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介绍

合集下载

心脏搭桥是什么意思

心脏搭桥是什么意思

心脏搭桥是什么意思关于《心脏搭桥是什么意思》,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脏搭桥是临床医学上一种较为普遍的手术治疗,这类手术治疗一般常见于医治冠心病病人。

自然针对一些心脏病症有可能会运用到心脏搭桥。

很多人都对心脏搭桥的了解并不深层次,因此很多人也不知道心脏搭桥究竟是什么含意,这类状况下,病人能够多了解一下有关心脏搭桥的实际含意和手术后医护。

心脏搭桥别名冠脉搭桥术,是国际性上认可的医治冠心病最有效的方式。

心脏搭桥手术可分成:心脏不断跳搭桥手术和心脏停跳下搭桥手术二种。

冠心病的冠脉狭小多呈节段性遍布。

且关键坐落于冠脉的近中区,远段大多数一切正常。

冠脉搭桥术便是在冠脉狭小的远端和远侧中间创建一条安全通道,使血液绕开狭负相关而抵达远侧。

心脏没日没夜地泵出血液,将营养元素传至全身人体内脏组织中去。

可是,做为泵的心脏本身的肌肉组织也需要co2和养分,它是由冠脉系统来出示。

假如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小或阻塞,便会造成这一段冠脉供应的心肌缺血,比较严重的产生心肌梗死。

搭桥手术说白了,是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胸阔内主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是血管代替品,将狭小冠脉的远侧和肺动脉相互连接,让血液饶过狭小的一部分,抵达缺血性的位置,改进心脏血液供应,从而做到减轻心绞痛的症状,改进心脏作用,提升病人生活品质及延长寿命的目地。

这类手术治疗称之为冠脉旁通移植手术,是在填满动静脉的肺动脉根处和缺血性心脏中间创建起一条通畅的相对路径,因而,有些人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在心脏上搭起了“公路桥梁”,别名“搭桥术”。

心脏搭桥术牵涉到绕道被阻塞的主动脉以改进对心脏的血液和co2供应,这类手术治疗有可能会影响病人的记忆力和思维作用,以致于大概有1/3的病人在手术治疗五年后依然主要表现于可被检验出的思维功能问题。

以便降低和减少危险因素,务必使心脏搭桥术的嫁接法段维持顺畅,降低反复做心脏搭桥手术的需要。

在刚做了心脏搭桥术的患者中,抑郁症可造成手术治疗第一年内三倍的心脏病风险。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
s is:Co pa e t he f nt ni gr p, t r a 1 i nii a if r n e t m o n m i a a e e s ut m r d wih t e a l ou he e w s I0 sg fc nt d fe e c he he dy a c p r m t r
Ab t a t s r c :0 e tv :To s ud he f a i lt fa s h sa wih r mie a lf r of- m p c o r yp s cie t y t e sbiiy o ne t e i t e f nt ni o fpu or na y b a s gr fi g( a tn OPCABG) M e ho . t ds:S x y n ne p t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un r n l c i e OPCABG ,r n ml e eve ne — i t — i a int de we t e e tv a do y r c i d a s
( 疆 医科 大 学 附 属 中医 医院 麻 醉 科 , 疆 新 新 乌鲁木齐 800) 3 0 0
摘 要 : 的 : 究 瑞 芬 太 尼 用 于 不 停 跳 冠 状 动 脉搭 桥术 ( C B 麻 醉 的 可 行 性 。 方 法 :9 择 期 O C B 目 研 OP A G) 6例 P A G 病人 , 机分为芬太尼组 ( 随 F组 , 一 3 ) 瑞 芬 太 尼 组 ( 4和 R组 , : 3 )连 续 监 测 心 率 ( ) 心 输 出量 ( O) 心 脏 指 5, HR 、 C 、 数 ( I 、 动 脉压 ( AP 、 心静 脉压 ( VP 、 毛 细 血 管 楔 压 ( C c )肺 P )中 C )肺 P WP 、 血 管 阻 力 ( V 、 身 血 管 阻力 ( VR) )肺 P R) 周 S 。 结 果 : 芬 太 尼 组 相 比 , 芬 太 尼 组 的血 液 动力 学 参数 无 差异 。 结 论 : 芬 太 尼 可 安 全 地 用 于 不 停 跳 冠 状 动 脉 搭 与 瑞 瑞

不停跳搭桥超详解!

