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课题: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9—41页信息窗3及自主练习1、2、3题。

教材简析:

教材内容包括求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峡大坝的场景,以统计的形式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坝的高度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除法问题,引入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2、能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3、通过选择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用计算器适量、自主练习第一题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工程的许多信息,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除了三峡大坝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从情境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

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课后再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整理信息,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1)谈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185÷33

谈话:该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2)将你的结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

(1)由于学生计算器不同,显示的小数部分位数可能不同,也有的计算器上显示字母E。

谈话:怎么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不同呢?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因为除不尽,小数部分有无数位,而计算器只显示小数部分的前几位。

(2)小数部分数字总是“60、60”重复出现。

小结: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更要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4.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谈话:遇到商除不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呢?

(可以请知道的同学讲一讲,有学生知道四舍五入法,要给予肯定。)

谈话: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保留整数,结果各应是多少?自己写一写,再和同位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介绍四舍五入法,既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又体现同伴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求近似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尝试笔算

接下来我们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你能笔算出结果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6.汇报交流

谈话: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

(1)除不尽,商从百分位开始后面都是6;

(老师给予肯定,可追问,为什么你确定后面的数位都商6呢?)(2)继续除下去,余数都是“50”,商也都是“6”

(给予表扬,不仅善于观察,更善于思考。正是因为发现了余数重复出现数字“5”0,我们才确定后面的数位上都商“6”。)

7.练习求近似值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多少?保留整数呢?

[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发现商的特点,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进一步发现余数的特点,使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更深刻。

8.计算8.05÷3.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集体订正。

9.概括循环小数概念。

谈话:5.606060……,2.4666……,2.1756756……这3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概括出循环小数、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的概念。

10.阅读课本P44 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适时练习,巩固笔算方法;把计算结果作为研究对象,放手让学生观察、分析,再进行交流总结,有利于学生抓住本质,深刻理解概念。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3

学生提出问题,并笔算解答,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8.9÷2.3 24.5÷0.65 7.8÷6.3

43÷13 5.41÷3.7 1.4÷0.45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紧跟课堂教学,在进行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5.5循环小数和商的近似值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

第四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第5课时:循环小数和商的近似值 班级:姓名: 等级: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_____,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_____. 2.循环小数2.970808…的循环节是_____,可以用简便方法写作___. 3.9÷11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记作,保留三位小数是.4.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在下表里. 二、判断题 5.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精确度也相同.(______) 6.两个数相除,除不尽的一定是循环小数.(_____) 7.0.676767是循环小数.(_____) 三、计算题 8.计算下面各题,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8÷18 2.29÷11.1 153÷7.1 9.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4.2626…≈0.8383…≈0.72828…≈ 3.516516…≈ 四、解决问题

10.一堆沙土,原计划每天运0.8吨,50天运完。实际每天运1.6吨,多少天可以运完? 11.只列式不计算。 (1)3台同样的磨面机2.5小时磨面粉4.8吨,平均每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粉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 (2)一列火车1.5小时行99千米。照这样计算,行165千米路程需要多少小时?(用两种方法解) 【拓展运用】 这是我国国内邮政资费表的一部分。 小花寄了一封信给外埠的好朋友,一共付了10元的邮费。这封信的质量最大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1.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2.08 2.97 3.0.,0.818. 4.0.7 0.72 0.716 24.1 24.07 24.074 36.9 36.86 36.860 二、5.× 6.× 7.× 三、1. 1.56 0.21 21.55 2. 4.263 0.838 0.728 3.517 四、6. 50×0.8÷1.6=25(天) 7.(1)第一种方法:4.8÷3÷2.5 第二种方法:4.8÷2.5÷3 (2)第一种方法:165÷99×1.5 第二种方法:165÷(99÷1.5) 拓展运用 300克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九册小数除法商的近似值-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题文】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现有人民币700元,可兑换多少港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864.20港元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民币和港元的兑换. 【解答】700÷0.81≈864.20(港元). 答:可兑换864.20港元. 2.【题文】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1000港元能兑换人民币多少元?1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第二问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000港元能兑换人民币810元,1000元人民币能兑换1234.57港元.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民币和港元的兑换. 【解答】1000港元能兑换人民币:1000×0.81=810(元) 1000元人民币能兑换港元:1000÷0.81≈1234.57(港元) 答:1000港元能兑换人民币810元,1000元人民币能兑换1234.57港元. 3.【答题】37.2÷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A.13.77 B.13.76 C.13.78 【答案】C 【分析】根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求出算式37.2÷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即可判断.

