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啤酒发酵
合集下载
啤酒发酵PPT课件

11
C、使麦汁中可凝固性蛋白质凝固析出,以提高啤酒的 非生物稳定性。
D、使酶失活,对麦汁进行灭菌,以获得定型的麦汁。
12
酒花的添加:
方法:通常分3次添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初沸时,1/5 煮40分钟时,2/5 终了前10分钟,2/5
加得早,苦味重;加得晚,香味大
13
酒花的加量:
淡色啤酒以突出清香和苦味为主 0.18~0.20% 浓色啤酒以突出麦芽香为主,加量少些
3、糖化
糖化是利用麦芽所含的酶使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如淀粉、 蛋白质等逐步降解,使可溶性物质如糖类、糊精、氨基 酸、肽类等溶出的过程。由此制备的溶液称为麦芽汁 (简称麦汁)。
1
(1)糖化时酶的作用及其最适条件 糖化过程中的酶主要来自麦芽。
2
糖化时酶的作用及其最适条件
酶
最适
pH
α -淀粉酶
5.6~5.8
41
嫩啤酒和成熟啤酒应达到的卫生学标准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卫生指标
麦汁培养试验
(个/mL) (个/100mL)
嫩啤酒 <50
<20
不浑浊,不产膜
熟啤酒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发酵液保存试验 酵母沉淀,上层啤酒澄清
42
第六节 啤酒过滤和包装
过滤和包装是啤酒酿造过程中改进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 将贮酒罐内的成熟啤酒通过过滤介质,除去酵母和蛋白 质凝固物等微粒.使啤酒清亮透明的过程。
35
(2)后发酵 又称后熟或贮酒。是将主发酵结束后除去大量沉淀酵
母的嫩啤酒,平缓地送至贮酒罐中,在低温下贮存的 过程。
36
目的: A.对嫩啤酒中的残糖进行进一步发酵,以达到一定的发酵度; B.排除氧气,增加酒液里二氧化碳溶解量; C.促进发酵液成熟,双乙酰还原,以改善口味; D.使啤酒澄清,稳定性良好。
C、使麦汁中可凝固性蛋白质凝固析出,以提高啤酒的 非生物稳定性。
D、使酶失活,对麦汁进行灭菌,以获得定型的麦汁。
12
酒花的添加:
方法:通常分3次添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初沸时,1/5 煮40分钟时,2/5 终了前10分钟,2/5
加得早,苦味重;加得晚,香味大
13
酒花的加量:
淡色啤酒以突出清香和苦味为主 0.18~0.20% 浓色啤酒以突出麦芽香为主,加量少些
3、糖化
糖化是利用麦芽所含的酶使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如淀粉、 蛋白质等逐步降解,使可溶性物质如糖类、糊精、氨基 酸、肽类等溶出的过程。由此制备的溶液称为麦芽汁 (简称麦汁)。
1
(1)糖化时酶的作用及其最适条件 糖化过程中的酶主要来自麦芽。
2
糖化时酶的作用及其最适条件
酶
最适
pH
α -淀粉酶
5.6~5.8
41
嫩啤酒和成熟啤酒应达到的卫生学标准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卫生指标
麦汁培养试验
(个/mL) (个/100mL)
嫩啤酒 <50
<20
不浑浊,不产膜
熟啤酒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发酵液保存试验 酵母沉淀,上层啤酒澄清
42
第六节 啤酒过滤和包装
过滤和包装是啤酒酿造过程中改进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 将贮酒罐内的成熟啤酒通过过滤介质,除去酵母和蛋白 质凝固物等微粒.使啤酒清亮透明的过程。
35
(2)后发酵 又称后熟或贮酒。是将主发酵结束后除去大量沉淀酵
