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银行理财规模表

历年银行理财规模表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介绍银行理财规模及意义

二、银行理财规模的统计数据分析

1.历年规模变化

2.理财产品种类分析

3.收益情况分析

三、影响银行理财规模的因素

1.政策法规

2.经济环境

3.消费者需求

四、未来银行理财规模的展望

1.增长趋势

2.面临的挑战

3.创新与发展方向

五、结论:总结全文,强调银行理财规模的重要性

正文

银行理财规模是指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总资产规模。理财产品作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与结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本文将结合历年银行理财规模表,对银行理财规模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银行理财规模的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年银行理财规模表概述

根据历年银行理财规模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银行理财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理财产品种类丰富,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从收益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较高,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二、影响银行理财规模的因素

1.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销售进行规范,以及对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杠杆比例进行限制,都将影响银行理财规模。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在经济低迷时期,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者可能更愿意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

3.消费者需求: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消费者对财富管理的需求逐渐增加。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理财产品的需求和偏好,将影响银行理财规模的结构。

三、未来银行理财规模的展望

1.增长趋势:在政策法规和经济环境的支持下,预计未来银行理财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面临的挑战: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挑战包括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加剧、投资者需求多样化等。

3.创新与发展方向:为应对挑战,银行理财业务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例如,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理财产品,提高理财产品的透明度和流动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规模是反映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重要指标。在政策法规和经济环境的支持下,预计未来银行理财

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浦发银行理财产品在售表最新消息

浦发银行理财产品在售表最新消息 浦发银行理财产品在售表 产品名称发行银行委托货币销售起始日销售终止日理财期收益类型预期收益起购金额汇享盈2314173011浦发银行美元 2017/8/222017/8/28365天不保本1.95%8000同享盈添利2301174023浦发银行人民币2017/8/162017/8/2237天不保本4.50%5万2017年第三十三期汇理财稳利系列V计划浦发银行人民币 2017/8/152017/8/2192天保证收益4.30%5万2017年第三十三期汇理财稳利系列R计划浦发银行人民币2017/8/152017/8/21184天保证收益4.25%5万2017年第三十三期汇理财稳利系列Y计划浦发银行人民币2017/8/152017/8/21365天保证收益4.10%5万2017年第三十三期汇理财稳利系列M计划浦发银行人民币2017/8/152017/8/2135天保证收益3.80%5万2017年第三十二期汇理财稳利系列V计划浦发银行人民币2017/8/82017/8/1492天保证收益4.30%5万2017年第三十二期汇理财稳利系列R计划(社区银行专属)浦发银行人民币 2017/8/82017/8/14184天保证收益4.30%5万2017年第三十二期汇理财稳利系列R计划浦发银行人民币2017/8/82017/8/14184天保证收益4.25%5万2017年第三十二期汇理财稳利系列Y计划(社区银行专属)浦发银行人民币2017/8/82017/8/14365天保证收益4.15%5万2017年第三十二期汇理财稳利系列Y计划浦发银行人民币 2017/8/82017/8/14365天保证收益4.10%5万2017年第三十二期汇理财稳利系列M计划浦发银行人民币2017/8/82017/8/1435天保证收益

理财市场产品分析报告

理财产品分析报告 一、理财市场总体概况 招商银行《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1显示,2012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80万亿元,相较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士超过70万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22万亿元。报告还预计,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92万亿元,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84万人。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增多,财富管理市场现在变得炙手可热。 个人理财市场目标需求 需求是个人理财市场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需求决定了最终理财产品的类型和特性,图1-1是2011年和2013年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目标比较分析柱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客户的财富目标种类更多即财富需求方面在不断拓宽和发展,例如现在新增加了对财富安全、子女教育和事业等方面。另外在总财富量和增加财富目标种类的同时也伴随着原有财富目标所占份额的减少。(数据来源) 2013中国私人财1数据来源:照行发布 富报告,中华工商时报,2013-5-18.