不停跳搭桥超详解!

非体外巡回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配合1.物品准备1.1 敷料:主剖✖2 关节敷料、 手术衣5件1.2 器械:剖腹器械 临时体外器械/体外正中开胸器械 胸骨锯 冠脉搭桥器械 冠脉搭桥胸撑 ️(备:Recovre 胸撑 葛用精细持针器+ring 镊)1.3 一次性物品:另22号、11号、15号刀片各1 ,成人套针,0号/1号丝线,4号丝线各1,7号丝线✖2 ,5ml 注射器、20ml 注射器各1只,输液器1只,动脉穿刺针头✖1 ,4.5号注射针头✖1 电刀✖2 ,保温杯,大吸针盒,敷贴一大两小 胸骨针✖3 手套按需 胸引管2根1.4 缝线:6✖14无损伤线 2根,Prolene 7-0(9.3mm )✖5根 Prolene 6-0(13mm )✖21.5 特殊物品:分流栓(1.5/2.0) 吹雾管 心脏固定器 打孔器 ——由体外循环师准备2.术前整理准备:(至少提前15min 洗手,整理器械敷料,完成清点)2.1 红色导尿管剪去两头,做成约等长于过线钩的套管,套好备用2.2 硅胶管做橡皮文式钳两个2.3 配制肝素水:NS500ml+半支肝素 ——分成两份,一份用于冲洗检查大隐静脉,另一 份保持清洁,用于检查冠脉吻合情况2.4 配制罂粟碱:温盐水100ml+罂粟碱1支 ——5ml 注射器接软针头抽好备用,用于浇注 乳内动脉2.5 保温杯内准备温盐水,调好温度2.6 准备取大隐静脉操作台物品:电刀,大量文式钳,艾丽斯2把,组织剪 血管镊,橡皮筋0号/1号丝线,盐水垫 弹力绷带,VCP345,VCP422 肝素水1份,20ml 注射器,橄榄针头,血管夹2.7准备搭桥托盘:15号刀片,冠脉刀,前向剪,ring 镊4把,笔式针持2把,精细剪刀 分流栓,血管夹(哈巴狗)2.8 吹雾管剪去过滤器端,心脏固定器剪去末端3.洗手护士手术配合3.1 常规开胸,剪开剑突后胸骨锯正中劈开,骨蜡涂骨缘止血,置搭桥胸撑3.2 取乳内动脉:电刀功率调至20,递搭桥器械内的精细取桥镊,红色钛夹钳备好用于夹闭3M 抗菌皮肤膜1张,红色橡胶导尿管1根,硅胶管1根,冲洗器1个,骨蜡2个,薇乔VCP345,VCP422各1根,纱带1根,毛边纱布1包,盐水垫1~2块 无菌弹力绷带2卷,红色钛夹✖6-8板,一次性冠脉刀头 1枚以上来自搭桥套盒侧枝血管,钛夹钳传递方向为尖端凹面向主刀掌心。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搭桥手术拓宽了冠脉搭桥手术的适应证。对于高危病人,尤其是伴有肺、肾、神经系统以及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更适合于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搭桥。使原本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化,但对麻醉和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这种方法使手术后的恢复过程更平稳顺利。较少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更早的脱离呼吸机,缩短ICU病房和住院时间减少二次开胸止血的可能性。手术输血少。术后发生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减少。降低了神经系统,肾、肺等并发症,摒除了许多与心脏停跳和体外循环有关的并发症,降低了治疗费用。
四、搭桥手术的方式种类:
冠状动脉手术发展
很快,目前一年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量比过去十余年还多,而且技术水平多样化,具体表现在:体外循环下阻断循环与不阻断循环跳动或室颤下的搭桥手术;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数量的日益增多,激光心肌打孔技术的临床应用;小切口微创冠脉搭桥术;心肌干细胞移植术;使用声控或手控智能机器人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等。
冠脉搭桥术的术后早期死亡率目前为1%-2%左右。外科医生对手术适应征的掌握和对病例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高低。
术后早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心脏本身因素,如既往心脏手术史、心绞痛分级Ⅲ-Ⅳ级、既往的心肌梗死病史、急症手术以及左心室功能状况。而非心脏因素对术后中远期的影响更大,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肾功能衰竭以及术前左心功能严重受损等。以下是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
传统的搭桥手术需要用体外循环在心脏停跳的状态下完成搭桥手术。目的是外科医生获得一个无血安静的手术条件来完成在心脏血管上准确的吻合手术,但是使用体外循环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可能增加手术的风险。手术的死亡和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与体外循环有关,另外麻醉和手术过程复杂,一次性耗材使用较多。
近十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开展了通过心脏不停跳和不需要体外循环的方法来完成搭桥手术,即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搭桥手术(OPCAB)。这也是心脏稳定装置的不断改进与心脏外科手术完美结合的结果。它使心脏需要搭桥的一小部分保持极小的运动状态,而整个心脏的绝大部分在正常跳动和持续工作为全身供血,减少了心肌再灌注损伤,成功的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和促进早期康复。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下面将分别从定义、手术原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定义: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指在体外循环的条件下进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以在不影响心脏正常跳动的前提下手术。

