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
[古诗文阅读]宋程颢《春日偶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程颢《春日偶成》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c6a3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a.png)
[古诗文阅读]宋程颢《春日偶成》阅读练习及答案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古诗文阅读]宋程颢《春日偶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程颢《春日偶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 春日偶成①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②偷闲学少年。
〔注〕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将谓:就认为。
⑴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请简要描述。
⑵这 九象, 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请简要赏析。
答案:
23.⑴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丝飘拂的春日景色所感染。
(2分)
⑵这首诗描绘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
其中“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3分)。
古诗《春日偶成》课件

意境营造:通过描 绘春日景色,营造 一种宁静、美好的 意境
诗歌结构:采用五 言律诗的形式,结 构严谨,语言优美
情感表达
诗人情感: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充满生机 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第四章
创作背景
程颢的生平简介
程颢,字伯淳,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 出生于1032年,卒于1085年 程颢与程颐并称“二程”,是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曾任监察御史、知州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生
作者:程颢
程颢,字伯淳,北宋时期著名 理学家
程颢与程颐并称“二程”,是 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的诗歌作品《春日偶成》 是其代表作之一
《春日偶成》描绘了春日的景 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和对生活的向往
背景图片:春天景色
春天景色:选择一张春天的景色图片作为背景,如樱花、桃花、绿草等 色彩搭配:选择与春天景色相匹配的色彩,如绿色、粉色、蓝色等 图片大小:根据PPT课件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图片大小 图片位置:将图片放在PPT课件的合适位置,如中间、左侧、右侧等
第三章
古诗解析
诗句大意
春日:春天的日子
云淡风轻:天空晴朗,微 风轻拂
柳绿花红:柳树翠绿,花 朵鲜艳
心情愉悦:心情愉快,充 满活力
偶成:偶然写成
花香鸟语:花香四溢,鸟 鸣悦耳
游人如织:游客络绎不绝
意境分析
春日景色:描绘春 日的明媚景色,如 桃花、柳絮等
情感表达:表达诗 人对春日的喜爱和 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使读者产生共鸣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印象深刻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小学语文《春日偶成》教案

小学语文《春日偶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日偶成》。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珍惜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日偶成》。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深入体会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本或教学用书《春日偶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春日偶成》,了解诗人背景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3)简介诗人韩愈及其作品《春日偶成》。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春日偶成》,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小组合作a. 古诗中的意象有哪些?b. 诗人是如何赞美春天的?c. 诗句中有哪些修辞手法?(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教师讲解(1)讲解古诗《春日偶成》的意境和主题。
(2)解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5.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古诗《春日偶成》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春日偶成》

河流
将谓偷闲学少年。
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沿着 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
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中午
云淡风轻近午天,
靠近;依靠 沿着 到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旁人 于是,就
河流
时人不识余心乐,
忙中偷出空 闲的时间
我的心
将谓偷闲学少年。
就以为
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沿着 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
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所感染?
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 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 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 中可以看出来。
•
• •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 程颢怎样的心情?
乐
抒发了春日郊游 的愉快心情。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
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 沿着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
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 沿着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 旁人哪会理解我此时心中感受到的欢乐,
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中午
云淡风轻近午天,
靠近;依靠 沿着 到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旁人 于是,就
河流
时人不识余心乐,
我的心
将谓偷闲学少年。
旁人哪会理解我此时心中感受到的欢乐,还以 为我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4《古诗〈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云淡 风轻 近午天, 傍花 随柳 过前川。 时人 不识 余心乐, 将谓 偷闲 学少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背诵《春日偶成》。 2、请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程 颢的古诗,下堂课来交流。
天气这么好,景致如此美,一路上诗 人那么开心,会做了些什么? 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从哪儿可 以看出?
时意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人们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还 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偷偷跑出来 玩耍呢!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 两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 不同呢?
诗人简介
学习古诗
课外作业
程 颢 ( h ào ) (1032-1085), 北宋思想 家,理学奠基者。河南 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 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 周敦颐,嘉佑二年 (1057年)登进士第。
诗人什么时候出门的, 当时天气怎样? 从什么 地方看出?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前两句是写春天的美景, 后两句是抒发诗人内心高兴、 愉快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 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 心情?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 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 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 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春日偶成
请同 学们边读 边画出这 首诗的节 奏。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中午。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 依靠。随,沿着。 川 :河流。 时人:“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我。 将谓:以为。将:唯恐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看图,说句意
《春日偶成 》课件