图1-1:2011年与2013年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 (二)个人理财市场实际需求 图1-2是2011年和2013年的中国境内资产配置情况,可以看出,股票和理财产品的占比在逐步增大,现金存款、基金和房地产方面的占比在缩小,这与人们的财富管理思想的转变和财富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很大关系。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银行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银行业及整个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强,人们开始接受专业性和投资性更强的理财产品。(数据来源)

图1-2:2011年-2013年中国境内资产配置状况 理财产品分析 (一)银行理财产品分析 1.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概况 (1)市场规模(发行数量和规模) 如图2-1所示,2004-2013年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快速增长,发行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2004年只有114只理财产品发行,2006年发行数量突破了千只,达到了1354只,2010年发行数量突破了万只,达到了12031只,2011年再创新高,达到了23501只,8年中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14.09%。其中,2005年同比增长率最高,为424.56%,标志着理财产品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后几年的增长率皆超过了100%。但是2009年,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率跌入18.66%的低谷。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2010年增长率速度开始加快。2011年增长率为95.34%,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历年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表

历年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表 摘要: 一、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基准利率表概述 二、存款基准利率的分类 三、活期存款基准利率 四、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五、其他存款基准利率 六、贷款基准利率 七、基准利率的波动和影响因素 八、结论 正文: 一、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基准利率表概述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历年公布的基准存款年利率和最新贷款基准年利率,以及各项贷款基准年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基准年利率,是官方指导价,具体执行时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自2015 年10 月24 日最后一次更新后,基准利率就没有再调整过。 二、存款基准利率的分类 存款基准利率主要分为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其中,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根据存款时间又可以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六种。不同类型的存款,其基准利率也不同。 三、活期存款基准利率 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适用于城乡居民及单位的活期存

款。根据官方数据,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为0.50%。 四、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根据存款时间不同,分别适用于整存整取定期存款、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和存本取息等类型。其中,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根据存款时间不同,分别为三个月3.10%、半年3.30%、一年3.50%、二年 4.40%、三年 5.00% 和五年5.50%。 五、其他存款基准利率 除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存款基准利率,如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这些类型的基准利率根据存款时间不同,也有所区别。 六、贷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住房公积金贷款基准利率等。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会影响到借款人的还款金额和贷款市场的供需关系。 七、基准利率的波动和影响因素 基准利率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通胀预期、货币政策等。基准利率的调整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如影响存款人的储蓄意愿、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等。 八、结论 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2016年至2020年银行存款利率表

2016年至2020年银行存款利率表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步,而银行存款 利率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从2016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经历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也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就2016年至2020年的银行存款利率表进行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一、2016年银行存款利率表 2016年,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表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由此前的1.5%上调至1.75%,而活期存款利率由此前的0.35%上调至0.6%。这一变化使得人们对于银行存款的期望值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2017年银行存款利率表 2017年,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表再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短期理财产品方面,一些银行开始推出了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产品,吸引 了更多的投资者。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也再度上调,这一趋势给了人 们更多的理财选择,也带动了整个银行业的发展。 三、2018年银行存款利率表

2018年,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些银行开始推出了更为灵活的定期存款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一些银行还推出了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这一举措为人们的理财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选择。可以说,2018年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四、2019年银行存款利率表 2019年,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表再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长期理财产品方面,一些银行开始推出了更为灵活和高收益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与此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也再度上调,这一趋势给了人们更多的理财选择,也带动了整个银行业的发展。 五、2020年银行存款利率表 2020年,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表再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短期理财产品方面,一些银行开始推出了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与此一些银行还推出了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这一举措为人们的理财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选择。可以说,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表在2020年呈现出了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的趋势。 结语

2000年至今历年银行利率表

一、介绍 从2000年至今,我国的银行利率经历了诸多变化。银行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存款和贷款利益,因此对其变化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接下来,我们将对2000年至今的历年银行利率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以便读者对近年来的利率走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二、2000年至2005年银行利率表 2000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31 2001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58 2002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98,贷款利率为5.22 2003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98,贷款利率为5.22 2004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31 2005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80,贷款利率为5.31 三、2006年至2010年银行利率表 2006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98,贷款利率为

5.31 2007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85 2008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60,贷款利率为6.66 2009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85 2010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85 四、2011年至2015年银行利率表 2011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00,贷款利率为6.56 2012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贷款利率为6.56 2013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贷款利率为6.56 2014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贷款利率为6.56 2015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5,贷款利率为6.36 五、2016年至2020年银行利率表