母的嫩啤酒,平缓地送至贮酒罐中,在低温下贮存的 过程。
36
目的: A.对嫩啤酒中的残糖进行进一步发酵,以达到一定的发酵度; B.排除氧气,增加酒液里二氧化碳溶解量; C.促进发酵液成熟,双乙酰还原,以改善口味; D.使啤酒澄清,稳定性良好。
啤酒发酵简介

上面发酵 S.Cerevisiae 浸出法为主 较少 15-16 煮
20-23
14-15
撇沫法 下落法
1-2
底
二 啤酒发酵工艺的影响
1 酵母菌株的选择
2 麦汁的组成 3 接种量
4 发酵温度
5 罐压和CO2浓度的影响
1 酵母菌株的选择
(1)发酵速度 (2)发酵限度:主发酵终了发酵度和啤酒发酵度;保留足够 可发酵性糖在后发酵 (3)凝聚性 (4)回收性 (5)稳定性:分批式发酵,波动较大
4 酸类
(1)总酸定义:用1mol/lNaoH滴定100ml啤酒, 滴至pH9.0为终点,用消耗NaoH的毫升数表示 总酸度。 (2)总酸的来源 a 麦芽和麦汁 b 来自于发酵的酸(酮酸、乳酸、琥珀酸和脂肪 酸等有机酸) (3)啤酒中的挥发酸主要是脂肪酸,尤其以乙酸 为主。乙酸的形成,发酵前期麦汁含氧不足,通 风不畅情况下,乙醛和乙醇氧化生成乙酸。
6 含硫化合物
主要来自于麦芽、辅料、酒花和酿造水;其中6%是挥发性 含硫化合物,主要是SO2, H2S, CH3SCH3, CH3SH等 CH3SH是啤酒日光臭的主要成分
第三节 啤酒发酵技术
一 啤酒发酵技术
酵 分批式发酵{ 传统发
发酵
连续式发酵
大罐式
分批式
典型上面与下面发酵技术比较
下面发酵 菌种 S.Cerlsbergensis 糖化方法 出法为主 酒花用量 较多 起酵温度/℃ 6-8 主起酵最高温度/℃ 8-12 后起酵起始温度/℃ 4-5 酵母回收方法 面收集 贮酒时间/d
第四节 传统的下面发酵技术 (前池后卧式)
一 酵母的添加和前发酵 二 主发酵 三 后发酵和贮酒
一 酵母的添加和前发酵
1 酵母接种量 2 酵母的添加方法 (1)管道添加法:酵母泥+2倍量麦汁,用无菌压缩空气混合均 匀压至前酵池,与剩余麦汁混合均匀 (2)增殖池添加法:酵母泥+5倍量麦汁混匀,在13-15 ℃保 温培养10-12h.酵母出芽繁殖后与发酵麦汁混合均匀,直 接压入发酵池 (3)分池法:培养24-30h,酵母浓度达到20×106个/ml,用压 缩空气混合均匀,分为两池.再追加等温麦汁,培养18-24h, 再分割或转入主发酵 (4)通加法:首次培养酵母不够一池的接种量采用逐步递加麦 汁,每次间隔6-10h
20-23
14-15
撇沫法 下落法
1-2
底
二 啤酒发酵工艺的影响
1 酵母菌株的选择
2 麦汁的组成 3 接种量
4 发酵温度
5 罐压和CO2浓度的影响
1 酵母菌株的选择
(1)发酵速度 (2)发酵限度:主发酵终了发酵度和啤酒发酵度;保留足够 可发酵性糖在后发酵 (3)凝聚性 (4)回收性 (5)稳定性:分批式发酵,波动较大
4 酸类
(1)总酸定义:用1mol/lNaoH滴定100ml啤酒, 滴至pH9.0为终点,用消耗NaoH的毫升数表示 总酸度。 (2)总酸的来源 a 麦芽和麦汁 b 来自于发酵的酸(酮酸、乳酸、琥珀酸和脂肪 酸等有机酸) (3)啤酒中的挥发酸主要是脂肪酸,尤其以乙酸 为主。乙酸的形成,发酵前期麦汁含氧不足,通 风不畅情况下,乙醛和乙醇氧化生成乙酸。
6 含硫化合物
主要来自于麦芽、辅料、酒花和酿造水;其中6%是挥发性 含硫化合物,主要是SO2, H2S, CH3SCH3, CH3SH等 CH3SH是啤酒日光臭的主要成分
第三节 啤酒发酵技术
一 啤酒发酵技术
酵 分批式发酵{ 传统发
发酵
连续式发酵
大罐式
分批式
典型上面与下面发酵技术比较
下面发酵 菌种 S.Cerlsbergensis 糖化方法 出法为主 酒花用量 较多 起酵温度/℃ 6-8 主起酵最高温度/℃ 8-12 后起酵起始温度/℃ 4-5 酵母回收方法 面收集 贮酒时间/d
第四节 传统的下面发酵技术 (前池后卧式)
一 酵母的添加和前发酵 二 主发酵 三 后发酵和贮酒
一 酵母的添加和前发酵
