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合集下载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学”这个词。
科学的概念简考(2)
➢ 日本在幕府和明治维新初期,也是吸收中国文化而使用 “格致”“格物”或“穷理”这类概念的,用以指称科 学技术。1874年,赴荷兰留学回国的西周时懋,在介绍 西方文化时,最先把science译为“科学”,把science理解 为“分科之学” 。
➢ 如果将1607年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作为西方 科学传入的开始,到1902年梁启超写《格致学沿革考 略》,用“格致”指涉科学在中国已有约三百年的历史。
我 们 并 不 要 求 科 学 体 系 能 在 肯
证 性 而 是 可 证 伪 性 。 换 句 话 说
以 作 为 科 学 划 界 标 准 的 不 是 可
从 这 些 考 虑 中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
才 承 认 它 是 经 验 的 或 科 学 的 。
系 能 为 经 验 所 检 验 的 条 件 下 ,
4、科学认识的本质
➢“能动地反映客体”。 ➢“创造性的建构过程”
三,科学知识的构成
➢静态结构: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 学假说、科学理论
➢动态过程: 获取科学事实、形成科学 定律、提出科学假说、建 立科学理论
1、科学事实
1)含义:
➢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经验事实”。 ➢ “对客观事实的感知、描述和记录,结果反映到人们的
3)特点 科学性、猜测性(假定性)、 试探性
3、科学假说
方法论意义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先导
-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
假的学
-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说发在 。展思只
恩 形维要
格 斯
式着自 就,然 是它科
4、科学理论
1)含义 “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对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

第三节 科学价值
科学研究成果使人类生活得以不断改善, 但世界大战、经济危机说明了把科学用 于破坏和浪费的目的同样很容易。 科学的应用使人们倾向几乎把科学用来 改进物质生产,使那些对人类福利,特 别是对人们的健康和家庭生活有更直接 价值的应用几乎完全置于脑后。使各种 学科的发展变得极不平衡
一 科学价值
科学精神的涵义是历史地演变的,主要 包括: 一 求真务实精神 二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三 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无疑为科学家群体所独有,但 绝非为其所独有
小科学研究的时代,科学发现是以探索式为 主,科学成果是通过科学家之间的竞争性研 究获得,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纯粹的资 助与被资助的契约关系,这一研究形式,保 证了科学的自主性研究,良好的科学激励机 制和科学成果的繁荣出现 大科学时代,以目标为导向,协作为特点, 更多的考虑社会需求的研究形式。它更多地 受社会需求的制约和影响,受大仪器的制约 和影响。科学研究受目标的指引,使科学研 究失去了自由竞争的空间,受马太效应的影 响,科学家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科学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 业。 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 论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是一种文化; 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 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作一个具 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 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 的构成
从认识史上看,科学是从自然哲学 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试验为基础的 理论体系后才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的。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一 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道”:就是在一定结构内永无 休止的变化。告诫人们,过于刻板的定 义有使精神实质被阉割的危险。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 默顿提出的普遍主义、公有主义、利他 主义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总结:求真务实、有条理的怀疑、开拓创新
One’s first step in wisdom is to question everything and one’s last is to come to term with everything .
• 科学假说的定义: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 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和推测。
• 科学假说的构成:
事实基础 + 背景理论 + 对本质的猜测 + 预言
<假说的特点>
• 科学性: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 基础,以一定的背景理论为根据建立 起来的。
• 假定性:假说中包含着对事物本质规 律的想象、猜测成分。论述: 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2.贝尔纳的解释: 建制、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持续 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信仰及对 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 种种相互关系
On their 40th wedding anniversary and during the banquet celebrating it, Tom was asked to give his friend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benefits of a marriage of such long duration.
teacher of all. It teaches you loyalty, forbearance, meekness, self-restraint, forgiveness -- and a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这对正确评价科学的社会地位和无分发挥科学的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涵义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G。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整个古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的物质生产所决定了的。

