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 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 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该教育目的内涵
每个人生来都有天赋的潜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
▪ 方法:观察用泥土塑造的地形 绘制地图 地理 挂图
第六节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西方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了这一思 想。
▪ 两次实践: ① 新庄“贫儿之家”:既要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
劳动技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而实现生活自给, 并学到一定的生产劳动技能,同时又能学习初 步的文化知识。
▪ 体育的最简单“要素”是各种关节的运动,即通过 击打、投掷、推拿、拉力、转动等项目来训练儿童。
▪ 智育的最基本“要素”为数目、形状和语言。数目 是指以具体实物的数量、性质、计算等为教学内容; 形状是指具体实物的外表、轮廓、比例等;语言是 指用母语先将语言文字的教学分解为”字母”,然 后练习“字”,最后才是“句子”及“文章”的教 学。
▪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瑞士人民在他 的墓碑上铭刻着这样的颂词:新庄贫民的
救星,斯坦兹孤儿之父,布格多夫国民学 校的创办人,伊佛东的人类教育家……毫 不利己,专门利人。
第一次教育实验
1774年起,新庄逐 渐变成“孤儿之 家”,进行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初步实践,1780年 停办。
第二次教育实验
▪ “手”指的是人身体的各种活动能力。而且他强 调指出,这三种能力都具有从不活动状态到充分 发展的内在倾向。
组成人的三种状态
大自然的产物,表现为自然人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11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第11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一、选择题1.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步实践的教育家是( )。
A.卢梭B.裴斯泰洛奇C.夸美纽斯D.杜威【答案】B【解析】1774年,裴斯泰洛奇创建“贫儿之家”,先后收容6~18岁的穷孩子五十余人。
为了使这些儿童能获得初步知识。
习得谋生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裴斯泰洛齐一方面亲自教他们读、写、算的知识,并施以道德教育,同时让他们学习农耕、纺纱等生产技艺,参加生产劳动,从而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步实践。
他企图通过这样的教育将儿童培养为能独立生活的人,又能通过出售儿童的劳动产品来解决“贫儿之家”的部分经费。
2.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
A.卢梭B.裴斯泰洛奇C.夸美纽斯D.杜威【答案】B【解析】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在1800年发表的《方法》一文中,他首次明确提出“我正在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起来”。
在他看来,“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具体要求有:①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②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④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他的思想对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产生的教学心理学化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3.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是( )。
A.要素教育论B.体育C.德育D.智育【答案】A【解析】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初等教育革新所做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
要素教育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十一章 裴斯泰洛奇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B31Biblioteka ▪ 体育的要素:裴斯泰洛齐认为各关节的运 动能力是体育中最简单的要素。因为只有 关节的活动才能保证人有行动的可能。
▪ 体育的方法:裴斯泰洛齐认为体育要在家 庭和学校共同进行。家庭中是通过儿童在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逐步进行的。学校 里要按规定做一些如:游戏、军事体操、 森林旅行、游泳、手工劳动、运动会等活 动。总之,让儿童多做事,由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由轻到重,由少到多,这样一 来,不但可以锻炼,发展其体力,培养其 劳动技能,也可养成劳动习惯。
B
32
第五节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 裴斯泰洛齐根据教学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 的理论,具体地研究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 法,并在教育实践中提出许多革新意见, 为科学地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开创了 基础。
B
24
▪ 德育的要素: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首先在 家庭中奠定,是“母爱”。儿童对母亲的爱, 逐渐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然后发 展到爱其他的人。裴斯泰洛齐明确指出:“ 母亲的影响是引起爱的忠诚的开端的自然 途径。”并且进一步说:家庭是培养道德的 学校。儿童道德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
学校中实现,在这里,教师对儿童的关系 建立在他父亲般的爱儿童的感情上。
B
11
▪ 1805年,迁到伊佛东城,建立了伊佛东学 校,更系统地继续开展他的教育革新实验 和教育理论探索,1825年停办——第四次 教育实验。
▪ 1827年,裴斯泰洛齐去世。
B
12
第二节 论教育的目的
▪ 社会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贫困,乃是 由于人民陷于愚昧无知,广大群众未能受 到合理的教育和正常的发展。
B
25