1 酵母接种量 2 酵母的添加方法 (1)管道添加法:酵母泥+2倍量麦汁,用无菌压缩空气混合均 匀压至前酵池,与剩余麦汁混合均匀 (2)增殖池添加法:酵母泥+5倍量麦汁混匀,在13-15 ℃保 温培养10-12h.酵母出芽繁殖后与发酵麦汁混合均匀,直 接压入发酵池 (3)分池法:培养24-30h,酵母浓度达到20×106个/ml,用压 缩空气混合均匀,分为两池.再追加等温麦汁,培养18-24h, 再分割或转入主发酵 (4)通加法:首次培养酵母不够一池的接种量采用逐步递加麦 汁,每次间隔6-10h
五-啤酒发酵实验

1~1.5h。其间要经常搅拌。
5.麦汁冷却、接种。
停火后,沿着锅壁顺着一个方向搅拌,锅底中间会出 现沉淀物。静置,把热麦汁趁热缓缓倒入灭过菌试剂 瓶(8层纱布包扎),尽量减少沉淀物进入。 在麦汁冷却到室温后加入啤酒酵母,这个过程容易染 菌,须在酒精灯火焰保护下加入
6.主发酵 10 ℃发酵5~6d。发酵结束制成嫩啤酒。观察主 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3.发酵—主发酵
主发酵:在冷却的麦汁中加入啤酒酵母使其发 酵,麦汁中的糖分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大 约7-10d后,生成“嫩啤酒” 的过程。 主发酵整个过程分为:酵母繁殖期,起泡期, 高泡期,落泡期和泡盖形成期。
3.发酵—后发酵
后发酵又称后熟,是将主发酵后除去大量沉淀 酵母的嫩啤酒平缓的送至贮酒罐中,在低温下 贮存的过程。 目的:
三、啤酒发酵的原料
水
大麦:大麦提供啤酒酿造所必需的浸出物和适 量的蛋白质,大麦含水12%~20%,含干物质 80%~88%。
辅料:玉米或大米淀粉。 降低成本
酒花:啤酒花可以赋予啤酒爽口的苦味和特有 的香味,促进蛋白质凝固,提高啤酒的非生物 稳定性,此外还有利于啤酒泡沫和起到抑菌作 用。
1.麦芽粉碎 用谷物粉碎机粉碎,使粗细比例控制在1:2.5, 同时使表皮破而不碎。必要时可稍稍回潮后再 粉碎。
2.糖化:采用浸出糖化法(纯粹利用酶的生化 作用进行糖化的方法)
每实验台称500g麦芽加入2500ml水,分入四个烧
杯中于水浴锅上加热,使水浴锅中的液面高于烧杯 中的液面。
糖化流程:35~37℃,保温30min→50~52
麦汁过滤
啤酒生产技术第五章啤酒发酵

1.一般工艺过程 (1)麦汁冷却与接种酵 母:冷却至6 ℃左右,接种量为0.5%左右; (2)通入无菌空气,使接种后麦汁溶解氧含量在8mg/L左右; (3)酵母繁殖20h左右,麦汁表面形成一层白色泡沫,即行换槽; (4) 进行厌氧发酵,定期检查温度和糖度; (5)发酵2~3天左右,发酵温度升至最高,维持最高温度2~3天,然后
生产上使用的酵母一般死亡率应在3%以下,新培 养的酵母死亡率应在1%以下。镜检中,不应有杂菌 污染。
(2)发酵度检验
在正常情况下, 外观发酵度wa=75%~87%,(不排除酒精测定) 真正发酵度wr=60%~70%, (排除酒精测定) 外观发酵度一般比真正发酵度约高20%, wr=wa×0.819。
加发酵度为20%的起泡酒,促进发酵。 ★下酒酵母浓度控制在10×106个细胞/m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发酵的工艺操作和要求
2.封桶升压 ★下酒满桶后,正常情况下敞口发酵2~3天,
以排除啤酒中的生青味物质。 ★封罐后,罐内二氧化碳压力逐步上升,压力达
到50~80kPa时保压,让酒中的二氧化碳逐步 饱和。
后发酵的工艺操作和要求
(以 “安琪”牌啤酒活性干酵母为例)
3.高温发酵 发酵起始温度为17℃,主发酵最高温度控制
在为19~20℃。 在此温度下,啤酒活性干酵母可不活化直接入
罐,用量为0.3‰。 发酵36~48h可开始保压,糖度在4.5ºBx左右
。
§5-2、啤酒发酵机理
一、主要物质变化 1、糖的变化 96%左右可发酵糖发酵为乙醇和CO2,是代谢的主 产物; 2.0%~2.5%转化为其他发酵副产物; 1.5%~2.0%作为碳骨架合成新酵母细胞。 发酵副产物主要有:甘油、高级醇、羰基化合物、 有机酸、酯类、硫化合物等。
生产上使用的酵母一般死亡率应在3%以下,新培 养的酵母死亡率应在1%以下。镜检中,不应有杂菌 污染。
