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侵占问题

合集下载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研究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研究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研究摘要: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与上市公司之间产生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济往来,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本文,首先阐述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主要手段,最后给出了如何防范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关键词:大股东;上市公司;利益;侵占;建议中图分类号:f276.6;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一、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原因分析(一)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严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上市公司中最大五位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远远高于国际水平,比国际上股权集中度最高的德国还高出18个分点,比美国则高出30个百分点。

在公司股权集中的情况下,公司的代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中小股东都没有动机去监督大股东,他们也无法联合起来监督大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中小股还是通过外部市场监督机制运用“用脚投票”的方式对公司进行治理。

另外,我国上市公司中大多数“脱胎”于国有企业,由于特殊的发审制度,为了达到上市的条件,往往通过剥离或捆绑优质资产来获得上市资格。

国企“脱胎”上市,使得存续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失去竞争能力,而大股东又无法从上市公司获取满意的回报。

股改前,大股东持有的股份不能流通,因而也就无法获取股价变化所带来的收益;股改后,大股东持有的股份能够有限制的流通,但为了维持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也未必大量抛售。

加之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不高,通过股利分配获得收益也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股东是理性的经济人,就会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在现有制度安排框架下,利用控制权,通过各种“掏空”行为获取收益。

(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弊端公司治理结构是借以处理公司中的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中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分析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分析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分析在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控股股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操作中,控股股东往往会出现一些违规的行为,例如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严重干扰了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进行分析。

一、具体行为表现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表现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侵占利润分配:控股股东通过虚构费用、调高利息、多余资本支出等方式,将应分配给中小股东的利润转化为自身的收益,导致中小股东的收益减少。

2. 违规占用资产:控股股东通过将公司资产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调拨、流转,或者通过虚假交易、内外勾结等手段,非法侵占公司资产,导致公司财产减少,进而拖累公司的正常运营。

3. 恶意损害股价:控股股东通过暴跌股价等手段,抛售所持有的股票导致股价下跌,从而故意损害股东的利益。

二、原因分析1. 控股股东权力过于集中:控股股东的权力超出一般股东的范畴,权力过大,容易产生欲望过度的情况。

2. 缺乏监管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其行为的得以违规,从而产生不稳定因素。

3. 股权分布不平衡:现阶段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权分布不平衡,控股股东实力过大,或者是财务、技术等方面过于依赖控股股东,从而导致控股股东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三、影响分析1. 导致公司治理失灵: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将严重损害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增强了公司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损害了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2. 增加中小股东投资风险: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中小股东的投资风险不断加大,企业治理风险得以放大。

3. 削弱公司的发展能力: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将导致公司的资源流失,进而削弱公司的发展能力,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应对措施1. 完善监管机制:要明确控股股东的义务和责任,设立有关监管机构,加强督促和约束,确保其行为合规。

2. 加强信息透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应更加透明,特别是对控股股东的关键信息,严格标准化,并及时向监管机构和中小股东公开。

《2024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

然而,近年来,一些大股东利用股权质押进行利益侵占的行为屡见不鲜,给公司和中小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分析其背后的动机、手段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二、股权质押的背景及动机股权质押是指大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或其他债权人融资的一种方式。

这种融资方式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

然而,一些大股东利用股权质押进行利益侵占,主要是出于以下动机:1. 缓解财务压力: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或大股东面临其他财务问题时,通过股权质押获取资金以缓解财务压力。

2. 套现离场:一些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取资金后,用于其他投资或个人消费,然后通过操纵股价等方式实现离场。

3. 转移公司资产:部分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将公司资产转移至个人名下,实现资产转移和侵占。

三、利益侵占行为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利益侵占的主要手段包括:1. 操纵股价:大股东通过散布虚假信息、制造市场谣言等手段,影响公司股价,从而在股权质押过程中获取更多融资。

2. 关联交易: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与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将公司资产转移至个人名下或与个人控制的企业进行交易,实现资产侵占。