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于是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发展起来了。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旦,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个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
• 最近发现一个大型的岩石采石场,这批岩石被外 星人运到埃及建造金字塔了。 • 古代的奇迹已经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但我们的媒 体还不停地称为某某之迷。如复活节岛之迷;百 幕大三角之迷,尼斯湖怪等等。 • 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与伪科学泛滥没有必然 关系。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 一、科学事实
•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 实——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过程的真实描述, 包括仪器上所记录和显示的数字、图表和观察实 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最初成果,属于认识论的 范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 与主观的统一。
四、科学理论
• 1、科学理论及其构成
•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知识,是关于客观事 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 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经验并由一系列概念、 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的构成:
• (1)概念——科学理论的支撑点、逻辑出发点。 • 概念是同一领域中同类事物共同和本质属性的概 括。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专有的概念。(2)定 律和原理——理论的内容和或主体 • 是研究对象基本关系的反映,定律和原理在语言 结构上表现为判断形式,如电流等于电压乘电阻, 牛顿三大定律等。 • (3)科学推论——执行理论的解释和预见功能。
三、科学的划界
• 1、科学划界的标准 • 逻辑经验主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 否则就是非科学。什么才算有意义,如果一个命 题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这个命题就有意义。 • 证伪主义:波普尔认为证伪才是分界的标准,他 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靠能 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 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以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 是科学的。
马克思关于科学涵义有以下几个观点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 财富。
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的本质,是对科学根本性质的界定,反映了科学的内部联
系和内在规律性。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本质的外在表现,是科学的重要标志。
客观真理性; (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可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第一节 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指 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或者说要
三、科学价值
科学精神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其一,普遍主义。 其二,共有性。 其三,求真及无私利性精神。 其四,有组织的怀疑精神。
实质:事实求是、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
图解决无数的生活问题的那个时候和那个地方。最初
的解决办法纯粹是权宜之计,后来逐渐通过比较、概 括、简化、合理化、一体化并相互联系在一起,于是, 科学之网便慢慢地被编制而成了。” —— George Sarton
三、科学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由科学的内在属性体现出
的价值就表现为科学的内在价值。
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
爱丁顿率领一支日蚀观察队在西非的普林西比岛对日蚀进行观测
科学知识总体的性质是一种猜测和假说。
“我认为牛顿和爱因斯坦都属于科学,但两者 都不可能是真的,两者都可能是假的。”
新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
历史主义学派:科学看作一种社会事业
一派以库恩为代表:承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 ?燃素说 ?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 ?“绝对时间空间”
1831年科学界普遍用
science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 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说 自己的研究 。1833年创造出 新词“科学家”(sciencist)
用来称呼探索自然奥秘、增
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