【解答】37.2÷2.7≈13.78;选C. 4.【答题】2.345÷3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A.0.075 B.0.08 C.0.07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分析】根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求近似数即可. 【解答】2.345÷31≈0.08,选B. 5.【答题】计算85.7÷38,商保留整数是______,精确到百分位是______. 【答案】2 2.26 【分析】根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要精确到百分位要除到千分位,商保留整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据此解答. 【解答】商保留整数:85.7÷38≈2;商精确到百分位:85.7÷38≈2.26,故此题的答案是2、2.26. 6.【答题】两个数相除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2.58,准确值可能是 () A.2.507 B.2.579 C.2.573 D.2.586 【答案】B

(完整版)无限循环小数如何化为分数汇总

无限循环小数如何化为分数 由于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所以不可能写成十分之几、百分 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转化需要先“去掉”无限循环小数的 “无限小数部分”。一般是用扩倍的方法,把无限循环小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或一千倍……使扩大后的无限循环小数与原无限循环小数的“无限小数部分”完全相同,然后这两个数相减,这样“大尾巴” 就剪掉了。 方法一:(代数法) 类型1:纯循环小数如何化为分数 例题:如何把 0.33……和 0.4747…… 化成分数 例1: 0.33……×10=3.33…… 0.33……×10-0.33……=3.33……-0.33…… (10-1) ×0.33……=3 即9×0.33……=3 那么0.33……=3/9=1/3 例2:0.4747……×100=47.4747…… 0.4747……×100-0.4747……=47.4747……-0.4747…… (100-1)×0.4747……=47 即99×0.4747……=47 那么 0.4747……=47/9

由此可见, 纯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它的小数部分可以写成这样的分数:纯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最少位数是几,分母就是由几个9组成的数;分子是纯循环小数中一个循环节组成的数。 练习: (1)0.3……=3/(10-1)=1/3 (2)0.31 31……=31/(100-1)=31/99。 (3)0.312 312……= 类型2:混循环小数如何化为分数 例题:把0.4777……和0.325656……化成分数 例3:0.4777……×10=4.777……① 0.4777……×100=47.77……② 用②-①即得: 0.4777……×90=47-4 所以:0.4777……=43/90 例4:0.325656……×100=32.5656……① 0.325656……×10000=3256.56……② 用②-①即得: 0.325656……×9900=3256.5656……-32.5656…… 0.325656……×9900=3256-32 所以: 0.325656……=3224/9900 练习: (1)0.366……=

周期问题(含答案)

简单的周期问题 一、填空题 1.某年的二月份有五个星期日,这年六月一日是星期_________. 2.1989年12月5日是星期二,那么再过十年的12月5日是星期_________. 3.按如图摆法摆80个三角形,有_________个白色的. 4.节日的校园内挂起了一盏盏小电灯,小明看出每两个白灯之间有红、黄、绿各一盏彩灯.也就是说,从第一盏白灯起,每一盏白灯后面都紧接着有3盏彩灯,小明想第73盏灯是_________灯. 5.时针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4时正,那么分针旋转1991周后,时针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时. 6.把自然数1,2,3,4,5…如表依次排列成5列,那么数“1992”在_________列. 7.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小数点第110位上的数字是_________. 8.循环小数与.这两个循环小数在小数点后第_________位,首次同时出现在该位中的数字都是7. 9.一串数:1,9,9,1,4,1,4,1,9,9,1,4,1,4,1,9,9,1,4,…共有1991个数. (1)其中共有_________个1,_________个9_________个4; (2)这些数字的总和是_________.10.所得积末位数是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11.紧接着1989后面一串数字,写下的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乘积的个位数.例如8×9=72,在9后面写2,9×2=18,在2后面写8,…得到一串数字:1 9 8 9 2 8 6… 这串数字从1开始往右数,第1989个数字是什么? 12.1991个1990相乘所得的积与1990个1991相乘所得的积,再相加的和末两位数是多少? 13.n=,那么n的末两位数字是多少? 14.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及商的近似值(例10至例13)》精品教案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及商的近似值(例10至例 13)》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能够根据条件求出近似值。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求近似值。 4、能够说出有限、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与否与生活中可能性与公平问题。 重点: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根据条件求出近似值;根据实际问题求近似值;有限、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定义。 难点: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根据条件求出近似值;根据实际问题求近似值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算一算,填一填。 0.2×0.4=()0.08×7=() 0.8×1.2=() 2.3×4.2=() 12.4÷4=() 2.8÷2=() 6.5÷10=()8.4÷8=() 答案:0.08 0.56 0.96 9.66 3.1 1.4 0.65 1.05 二、情境引入 菜市场鸡蛋4.2元/千克,妈妈用去7.98元,你知道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千克鸡蛋?