(2)发酵度检验
在正常情况下, 外观发酵度wa=75%~87%,(不排除酒精测定) 真正发酵度wr=60%~70%, (排除酒精测定) 外观发酵度一般比真正发酵度约高20%, wr=wa×0.819。
加发酵度为20%的起泡酒,促进发酵。 ★下酒酵母浓度控制在10×106个细胞/m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发酵的工艺操作和要求
2.封桶升压 ★下酒满桶后,正常情况下敞口发酵2~3天,
以排除啤酒中的生青味物质。 ★封罐后,罐内二氧化碳压力逐步上升,压力达
到50~80kPa时保压,让酒中的二氧化碳逐步 饱和。
后发酵的工艺操作和要求
(以 “安琪”牌啤酒活性干酵母为例)
3.高温发酵 发酵起始温度为17℃,主发酵最高温度控制
在为19~20℃。 在此温度下,啤酒活性干酵母可不活化直接入
罐,用量为0.3‰。 发酵36~48h可开始保压,糖度在4.5ºBx左右
。
§5-2、啤酒发酵机理
一、主要物质变化 1、糖的变化 96%左右可发酵糖发酵为乙醇和CO2,是代谢的主 产物; 2.0%~2.5%转化为其他发酵副产物; 1.5%~2.0%作为碳骨架合成新酵母细胞。 发酵副产物主要有:甘油、高级醇、羰基化合物、 有机酸、酯类、硫化合物等。
啤酒酿造工艺学(啤酒发酵)

然而,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十分突出。即使采取专门措 施也几乎不能有效影响-乙酰乳酸的形成。
前驱体的转化
通过氧化脱羧由-乙酰乳酸形成联二酮一双乙酰和戊二 酮,此转化过程在酵母细胞之外进行,且不受其影响。相 对来说很容易。下列因素可促进这个转化: • 降低pH值:pH值为4.2—4.4时,转化迅速;随着pH的提高, 转化减弱。 • 提高温度:温度越高,转化越迅速。 • 氧气吸入:啤酒摄入氧气可导致前驱体迅速向联二酮转化。 前驱体向联二酮的转化限制了啤酒成熟速度。
不纯正,不成熟、不协调的口味和气味。浓度高时, 对啤酒质量具有不利影响。它们可在主酵和后酵进程 中通过生化途径从啤酒中分离出去;这也是啤酒后酵 的目的。 • 芳香物质(高级醇、酯):这些物质主要决定啤酒的香味。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它们的存在是优质啤酒的前提条 件。与生青味物质相反。芳香物质不能通过工艺技术 途径从啤酒中去除。
一、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糖分发酵根据Gay-Lussac反应式为:
C6H12O6 2C2H5OH 2CO2 H 230KJ
在标准状态下,1mol葡萄糖释放出169kJ的能量(放 热过程),因此若想保持恒温,就需要冷却。
麦汁中的糖分并不是同时发酵。多糖首先必 须被分解,所以酵母最先作用单糖然后才能分 解多糖。因此将发酵分为:
3.扩培温度应与发酵温度相适应,以便酵 母提前适应生产条件。
第三节 主发酵(前发酵)
麦汁接种后开始进入主酵。主酵期 间的发酵通过温度和发酵周期进行控制。 啤酒下酒到后酵间之前须计算发酵度。
一、接种
• 所谓接种是指将酵母添加到麦汁中,开始进入发酵。 即将添加酵母的麦汁叫接种麦汁,接种麦汁浓度的高 低决定着成品啤酒分析得到的原麦汁浓度。原麦汁浓 度为理论上的接种麦汁浓度。接种麦汁的实际浓度通 常高于所期望的啤酒原麦汁浓度,因为从酵母接种到 灌装,原麦汁浓度总在发生变化(比如:酒头酒尾的稀 释,附着水或酒液混合)。
前驱体的转化
通过氧化脱羧由-乙酰乳酸形成联二酮一双乙酰和戊二 酮,此转化过程在酵母细胞之外进行,且不受其影响。相 对来说很容易。下列因素可促进这个转化: • 降低pH值:pH值为4.2—4.4时,转化迅速;随着pH的提高, 转化减弱。 • 提高温度:温度越高,转化越迅速。 • 氧气吸入:啤酒摄入氧气可导致前驱体迅速向联二酮转化。 前驱体向联二酮的转化限制了啤酒成熟速度。