科学本质和科学知识构成

科学本质和科学知识构成

(二)、科学定律 二)、科学定律 1、什么是科学定律?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 、什么是科学定律?反映事物本质、 科学命题,一般以全称命题的形式出现。 科学命题,一般以全称命题的形式出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科学定律获得的途径 、 3、科学定律的特征 、 归纳方法 想象、直觉、灵感 想象、直觉、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简明性
(四)、科 学 理 论 1、什么是科学理论 、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 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 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 (1)客观真理性 客观真理性 所凭借的事实材料是真实的 理论成为 真理三个 必备条件 假定性规定得到实践确认, 假定性规定得到实践确认, 并经得起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科学预见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二)、广义自然科学体系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 工程科学 (三)、科学的基本特征 ▲解释性和预测性 ▲精确性:明确具体性 和条件性 ▲可检验性 ▲正确性与可错性或可变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四)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1、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性 、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不可检验性是科学与伪科学区别的根本标准 2、非科学:无法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和 、非科学: 评价的领域。(哲学、道德、信仰等) 。(哲学 评价的领域。(哲学、道德、信仰等)
)、假说及其特点 (三)、假说及其特点 1、什么是假说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 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 的推测和说明。 的推测和说明。 事实基础 背景理论 对现象本质的猜测 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2、假说的构成
3、假说在科研中的作用 、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 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1)、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 门捷列也夫曾经说过:“搜集事实和假说还 不是科学,它仅只是科学的初级阶段,但不通过 这个初级阶段,就无法直接进入科学的殿堂,在 这些初级阶段上写着:观察、假设和实验。” (2)、假说对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假说对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 (3)、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不同假说的“争鸣” )、不同假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这块铀矿石具有放射性”
2014-3-16 22
一、科学事实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具有可重复性、渗透着理论、 比较系统、有相对独立性
作用: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 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2014-3-16 23
二、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
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 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可分为经验定律和理论定律
2014-3-16 5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2、马克思的“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 劳动 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2014-3-16 6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是“人对自 然界的理论关系”
2014-3-16
7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2014-3-16
24
二、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 特征: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具有简明性
2014-3-16 25
二、科学定律
2、科学定律的作用
第一、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第三、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2014-3-16
26
三、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根据已经有 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 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 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 试性解答
2014-3-16
31
四、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的基本元素: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或定律 逻辑结论
2014-3-16
32
四、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的特征 客观真理性 全面系统性 逻辑完备性 科学预见性
2014-3-16 33
四、科学理论
第一、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 发点和归宿 第二、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 础 第三、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过渡形 式 第四、科学理论是科学成果的系统体 现
科学的内在价值:求真、客观与人文 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 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的科学方法。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
2014-3-16
37
陈晓兰
2014-3-16
38
一、科学价值
3、科学的社会价值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促进作 用 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2014-3-16 39
四、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 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 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 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 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2014-3-16 30
四、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的形成:在观察与实验的基 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比较、分析、 综合、归纳与演绎、溯因与类比等方 法)整理感性材料,从而形成起来的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决定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
反作用
2014-3-16 16
二、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的 本质属性
客观 真理性
2014-3-16
可 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 际性
17
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科学
可检验
伪科学
2014-3-16
不可检验
18
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2014-3-16
34
第三节
科学价值
一、科学价值
二、科学精神
2014-3-16
3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科学价值
1、价值与科学价值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 关系范畴 科学价值:是科学对个人与社会的作 用和意义,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需 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关系
2014-3-16 36
一、科学价值
2、科学的内在价值
2014-3-16
12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自然科学
科学
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
2014-3-16
13
自然科学的分类
自然科学
基础 理论科学
2014-3-16
技术科学
应用科学
14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4、 “科学”的性质
自然科学是“知识形态上的生产 力”
自然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2014-3-16 15
二、科学精神
科学价值的核心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即从科学研究的过 程和成果中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 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 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2014-3-16
40
二、科学精神
1、求真务实精神
2、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3、开拓创新精神
2014-3-16 41
观看视频袁隆平探讨科学精神
2014-3-16
2 、科学是一种社会 的、精神生产领域的 劳动
2014-3-16
8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3、科学是生产力
2014-3-16
9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4、科学既是观念的 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2014-3-16
10
闵恩泽
2014-3-16
11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4、 “科学”的性质 广义的科学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 维科学 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
2014-3-16 27
三、科学假说
特点: 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 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2014-3-16
28
三、科学假说
2、科学假说的作用
第一、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 论的必经途径 第二、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 方式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 发展
2014-3-16 29
42
观看视频袁隆平探讨科学精神
2014-3-16
4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科学
可检验
非科学
2014-3-16
无法检验
19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知识
科学事实
科学定律
科学假说
科学理论
2014-3-16
20
一、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其作用
2014-3-16 21
一、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 的个别事物真实描述和判断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思考:
什么是科学?
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 科学有无价值?
2014-3-16
3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014-3-16
科学的本质 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的价值
4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词源 Science源于古拉丁语,最初的涵义是 “知识”和“学问” 19世纪下半叶,日本福泽瑜吉首次把 Science译为“科学”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引进中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