这种手术方法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善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效果。

二、手术原理: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在安装体外循环机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体外循环机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术中心脏不停跳。

同时,手术医生可以从静脉血管中提取血液并进行氧合,然后将氧合后的血液送回患者体内。

手术原理是将病人的大静脉连接上体外循环机的进气口,然后通过体外循环机对血液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病人的大静脉中。

这个过程中,病人的心脏不需要停跳,可继续为身体各器官提供血液。

三、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确认患者的体质是否适合这种手术。

如果患者有其他严重的疾病或者一些高度敏感性的物质,可能会对手术成功和后续治疗带来不良的影响。

术前准备包括:1.做好病人的入院检查,清楚病人的基本情况及疾病情况,专科医生全面评估心室功能、肺部功能、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

2.用药要谨慎,停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可能影响手术出血的药物治疗。

3.做好术前讲解工作,让病人及家属明确手术的概念、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四、术中操作: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操作是在体外循环机支持下,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的小切口手术。

手术过程需要高超的医疗专业技术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术中操作需要完整地按照医生的操作程序进行,包括试管放置、手术器械的操作、病人体循环监测等。

五、术后护理: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需要高度重视术后护理,包括预防感染、监测病人血压、血流速度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术后护理工作会显著地影响到患者的后期恢复和疗效。

六、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技术成熟,但是仍然存在术中和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如术中血肿、猝死、肺不张等。

心脏搭桥原理

心脏搭桥原理

心脏搭桥原理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血管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

心脏搭桥手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

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绕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以达到改善心肌供血的目的。

手术通常采用体表循环和心脏停跳技术,即在体外建立人工循环,使心脏停止跳动,这样可以在无血液灌注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和心肌损伤。

在手术中,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供体血管,常用的供体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桡动脉、胸内动脉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供体血管。

然后,医生将供体血管与冠状动脉远端和近端进行吻合,形成新的血管通路,使血液能够顺畅地灌注到心肌组织中,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症状。

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非常简单,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因为手术需要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心肺功能的维持都有很高的要求。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血管外科手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改善心肌供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原理简单,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心肺功能的维持都有很高的要求。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机器人辅助冠脉搭桥术

机器人辅助冠脉搭桥术

Da Vinci 系统
麻醉和体位
短效麻醉药诱导,双腔气 管插管
术中TEE 体外除颤电极 单侧肺通气 左胸腔充盈CO210mmHg
OR Setting
切口的位置
1内窥镜 2右手器械 3左手器械 4a八爪鱼固定器 4bENDOWRIST固定