不纯正,不成熟、不协调的口味和气味。浓度高时, 对啤酒质量具有不利影响。它们可在主酵和后酵进程 中通过生化途径从啤酒中分离出去;这也是啤酒后酵 的目的。 • 芳香物质(高级醇、酯):这些物质主要决定啤酒的香味。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它们的存在是优质啤酒的前提条 件。与生青味物质相反。芳香物质不能通过工艺技术 途径从啤酒中去除。
一、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糖分发酵根据Gay-Lussac反应式为:
C6H12O6 2C2H5OH 2CO2 H 230KJ
在标准状态下,1mol葡萄糖释放出169kJ的能量(放 热过程),因此若想保持恒温,就需要冷却。
麦汁中的糖分并不是同时发酵。多糖首先必 须被分解,所以酵母最先作用单糖然后才能分 解多糖。因此将发酵分为:
3.扩培温度应与发酵温度相适应,以便酵 母提前适应生产条件。
第三节 主发酵(前发酵)
麦汁接种后开始进入主酵。主酵期 间的发酵通过温度和发酵周期进行控制。 啤酒下酒到后酵间之前须计算发酵度。
一、接种
• 所谓接种是指将酵母添加到麦汁中,开始进入发酵。 即将添加酵母的麦汁叫接种麦汁,接种麦汁浓度的高 低决定着成品啤酒分析得到的原麦汁浓度。原麦汁浓 度为理论上的接种麦汁浓度。接种麦汁的实际浓度通 常高于所期望的啤酒原麦汁浓度,因为从酵母接种到 灌装,原麦汁浓度总在发生变化(比如:酒头酒尾的稀 释,附着水或酒液混合)。
第五章 嫌气发酵设备2啤酒发酵罐全

5.2 啤酒发酵罐
其缺点及改进措施是: ① 酒液澄清慢,尤其在麦芽汁成分有缺陷,或酵母凝
集差时,影响过滤,排酵母时酒液损失大。 ② 主酵时产生大量泡沫,罐利用率只有 80%~85%。
因此,应适当降低麦汁含氧量,以减少泡沫的形成,一般 麦芽汁浓度在80Bx时,含氧量可控制在5~8 mg/L;100Bx 时溶解氧可控制在 6~8mg/L;120Bx时溶解氧可降低到 4~5mg/L;才不致出现窜沫现象。
已投人生产使用的连续发酵方法有塔式连续发酵和多罐 式连续发酵。国外多罐式连续发酵多使用在上面发酵啤酒。 国内试验生产多用塔式连续发酵设备,下面扼要介绍。
5.2 啤酒发酵罐
1 多罐式啤酒连续发酵 多罐式啤酒连续发酵有三罐式、四罐式连续发酵流程。 其中三罐式连续发酵流程如图5-8所示。该流程是将经过 杀菌、冷却的麦芽汁,通过柱式供氧器充氧,流向两个带 有搅拌器发酵罐的第一罐中,加入酵母,搅拌均匀,保持 21℃发酵10~13h,当麦芽糖消耗三分之二时,经第一罐 发酵的啤酒和酵母混合液,借液位差溢流入第二罐,24℃ 保温发酵,最后流入第三个酵母分离罐,在罐内被冷却到 5℃,自然沉降的酵母从罐底部排出,CO2从罐上部排出。
5.2 啤酒发酵罐
(6)罐体的锥部应置于室内,其酒液出口离地高度以 便于操作为好。洗涤剂及甲醛贮罐、配套泵和自控装置均 置于室内。
(7)圆筒体锥底罐的容量应和糖化设备的容量相应配 合,最好在12~15h连续满罐,满罐时间过长,啤酒的双乙 酰含量将显著提高,这样将延长整个生产周期。
(8)酵母的添加以分批添加为好。一次添加酵母,操 作比较方便,发酵起发快,污染机会少。但是一次添加酵 母后,酵母容易移位至上层,形成上下层酵母不均匀的现 象。
5.2 啤酒发酵罐
啤酒发酵工艺(PPT课件)

后发酵(12℃左右,压力o.1~0.12MPa)
排酵母(5~2℃左右,24~36h)
充
贮酒(0~ -1, 7~10d)
14
作业:简述啤酒发酵工艺流程 及过程参数(麦汁质量、菌种质量、 温度、压力、外观发酵度、双乙酰 量等)的控制。1000字以上。
15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10
25L卡氏罐(14~12℃,36~48h)
生产车间扩大培养:
25L卡氏罐 250L汉生罐(14~12℃,2~3d)
要通氧(无菌空气) 培养温度逐渐接近发酵温度 接种量越来越大 培养基逐渐接近发酵培养基
1500L种子罐(10~12℃,3d)
10m3种子罐(9~11℃,3d)
20m3种子罐(8~9℃,7~8d)
一、啤酒酵母类型和特点
性能
上面酵母
下面酵母
发酵温度 真正发酵 度 对棉子糖 的发酵 细胞形态
发酵风味
