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清 金农 梅花图册
金农名作欣赏

⾦农名作欣赏⾦农(1687年—1763年),字寿门、司农、吉⾦,号冬⼼先⽣、稽留⼭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寿道⼠等,因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封“三朝⽼民”的闲号,钱塘⼈,布⾐终⾝。
清代书画家,扬州⼋怪之⾸。
荷花图⾦农善以书⼊画,其漆书笔意常体现在其画作中。
此图荷花以淡墨⽩描勾勒,荷叶叶脉留⽩,以重墨淡墨两⾊分染正反两⾯,⼯整稳重,具有简约平实的装饰意味。
⾦农杂画之⼗⼆温⽇观号智归⼦,宋末元初画家,擅长草书,善画葡萄,顷刻⽽就,世称“温葡萄”,此图题跋即有感于此⽽写。
画中绘⽔墨葡萄,⾃左向右⽣发,枝叶重叠有序,葡萄颗颗饱满,⾏笔不迫不促,古朴⾃然。
⽡盆菖蒲菖蒲常见于端午时节,是⽂⼈书斋⼏案清供赏玩之物,也是⾦农眼中的“仙草”。
⾦农喜写菖蒲画菖蒲,爱菖蒲的孤清。
此图中蒲叶细密短⼩,⽡盆质朴⾼古。
画中题诗给菖蒲过⽣⽇更是妙趣横⽣:“蒲郎蒲郎鬓发古,四⽉楚天青可数。
红兰遮户尚吐花,紫桐翻阶正垂乳。
写真特为祝长⽣,⼀盏清泉当清醑。
⾏年七⼗⽼未娶,南⼭之下⽯家⼥,与郎作合好眉妩。
”墨梅图⾦农画梅,⾃称“江路野梅”。
此图布局奇绝,⾃右向左上⽴⼲,侧枝穿插倔如虬龙,笔法古拙简练,配以浓墨点苔,以⽩描清笔绘就梅花,颇具古意。
墨梅图⾦农此作⾃题诗:“⽼梅愈⽼愈精神,⽔店⼭楼若有⼈。
清到⼗分寒满把,始知明⽉是前⾝。
”以⽼梅树为主体,⽉影朦胧宁静,虚实相⽣,画作充满清寥之⽓,以梅花、明⽉⾃寓,表现出画家的孤⾼与淡泊。
墨梅图⾦农画梅在技法上博采各名家之长,师宋代⽩⽟蟾,也受到杨补之的影响,此外更是“以梅为师”,曾冒着风雪反复揣摩梅枝正反转侧、疏密穿插的⽣动情态,师法⾃然。
此图⾪书笔意出枝,细笔淡墨勾花,点蕊⼲脆精炼,点萼墨⾊浓重,⽤笔挺健有⼒。
墨梅图梅花清雅俊逸,凌寒傲放,其品性⾃古为⽂⼈所乐道。
⾦农爱梅,梅开时节就天天赏梅画梅。
此作双梅图,梅⼲以湿笔写出,以不同浓淡墨⾊濱染分出前后,⾃在穿插,圈梅和点梅缀于其间,暗⾹浮动,秀润天成,古朴⽂秀。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毛笔书法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毛笔书法教案第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毛笔书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毛笔书法教案第1课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横的形态,学会横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能力目标:比较长横和短横运笔过程的异同。
3、情感目标: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毛笔、墨汁。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1、出示放大的学生书法作品一幅,提问:“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想?”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横”的写法。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激发学生的对美的感受力和书写的愿望。
二、形象感知认识横的形态:1、横画在一个字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能不能把字写平稳,与横画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横的形态是怎样的呢?2、出示长横的例字。
3、仔细观察,长横和短横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4、思考:为什么既要将横画写得平直,又要稍稍有点左低右高?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先提出任务,让学生先自由讨论,思考横的书写特点,然后合作交流,归纳长横的书写要点,三、横的写法长横的写法:教师示范1、怎样才能把横画写得既平正又生动呢?我们先来学习长横的写法?(运笔七个步骤)2、思考:写横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书中注释四、小结横的特点:粗细均匀、左低右高、收笔略大形成点状。
学生谈体会板书:1、横①逆锋起笔②斜入笔③调整笔锋④中锋行笔⑤提笔⑥顿笔⑦回锋收笔教学反思:第二课垂露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书法中的垂露竖的形态。
2、能力目标:掌握书写垂露竖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用具:毛笔、墨汁。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1、展示上节课“横”的优秀作业,鼓励学生争做书法小明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竖”的写法。