Incision
机器人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的优势
机器人成为外科医生脑和手的延伸,提高了外科 医生的技能
机械臂具有7个活动自由度,其灵活性超过人手 操作动作数字化,可滤除抖动动作,增加精确度 三维视觉系统提高手术速度和安全性 减轻外科医生疲劳 远程操作 节约人力资源
机器人不停跳冠脉搭桥的适应症
机器人辅助完全腔镜下不停跳 冠脉搭桥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 蔡俊锋 赵强
机器人辅助心脏外科手术是手术方式发展的飞跃
1970
1995
1998
2009
机器人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的优势
不需胸骨切开 明显减少疼痛 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输血 伤口感染的风险减少 缩短住院时间 缩短恢复时间 改善美观
BH TECAB 89% Intra-op exclusion 4% 无死亡,无心肌梗塞,无卒中 早期通常率99% 再次手术干预1.4% 避免移植物阻塞 98.6%(平均528days)
Srivastava S et al. Ann Thorac Surg 2010;89:1873– 80
术后
冠脉术后处理 快速恢复通道 对于杂交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冠脉造影评价
桥血管的通畅 其他患者可以在出院前进行冠脉CT扫描
机器人辅助冠脉搭桥效果
Kappert U.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8 1999-2001 为41名患者(平均年龄60.6岁)进行了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不 停 跳 冠 状 动 脉 搭 桥 术 的 手 术 配 合
邱 镜 石 【 摘 要】 目的 总结 不停 跳冠 状动 脉搭 桥术 的手术 配合 方 法。方 法 回顾分 析 2 0 1 2年 1 月~
做好术前准备 , 备齐特殊用物 , 熟悉手术步 骤、 配合 , 手术过 程 中密切配合 手术
1 . 3 . 2 . 1 巡 回护士 配合
患 者进 入手 术室 要 给予 安慰 , 并
例, 年龄 4 5~7 9岁 , 平均 6 3岁 ; 心 功能分 级为 Ⅱ级 2 8例 , Ⅲ
再次核对 患者情 况。在上 肢建立 静 脉通路 、 协 助麻 醉 、 留置 导尿 、 摆放体位 。与器械 护士 共 同清点 手术器 械 、 纱布 缝针 等并记 录。 1 . 3 . 2 . 2 器械护士 配合 ① 手术分为取 大 隐静 脉组 和开胸 组( 两组 手术器械不可互用 避免感染 ) 。a . 取大隐静脉组 : 内 踝切 口, 游离大 隐静脉 遇到分支用小钛夹 夹闭 。取 下的大 隐 静脉远端插 人橄 榄针头注入配好 的肝素盐水 , 行管 腔充盈实 验, 若有渗漏用 7 0p - r o l e n e 缝合 , 然后将其 浸泡 于肝素盐水 中 备用 ] 。b . 开胸组 : 胸部正 中切 口, 劈开胸骨 , 用乳 内牵开器
中国现代 药物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1 4年 1 月第 8卷第 2期
C h i n J Mo d Dr u g Ap p l , J a n 2 0 1 4, V o 1 . 8, N o . 2

1 9 9・
干净棉棒蘸水轻轻 刺激 患者 软腭 、 咽后壁 以及 舌根 位置 , 随
1 资料与方法
式、 配合要点 、 掌握患者情况 , 安慰 患者 , 消除焦虑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介绍一、历史回顾心脏外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主要得益于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在20世纪50年代末, 体外循环技术尚未广泛应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简称“冠脉旁路移植术”) 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都是在跳动心脏上完成,Sabiston 于1962 年完成首例大隐静脉与右冠状动脉的旁路移植, Garrett、Dennis、DeBakey 1964 年完成左冠状动脉与静脉的旁路移植都是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的。

1968 年以后,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和心脏停搏液的广泛应用, 因其可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静止、无血的手术野和吻合部位容易暴露――并且有相对低的并发症而被广泛使用,心肺旁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成为冠状动脉旁路术的金标准,1970年在伦敦召开了第六届世界心脏病大会,Favaloro与另一位使用IMA 搭桥的先驱者苏联Kolesov都参加了此次大会。

Favaloro报道了当时世界上最多的CABG例数(570例),Kolesov介绍了用IMA移植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可以说那届大会给全世界的医生展示了CABG,推开了它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大门。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无论从数量上和技术上都得到飞速发展。

体外循环心脏冷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过去的30 多年成为一种安全易行的常规手术, 并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和长期的疗效。

