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本质和科学知识构成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科学从包容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建 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 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 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第二1、科学问题的条件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当时的知 识背景下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根据对背景知识的不同分析,可以有常规问 题和反常问题 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
2、科学问题的转换
问题转换有不同思路,可以是常规问题和事实问题的 转换,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转换. 变换思路看,问题可以有逆向转换、互补转换、发散 转换、立体转换.
4、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中立说
强调科学认识中的客观性原则.就科学谈科学
科学负荷价值说
价值是事实的价值,事实也是有价值的事实.科学知 识体系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有价值判 断.科学是在社会情景中的复杂事业.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
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 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主要有: 求真务实精神.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人类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部分围绕科 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 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 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 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 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3)从某一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中发 现问题. (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5)从社会需求和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 距上发现问题.
4、科学的本质

知性是经验形成的条件。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心的两种能力可以表述为: 一,被动的接受能力;二,主动的赋 形能力。 以上两方面联合才能做成知识, 即赋予接受来的东西(感觉)以形式。
知性整理感性材料形成规 律,称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 何为自然界?
回忆儿时的记忆中的自然界与中 学毕业时所理解的自然界,以及现在 所了解的自然界有无区别。 从文献中看看古代人、近代人和 现带人所理解的自然界是否一致。
自然界就是自然图景,并非真 实的自然本身。 所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人为 自然界立的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二、 科学知识的构成
1、科学事实P97
经验如何可能?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何谓自然界?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 知识的两个来源
任何知识都是由两部分构成: 内容+形式
心有两种能力:感性与知性
感性—管直观 知性—管思维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感性提供感觉(内容),知性把感 觉整理成知识。
那些杂乱无章的感觉靠什么粘在一 起,而且粘得那么有秩序?如盐— Nacl而不是Clna。
毒的化学原料,致使使用该奶制品的婴幼儿患上肾结 石。)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科学事实与科学解释有关
前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00多名天文学家,在捷克首都布 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就新发现的天体“齐娜”是否有 资格成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之一,举行投票表决。 在公众心目中,“投票表决”行为显然属于政治领域。“齐娜” 能否成为太阳系行星,是个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怎么可以通过投票来 决定?1930年,当冥王星被发现时,由于观测设备有限,科学家高估 了它的质量,实际上它的质量比月球还小。而在2003年发现的新天体 “齐娜”,其直径要比冥王星大近三分之一。于是,冥王星和“齐娜” 的身份就成了科学界的一道难题。留下冥王星而否认“齐娜”的行星 资格,似乎有使用双重标准之嫌;但承认“齐娜”却开除冥王星,又 导致太阳系的行星数目过于随意。两难之间,天文学家只得借助“全 民公决”来决定“齐娜”的去留问题了。 科学家们的争执其实反映了一个关键问题:何谓科学事实? 然而从天文学家对“齐娜”资格的认定中发现,科学中的事实与科学 解释有关。 “齐娜”能否成为太阳系的正式行星,有赖于天文学家对 行星标准所达成的共识,在此标准下,才谈得上“齐娜”的归属。可 见“科学事实”的认定必须通过科学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来确定。而这 又与其成员所接受的训练、使用的方法、认同的理论等等因素有关。第四章科的本质 科学假说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的概念简考(2)
➢ 日本在幕府和明治维新初期,也是吸收中国文化而使用 “格致”“格物”或“穷理”这类概念的,用以指称科 学技术。1874年,赴荷兰留学回国的西周时懋,在介绍 西方文化时,最先把science译为“科学”,把science理解 为“分科之学” 。
➢ 如果将1607年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作为西方 科学传入的开始,到1902年梁启超写《格致学沿革考 略》,用“格致”指涉科学在中国已有约三百年的历史。
我 们 并 不 要 求 科 学 体 系 能 在 肯
证 性 而 是 可 证 伪 性 。 换 句 话 说
以 作 为 科 学 划 界 标 准 的 不 是 可
从 这 些 考 虑 中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
才 承 认 它 是 经 验 的 或 科 学 的 。
系 能 为 经 验 所 检 验 的 条 件 下 ,
4、科学认识的本质
➢“能动地反映客体”。 ➢“创造性的建构过程”
三,科学知识的构成
➢静态结构: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 学假说、科学理论
➢动态过程: 获取科学事实、形成科学 定律、提出科学假说、建 立科学理论
1、科学事实
1)含义:
➢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经验事实”。 ➢ “对客观事实的感知、描述和记录,结果反映到人们的
3)特点 科学性、猜测性(假定性)、 试探性
3、科学假说
方法论意义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先导
-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
假的学
-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说发在 。展思只
恩 形维要
格 斯
式着自 就,然 是它科
4、科学理论
1)含义 “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对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总结:求真务实、有条理的怀疑、开拓创新
One’s first step in wisdom is to question everything and one’s last is to come to term with everything .