追问:你会列算式吗? 答案:7.984.2=()元 三、探究1 问题:说说可以怎么计算? 提示:商不变的规律,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被除数和除数同乘相同的不为0的数,商不变。把7.98和4.2都乘10,转化成79.8÷42。 追问:根据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可以怎么算? 可以把7.98和4.2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一位。 答案:将除数转换成整数,按照小数除整数的方法来计算。 追问:这两种想法有什么共同点? 追问:总结一下怎么计算小数除以小数的除法? 答案: 思路:将除数转换成整数,按照小数除整数的运算法则。 追问:除数换算成整数有哪些方法? 答案:1.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被除数同乘以10、100、1000……将除数转换成整数。 2.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小数点就移动相同位数至除数为整数。 二、想想做做

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0—44页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节的概念。 2.会写循环小数,能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通过选择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难点:使学生学会除不尽时能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已经用计算器得出结果:185÷33=5.606060……(教师板书)那么这节课咱们就来继续研究大坝的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现在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节的概念。 2.会写循环小数,能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目标明确了,让自学指导来帮助我们学习。 认真看课本第40页的内容,重点看红点问题的计算过程。思考: 1.仔细观察185÷75,你发现了什么? 2.这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商有什么特点? 3.试着竖式计算8.05÷3.7观察结果有什么特点? (5分钟后看谁能将上述问题讲解清楚)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一)根据算式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教师谈话导入: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 学生口答算式:185÷75 让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学生出现疑问:这个怎么也算不完,后面还有很多位。)小组交流一下你的答案。 学生汇报:185÷75=2.4666……(板书) 生:这道题的余数不断重复,商都是一样的。 师:真棒,观察的很仔细。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道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自主计算:8.05÷3.7 生汇报结果:8.05÷3.7=2.1756756……(板书)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整理出示:185÷33=5.606060…… 185÷75=2.4666…… 8.05÷3.7=2.1756756…… 根据这三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和以前的小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 (1)怎么除都除不尽 (2)都有数字循环出现,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小数观察是不是有数字循环出现:5.606060……(数字6、0依次循环出现)2.4666…… (数字6依次循环出现)8.05÷3.7=2.1756756……(数字7、5、6依次循环出现)还有很多的例子。 师生小结:都有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3)重复的数字都是从小数部分开始的,引导学生分析:5.606060……(从小数的第一位开始依次重复的)2.4666……(从小数的开始依次重复的)8.05÷3.7=2.1756756……(从小数的第二位开始依次重复的)教师举个反例:10÷3=3.333……

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例题精讲: 1. 某年的二月份有五个星期日,这年六月一日是星期_____. 2. 按下面摆法摆80个三角形,有_____个白色的. …… 3.节日的校园内挂起了一盏盏小电灯,小明看出每两个白灯之间有红、黄、绿各一盏彩灯.也就是说,从第一盏白灯起,每一盏白灯后面都紧接着有3盏彩灯,小明想第73盏灯是_____灯. 4. 时针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4时正,那么分针旋转1991周后,时针表示的时间是_____. 5. 把自然数1,2,3,4,5……如表依次排列成5列,那么数“1992”在___列. 6. 把分数7 化成小数后,小数点第110位上的数字是_____. 7. 循环小数7992511.0 与74563.0 .这两个循环小数在小数点后第_____位,首 次同时出现在该位中的数字都是7. 8. 一串数: 1,9,9,1,4,1, 4,1,9,9,1,4,1,4,1,9,9,1,4,……共有1991个数.(1)其