2023年互联网理财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互联网理财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互联网理财行业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是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企业融合的产物,该行业 发展迅速,并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一大热点。本文将对互联网理财行业 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市场状况 互联网理财行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互联网理财市场规模达到了28.94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网络借贷平台规模为9.66 万亿元,同比增长3.5%;互联网银行理财规模为5.5万亿元,同比增长 39.3%;第三方互联网理财平台规模为13.78万亿元,同比增长54%。 二、市场特点 1.红利渐减 互联网理财行业的竞争趋于激烈,行业红利也逐渐减少。由于市场规模 的迅速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 tightening,整个市场的发展势头逐渐减缓, 市场红利也逐渐消失。

2.品牌集中度高 在互联网理财行业中,品牌集中度极高。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的金融机构成为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随着品牌实力的不断增强,市场份额也逐渐向大品牌聚集。优势品牌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特色的建设,以此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3.流动性较强 互联网理财行业的产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大多数产品可以提前赎回或转让,在产品期限内随时获取收益。产品购买门槛也相对较低,可以满足大众化的投资需求。 三、未来发展趋势 1.规范化进行 由于互联网理财行业的风险性较高,未能受到足够的监管,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乱象、风险等问题。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tightening,这种乱象逐渐得到规范,市场逐渐向合规和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2. 多元化产品

2017最新徽商银行理财产品一览表

2017最新徽商银行理财产品一览表 2017最新徽商银行理财产品一览表 产品名称发行银行销售日期收益类型预期收益率创赢 PC17055800徽商银行2017/8/16不保本5.05%创赢 PC17055901/PC17055902徽商银行2017/8/16不保本5.10%创赢 PC17055701/PC17055702徽商银行2017/8/16不保本5.00%创赢 PC17048501/PC17048502徽商银行2017/8/11不保本5.20%创赢 PC17048401/PC17048402/PC17048403徽商银行2017/8/11不保本5.20%创赢PC17048300徽商银行2017/8/10不保本5.10%创赢 PC17047700徽商银行2017/8/3不保本5.05%创赢 PC17047401/PC17047402徽商银行2017/8/2不保本5.00%创赢 PC17047501/PC17047502/PC17047503徽商银行2017/8/1不保本 5.20%创赢PC17047001/PC17047002徽商银行2017/7/28不保本5.15%创赢PC17047100徽商银行2017/7/28不保本5.10%创赢 PC17047201/PC17047202徽商银行2017/7/26不保本5.25%创赢 PC17046901/PC17046902徽商银行2017/7/26不保本5.10%创赢 PC17046801/PC17046802徽商银行2017/7/26不保本5.00%创赢 PC17038801/PC17038802徽商银行2017/7/7不保本5.10%创赢 PC17038901/PC17038902徽商银行2017/7/6不保本5.10%创赢 PC17039300徽商银行2017/7/6不保本5.10%创赢 PC17030101/PC17030102徽商银行2017/6/2不保本5.10%创赢 PC17029601/PC17029602徽商银行2017/6/2不保本5.00%创赢

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行业。银行理财产品行业是金融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银行为投资人提供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基金、短期理财产品、长期理财产品等。银行理财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利率市场化以后,传统货币型理财产品调整收益率规则,吸引信托资金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投资人对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不断增加。2017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9.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1%。这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了中国投资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品品种不断丰富 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也促使银行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货币基金、定期存款型理财产品,到不定期理财产品、专项理财产品,现在甚至还有结构性理财产品、私募FOF等。产品不断创新, 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一步扩大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 三、投资人结构不断优化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以前,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者都是个人或者小规模企业,现在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买入银行理财产品,例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这些机构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会带来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促进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