3. 内幕交易:大股东利用其内幕信息,在股权质押前后进行内幕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

四、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对公司和中小股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损害公司价值:大股东的侵占行为破坏了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损害了公司的长期价值。

2. 中小股东利益受损: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 金融市场风险: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

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影响──基于阿继电器的案例分析

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影响──基于阿继电器的案例分析

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影响──基于阿继电器的案例分析滕桥宝【摘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中,许许多多的上市公司存在着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从相关统计来看,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都为亏损状态,则超过70%的大股东都有着侵占资金的情况;而对于已经退市的上市公司而言,控股股东侵占资金的行为是其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大股东占款对上市企业乃至中国资本市场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阿继电器为一家上市公司,其最大股东阿继集团的资金占用行为,对阿继电器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报表具有很大影响,成为了阿继电器的沉重负担.【期刊名称】《财会学习》【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61-162)【关键词】大公司占款;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财务危机【作者】滕桥宝【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在我国证监会相关法律规定中,上市公司资金被大股东占用主要是指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出现下述几种行为,即资金有偿或无偿的拆借;利用银行进行委托贷款;委托投资;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代为偿债;垫支费用,代为承担成本,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互相担保贷款。

在我国证监会于2002年底对1175家上市公司的普查中可知,出现大股东占款状况的上市公司共有676家,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被占资金高达1.43亿元。

截止2003年底,根据深交所的统计可知,在506家深市上市公司中,出现大股东巨额占款状况的共有317家。

在2010年,由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中可知,共有12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欠款额在1亿元以上,而由 3 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全额超过了应收账款总额的一半。

这足以说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广为认可的有委托代理理论和大股东掏空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

但是大股东掌控上市公司更多的股份,实则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从而管理层与所有者信息不对称实则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强势的地位为其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机会;大股东掏空理论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大股东意识到自身利益与上市公司利益休戚相关,从而争取上市公司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利益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大股东将上市公司视为财富金矿,以挖到手为目的,从而形成了“壕沟防御效应”。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分析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分析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分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是指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公司的地位,通过不正当手段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从而获得不公平的利益。

这种行为的存在对于中小股东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在公司决策中的话语权较低,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对一些常见的行为进行分析:1. 利用控股地位牟取私利:控股股东通常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或管理层等手段来牟取自己的私利。

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支配公司决策,将公司资源转移到自己的关联方企业中,从而获得额外的利益。

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中小股东的权益被侵害,自身投资价值受到严重损害。

2. 掏空上市公司资产: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控制公司决策,将公司的资产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将公司的财产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中,造成公司资产的流失。

这样的行为严重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因为他们无法分享公司资产的增值收益。

3. 侵害中小股东的退出权利: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操纵公司股价、大股东减持、非公开发行等手段,降低中小股东的退出渠道,迫使他们被迫持有公司股份。

这样的行为限制了中小股东的选择权,使其无法依靠自主意愿选择退出的时机和方式。

4. 不公正的交易和关联交易:控股股东可以通过与关联方企业之间的交易,将公司的利益转移给自己或者其它关联方企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公司的财务状况不真实,不利于中小股东对公司的准确评估,增加了投资风险。

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给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威胁。

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加强监管和法律的保护力度,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建设,提高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和参与度。

还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中小股东的风险意识,引导他们合理投资,防范控股股东侵占利益的行为。

《2024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上市公司已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频发,且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在此过程中,不乏一些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等方式实施利益侵占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从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监管部门、投资者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大股东股权质押概述大股东股权质押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作为抵押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这种融资方式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成为了一些大股东的融资首选。

然而,当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资金后,可能存在将资金挪作他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的风险。

三、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分析(一)利益侵占的动机与手段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主要是指大股东利用其持股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股权质押等手段侵占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其动机主要包括个人利益最大化、转移公司风险等。

