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导入测试方法_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测试方法1精选全文

4.1差热分析
4.1.1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2、差热分析的基本理论
ΔH=KS
差热曲线的峰谷面积S和 反应热效应△H成正比, 反应热效应越大,峰谷 面积越大。
具有相同热效应的反应, 传热系数K越小,峰谷面 积越大,灵敏度越高。
4.1差热分析
4.1.2差热分析曲线
1、DTA曲线的特征 DTA曲线是将试样和参比物置于
2、DTA曲线的温度测定及标定:外推法(反应起点、转变点、 终点) 外延起始温度——表示反应的起始温度
3、DTA曲线的影响因素 差热分析是一种热动态技术,在测试过程中体系的温度不断变 化,引起物质热性能变化。因此,许多因素都可影响DTA曲 线的基线、峰形和温度。归纳起来,影响DTA曲线的主要因 素有下列几方面:
用相同质量的试样和升温速度对不同粒度的胆矾进 行研究(如图)。说明颗粒大小影响反应产物的扩散 速度,过大的颗粒和过小的颗粒都可能导致反应温 度改变,相邻峰谷合并,分辨率下降。
4.1差热分析
4.1.2差热分析曲线
试样用量的多少与颗粒大 小对DTA曲线有着类似的 影响,试样用量多,放热 效应大,峰顶温度滞后, 容易掩盖邻近小峰谷,特 别是对在反应过程中有气 体放出的热分解反应。
(1)仪器方面的因素:包括加热炉的形状和尺寸,坩埚材料及大 小,热电偶的位置等。
(2)试样因素:包括试样的热容量、热导率和试样的纯度、结晶 度或离子取代以及试样的颗粒度、用量及装填密度等。
(3)实验条件:包括加热速度、气氛、压力和量程、纸速等。
4.1差热分析
4.1.2差热分析曲线
(1)热容和热导率的变化: 试样的热容和热导率的变化会引起 差热曲线的基线变化,一台性能良 好的差热仪的基线应是一条水平直 线,但试样差热曲线的基线在反应 的前后往往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 这是由于试样在反应前后热容或热 导率变化的缘故。
材料测试方法

材料测试方法材料测试方法是指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各项指标,为材料的选用、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
材料测试方法的选择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测试方法。
首先,力学性能测试是材料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材料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确定材料的使用范围、设计结构和预测材料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得到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指标,为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物理性能测试也是材料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等指标的测试。
这些指标对于材料的热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
另外,化学性能测试也是材料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学性能测试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腐蚀性能、耐热性能等指标的测试。
这些指标对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耐高温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耐腐蚀、耐高温的产品。
此外,表面性能测试也是材料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表面性能测试包括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表面清洁度等指标的测试。
这些指标对于材料的表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表面质量良好的产品。
综上所述,材料测试方法是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表面性能等各项指标,为材料的选用、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
选择合适的材料测试方法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产品结构。