四、监管政策逐步严格 监管政策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之一。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监管政策逐步严格,包括对产品管理的严格要求、对产品披露的规定以及对销售岗位的要求,以保障投资人的权益和市场的正常发展。例如,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方式和募集渠道也越来越规范,银行也会针对不同客户来推出相应的产品,提高客户的购买满意度和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说,银行理财产品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优化,投资人结构不断优化,监管政策逐步严格等等。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行业的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资人,都可以从银行理财产品中获得收益和受益。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变迁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变迁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理财产品市场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变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变迁,包括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产品创新的推动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 首先,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显著特点 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理 财产品。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总规模达到了19.1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的 2100亿元,增长了9倍以上。这一规模的增长,不仅反映了居民理财需 求的增长,也证明了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其次,产品创新的推动也是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银行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理财产品。这些 产品既包括传统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也包括权益类、混合类等创新的产 品类型。例如,动态定投、波动率策略、沪港通等产品,都为客户提供了 更多的选择。此外,为了满足投资者对风险的需求,中国银行还推出了保 本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等具有保本性质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既满 足了客户的风险偏好,也提高了中国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监管政策的调整也对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监管机构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例如,2024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新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 办法》,对理财产品的分类、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政策的发布,促使各家银行更加注重理财产品的质量和风险控制,提 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与此同时,监管政策的调整也对理财产品的 收益率和投资范围产生了影响。例如,2024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

中国资产管理规模明细

中国资产管理规模明细 资产管理是指通过专业的机构或个人,对各类资产进行有效配置、经营和增值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管理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将对中国资产管理规模进行详细分析。 一、总体规模 截至2021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XX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金、信托资金等多个子行业的资产。 二、公募基金规模 公募基金是指由公众投资者向基金管理公司购买份额的基金产品。截至2021年底,中国公募基金的总规模达到了XX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是最主要的四大类别。股票型基金规模约为XX万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约为XX万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约为XX万亿元,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约为XX万亿元。 三、私募基金规模 私募基金是指由私募基金管理人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的基金产品。截至2021年底,中国私募基金的总规模达到了XX万亿元人民币。

私募基金主要包括股权投资基金、定向增发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其中,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约为XX万亿元,定向增发基金规模约为XX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约为XX万亿元。 四、银行理财规模 银行理财是指银行通过资金配置和管理,为客户提供投资和理财服务的业务。截至2021年底,中国银行理财的总规模达到了XX万亿元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包括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等。其中,结构性存款规模约为XX万亿元,定期存款规模约为XX万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约为XX万亿元。 五、保险资金规模 保险资金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业务取得的资金。截至2021年底,中国保险资金的总规模达到了XX万亿元人民币。保险资金主要用于投资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其中,股票投资规模约为XX 万亿元,债券投资规模约为XX万亿元,房地产投资规模约为XX万亿元。 六、信托资金规模 信托资金是指信托公司通过信托业务筹集的资金。截至2021年底,中国信托资金的总规模达到了XX万亿元人民币。信托资金主要用于投资房地产、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房地产投资规模约

近五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风险情况

近五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风险情 况 近五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和风险情况都受到了 广泛关注。以下是对近五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情况 进行的分析: 收益情况: 1.在2016年,由于当时整体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年初人民币汇 率贬值压力加大和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 低于5%。 2.在2017年,由于政策面的调整以及市场情况的较好,商业银 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所回升,但是整体仍旧维持在5%-6%左右。 3.在2018年,由于央行降息以及经济形势不佳,理财产品收益 率开始下降。此外,政策面也调整了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式和规模 限制,对理财产品的投资风格和收益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在2019年,由于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理财产品的投 资收益率不太稳定,起伏较大。但是,相比于2018年,理财产品 的收益率有所回升,达到了6%左右。

5.在2020年,由于疫情爆发和全球经济下滑,商业银行理财产 品的收益率大幅下降。但是,政策面有所调整,理财产品的投资 方式和投资规模限制也发生了变化,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风险情况: 1.在2016年,由于市场环境复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大。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投 资者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在2017年,由于市场情况的平稳,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 风险相对较低,但是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大。因此, 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情况,避免盲目跟风。 3.在2018年,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的风险有所上升。投资者需要在选择理财产品时特别谨慎,尽可 能选择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4.在2019年,由于经济和市场状况的波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的风险有所增大。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风险,谨慎投资理财产品。 5.在2020年,由于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理财 产品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此情况下,投资者需要把握市场风险, 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

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 [国内信托业发展现状]