▪ 德育的方法:裴斯泰洛齐主张示范和练习道德行 为,反对说教。形成道德观念是利用儿童日常生 活中的印象和经验,使之经常进行是非比较和反 省。他主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当然适当的 体罚如:当孩子们固执和难以管束时是可以用的。 他认为要用示范来感化儿童,要让儿童经常练习 做一些有益于人的工作。他认为:“和孩子们谈 论,当他们还没有彻底了解他们自己所说的东西 以前,就迫使他们将这些题目付诸实践是不明智 的。”他主张很少的去解释道德和宗教,而应着 重引起和发展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斯坦兹孤儿院 时,他常抓住合适的机会来引导儿童发生道德情 感。
外国教育史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PPT27页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
那你知道裴斯泰洛齐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道德教育裴斯泰洛齐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
他是从道德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论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
他认为,人犯罪的根源在于人心之外,罪恶的社会环境会腐败人的心灵,为防止道德败坏,必须改善社会环境。
同时,人的犯罪并不是不可避免或无法挽救的,如果人的内在本性善良到能够抑制罪恶时,便有力量去改善周围的环境,使之不断扩大,从而避免犯罪。
因此,对人必须进行道德教育,同时,还要与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立法相结合。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和发展人内在的道德情感,形成人的道德观念,培养有道德的人。
在道德教育实践上,裴斯泰洛齐把爱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重视家庭式的道德情感教育。
他认为,只有家庭中亲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最亲的,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亲密的。
一旦这种情感或关系破裂,儿童将会终生受苦。
他认为,母亲在培养儿童的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母亲通过对儿童的热爱和信任,可以激发儿童爱、信任和感激的种子,爱、信任和感激交织在一起,发展良心的萌芽。
儿童从对母亲的爱开始,进而发展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
因此,裴斯泰洛齐认为,在教育中,把儿童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转移到社会,这种能力是教学艺术的关键。
他认为,还应把家庭的自然关系和爱的气氛引进学校。
在学校里,师生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学生之间关系就是手足关系,学校应像家庭一样充满亲情和欢乐。
在“新庄”和斯坦茨,裴斯泰洛齐就是以这种家庭化的爱的教育感化力量,教育儿童,发展他们的道德力量。
(二)智育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智力教育。
他认为智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天赋才能和能力,发展儿童的心智。
外国教育史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裴斯泰洛齐教育革新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其意义。
(1)教育革新实验的指导思想裴斯泰洛齐教育革新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早期,裴斯泰洛齐主要重视生产劳动的经济价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之间并无内在意义的联系。
后来,裴斯泰洛齐关注生产劳动的教育价值,将两者在人的内部结合起来。
他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培养人有重大教育意义,并认为这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
因此,他不仅把学习与劳动相结合视为帮助贫苦人民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改变贫困状况的手段,而且将其和体育、智育、德育联系起来,肯定其对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教育革新实验的意义①裴斯泰洛齐在教育革新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化理论。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部符合科学。
但他从改革脱离实际、呆读死记的旧教学的强烈愿望出发,在长期研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教育教学新方法,对促进教育教学心理学化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裴斯泰洛齐在实验中创建的小学各科教法,是初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它改变了一直盛行于小学中的那种以脚本为中心,教师强迫注入,学生呆读硬背,单纯文字重复的教学方式。
他重视直观,强调儿童在实际观察事物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思考、推理和判断,得到清晰的观念。
2、“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重要含义及其影响。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是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引申出来的。
进一步使卢梭提出的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有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波动。
(1)“教育心理学化”的主要含义①教育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
裴斯泰洛齐主张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认为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摘要:裴斯泰洛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成就涵盖了诗歌、文学、哲学、历史和教育等众多领域。
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提倡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同时也关注孩子的体能锻炼和宗教信仰培养。
本文从裴氏的生平背景、家庭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其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裴斯泰洛齐;教育;家庭教育;文艺复兴一、裴斯泰洛齐生平背景裴斯泰洛齐(Pietro Bembo,1470-1547),生于威尼斯共和国的帕多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政治家和文学家。
裴氏出身于富裕的贵族家庭,从小接受了家庭教育,受到深厚的文化熏陶。