哲理思考
通过“偶成”这个词,引 导观众思考生活中的美好 和偶然,以及如何去发现 和珍惜这些美好。
诗文意境
诗文意境
感染力
通过诗文的描绘,创造出一个充满春 天气息和美好情感的意境,让观众沉 浸其中。
通过诗文的情感渲染和表达,感染观 众的情绪,让观众感受到春天和生活 的美好。
画面感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诗 文中的场景和情感跃然纸上,给观众 留下深刻的印象。
03
主题思想
春日主题
春日景色
PPT课件应突出春天的景色,如 绿树、鲜花、蓝天、白云等,以 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季节特点
强调春天的气候和特点,如温暖 、湿润、万物复苏等,以展示春 日的独特魅力。
闲适之情
情感表达
通过文字、图片和设计元素,表现出 诗人程颢在春日里的闲适之情,让观 众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色彩运用
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如 绿色和红色,表现出春天 的活力和生机。
细节描绘
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 绘,如花瓣上的露珠、树 枝上的鸟巢等,增强了画 面的真实感和细腻感。
偶成之意
偶成之意
表达了诗人突然间领悟到 春天美好的心情,同时也 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和感慨。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如 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对生 活的感慨等,让观众感受 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的美好。
自然流畅
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 给人以美的享受。
朴素无华
语言朴素,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 更显得真诚和亲切。
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春天比作美丽 的少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
的美丽。
拟人
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 情感和动作,使春天更加生动活
小学语文《春日偶成》教案

小学语文《春日偶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日偶成》。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诗中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诗人程颢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简述古诗《春日偶成》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2 课文解读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日偶成》。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运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古诗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朗读、写作和讨论等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通过考试和测验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5.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评价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教学计划6.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诗人程颢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朗读并翻译古诗《春日偶成》。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6.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学习,解读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改写《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写法指导:
1、先明确诗中描写
的景物是春季,
春季有哪些特点
呢?
2、抓住诗中几个主
要的景物特点,
在此基础上再发
挥想象,进行详
细的铺陈。
3、按照诗所描写的
情景顺序,一一
排列出来。
云、风、午天
花、柳、前川
时人、余心乐
偷闲学少年
4、要分清段落。
改写《春日偶成》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阵花香把我引出书
房,顺着花香来到郊外。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缕白云,淡淡的白云似白沙、似轻烟,忽而飘到东,忽而飘到西,如梦如幻。
暖暖的春风拂过我的面颊,轻轻的、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小草从地下伸出头来,左摆摆右晃晃,似乎在跟大家问好。
旷野里,遍地散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红的、黄的、紫的,绚丽多彩,花香四溢,徜徉在其中顿
觉沁入心脾,神清气爽。
接近中午,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漫步向一片刚伸出嫩叶的柳树走去。
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枝随风摆动,轻轻地抚着我的脸。
鸟儿在树梢间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顺着垂柳往前走,不知不觉中,我来到小河边。
刚刚融化了的河水晶莹透亮。
微风吹拂,河面上泛起层层波纹,清澈的河水里,小鱼儿们在欢快地玩
耍嬉戏。
漫步在绿树鲜花之间,我完全被这绚丽多姿的景色陶醉了。
我的心情别提多么舒畅了!可旁人却说我在学那些到处游荡偷懒的少年。
呵呵!他们又怎么知道我此时的心情呢?我的快乐只有我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日偶成
请同 学们边读 边画出这 首诗的节 奏。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划分节奏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偶成:偶然写成。 近:临近,接近。
傍:靠近。
识:知道,明白。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将谓:就以为。
程 颢
春 日 偶 成
程颢 (1032-1085), 北 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 字伯淳, 号明道先生,河南 洛阳人。与其弟程颐同为 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 “二程”。他们的学说后 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 世称“程朱学派”。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淡云、轻风、红花、绿 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 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 好春景啊!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 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是有 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或 许还以为我像少年人一样 偷闲贪玩呢!
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 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 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 了前面的小河。人们不知道我 的心情多么快乐,还以为我学 少年的样子,偷偷跑出来玩耍 呢!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 两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 不同呢?
前两句是写春天的美景, 后两句是抒发诗人内心高兴从 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 心情?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 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 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 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