• 科学假说的定义: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 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和推测。
• 科学假说的构成:
事实基础 + 背景理论 + 对本质的猜测 + 预言
<假说的特点>
• 科学性: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 基础,以一定的背景理论为根据建立 起来的。
• 假定性:假说中包含着对事物本质规 律的想象、猜测成分。论述: 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2.贝尔纳的解释: 建制、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持续 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信仰及对 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 种种相互关系
On their 40th wedding anniversary and during the banquet celebrating it, Tom was asked to give his friend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benefits of a marriage of such long duration.
teacher of all. It teaches you loyalty, forbearance, meekness, self-restraint, forgiveness -- and a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这对正确评价科学的社会地位和无分发挥科学的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涵义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G。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整个古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的物质生产所决定了的。
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于是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发展起来了。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旦,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个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 一、科学事实
•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 实——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过程的真实描述, 包括仪器上所记录和显示的数字、图表和观察实 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最初成果,属于认识论的 范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 与主观的统一。
四、科学理论
• 1、科学理论及其构成
•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知识,是关于客观事 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 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经验并由一系列概念、 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的构成:
• (1)概念——科学理论的支撑点、逻辑出发点。 • 概念是同一领域中同类事物共同和本质属性的概 括。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专有的概念。(2)定 律和原理——理论的内容和或主体 • 是研究对象基本关系的反映,定律和原理在语言 结构上表现为判断形式,如电流等于电压乘电阻, 牛顿三大定律等。 • (3)科学推论——执行理论的解释和预见功能。
三、科学的划界
• 1、科学划界的标准 • 逻辑经验主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 否则就是非科学。什么才算有意义,如果一个命 题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这个命题就有意义。 • 证伪主义:波普尔认为证伪才是分界的标准,他 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靠能 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 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以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 是科学的。
马克思关于科学涵义有以下几个观点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积性。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1、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 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
什么
怎么做
2、活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 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形态
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
论的知识形态
态,
4、评价标准
一元性:真理性
④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 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
⑤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 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 没有阶级性。
⑥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 要技术的中间环节。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伪科学
①什么是伪科学
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 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
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 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
“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 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 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事实 (一)、科学事实 巴浦洛夫:“不管鸟翼是多么完善,但如果 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是 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 会飞腾起来。” 1、什么是科学事实 、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 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 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 描述或判断。 描述或判断。
)、自然科学的性质 (二)、自然科学的性质 1、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 、 自然科学 意识形式 的特殊性 为任何阶级发现和服务 不属于上层建筑范围, 不属于上层建筑范围,不 为经济基础决定
2、自然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
(三)、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的本质属性 1 客观真理性 2、科学命题的可检验性 、 科学命题 可检验性 的条件 解释自然现象 推导出具体的特定的结论 进行科学预言
事 实 种 类
事实1:事件、 事实 :事件、现象过程本身
科学事实
事实2:对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 事实 :对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 程所作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 程所作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是通过 经验确立了的真实判断,亦称经验事实。 经验确立了的真实判断,亦称经验事实。
个别陈述性 2、科学事实的基本特征 、 再现性 精确系统性 镭具有放射性 铀具有放射性 相对独立性 所有微观客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 3、科学事实的作用: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事实的作用: 确证和反驳科学假说、 确证和反驳科学假说、理论的依据
2、假说的构成
3、假说在科研中的作用 、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 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1)、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 门捷列也夫曾经说过:“搜集事实和假说还 不是科学,它仅只是科学的初级阶段,但不通过 这个初级阶段,就无法直接进入科学的殿堂,在 这些初级阶段上写着:观察、假设和实验。” (2)、假说对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假说对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 (3)、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不同假说的“争鸣” )、不同假说的
第二编 科 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一、(自然)科学的本质 、(自然) 自然 (一)、什么是自然科学 一 、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 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 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活 动。 判断某一认 识成果属于 自然科学的 标准 研究自然界具体运动形式 一种理性认识 系统化的认识
一个科学命题应当在原则上、 一个科学命题应当在原则上、技术上 能够接受检验。 能够接受检验。 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 、系统性: 4、主体际性:被不同认识主体理解、检验、讨论、 、主体际性 被不同认识主体理解 检验、讨论、 被不同认识主体理解、 交流。 交流。
(四)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1、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性 、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不可检验性是科学与伪科学区别的根本标准 2、非科学:无法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和 、非科学: 评价的领域。(哲学、道德、信仰等) 。(哲学 评价的领域。(哲学、道德、信仰等)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的统一 简明性
)、假说及其特点 (三)、假说及其特点 1、什么是假说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 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 的推测和说明。 的推测和说明。 事实基础 背景理论 对现象本质的猜测 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二)、科学定律 二)、科学定律 1、什么是科学定律?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 、什么是科学定律?反映事物本质、 科学命题,一般以全称命题的形式出现。 科学命题,一般以全称命题的形式出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科学定律获得的途径 、 3、科学定律的特征 、 归纳方法 想象、直觉、灵感 想象、直觉、
科学理论的 进一步完善 (2)、全面系统性 、 (3)、逻辑完备性 、 (4)、科学预见性 、
扩大理论的应用范围 提高理论的精确性
科学价值:物质价值、 三、科学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 求真务实精神 四、科学精神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四)、科 学 理 论 1、什么是科学理论 、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 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 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 (1)客观真理性 客观真理性 所凭借的事实材料是真实的 理论成为 真理三个 必备条件 假定性规定得到实践确认, 假定性规定得到实践确认, 并经得起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科学预见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