手段则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挪用、内幕交易、信息披露不实等。

(二)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大股东通过高比例股权质押获得资金后,将部分资金挪用于个人消费或投资高风险项目。

同时,大股东利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内幕交易,获取非法利益。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四、利益侵占行为的危害与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对上市公司及市场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侵害了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其次,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和业绩表现,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

此外,还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五、防范与应对措施(一)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大股东的行为。

同时,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相关信息,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

关于大股东侵占行为及其限制途径

关于大股东侵占行为及其限制途径

关于大股东侵占行为及其限制途径2023-11-11•大股东侵占行为概述•大股东侵占行为的途径•限制大股东侵占行为的途径•案例分析•总结与建议目录大股东侵占行为概述01CATALOGUE•大股东侵占行为:指大股东利用其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或优势,通过关联交易、资金占用、担保等方式,将公司的资产或利润转移至自己名下,从而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大股东侵占行为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不公允或非法的交易,以转移公司资产或利润。

关联交易资金占用担保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占用公司的资金,以供自己使用或进行其他投资。

大股东利用公司的资产或信用为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以获取不当利益。

03大股东侵占行为的表现形式020103破坏市场秩序大股东侵占行为往往涉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或违规担保等问题,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影响01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大股东侵占行为会导致公司资产减少、利润下降,进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02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大股东侵占行为破坏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平衡,容易引发内部人控制问题,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大股东侵占行为的途径02CATALOGUE大股东通过与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将资产转移至自己名下,从而侵占公司的利益。

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中,资产的定价往往不公允,大股东可以通过低价购买公司的资产,从中获取私利。

资产定价问题大股东可能利用自己的控制权,与公司进行自我交易,从中获取私利。

自我交易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大股东将所持有的公司股权进行质押,获取资金,用于自己的投资或消费。

通过股权质押侵占股权质押由于股权价值波动,当质押物价值下降时,大股东无需承担损失。

股权价值波动如果大股东无法按时赎回质押的股权,可能导致控制权转移给债权人。

控制权转移风险资金使用问题大股东可能要求公司用这些资金购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或者用于其他不相关的项目。

财务资助大股东向公司提供财务资助,帮助公司获得资金支持。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袁瑞遥摘要:在大股东占用非经营性资金问题屡禁不止的背景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控制权收益理论,通过分析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进而分析大股东资金占用对证券市场、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影响;最后针对公司股权结构、内部制衡机制和第三方监管机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金占用;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引言(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1.研究背景我国自1916年建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以来,证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日渐活跃的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带来了新的融资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逐渐形成了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特点,股权集中的弊端开始显现,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便是其一。

大股东资金侵占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不仅会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还会侵害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损害其投资信心,同时会让上市公司陷入资金流紧张处境中,甚至卷入违规担保、违规披露的诉讼案件中。

因此,如何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如何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是如今资本市场的燃眉之急。

2.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引出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手段与不良影响;在研究内容部分阐述本文的行文结构,便于读者快速掌握本文的逻辑和框架,随后介绍研究方法。

其次,在第二部分介绍支撑本文内容成立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控制权收益理论,引出对后文中原因的分析。

在第三部分,本文着重分析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原因,并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深挖。

在第四部分,本文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资本市场三个层面,分析大股东资金占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第五部分,承接第三、第四部分的原因与影响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上述几个部分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形成结论。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近5年来对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文献进行阅读和梳理,了解了研究现状,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学习有关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理论基础,以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增发
“新发行之谜”
研究表明不同融资方式的股权再融资表现了明显不同的宣 告效应:公开增发的公司普遍表现出负的宣告效应;定向 增发的公司普遍表现出正的宣告效应,尽管不同融资方式 的股权再融资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宣告效应,但是这些方式 融资的公司都经历了长期会计业绩和股票业绩的显著下滑, 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新发行之谜”。