15~25℃
5~12℃
较高(65%~72%)较低(55%~65%)
发酵1/3
全部发酵
圆形,多数细胞 聚集一起
酯香较味
卵圆形,细胞分散 酯香味较淡
2
二、 啤酒酵母对麦芽汁中成分的利用
➢对糖类的利用
麦芽汁中糖类占90%,其中葡萄糖和果糖10%,蔗
糖5%,麦芽糖45%~50%,麦芽三糖10%~15%,其
他20%~25%(不能被发酵,成为啤酒浸出物主体)。
在有氧情况下:
葡萄糖+6O2+38ADP 在无氧情况下:
6H2O+6CO2+38ATP
1/2麦芽糖 葡萄糖 2乙醇+2CO2+2ATP 啤酒酵母对麦芽汁可发酵性糖的发酵顺序是:
第五章啤酒发酵

3.絮凝性酵母:
•5
优良啤酒酵母菌株评估 1.形态学的要求:选择长宽比1:1.1~1.3, 细胞大小:6.8~8.0 ×8.0~9.0μm 2.生理要求: ⑴繁殖速度:快, 15℃:繁殖迟缓期<2.0h, 平均世代时间<8.0h 15℃和10℃:平均世代时间差值小。 ⑵增殖倍数和细胞浓度:接种后细胞浓度1×106 经2~3级培养浓度达到60~70 ×106 。
麦汁缬氨酸85mg/L↑160mg/L, 双乙酰峰值0.85mg/L↓0.40mg/L。 2.加速双乙酰的还原:提高温度 α-乙酰乳酸 •非酸氧 双乙酰 •酶促还原2,3丁二醇
化
3.控制和降低酵母的增殖浓度:提高接种量;降低酵 母在发酵液的繁殖温度;控制麦汁α氨基氮不高于 220mg/L,均能抑制酵母的增殖,控制α-乙酰乳酸 的形成 。
在主酵结束前,捞去泡盖,下酒至后发 酵和回收沉于池底的凝聚酵母泥。
主发酵下酒的工艺条件:
根据酵母发酵能力和后发酵时间 。
12oP浅色啤酒: 外观浓度3.6~4.0oP,温度为4.2~5.5℃。
•集和饲养 当发酵糖降小于0.2~0.3oP/d,发酵液比较
•21
第三节 传统啤酒发酵技术
一、流程和设备 二、酵母的添加和前发酵 三、传统啤酒的主发酵 四、主发酵沉淀酵母收集和饲养 五、后酵和贮酒
•22
一、流程和设备 酵母
麦汁——前发酵——主发酵——后发酵和贮酒 设备:添加酵母器、密闭或敞口前发酵池
、主发酵池、密闭式后发酵罐和贮酒罐。 建筑: 一般发酵室有绝热保护层,靠室温调
第五章啤酒发酵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
第一节 啤酒酵母
广义讲,凡是单细胞、时代时间较长 的低等真核生物,统称为酵母。
酿造酵母分类学上属:
•5
优良啤酒酵母菌株评估 1.形态学的要求:选择长宽比1:1.1~1.3, 细胞大小:6.8~8.0 ×8.0~9.0μm 2.生理要求: ⑴繁殖速度:快, 15℃:繁殖迟缓期<2.0h, 平均世代时间<8.0h 15℃和10℃:平均世代时间差值小。 ⑵增殖倍数和细胞浓度:接种后细胞浓度1×106 经2~3级培养浓度达到60~70 ×106 。
麦汁缬氨酸85mg/L↑160mg/L, 双乙酰峰值0.85mg/L↓0.40mg/L。 2.加速双乙酰的还原:提高温度 α-乙酰乳酸 •非酸氧 双乙酰 •酶促还原2,3丁二醇
化
3.控制和降低酵母的增殖浓度:提高接种量;降低酵 母在发酵液的繁殖温度;控制麦汁α氨基氮不高于 220mg/L,均能抑制酵母的增殖,控制α-乙酰乳酸 的形成 。
在主酵结束前,捞去泡盖,下酒至后发 酵和回收沉于池底的凝聚酵母泥。
主发酵下酒的工艺条件:
根据酵母发酵能力和后发酵时间 。
12oP浅色啤酒: 外观浓度3.6~4.0oP,温度为4.2~5.5℃。
•集和饲养 当发酵糖降小于0.2~0.3oP/d,发酵液比较
•21
第三节 传统啤酒发酵技术
一、流程和设备 二、酵母的添加和前发酵 三、传统啤酒的主发酵 四、主发酵沉淀酵母收集和饲养 五、后酵和贮酒
•22
一、流程和设备 酵母
麦汁——前发酵——主发酵——后发酵和贮酒 设备:添加酵母器、密闭或敞口前发酵池
、主发酵池、密闭式后发酵罐和贮酒罐。 建筑: 一般发酵室有绝热保护层,靠室温调
第五章啤酒发酵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
第一节 啤酒酵母
广义讲,凡是单细胞、时代时间较长 的低等真核生物,统称为酵母。