新物料新产品导入作业规范

受控状态新材料导入作业标准编制: 期:审核: 期:批准: 期:用流程,质量部对样品试用全过程跟踪并测试其各方面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生产部评估样 品可实际操作性确定是否可大批量生产。
5.4量产成认新材料经过小批量试用成功后,正式大量采购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a. 提供该新材料的供给商必须是合格供给商; b. 供给商已经按提交了文件资料。
c. 公司内部的相关作业指导书必须发放到位;d. 公司内部的相关检验文件、检测设备等必须到位;e. 《新材料导入成认书》必须经过副总经理核准。
采购看到《新材料导入成认书》后,方可进行采购作业。
5. 5新材料开发停止新材料试用过程的任何环节出现失败时,均需从头开始。
如果某新材料屡次失败或其他因素, 技术工程部应重新评估设计合理性和材料选取符合性。
6.0作业流程1,由需求使用者提出申请3,采购收集资料、采购样品新材料批量采购7.0参考文件7. 1《采购控制程序》 7. 2《来料检验标准》 7. 3《供给商评价标准》 8.0附件8.1〈新材料使用申请〉新材料使用评估审核、批准2,技术工程部审核、副总批准 新材料样品评价新材料生产可操作性评价 新材料产品符合性评价新材料导入成认 4, 质量部对样品进行检验、技术工程 部对材料与客户要求符合性进行评价 5, 生产部进行生产可操作性评价、质 量部跟踪新材料使用时质量数据 6, 申请使用新材料部门人填写《新材 料导入成认书》新材料使用中请 新材料采购7,质量部按正常物料进行质量管控, 同时收集客户对新材料的反应8.2〈新材料样品检验记录〉8.3〈新材料导入成认书〉8.4〈新材料导入停止申请单〉。
新材料及二次料验证流程

2014年技术工作规划—新材料及二次料验证一、新材料的认证1 目的为了规范新材料导入作业流程,协调公司各部门的关系,降低成本提高良率。
2 适用范围医用制品公司所有新材料从样品试用到成批量试用的过程。
3 定义新材料:生产过程中引入之前生产中不曾出现的材料;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开发供应商生产的材料;原供应商的新增供货材料。
4 职责总则:成立项目小组,指定有资格和经验的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并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根据分解的任务指定分项主持人和项目小组成员,并负责项目的策划和监督。
4.1 采购管理部职责:4.1.1负责样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4.1.2与技术部门共同开发物料供应商,并对其进行能力评价;4.2 工艺技术部职责:4.2.1负责新材料的样品评鉴及试用计划的制定;4.2.2新材料相关工艺参数的变更修改;4.2.3负责新材料导入所需的相关工程文件的制作发行;4.2.4新材料检验标准的制定;4.2.5新材料试用过程中的异常解决;4.2.6负责完成生产工艺部分的风险管理报告(PFMEA);4.3 质量部职责:4.3.1 负责过程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4.3.2 负责新材料进货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4.3.3 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完整性负责;4.3.4负责新材料所用检测工具、检测工装的购置和维护;4.3.5负责产品试制阶段和量产阶段公司检测中心的产品送检,并跟踪检测结果;4.3.6 配合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验证。
4.4 产品技术部/研发部职责:4.4.1试制阶段及量产阶段产品的临床试用、风险评估;4.4.2外购物料技术标准的制定;4.4.3协助工艺技术部进行量产阶段的工艺文件的编制。
4.5 分公司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协同验证小组组织实施验证方案,收集验证资料,会签验证报告。
负责验证工作的现场实施,安排验证过程所必需的物质资源等,为开展好验证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9.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程序

一、目的:为了规范新材料导入作业流程,协调公司各部门的关系,降低成本提高良率特制订定本程序。
二、范围:2.1直接原物料(但不包含新产品开发的材料、设备零配件、无尘室耗材)。
2.2间接物料(如硅胶垫片…等),如供货发生问题,将对生产造成直接冲击者。
三、定义:新材料:生产过程中引入之前生产中不曾出现的材料;已使用材料设计、规格、制程等改变后的材料;新开发供应商生产的材料;原供应商的新增供货材料。