上海仁济医院心胸外科薛松但在巴西、阿根廷等国的一些外科医师可能因为经济等原因一直坚持了非体外心脏不停跳旁路移植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OPCAB),Benetti和Buffolo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报道了2000例和1200例,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后的血管造影结果显示, 非体外循环组和体外循环组的病人移植血管的通畅率无明显差异, 但是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

虽然在20 世纪80 年代心肌保护有了较大的发展, 冷血和温血停跳对心肌有更佳的保护作用,但主动脉阻断仍然对缺血的心肌有缺血损伤, 体外循环能激活补体系统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造成重要器官损伤。

凝血因子的消耗可引起出血并发症, 对粥样硬化的主动脉插管、钳夹和微栓可引起脑卒中。

Calariore等一项研究中表明CPB是CABG手术后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另外, 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和手术过程复杂, 一次性耗材多。

1977年Gruentzing实行了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 PTCA)获得成功。

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应用于临床。

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结束了只有心外科医生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历史,对CABG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种挑战,20 世纪90 年代早期, 二项技术发展促进了冠脉旁路移植术式的改进。

一是胸腔镜技术在胸部手术的应用; 二是胸骨牵开器、固定器及相关的特殊器械、设备成功应用于临床,先后有Benetti 应用CTS、Jasen 应用Octopus、Cohn 应用Genzyme等各种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固定系统进行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90年代初微创冠脉搭桥(minimally invasive CABG, MICABG)应运而生。

它的核心思想便是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医疗费用,如通过缩短切口如借助特殊体外循环器械的洞穴(port-access)手术。

另一方面即使在体外循环盛行的80年代,南美的部分医生仍坚持非体外循环下搭桥,由于避免了由体外循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到90年代中后期OPCABG也为更多的医生所接受,它也属于MICABG的范畴。

最近还有机器人辅助的胸腔镜下CABG、局麻清醒下CABG等。

虽然目前对MICABG还存在争议,但它无疑是冠脉外科在90年代最重要的一项突破。

1995 年,Benetti 在胸腔镜辅助下取下左乳内动脉(IMA), 通过左胸小切口, 进行微创直接冠脉旁路移植手术。

Benetti 进行术中的左室心肌活检证明, 非体外循环的病例可获得更佳的线粒体保护。

Pfister 报告了220 例非体外旁路移植病人和常规手术病人的配对研究结果, 对于选择的LAD 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进行非体外手术是安全的, 并证明比心脏停搏有更好的左室功能保护作用。

二、我国冠心病外科的发展我国的冠心病外科治疗起步并不晚,1970年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了首次室壁瘤切除手术获得成功,1974年10月郭加强教授使用静脉作旁路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例CABG,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亦有同类手术成功的报告。

到1984年为止全国共完成60例,但到1992年全国总的手术例数还不到500例。

据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1998年的调查,我国目前有29个省市的50余家医院已经开展过CABG手术(包括请国内外专家帮助开展者),年手术量逐年有所增加。

其中一半以上是在少数几个医院完成的,年手术量大于50例者只有5家。

近五年随着国际交流增多,一批在国外受训的年轻医生返回国内工作,大大促进了CABG的国内的普及。

1996年阜外医院率先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及胸骨旁切口和左胸前外侧切口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此后不少单位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

尽管我国CABG尚有待于普及,但在微创CABG 技术创新方面与国际保持了同步发展。

以结合PTCA搭桥的技术(Hybrid技术)为例,1996年Angelini率先报道用此技术成功治疗6例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阜外医院胡盛寿1999年在原手术的基础上使用电视胸腔镜做IMA的游离与吻合,使手术的创伤更小,这种以电视胸腔镜辅助下CABG与PTCA结合应用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Hybrid技术国外文献未见报道。

万峰在2002 年8月昆明会议上报道了1198 例OPCAB 手术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79.5%,OPCAB 实施率(即OPCAB 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85.2%。

结论OPCAB 手术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的注意事项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旁路移植手术中, 麻醉师需要更加精心的麻醉管理和与外科医师的良好交流, 并结合适时适量的药物支持。

1、温度控制非CPB下CABG手术中,由于室温低,心脏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体温很快降低,一般可达34-32℃。

