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李汉魂简介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
”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
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
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
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
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
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
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被新中国追授为“革命烈士”的国民党抗日将领

被新中国追授为“革命烈士”的国民党抗日将领张自忠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县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中将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家钰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抗日战争中任第一战区第三十六集团军中将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佟麟阁1891年出生,河北高阳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赵登禹1898年出生,山东菏泽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二十九军第一三三师中将师长,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郝梦龄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县人,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作战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1904年出生,安徽无县人,1942年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二00师少将师长,194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缅甸北部牺牲,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烈士陈安宝1891年出生,浙江黄岩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九战区第三十二集团军第二十九军中将军长,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武士敏1892年出生,河北怀安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二战区第十四集团军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1941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沁水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蔡炳兴安徽合肥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一一0旅少将旅长,1937年八月二十六日在上海罗店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张本禹1889年出生,安徽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十三军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八月十二日在北平南店口作战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郑廷珍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独立第五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月十六日在山西南怀化东作战牺牲,追认为革命烈士。
嬗变者——记曾经的共产党员

嬗变者——记曾经的共产党员作者:金一南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15期历史应该记下颇具中国特色的这一笔:攻占中央苏区红色首都瑞金的国民党东路军第十师、第三十六师,指挥官都是前共产党员。
第十师师长李默庵,黄埔一期毕业,毕业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
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黄埔一期毕业,也是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人的入党时间都在1925年,都与黄埔一期中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陈赓关系极深。
李默庵19岁被陈赓带到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后来陈赓从该校转入了黄埔,李默庵也跟着转入黄埔。
宋希濂与陈赓是湖南湘乡同乡,17岁入黄埔军校,18岁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默庵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穷苦,从小帮助父母卖柴、养猪,青年时就深受共产党理论的吸引。
进入黄埔军校后,便与很多共产党人发生密切联系,很快成为“青年军人联合会”积极分子。
军校毕业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与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也相当熟。
留军校政治部工作期间,几乎每天晚10点都要到包惠僧宿舍参加碰头会。
第二次东征时,作为第一军第六十团党代表,他又与团长叶剑英相处甚好。
宋希濂与李默庵比较起来,家境就较为宽裕。
宋希濂中学期间恰逢“五四”运动,他与同学曾三合作创办《雷声》墙报,撰写声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祸国殃民的文章。
李宋二人又都在“三二○”中山舰事件后,退出了共产党。
李默庵退党最初起因于谈恋爱。
他与女生队一学生相好,经常借故不参加党组织的会议,支部书记、黄埔一期生许继慎狠批了他一顿,从此不通知他开会。
李默庵也心存芥蒂,你不通知,我就不来,无形中脱离了组织。
其实这是李默庵找的借口。
即使许继慎通知他参加,他对共产党组织的活动也兴趣不大了。
共产党动辄强调流血牺牲,李默庵更感兴趣的还是光宗耀祖。
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说,他自己则添上一句:“能文能武是李默庵”。
作为第一期的高材生,他对在校长蒋中正麾下干一番事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1926年爆发“三二○”中山舰事件。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导语: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以身殉国,年仅49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其夫人李敏慧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抗日第一将领首推张自忠将军,他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张自忠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当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夜间突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
日军为免伤到张自忠遗体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
蒋介石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蒋介石抚棺大恸,十余万百姓流泪。
1943年,周恩来评价张将军:“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
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
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抗战军人之魂”。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舒城人,陆军上将军衔,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
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
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
第二次缅战生活常识分享。