3、教师板书:竖的写法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展示。
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1、出示范例垂露竖。
2、请学生说说垂露竖的形状像什么?3、怎样才能把这个垂露竖写漂亮呢?教师示范写垂露竖,边写边讲解垂露竖的写法。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金农《隶书七言联》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摘要:金农的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
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性好游历,“足迹半天下”。
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墨梅立轴水墨纸本扬州八怪金农《墨梅》赏析:款识:寻梅勿惮行,老年天与健。
半树出江楼,一林见山店。
对拈冻笔头,未画意先有。
枝繁花亦繁。
空香欲沾手,拟作万玉图。
春风吹满纸。
谢却金帛求,笑寄瞽居士。
居士尝断炊,噤痒寒耿耿。
挂壁三摩,赏我横斜影。
稽留山民画诗书。
钤印:金吉金印(白文)、金氏寿门(朱文)、生于丁卯(白文)“元章茂密补之疏,妙笔华光淡欲无。
七百年来无继起,画诗书见一癯儒。
”这是张大千1956年边跋金农《墨梅图》的诗。
前两句论画梅,说到元代王冕(元章)的茂密与宋代杨无咎(补之)的疏淡,后两句则称赞金农是数百年来能够继起此道的画、诗、书皆长的“癯儒”。
图中的梅自左下端发干,向上、向右曲折变化而生出花枝、花朵,或疏或密,或正或侧,运笔中缓行缓止,不迫不促,有顿有挫,有节有律,好似不用力而力自在,又似无用意而其意无处不在。
中国画谓之写,和书法通,无须事先安排,一笔既落,笔笔生发,一气而成。
这古朴而文秀的梅,又何尝不是作者性灵写照!溥心畬题曰:“无剑拔弩张之势而逸韵自高。
”这逸韵是文人画的追求,是作者学养、性灵的体现。
冬心先生作画时间仅十六、七年,其传世作品必然有限。
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类:一为亲笔,二为代笔,三为伪笔。
三类中,亲笔最少。
亲笔画,如此画者,其重要特征是,画与字的笔法、笔性的一致。
试看图中,梅的枝干和其题诗的漆书,有着相似松灵中的沉着,舒缓而鲜明的节律。
这种一致性发自内在的性灵,是摹仿不出的。
此帧《梅花图》,写寒梅怒放,花疏气清,野逸古拙,韵味隽永。
画面布局奇特,繁简相宜,黑白对比尤妙。
画中题诗,表现了画家“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高尚节操,还透露出他和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谊。
金农“冷”的美学思想与书法格调

金农“冷”的美学思想与书法格调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0年第02期关键词:金农;冷;书法格调;隶意一、“冷”的审美理想金农的诗文、题记和题跋中包含了许多有关“冷”的描述,其独特价值就在于他从“清冷寂照”的佛家心境中转换出了“冷”这一美学范畴,并将“冷”作为一种审美理想,贯穿在书画艺术的创作当中。
“冷”作为他的一种审美理想,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冷”作为独立而超越的内在精神。
从主体出发,金农指出“人之无偶,有异乎众物焉”[1]292,认为人是独立而超群的。
他说:“天地之大,出门何从,只鸟可随,孤藤可策,单舸可乘,片云可憩。
”[1]292又说:“若百尺之桐,爱其生也不双,秀泽之山,望之则岿然特然而一也。
”[1]292这些论述表明,人连同世间万物都是独立、自在的生命单元,“只”“孤”“单”“片”,无所依傍的状态构成了人的基本状态。
金农进而称自己“匹影失群,怅怅惘惘”[1]292,反映了他对这一生命状态的体察。
金农还从“匹影失群”的生命状态来进一步阐发主体内在的超越精神。
他在自写真题记中写道:予因自写枯梅庵主独立图,当觅寡谐者寄赠之。
呜呼!寡谐者岂易觏哉?予匹影失群,怅怅惘惘,不知有谁。
想世之瞽者、喑者、聋者、癓躄者、癞者、癫者、秃简者、毁面者、瘿者、癜者、拘挛者、褰缩者、匾□者,此中疑有寡谐者在也。
[1]292金农以“寡谐者”来指称一些形体残缺,却具有孤独遗世、超越精神的人。
这点与庄子思想相通。
庄子在《人间世》《德充符》中就描绘了一批形骸不全而“德全”的人,如支离疏、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德全”正表明其内在精神的通透超越,即庄子所谓“德有所长,形有所忘”[2],力求突破个体有限以达于无限。
对于这样一种独立而超越的内在精神,金农以“冷”这一词语加以概括,并通过诗文对之进行了阐发:独立吟成有谁和,一方寒玉水丁东。
[1]17野梅苦竹无人见,破晓冰霜各自寒。
[1]17敛却精神归寂寞,此身疑在绿天庵。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十九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十九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扬州八怪包括:高翔、黄慎、金农、李方膺、李鱓、罗聘、汪士慎、郑板桥(郑燮)八人绘画作品。