人教版5年级数学上册《求商的近似值及循环小数》附答案

人教版5年级数学上册6.求商的近似值及循环小数 一、仔细审题,填一填。(第3小题8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6.080808…的循环节是(),简便写法是()。 2.6.8÷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4.25÷3的商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3.在里填上“>”“<”或“=”。 3.22÷0.98 3.22 1.34· 1.3·4· 4.05· 4.5·0· 5.7·80· 5.7·8· 4.写出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三位小数) 5.6535353…()0.2·45·() 0.9999…() 6.3·85·()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3 分,共15分) 1.任何自然数(0除外)除以11,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2.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 3.0.7070707是循环小数。() 4.10.698698的循环节是698。() 5.求商的近似数时如果要精确到十分位,就必须除到百分位,再根据百分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3 分,共12分) 1.如果1÷A=0.09··,2÷A=0.18··,3÷A=0.27··,4÷A=0.36··,那么7÷A =()。 A.0.54··B.0.63·C.0.63·· 2.下列除法算式中,结果是循环小数的是()。 A.0.1÷7B.1.1÷5C.4.782÷2 3.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是()。 A.0.78·B.0.7·8·C.0.7·87·D.0.787878 4.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a不为0且比0.25大) A.a÷0.25B.a-0.25C.a×0.25 四、细心的你,算一算。(共22分) 1.列竖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1.88÷3.81 2.7÷9 (精确到十分位)(商用循环小数简便形式表示)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7.45÷0.25÷0.87.45÷0.7+6.55÷0.7 25.45-19.44÷4.8 2.05÷0.41+18.7

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 . 考点: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专题:小数的认识. 分析: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的一个或一节数字的无限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2.66…,4.2323…等; 无限小数只是位数无限,包括循环小数和不循环的无限小数,所以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解答:解:由分析可知, “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意义的理解与区分,无限小数的范围大于循环小数的范围. 2.97171…是无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 . 考点: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分析:要知道2.97171…是不是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就必须对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概念与特征有准确的理解与掌握.无限小数是一种位数无限的小数;循环小数是位数无限而且从某一位起,后面某一位或某几位数字重复出现的小数. 解答:解:小数2.97171…,位数是无限的,同时出现了循环节71, 所以2.97171…是无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概念,只要掌握了概念与特征,就能做到准确判断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 . 考点: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分析:要想正确判断此题的正误,首先要弄清无限小数与循环小数之间的关系: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解答:解:因为小数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而无限小数又分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所以,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 .(判断对错) 考点: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分析: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的一个或一节数字的无限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2.66…,4.2323…等; 无限小数只是位数无限,包括循环小数和不循环的无限小数,所以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解答:解: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概念的理解与区别,无限小数的范围大于循环小数的范围

五年级数学上册五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1课时认识循环小数和求商的近似值教案苏教版

第11课时认识循环小数和求商的近似值 教材第71页例1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重点: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难点: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基本思考过程。 课件。 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所具有的一些本领让我们叹服,时常激起我们了解、研究它们的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动物世界的一个数学知识吧。 1.教学第71页例12。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例12的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张表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你能算算,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钟多少千米吗? 学生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由于这一题的商是循环小数,所以在计算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很早就停笔了,有些学生还在继续除。教师可再等待,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把想法说出来。 学生交流发现:①除不完;②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6。 小结: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重复出现“40”,商重复出现“6”。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板书:循环小数。并指导阅读教材第72页“你知道吗”)。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提问:把这道题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上是6,满5进1,约等于0.67千米。) 追问:如果要保留三位小数,你一般要算到哪一位?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各要算到哪一位呢?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算出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3 小数除法《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是在小数乘除法之后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且已经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本节课旨在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并且会根据要求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上课伊始,出示例7中的图表,并根据要求列出算式40÷60。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位的。知道学生遇到了困难,我故意问:“怎么都不算了,有结果了吗?”“没有,除不完。”“怎么可能呢?为什么除不完?”“老师,真的除不完,你看,总是余40,根本就除不完。”看来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时候了。“想知道为什么吗?打开书,看看你能从书上找到答案吗?”话音刚落,利索的孩子早已经打开了课本读了起来。一分钟过后,学生们都发现了问题,知道了这是循环小数。但对于循环小数的知识,书上只是提到了定义,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想知道的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瞧,有的孩子有疑问了:“老师,循环小数书上没有说怎么写,该怎样写横式呢?竖式要除到什么时候?”提的好,看来好奇心已经很浓了。于是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101页的“你知道吗”,从中获取他想得到的答案。 在学生得到想要的答案后,我顺势引导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如: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第几位,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第几位等

