侵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 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 的坡面泥石流。(3)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带动沟 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形成泥石流。
5.根据预报的灾害结果分类 根据预报的灾害结果分为泛滥范围预报和灾害损 失预报。泥石流泛滥范围预报是泥石流流域土地利用 规划,危险性分区,安全区,避难场所划定和选择的 重要依据。 6.根据预报方法分类 泥石流预报方法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分为定性预 报和定量预报。 三、泥石流预报中存在的问题 泥石流预测存在着不确定性,预报模式推广尚有 难度,灾害规模预报难度大。
二、泥石流的危害
1.对城镇和居民点的危害。 川滇两省坐落在泥石流堆积扇上的县城便达50余个。
7月11日深夜,特大泥石流袭击巴底乡 邛山沟一山庄,造成50人失踪、1人死 亡。邛山一村、二村16户80人被围困。
台风莫拉克肆虐台湾南部,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在等 多个村庄失去联系,其中小林村至少 约有600人被泥石流掩埋,生死不明。
山洪和泥石流的区别和联系

山洪和泥石流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地质灾害?指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主要有哪几种?地质灾害通常分为突发和缓发两大类。
突发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多发生在山区;缓发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内或斜坡上的泥、沙、石、水相混合的流动体,其挟有的泥、沙、石含量在15%-80%,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洪,其流速流量、冲刷与撞击力都远大于山洪。
什么是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历时很短而洪峰流量较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力强。
泥石流与山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泥石流与山洪同样发生在山区,爆发时同样是山谷轰鸣,地面震动,流体汹涌澎湃沿着山谷而下冲向山外。
两者相似,但有很大的区别。
◆流体性质不同:泥石流流体中的大小石块与泥沙量大,流体容重≥1.3 吨/立方米。
如果是粘性泥石流,流体还会粘稠如泥浆。
而山洪虽然流体混浊,但含沙量小,挟有的泥沙含量低于15%,流体容重<1.3 吨/立方米。
◆水体混浊程度不同:泥石流的土石和泥沙含量大,混浊程度高,流体呈浆状;反之,山洪较小,混浊程度低,水呈浊状。
◆流动状态不同:泥石流的流动具很强的直进性,在弯道凹岸或遇障碍时,流体能爬上数米甚至十几米高的沟岸或山坡。
而洪水流动时与一般水流相似,呈连续流动,虽然水位瀑涨瀑落,但直进性和遇障爬高能力不强。
◆堆积形态不同:泥石流流体中的大小石块随浆体一起运动,出山口后迅速沉积,与水体脱离,形成大小石块与泥沙的混杂堆积,并为一次完成,所呈堆积扇坡度较大。
而山洪所挟的泥沙和少量大石块在洪水里滚动,向下移动。
出山口的沉积可依次完成,形成的沉积泥沙石块有分选性,离山口越近石头越大,离山口越远石头越小。
◆破坏方式与强度不同:由于裹携大量泥沙石块,泥石流比山洪流动时的能量大,破坏力强,具有明显的撞击和淤埋破坏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分类
山洪按其成因可以分为: 暴雨山洪 冰雪山洪 溃水山洪
泥石流 :
按照成因也可分为:暴雨、融雪、溃水等类别 按照物质组成分为:稀性泥石流 黏性泥石流 过渡性泥石流
这里还介绍一种按照灾害程度的分类: 1.按危险度对泥石流的分类 极重的(大于一亿元)、严重的[大于百万到亿元)、一般的(大于一万到百 万)、轻微的(一百到一万之间的元)和微弱的。 2· 按危害度对泥石流的分类 采取相对危害程度,即泥石流所造成的人民币损失值与流域内全部社会 资财折价人民币之比值来确定。毁灭性(大于0.8)、严重(0.6~0.8)、 中度(0.4~0.6)、轻微(0· 2~0· 4)和微弱(小于0· 2)。 3.按防治能力对泥石流的分类 防治泥石流灾害的能力包含防灾意识、防灾财经能力和科学技术能力等。 4· 按防治费用对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防治费分为5级:昂贵、贵、中价、便宜 5.按防治效益对泥石流的分类 按照防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效、中效和低效
• 我国山洪、泥石流的区域分异和发育程度受
控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 • 山洪、泥石流的暴发频率和活动强度受控于 水源补给类型和动力激发因素; • 山洪和泥石流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区分受控于 松散物质的储量多寡、组构特征和补给方式。
十、危害
一般把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统称为山地灾害。
山洪在山地灾害链中属于主灾
下垫面条件
地形
地质
土壤
森林
陡峻的坡度 为山洪提供 了流动条件 山区地形抬 升气流增大 山区暴雨量
为山洪提供 固体物质 (松散层) 影响流域的 产流与汇流 (岩石渗透性)
土壤厚薄?