我们先来分享金农白描绘画作品。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扬州八怪之首——金农

梅 花 立 轴 全
图
墨 竹 图
行 书 手 札
前俗不落书庄画物表思显幽物灵此 ,庸透,题严之的现之其谧之深幅 继,风姿记之前精,妙悟。上邃《 而于,媚专神,神古境通虽大。罗 肃超若横用情清气拙。、不幅红汉 然尘罗出扁。斋质笔金达见空衣诵 起脱汉,笔画祷相法农其眼白罗经 敬俗身寓,中告调与以性目,汉》 ,、后愚兼题,和松简灵,衬背气 顶空之拙有款盥,秀括。端托向息 礼寂障苍隶与沐耐墨之观坐空端淳 膜澹壁莽楷长熏人色笔者捧寂坐古 拜宕,于体跋香寻,勾犹读境于, 。之断含势遥之味施画如之界高构
金农交友广泛,上至名门公卿、富豪巨贾,下至卖浆引车 的贫民百姓,主教九流无所不有。他交友还有一种怪脾 气。他瞧不起的人,不但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且报之以 白眼,更别想求得他的诗文字画。而对要好朋友从不以 穷富贵贱取人。在金农众多的朋友中,—个就是当时寓 居扬州的郑板桥,两人喜欢一起“杯酒言欢,永朝永 夕”,“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郑板桥曾说“杭 州只有金农好”。他俩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观、艺术观外, 个性脾气特别相投,常常出入秦楼楚馆,酣饮金农中年 游历达十五年,足迹踏遍半个中国。哪来旅行费用呢?除 了化缘僧院,朋友资助外,他招募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 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技术访游团”,金农充当“团 长”,团里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如甬东朱龙擅雕凿纹 刻砚石,新安张喜子精界乌丝栏,会稽郑小邑擅长抄写, 吴门庄闺郎会弹奏乐器,兰陵陈彭擅长画墨竹,每到一 地全团便开展活动,以此筹措旅资。这种方式在“八怪” 中也是绝无仅有的。金农具有的完全是一个浪漫诗人的 情怀,一个不修边幅的书画家风度,一个无拘无束的野 逸文人气质。其次,金农晚年穷困潦倒,尽管不能排斥 社会原因,但也有属于自身的缘由。金农的收入也颇可 观了。结果老来却弄得四壁皆空,无钱入殓,这不能不 说是一个悲剧。
清供图——反映内心愉悦幸福之物

清供图——反映内心愉悦幸福之物原标题:春来更有好花枝清供最初指祭祀佛像的供品,最早始于汉代。
清供常常和岁朝一起搭配,岁朝就是指正月初一,岁朝一词来源于朝会,大年初一大臣们要给皇帝拜年,共同祝福一元初始,国泰民安。
清供进入宋朝之后,已逐渐演变成普通人家事情,从明朝开始清供的物品已十分丰富,其主要物品都是清雅的物什,比如松竹梅,比如鲜花香火瓜果,比如梅瓶铜觯花樽。
清供一般都在进入腊月之后开始操办,中华民族是讲究生活品质的民族,也最注重年味,腊月里家家户户会清扫洗刷,会顶着风雪洋溢着笑脸去花市和集市购买这些物品。
在盘子里放上柿子石榴仙桃,寓意事事如意,多子长寿;在案头供上梅瓶鲜花,意思是平平安安,生命灿烂。
从中国古代开始每逢年关,画家们、文人们会把这些物品画在纸上,于是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又衍生出一个新的绘画形式——清供图。
清供图始于何时何人?已无法准论,但自有清供图后,就从来没有断过,清供图也是所有画者最乐于创作的题材。
在围炉夜话之余,在温酒赋诗之余,在一炉炭火暖暖的夜晚,把这些可爱的物品画在纸上,不仅代表着喜气,更喻意吉意。
年关也是老百姓最有余钱的时候,这些既应景又吉祥的画作会深受青睐。
有了市场,就会更加激励画者,于是清供图一直是中国古代最好销售的艺术商品,仅次于春联和窗花。
明朝后期至民国是清供图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绘画形式,还是笔墨功夫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加上又有大量的文人参与,使清供图变得更加生动幽默,更加情趣盎然,更加饱含文学意味。
中国画离不开情、趣、境,若不饱学,若无独特且准确的审美判断,若不能深刻懂得中国画的表现精髓,仅有技,哪怕是高超的技也不管用,所以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是有道理的,这话虽然有偏激,但总体上是对的。
从文学境界的角度说,清朝的清供图最有意味和诗意,像清人沈俊、金农、郑板桥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清人沈俊就画过一幅《岁朝洗供图》,画的是柏结子(柏树结的子)、梅破蕊、茶瓶清供、晓窗迎新,并有题诗:柏子香中霁日妍,一瓶清供晓窗前。
清代著名书画家金农精品鉴赏(100幅)

清代著名书画家金农精品鉴赏(100幅)
金农,钱塘人,字寿门,一字司农,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于乾隆二十九年(1763)。
生前别号甚多,常用的有:冬心先生、昔耶居士、稽留山民、曲江外史、金吉金、心出家庵粥饭僧等,
金农是'扬州八怪'主将,擅长诗、书、画、印,并自创了'漆书'体。