主要负 责人 否 主要负 责人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主要负 责人 否 否
重庆实 业 吴忠仪 表 丰乐种 业 银广夏 济南轻 骑 桂林集 琦
Page
10
股权再融资中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客观法律制裁 公开增发处罚主要情况
公司 处罚时间 违法时间 违法事实 罚款或警告 市场禁入 移送司法
北亚实 业
Page
15
案例分析——中国南车股权再融资
侵占过程: (1)2011 年9 月17 日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 决议公告日,当日为星期六,非股票交易日,前一日股票 收盘价为4.61 (4.15)元/股,下个交易日(2011 年9 月19 日)股票收盘价为4.51 元/股,但是此次定向增发 股票的增发价格稳4.46元/股,低于前几日的交易价,大 股东获得股价差额,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Page
16
案例分析——中国南车股权再融资
侵占过程: (2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通过此次发行使公司的非流通 股股份比例大幅上升,由于所持股份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进 入二级市场流通,集团公司可以以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获 得中小股份的资金投入,在将来获益时会产生“同股不同 酬”的情况,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2009
2001
申报不 实
责任人
主要责 任人
主要责 任人
纵横国 际
厦门建 发 金健米 业
Page 11
2004
2004 2003
2000
2001 1998
不实披 露
内幕炒 股 虚报利 润
责任人
责任人 公司及 责任人
主要责 任人
否 否

否 否
股权再融资中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从处罚数量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股权再融资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可以肯定的是,还有大量的股权再融资违法行为没有被惩处。这是因 为,有大量研究证实,我国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管理盈 余甚至虚构利润以达到配股或公开增发的业绩要求。 从处罚时间来看,所有的处罚都是2000 年后进行的,而从违法时间 来看,有很多违法行为是 2000 年前就发生,,所有事件的处罚时间 都比违法时间延迟3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精密股份和北亚实业违 法事实查处延迟最为突出。监管效率的低下使得很多违法者逃脱了应 有惩罚。
Page
8
股权再融资中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股改前的利益驱使
股权流通状况下股权再融资同样可以成为大股东摄取利益的重要途径。 这种利益摄取主要表现在公开增发和向大股东发行的定向增发上。若 公开增发公司融资前调高公司盈余以提高发行价格,大股东受益新股 东受损,而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公司融资前调减公司盈余以降低发行 价格,大股东受益而其它股东受损。
Page 21
Page
17
改进建议
(1)股权制衡能有效抑制大股东的产权侵占行为,因此应该积极 培育民间战略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等理性投资的机构投资者。
(2)高管持股有助于抑制大股东的产权侵占行为,因此应该倡导 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股权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上市公司高管持股。
(3)小股东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监督作用有限,说明应该改革现 有的股东投票机制,以调动小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热情并发挥有效 的监督作用。 (4)法律惩戒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产权侵占没有起到有效的震 慑作用,要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加大严重产权侵占行为人的刑 事处罚力度,建立高管人员的民事赔偿机制,并提高证监会的行 政处罚效率。
2005 2006 2004 2002 2003 2002
2000
2000 2003 1997 1998 1997 2000
申报不 实
虚假信 息 不实披 露 虚假信 息 调节利 润 不实披 露 不实披 露
公司及 负责人
公司及 负责人 公司及 负责人 公司及 负责人 公司 公司及 负责人 公司及 负责人
从处罚力度来看,绝大多数违法公司或责任人都是被处以警告或罚款, 只有5 起违法行为中的责任人被市场禁入,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则更 少,只有2 起事件的责任人被移交司法,以罚款或警告的方式处罚再 融资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显然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Page 12
案例分析——中国南车股权再融资
公司背景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南车”,股票代码601766(A 股),01766(H 股))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 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 年12 月28 日,总部设在北京, 2008 年8 月实现A+H 股上市,现有17 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目前公 司注册资本118.4 亿元。 经证监会批准,2012 年1 月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再融资,定 向增发A 股196 300 万股,发行价格为4.46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达 人民币87.55 亿元。定向增发是指公司向特定的投资者增发股票,又 称为非公开发行,也就是国外常见的私募。
Page 3
股权再融资方式简介
配股 股权再融资 增发新股 定向增发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就有了股权再融资,但融资种类单一,只有配股 一种股权再融资方式。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再融资种类越来 越多。公开增发在1998 年开始实行,而定向增发在2006 年也成为我国 上市公司的另一融资选择。
Page 4
Page
5
股权再融资中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股权过于集中于大股东,容易产生大股东侵占现象。有学者甚 至断言:“世界范围内大公司的核心代理问题已不再是 Berle 和 Means 时代外部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是几乎 控制经理人员的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大量的 实证研究已经证实大股东侵占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不论是股改前还是股改后,中国特有的股权分置制 度设计以及亟待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体系使得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突出。
定 向 增 发 对 象 及 认 购 数 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Page 14
案例分析——中国南车股权再融资
募集结果: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将相应增加196 300 万元,流 通股比例下降,由原来的97.47%下降到83.61%,未流通股 份比例上升,由原来的2.53%上升到16.39%。公司的控股 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并未发生变更,仍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持股比例由54.27%上升至56.42%。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侵占问题
——股权再融资
122049
尤晟
目录
优序融资理论 股权再融资方式简介
“新发行之谜” 股权再融资中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案例分析——中国南车股权再融资 改进建议
Page
2
优序融资理论
内部融资
优序融资理论
债务融资
股权融资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时,会被市场误解,认为其前景不佳,由此新股发 行总会使股价下跌(“新发行之谜”)。但是,多发行债券又会使企业受 到财务危机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著名的“优序融资理论”,也 即“啄食顺序理论”。该理论包括三点结论:1.公司不乐于发行新股。2. 公司偏好使用内部的留存收益。3.外部融资中债务融资是首选。可是,在 一些上市公司情况恰恰相反,往往会选择股权再融资。
Page
9
股权再融资中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公司 处罚时 间 违法时 间 违法事 实 罚款或 警告 市场禁 入 移送司 法
客观法律制裁
精密股 份
华信股 份
2008
2006
1999
2001
申报不 实
不实披 露
公司及 负责人
公司及 负责人
主要负 责人



