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治疗观察与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治疗观察与护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一、椎体外系反应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症状:锥体外系的副反应有流涎、震颤、肌张力增高、面具样脸、静坐不能、扭转痉挛、口齿不清、吞咽困难、运动不能等表现。

(二)护理

1、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按医嘱给抗震颤麻痹药对症处理。

2、若有吞咽困难,轻者宜进软食,进食进水勿催促患者,以免发生呛咳现象,吞咽明显困难者,应绝对禁止喂食,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输液来保证入量,以免发生意外。

二、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症状:大多在迅速改变体位时发生,患者突然眼前发黑、头晕、面色苍白、冷汗、直立晕倒及外伤、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老年人及伴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导致不可逆性低血压发生猝死。

(二)、护理

1、在治疗初期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特别是老年体弱,伴有心血管疾病、进食不好的患者,注意观察有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趋势。

2、注射给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当感到头晕时立即坐下或躺下。

3、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或抬高下肢30度并通知医生,给患者测血压,观察生命体征;准备好抢救用品和药物,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三、肝功能异常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症状: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无黄疸性肝功能异常,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有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这种药源性肝损害可能是一种过敏反应,轻者不停止用药,加服保肝药并密切观察。

(二)护理:患者有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在停药或减量时,密切观察巩膜、皮肤有无黄疸,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障充分休息。

四、粒细胞减少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症状:多见于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治疗的最初三个月内,主要表现为感染症状,若伴有药物性肝炎及剥脱性皮炎称三联症,提示预后不佳。

(二)护理

1、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室,施行保护性隔离,避免发生感染。

2、室内空气新鲜,定时消毒,注意患者冷暖。

3、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并发症。

五、恶性症候群的护理常规

(一)、症状观察:恶性症候群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少见且严重的合并症,通常有前驱症状和较明显的肌肉强直、震颤、吞咽困难、体温升高,如处理不当,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出现意识障碍以至昏迷等,如延误治疗可导致死亡。

(二)护理

1、做好基础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

2、高热时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等。

3、呼吸困难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痰、给氧,必要时做人工呼吸。

4、有惊厥发生时,放牙垫,以防咬舌,保护肢体,头转向一侧,预防外伤和窒息。

5、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副反应,及早发现前驱症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药物副反应的处理措施

(一)药源性精神症状

1、主要表现

(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合并症。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苯海索)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苯海索2mg,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2)药物治疗可试用:①利血平,0。25-1mg,3次/日。②碳酸锂,0.25-0.5g,3次/日。③氟哌啶醇,4-6mg,2次/日。④异丙嗪,25~

50mg,3次/日。⑤安定,5mg,3次/日。⑥毒扁豆碱,1mg,肌注或静注。

(3)预防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长期服药的病人,可采取间歇给药法,防止骤停抗精神病药物,并合理使用抗巴金森症药。对中老年及伴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治疗时应密切观察。

(四)药源性癫痫

1、主要表现

多数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癫痫样发作。有以下四种类型:①大发作;②局限性发作;③癫痫持续状态;④阈下发作(脑电图异常)。

2、处理措施

(1)对抗精神病药物敏感的病人,宜选用致抽搐作用较弱的药,加药不宜过快,对原已服抗癫痫药的病人还可适当增加抗癫痫药的剂量。

(2)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若发作频数很少,-般不必停药,但要合并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0.1g,3次/日平,0.1g,3次/日。

(3)发作较重、次数较多的病人,应及时停药或换药,急性期按癫痫治疗原则处理。

(五)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1、主要表现:由于许多抗精神病药物有抗肾上腺素能作用,抗胆碱能作用或刺激肾上腺素能作用,因此可出现多种自主神经系统副反应。具体表现有:

(1)消化系统症状口干、便秘、麻痹性肠梗阻等。

(2)眼部症状视力模糊、青光眼。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尿潴留、性功能障碍。

(4)心血管系统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心律紊乱、心肌损害。

(5)排汗减少、降温及鼻塞等。

2、处理措施

(1)减药、停药或换药处理。

(2)对症治疗

口干:少量饮水,常漱口,或咀嚼泡泡糖等。

便秘:多活动,多吃含纤维的食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胆碱能药,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