三、权责:3.1采购部/实验室/相关生产部门: 采购部在相关需求单位提出新材料需求后进行供货商检索并协同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及提出新材料导入需求单位进行效益分析并生产评估建议书,评估建议书务必与实验室、相关生产部门三方共同确认会签。
评估建议书生效后,采购部在评估试做以及小/大量试做阶段协助需求单位取得样品及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供应商之间信息的沟通。
3.2 物流部/相关生产部门: 负责样品及试用材料的存储。
3.3设备部: 评估新材料及2nd Source对厂务设备及机台设备的影响,提出可能影响之相关项目,协助需求单位进行各阶段试作之需求。
3.4相关生产部门/实验室/需求部门: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根据制程稳定性、效率及良率影响等提出前期规划与构想,提出评估计划验证新材料及2nd Source的可能性。
最后由新材料导入需求部门生成测试评估计划相关文件。
3.5质量部:依据新材料的导入,评估可能的质量影响及未来认证需求并协助评估试做报告以验证新材料及2nd Source可靠度与稳定性。
同时负责参与样品的评鉴,试用过程的跟踪,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的制作;进料检验操作指导书及其他相关检验文件的制作发行。
3.6相关生产部门: 依生产与设备部的人力需求,配合各阶段试作之生产,并评估新材料导入对产能、现场作业程序与良率的影响。
3.7销售部/市场部:负责确认市场或客户需求建议,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四、作业程序:4.1 请参照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办法流程。
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程序

一、目的:为了规范新材料导入作业流程,协调公司各部门的关系,降低成本提高良率特制订定本程序。
二、范围:2.1直接原物料(但不包含新产品开发的材料、设备零配件、无尘室耗材)。
2.2间接物料(如硅胶垫片…等),如供货发生问题,将对生产造成直接冲击者。
三、定义:新材料:生产过程中引入之前生产中不曾出现的材料;已使用材料设计、规格、制程等改变后的材料;新开发供应商生产的材料;原供应商的新增供货材料。
三、权责:3.1采购部/实验室/相关生产部门: 采购部在相关需求单位提出新材料需求后进行供货商检索并协同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及提出新材料导入需求单位进行效益分析并生产评估建议书,评估建议书务必与实验室、相关生产部门三方共同确认会签。
评估建议书生效后,采购部在评估试做以及小/大量试做阶段协助需求单位取得样品及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供应商之间信息的沟通。
3.2 物流部/相关生产部门: 负责样品及试用材料的存储。
3.3设备部: 评估新材料及2nd Source对厂务设备及机台设备的影响,提出可能影响之相关项目,协助需求单位进行各阶段试作之需求。
3.4相关生产部门/实验室/需求部门: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根据制程稳定性、效率及良率影响等提出前期规划与构想,提出评估计划验证新材料及2nd Source的可能性。
最后由新材料导入需求部门生成测试评估计划相关文件。
3.5质量部:依据新材料的导入,评估可能的质量影响及未来认证需求并协助评估试做报告以验证新材料及2nd Source可靠度与稳定性。
同时负责参与样品的评鉴,试用过程的跟踪,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的制作;进料检验操作指导书及其他相关检验文件的制作发行。
3.6相关生产部门: 依生产与设备部的人力需求,配合各阶段试作之生产,并评估新材料导入对产能、现场作业程序与良率的影响。
3.7销售部/市场部:负责确认市场或客户需求建议,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四、作业程序:4.1 请参照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办法流程。
Deform_6.1_新材料导入)

DEFOR建立新材料数据库
实例毛坯采用Pb,而DEFORM原有材料库中并没有此材料,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建立Pb的数据库。
因为通过新建材料数据来建立新材料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选择在现有材■ 料的基础上通过更改其参数来得到我们所需的材料。
一
