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解现象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

主讲教师:薛磊(苏州立达中学)

教学内容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能够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3.认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认识结晶的两种方法和应用

能力目标:

1.能够从定义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2.能够通过物质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3.能够初步学会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情感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利用已学的溶液知识来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2.探究实验: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1)由2、3可知,不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有所不同;

(2)由6、7可知,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有所不同;

(3)由4、5可知,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性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为: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等。 应用:我们利用其他溶剂来溶解水不能溶解的物质

如:氯仿溶解有机玻璃;酒精溶解香精;香蕉水用来溶解油漆等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意点:

a .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剂。在某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已经是饱和了,但是改变温度或者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变得不饱和溶液了。 如:20℃时,100g 水中溶解了31.6gKNO 3恰好得到了饱和溶液;如果是31.6gKNO3溶解在200g 水中,就得到了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了;相似的,25℃时,100g 水中溶解了31.6gKNO 3得到的溶液也同样是不饱和溶液。

b.必须指明是何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对于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仅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而其他物质可能还能继续溶解。

如:20℃时,一定量的NaCl 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蔗糖,还可以继续溶解。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

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下,往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观察是否能够继续溶解。如果能够继续溶解,则在此温度下,该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而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当然,也具有特殊情况。

(4)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而如酒精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具有其饱和溶液。

(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浓溶液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里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稀溶液则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常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Ca(OH)2为0.17g,为稀溶液。),不饱和溶液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是,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固体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2)理解定义中的注意点:

a.定温:一定要指明温度。因为某种固体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度有所不溶,故只有指明温度的溶解度才有具体的意义;

b.定量:溶剂的质量有规定的值,为100g。溶解度是相对于100g溶剂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并非是100g溶液;

c.定态: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的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最大量;

d.定性:固体溶解度有单位,为克(g)。

(3)溶解度的意义

如:20℃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为36g。

表示在20℃时,每36gNaCl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其饱和溶液

也可表示在20℃时,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

2.溶解度曲线

(1)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a.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的是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即每一点都代表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或者说是相应的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b.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某一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未达到最大值,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c.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某一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的,如KNO3等属于“陡升型”;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如NaCl等属于“缓升型”;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的,如Ca(OH)2等属于“下降型”。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查找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c.了解温度变化对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d.根据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注:溶解度曲线中隐含条件为:溶剂质量为100g)5.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除了与气体和水的性质有关之外,还与压强及温度有关。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三.物质的结晶

1.晶体与结晶

(1)晶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2.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即缓升型的物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注意:固体溶质析出晶体后,往往需要过滤来获得晶体。

【典型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