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国内信托业发展现状] 国内信托业发展现状一、国内信托业的地位(一)信托资产规模在资管行业中排名第二截至2017年末,国内资产管理行业规模约为124.27万亿,其中银行理财规模最高(29.54万亿),占总规模23.77%; 信托规模排名第二(26.25万亿),占总规模21.12%(见图表1)。 图表1:国内资产管理行业规模结构(截至2017年12 月)序号机构名称资管业务规模(万亿)占总规模比例1银行理财29.5423.77%2信托26.2521.12%3证券公司16.8813.58%4保险14.9212.01%5基金及其子公司专户13.7411.06%6公募基金11.609.33%7私募基金11.108.93%8期货公司0.250.20%数据来源:Wind(二)信托贷款是社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贷款是社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委托贷款和未贴现承兑汇票构成银行表外融资的三大指标来源:《xxxx-恒大研究院-恒大研究院非银行业金融融资工具系列:信托,从影子银行到差异化融资》。截至2018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7.45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129.07万亿,占比69.28%; 企业债券19.28万亿,占比10.35%;

委托贷款13.07万亿,占比7.02%; 信托贷款余额8.23万亿,占比4.42%(见图表2)。 图表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结构分析数据来源:Wind注: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根据央行公布数据,从2017年1月起社会融资数据为新口径。 经历2017年的增长后,2018年信托贷款规模总量出现下滑(见图表3)。2017年信托贷款新增2.22万亿,主要是由于房地产等部分企业融资渠道受限(依靠企业债券融资难以为继),以及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通道业务收缩(导致委托贷款大幅减少),受监管相对较少的信托成为金融去杠杆的缓冲垫。2018年信托贷款存量下降主要是由于监管趋严(2017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等)导致非标业务受限来源:《xxxx-恒大研究院-恒大研究院非银行业金融融资工具系列:信托,从影子银行到差异化融资》。 图表3:信托贷款增长情况数据来源:Wind(三)信托资金大多投向工商企业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截至2018年6月,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稳居榜首,随后依次为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市场(包括债券、股票和基金)、房地产。与2017年底数据相比,工商企业、房地产的投资占比有所

个人理财市场的现状数据

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现状数据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使我国资本主要由国家和集体使用、所有的格局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私人所有的资本已超出国有资本,成为全社会资本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私有财富的快速增长,为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目前个人理财市场的现状: 一理财产品数量众多、产品繁杂;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按类型来分,可分为保本型、浮动型、结构型;从保本型来看,从2004—2014 年,保本型理财产品所占比例接近70%的市场份额;保本产品最受青睐,投资者收益需求凸显;理财产品发行的规模直接反映了市场的需求,更直接地说,是反映了广大投资者的喜好;从产品的投资期限来看,个人理财产品可分为短期产品和中长期产品;其中,短期产品是指期限为6 个月以下和6 个月至1 年期的产品,中长期产品是指期限为1 年到2 年和2 年以上到期的产品;现阶段大多以中短期为主,2010 年6 个月以下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总数量的%,6 个月到1年的理财产品占到%,1 年到2年的理财产品占到%,2 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占到%;按发行规模来分,主要是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2010 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9000只;在理财产品发行能力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分别为前三名;中资银行依然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其产品数量占到全部外币产品的80%,而外资银行发行产品的数量只有不到20%; 二发行规模再创新高资产配置“三足鼎立”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规模再创新高;报告指出,从全年发行量看,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44492个,同比增速%,发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为应对月末、季末的考核压力,银行有“冲存款”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应对考核压力的工具之一,尤其是超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季末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往往高于前两个月的发行数量;银行在2013年3月、6月、9月、12月的发行量较同季度的另外两个月份多,体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季末效应”;2下半月15号以后的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往往高于上半月的发行数量;在发行1个月以内理财产品方面,除了4月份以外,2013年其他月份下半月的发行数量均高于上半月,体现了“月末效应”; 图1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2004~2013年个 从发行主体结构看,2013年发行主体结构与往年差别不大,整体趋于稳定;其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与2012年%的市场份额相差无几;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较2012年%的市场份额下滑%;2012年~2013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行份额合计维持在60%以上;城商行在理财产品发行上增长迅速;2012~2013年,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分别以%和%的速度增长,2011~2013年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由%增长至%,大有赶超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趋势; 从收益类型来看,2013年银行共发行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13284个,占比%,其中保本固定型产品4684个,保本浮动型产品8600个;发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31208个,占比%;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占据了保本型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