酿造酵母分类学上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卡尔酵母的一般特性
1. 生物学分类特性 (1) 形状:圆形、卵圆形、椭圆形
(2) 细数器测定 (4) 巨大菌落:颜色、尺寸、边缘性及特性
(5) 呼吸缺陷型突变株:应<5%
(6) 凝聚性:可分为强凝聚性、中等凝聚性、弱凝聚 性和粉末性
2.葡萄汁酵母
1970年, Lodder 将 卡尔酵母、类哥酵母 和 葡萄汁
酵母合并成一种称为葡萄汁酵母。啤酒界习惯称 卡尔酵母。糖类发酵特征相同,均能全部发酵棉 子糖。制造 Lager 型啤酒,发酵结束沉于器底, 称为下面发酵酵母(Botorm Fermentation Yeast)。 我国常用菌种有浓啤 1 号和 5 号、青岛酵母、首 啤酒母2595和2597等。
8 )酵母的稳定性:若 6 代以内发酵度明显降低,双乙酰 含量升高,此酵母是不稳定,易退化的
(9)主酵液和成品啤酒的风味品尝:在 30L以下规模很 难作出有否决权的判别
(10 )啤酒泡沫特性:只能在相当规模生产性实验中才 较有意义
二 酵母细胞的基本结构
单细胞真核生物 外层由厚的细胞壁和 细胞膜所包裹 细胞质内有许多细胞 器
三 啤酒酵母的生活史
卡尔酵母在液体麦汁中繁殖,出芽形成子细胞,到 1/2~2/3母细胞大小时,子细胞就自动脱离母细胞,这两 个细胞再独立出芽,所以,在培养液中只能看到单个细 胞或有一个芽细胞。 啤酒酵母在液体麦汁中出芽繁殖时,也是在长轴一端, 但经常和长轴垂直。子细胞长大后不立即脱离母细胞, 子细胞再出芽,形成芽簇或3~6个细胞成串相联
第五章 啤酒发酵
一 啤酒酵母
能使含糖液体自然发酵,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液面上 形成膜,器底形成沉淀的生物,统称为酵母。
广义上说,凡是单细胞,世代时间比较长的低等真核微 生物,统称为酵母
把酵母分为两大类
1.真酵母类 2.拟酵母类 第一类能产孢子
酿造啤酒的酵母,在分类学上属:
子囊菌纲 --原子囊菌亚纲--内孢霉目--酵母科--出芽酵 母亚科--酵母属
2、 碳水化合物糖类的同化:
可同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不同化异麦芽 糖、糊精、淀粉等。
3、啤酒酵母的培养和酿造特性
(1) 最高发酵速率:(0.7—1.5)×10-11 (2) 合成每克酵母干物质,需要消耗有利氨基氮量和 糖中碳元素量 (3)麦汁中必须有足够的氨基酸,其中α - 氨基酸应保 持在200mg/L左右。尽管麦汁中有丰富的氨基酸,但是啤 酒酵母对各种氨基酸和亚氨基酸的同化效果是不同的, 根据啤酒酵母对氨基酸的同化速率,可将麦汁中的氨基 酸分为四组: A 组同化速率较快, Ser 、 Thr 、 Lys 、 Arg 、 Asp 、 Glu 、 Val;(丝 苏 赖 精 天冬 谷 缬) B组同化速率中等,Met、Leu、His、Gly、Ile、Phe; C组同化速率较慢,Tyr、Trp、Ala;(酪 色 丙) D组同化速率则极微,如Pro。(脯)
( 4 ) 在发酵时酵母细胞生长曲线:一般用 11 0 P全麦芽 汁在等发酵温度下,在相同接种浓度时,测定发酵液中 细胞浓度曲线
4、酿造啤酒特性
(1) 残糖分析:用高压液相色谱或纸上层析法,主要 比较残糖中麦芽三糖的量,此值反映酵母对麦汁发酵的 深度。 (2) 啤酒常规分析: 比较酒精和发酵度,
比较总酸和pH,
比较苦味值和色度, 比较α-氨基酸和总氮,
比较连二酮物质的含量。
六、 啤酒优良酵母的评估和筛选方法
1.概述 生产优良酵母的筛选是啤酒工厂十分重要的经常性的 工作,但近几年来一些工厂不注意分离筛选或没有一套 正确的评估体系,造成生产菌种退化,经常表现为起酵 迟缓,发酵力衰退,发酵不彻底,发酵度明显降低,酵 母凝聚性变差,过滤困难,啤酒风味改变等。这些退化 表现,严重影响了啤酒的正常生产和啤酒的质量
2、啤酒优良酵母的评估
(1)形态学上的要求 ① 细胞的形态:应为圆形、卵形和椭圆形
② 细胞大小:分为两类,大型细胞;中小型细胞.