他的父亲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爱好者,从小对裴斯泰洛齐进行了文学和人文主义方面的教育。
裴氏很早就展现了良好的学习天赋和创作才华,他的才华和追求得到了当时的许多文学家和政治家的赏识,逐渐成为当时文化领袖中的佼佼者。
二、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非常关注家庭教育,他认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文学、哲学、历史、政治、艺术以及宗教信仰。
他主张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也应该积极引导孩子的性格、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塑造。
以下是裴氏家庭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1.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文主义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人类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才能使孩子在成长中受益匪浅。
裴氏家庭教育中的文学、哲学和历史方面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古代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也包括了中世纪的传统和当时的欧洲文化特点。
2.艺术方面的教育裴斯泰洛齐对艺术非常热爱,他认为艺术是文化的重要方面,也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他认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创作和欣赏艺术,包括音乐、绘画、建筑等方面的艺术。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和改革者,他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欧洲开拓了一条新的教育道路。
他的教育思想贯穿“感性教育、联想教育和活动教育”的原则,以及“整体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科学教学”的理念,这些原则和理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育界,直到今天。
1. 感性教育Pestalozzi的教育思想的第一个原则是感性教育,这是指教育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应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
他认为,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和感性认识的方式来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Pestalozzi提倡感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世界。
他的学校采用了各种视觉辅助材料和实验仪器,如模型、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以观察的方式学习科学、数学和地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此外,Pestalozzi提倡感性教育还包括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活动和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联想教育Pestalozzi的教育思想第二个原则是联想教育,这是指教育应该通过生动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
他提倡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逻辑关系和联想,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Pestalozzi认为教学应该打破学科之间的隔阂,采用综合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主张将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整体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活动教育Pestalozzi的教育思想的第三个原则是活动教育,这是指教育应该通过学生的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他认为,学生需要身体上,智力上和感情上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识。
在Pestalozzi的学校,学生通过各种创意和体育活动来释放精力,并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精神。
他的学校门户敞开,受到贫民和孤儿的欢迎,这些学生在学校中获得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4. 整体教育Pestalozzi的教育思想的第四个原则是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教育活动与《林哈德与葛笃德》
裴斯泰洛齐 (J.H.Pesstalozzi,1746-1827) 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 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许 多国家得到传播,对近代教育 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一)青少年时代 裴斯泰洛齐出生在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的家庭,5
教育作用之一也体现在这里 自然适应性: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特点,激发和发展儿童
的天赋才能 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并非完美,具有低级及高级两重性,
即动物性及理性 高级天性以低级天性为基础,并从中发展起来,发展阶段是:
自然状态—社会状态—道德状态;上述发展需仰赖教育,体现教育
的另一作用
小结
从他的全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裴斯泰洛齐具有
其三,乡村教育应当是一种实学教育。
在知识和道德的关系上,裴斯泰洛齐认为,要以德
为先。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主张要以行为主。 在知识与理性的关系上,他认为,知识多并不一定
使人有理性。
其四,乡村教育应当是一种民众教育。 其五,乡村教育也需要进行宗教教育。 其六,乡村教育应当从整顿家庭开始,并从家庭教
岁时父亲病故,他和兄弟、姐姐从小在母亲和一个女仆
的照顾下生活。“消除苦难的根源”称为他一生为之奋 斗的目标。 裴斯泰洛齐生活的时代正是瑞士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的时代,青年时期的裴斯泰洛齐受到法国启蒙思想运动
的影响。
(二)教育实验期