他把具有金石味的书法笔意融入绘画,金农的'以书入画'和'涉笔即古'的画风体现了他淳厚、稚雅、格调高逸的典型画风,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金农的绘画题材广泛,表达的审美意趣多带有禅意,这些绘画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文人意趣的反映。
金农的画作不追求形似,而重在尚意,其笔触不拘泥于成法,而追求通过形来传递内在的神韵,其画作具有较强的平民化的气息和对佛的尊重与敬意。
金农作画古怪,性格放荡不羁,终年在外游玩漂泊,即便“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
金农的书法与绘画与“扬州八怪”其他画家相比,有着自
己独特之处。
以书法笔意入画,并且自然地融进了金石碑版,从而增添了绘画的抒情性,也使绘画有了空间感,使中国画的写意油然而生。
梅花是金农钟爱的题材, 他的梅图, 师古人, 又师造化, 大胆创新,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金农虽取法古人, 但不同于清初“四王”无法突破古人法则, 流于范式, 而是批判地继承, 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
金农也把这种创新精神贯彻到梅图的创作中,他的梅图在形式和意蕴方面独树一帜, 即使与同时期的汪世慎、高西堂等作梅大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清金农梅花图册
清金农梅花图册【欣赏】1 作者简介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五十三岁后才工画。
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个人荣誉一:书法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
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
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
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
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
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
金农的行书从其早期开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浪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令人叹服;其“写经雕版”式的楷书,似乎与民间书法一脉相通,没有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却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
书法的启迪意义非常深远。
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
《盛仲交赞》,绢本漆书。
二:绘画
年五十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
初写竹师石室老人,号稽留山民,继画梅师白玉蟾,号昔邪居士。
画佛号心出家盦粥饭僧。
又画马自谓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
其山水花果布置幽奇,点染闲冷,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
问之则曰贝多龙窠之类也。
他画梅,自称“江路野梅”、要求“天大寒时香千里”,画马题道:“今予画马,苍苍凉凉,有顾影酸嘶自怜之态,其悲跋涉之劳乎?世无伯乐,即遇其人,亦去暮矣?吾不欲求知于风尘漠野之间也。
”足见其怀才不遇的心情。
他在一册页上画一士大夫高卧四面通风的水池亭中,题曰:“风来四面卧当中”。
逍遥自在,不及世事,亦以“清高”自居。
金农申言要把自己“平生高岸之气”,一一见之画中。
“以抒不平鸣”。
在一幅《墨竹图》中,他竟然直书:“磨墨五升,画此狂竹,不钓阳鲚,而钓诸侯也。
” 喜画瘦竹,说“画竹宜瘦,瘦多寿,自然饱风霜耳”。
每画毕,必有题记,如“虚心高节,挺立不屈,久而不改其操,竹之美德也。
”《雨后修篁图》题诗曰:“雨后修篁分外青,萧萧如在过溪亭。
世间都是无情物,只有秋声最好听。
” 所画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山水构图别致,随意挥写点染,简朴疏秀;其梅、竹
用笔奇拙,凝练厚重。
书法从《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郎碑》变化而出,运笔扁方,竖轻横重,别具奇趣,风格独特,自谓漆书。
金农的书画在当时享誉很高,为扬州八怪之一。
有《山水人物册》、《月华图》、《携杖图》、《东萼吐华图》、《墨竹图》等传世。
著《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
相关作品金农自画像轴《自画像》轴,金农作,纸本,墨笔,纵131.3cm ,横59.1cm。
此图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73岁时的自画像。
画中老者身着布衣,持杖侧身而立,姿态笃定,神情超然。
