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单元《分数乘法》导学案

三单元《分数乘法》导学案

三单元《分数乘法》导学案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课时分数乘法(⼀)【学习⽬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

2、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让学⽣亲⾃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使学⽣感受到分数乘法与⽣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习重点】学⽣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学习难点】学⽣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主学习】教师出⽰教学板书,请学⽣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说说⾃⼰如何计算的?教师提问学⽣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分⼦与分⼦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课堂探究】1、投影⽰意图:学⽣读题。

新-课 -标- 第- ⼀-⽹2、引导学⽣⽤不同的⽅法进⾏计算:(1)画图表⽰,结合画图,发现3个1/5是3/5.(2)⽤加法计算51+51+51,这道加法算式每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这是求3个相同分数的和,⽤乘法算⽐较简便。

想想,可以怎样列式?(3)⽤乘法算,51×3,根据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51×3表⽰什么?既然51×3可以是表⽰3个51连加,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得数吗?3、出⽰书本图,请学⽣结合图说⼀说2个3/7是怎样计算的。

新课4、算⼀算,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如何计算。

先独⽴计算,汇报。

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精讲点拨】针对疑难问题教师精讲分析【达标练习】基础:⽣再书本上涂⼀涂,反馈。

新课标第⼀⽹综合:先独⽴填写,反馈。

再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如4/9×2表⽰有2个4/9相加,4/9+4/9=4+4/9=4×2/92、独⽴计算下⾯题⽬,课堂板演,其余学⽣⾃⾏作业。

板演后让学⽣尝试分析出现的问题。

【课后反思】第⼆课时分数乘法(⼀)【学习⽬标】1、、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让学⽣亲⾃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学习的时间,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三单元导学案11《春》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导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yùn)(niàng )宛转( zhuǎn )黄晕(yùn ) 应和( yìng )( hè )蓑衣( suō )抖擞( dǒu )( sǒu )笼罩(lǒng )朗润( rùn ) 烘托( hōng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投影: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课文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2、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认真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

难点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正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新中国的诞生,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掀开历史的尘封,走进作品当时的岁月,感受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①、首先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解难懂的句子。

②、接着整体感知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③、在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再细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课本的空白处,读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④、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文章的写法。

⑤、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

2、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

Jūn fá jiān ruì kǒng bù fěi tú( ) ( ) ( ) ( ) shū jí chōu tì mó guǐ kù xíng ( ) ( ) ( ) ( ) (2)、填写查字典的有关情况。

“魔鬼”的“魔”字是结构,应该查部下。

“魔”可以组成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和下面的句子照应的句子。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②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课题:观察小药箱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38页的例1。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学习难点: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法指导: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导学过程:一、诗歌导入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

如果观察长方体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二、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

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1.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鞋盒,可以看到几个面呢?2. 我发现: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个面。

三、实践出真知(1)分别从正面、左侧面、上面鞋盒,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下面。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2)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3)从后面、右侧面和下面看鞋盒,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我发现:从()面和()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面和()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面和()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

我知道:(1)观察时,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①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②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③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④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戌思归的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诗也不乏名篇。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江南逢李龟年》: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

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江南一带,和同样流落在此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频繁相见和唱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长方体正方体[1]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长方体正方体[1]

三、长方体正方体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用这样的正方形围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4、分一分, 填一填。

上图中, 平面图形有( ), 立体图形有( )。

【设问导读】阅读课本39页例3。

1.看一看, 填一填。

2.画法分析。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也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正确解答。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自学检测】【巩固练习】1、 请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的图形。

123456798我从前面看。

根据下面的立体图形,指出从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相应图形,并填一填。

( ) ( ) ( )图1 图2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与3号面相对的是( )号面。

2.填表。

(单位:dm ) 图1 图2下面的面积(dm 2)后面的面积(dm 2)左面的面积(dm 2)教 师 课 后 反 思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课 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1课时学习1.理解物体表面和表面积的含义, 以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 32 165 6 42333【自学检测】1.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c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d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m3作单位的物体有()。

2、说一说, 在生活中, 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m3, dm3, cm3作单位?\\3.在体积小于 1cm3 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 大于 1cm3 的方框里画“△”。