1768年,他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 试验农场。 1774年,裴斯泰洛齐又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 院。 裴斯泰洛齐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集中精力从 事著述。1781年,写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1789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裴斯泰洛齐在斯坦茨 建立了一所孤儿院。 1799年,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的幼儿学校任教, 继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二年写了《葛笃德怎样教 育子女》一书。 1827年,裴斯泰洛齐去世。
(2)智育
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智力教育。他认为智育的主要 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天赋才能和能力,发展儿童的心智。
(3)体育和劳动教育
裴斯泰洛齐把体育看成是人的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 内容,并主张体育与劳动教育应紧密联系。
同时,他认为,劳动教育是以体育为基础的。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
(一)教学心理化的提出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 “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三)社会政治观及哲学观
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改良主义
哲学观受到莱布尼兹及康德的深刻影响
在宗教观上信奉自然宗教(主张通过理性对自然现
象的认识,即可领略神的存在和本性;凡不能通过理性 得到的信仰,都是迷信,应予抛弃)
(四)论教育的目的、作用
接受莱布尼兹将人心比作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的观点 教育目的是适应自然,促进人的各种天赋才能的和谐发展,
育过渡到学校教育。
裴斯泰洛齐还主张,乡村教育还应当从家庭教育过 渡到学校教育。 乡村学校教育办学方向,应当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关于乡村学校教育的管理,裴斯泰洛齐主张慈爱和
威严要相互结合,使孩子们养成好的育的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学校教育的改造是乡村社会改造 的组成部分,需要一定的管理机构,要有好的风俗和教 育的陶冶,也有立法的必要。
(三)教学心理化的具体见解和要求
首先,是要求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 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其次,教育心理学化,就是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
排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那么如何使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按照裴斯泰
洛齐的意见,首要的是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 协调。 第四,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称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教育者不仅要让儿童接受其教育,还要使他成为教育中
(二)主要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思想
在这本著作中,裴斯泰洛齐从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现
实的考察出发,阐述了他的乡村教育思想。
在这里,裴斯泰洛齐对人性的认识不同于卢梭。 裴斯泰洛齐所思考的乡村教育问题主要是乡村广大 贫民的教育问题。
(三)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首先,他认为,乡村教育需要认识贫困问题。 其二,乡村教育应当让每一个孩子受到适当的教育。
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是以他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社
会政治观为基础的。 重视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观也是以他对社会现实的 认识为基础的。
2.和谐教育的内容
裴斯泰洛齐提出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的 和谐教育思想。
(1)道德教育
裴斯泰洛齐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它 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 在道德教育实践上,裴斯泰洛齐把“爱”作为道德 教育的基础,重视家庭式的道德情感教育。
资产阶级民主的人道的社会政治观点。他怀着善良的心 愿,希望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当时瑞士的社会矛盾,企图 通过改良主义的途径,帮助贫苦农民摆脱悲惨处境。
二、《林哈德与葛笃德》与乡村教育思想
(一)概况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
也是一部教育小说。该书包括上下两卷四个部分。在这
部小说里,裴斯泰洛齐塑造了一个叫葛笃德的乡村妇女 形象。
裴斯泰洛齐在1800年发表的《方法》一文中,首
次明确地提出教学心理化。 1801年,裴斯泰洛齐在其《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 子女》中又重申这一思想。
(二)教学心理化的背景
第一,裴斯泰洛齐指出,专制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教
育违背儿童的本性,采用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将一
堆无用的知识充塞儿童的头脑。实现教育心理化,建立 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机制”是建立新式学校教育 的关键所在。 第二,19世纪初教育革新的迫切要求。
二、论人的素质与和谐教育
(一)论人的素质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每个人生来都有天赋的潜 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裴斯泰洛齐认为,由
于上帝的创造,人有“心、脑、手”三种天赋的基
本能力。可见,裴斯泰洛齐强调的教育的首要功能 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人的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论和谐教育
1.裴斯泰洛齐重视和谐教育的起因 生活在社会变革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之所以十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