在此温度下,凝血酶活性受抑制,术后渗血增加,从而引起失血和输血带来的并发症。

对于需早拔管病人,一方面,体温低,麻醉药物代谢慢,会延迟拔管。

另一方面,苏醒期体温低,病人易寒颤,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

故术中需要用变温毯保温,取静脉后的下肢要用无菌敷布包好保温。

手术室温度一般在23℃以上保温效果较好。

最新研究发现,Arctic Sun温度管理系统能够显著减少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术中低温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在不应用其它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研究人员将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使用Arctic Sun系统组(AS组)或传统方法组(对照组;提高室温,静脉液体加温,空气加温对流系统)防止体温降低(体温<36℃)。

AS组测量鼻咽温度,伺服调节的目标温度为36.8℃。

整个术中的温度都被记录下来,两组体温<36℃的曲线下(AUC)时间和面积都进行比较。

总共有29名病人(AS组=14,对照组=15)参与了该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AS组的体温降低显著少于对照组,无论低于36℃的持续时间(AS组2.5[0-22],中线[四分位间范围],对照组118[49-192]min,P=0.0008)还是AUC<36℃(AS组0.3[0-2.2] ℃x min,对照组17.1[3.6-173.4] ℃x min,P=0.002)。

结论认为,Arctic Sun温度管理系统能够显著减少OPCAB术中低温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在不应用其它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打到这个效果,包括应用较多的静脉加温输液和提高手术室温度等措施。

2、循环血压的维持(1)心脏功能的维护,首先根据病人心功能情况,选用心肌抑制较轻的麻醉药物。

硝酸甘油可小剂量术中持续泵入,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氧供,改善心功能。

使用利多卡因维护稳定的心律。

在搬动或安放心肌固定装置后, 若心脏反复出现室性心率失常,可静脉推注或持续泵入。

(2)药物使用在手术操作短期内血压影响明显,一般收缩压低于70mmHg时,可小量多次给予苯肾上腺素。

静脉推注苯肾上腺素25-50μg,术中可反复小量应用。

一般用量在1mg以内,对其它脏器功能无影响。

术中观察收缩压维持在70mmHg以上,血气可维持在正常范围。

术中静脉推注苯肾上腺素25-50μg,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均无明显改变。

对于心脏,苯肾上腺素可以提高冠脉灌注压,同时又有心肌预调节的作用。

另外苯肾上腺素也可以反射性减慢心率。

硝酸甘油的使用,硝酸甘油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但是用量过大,造成血压过低则是有害的,反而降低心肌血供。

有报道研究证明,当用剂量过大,引起血压降低,而同时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护正常循环,通过酶学检查发现,和对照组比较,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造成心肌缺血损伤。

调整适宜的体位和液体治疗Trendeleburg 体位在右心室前负荷增加、增加右心室前负荷和增快心率的前提下可重建循环稳定状态和冠状血流。

为了改善手术操作暴露心脏侧面和后面,Trendelenburg 位基础上手术台向右倾斜。

但不能仅是头低位,并要防止过长Trendelenburg 位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尤其是脑静脉回流问题,颈静脉压增加即使动脉压正常也可致亚临床脑缺血而损害脑功能。

术中为了维持适宜的心室前负荷需要有一定的液体输入,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应用可避免输血,但应避免血红蛋白过低造成的不利,在搭桥完毕可使用小剂量利尿药以纠正液体超负荷对术后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体外循环的应急准备尽管脱泵CABG是技术进步的标志,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必需有灌注医师和CPB的保驾扩航。

灌注医师一方面负责血液回收机的管理,一方面又要作好CPB机和器材的全部准备,一旦病人突然发生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或灾难性循环衰竭,外科医师一边进行心脏挤压,一边要在8~10min内完成插管迅速建立CPB。

CPB机的“战备”有床旁待命(stand by)干备(装机不预充)和湿备(装机并加入预充液)三种,其准备等级要视病人情况和外科医师要求而定,但不可不备。

总之,非CPB下CABG手术的麻醉管理,需要麻醉医生术前对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要清楚了解,同时对外科医生术中的意图也要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