其头部画法较为写实,具有肖像画的特征,浓密的长髯,细细的发辫,矍烁的双目,真实传神地描绘出金农本人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征。
图中人物的体貌不求形似,极尽夸张,具有漫画意味,这是一种文人画家逸笔的肖像画。
画家以焦墨渴笔勾勒人物形象,线条生拙简朴,脱胎于南宋马和之“兰叶描”,与题款及诗文的“漆书”共同体现出生涩拙朴、奇绝脱俗的风格。
现任职务“扬州八怪”,通常的说法是李鱓(复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农(冬心)、黄慎(瘿瓢)、郑燮(板桥)、李方膺(虬仲)、罗聘(两峰)。
此外,至少还有五种以上说法,涉及十多位画家,但无论哪种说法,金农都在其内,可见他是“八怪”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人们为何以“怪”相称?“怪”又“怪”在哪些方面呢? 这个“怪”首先是指作品格调上的离经叛道。
金农等人戴上“扬州八怪”的桂冠后,既为社会所认可,又被人们津
津乐道,广为传扬。
这除了艺术风格的原因之外,其中也包含着个性行为、思维方式、处世观念等多种异于常情的因素。
难怪好友全祖望称他为“畸士”了。
金农交友广泛,上至名门公卿、富豪巨贾,下至卖浆引车的贫民百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他交友还有一种怪脾气。
他瞧不起的人,不但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且报之以白眼,更别想求得他的诗文字画。
而对要好朋友从不以穷富贵贱取人。
在金农众多的朋友中,一个就是当时寓居扬州的郑板桥,两人喜欢一起“杯酒言欢,永朝永夕”,“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
郑板桥曾说“杭州只有金农好”。
他俩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观、艺术观外,个性脾气特别相投,常常出入秦楼楚馆,酣饮金农中年游历达十五年,足迹踏遍半个中国。
哪来旅行费用呢?除了化缘僧院,朋友资助外,他招募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技术访游团”,金农充当“团长”,团里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如甬东朱龙擅雕凿纹刻砚石,新安张喜子精界乌丝栏,会稽郑小邑擅长抄写,吴门庄闺郎会弹奏乐器,兰陵陈彭擅长画墨竹,每到一地全团便开展活动,以此筹措旅资。
这种方式在“扬州八怪”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金农具有的完全是一个浪漫诗人的情怀,一个不修边幅的书画家风度,一个无拘无束的野逸文人气质。
其次,金农晚年穷困潦倒,尽管不能排除社会原因,但也有属于自身的缘由。
金农的收入也颇可观了,结果老来却弄得四壁皆空,无钱入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
剧。
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
金农和郑燮等人卓然树起叛逆的大旗,成为清代书道中兴的领风骚者。
金农的书法艺术和他的绘画一样,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
从传世书迹来看,其隶书苍古奇逸,正书朴厚歧出,行书健劲潇洒,影响最大的还是他首创的漆书。
“漆书”这个词的来源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
”二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评自己书法时说:“臣书刷字。
”可知“漆书”是指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
金农写漆书所用的墨是自选墨烟所造的“五百斤油”。
“金农墨”浓厚似漆,“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幽光徐漾”,写出的字凸于纸面,稍一触指即为墨染。
所用毛笔,是“截取毫端”,平扁如刷,蘸以浓墨,行笔只折不转,如漆刷之运作。
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似粗俗简单,无章法笔意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剔除细节,直取磅礴气韵。
那险峻雄奇的构局,浑朴钝拙的金石趣,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调之中。
由于金农的身世,他以卖字卖画为业,难免把商业习气带入艺术领域。
许多慕名求索者又非知音,不少作品明显有应酬之嫌,甚至有“师藉门生卖画钱,门生画亦赖师传”,“图成幅幅署髯名,浓墨刷字世便惊”的情况,并由此引发出“金农无画论”之争。
这些情况虽给金农书画的鉴赏、论评带来一定疑难,然而绝不能由此否认他的作品风格是顺应了当时历史文化发
展的趋势,在抒发个性,冲击时弊,力倡新思维方面所做出
的贡献。
2009年12月19日,有着“扬州八怪”之称的金农的《花果册》在杭州拍卖会上以3976万元的价格创下西泠拍卖最高成交纪录。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