。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再加上浓厚的兴趣,学生很快探索出解决的方法,并用30分钟的时间,高效率的完成了本课的任务。且在练习中也很少发现错误,让我高兴的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多么重要。 反思前几节课的教学,似乎除了灌输乘除法的法则外就是大量的练习,但效果并不是多好,补充习题中的错误层出不穷。想来,计算课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大量的练习只能徒增学生的厌倦感,如果只是纯粹的计算,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所以,在今后的计算课中,首先要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享受成功感的同时,主动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案-周期问题

数学教案-周期问题 周期问题一、活动年级小学五年级 二、活动目标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的变化都有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过程 (一)由循环小数认识周期现象 1.出示8。357357……,提问:这是什么小数?它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学生举例) 3.归纳: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出示周期的概念) 4.让学生指出8。357357……的循环节是几位?周期是几? (二)运用周期变化,解决问题。 1.根据周期找位置,定颜色。 (1)课件出示 ●○○○○●○○○○●○○○○

提问: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2)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3)想一想:第16个圆片应在第几位?为什么?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6÷5=3……1) 第100个圆片应在第几周期第几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100÷5=20) (说明:没有余数,应该在第20周期最后一位。应该是白色的圆片。) (4)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圆片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5)练习: ① 0。428571428571……的第545位上的数字是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②已知循环小数3。4650725072……,它的第100位小数是几? 提示学生:这是一个混循环小数,循环节四位,不循环部分两位,在探求第100位小数是几时,首先要从100位中去掉不循环的2位,然后除以变化周期数。 2.根据周期找个数。 (1)课件出示

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课题: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9—41页信息窗3及自主练习1、2、3题。 教材简析: 教材内容包括求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峡大坝的场景,以统计的形式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坝的高度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除法问题,引入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2、能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3、通过选择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用计算器适量、自主练习第一题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工程的许多信息,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除了三峡大坝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从情境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

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课后再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整理信息,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1)谈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185÷33 谈话:该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2)将你的结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 (1)由于学生计算器不同,显示的小数部分位数可能不同,也有的计算器上显示字母E。 谈话:怎么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不同呢?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因为除不尽,小数部分有无数位,而计算器只显示小数部分的前几位。 (2)小数部分数字总是“60、60”重复出现。 小结: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更要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4.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谈话:遇到商除不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呢? (可以请知道的同学讲一讲,有学生知道四舍五入法,要给予肯定。) 谈话: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保留整数,结果各应是多少?自己写一写,再和同位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介绍四舍五入法,既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又体现同伴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求近似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尝试笔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悄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 使知识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

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 我们知道小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限小数,一类是无限小数.而无限小数又分为两类: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有限小数都可以表示成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很容易化为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它是不能转化成分数的.但无限循环小数却可以化成分数,下面请看: 探索(1):把0.323232……(即0.3·2·)化成分数. 分析:设x=3·2·=0.32+0.0032+0.000032+……① 上面的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得 100x=32+0.32+0.0032+0.000032+……② ②-①得 100x-x=32 99x=32 x= 32 99 所以0323232……= 32 99 用同样方法,我们再探索把0.5·,0.3·02·化为分数.可知0.5·= 5 9,0.3 · 02·= 302 999. 我们把循环节从小数点后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通过上面的探索可以发现,纯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最少位数是几,化成分数的分母就有几个9组成,分子恰好是一个循环节的数字. 探索(2):把0.4777……和0.325656……化成分数 分析:把小数乘以10得 0.4777……×10=4.777……① 再把小数乘以100得 0.4777……×100=47.77……② ②-①得 0.4777……×100-0.4777……×10=47- 4 0.4777……×90=43 0.4777……= 43 90