李烈钧——国军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李烈钧——国军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李烈钧介绍中文名:李烈钧别名: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江西武宁出生日期:1882年逝世日期:1946年2月20日职业:军事家代表作品:《孙大元帅戡乱记》、《李烈钧将军自传》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李烈钧(1882-1946年2月20日),字侠如,号侠黄,汉族,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青年时期便追随孙中山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烈钧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迫使北洋海军主要舰艇宣布起义。
李烈钧后率舰队西上迎击清军。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被孙中山任命为江西都督。
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在湖广会馆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他出席并被推举为参议。
1913年7月12日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就任总司令,揭开二次革命的战幕。
8月失败后,流亡日本。
1917年后任孙中山两次在广州所组政府的总参谋长。
辅佐孙中山打败陈炯明。
1927年初被蒋介石任命为江西省政府主席,任南京国民政府常委兼军事委员会常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致电蒋介石,主张尊重言论自由,改良政治,一致抗日。
七七事变后,一直患病休养。
1946年2月20日在重庆病逝,国民政府予以国葬,周恩来、董必武亲往吊唁。
早年生活李烈钧的父亲李骏兴参加过太平天国太平军。
事败后回乡,耕种自给,常向他讲述太平天国起义经过和在帝国主义与满清军队联合进攻下失败的历史。
李母杨氏,知书史,经常教他学习古文。
烈钧自幼学文习武,爱好击剑,尤喜书法。
稍长、广交游、豪放不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武宁新任知县王浚道上任后,勒索乡民缴纳历年旧欠田赋,全县民众怨声载道,烈钧激于义愤,聚众密议驱王。
某日,乘王回衙时,率众蜂拥而上,打护兵,砸官轿,回衙后,王立即调兵遣将,捉拿肇事者,引起全县民众愤怒,群起声援,终于将王知县赶走。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烈钧以身材魁梧、性格爽直,被武宁彭县令录取选送江西武备学堂,成为吴介璋得意门生,后又以学术两科兼优于光绪三十年由学堂选送北京应试。
历史趣谈:国民党将领于学忠 于学忠与吴佩孚的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国民党将领于学忠于学忠与吴佩孚的关系
导语:国民党将领于学忠是陆军二级上将,是东北军的著名将领,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战争,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立
国民党将领于学忠是陆军二级上将,是东北军的著名将领,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战争,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立下了赫赫之功,是非常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
于学忠照片
国民党将领于学忠字孝侯,1890年生于山东蓬莱县小门家镇于家庄,父亲是淮军宋庆部下,从小就有军人情怀。
于学忠年少时在黄县崇实中学读书,后来就一直跟随父亲在军营里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于学忠。
于学忠在1914年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北洋武卫左军(即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毕业,毕业之后的于学忠又报考了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这一次他又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12年于学忠跟随毅军进驻热河,1914年6月的时候就已经授中校衔了。
1917年时调任直系吴佩孚部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于学忠在军队里开始树立一丁点的威信。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于学忠参加了这次战争,也正是由于这一场战争于学忠渐渐得到吴佩孚的赏识,当时在上司赵荣华决定放弃的时候是于学忠建议死守,吴佩孚也赞成他的看法,这场战争之后于学忠就升任第十八混成旅步兵第二团团长,也算是一战成名吧。
1933年时年仅33岁的于学忠已经被授予了陆军少将的军衔,算是年轻有为。
1927年时转投奉系张作霖,1928年升任东北军第一军长。
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于学忠坚决主张抗日,并且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之后在抗日战争中于学忠更是拼杀在第一线,立下了赫赫之功。
生活常识分享。
国民党高级将领你知道多少

国民党高级将领你知道多少??楼特级上将1名:蒋中正(蒋介石,1935年4月1日授任)2、一级上将17名:陆军一级上将16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
1935年4月2日授任8名:阎锡山(1946年7月留退延役)、冯玉祥(1946年7月退为备役)、张学良(1937年1月被褫夺)、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1935年9月6日授任1名: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1938年1月22日追晋1名:刘湘(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1938年6月14日追赠1名:曹锟(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1946年10月19日授任1名:张贞(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1946年11月22日授任1名:萨镇冰(海军上将,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海军上将军衔,时年88岁);1946年12月7日晋任1名:吕超(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1947年1月6日晋任1名:蔡廷锴(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1947年1月19日授任1名:俞飞鹏(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1947年2月28日晋任1名:姚以价(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1947年6月13日授任1名:陈铭枢(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1949年1月追晋5名:李明(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黄百韬(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陈章(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邱清泉(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熊绶春(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5、陆军中将加上将衔55名1936年9月12日授加1名:张发奎;1936年9月12日加衔1名:余汉谋;1936年9月26日加衔9名:张治中、张之江、钱大钧、鹿钟麟、陈诚、卫立煌、马鸿逵、薛岳、刘建绪;1936年12月16日加衔2名:庞炳勋、孙连仲;1936年12月16日授加1名:盛世才;1937年1月8日加衔1名:吕超;1937年3月13日加衔1名:李品仙;1937年3月31日加衔1名:邓锡侯;1937年4月10日加衔1名:朱绶光;1937年4月12日追加1名:黄慕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1937年5月14日加衔2名:廖磊、夏威;1937年6月7日加衔1名:王树常;1937年9月2日授加4名:黄绍竑、黄旭初、陈仪、熊式辉;1937年9月2日加衔1名:邹作华;1937年9月18日加衔2名:刘文辉、杨森;1937年10月15日加衔1名:杨杰;1937年10月22日加衔1名:刘兴;1938年1月28日追加1名:周浑元(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1938年2月2日加衔1名:贺耀祖;1938年10月24日加衔1名:唐式遵;1939年5月2日加衔2名:张自忠、孙震;1939年5月13日授加1名:卢汉;1940年5月25日加衔3名:潘文华、王瓒绪、王陵基;1941年3月19日赠加1名:贾德耀(追赠为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1945年10月3日加衔1名:胡宗南(黄埔一期,国民党军在大陆期间唯一的“上将黄埔生”);1945年11月19日赠加1名:井勿幕(生前为民国将领);1946年1月12日赠加1名:方策(追赠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1946年2月18日加衔1名:汤恩伯;1946年6月13日加衔2名:黄祺翔、罗卓英;1947年6月特加1名:伯达马宁尔;1947年8月9日加衔1名:林蔚;1948年3月26日追加1名:鲁英麐(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1948年5月17日追加2名:刘戡(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严明(破格追晋陆军上将衔;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少将);1949年2月21日加衔1名:李汉魂;1949年5月24日加衔1名:刘士毅;1949年8月17日加衔1名:马步芳。