在前处理窗口中点击工具栏快捷键G,弹出Material对话框。
atonal
首先我们载入一种原有材料,点击Load from lib,打开材料库。
选择Al,点击Load。
注意:Deform采用的是美国标号。
载入后,材料Al的参数便呈现出来。
需要我们修改的参数有杨氏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热容、热传导率、放射率、扩散系数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流动应力-应变曲线的修改。
点击上图所示俺就,然出流动应力-应变曲线。
新材料导入管理规程

新材料导入管理规程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日益广泛。
为确保新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提高研发和应用效率,制定本管理规程,明确新材料导入的管理流程和责任。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程适用于我单位(下称甲方)导入新材料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
三、管理流程1.提出新材料导入需求:各部门、项目组等需求方提出新材料导入需求,并填写《新材料导入申请表》,包括新材料的详细信息、使用目的和预计使用期限等。
2.评估核实:负责新材料导入管理的部门(下称乙方)组织专家对申请的新材料进行评估核实,主要包括新材料的科学性、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3.编制新材料导入计划:根据评估核实结果,乙方编制新材料导入计划,包括新材料的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试用期安排等。
4.供应商选择和谈判:乙方依据新材料导入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谈判,确定供应商提供的新材料的质量标准、价格、交付期限和售后服务等。
5.试用期安排:乙方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后,根据新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安排试用期。
试用期内,乙方应密切监测新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性能,评估其是否满足申请方的需求。
6.新材料导入决策:试用期结束后,乙方组织相关人员对新材料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试用期的结果和评估报告,做出新材料导入决策,包括是否正式使用该新材料、是否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等。
7.正式使用和管理:如决定正式使用该新材料,乙方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并根据合同要求进行新材料的进货、验收和使用管理等工作。
8.质量监控和问题处理:乙方建立新材料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新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和分析,确保新材料的质量。
如发现新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乙方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停止使用、追溯原因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等。
9.信息管理和知识积累:乙方建立新材料导入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新材料的基本信息、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为今后的新材料导入提供参考和经验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功率测试。 测试标准: 衰减后组件无严重外观缺陷,功率衰减单晶控制在 3%以内,多晶控制在 1%以内。
4.2 助焊剂 4.2.1 湿热试验
测试步骤: a.制作一块试验小板,用助焊剂浸泡涂锡带并焊接于电池片上,与 EVA、玻璃和背板进行层压,层压后将 试验小板四周用硅胶密封,放置于固化房内; b.待固化完毕后,将试验小板放置于环境箱内,依据 IEC61215-10.13 进行湿热试验。 测试标准: 涂锡带无黄变、脱层等外观不良。