八年级第三单元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导学案

八年级第三单元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导学案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1a-2d)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单词和短语:rubbish, fold, sweep, floor ,messtake out the rubbish2.句型:A: Could you please sweep the floor?B:Yes,sure./No promble.【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1a,翻译下列短语并快速记忆.(1) do the dishes _______ (2) 倒垃圾______ (3) 叠衣服__________(4) sweep the floor_______(5) make your bed ______ (6)打扫客厅 ________(7) 做家务_______2.预习2a—2c,在课本上标注,翻译并快速记忆.(8)出去吃饭___________(9) 去看电影__________ (10)在外面待到很晚________ (11) 搭车____________ (12)用电脑_________ (13) do some work __________ (14 )clean your room_________ (15) 从事于__________3.预习2d,在课本上标注,并从课本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翻译并快速记忆(16) help out wit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两个小时的电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at lea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any minu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mother cle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知识1.Could you please…? 汉语意思:_______________翻译:你能帮我把垃圾扔出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take out v. 汉语意思:______________翻译:请把钢笔和纸拿出来_____________take it /them out 翻译:The book is in the box ,please____________(把它拿出来)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3a-4c)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单词和短语:throw,neither,shirt,pass,borrow, lend, finger, hate, while, choreall the time, as soon as ,2. 句型:见教材P20 Grammar Focus【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3a-3c,翻译下列短语并标注在课本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

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

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旧”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3.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5.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特别是在中低年级,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提高兴趣,学会方法,能自主地识字,爱上汉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桥之美
• 1.shà、xiān、zhù、zhān、zhuì
• 2.驻足:停止脚步。 史诗:叙 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 长诗。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的意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 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 误极大。
• 3.引用、作比较、列数字
• 4.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 净沙·秋思》 马致远
• 6.第一段: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 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多少受 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第二段:似乎设计者和匠师 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段:而园林是美 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第四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 技术。 第五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 在画意。 第六段: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 墙和廊子。 第七段: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 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第八 段: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 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温庭筠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 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卜算子·咏 梅》陆游
• 5、“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 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 式作用。”
6、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 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 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 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 《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 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小结:作者就是 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 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 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 9、相同点:都是介绍地理位置、建桥时间,结 构、外形优美的特点:运用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 都运用列数字、引用说明方法 不同点:赵州桥 还介绍了其结构奇特的特点(它是一座独拱石桥, 大拱两肩上个配一个小拱)及其设计者;卢沟桥 还介绍了它是一座联拱石桥及其在抗日反帝斗争 的纪念意义,还运用了作比较和摹状貌,语言更 生动形象。
• 10.因为这两座桥汇集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 而且各有各的特点。一个是单拱,一个是联拱,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历史意义,且比较典型的两 座石拱桥。
• 11. ①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③富有建筑用 的各种石料。
• 12、①由一般到个别。 全文按照“石 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 展”,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组织 材料。
• 7、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有的桥与周围环 境的组合不能构成美。
• 8、示例: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 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 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 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 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 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即阳刚与阴柔 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令人销 魂。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 打破了单调的背景,使整个环境充满了灵 气和生命。宛如史诗。风雨廊桥:廊和厅 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 峻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 9、(1)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 “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 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 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 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 成特殊的美感。 (3)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 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 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 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桥 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 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 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 8、赵州桥:先整体,后局部;先总写,后分写。(逻辑
顺序)。先介绍桥的地理位置、建桥时间;再介绍桥的长 和宽,同时突出“单拱”的特点;然后逐一分析桥身的结 构特点及其科学原理。卢沟桥的说明顺序与赵州桥一样。 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 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 特点。)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 州桥构造的奇特。)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 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 征。)作诠释: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使读者具体直观地认识到联拱石桥的形态特征。)作比 较: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 但是这座桥从未出过事。(写出卢沟桥的坚固)摹状貌: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 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使说明对象形象、生动、 具体)分类别:(一)(二)(三)(四)(帮助读者掌 握特征,头绪分明)
13、苏州园林
• 1.xiè zhǎo hè línxún lǒu qiáng zhàng zhuó xiāng chèn
• 2.别具匠心:出于自心的剪裁、创 造。
•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 选择适合的事物。
• 5.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 地园林的标本”
• ②先整体,后局部。
• ③依照时间的先后。
• 13、“比较”程度轻,这样表达比较 稳妥
• 14、“大约”“可能”都表不确定, 只是推测。“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 据增加可靠性。
• 15、“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 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 的可能。
• 16、“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 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更符合实 际情况。
11 中国石拱桥
• 1.损、崇、洨、chèn、hú、gǒng
• 2.惟妙惟肖、巧妙绝伦、就地取材
• 3.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 摹状貌、 引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准确、简洁;“总——分” 式、“总——分——总”式、“分— —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 4、茅以升,说明文
• 5、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 6、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 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 7、赵州桥最大特点是:历史悠久,结 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 省,艺术价值高。卢沟桥:石拱相联, 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 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