国民党陆军上将冯玉祥生平简介

国民党陆军上将冯玉祥生平简介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基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
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冯玉祥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冯玉祥生平简介冯玉祥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字焕章,原名基善,出生于如今的河北沧州市。
作为西北军阀,有着“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
他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曾获得三大抗战勋章。
他在辛亥革命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在1917年张勋复辟的时候率领部下击溃了张部。
在1924年的时候,由他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的控制的北京政府,还将所不改为国民军,并担任了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
1926年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5年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最后在1948年的时候因轮船失火而遇难了。
冯玉祥的主要功绩是在滦州起义中,对于这次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清王朝。
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清政府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
因此,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
而当时的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于是发起并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开始秘密进行反清革命。
在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
经过一年,宣布滦州独立,可是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
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
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但是虽然滦州起义失败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革命军民的士气,对于推翻清廷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冯玉祥虽然没有亲临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起义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前期的策划过程,毫无疑问他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冯玉祥驱逐溥仪冯玉祥不但是出名的爱国将领,他的思想也是先进的。
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滦州起义时起,就很是痛恨封建帝制。
他认为,民国不但要以剪辫子得行为来表示与清朝决裂,而且更不应保留着溥仪的朝廷。
因此就出现了冯玉祥驱逐溥仪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李汉魂简介
李汉魂(1894—1987),字伯豪,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李汉魂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李汉魂简历,他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曾带领众多抗日战士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驱赶侵华日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汉魂字伯豪,号杰华也号南华,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岭头村的一个普通家庭。
一九一九年,他毕业于保定学校,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一员。
在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刚刚拉响的时候,李汉魂主动请战,并在其中担任六十四军的军长。
隔一年,广东失守,李汉魂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省人,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在以后的三年中,李汉魂一直致力于推进广东地区的发展,担任了将近九年的广东省政府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汉魂来到第三战区在此担任副司令。
之后又去欧美考察,晚年定居在美国。
李汉魂虽然是武将,但也酷爱收藏书画,平时有时间的时候,自己还经常练字写诗,除此之外,李汉魂对于佛教和哲学等也有一些研究,曾经出版过《欧洲散记》、《梦回集》、《拉丁美洲游记》等多部书
籍,受到了很多文人的一致好评。
在一九八七年,李汉魂因为疾病在美国的纽约去世。
其骨灰放在了广东的韶关的南华寺中。
李汉魂的主粤施政由于李汉魂从小便在广东省长大,对这一地区的人文风情和习俗都十分了解,所以在抗日战争期间,李汉魂几乎一直都担任着广东省的政府主席,为广东省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在位的八年多的时间里,在广东地区,最有名的还是李汉魂的主粤施政手段。
先来看李汉魂的主粤施政手段的实施背景。
在一九三八年日军侵华,广东沦陷后,在蒋介石的安排下,李汉魂负责掌管广东地区的一切事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蒋介石谋取利益,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施政措施。
李汉魂的整个主粤施政措施都是以拉拢人心为基础,将他周围的人凡是对蒋介石有利的或者是有意归顺,都一并劝降拉拢过来,拉拢不过来的则采取先暂时敷衍稳住的措施。
李汉魂的主粤施政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李汉魂起用了张导民作为财政厅长,将原来的财政厅长顾祤群支走,为其以后调动资金做好准备。
第二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李汉魂极力讨好当时作为蒋介石继承人的陈诚,另一方面,又起用刘佐人担任广东省的政府委员,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第三点,身为主席的李汉魂对当时掌管广东军政的余汗谋,也是毕恭毕敬,极力笼络,使其与自己是一条心。
李汉魂的主粤施政手段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暗中培养提拔了很多与自己有亲近关系的人才。
李汉魂故居李汉魂的故居在今天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的一个位
于黄坡镇的岭头村上,这一故居在一九三三年还处于抗战时期的时候,便已经修建完工。
李汉魂的故居位于两条长度约有二百多米的小巷之间,这两条小巷的名字分别为布衣一巷和布衣二巷,也是李汉魂先生自己亲自命名并题写的。
在通往李汉魂故居的过程中,会看到路面都是用红色的砖来砌成的,两边也都是用红色的砖瓦盖起来的墙和楼房,两种颜色相互映衬,又互相统一,形成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这样的设计也给李汉魂的故居增添了几分美感。
他的故居一共有两个大的园子。
为了能够一直警示自己,李汉魂便将这两个园子取名为勤园和俭园,意在告诉自己,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拥有多大的财富,都不要铺张浪费,忘记自己的本心。
除了这两个园子之外,李汉魂的故居里还有供休息使用的凉亭以及花园和值班室等一类的建筑。
在俭园中,有李汉魂为了纪念自己的父母亲而设立的敬一堂和寿母亭。
而勤园主要则是他自己用来办公的地方。
整个李汉魂的故居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其内部和外部的装饰大多都以灰塑为主,很少用到砖石和木块等普通的建筑材料,从整体来看,这所建筑的艺术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从规模上来看,李汉魂故居的占地面积达到了一万六千平方米,气势也十分宏大。
在二零零八年的时候,李汉魂的故居被划到了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维修项目当中,从而可以供更多地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