4.3 背板 4.3.1 背板剥离强度测试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板,制作一块长宽为 25cm×5cm 背板长条,在 EVA 和背板之间垫一片高温布; b.据物料设定层压参数,进行层压; c.待测试样板冷却后,在 TPE 面划出一条 1cm 宽幅的长条,进行背板与 EVA 之间的剥离强度测试。 测试标准: 背板与 EVA 粘接强度≥40N/cm。 4.3.2 背板收缩率测试 测试步骤:
四、
材料测试方法 4.1 电池片 4.1.1 常规进料检验
检验项目: 样品外观、尺寸、产品标识、效率公差、功率分布、串联电阻、填充因子 FF、并联电阻、电流极差、输 出电压、背场附着力、翘曲度、EL 测试、焊接性、铝浆粘着力以及常温静置实验。 检验标准: 依据我司电池片技术要求。 4.1.2 匹配(HAST)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板(40cm×20cm),取一片电池样片,在其正面栅线上焊接一根涂锡带,与 EVA、玻璃以及 背板进行层压,所用助焊剂、涂锡带以及 EVA 均为公司目前常用物料; b.层压参数根据物料进行设定,层压后样板四周用硅胶密封; c.将样板放入加速湿热老化箱中进行老化试验(老化条件为 121℃,RH100%,48h),老化结束后,待冷却 后取出样板,检查外观。 测试标准: 加速湿热老化后,样品表面无黄变、脱层、气泡等缺陷出现。 4.1.3 光致衰减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组件,采用产线目前常用物料以及工艺条件进行制作,背板使用白色背板,玻璃为常规非镀膜 玻璃,组件型号为我司目前常用型号; b.制作完成后进行功率测试(测试条件为 AM1.5 光谱,光强 1000W/㎡,温度 25℃±2℃),利用率标准参 照我司电池片投档标准;
一、 目的:规划及制定样品材料测试方法,确保产品符合。
二、 范围:本公司生产组件所用物料测均需遵守本文件规定。
三、
定义:
新物料:老供应商材料发生结构、工艺、成份变化的或新供应商材料,称为新物料。 供应商二次开发:原有的物料不发生结构、工艺、成份变化的,只是扩大供应来源地,称为供应商二次开 发。 涉及物料:电池片、背板、EVA、钢化玻璃、涂锡带、助焊剂、铝框、接线盒、硅胶等。
测试标准: 加速湿热老化后,EVA 与玻璃和背板均不发生脱落,且 EVA 不可发生可视黄变,样品件不发生鼓包、脱层。
4.5 玻璃 4.5.1 透光率测试
测试步骤: a.预热:打开透光率测试仪,预热 15 分钟; b.校准:使用玻璃标片进行校准,读数校准至玻璃标片的标定值 c.测试:将待测玻璃放置于测试台上进行测试 测试标准: 非镀膜玻璃各点透光率不得小于 91.5%,镀膜玻璃各点透光率不得小于 93.8% 4.5.2 与 EVA 粘接强度测试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板,制作一块长宽为 25cm×5cm 背板长条,分别在 EVA 与背板和玻璃之间垫一层高温布; b.根据物料设定层压参数,进行层压; c.待测试样板冷却后,分别在 EVA 与背板间、EVA 与玻璃之间进行拉力测试,测试长条宽幅为 1cm,读出 背 板对 EVA 和玻璃对 EVA 的剥离强度。 测试标准: EVA 与玻璃的粘接强度≥60N/cm。 4.5.3 湿热试验 测试步骤: a.按照 4.5.1 的步骤测试待测玻璃的透光率 a.用 PET 薄膜垫到玻璃的压花面,PET 薄膜四周与玻璃用胶带粘贴牢固,防止试验过程中水汽透入 c.将待测玻璃放置于老化箱内据 IEC61215-10.13 进行湿热试验 d.试验结束后,揭开 PET 膜,用清水将玻璃表面清洗干净,观察玻璃外观,按照 4.5.1 的步骤测试玻璃的透 光率 测试标准: 玻璃表面无明显颜色变化,膜层无脱落、脱层等现象,试验前后透光率衰减不得大于 1.5% 4.5.4 盐雾试验 测试步骤: a.按照 4.5.1 的步骤测试待测玻璃的透光率 b.用 PET 薄膜垫到玻璃的压花面,PET 薄膜四周与玻璃用胶带粘贴牢固,防止试验过程中水汽透入 c.将待测玻璃放置于老化箱内据 IEC 61701-2011 进行湿热试验 d.试验结束后,揭开 PET 膜,用清水将玻璃表面清洗干净,观察玻璃外观 按照 4.5.1 的步骤测试玻璃的透光率 测试标准: 玻璃表面无明显颜色变化,膜层无脱落、脱层等现象,试验前后透光率衰减不得大于 1.5%
4.8 接线盒 4.8.1 抗冲击试验
测试步骤: 将接线盒固定于平板上,使用 535g 小球从 0.5m 处自由下落冲击接线盒,重复 8 次。 测试标准: 接线盒不得开裂。 4.8.2 低温下抗冲击试验 测试步骤: a.将接线盒放置于平板上,置于低温箱内,-40oC 储存 5h; b.之后立即在低温箱内进行冲击试验,冲击能量 1J,4 次。 测试标准: 接线盒不得开裂或损坏。 4.8.3 湿漏电测试 测试步骤: a.用硅胶将接线盒与背板粘接并固化; b.接线盒与背板接触的面浸入水中,连接器同样应浸入水中; c.将短路好的输出端连接到绝缘耐压测试仪+上,将测试液体用一个合适的金属导体与绝缘耐压测试仪-相 连,以≤500V/s 的速度把电压调至 1000V,维持 2min。 测试标准: 湿绝缘电阻不得小于 400MΩ。 4.8.4 与背板粘接力测试 测试步骤: a.用硅胶将接线盒粘接于背板上; b.待硅胶固化完毕后,在平行和垂直背板面的方向,施加 100N 的力,保持 30min;