所以 0.4777……=4390 再分析第二个数0.325656……化成分数. 把小数乘以100得 0.325656……×100=32.5656…… ① 把小数×10000得 0.325656……×10000=3256.56…… ② ②-①得 0.325656……×(10000-100)=3256-32 0.325656……×9900=3224 ∴0.325656……=32249900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化0.172·5· =17089900 ,0. 32·9·=326990 . 我们把循环节不从小数点后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小数叫做混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化分数的规律是:循环节的最少位数是n ,分母中就有n 个9,第一个循环节前有几位小数,分母中的9后面就有几个0,分子是从小数点后第一位直到第一个循环节末尾的数字组成的数,减去一个循环节数字的差,例如0.172·5· 化成分数的分子是1725-17=1708,0. 32·9·化成分数的分子是329-3=326.

四年级周期问题练习题

四年级周期问题练习题 2.一个循环小数0.1428571428571428┄┄,小数点后第1000位的数字 是()· 3.把写着1.2.3.4.┄.200号的卡片依次分发给A,B,C,D四个人·已知13号发给A.28号发给()·105号发给()·134发给()·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4.有一堆围棋子.如果按“二白三黑”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如图).第 84颗是白色还是黑色?第53颗和第91颗呢? ○○●●●○○●●●○○●●●┄┄ 5.小明观察交通岗处的信号灯变化情况是红.黄.绿.黄.红.黄.┄ 如果从红灯亮开始.当信号灯变化了39次时是()色灯在亮· 6.除数是7.所得的余数和商相同.你能列出()个这样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何特点· 7.有△.□.○共720个.按2个△.3个□.4个○排列.如图· △△□□□○○○○△△□□□○○○○┄┄ 请回答:⑴△共有几个?⑵第288个是哪种图形? 8.元旦挂彩灯.用六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绿白紫的次序装配.一共 装了80个灯泡.每种颜色的灯泡各需要多少个? 9.有一盒彩色乒乓球.按三红.二绿的顺序取出.取14次以后.绿色 的取光了.还剩6个红色的·这一盒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10.1993年9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1994年元旦是星期()· 11.三种颜色的珠子依次排列如下图: ●●○○○◎◎●●○○◎◎┄┄ 第83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 12.将a,b,c按一定规律排列成abacbabacbabacbabacbab┄┄ .并且一共出现了32个,a,b,c各是多少? 四年级填横式练习题(1) 1.在下面口内.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4口+口口2=口口口1· 2.在下面的〇内.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〇〇2〇-76〇4=〇439 3.在下面乘法算式的空格内.填上一个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口7口0口×3=口4口5口4· 4.将0.1.2.3.4.5.6这7个数填在下面的圆圈和方格内.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组成只有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整数算式.问填在方格 内的数是_____· 〇×〇=口=〇÷〇 5.下面的加法是由O~9这十个数字组成.已写出三个数字.补上其 余数字填在方格内·使算式成立· 28口+口口4=口口口口· 6.在下面的减法算式中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商的近似值作业pdf无答案冀教版

第三单元一小数除法 商的近似值 一二旧知链接 1.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三 (1)0 34?0 76?一一一一一一(保留一位小数) (2)0 27?0 45?一一一一一一(保留两位小数) 2.用 四舍五入 法求近似数三 8 9095保留整数是(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2 1995精确到十分位是(一一一) 45 2905保留两位小数是(一一一)43 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一一一) 二二新知速递 1.计算三(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3?13?37 8?48? 2.用80米的彩带包扎礼盒,每个礼盒用彩带1 3米三这些彩带可以包扎多少个礼盒? 3.妈妈将5 9千克绿豆分装在一些小袋中,要全部装完,每个袋子最多可装0 8千克,至少需准备几个袋子?