土壤越厚越 不易形成山洪
林冠截留降雨 降低雨量减小 地表径流量 增大地表糙度 减缓径流流速 增加下渗水量
阻挡了雨滴 对地表冲蚀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采伐
山区采矿
陡坡垦殖
山区建设
加剧水土流失
矿渣为山洪形 成提供了固体 物质
破坏山坡植被
施工造成 山坡失稳
前面介绍植被 作用无法起到 增大洪水形成
改沟造田侵 占沟道,压缩 过流断面
施工弃土不当 堵塞排洪流径
八、山洪的形成过程
产流过程 降雨
汇流过程
产沙过程 地质因素 (破碎带)
坡面汇流
山洪的危害:
1.对道路通信设施的危害 2.对城镇的危害 3.对农田的危害 4.对资源的危害 5.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6.对社会环境的危害
1.对道路通信设施的危害 山洪泥石流对在山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铁路、 公路、通信等设施危害极大。由于这些工程设施不可 避免地要跨沟越岭,山洪泥石流暴发时,将会造成重 大损失。 山洪可以摧毁道路,铁路,但是泥石流可能直接将车 站、铁路、公路等设施埋了,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 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2.对城镇的危害 山区城镇常修建在洪积扇上,甚至许多山区村庄就是 建立在由泥石流形成的堆积扇上,泥石流处于阶段性 的平静期的时候,城镇进行建设,一般这些区域也是 山洪必经之路,所以一旦山洪暴发或者泥石流复活, 将直冲城镇建筑,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泥石流形成区 呈树冠状或羽毛状,是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和水流的供应区,
这里的松散碎屑物在流水和重力的作用下被搬运到谷中。 • 泥石流流通区 位于泥石流沟谷的中下游,以搬运石块为主,速度惊人。 • 泥石流堆积区位于流域的下游,坡度较平缓,呈葫芦状喇叭形堆积区。堆积 区为泥石流固体碎屑的停积地,一般平缓开阔。 • 山洪和泥石流区域划分比较一致,区别就是山洪是侵蚀泥沙,泥沙多以悬浮 物形式被水流带动运动,但是泥石流带走的很大部分是石头和泥沙,主要作 用是搬运,物质除了受水流影响,还有自重作用也向下运动
暴雨一山洪一泥石流一滑坡一崩塌 灾害链
山洪灾害的特征
1.分布广泛
我国山区多,山区流域面积也多,所以很多地方经常发生山洪灾害。
2.发灾突然
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突发性,导致了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导致预报难度大, 加重了山洪灾害。
3.成灾迅速
前面我们就山洪的暴发历时很短,成灾非常迅速,破坏性强,在山洪过境的瞬 间已造成巨大危害。
3.对农田的危害 山区农田大都分布于河坝与冲积扇上或沟道两侧,一旦山洪 暴发,会冲毁农田。而泥石流危害农田的方式有冲刷(冲毁)与 淤埋两种,另外许多山区引水渠道不是遭泥石流冲毁,而是部 分遭泥石流淤埋而断渠,严重地影响着山区农田灌溉。 4.对资源的危害 山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洪泥石流会很大程度山破坏山 区的资源。 5.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山洪泥石流破坏了山体表层结构,更增加了土壤侵蚀,加剧 了水土流失,使山区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加剧了山地灾害的发 生和活动。 6.对社会环境的危害 有山洪的地区,人们难于从事正常的生活与生产,一到雨季 人心不安。有的山区城镇,迫于山洪等山地灾害的威胁,不得 不部分或全部搬迁。
4.范围集中
山洪的成灾对象是直接与山洪接触的区域和建筑物等,成灾范围小而集中,基 本上是顺坡沿沟向下游延伸的.