4.4 EVA 胶膜 4.4.1EVA 胶膜收缩率
测试步骤: a.取样材 EVA 胶膜,裁剪一个长宽为 30cm×15cm 的正方形 EVA 胶膜样板, 置放于玻璃上,按照 EVA 轴 方向区分 MD 方向,TD 方向。在中轴线位置取两点(离边缘一定位置),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X1;
MD b.设计层压机的温度为 120℃,把 EVA 贴在玻璃上,放在热板上,3 分钟左右,待胶膜全部融熔后,取出样板; c.等样板冷却后,用直尺测出收缩后的宽度数据,记为 X2; d.计算 EVA 胶膜的收缩率=( X1- X2)/ X1×100%。 测试标准: EVA 胶膜的收缩率:MD 方向收缩率≤4%,TD 方向收缩率≤2%。 4.4.2EVA 交联度测试 测试步骤: a.制作样品:裁切两块 5cm×5cm EVA 胶膜,重叠后放在两片高温布中间,固定在试验玻璃上; b.根据物料设定层压参数,进行层压。; c.待测试样品冷却后,将 EVA 胶膜取出,采用二甲苯萃取法测试 EVA 交联度。 测试标准: EVA 胶膜的交联度范围:73%~93%。 4.4.3EVA 胶膜粘接强度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板,制作一块长宽为 25cm×5cm 背板长条,分别在 EVA 与背板和玻璃之间垫一层高温布; b.根据物料设定层压参数,进行层压; c.待测试样板冷却后,分别在 EVA 与背板间、EVA 与玻璃之间进行拉力测试,测试长条宽幅为 1cm,读出 背 板对 EVA 和玻璃对 EVA 的剥离强度。 测试标准: EVA 与背板粘接强度≥40N/cm; EVA 与玻璃的粘接强度≥60N/cm。 4.4.4EVA 胶膜透光率测试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品:取一块长宽为 5cm×5cm EVA 胶膜(未交联),放入两片离型 PET 膜中间,根据物料设定 层压参数进行层压,冷却后取出胶膜; b.将胶膜放入紫外分光度计中进行透光率测试; c.计算 EVA 胶膜在可见光波段透光率的平均值。 测试标准: 交联后 EVA 的透光率≥90%。 4.4.5EVA 胶膜耐黄变性能测试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品:取一块长宽为 5cm×5cm EVA 胶膜(未交联),放入两片离型 PET 膜中间,根据物料设定 层压参数进行层压,冷却后取出胶膜; b.将胶膜固定在试验玻璃上,放入 UV 紫外老化箱中进行紫外老化; c.紫外老化后(辐照量为 15KWh),计算 EVA 胶膜的黄变指数△YI=YIt-YI0 。 测试标准: 交联后 EVA 的黄变指数≤2。 4.4.6EVA 胶膜热性能测试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品:裁剪一块长宽为 35cm×15cmEVA,与背板、玻璃进行层压,层压后四周用硅胶密封; b.将样品件放入加速湿热老化箱中进行老化试验(老化条件为 121℃,RH100%,48h); c.老化结束后,待冷却后取出样品件,检查外观 。
a.制作测试样品:裁剪两块长宽为 5cm×5cm 背板,与 EVA、玻璃(5cm×5cm)进行层压;
b.将两片样品放入紫外老化箱中,摆放时一片空气面朝紫外灯,一片 E 面朝电池片; c.紫外老化后(辐照量为 15KWh),计算背板两面黄变指数△YI=YIt-YI0。 测试标准: 背板黄变指数≤2。 4.3.4 背板反射率测试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品:裁剪一块长宽为 5cm×5cm 背板; b.将样品放入紫外分光光度计中,E 面朝光源; c.测试背板 E 面的反射率,计算在可见波段的反射率。 测试标准: 背板 E 面反射率≥80%。 4.3.5 背板热稳定性能测试 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样品:裁剪一块长宽为 40cm×20cm 背板,与 EVA、玻璃进行层压,层压后四周用硅胶密封; b.将样品件放入加速湿热老化箱中进行老化试验(老化条件为 121℃,RH100%,48h); c.老化结束后,待冷却后取出样品件,检查外观。 测试标准: 加速湿热老化后,背板与 EVA 不发生脱落,背面空气面不发生开裂、鼓包、色变。
4.6 涂锡带 4.6.1 屈服强度测试
测试步骤: 选取 290mm 长度(或样品中最长)的涂锡带 10 根,使用万能拉力计进行拉力测试,读出屈服强度 测试标准: 每根涂锡带的屈服强度不得大于 76Mpa 4.6.2 电阻率测试 a.选取 290mm 长度(或样品中最长)的涂锡带 10 根,使用低电阻测试仪进行电阻测试,读出电阻值 R b.根据 ρ=R*S/L 计算出电阻率,其中 ρ 是电阻率,R 是测试电阻值,S 是涂锡带截面积,L 是涂锡带长度 测试标准: 涂锡带电阻率不得大于 0.0262Ωmm2/m 4.6.3 湿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