(2) 生理学要求 ① 繁殖速度:近代啤酒生产酵母使用代数低,一般<5 代; ② 增殖倍数和细胞浓度:酵母的发酵速度是发酵液中细 胞浓度的函数.
(3)发酵力的要求:酵母对糖的发酵能力包括起酵速度、 发酵最高降糖能力、啤酒发酵度、酵母对麦汁的极限发 酵度 发酵度:在一定温度下,以一定质量的啤酒酵母作用 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麦芽汁,测定规定时间内麦芽汁 失重或糖度改变或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用以测定发酵 力的强弱,称为发酵度。其表示方法一般有真实发酵度 和表观发酵度。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发酵减弱后,酵母开始形成并不紧 密的絮状沉淀,发酵结束时,器底形成较多沉淀,经震 荡,酵母较快分散,静置一段时间,又能重新沉降,此 类酵母称作“凝絮性”酵母,是目前酿造中用于快速发 酵制造清爽型啤酒常采用的酵母。
2.凝聚理论
发现和应用已久,但对机理的研究还不完善 现在一般认为酵母凝聚性状受基因控制,主要控制酵母 细胞壁结构 金属离子对于凝聚作用影响极大。
用于酿造的主要有两个种
1.啤酒酵母 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因无蜜二糖酶,不发酵 蜜二糖、乳糖,发酵1/3棉子糖 按在麦芽汁25℃培养三天, 繁殖细胞形状长和宽的比例 分为三组: 1 长宽比1~2(< 2),圆形或卵形,此组用于酒精(淀 粉 )、白酒等蒸馏酒生产。RasseⅡ、 Rasse Ⅻ。 2 长宽比>2,长卵形。用于啤酒、果酒和面包。 酿造易漂浮在泡沫层,液面发酵和收集。称为 上面发酵酵母(Top Fermentation Yeast)。英国式 的Ale型啤酒。 3 长宽比> 2,长圆形 -腊肠形。耐高渗透压,用于糖蜜 酒精和朗姆酒生产。
四 啤酒酵母的凝絮性
是重要的生产特性,会影响酵母回收再利用于发酵的可 能,影响发酵速率和发酵度,影响啤酒过滤方法的选择, 乃至影响到啤酒风味。 1.啤酒酵母凝絮性分类 (1)粉末性酵母
整个发酵阶段,酵母是完全分散在发酵液内的,即使发 酵完全停止时,酵母也是以单个或数个形式悬浮在液体 中。发酵结束时,器底只有少量松散沉淀酵母,大量酵 母分散于液体中,如轻轻震荡器皿,沉淀酵母立刻浮起, 再形成沉淀需很长时间。这种酵母为典型非凝絮性或 “粉末型酵母”。
(2)凝聚性酵母
发酵初期酵母是分散的,达到某发酵度,酵母再发酵液 中细胞密度突然降低,器底逐渐沉结酵母凝块,发酵结 束时,发酵液中细胞密度很低,即使强烈振动器皿打散 凝块,静置短时间也立即形成凝块,此类酵母称作凝聚 性酵母。
发酵液中酵母细胞密度突然降低时的发酵度称为 --- 凝 聚点。
(3)絮凝型酵母
(4)凝聚性和沉淀能力:我国传统啤酒生产常用凝聚性 菌株,发酵后便于收集酵母,啤酒过滤快
(5)双乙酰峰值和还原速度等:世界各国优秀浅色啤酒 的双乙酰含量均在0.03—0.06g/L
(6)挥发性风味物质:会明显影响啤酒风味
(7)酵母对压力的耐受性:在近代大罐发酵中由于罐高 常常达到 10 — 20m ,液柱压力和 CO 2 浓度对酵母的生长繁 殖和代谢产物形成都可能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