5.冲击为主
山洪水位高,速度发,所以冲击破坏非常严重。
泥石流灾害特征
泥石流灾害具有山洪灾害的以上5个特点,但是泥石流携带巨大的石 块,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比山洪更大。泥石流所到之处,一 切尽被摧毁,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另外泥石流灾害含有大量泥 沙碎石,严重的淤埋和堵塞现象也是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形式。 另外泥石流还有两个主要的灾害特点: 1.短暂的断流现象与巨大的轰鸣声 很多泥石流暴发之初常可听到由沟内传出的犹如火车轰鸣或响雷声, 地面也发出轻微的震动,有时在响声之前,原在沟槽中流动的水体突 然出现片刻断流。如听到这种声音,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 形成,此时需迅速离开危险地段。出现断流、响声等现象时,已经预 告了泥石流的发生。 2.阵流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粘性泥石流中。其特征是自泥石流开始到结束, 沿途出现多次泥石流洪峰,即多次泥石流龙头。 当发现河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 草、 树木,即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七、山洪、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水源条件
下垫面条件
不合理的采伐
暴雨
地形
山区采矿冰雪地质源自陡坡垦殖溃水土壤
山区建设
森林
• 1.水源条件 • 山洪的形成必须有快速、强烈的水源供给。暴
• •
雨山洪的水源是由暴雨降水直接供给的。暴雨也 就是强度大,雨量大,时间长的降雨。强暴雨的 局地性和短历时雨强对于山洪以及泥石流的激发 起着重要作用。 连续性降雨后的暴雨是泥石流爆发的又一主要动 力条件。由于前期降水使山坡上土体和破碎岩层 含水饱和,弧度降低,松散储备物质已不稳定, 再在暴雨激发下极易形成泥石流。 在青藏高原积雪的高山上,若温度上升,或多为 无雨日或晴日,冰雪迅速融化,最易发生山洪、 泥石流;冰雪融化有时导致冰湖溃决,或其他原 因造成水库溃坝,都会诱发山洪泥石流。
二、容重
山区洪水 山洪 一般稀性泥石流 过渡性泥石流 粘性泥石流容重 含沙量很少,容重小 <13kN/m 13~18kN/m 18~20kN/m >20kN/m
• 山洪和泥石流在其运动过程中可相互转化 • 并且泥石流从上游到下游,容重随固体颗粒的加入而增大。 • 但是二者的运动机理不同,在研究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山洪一般可用水力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对泥石流单纯 用水力学的方法就难以解决。
三、颗粒组成
山洪和稀性泥石流的粒度组成比较均匀,粒度分 布范围小,99%以上是小于2mm的泥沙,而粘性 泥石流粒度组成范围宽,离散度大,其中大于 2mm的石块占固体物质重量的65%以上。
四、区域组成
山洪:
由上、中、下游三部分组成。 上游集水区 形如漏斗,他的特点是水流具有侵蚀作用,容易 将泥沙带往中游。 中游流通区 属于过渡段,在理想的状况下,这一区域内既不 发生侵蚀,也不发生沉积现象。该区域的特征是水流起输送泥 沙的作用。 下游沉积区 洪积扇为一半锥形体,山洪流出沟口后,由于坡 度减缓,挟沙能力减弱,使泥沙大量沉积。
五、活动规律和运动特征
• 在影响山洪的众多因素中,暴雨是决定因素。
每年6~9月为雨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暴雨 频发时间。山洪灾害也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 尤以7~8月为最多。 如果暴雨再结合陡峻 的地形更容易形成山洪。但是引发山洪的流 域面积一般小于50km
山洪运动特征
水流汇集快,水位上涨快,历时短,流量大 洪水上涨快,退水时间相比较慢
• 山洪活动规律特点:
1、历时短 2、速度快 3、重发性 4、夜发性
山洪活动规律特点
泥石流活动规律特点 突发性 历时短 周期性 重发性 夜发性 群发性 夜发性
流态多样
速度快 蠕动性(V很低) 层动性(V较低) 紊动性(V很大)
(1)突发性 泥石流过程一般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一般比山洪时间还短 (2)周期性 一般可划分活动期和平静期。活动周期取决于激发雨量和松散物的补给速 度。周期长的数十年至数百年 (3)群发性 因坡体稳定性问题,使泥石流的发生常具有“连锁反应” (4)夜发性 (5)流态多样 泥石流不像山洪一直呈现液态,泥石流在径流冲刷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混 合侵蚀,其流态是不同的,有的速度很快有的则很慢。 • 蠕动性 上游供给不足,泥石流就蛇身般匍匐前进,速度很慢,0.3~0.5m/s。 • 层动性 高浓度的泥石流体呈整体运动,整个流体上下不混,流速稍快5~15m/s • 紊动性 浆体较稀泥石流,流动比较快,浆体中石块会相互撞击、摩擦,发出轰鸣。
下渗
沟道汇流
风化作用
泥石沿坡 面的移动
蒸发 地下水
侵蚀作用 (雨蚀面蚀沟蚀)
泥石流和山洪形成过程比较相似,但是在 泥石流形成需要的固体物质不只是侵蚀等 作用带来的泥沙等固体碎屑物,他还包含 地质作用带来的崩坍,滑坡,塌方等大型 破坏带来的大量固体物质。 比如山坡土地不稳,在雨水侵泡的作用下 就可能失稳,整个土体沿斜坡下滑和水体 混和就会形成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