湘火炬
配 股 处 罚 主 要 情 况
2006
Page
20
“新发行之谜”:研究了美国公司seo(外部股权筹资)后的长期回 报率业绩,他们发现公司seo后,持有5年的回报率为33.4%,远低 于同期没有姐O公司的92.8%。这一结论被其他研究进一步证实,他 们发现,seo的公司持有3年和5年的回报率中位数分别为7.27%和10 %,而同期按照没有 seo 的规模对照组公司的回报率中位数分别为 32.45%和42.34%。公司seo后,不仅股票价格业绩不佳,也反映在 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对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进行研究,发现公司seo 后,在4年内,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和市净率分别下降了 23%和40%, 边际利润率的下滑幅度则超过了50%。这些结果对公司的投资决策有 明显的意义,投资者持有seo公司股票5年,如果要获得和同等规模的 没有seo的公司相同的回报率,对seo公司的投资须超过对照组的42%。 他们提出了seo公司长期业绩之迷:为什么公司sEO后长期业绩恶化? 机会之窗、盈余管理
侵占因素
客观法律制裁
Page 7
股权再融资中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股改前的利益驱使
股权分置状况下股权再融资是大股东摄取利益的重要工具。分置的股 权结构决定了大小股东不同的利益取向。。配股和增发是大股东实现 其拥有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便捷途径,为了实现配股或增发, 上市公司往往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调节利润。增发或配股后非流通股 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权益明显增加,而中小股东的权益则因为增发带来 股价的稀释而显著减少,因此频繁地增发和配股实质是大股东对小股 东的产权侵占。 增发前提:增发价格大于增发前每股净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