1.列竖式计算,取商的近似值三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 5?3 6?一一一一22?1 6?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30?24?388?28? (3)精确到千分位:351 22?425?29 74?3? 2.王叔叔骑自行车到离家25千米的城里买东西,由于路不好走,他每小时只能行进11千 米,需要几小时才能到城里?(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判断三 (1)9 0347精确到十分位是9三(一一一)(2)5 6792保留两位小数是5 67三(一一一)(3)求商的近似值,只要除到要保留的数位就可以了三(一一一)(4)因为3 50=3 5,所以3 50和3 5没有区别三(一一一)(5)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5 0,这个数最大是5 04三(一一一)(6)15?16=0 9375?0 937三(一一一)2.列竖式计算,按要求取商的近似数三 8 5?2 2?一一(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19 5?17?一一(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除法 商的近似值》优质课教案_15

一、复习 (出示课件)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2.14 0.647 1.06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034 0.657 8.785 2.996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强的妈妈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买回来一大桶香油,因使用不便,要分装到小瓶里,但是她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个玻璃瓶装?同学们谁能弄清楚呢? 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 1)、通过学习会根据生活实际合理的采用商的近似数。 2)、培养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 3、自学指导 (出示课件) 1、课本39页,请认真阅读,特别是各位同学的发言,弄明白他们是怎样思考的 又是怎样做的,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2、例1和例2为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想 4、自学课本,小组交流 (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 5、小结: “进一法”——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去尾法”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下面就运用我们学习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吧。 (师出示课件显示问题) 6、尝试练习 你真的会了吗?试一试就知道了 (不计算只判断采用什么方法) 1、做一个水桶需要1.5平方米铁皮,现有10平方米铁皮,最多可做几个水桶?(去尾法) 2、现有苹果23吨,如果每辆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要几次才能把苹果运完?(进一法) 3、一件衬衫要钉6粒纽扣,现有100粒纽扣,最多能钉多少件衬衫? (去尾法) (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四、学以致用,我能行 师:要求同学们独立思考,解答。并说明取近似值的理由。 (出示课件) 1、一堆煤重18.5吨,平均每次运2.5吨,一共需运多少次? 2、有一种油桶,最多能装油2.6千克,要装40千克油,需要这种油桶多少个? 3、有11米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4、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五、总结本课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3页信息窗3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相关计算结果的分析,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通过对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概念的认知分析,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概念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和培养数学的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理清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三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上一节课我们大家共同解决了三峡旅游中两个“驴友”其中一人买腊肉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来解决另一个人买茶叶的问题。 小组内完成以下内容: ①学生自行阅读情境图中的对话内容。 ②找到相关数学信息。 ③尝试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 全班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师选择板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独立列算式并尝试计算:350÷6。 2.思考:计算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把你遇到的困难和发现,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看其他同学跟你的一样吗?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小组交流素材。(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发现、探究) 学生出现疑问:这个商怎么也算不完,结果如何书写,这时候教师不急于解答,小组交流一下你的答案。 4.引导学生再去发现这种现象是不是在其他的除法算式中也存在: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63÷22= 8.05÷3.7=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的计算及结果的书写,选择板书 板书出示:350÷6=58.333…(元) 63÷22==2.8636363… 8.05÷3.7=2.1756756… 2.根据这三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结果的小数和以前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回答: (1)如果除下去,怎么除都除不尽,永远也除不完。(点拨:永远除不完,

西师版数学五上《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导学案

“商的近似值”第一课时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来求商的近似值。 3、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掌握保留商的近似值的方向。 【学习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精确度。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例2 ,第58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2,3题。 预习案 【学法指导】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得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上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自测题。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问题标出来,并写在后面“我的疑惑”处。 【教材助读】回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时应先算出结果,再根据生活实际或题意取近似值,常用()法。保留整数,应该在()位上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应该在()位上四舍五入;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取近似值应该看要求保留的位数的后()位,然后()。 【知识联接】阅读教材56页的实例并思考: 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如果只测量一步那么结果准确吗?那么请多走几步取它们的平均值。 【预习自测】 1.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数字: 2.1.54≈ 3.050≈ 9.5142≈ 69.2145≈ 2.尝试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1.3÷7≈ 4.25÷ 3.8≈ 我的收获:( ) 我的疑问:( ) 探究案 【自学展示】 1、自学课本56页例题1有关内容: 2、自主探究:平均每步大约走多少米?大约说明了每步的长度不需要()所以商可以保留()小数。方法是先要算出(),在用()法保留()小数,因为不是准确的商所以要用()。 3.小组讨论:怎么确定商保留几位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